1、单元质量评估卷(五)(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世纪70、80年代,中国多地出现诸如洋教信徒“因为不肯在祖坟前祭拜父祖,被严重殴伤,部分信徒还被剥夺了祖产”,由此引发严重的教民冲突的案例。这主要反映出()A国人普遍反感外来宗教B政府纵容传教士扰民C中西文化观念存在冲突 D传统文化妨碍近代化解析:选C教民冲突的案例比较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西文化的差异,故C项正确;A项中“普遍反感”,说法绝对,故A项排除;政府纵容传教士扰民,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排除;材料中只是说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并没有提到妨碍近代化,故D项排除。2到19世纪90年代,“向时华人鲜
2、过问”的西餐出现了“裙屐少年,巨腹大贾,往往携姬挈眷,异味争尝”的局面,到番菜馆就餐也成为当时中上阶层讲排场的一种方式。这反映了()A当时国人普遍崇尚西方文化B西方文化逐渐渗透到国民生活C中西合璧充斥社会生活领域D追新慕异已是当时的主流文化解析:选B“到番菜馆就餐也成为当时中上阶层讲排场的一种方式”,并不能说明当时国人普遍崇尚西方文化,只能说明西方文化逐渐渗透到国民生活中,故A项错误,B项正确;题意反映的是国人到西餐馆就餐的情况开始增多,没有体现社会生活中的中西合璧,故C项错误;到西餐馆就餐是讲排场的一种方式,而非证明追新慕异已是当时的主流文化,故D项错误。3中国古代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之说,1912年1月11日的民立报却传出了发自女界的另一种声音“天下兴亡,匹妇有责”。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民主科学观念深入人心B近代女权意识逐渐增强C社会生活日趋现代时尚D封建正统思想已经瓦解解析:选B材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天下兴亡,匹妇有责”,说明在中国近代革命及思想解放过程中同样注重女性力量,反映了近代女权意识逐渐增强,故选B项;1915年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科学”,才推动民主科学观念深入人心,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材料只能说明对女性的重视,不能体现社会生活的现代时尚,故排除C项;1915年新文化运动冲击封建儒家思想,才使封建正统思想瓦解,故排除D项。4民国时期农
4、历与公历并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节俗风俗的变化,如定农历8月27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定公历10月10日武昌起义日为国庆节等。这体现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特点是()A固守传统 B融合性C全盘西化 D不平衡性解析:选B根据材料“农历与公历并行”可知,既有根据农历的传统节日,又有新式的国庆节,所以不能体现“固守传统”,故A项错误;根据既有依据农历的教师节又有依据公历的国庆节,可知体现出中西结合的特点,故B项正确;根据推行农历和孔子诞辰为教师节,可知体现出仍保留传统,故C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并行”,对于中西文化并没有偏重,故D项错误。5大公报曾载“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一些“
5、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与观瞻”的时代服装开始被推广。这种现象始于()A鸦片战争 B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 D改革开放解析:选C鸦片战争时期西装并未流行,故A项排除;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与材料无关,故B项排除;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带动了社会习俗的变化,这时期体现出新旧交替的特点,故C项符合题意;改革开放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服装呈现多元化特点,故D项排除。6.宣传画能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特征,右图为20世纪8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它能够反映()A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B一批新青年开始反对包办婚姻C服饰受到港台、欧美文化影响D握手开始成为常
6、见的社交礼节解析:选C由20世纪80年代的宣传画看出,男青年穿牛仔裤,女青年穿高跟鞋,这反映出改革开放后,中国服饰受到港台、欧美文化影响,人们由穿的暖向穿的美转变,故C项正确;A项是建国初期我国服饰的特点,故排除;从宣传画看不出“反对包办婚姻”的信息,故排除B项;从宣传画中的个例无法得出握手开始成为常见的社交礼节,故排除D项。7清末竹枝词:“千山万壑赴京门,不失人兮不失言。尤便好官订暗码,个中托嘱最温存。”词中描写的是()A电话 B电报C火车 D轮船解析:选B电报主要是翻译密码,“尤便好官订暗码”说明是电报,故B项正确;电话是通话工具,故A项错误;火车和轮船属于交通工具,故C、D两项均错误。8
7、1884年点石斋出版的石印本申江胜景图,将吴淞火轮车(如图所示)作为新上海的一大胜景,并认为“维车之利,无间华夷,使人使马各有所宜。自通泰西,独出其奇,以电运轮,其捷难羁”。这反映出当时()A经济结构渐趋优化B民众的出行方式发生巨变C上海成为经济中心D中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流解析:选D该评论认为,中国传统上也有使用人力或马力牵引的车,但自与西方相通后,“以电运轮”的火轮车传入中国,快速便捷,尤为奇特,这反映了当时新文明与旧传统的碰撞交流,因此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并未涉及经济结构,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火车对当时中国民众出行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上海的经济中心的地
8、位,故C项错误。91935年四川导游报刊曾提及:“过去的旧说法:四川是四川人的四川,如今渐渐让位于必须与周边省份乃至于全国各地打通交流的途径。”此变化得益于近代()A川江航运的发展 B电话的普及C报纸的大量刊印 D电视广告的宣传解析:选A材料“如今渐渐让位于必须与周边省份乃至于全国各地打通交流的途径”表明,四川加强了与周边地区的沟通与联系,主要是因为近代交通的发展,故A项正确;电话在当时并不普及,电视在当时的中国并没有出现,故排除B、D两项;C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10清末有人说:“吾之乘电车也,非节费也,实以腕车(人力车)之以人代马,心有不忍且光阴宝贵,取其捷也。”可见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
9、有()近代工业的发展人权与平等思想的影响节省时间的考虑晚清政府提倡移风易俗A BC D解析:选D电车作为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和发展,离不开近代工业发展的推动,正确;题干材料讲乘坐电车的原因之一是不忍“以人代马”,另一个原因是光阴宝贵,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的内容。1118961898年,国人办报出现第一次高潮。这一时期报刊主要强调效法西方的民主政治和国家制度,并提出开议会的主张,宣传民主思想。由此可见()A维新思想成为社会主导 B推翻满清具有社会基础C国人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D民主革命思潮尚未出现解析:选C从材料中的“强调效法西方的民主政治和国家制度,并提出开议会的主张”来看,说明当时中国人的民族民
10、主意识已经觉醒,故答案为C项。材料反映当时报刊宣传维新思想,但看不出维新思想成为社会的主导思想,故排除A项;B项在材料信息中不能反映,故排除;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民主革命思潮已经出现,故排除D项。12湖南电视台播出的节目爸爸去哪儿吸引了无数观众,这除了编导的匠心独运外,还得益于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请问作为现代传媒技术手段之一的互联网被称为()A“第一媒介” B“第二媒介”C“第三媒介” D“第四媒介”解析:选D互联网同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媒介一样,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因此,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媒介”,故D项正确;第一媒体是指报纸刊物,故A项排除;广播为第二媒体,故B项排除;电视被称为第
11、三媒体,故C项排除。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唐装的概念与唐期有关,但并非只是指唐朝时期的服装,而是对各种富于中国特色的中式服装的泛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的服饰种类有袍、襕、襦、衫、贯头衣、裙、披帛等。早期袍服的袖子多用大袖,后来,少数民族地区紧身、窄袖的样式,也被汉族人民所接受。一般平民用素色的麻布缝制狭小袖口的袍子,与用考究的绸、丝缎缝制的文官绣飞禽、武官绣走兽的肥大袖子的官袍形成强烈的反差。历宋、元至明,外国将中国或与中国有关的物事称之为“唐”,中式服装叫做”唐装”。据权江华话说唐装谈唐装的现代传承等整理材料二:现在的“唐装”基本上是以
12、清末的对马褂为基础,经改良而成的中式轻上装。为什么不把“唐装”称为“满装”呢?一是因为马褂也不纯粹是满族人的服装,它是长期以来满、汉服饰不断融合的产物;二是从清末到民国时期被公认的“国服”是中山装。1912年,民国政府规定了中山装的形制,并予礼义廉耻、三民主义和共和理念、五权宪法、和平统一、严谨治国等治国寓意。1929年,国民政府规定“制服用中山装”。据夏目晶子“唐装”的流行及其背景等整理材料三:2001年在上海召开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各国领导们身穿洋溢着浓厚中华神韵的中式服装亮相。这套衣服经过了传统和现代二者之间,在款式、面料以及工艺上的保留与创新,并融入了新世纪时尚文化后的“唐装
13、”,并迅速成为新时代“国服”的代表。丁锡强主编、李克让主审新唐装(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服饰的特点,并分析“唐装”与唐朝的关系。(8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山装成为“国服”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新唐装”迅速流行的意义。(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种类有袍、襕、襦、衫、贯头衣、裙、披帛少数民族地区紧身、窄袖的样式,也被汉族人民所接受一般平民用素色的麻布绸、丝缎缝制的文官绣飞禽、武官绣走兽的肥大袖子的官袍形成强烈的反差。”,从种类、吸收元素、等级特色归纳唐朝服饰的特点;第二小问,“唐装”与唐朝的关系可结合唐朝的国际影响进行分
14、析得出结论。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长期以来满、汉服饰不断融合的产物1912年,民国政府规定了中山装的形制并予礼义廉耻、三民主义和共和理念、五权宪法、和平统一、严谨治国等治国寓意。1929年,国民政府规定制服用中山装”,从时代背景、个人努力及政府态度进行分析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2001年在上海召开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各国领导们身穿洋溢着浓厚中华神韵的中式服装亮相”“并融入了新世纪时尚文化后的唐装,并迅速成为新时代国服的代表”,从展现中国文化、提升国际形象地位及加快对外开放进行阐述“新唐装”迅速流行的意义。答案:(1)特点:种类多样;吸收少数民族特色;具有等级色彩;影响深远。
15、关系:唐装的概念与唐朝有关,但并非只指唐朝时期的服装;唐朝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影响波及海外,外国人将中式服装叫做“唐装”或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华侨所穿着的中式服装被称为“唐装”。(2)原因:孙中山自行设计;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山装具有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政府的提倡。(3)意义:有利于提高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利于拓展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有利于增强对外开放的活力。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驰道和栈道的修建,是秦汉时期规模宏大的筑路工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筑驰道,以咸阳为中心修了多条大道。隋唐两代水陆交通都很发达。尤其是中唐之前,内河航运和海上交通更为繁忙,当时贯
16、通南北的大运河以及全国各主要河道和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等沿海一带。辽宋夏金时期的主要陆上运输工具是名目繁多的各种车辆,造车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宋朝将指南针应用到海船上,航海技术大大提高。元朝继续开挖运河。京杭运河全线通航。大都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交通中心。明清时期,我国古代交通由盛而衰。明代出现造船高峰,郑和七下西洋,把我国古代航海活动推向顶峰。不久后明朝实行了海禁,清朝延续,航海事业衰落。据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等材料二: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逐渐发展,以内河航运最为突出。截止到1893年,中国籍轮船133艘;到1911年时,中外内河轮船共有68艘,中方船只占总数
17、的91%,形成遍及上海、长江干支流及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的航运网络。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外商轮船先后返回中国沿海内河复航,加之内战频繁屡有征调军用、碰坏船只等事,自营航运业受到很大打击。抗日战争爆发后,外轮陆续撤离,自营航运业均努力抢运上海数百家工厂的内迁器材及军用物资,其后又投入后方水陆交通。战时中国船舶直接间接损失总计三千艘,四十九万五千三百二十吨。抗战胜利后,各航业公司努力恢复水运交通。据1947年6月交通部统计,当时轮船共一千五百零一艘,计十七万九千八百九十三吨。内河航运终未恢复到战前水平。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近代史前编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交通运输的基
18、本特征并分析其影响。(8分)(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近代中国与古代中国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近代中国交通变革的因素。(12分)解析:第(1)问,根据“驰道和栈道的修建,是秦汉时期规模宏大的筑路工程。隋唐两代水陆交通都很发达”“辽宋夏金时期的主要陆上运输工具是名目繁多的各种车辆,宋朝将指南针应用到海船上,航海技术大大提高”“元朝继续开挖运河。京杭运河全线通航。大都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交通中心。明清时期,我国古代交通由盛而衰”概括出答案。第(2)问,根据“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逐渐发展,以内河航运最为突出”并结合材料一内容可知,近代中国与古代中国在交通运输方
19、面都注重内河航运,交通运输工具备受关注;“不同点”在于古代中国的交通运输都是以传统方式为主,而近代交通在交通工具上大力发展了轮船等近代交通运输工具;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导致近代中国交通变革的因素主要是随着中国近代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西方工业文明逐渐传入中国,中国的有识之士也极力倡导引进西方近代科技,加之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的解放等,都促进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答案:(1)基本特征:以陆路为主,陆路、河道、海路并举但发展不平衡;交通运输工具较发达;交通技术一度领先世界;航海事业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明中期以后走向衰落。影响:巩固了封建统治;推动了经济贸易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出行等。(2)同:都注重内河航运;交通运输工具都备受关注。异:古代中国在道路交通和运输工具方面以传统方式为主,近代中国充分运用科技革命的成果,大力发展轮船等近代交通运输工具。因素: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有识之士倡导引进西方近代科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