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301KB ,
资源ID:620841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2084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天津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天津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1、天津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 夏商周时代青铜器制作精美,代表着中国5000年的高超技术与文化,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下列两件著名青铜器物A. 分别是商、周两朝青铜器代表B. 是拥有者权力和地位的象征C. 是当时手工业者的审美反映D. 青铜器己是当时日常生活用具【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两尊青铜器属于礼器,是拥有着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故选B;这两尊青铜器都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排除A;这两尊青铜器是统治者审美的反映,排除C;当时青铜器主要用作礼器,而非日常生活用具,排除D。2. “自板印经史之流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

2、辅相成。当时尤有一事可注意者,即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北方大族之旧乡,书籍反见残缺。”南北这一反差从本质上反映出A. 文化中存着地域色彩B.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态势C. 南方的教育事业更为发达D. 门阀士族退出政治舞台【答案】B【解析】经济基础决定思想文化,由题目中的信息“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可知“反差”是由于经济重心南移态势所致,故B正确;A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教育事业的比较,故排除C项;D项中“退出”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联系中国古代经济中心难移的知识分析。

3、3. 霍布斯认为:“当他们每个人通过与其他人的协议迫使自己不能违抗他已经服从的那个人或会议的意志时这种使所有人的意志都服从某个人或会议的意志的情况就会出现,这就叫联盟。会议的这种意志被看成是构成这种会议的成员的多数意志。”与其主张最相似的思想家是A. 苏格拉底B. 伏尔泰C. 孟德斯鸠D. 卢梭【答案】D【解析】:对材料中的“当他们每个人通过与其他人的协议迫使自己不能违抗他已经服从的那个人或会议的意志时这种使所有人的意志都服从某个人或会议的意志的情况就会出现”这一内容进行分析,我们可以霍布斯强调的是契约精神,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社会契约论。卢梭也强调社会契约思想,因此本题选D。4. 如图是法国1

4、875年宪法部分修正案(1884年8月14日),发布这些修正案的目的是A. 用法律手段确保共和制度B. 否定封建专制制度C. 进一步打击法国封建势力D. 完善三权分立体制【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法国的革命过程是非常曲折的,保皇派的力量一直都是很强大的,所以,1875年宪法和1875年宪法部分修正案的直接目的都是在阻止保皇派复辟,用法律手段确保共和制度,故选A;法国大革命已经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排除B;法国1875年宪法部分修正案目的在于限制保皇派的势力,并非打击法国封建势力,排除C;图片材料不能体现“完善三权分立体制”,排除D。【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5. 英国工业革命后,统治阶

5、层中普遍流行的看法是,谁拥有财富就证明谁有能力;谁处于贫困状态,只说明他懒惰无能。贫穷被看成是个人的事,国家和社会与此无关。该主张体现了( )A. 自由主义B. 重商主义C. 社会主义D. 凯恩斯主义【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工业革命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等思潮,据材料信息可知,统治阶层的看法明显体现的是自由主义,故选A,排除C;重商主义是工业革命以前就存在的经济思想,排除B;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D项错误。故选A。6.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上海的对外贸易总值增

6、长了倍,但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比重却从超过60%下降到55%。这反映了当时A. 上海经济地位的动摇B. 列强商品输出的扩大C. 民族工业布局调整D. 贸易商品种类的增加【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上海的对外贸易总值增长,但其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比重却有所下降,说明列强在华商品输出的口岸增多和经济侵略的扩大,B项正确;19世纪后期上海经济地位并未动摇,A项错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民族工业布局并没有调整,C项错误;贸易商品“种类”的增加与材料无关,D项错误。7. “割地赔款的巨创深痛,给中国社会以全方位、深层次的巨大震荡。洋务运动破产了,维新运动早产了,而

7、顽固派的得志和仇洋排外运动的勃发,使中国在本世纪初(20世纪)几乎惨遭亡国之祸。”造成上述现象的这场战争对中国最大的危害是A. 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B. 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C.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割地赔款的巨创深痛,给中国社会以全方位、深层次的巨大震荡。洋务运动破产了,维新运动早产了,而顽固派的得志和仇洋排外运动的勃发,”可知,这场战争是甲午战争。结合所学知识,甲午战争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故答案为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排除A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

8、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加重人民负担是列强侵华的共性,难以辨识具体战争,排除D项。8. 辛亥革命时各省的“国旗”使用情况如下:旗帜使用地区十八星旗湖北、湖南、江西青天白日三色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五色旗江苏、浙江、安徽这表明A. 独立的省份都是武力夺权B. 革命者都放弃了反满思想C. 革命阵营内部潜伏着危机D. 国内对青天白日三色旗的普遍认同【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区使用了不同的国旗,说明革命阵营内部不团结,潜伏着危机,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看出独立的省份都是武力夺权,排除A;B表述过于绝对,错误;从材料看出湖北、湖南、江西使用十八星旗,江苏、浙江、安徽使

9、用五色旗,所以不能得出“国内对青天白日三色旗的普遍认同”,排除D。9. 1913年,中国产业工人有50万人,而到1919年,全国产业工人已有260万人,其中仅铁路工人和矿业工人就有90万人。这一现象A. 得益于实业救国思想的出现B. 说明中国铁路与采矿业较为发达C. 标志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 为民主革命的发展提供社会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从1913年到1919年中国的产业工人数显著增加,这说明工人阶级力量得到加强,为民主革命的发展提供社会基础,D正确;这一现象得益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A排除;近代中国的重工业发展较为落后,B排除;C是五四运动的意义,排除。故选D。10.

10、 如图为中国近代后期某次战役示意图,该次作战行动A. 标志抗战反攻阶段的到来B. 体现了两个战场的相互配合C. 鼓舞了中国抗战的士气D. 粉碎了日本全面侵华的计划【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战役示意图中主要在河北地区展开,规模较大,但是分散,战役以交通线为主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战役是百团大战,其极大地鼓舞了中国抗战的士气,C正确;百团大战是抗战相持阶段敌后战场的行动,排除A;百团大战中未体现出正面战场的配合,排除B;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全面侵华的计划,排除D。11.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顺利完成时,西方媒体报道苏联农业大衰退,造成饥荒。而应邀访问苏联的英国作家萧伯纳却指出:“苏联粮

11、食供应充足,大饥荒并不存在。”从历史学习的角度出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意识形态的不同导致西方媒体的报道违背真相B. 作为亲历者萧伯纳的描述应是可信的历史事实C. 两极冷战背景下难以找到让人信服的历史真相D. 西方媒体与萧伯纳所见都有可能不是历史真相【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一五计划虽然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也存在忽视农民利益的问题,因此西方媒体与萧伯纳所见都有可能不是历史真相,D正确,B排除;萧伯纳是英国人,和西方媒体的意识形态一致,A排除;冷战是在二战结束后开始的,C排除。故选D。12. 1898年新加坡华人倡议剪辫,国内舆论除益闻录外,天津的国闻报、湖南的湘报、上海

12、的申报等均予报道,国闻报以割辫创闻为标题,揭明该事为首创,以“深堪诧异”四字评语,示其惊奇,而湘、申二报则几无评论。这说明当时A. 国内舆论对政治敏感问题并不关心B. 民国政府推行剪辫易服遭国人抵制C. 剪辫运动最早是由国外华人发起的D. 国内舆论对剪辫之事态度比较谨慎【答案】D【解析】材料“以“深堪诧异”四字评语,示其惊奇,而湘、申二报则几无评论”说明国内舆论对剪辫之事比较谨慎,故D项正确;材料“国闻报以割辫创闻为标题,揭明该事为首创”说明A项错误;材料“1898年”说明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国内媒体对剪辫的态度,没有体现出C项。13. 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

13、权,而在华盛顿会议上,它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美、英转变态度的主要原因是A. 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B. 中国是国联的参加国C. 力图遏制日本势力的扩张D. 英日同盟的宣告失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英美与日本侵华问题上的矛盾。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影响到英美在华利益。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正是为了遏制日本在华势力的扩张。所以本题选C项,A、B、D不符合题意。考点: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华盛顿会议。14. 论及牛顿科学成就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有学者指出:“牛顿确立的新规范不仅是近代

14、科学革命的顶点,而且也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深刻的革命,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物理学范围。”该学者的这一观点旨在强调A. 近代科技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推进作用B. 牛顿定理对其它自然学科的深刻影响C. 牛顿科学精神对启蒙运动的促成作用D. 经典力学为相对论创立奠定理论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强调了牛顿在物理学上的成就,尤其是确立的新的规范对全人类思想方面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受到牛顿物理学成就的影响,C正确;牛顿力学成就是在文艺复兴之后,排除A;题干强调的是牛顿物理学成就对思想领域的影响,而非其它自然科学,B正确;D依然强调的是物理学领域,排除。15. 拿破仑的侵略战争,复辟时期的反动

15、以及工业革命带来的贫富分化,无情地打碎了人们对理想主义的幻想;而获得了个性解放的知识分子,则需要一张自由表达个人情感的主观感受方式。在这样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是A. 红与黑B. 自由引导人民C. 巴黎圣母院D. 人间喜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获得了个性解放的知识分子,则需要一张自由表达个人情感的主观感受方式”可知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故选C;AD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排除;B是浪漫主义美术作品,排除。二、非选择题16. 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面是某学习小组研究“19271929年中

16、共武装起义与宗族组织”时提出的论证思路:(1)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一中的哪些结论违背了这一原则?应怎样修改,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作出多项开发西北的决议,包括移民屯垦,发展农工牧业、矿业、水利、交通等。1932年,西北问题研究会成立,西北问题季刊等杂志涌现。行政院与中国农民银行、中央银行等联合成立办事处,并设立各级分支机构。1933年,西安集成三酸厂(硫酸、盐酸、硝酸)成立,带动了制革、印染、矿冶、火柴、造纸等工业的发展。1934年,陇海铁路开通至西安,从西安通往西北各地的公路也相继通车。1936年,商办大华纺织厂成立。全面抗战爆发后,蒋

17、介石提出“西北是建国的根据地”。1938年,内迁陕西的企业以面粉加工、棉毛纺织、火柴制造等为主。1941年,西北经济研究所成立,一批学者提出物资调节和优化物价统制等办法,还对各种经济门类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有的还注意到要协调各行业发展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如西北土地的利用,土地的改良等。摘编自王红岩抗日战争时期西北经济开发述评等资料(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时期西北地区经济开发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作用。材料三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

18、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实现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的,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答案】(1)错误之处:结论1和总结论。示例:历史学习与研究应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原则。史实1讲述的是曾氏家族的优势,有助于其发动武装起义,但并不能体现阶级斗争意识到深入到江西乡村。故结论1错误,应修改为:起义领导人的家族优势有利于武装起义的发动。史实3说明家族组织的存在给中共武装起义带来

19、障碍。综合三个史实,得出宗族组织的存在对中共武装起义的发动有利有弊,总结论比较片面,故总结论错误,应修改为:在中共武装起义的过程中,家族组织是一把双刃剑。(2)特点:经济发展与战争形势密切相关;国民政府主导并实行统制经济;科研舆论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重化工业与民生工业均有发展;开始关注西北的环境与自然资源问题。作用:成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有力地支援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人口大量西迁,带去了先进技术,为大西北社会经济发展与各民族的融合创造了条件。(3)说明;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组建统一战线,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解

20、析】【分析】【详解】(1)本题考查对历史研究“历史结论与史实的衔接”的认识。仔细阅读材料三相关信息,在历史研究中,应该秉承“一份材料一份结论”理念,由此可知:A结论1违背了此理念,结论1所在的材料,无从体现“阶级斗争”。结论1可以这样修改:“起义领导人的家族优势有利于武装起义的发动”。B总结论违背了此理念。纵观材料信息,比较全面认识三个结论可知,家族宗族势力在武装起义中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总结论可以这样修改:“在中共武装起义过程中,宗族组织是一柄双刃剑”等。 (2)关于“特点”,由材料“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作出多项开发西北的决议”,可得出经济发展与战争形势密切相关,国民政府主导并实行

21、统制经济;由材料“西北问题研究会成立,西北问题季刊等杂志涌现”,可得出科研舆论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1933年带动了制革、印染、矿冶、火柴、造纸等工业的发展。1934年公路也相继通车。1936年蒋介石提出西北是建国的根据地”、“1938年,内迁陕西的企业以面粉加工、棉毛纺织、火柴制造等为主” 可得出重化工业与民生工业均有发展;由材料“西北经济研究所成立要协调各行业发展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可得出开始关注西北的环境与自然资源问题。关于“作用”,结合所学,可以从支援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从社会发展来看,为大西北社会经济发展与各民族的融合创造了条件。(3)结合相关所学,联系中共二大

22、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国民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组建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时期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等,可以从实现无产阶级的领导、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建立统一战线,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角度进行作答。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周对价格管理较为规范。西周市场价格评定工作由政府专门委任的“贾师”担任,商品价格由他评定后才能出售。西周还把市场的价格动向与民风好坏相联系,例如喜欢价昂之奢侈品意味着“志淫”者多,风气就坏,如一般生活用品价格稳定,表示民风质朴。摘编自曹蕊先秦两汉价格思想研究材料二一些地方把农民的住房、小牲畜等强行收归农庄所有。这类过火行为引起农民的强烈不

23、满和抵制,不少农民大量屠宰牲畜,并要求退出集体农庄。材料三他(罗斯福)建议农场主削减生产,或者什么也不生产,损失由政府补贴。政府决定把相当多的已经生产出来的东西毁掉,以制造一种短缺,借此抬高农产品价格。杀了600万头猪,捣毁了1000万英亩棉花。清除这场灾难的最佳办法,是把食品搞得更贵,这得需要特殊的头脑才能得出这么一个结论。托马斯伍兹另类美国史(1)材料一中西周是如何干预经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进行评价。(2)材料二中的“过火行为”是前苏联实行的什么经济政策所致?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造成的严重后果。(3)材料三中托马斯伍兹对罗斯福的农业政策有何看法?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24、请说明理由。(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答案】(1)统一对商品价格进行规范管理;把市场的价格动向与民风好坏相联系。评价:有利于稳定市场,净化民风,巩固统治秩序;但把市场价格与民风相联系的这种伦理价格观违背了市场规律,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价格的本质还缺乏了解。(2)政策:实行农业集体化。后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和抵制;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牲畜数量和粮食产量大幅减少,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3)看法:罗斯福的农业政策不仅造成了巨大浪费,而且把食品搞得更贵。(一)同意。理由:罗斯福的农业政策,为达到供求平衡,毁掉了

25、大量作物和牲畜,造成了巨大浪费;人为的抬高农产品价格,违背了市场规律,加重了经济困难。(二)不同意。罗斯福的农业政策缓解了供求矛盾,提高了农产品价格,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民的利益;缓解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统治秩序,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以上两种观点任选其一作答即可)(4)启示: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和生产力水平相一致等。(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经济政策的调整。从西周干预经济、苏联的农业集体化、罗斯福新政等方面来分析。(1)从材料“对价格管理较为规范”“把市场的价格动向与民风好坏相联系”中可以分析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根据材料“把市场的价格动向与民风好

26、坏相联系”“一般生活用品价格稳定,表示民风质朴”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2)从材料“退出集体农庄”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中的“过火行为”是前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根据材料“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和抵制,不少农民大量屠宰牲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第二小问的答案。(3)从材料“把相当多的已经生产出来的东西毁掉,以制造一种短缺,借此抬高农产品价格”可以分析出材料三中托马斯伍兹认为罗斯福的农业政策不仅造成了巨大浪费,而且把食品搞得更贵。第二小问首先要明确自己是否同意材料中看法;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观点即可。(4)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和生

27、产力水平相一致等。18.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杨度(18741931年),早年师从大儒王闿运学习“帝王之学”(辅佐“非常之人”,成“帝”成“王”,建非常之功勋)。甲午战争后,杨度的思想逐渐趋于维新,两度留学日本,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思想,1907年回国,开设宪法讲座,为王公大臣讲授法律常识,参与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当选民国大总统,1915年,杨度呈送君宪救国论,提出“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深得袁世凯赞许,与严复等在北京发起筹安会,推动帝制。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杨度

28、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破灭,心灰意冷,一心向佛。晚年逐渐倾向革命,先是追随孙中山,为广州革命政府提供秘密情报,后积极营救李大钊,并于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最严重时期成为中共特别党员,除了提供情报,还以卖字画等方式筹集资金,捐助革命事业。摘编自黄昊杨度研究述评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杨度富有传奇彩色的主要人生经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杨度一生的主要政治活动。【答案】(1)早年主张君主立宪,推动宪政政治发展;辛亥革命后,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晚年投身民主革命,参加国民革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新民主主义革命。(2)杨度一生致力于实现民主政治,探索国家富强和挽救民族危亡的

29、道路,顺应了近代历史的发展方向,他在思想和行动上与时俱进,顺应革命发展潮流,虽然有过支持袁世凯称帝行为,但从主流看,是一位促进历史进步的优秀人物。【解析】(1)据材料“两度留学日本,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思想”、“晚年逐渐倾向革命,先是追随孙中山”、“于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最严重时期成为中共特别党员”可以得出其人生经历。(2)结合上述回答可以得出,杨度一生都在为追求民主政治而奋斗,其思想观念的变化体现了其与时俱进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作风,但在其经历中曾经支持过袁世凯复辟帝制,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但总体来看,杨度一生还是以积极方面为主。点睛: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结合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加以考虑,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苛求古人,因此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评价,不能一概否定。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