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962.50KB ,
资源ID:620312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2031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学案:第1章 第3节 人类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学案:第1章 第3节 人类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三节人类与环境(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课标解读1通过教材图示的解读让学生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运用示意图让学生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3引导学生运用事例分析问题,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某县昔日一遇暴雨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山,经过人们的综合整治,变成了绿树覆盖、鸟语花香、令人向往的生态旅游胜地,实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以此导入新课。教学流程设计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2.了解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3.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1.举例说明人类

2、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重点)2.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难点)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1.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互相依存、相互影响。2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环境。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3环境具有供给物质、能量和消纳废弃物的能力,但其能力是有限的。1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提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一方面,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人类社会就是在与环境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中不断向前发展

3、的。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文明类型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时段公元前200万年至前1万年公元前1万年至18世纪1820世纪末20世纪末以后对自然的态度依赖自然敬畏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善待自然环境问题部分生物资源遭到破坏少数地区的区域性问题区域性问题蔓延到全球全球性环境问题亟待解决人类行为听天由命开始大规模改造自然事后的环境保护补救措施谋求可持续发展2后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开始改变,变为善待自然,为什么?【提示】因为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到只有保持同环境的平衡和协调,才能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1.2.3.3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就是要“为生态环境的动

4、态平衡创造并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吗?【提示】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包含以下三层含义:一是从现实意义看,是要控制和制止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防止生态环境恶化;二是从积极意义上看,为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创造并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三是从维护生态环境价值出发,要求人类必须尊重与善待自然。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问题导思】1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什么?【提示】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物质、能量及生存空间。2人类向自然环境排放什么?【提示】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消费活动向环境排放新陈代谢产物和废弃物。3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是什么?【提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环境;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人类社

5、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1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表示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2箭头表示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3箭头表示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4箭头指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其再生能力,排放废弃物的速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5箭头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人类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

6、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四幅图中正确反映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的模式图是_图。(2)在描述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时,属输入、输出方向错误的是_图。(3)四幅图中只强调了人类社会对环境的作用,未提及环境对人类社会反馈作用的是_图。【思路点拨】四幅示意图都展示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但有些是错误的,注意观察图中箭头方向是关键。【解析】人类社会与环境是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具体表现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两个进入的箭头),通过消费活动(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把废弃物输出到环境中去(两个输出的箭头),人类社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作用的同时周围环境又把

7、它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本身(上下分别一个输出的箭头、一个进入的箭头)。【答案】(1)D(2)A(3)B正确的环境伦理观【问题导思】材料一中国广西桂林某乡政府,把大批山林承包给某个体户采伐烧炭,然后卖给日本客商,带动了本地区经济的发展,为乡财政创收,又使许多农民脱贫致富。当桂林风景管理处会同林业部门前去制止时,当地乡政府领导振振有词:“我是为民办事。”材料二日本从加拿大进口木材生产纸浆,从东南亚诸国进口木材生产家具,从中国进口白桦树生产一次性筷子。日本各餐馆将用过的一次性卫生筷收集后用以制造高级纸张,中国各餐馆则将一次性卫生筷点火烧掉或作为垃圾倒掉。1材料一中,桂林风景管理处和林业部门为何要制

8、止当地毁林烧炭的行为?【提示】毁林烧炭破坏植被,极易产生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环境问题,使生态环境恶化。2材料二中,中国与日本的做法哪个比较合理?为什么?【提示】日本的做法比较合理。 日本的做法对资源的利用更充分,而中国的做法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也破坏了环境。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依据尊重与善待自然要控制和制止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防止生态环境恶化;要保护和爱护自然,为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创造并提供更有利条件自然界是人类的生存环境,给人类提供多种多样的资源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是保持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基本行为规则任何个人对待环境的行为,其环境效应都不会限于个人,而会对周围乃至整个人类

9、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保护环境不仅需要个体和群体的努力,还需要区域之间、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当人类的当前利益与长远的、子孙后代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对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予以同等的重视人与自然界其他动物一样,都具有繁衍和照顾后代的本能。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之处在于:除了这种本能之外,还意识到人类对后代承担道德义务与责任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并不意味着只保护自然、不利用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我国一些地区的农村靠燃烧秸秆和柴草做饭、取暖,这种利用方式存在许多缺点。据图,回答(1)(3)题。(1)根据图中的关系,A、B、C分别代表()A破

10、坏森林、农业减产、牧业下降B破坏森林、牧业下降、粮食减产C粮食减产、破坏森林、牧业下降D牧业下降、农业减产、破坏森林(2)解决图示地区存在的问题,不正确的是()A结合植树造林工程,营造薪炭林B用秸秆发展沼气C用秸秆养畜,畜粪还田D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开发水电(3)上述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否符合环境伦理观?简述理由。【思路点拨】结合图中的因果关系和所形成的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由图可知,A为破坏森林,是由木材当燃料引起,导致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B为牧业下降,是因草皮当燃料,饲料减产;秸秆、畜粪当燃料,导致肥力下降,粮食减产,对应C,这些都不符合环境伦理观。综合分析,该地

11、区问题的核心是能源,应针对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采取恰当措施。【答案】(1)B(2)D(3)不符合。该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只注重了人类生存所需,未关注环境发展需要。图表展示教材P14图111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示意解图精要1由图中箭头可知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物质、能量及生存空间。2由图中箭头可知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消费活动向环境排放新陈代谢产物和废弃物。图表应用读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箭头表示反馈作用的是()A BCD(2)该图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环境间具有_的关系()A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B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C环境供给人类物质、能量和消纳

12、废弃物D互相依存、互相影响【解析】第(1)题,反馈作用是自然环境对人类改造环境的反作用,据此可排除B、D两项;箭头反映出人类社会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生存空间和能量,是自然环境“提供”的。第(2)题,A、B两项分别表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一个方面,均不全面;C项仅单方面叙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而忽略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答案】(1)A(2)D教材第14页活动【答案】材料一介绍的中心主题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是大自然漫长演化的结果,人类应该恰当利用和保护,要注意珍惜。材料二提供的信息表明,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进行了科学发明,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环境,使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两则材料表明

13、人类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教材第15页活动【答案】1.人类这种观念的变化说明了人类与环境关系趋向和谐,人类已经认识到了人类源于自然,必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2如孟子梁惠王上讲,“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淮南子讲,“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这些古语都渗透了对大自然利用与保护为一体的智慧思想。北京借奥运东风,把北京市建设成为“环境友好型城市”,实现了绿色奥运的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环境友好型城市”中的“环境友好”强调的重点是()A人类的主观能动性B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对立C环境具有客观性D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2下列措施中,能有效提高北京市林木覆盖率和人均绿地的是()A

14、在北京风沙源地的河北、内蒙古等地区植树造林B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C加强奥林匹克公园、比赛场馆及通往各个场馆道路两侧的绿化工程D关心树木的生长,防止水土流失【解析】第1题,“环境友好”实质是尊重与善待自然,实现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第2题,提高北京市林木覆盖率和人均绿地的措施,应该是在北京市区进行绿化建设,而不是到周边地区植树造林。【答案】1.D2.C3下图是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信息反映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具有_和_的功能。(2)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C过度围垦D过度养殖(3)下列地理事象属于该

15、地自然环境对当前人类活动的反馈作用的是()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臭氧层破坏ABCD【解析】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时,应从提供生存空间、提供物质和能量、消纳废弃物三个方面中寻找;判断某地土地结构的合理性要先看其地形结构,按照“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耕则耕、宜荒则荒”的原则,对照当地的土地利用结构状况分析;判断某地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反馈作用时,要结合当地的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要素和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具体方式。第(1)题,当地的农业用地结构饼状图直接体现了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农产品和生产劳动场所的功能,而消纳废弃物的功能体现不出来。第(2)题,根据当地地形结构图和农业用地结构饼

16、状图可知,当地平原比重较低,但耕地比重过大,林地和草地比重小,说明当地存在过度开垦的现象。第(3)题,题干中的“江南丘陵”是题眼,严重的植被破坏将导致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但不会出现发生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的土地沙化;臭氧层的破坏是氟氯烃等破坏臭氧的物质大量排放造成的,与当地过度垦荒无关。【答案】(1)提供生存空间提供物质和能量(2)A(3)D4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B阶段的主要产业可能有(双选)()A航天工业B煤炭工业C钢铁工业D微电子工业(2)人类社会处在AB阶段时,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

17、平从B点以后开始下降,环境问题开始改善,试分析其原因。(4)进入C阶段后,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真正实现了_、_和_的可持续发展。【解析】第(1)题,AB阶段环境污染水平随着GDP的增长而增长,这个时候主要以煤炭和钢铁等重污染的工业为主,再加上由于重视经济增长而忽略了对环境的治理,造成环境不断恶化。第(2)题,AB阶段环境问题的产生应该从人口、资源、人们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不合理的认识等方面回答。第(3)题,B阶段以后,随着GDP的进一步增长,污染开始大幅度减轻,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国家经济发展以后开始重视环境保护,也开始有能力去治理环境问题。第(4)题,进入C阶段后,才真正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答案】(1)BC(2)人口压力巨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3)增加环保投入,科学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等。(4)经济生态社会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