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84.50KB ,
资源ID:620305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2030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天津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天津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

1、天津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卷(33 分)一、(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国一样,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 人神化,这两者之间的( )很难确切划分。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神话传说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 搜集而记录下来的,因此叫做“志”。山海经是神话传说,汉书中却把它归于“地

2、理志”中。我国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阔;这时传奇小说( ),如陈鸿写的长恨歌传,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从此,小说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这时随之兴起的是话本。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 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宋代之后,再发展, 便成为文人的独立的创作。红楼梦的问世,标志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达到了辉煌的顶点。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小说发展的一条规律中国的小说是来自民间的,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 。1. 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

3、,最恰当的一组是()A. 界 限脱颖而出反应B. 界 限应运而生反映C. 界 线应运而生反应D. 界 线脱颖而出反映2. 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中国小说的每次发展、进步都是由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B. 每次中国小说的发展、进步都是由于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加工、参与民间创作而取得的C. 中国小说的每次进步、发展都是由于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加工、参与民间创作而取得的D. 每次中国小说的进步、发展都是由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3. 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解说不恰当的是( )A.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

4、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B. 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庄子逍遥游中曾写道:“齐谐者,志怪者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有干宝的搜神记,还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C. 传奇小说,是古代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一种,产生和流行于唐代,又称唐传奇。代表作有陈鸿的长恨歌传、白行简的李娃传、王实甫的西厢记、李朝威的柳毅传。D.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小 说借鉴了编年体史书的编著模式,以三国纷争的历史进程为主线,以王业兴废为焦点,把 近百年的历史故

5、事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二、(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材料一:“第四次零售革命”是由信息技术变革催生、由电子商务和移动电子商务直接触发的 一场新的零售革命,其本质是消费者主权的确立、流通生态的再造和零售模式的颠覆性改 变。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传统零售业的优势观、时空观和经营模式都发生了根 本性变化,进一步改变了零售的理念。电商成为这次零售革命的先驱和主力军,推动零售 业产生颠覆性改变,消费者也受益颇大。针对传统零售的弊端和电商的瓶颈与问题,有人提出“新零售”“智慧零售”等概念,这与“智能零售”概念从内涵上有异曲同工之处,均是对“第四次零售革命”当下先进的零售模式的一种概括。

6、尽管零售模式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但传统的实体店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正因为 如此,众多电商都渴望得到并拼命抢占实体店资源,争做智能零售先锋;传统零售店也在 探索或寻找机会触网上线。发展智能零售,首先应是零售理念的彻底变革,即必须以消费 者为中心,必须对消费者出于真心。(摘编自王成荣第四次零售革命:从电商到智能零售)材料二零售渠道变革的路线图1.单渠道阶段(19901999年)巨型实体店连锁时代到来,多品牌化实体店数量减少。是砖头加水泥的实体店铺时代2.多渠道阶段(20002009年)网上商店时代到来,零售商采取了线上和线下双重渠道。是鼠标加水泥的零售时代3.跨渠道阶段(20102011年)实体

7、店铺和虚拟店铺交织,虚拟店铺显得重要。是砖头加鼠标加移动网络的零售时代4.全渠道阶 段 (2012 年-未来)关注顾客体验,有形店铺地位弱化。是鼠标加砖头加移动网络的零售时代(摘编自李飞全渠道零售的含义、成因及对策)材料三:学者和实践者对于“全渠道零售”的理解,还处于探索和讨论阶段,存在着诸多模糊 的问题,特别是营销学者和零售学者的反应,与实践相比,显得迟钝和冷漠。“全渠道”是指产品从生产端到客户端之间所有形态的流通环节的总称,从形态上包 括实体渠道、电子渠道和直销渠道;从归属上,分为自有渠道和合作渠道;从级别上,包 含卖场、批发商、专营店、便利店等:从职能上,包括宣传、发展和服务;从主体看,

8、从 事零售行为的可以是专业零售商,也可以是制造商、批发商,甚至消费者个人;从行为 看,零售行为和批发行为常常交织在一起;从范围看,一次大规模零售活动可能是全社会 多个部门协同作用的结果。(摘编自李飞全渠道零售的含义成因及对策)材料四:电子商务服务的本质是满足消费。21 世纪以来,商业信息传递突破时空障碍、物流网络逐步实现全通联,制约消费的一系列障碍正在逐渐消失,为此,消费亦得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障碍。基于现代信息互联技术,以无限扩展的云为基础,以消费者为核心的现代消费方式就是“云消费”。“云消费”在技术层面具有三大核心特征:“云内容”、“云终端” “云支付”。“云内容”即消費突破传统店铺限制,突

9、破有形与无形的界限,突破商品与服务的界限;“云终端”即凡是消费者接触的任何店铺或智能电子平台都可以作为提供消费的便捷终端;“云支付”指消费者可以利用任何支付工具,无障碍购买商品和服务,支付便捷安全,且资金互通共享。“云消费”时代,信息成本逐渐成为交易成本中比重最大的成本。“云消费”以消费者 为核心。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大量普及、智能移动电子终端的广泛应用,社会主流消费群消费模式表现出三大基本属性:消费的体验化、专属化和社群化。(摘编自赖阳、韩凝春论“云消费”时代的零售革命) 4下列对材料中“零售”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20 世纪以来,“零售渠道”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目

10、前正处于“全渠道零售”阶段,其时更关注顾客的亲身体验,实体店铺地位有所弱化B.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传统零售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第四次零售革命”中涌现出来的以消费者为主力军的浪潮,推动了零售业的变革。C. 信息技术变革是“第四次零售革命”的主要推手,而电子商务和移动电子商务则直接 触发它确立了市场主权,造成了消费模式的颠覆性变革。D. 电子商务服务的本质是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因此,在“云消费”时代,“零售”要满足消费者无障碍购买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资金互通共享。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传统零售向智能零售跨越的时代,经营者应集中于理念与技术的创新,彻底变革

11、零 售理念,以消费者为中心,必须以真心对待消费者。B. “全渠道”是指产品从生产端到客户端之间所有形态的流通环节的总称,目前,学界对此研究尚不够深入,与现实的繁荣形成鲜明的对比。C. “云消费”以消费者为核心,随着信息技术的大量普及智能移动电子终端的广泛应用, 社会主流消费群消费模式表现出体验化、专属化和社群化等特征。D. 本世纪以来,基于现代信息互联技术,以消费者为核心的现代消费方式的“云消费” 得以突破时空障碍,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在“云消费”时代,“智能零售”给消费者带来的便利的一项是()A. 卖场、批发商、专营店、便利店等实体店越来越少B. 消费者可以不

12、受时空限制地实现购买行为(购买行为无障碍)C. 消费支付便捷安全,且资金互通共享D. 消费者可以获得消费体验化、专属化、社群化所带来的好处,核心地位被突出 三、(1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1 题。(一)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 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 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

13、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 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 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 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 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

14、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巩负才名久外徒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 问甚宠。上疏议经费,帝曰:“巩以节用为理财之要,世之言理财者,未有及此。”会官制 行,拜中书舍人。时自三省百职事,选授一新,除书日至十数,人人举其职,于训辞典约 而尽。寻掌延安郡王笺奏,故事命翰林学士,至是特属之。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注:常平:官仓名。)(二)(节选自宋史曾巩传)巩固不然。巩文学论议,在某交游

15、中,不见可敌。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父在困厄中,左右就养无亏行,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父亦爱之甚,尝曰:“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此某之所见也。若足下所闻,非某之所见也。在京师时,未深接之, 还江南,又既往不可咎,未尝以此规之也。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此则还 江南时尝规之矣。巩闻之,辄矍然。凡巩之行,如前之云,其既往之过,亦如前之云而 已,岂不得为贤者哉?(节选自王安石的答段缝书,文章为了反驳段缝来信对曾巩的诽谤和攻击而作)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甫冠,名闻四方甫:刚刚B贼良民,力能动权豪贼:残害C实欲携贰其徒贰:离间D寻掌延安郡王笺奏寻:依

16、附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使察其出入其一人夜亡B. 为文章,上下驰骋窃为大王不取也C. 以吝故不及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D. 父亦爱之甚蚓无爪牙之利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B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C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D巩负才名久/外徒/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10. 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曾巩仁政措施的一组是( )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

17、偿自是外户不闭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巩先期区处猝集ABCD 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曾巩年少有才,名闻四方。他十二岁时试写六论,提笔立就,文辞很有气势;他的文章得到了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肯定。B. 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C. 曾巩在年轻的时候曾同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不高,曾巩把他引荐给欧阳修。但王安石得志后,竟然疏远了曾巩,将他视为陌路。D. 王安石的答段缝书语言具有论辩色彩,议论语气决绝,显示出其不惑于众人的气 度,充分体现了王安石散文峭

18、拔劲健的风格。第卷(117 分)四、(25 分)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 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2 分)(2) 父在困厄中,左右就养无亏行,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4 分)(3) 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2 分)13. 在答段缝书中,王安石认为曾巩是个“贤者”,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话表述。(2 分)14.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 分)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注)这首诗作于公元 751 年旧历六月。当

19、时,高仙芝正在安西率师西征,李副使因公从姑臧出发赶赴碛西(即安西都护府)军作战,岑参作此诗送别。“火山”“赤亭”地名,位于内地通安西大都护的交通孔道。(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 本诗化一般送别诗的惆怅与伤感为豪放、悲壮,体现了盛唐时代积极进取的精神。B. 三、四两句明写李副使不平凡的经历,暗示出李副使长期驰骋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了。C. 诗的五、六两句是招呼、劝说的口气,挽留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 作者不提依依不舍之情,而是直接提出此次西行“击胡”的使命。D. 这首诗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其口语化的诗歌语言,产生了亲切洒脱的效果,

20、被称为送别诗的“另类佳作”。(2) 请简要概括首联在本诗中的作用。(3 分)(3) 作为送别诗,本诗除了惜别之情,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3 分)15. 按序号在对应横线上补写空缺部分。(6 分)( 1 )“ 秋” 之一字, 自古便动人情肠, 它是 氓 诗中弃妇眼里 “ 桑之落矣, ” 的哀婉凄凉, 是 登高 诗中杜甫面对“ 风急天高猿啸哀,”的秋景心中涌起的悲凉与哀愁,而白居易与友人分别时更是在琵琶行的开篇即借“”的秋景来渲染那道不尽的离愁与伤怀,国人“伤春悲秋”的传统也许正源于古典诗歌中那浓厚的秋意与悲凉。(2) 某位同学对自己高一高二虚度了光阴感到后悔,决心在高三努力学

21、习。用归去来兮辞中的名句来说,此可谓“ ,_ ”。(3) 天下云集响应, 。(贾谊过秦论) 五、(21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20 题。远山张世勤莽莽苍苍,四面青山。孤独的牛车,远远望去像一个小黑点,在大山深处移动。 父亲刚刚去世,连着下了几天的雨,他的心情低沉而忧郁。今天阳光明媚,山谷间升起薄薄的雾霭,有一处山头上还挂着几道炫炫的彩虹。他该出山了,但他只能一个人 驾着牛车出山了。他和父亲在这深山里已经二十多年,早已习惯了每天植树、护林、砍 柴、卖柴这一套步调,从未感觉到日子有丝毫的单调,因为一切都有父亲在。父亲不在了,从今天开始他得习惯一个人出山。山路崎岖,牛车不住地颠簸。悬崖上各色

22、的花都挂出来了,路边的花也在怯怯地摇 曳。他的心境也渐渐开朗起来。山路弯弯,转一个弯,就换一种风景,换一片不一样的树,换一群不一样的鸟,换 一壁不一样的花。他不觉得这些弯有什么不好。这时牛车一阵抖动,随之有些倾斜,他下意识地说,爹,转弯了。一直都是这样, 他傍着牛,父亲坐在车上,每到一处转弯,他都要提醒父亲:爹,转弯了。可这次他没 有听到父亲说:知道。他回过头,只看见一车硬邦邦的柴,没有父亲。他的眼睛愣怔怔 地望着前方。不知什么时候,牛车停在了一个转弯处。这种情况从未有过,牛同他一样,熟悉这 条山路,不用跟着,牛也会自己沿着这条山路悠悠地走出去。他跟牛说,怎么了,走 啊!可牛一动不动。车停在悬

23、崖的转弯处,旁边的山谷里是一潭静静的湖水,像大山的 一只眼睛。他用一根绵软的枝条轻轻抽在牛身上,牛还是未动。他抚着牛,看到牛眼里闪着迷 惘。看来牛对父亲也有了感情,父亲不在了,它也沉痛和悲伤。他叹口气,自言自语地 说,哎,爹,转弯了。没想到,牛突然又迈开了步子,轻松地走起来,很熟练地转过弯去,然后走上了那 条长长的缓坡。走完缓坡,又要转弯了,牛却又停了下来。他心里想,没有了父亲,就 是不顺。这样想着,他又叹气道:爹,转弯了。他这一说,牛竟然又熟练地转过了弯 儿。他终于明白,数年来,牛跟他一样,都习惯了父亲坐在车上,每到转弯处的提醒, 不单是提醒了父亲,也提醒了牛。现在到了转弯,他一言不发,牛就

24、有些慌,不知该怎 么办。他想,在父亲不在的日子里,他和牛都需要一个转弯的过程。接下来,每到转弯处,他就像往常一样说一声:爹,转弯了。路也就变的顺畅多了。可父亲毕竟不在了,他这么喊,是在喊谁呢?望着寡言少语老成持重的牛,他突然觉得把它看成父辈,似乎也没什么错。过了些日子,他从山外回来的时候,牛车上不再空荡荡,上面坐着一个年轻女人。 年轻女人穿着红红的上衣,两眼充满着对大山的新奇。在青山绿水之间,这抹鲜艳的红 想掩映都掩映不住。年轻的女人是他在山外认识的。每次出山,他都要带上一点山货,常带的是一种小 山果,红红的,既有点甜,又有点酸。这些小红山果都是他打柴时顺手摘下的,带着不 为卖钱,而是摊在木柴

25、一边,供人品尝。半品半尝之间,木柴也就卖出去了。后来年轻的女人就来了,在摊子前盯着红红的山果,问他,卖的?他说,不是,随 便让人吃的。真的?真的。年轻的女人就纤纤地拿起一个,迎着阳光看了看。说真漂 亮,然后放到嘴里。鲜鲜嫩嫩的红山果,吃一个不但不解馋,反倒勾起了食欲。第二天,他刚摆下摊,年轻女人又来了。她说,你怎么不卖呢?他说,这个不稀 罕,山里有的是,不值钱。她拿起一颗朝太阳举着,说真的是很漂亮。他看着她,大方 地抓起一把,塞到了她手里。第三次来的时候,年轻的女人问,你叫什么?他说,叫青树。山里好吗?他说,很 好,什么好吃的都有,红山果不过是其中的一种。你不觉得枯燥吗?不枯燥,山里有 鸟、山

26、鸡、野兔,山溪里还有小鱼小虾小螃蟹,山树上有樱桃、葡萄、山楂、石榴 什么都有。年轻女人说,你怎么不问我叫什么。他便问你叫什么?年轻女人说,我叫红 苗。红苗就像个馋嘴猫一样,把青树招徕人的红山果吃完了。穿着红红上衣的红苗站在 青树身边,年轻的面庞露着迷人的微笑,就像一颗大个的红山果。红苗决计要跟着青树进山了。红苗坐在牛车上,新鲜的空气裹挟着她,花香鸟语包 围着她,山涧清溪映照着她,蓝天白云追逐着她。她觉得天地一下子宽广了。看着驾牛 的青树,背影挺拔而又敦实。红苗柔柔地说,青树,我想告诉我爹。青树说,怎么告 诉,他听不见。红苗说,我喊。面对群山,红苗两手打个弧放在嘴边:爹,我转弯了。来到山里后,红

27、苗不再让青树去打柴。青树不解,红苗说咱们可以卖山果。山果是 山树自己结的,摘下来,是顺手的事,怎么可以拿去卖呢?红苗说树不也是自己长的 吗?那可不是,过去我和爹每年都要种下不少树呢!红苗说那山果咱们也可以自己种啊。青树第一次驾着空空的牛车出山了。红苗让他到山外的小镇上采买各种种子:树种,瓜果种,蔬菜种。红苗清亮亮的眼睛看着他,他愿意按红苗说的去做,也许红苗说 的是对的。一年后,青树栽培种植的各色山果和蔬菜都成了小镇上的抢手货。红苗像做窝的小 鸟一样勤快,开发出的品种有二三十个之多。青树出山的牛车上满载瓜果梨枣,色彩缤 纷。走在熟悉的山路上,看着每个转弯处不一样的树,不一样的鸟,不一样的花,青树

28、 心情格外舒畅。这天青树从山外回来,丰盛的菜肴让他想到了爹留下来的酒葫芦。喝了酒的青树抓 着红苗的手,对着群山,高声大喊:爹。房前的老牛便“哞”一声。青树喊:爹,我转 弯了。房前的老牛便“哞”一声。(取材于张世勤的同名小说) 16.下列对小说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 分)A. 小说以“远山”为标题,既点明了青树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暗含作者对青树的同情以 及对大山人物命运的思考。B. 小说第一段对大山环境的刻画,既有静态描写,也有动态描写,为下文情节作了铺 垫,渲染了孤独的氛围,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C. 受青树描述的山间丰富的禽兽、鱼虾、山果等的吸引,红苗决定跟着青树进山生活。D红苗和

29、青树在山里种上了果树、蔬菜等,由卖柴改为卖山果,转变的同时也有继承。E.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在技巧上是语带双关,既可以理解为牛在青树提醒下顺畅地走山路,也可以理解为青树人生道路逐渐开始变化。17. 简要分析小说塑造“牛”这一形象有哪些作用。(4 分)18. 请分析文中三处画线句子在内容上有何联系。(4 分)19. 小说中红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 分)20. 小说中多次出现“爹,(我)转弯了”,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转弯”的含义。(3 分)六、(11 分)21. 下面是一篇新闻报道的片段,请概括出火神山医院的三个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 12 个字。(6 分)火神山

30、医院作为一所传染病医院,防护措施近乎苛刻。设置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 区及医护人员专用通道和病人专用通道,严格避免交叉感染。病房设计上,专用的隔离防 护窗用于物品传递;内部压力低于外部的负压房间,避免病毒随气流流出。覆盖整个院区 的防渗膜确保污染物不会渗透到土壤水体中,雨水、污水经过两次氯气消毒处理达标后才 可排放,所有房间空气均经过消毒杀菌及高效过滤达标后才高空排放。22. “片纸千钧重,情思似海深”,正所谓“见字如面”。请选择红楼梦或三国演义中的一部,以书中某个人物的身份给该书中另一个人物写一封短信。要求:中心明确, 感情真挚,不脱离情节,合乎情理,符合书信格式,不少于 100 字。(5

31、分)七、(60 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它写于红军长征刚刚到 达陕北之时,发表于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赴重庆谈判之际,充满革命豪情和必胜信心。 如今,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已经过去,改革开放的新长征之路也行进了四十年,但诗句仍 旧激荡人心。请根据你对诗句的理解,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不少于 800 字;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参考答案:1.B (界限,不同事物的分界;尽头处,限度。 界线:两个地区分界的线;不同事物的分界;某些事物的边缘。 界限与界限在含

32、义上有交叉,但“界限”所适用的对象一般是抽象事物;“界线”所适用的对象往往侧重于具体事物。 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 反应: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或变化;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反映:物体的形象 反着映射到另一个物体上;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 出来。)2.A3.C(王实甫西厢记为元曲)4.A(C 选项篡改文意,“造成了消费模式的颠覆性变革。”错误,由原文“流通生态的再造和零售模式的颠覆性改变。”可知是“零售模式”的颠覆性改变。B 选项曲解文意, “以消费者为主力军的浪潮,推动了零售业

33、的变革。”错误,由原文“电商成为这次零售革命的先驱和主力军,推动零售业产生颠覆性改变”可知,是“电商”推动了零售业的变革。D 选项篡改文意,“零售要满足消费者无障碍购买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资金互通共享。”错误,由原文“云支付指消费者可以利用任何支付工具,无障碍购买商品和服务,支付便捷安全,且资金互通共享。”可知,是“云支付”满足消费者无障碍购买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资金互通共享。 )5.D(D 选项于文无据,“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错误,原文没有说。)6.A(“云内容”只是强调突破了传统店铺的限制,突破了有形与无形的界限,并不是说实体店越来越少就可以给消费者带来便利)7.D(寻,不久)8.

34、C(A,第三人称代词,其中的;B,写,认为;C,因为;D,代词,定后标) 9.B10.C(1、3 是效果,不是措施)11.C(应是曾巩和王安石疏远。)12. 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每个分句 1 分,工,擅长善于;鲜,少; 过,超过)他父亲处在窘迫(困苦)当中,曾巩在其身边奉养,没有不孝之举,家中的事即使再 小,也都要亲自去做。(困厄,窘迫,困苦。左右,在身边。就养,奉养。亏行,不足的行为,不孝之举。铢发,非常小。亲,亲力亲为。)我这家族衰败,能指望的只有(只能是)这一个儿子。(每个分句 1 分,宗,家族宗族;敝,衰败。后一个分句通顺 1 分)13. 文学议论的水平高(文学论议,

35、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追求道义,不为外界干扰( 心勇于适道, 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 孝顺( 左右就养无亏行, 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选二14.(1)A(悲壮概括有误)(2) 设想李副使出塞途中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环境恶劣;烘托李副使不畏艰苦、奔赴边关的豪迈气概;照应标题,暗含珍重送别之意。(3) “知君惯度祁连城”,概括了李副使的经历,表达对李副使的赞美之情;“功名只应马上取”,勉励李副使立功扬名,创造英雄业绩;“真是英雄一丈夫”,表达了作者的英雄豪气,作者也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16. DE17. 老牛像父亲一样老成持重、寡言少语,是父亲形象的象征;老牛和青树一样经历了由 不适应没有父亲

36、的生活到逐渐适应转弯,是青树形象的一部分;父亲去世、老牛犹在,它 构成父亲与青树两代人情感的纽带;是青树转弯的见证人。18. 联系体现重在通过颜色变化表现人物心情、形象和小说主旨(1 分)。第一处扣住“黑点”,突出青树在父亲去世后的空落与不适(1 分);第二处扣住“红点”等,分析红色暗示红苗的性格,也为青树生活的变化做铺垫(1 分)。第三处扣住“色彩缤纷”,强调青树生活观已然发生变化,呼应文章主旨“转弯”的内涵(1 分)。19. 勤劳能干。“红苗像做窝的小鸟一样勤快,开发出的品种有二三十个之多”;头脑灵活,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好奇心。看到青树带的山果萌生了卖山果的想法,面对青树的不解,她的解释是

37、可以“卖山果”“种果树”,把山里常见的山果运往山外使之成为可以赚钱的商品;有眼光有主见。面对山里人习以为常的山果,她看出潜在的赚钱机会,她还“决计要跟着青树进山”,主动选择“我转弯了”,并因此也找到自己的幸福。20. 故事情节的“转弯”。情节发展变化父亲在世,青树在后边提醒父亲,父亲去 世青树在牛后边提醒。在山里赶路,需要转弯,人也需要转弯。文中人物生活的“转 弯”。青树在红苗的提醒和帮助下,完成了从“大山里来来回回移动”打柴为生的生活向种果树、卖水果赚钱的生活的转变。红苗经济头脑的灵活,引起青树生活的变化。思想的 转弯,升华主题。人生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往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做岀主

38、 动选择,而在自己还不具备主动选择的条件下,能善于听从别人的提醒,并付诸行动。能 做到这两点,往往就能走岀人生新天地,开创人生新境界。21. 分区严格;病房设计避免病毒外传;污染处理严格22. 人物选择合情合理 2 分,中心明确感情真挚 1 分,格式 2 分(一)译文: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嘉祐二年考中进士,出任越州通判。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 足以用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粮。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 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

39、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 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 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任齐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恶、迅速严厉地打击盗贼作为根本。曲堤有个姓周的 人家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 都没有人敢去追究。曾巩逮捕了他,处以刑罚。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将盗贼擒获。有一个名叫

40、葛友的 人,名列被追捕者之中,有一天,他到官府自首。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 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让他四处夸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曾巩表面上看来 是将此事到处张扬,实际上是想要离间分化那些盗贼,让他们不能再纠合在一起。从此, 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调任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 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 给他们治病。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其他地方的官 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好了大军突然集结时的吃住

41、问 题,因此,军队离开后,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曾巩负有才名,长期在各地任地方官,世上不少人认为 他命运不济,时运不佳。这一时期,朝廷的一批晚生后辈出人头地,曾巩对此看得很淡 泊。一次经过朝廷时,神宗召见他,对他慰劳问候,十分宠信,任命他为中书舍人。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

42、看法。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 “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 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曾巩久负才华超群的盛名,长期在地方任职,世人都认为他性情孤傲不善于同别人相 处。这一时期,优秀的青年们大量涌现,曾巩对他们的态度是淡薄的。一次,回京师,神 宗召见了他,对他慰劳问候,十分宠爱。他上疏提出解决经费问题的意见,皇帝说:“曾巩把节约用度作为治理财政的关键,当世论说治理财政的人,都没有人能达到他的这个高 度。”

43、刚好遇上实行新的官制,拜曾巩为中书舍人。当时自三省百官开始,都作了新的调整选拔,任命的诏书每天多达十数道,诏书对每个人的职事权限等的阐述规定都非常简明扼 要。不久掌管延安郡王上呈皇上的表奏,过去这类事情都属于翰林学士管辖,这时则特别 转交他来掌管。几个月以后,他因母丧离去。又过了几个月,曾巩也去世了,终年六十五 岁。(二)曾巩当然不是那样的人。他的文学和议论的水平在我相识的人中没有谁能与他 匹敌。他内心勇敢合乎道德,这不是可以用刑罚和利益可以改变的。他父亲处在窘迫(困 苦)当中,曾巩服侍在其身边并没有不孝之举,家中的事即使再小,也要亲自去做。他父亲也非常爱他,他父亲曾经说过:“我这家族衰败,能指望的只有这一个儿子。”这是我所看到的。像你所听说的那些,我没见到。但在京师时,并没有深入交往,回到江南之后又 不再追究以往的事,就没有用这件事来规劝他。曾巩做事很果断,很少肯定别人,做事经 常超出中庸之道的标准,这些我已经在回江南后劝说过他了。他听说了之后,诚惶诚恐。曾巩的行为,像前面所说的,他过去的错误,也像前面说过的那些罢了。他难道不能成为 贤明的人吗?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