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三省六部制宋朝在地方设置通判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可得出,黄宗羲认为要进行权力的分散和监督,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相互制约,有利于加强皇权,故项正确;宋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做
2、知州,另设通判监督知州,故项正确;明朝内阁是辅助皇帝的内侍机构,听命于皇权,没有实际权力,故项错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选A。2. 罗马人征服了希腊人之后,建立起地跨欧、亚、非洲的大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贺拉斯所说的“俘虏”是指A. 商业征服B. 宗教皈依C. 财富侵蚀D. 文明同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罗马人征服了希腊人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可得出,罗马军事征服希腊后,被希腊政治文明所同化,罗马人接受了希腊先进的辉煌灿烂的文明,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
3、现商业征服,故A项错误;古希腊没有形成对全球有影响力的宗教,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财富侵蚀,故C项错误。3. 从18871897年,英国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845%,议员个人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议会只规定一般原则,而由内阁去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而且议会通过投不信任票来监督和控制内阁做法的有效性也变得极其微弱了。上述现象表明A. 议会的权力和作用被削弱B. 议会的立法权力正在丧失C. 英国的政治制度正在发生变化D. 议会对内阁起到了限制作用【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英国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84.5%”、“议会通过投不信任票来监督和控制内阁做法
4、的有效性也变得极其微弱”等信息可知,英国议会的权力和作用被弱化,A选项正确;英国议会拥有立法权,其权力并未丧失,B选项错误;英国政治制度本身没变,只是权力对比发生了变化,英国议会权力相对弱化,C选项错误;内阁不能限制议会,是议会限制内阁,只是限制的权力相对弱化,D选项错误。4. 辛亥百年组歌中写道:“百年痛史,承载太多苦难彷徨;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A.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B. 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C. 实现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D. 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历史篇章【答
5、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其主要功绩是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揭开了中国走向共和的历史新篇章,顺应了由专制走向民主的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资本主义虽然有所发展,但并未持续发展;B选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是封建制度;C选项错误,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窃取,中国并未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5. 有人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
6、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此战役应是A. 平型关战役B. 淞沪会战C. 台儿庄战役D. 武汉会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的典范”“阎锡山”可知该战役应为太原会战。在此次战役中,八路军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平型关大捷。故本题应选A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平型关战役6. 1919年5月18日,陈独秀发表文章说:“(日本)又要侵害我们的山东,这是我们国民全体的存亡问题,应该发挥民族自卫的精神,无论是学界,政客,商人,劳工,农夫,警察,当兵的,做官的,议员,乞丐,新闻记者,都出来反对日本及
7、亲日派才是。”陈独秀意在( )A. 宣扬民主与科学思想B. 明确五四运动的性质C. 呼吁中国各界团结救国D. 号召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陈独秀的确是宣扬了民主与科学思想,但是这并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只是在强调陈独秀面对山东被侵害而呼吁中国各界(学界,政客,商人,劳工,农夫,警察,当兵的,做官的,议员,乞丐,新闻记者)团结救国而己,“明确五四运动的性质和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和材料的主旨无关,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C。考点:近代中国思想家陈独秀陈独秀呼吁中国各界团结救国【名师点睛】在历史选择题中,命题者一般
8、以相关、相似、相近或者是相反知识组成干扰题肢,主要考查考生们的理解和辨析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的特定性,对相关的题肢逐一辨析,谨防被似是而非的题肢所干扰,避免出现好像对而实际上并不对的现象,例如本题的“宣扬民主与科学思想”这个选项。7. 下表汇总了新中国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其中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相比,其主题最主要的变化在于( ) 纪念周年枚数和内容20周年4枚,毛主席在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50周年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60周年4枚: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
9、陆、攻克柏林、1枚小型张:和平与正义A. 突出了中共在抗战的地位B. 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C. 肯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D. 强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表格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中60周年以及表格材料中“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等信息说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故选择D项。AC两项分别符合20周年、50周年,B项材料无法体现。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8. 某同学在自学“解放人类阳光大道”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小卡片,下图是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个错误A. 1个B.
10、2个C. 3个D. 4个【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宪法。材料有三处错误,故C项正确;排除ABD。9. “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个相当重要的标志。”做出这一评价的依据是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 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 方针C.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 中美关系正常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考查
11、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日益成为国与国之间解决利益、纠纷的国际准则,与题干信息“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相符,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0. “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十年文革遭遇磨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得以恢复发展,十八大以来制度日趋完善。如今您正充满生机活力,肩负着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托,迈着矫健步伐豪迈向前。”该诗赞颂的制度是A. 政治协商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基层民主制度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D【解析】一届人大制定宪法,确立了人
12、民代表大会制度,D正确;其他制度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1. 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当今中国A. 致力于加强亚洲各国的合作B. 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C. 主导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D. 极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可知当今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
13、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故B项正确。AD两项与材料中的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不符,排除。亚太经合组织奉行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的合作原则,C项“主导”说法错误,故C项排除。12. 下图是人民日报不同历史时期与援助有关的报道的占比柱状图。以下解读合理的是A. 60年代报道情况可能受“一边倒”政策的影响B. 70年代外国援华报道变化受中美建交的影响C. 80年代的变化与当时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有关D. 从整体上看服务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主题【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60年代与援助有关的报道中援外报道较多,外国援华和相互援助较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
14、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撕毁援华协议,撤走援华专家,“一边倒”政策实际上走向终结。因此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70年代与援助有关的报道中与60年代相比并无太大变化,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美建交的时间为1979年,并未对70年代外国援华情况产生太大影响。因此B选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80年代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积极走出国门向世界学习,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发展自己,外国援华和相互援助的规模扩大,因此80年代的变化与当时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有关,故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60年代与70年代我国对外援助较多,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更多是从政治角度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出发的。故正确选
15、项为C选项。13. 某西方学者明确指出:“马歇尔计划对冷战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负有更为直接的责任。”这主要是因为该计划的实施A. 意味着美国对苏冷战正式开始B. 迫使苏联组织华约应对美国挑战C. 有利于美国联合西欧共同遏制苏联D. 造成了两大集团对抗的世界格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马歇尔计划是对西欧的经济援助,帮助西欧经济复苏,最终达到遏制苏联的目的,C项正确;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A项错误;北约的形成迫使苏联组织华约应对美国挑战,B项错误;华约的形成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D项错误。14. 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
16、,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这说明A. 一国两制当成国家统一方针B. 毛泽东考虑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C. 和平统一台湾是新中国既定政策D. 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答案】B【解析】一国两制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错误;“台湾归还祖国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说明毛泽东考虑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故B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和平统一台湾是新中国既定政策,故C错误;一国两制不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必要条件,故D错误。故选
17、B。15.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阿诺德在历史之源中说,历史并不存在“单一的真相”,“因为没有任何事实和真相可以在意义、解释、判断的语境之外被说出”。这句话意在强调A. 任何历史记载都有局限B. 文献记载不是历史的真相C. 历史论著不是历史本身D. 人们解读历史受时代限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强调的是“没有任何事实和真相可以在意义、解释、判断的语境之外被说出”说明人们解读历史受时代限制,D项正确;A B C三项与题意不符。故选D项。考点:史学理论史学研究人们解读历史受时代限制二、非选择题(共3题,16题20分,17题20分,18题15分,共55分)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
18、地方百里而可以为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陷害)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孟子梁惠王“夫仁政必自经界(即田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孟子滕文公上材料二 什么是宪政?宪政是指以国家根本大法为依据,以界定与控制政府与公民权力为手段,以保证公民人权为目的的政治模式。全球宪政发展的历史规律是先有宪政的实践,后形成成文的宪法。但就目前世界各国来看,有的国家是实行了宪政,但没有(成文)宪法,例如
19、英国在1215年国王约翰被迫签署的自由大宪章中,就规定了贵族和教会的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限制国王征税权力,保障民众的自由权和产权等,1628年之后,英国又制定了权利请愿书人身保护法权利法案以及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宪法性文件,形成了英国独特的不成文宪法体系。所以有人说英国是实现了宪政但是没有宪法。而有的国家具有宪法,也实行宪政。例如法国、美国等等。摘自李学俊齐国革命与中国的宪政材料三 1945年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黄炎培先生访问延安,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历史兴亡的周期律问题即:历史上许多王朝,农民领袖,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努力。团结奋斗时,节节胜利,兴旺发达。而一旦胜利,争权夺
20、利,昏庸无道,急转直下,土崩瓦解。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律。并向毛泽东提出希望现在中共能够找到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听了以后,非常明确的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够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摘自黄炎培和他的“历史周期律”(1)根据材料一归纳,孟子认为统治者应当怎样实行“仁政”?(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宪政有何突出特点?与儒家仁政思想相比有何共同点和本质区别?(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21、中共是如何进一步发展现代宪政政治,解决历史兴亡的周期律问题的。【答案】(1)政治上实行轻徭薄赋,省刑减罚的政策;经济上必须让人民“有恒产”,分配土地给人民并确定经界。(2)特点:强调主权在民,注重保证人权;强调法律至上,限制君主与政府权力;强调国家权力的分割与制衡;限制政府滥用权力,保护国家与社会公共利益。共同点:仁政和宪政都是要限制行政权利的扩张,防止暴政的产生。本质区别:“仁政”强调以君王为主体,注重伦理道德,是“人治”的体现;宪政强调主权在民,注重法律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体现。(3)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国家;确立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制订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得出孟子认为统治者政治上应实行轻徭薄赋,省刑减罚的政策;“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得出经济上必须让人民“有恒产”;“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得出分配土地给人民并确定经界。(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宪政是指以国家根本大法宪法为依据,以界定与控制政府与公民权力为手段,以保证公民人权为目的的政治模式”得出强调主权在民,注重保证人权,强调法律至上,“英国在1215年,国王约翰被迫签署的自由大宪章中,就规定了贵族和教会的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限制国王征
23、税权力,保障民众的自由权和产权等等”得出限制君主与政府权力;强调国家权力的分割与制衡;再结合所学知识,以美国1787年宪法为例,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二,“仁政”和“宪政”的共同点都是要防止暴政,关注人民,但是“仁政” 服务于封建君主统治,“宪政”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体现。(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可以把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概括为“三大制度和一部宪法”,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建立了三大政治制度即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制定了一部宪法即1954年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
24、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代议制;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7.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局势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材料二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
25、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年5月)材料三近年来中关关系大事摘录2001年4月1日,美国海军侦察机在中国海南沿海空域撞毁我军用飞机,导致飞行员王伟失踪。我国政府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2001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2010年1月29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计划向台湾出售总值达64亿美元的武器,中国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2010年4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见,两国元首就中关关系
26、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共识。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而采取的行动,并简述其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3)据材料三指出,近年来中美关系表现出怎样的态势?反映了当今国际形势具有什么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中美两国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双边关系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特征:对抗。因素:意识形态的矛盾;国家利益的冲突。(2)行动: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并发表联合公报;1979年,美国与中国建
27、立外交关系。影响: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解了世界紧张的局势(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态势:合作与冲突交织。国际形势:和平与动荡、缓和与紧张并存。(4)应该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增加互信,促进交流和合作;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可以依据材料中“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等信息可推断出当时中美之间敌视的立场,原因分析可以从两方面归纳,即根本原因(外交政策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和现实原因(采取何种社会制度)。(2)本题主要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解题时注意把握关键词:“20世纪70年
28、代”“较正常的关系”即归纳70年代中美关系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归纳即可;影响的分析需要首先考虑对亚太地区的影响,其次分析归纳其对世界局势的影响。(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归纳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材料从中美关系的合作与冲突相交织反映近年来中美关系的态势是合作与冲突交织。由此可以归纳出当今国际局势的特点:和平与动荡、缓和与紧张并存。(4)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次类题目,需要结合上面问题分析,围绕材料主题分析归纳,中美双边关系应该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增加互信,促进交流和合作;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为主题展开论述即可。 本题考查理解认识中美关系发
29、展演变的背景,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第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的发展过程及其背景与影响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当前趋势继续:苏联在经济上衰退,在政治上僵化如故,但在军事上保持强大;它小心翼翼地保卫其正在衰落的东欧帝国;它与美国的关系没有重大变化,并与美国在三条中心战略战线继续进行竞争。 (美)布热津斯基未来十年美苏关系展望材料二 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
30、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即使没有可以那样做的政府,至少有可以那样做的人。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岳麓版必修一教材材料四 1983年1月,中曾根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在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问题,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
31、和平与稳定的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丹尼斯T雅斯托莫战略援助与日本外交材料五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关系的基本状况。(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的原因。为此,这一时期美国亚洲外交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3)据材料三概括美与西欧的关系。(4)据材料四,指出日本怎样谋
32、求政治大国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能采取该手段的主要原因。(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的力量”除了以上材料提到的力量之外还有哪些?综合以上材料,“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并指出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答案】(1)继续与美国竞争(或冷战或对抗或争霸)(2)原因:实力相对下降;美苏对抗(或军备竞赛)的拖累;来自潜在经济力量的竞争。调整: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越南撤兵。(3)美国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西欧日益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4)以对外经济援助作为外交手段。原因:日本经济实力增强。(5)新力量: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的振兴。新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因 素
33、:大国之间综合国力对比的变化。【解析】本题以二战以来的国际关系为主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1)从材料“与美国在三条中心战略战线继续进行竞争”中可以看出,当时美苏仍然处于冷战时期。(2)结合材料“与美国在三条中心战略战线继续进行竞争”“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美国地位下降的因素。从材料“1971年7月6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这一时期美国亚洲外交政策作出了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3)考查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西欧国家关系的变化,其背景是欧共体成立和美国的衰弱。(4)从材料“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中可以得出,随着日本成为经济大国,谋求其相应的政治地位;根据材料“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中可以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5)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的力量”除了以上材料提到的力量之外还有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的振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第三小问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角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