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2009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定州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所谓加官,就是朝廷在某个官员的本官之外,另外给他增加官职。下表为汉代的加官名目,汉代加官制度的推行名目概况加侍中文武大臣加上侍中名号可入禁中受事加给事中为列侯、将军、谒者等的加官,侍从皇帝左右,备顾问应对,参议政事加诸吏可以监察、甚至弹劾朝廷官员A说明外朝已经不再受理政务B扩大了官员的自主权C强化了皇帝对朝政的控制力D提高了政务的执行力2“此制度的实行,使中国的国家形态逐步脱离(夏商周)古代时期多元

2、化的联邦治理模式,而转向单一的中央集权模式。”材料中的“此制度”()A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B负责监察中央和地方各项工作C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D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3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在美国和墨西哥之间修筑边境墙的行政令,但这并不代表签署之后此事就会立马进入实施阶段。国会首先需要就修墙的数十亿美元预算进行立法投票,光这个阶段就要耗费数月。这反映了美国A立法机构国会已越权B坚持分权与制衡原则C推行三权分立较艰难D总统违背了宪法原则41915年8月,筹安会成立并通电全国,宣称:共和国体为“仓卒(促)之中”制定,应研究君主、民主国体哪种更适合中国。

3、据此可知该组织A服务于袁世凯复辟帝制B提出了民主革命新纲领C传播了民主和科学思想D促进了国民意识的觉醒51572年,明神宗任用张居正进行改革。他针对明中后期政治腐败、府库空虚、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纷起反抗的状况,采取一系列举措。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A一条鞭法B加强官吏考核C清丈土地D裁减开支61953年4月,中央组织部发出关于政府干部任免手续的通知,强调干部的任免“仍需按党内管理干部的规定经过审批”。之后,干部的选拔、考核、任免等管理权限不再由人事部门享有,而逐渐集中到党的组织部门。这表明当时我国A任命党内干部程序严谨B传统干部体制发生异变C坚决贯彻党的方针政策D确立了党管干部的原则7近年来,各

4、类“阳光爱心”超市(见下图)在各地多了起来。它实现了让困难群众“自选”捐赠物品,改变了过去被动的“你捐我受”情形。这说明“阳光爱心”超市的出现与发展A适应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B增强了经济工作的针对性C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表现了区域经济的活跃8东汉在察举之后,规定对于人才的选拔,要先经过考试,而后量录用。一般是将考试的内容,书之于简策,令被举之士“成以书对”,皇帝亲览其策,策试高第而举任要职。这一举措A取消了地方官对选官的参与权B使得察举的对象发生转向C造成了世家大族对官位的垄断D为科举制提供了历史借鉴9钱穆指出,中国自秦而后,“政府中由人民直接参加而组成,即政府也就是人民自己的。我们竞可

5、以说这才是现代人所谓的“直接民权”。下列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A古代政权重视维护人民权利B古代政权为现代民主奠定了基础C封建政权具有一定的民主性D封建政权的构成体现了人民民主1019世纪英国两党制日益成熟,内阁开始由在竞选中获胜的政党组成。胜选政党将各种官职作为胜利的果实公开分给他们的支持者,所以每次执政党更替或内阁变迁都要引起政府人员大换班,使政府工作混乱。为避免这一现象,英国A通过议会改革扩大民主范围B建立文官制度避免政党分肥C严密监察体系加强廉政建设D确立议会核心实施法律监督11清末留学毕业生考试参照外国文官考试制度,将学成考试和入官考试分开,学部举办的考试是学成考试,只授科名,不授官职,

6、须再通过廷试,才能授予实官,而廷试又是仿照旧式科举办法举行的。由此可见,清末留学毕业生考试A渗透了“中体西用”思想B适应了开展维新变法的需要C拓展了科举制的实施范围D体现了政府对留学的奖励政策121946年4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县、乡人民代表会议(参议会)为人民管理政权机关”,“人民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选举各级代表,各级代表会选举政府人员”。这一文件颁布A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体现了中共探索民主政治的尝试D适应了土地革命运动形势的需要13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务员制度经历了1984年干部管理条例、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

7、布和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实施,直至2008年国家公务员局的正式成立,实现了从初期的摸索阶段到目前的科学化、专业化阶段。这反映了我国A公务员管理体系已十分健全B公务员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C国家机关廉政建设成绩显著D公务员制度走向法制化轨道14针对隋末“禁网深刻”、法令严峻的亡国之弊,唐初统治者提出:法律要宽大,既要减少罪名也要减轻刑罚法条要简约,让人明白易晓。这体现出的法律思想是A“隆礼重法”B“立法宽简”C“慎狱恤刑”D“德本刑用”15王阳明在率军镇压南赣等地的动乱后,制定并推行南赣乡约,结果,“近被政教,甄陶稍识,礼度趋正,休风惟日有渐矣。士知守法,民皆力农,骎骎乎有振兴之意”。

8、由此可知,南赣乡约的推行A表明乡约具有明显的民办色彩B促进了当地社会秩序的稳定C强化了政府对乡约组织的管控D增强了民众的情感归属意识16公元3世纪时,哥尔迪安皇帝授予25岁以下继承人拒绝继承的特权,并在后来扩及于军人,目的是使军人避免“概括继承”中潜在债务的风险。后来,査士丁尼确立了“有限继承”原则,使这一特权发展成为普避性规则。由此可见,罗马法A不断地发展完善B只将特权赋予军人C牺牲公民的权利D让公民均享有特权17抗日根据地的“三三制”原则是从政权建设的现实需要出发的,是立足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和孤立顽固势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这凸显了该政策的A灵活性和创造性B武装斗争的精神C原则

9、性和国际性D社会主义革命性18阅读下表,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增速减缓的原因是A户籍管理的放宽,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B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宗法影响越来越淡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生育观念发生变化D全球化趋势加强,移民数量持续稳定增加191956年,王砚香从北京回到山区的供销店工作,他和同伴们长期坚持用背篓为农民送货,同时把农民的农副产品背下山。以他为原型的电影红色背篓公映,“背篓精神”也由此风靡全国。这A反映了艺术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B倡导了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新风尚C说明对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已完成D展现了新中国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20明朝大力发展茶马贸易,在河州设置茶马司,其贸易“控西夷数

10、万里,跨昆仑,通天竺,西南距川,人于南海”,形成了一个无形的茶叶疆域。明代学者解缙认为茶有着“夷夏之交,义利之辨,寅宾尚忠信而笃敬,河州固唐虞三代之邦也”的作用。据此可知,茶马贸易A扩大了明王朝的疆域范围B巩固了传统“宗藩”秩序C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D促成了“西学东渐”局面211765年有学者在论德意志民族精神一书中表示:“我们是一个民族,由同一个名字和同一种语言,法律规定的共同的首脑、同样的宪法和义务连结成了一个大的自由的利益共同体。”这表明在德意志A民族国家初露端倪B民族意识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C二元制的政体确立D实现民族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222014年9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发展经

11、济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各民族群众过上好日子,这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这是因为经济发展能够A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B确立党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中的领导地位C铸造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共识D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创新思维231968年11月17日,毛泽东指出:美国要顾及美洲、欧洲、亚洲等多处利益,“处境相当困难”,“是把自己的力量估计太大了”。他仔细阅读美国新当选总统尼克松的文章和竞选材料,还请周恩来等人阅读这些材料,并指示人民日报全文刊载了尼克松的就职演说。据此可知( )A中美敌对关系有所改善B第三世界与中国外交利益趋同C中国重视中

12、美关系走向D美国总统已阐明对华外交政策24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世界银行的业务工作反映了冷战的特点,贷款的方向和国别都有冷战的味道。冷战结束后,逐步恢复到推动改革以及经济转轨上来,更注重贷款之后用款的效益如何。由此可推知,世界银行A业务发展与国际政治有关B从政治实体向经济实体过渡C沦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D是协调国际货币关系的机构25南京国民政府在1943年和1946年几次重新修订了“所得税法”和“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特别是1946年对个人所得税的修订中,进一步扩大了征税范围,新增了综合所得税,并调整了税率与级距,提高了免征额等。这表明A政府税收更注重实效性B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特点C个人征税内

13、容更加广泛D调节征税标准增加了收入26春秋时期管仲建议齐桓公实行“振孤寡,收贫病”“慈爱百姓”的政策,齐桓公成为诸侯霸主以后,在与诸侯的盟会中,还向各国提出“养孤老,食常疾,收孤寡”的要求。这反映出A救济思想源远流长B齐国救济制度全面完备C齐国重视救济建设D救济建设助推齐国称霸27西晋灭亡前后,大量北方人民流亡南下,他们在南方被称为侨人。东晋政府在侨人聚居地按其原籍州、郡、县的名称设立侨州、侨郡、侨县,登记户口、进行管理,任命侨人大族为长官。侨州郡县的设置A妨碍了南方的开发B有利于社会的稳定C推动门阀政治的发展D促进北方的民族交融28明代晚期的乡村,新型地方精英崛起,绅士或富民承担管理地方公共

14、事务的重要作用。这反映明代晚期( )A民间承担了部分政府职能B社会主流价值观念重塑C社会新经济因素快速增长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2919世纪20年代,普鲁士为官僚阶层建立了强制性养老金,后来其覆盖面逐渐扩大到矿工、工匠、机工和工厂工人,到19世纪中期,已有将近一半的矿工和产业工人纳入政府强制设立的经济保险计划之下。这一举措A有效保障了工人生存权B有助于加速工业化进程C建立起发达的社会保障体系D有赖于普鲁士先进政治体制30某同学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汇报时,展示了以下三张图片,该同学的研究主题是A忠君思想在西欧传播B西欧封建社会的典型特征C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D基督教在西欧的特殊地位31据明代沈榜的

15、宛署杂记记载,他任知县的宛平县辖区有8万人,有5官38吏,其中官俸由户部拨发,吏禄不固定,要地方自行解决。沈榜限于地方财政制约,为完成庞杂的公务,不得不大量加征徭役。据学者考证,这一做法在明朝非常普遍。这一现象反映出明代A积贫积弱问题非常严重B封建经济发展停滞C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削弱D社会矛盾极其尖锐32如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大事年表(部分)。此表可以用来说明时间事件1945年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华盛顿成立1946年世界银行开始运行1948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A世界经济体系的重建B和平发展的潮流C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D国际秩序的重塑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

16、,33题20分,34题20分,35题12分,共48分)33(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所谓“中国者,天下之中也”。即九州的中心为华夏族的居住区,其四周被视作虚幻的方外,为四夷居住区,拱卫中国。中国古代“天下观”是有限性疆域的观念,而“大一统”和“夷夏观”则在“天下观”的基础上,由历代儒家学者根据不同形势而构建的两个重要方面。这种一体两面的认知随儒学成为官方哲学而被意识形态化,进而形成了祭天制度、礼法制度以及对边疆统治制度等有利于“天下归一”的有力实践。改编自吕文利中国古代天下观的意识形态建构及其制度实践材料二 国家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分工及私有制是国家产生的原因。

17、国家应该包含以下几点:其一,国家作为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机构,是阶级统治的政治形式。其二,国家是特殊的暴力机器。“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其三,国家必须履行社会管理等公共职能。尽管一切剥削阶级国家本质上都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其四,随社会不断发展,国家最终将被“自由人联合体”取代。改编自袁明、黄明娣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研究综述材料三 习近平主席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着眼人类

18、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表达了中国对于国际秩序的美好愿望和追求,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改编自陈积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背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天下观的基本特征。(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传统的天下观相比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不同之处。(8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来源。(4分)34(20分)民主不会只有唯一的标准,“真正的民主”应具有人类文明发展所具有的共性,也应结合所在地区历史文化传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因素,找到本地区最适合的方案,因而具有自己的个性。材料

19、一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

20、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材料三 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个。其中主要包括宪法(82年修订)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

21、984年)国务院组织法行政诉讼法等,还包括商标法、专利法、森林法、民法通则等一大批用以维护社会生活基本秩序的法律法规,社会基本秩序得以恢复。特别是“八二宪法”的制定和颁布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法治发展奠定了基本的制度和法律框架。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第二个立法高峰。这一时期大批用来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纷纷出台。仅1993、1994两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经济方面的法律就有公司法、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对外贸易法、注册会计师法、预算法、农业法、仲裁法、审计法、广告法等。这一工作到上一世纪末基本完成,也就是说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用以规范、调整市场经济的法律体

22、系框架。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开创的完美政治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6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6分)(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改革开放后两次立法高峰的特点及其原因。(8分)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中国的对外援助,从产生的第一天起就成为国家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大国外交的重要战略手段。总体而言,中国对外援助的70年的历史进程可以划分为探索(1953-1978年)、改革(1978-2012年)、创新(2013年至今)三个时期,其中探

23、索和改革时期的对外援助概况如下:概况探索时期19501953年抗美援朝,除作战,还提供大量无偿援助,战后帮助朝鲜重建。19501954年援越抗法,提供军事和物资援助。这一时期,中国还先后向蒙古国、阿尔巴尼亚、古巴等国提供物资和项目援助。1956年起,中国先后与柬埔寨、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签订援助合作协议;向埃及、也门王国提供援助。1964年,中国正式提出“援外八项原则”,在继续保持意识形态领域援助力度同时,努力扩大对非洲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援助。从19641970年,先后有10个非洲国家同中国新建经济技术合作关系。截至1978年,中国的受援国已经增加到66个。改革时期70年代末80年代初,援外

24、工作:逐步淡化意识形态色彩;宣布“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等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四项原则;对外援助财政支出明显下降,开始强调按经济规律办事,走互利合作的新道路。进入90年代后,在援助方式方面,主要推行对外援助体系的结构调整和多元化;在管理体制方面,主要引入竞争导向和市场化手段。2000年开始,中国先后建立“中非合作论坛”“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等多个以中国为核心的全方位国际发展新平台。这一时期,中国的受援国从20世纪80年代的83个进一步发展到100多个。摘编自俞子荣不平凡的探索与成就中国对外援助70年从上述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

25、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参考答案1-5 CCBAA 6-10DADCB 11-15 DCDBB 16-20 AACBC 21-25 BACAB 26-30CBABB31-32 CD33(1) 以华夏族为主体,有明显的夷夏观念;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强调等级秩序;强调大一统;渗透在国家治理体系之中。(8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得8分)(2)以唯物史观为理论依据;国家是生产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强调国家社会管理的公共职能;国家随社会发展而消失。(8分)(3)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底蕴;发展新中国优秀外交思想。(4分)【详解】(1)特征:

26、根据材料“九州的中心为华夏族的居住区,其四周被视作虚幻的方外,为四夷居住区,拱卫中国”可知,以华夏族为主体,有明显的夷夏观念;根据材料“中国古代天下观是有限性疆域的观念,而大一统和夷夏观则在天下观的基础上,由历代儒家学者根据不同形势而构建的两个重要方面”可知,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天下观强调等级秩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强调大一统;根据材料“这种一体两面的认知随儒学成为官方哲学而被意识形态化,进而形成了祭天制度、礼法制度以及对边疆统治制度等有利于天下归一的有力实践”可知,渗透在国家治理体系之中。 (2)不同之处:根据材料“国家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分工及私有制是

27、国家产生的原因”可知,以唯物史观为理论依据,而且认为国家是生产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根据材料“国家必须履行社会管理等公共职能。尽管一切剥削阶级国家本质上都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可知,强调国家社会管理的公共职能;根据材料“随社会不断发展,国家最终将被自由人联合体取代”可知,国家随社会发展而消失。(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来源既有对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也秉持了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底蕴;同时发展了新中国优秀外交思想。34(1)内容:颁布权利法案,确立法律至上的原则;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君主统而不治。(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2)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

28、赋予总统较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6分)(3)第一次立法高峰特点: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开始形成。(2分)原因:“文革”后,被破坏的法律体系亟待恢复;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强调法制建设;实行改革开放的需要。(2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第二次立法高峰特点:以经济立法为主。(2分)原因: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需要;90年代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2分)【详解】(1)内容:根据材料一“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法律至上的原则,实行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逐渐

29、形成并不断完善,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成为英国的权力中心,拥有立法权。(2)表现:根据材料二“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可知,美国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根据材料二“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可知,美国赋予总统较大的行政权;根据材料二“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可知,美国构建“分权制衡”机制。(3)第一次立法高峰特点:根据材料三“宪法(82年修订)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还包括商标法、专利法、森林法、民法通则等一大批用以维护社会生活基本秩序的法律法规”可知,

30、1978年至1992年我国是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开始形成。原因:根据材料三“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个”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革”对法律体系的破坏、十一届三中强调法制建设、实行改革开放的需要等方面回答。第二次立法高峰特点:根据材料三“这一时期大批用来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纷纷出台”、“仅1993、1994两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经济方面的法律就有公司法审计法、广告法等”可知,这一时期我国以经济立法为主。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经济立法为主是为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35评分要求论点

31、中国对外援助的变化反映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与成就。论述新中国外交政策从重视意识形态到注重务实(考虑现实利益)50年代前期,向朝鲜、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提供援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向亚非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提供援助;对外援助财政支出下降,强调经济规律,互利合作。任选3个角度展开论述 注重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技术合作50年代,与柬、尼、巴、也等亚洲国家建立合作关系;60年代扩大与非洲国家建立合作关系。以不同方式积极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50年代初抗美援朝与援越抗法;先后与蒙古国、柬埔寨等邻国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全方位外交,发挥主导作用21世纪初,先后建立多个以中国为核心的合作论坛

32、。更多的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外交成就不断突破从50年代到21世纪初,受援国数量增加到100多个总结言之有理即可【详解】论证:首先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如根据材料中“中国对外援助的70年的历史进程可以划分为探索(1953-1978年)改革(1978-2012年)创新(2013年至今)三个时期”“1964年,中国正式提出援外八项原则”“70年代末80年代初,援外工作:逐步淡化意识形态色彩”“进入90年代后,在援助方式方面,主要推行对外援助体系的结构调整和多元化;在管理体制方面,主要引入竞争导向和市场化手段”等信息,可得出论题“中国对外援助的变化反映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与成就”;确定论题后,利用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原因、对象、方式和作用等方面,任选3个角度展开论述,证明个人观点,最后在阐述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升华;整个解题过程注意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