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定三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看出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2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学者李峰综合运用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略。对二者
2、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事实B李峰的观点有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为依据,其他史学家必然接受C两人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有一定道理D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断,不足为信3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古代中国出现这种现象之时,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开始实行分封制 C. 分封制被严重破坏 D.礼乐制度的崩溃4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
3、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5.史载:“夏氏革命,叉为九州,涂山之会,亦云万国。四百年递相兼并,殷汤受命,其能存者三千余国,亦为九州,分统天下,载祀六百,及乎国初,尚有千八百国,而分天下为九畿其后诸侯相并有千二百国。”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从制衡向统一的君主专制国家过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从夏到商,中央王朝控制的范围越来越小C兼并战争在国家的统一方面客观上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D为有效削弱地方诸侯的权力,中央王朝鼓励诸侯之
4、间,相互征伐6周襄王元年(公元前651年)夏,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定立盟约。盟约中有“不能废嫡立庶,以妾为妻”的规定。订立如此盟约( )A旨在维护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 B为了进一步规范诸侯的婚姻行为C说明当时宗法制已经开始动摇 D反映出分封制已经出现崩溃迹象7. 有学者在评论中国某一制度时说,它“导致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并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这一制度是指 A郡县制 B. 科举制 C察举制 D行省制8.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5、这应是指哪一时期 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9.隋唐时期确立和完善的三省六部制使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当时人们根据具体职能把“六部”分别概括为“富”“贵”“威”“严”“贫”“贱”六字。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分 析,“贱”最有可能描述的是A刑部 B礼部 C工部 D吏部10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11.据台湾联合报报道
6、:钓鱼台早在1373年即由杨栽所发现,并远在15世纪初,明朝时所著顺风相送一书中,就首度出现“钓鱼屿”一词。而此后日本著名的海防论者林子平在1785年出版的三国通览图说基于事实,将钓鱼台列屿明确标明属中国领土。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早在明代的文献中就可以找到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依据B.在近代以前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成为中日双方的共识C.钓鱼岛的主权归属在明代就有了争议D.材料中的文献可作为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历史依据之一12.南京条约签订后,有英国资本家认为: “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上述材料表明英国纺织品在中国供不应求 该资本家不完全了解
7、中国国情该资本家认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英国工厂急需更新设备A. B C D13.当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官员董宗远上奏反对。他说:“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矣,边境自此多事矣。”他反对签约的主要出发点是A.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 维护民族利益 C. 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D. 学习西方技术14.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令保全,不令倭得”。文中所要保全的国土是A. 香港 B. 台湾 C. 东北 D. 南京15.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
8、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16“务须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马戛尔尼那时的岁月已经远去,如今法英两国要与天子本人,而不是地方代表,要在朝廷宫中,而不是在总督府 等衙门,继续商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为此西方列强发动的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
9、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17、右图是一张义和团运动出现前,在中国的一些地方流传的反对西方基督教的宣传画(射猪斩羊图)。画中对联是:“万箭射猪身看妖精再敢叫不,一刀斩羊头问畜牧还想来么。”造成中国人民对洋人与洋教的这种态度的最主要原因是A、清朝政府官员的支持B、敌视外洋事务是中国农民阶级的特性C、基督教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D、传教士肆意欺压百姓18太平天国运动的一些领导人在当时对近代经济制度已经有所认识。下列各项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B“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C“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19历史学家徐中约指出:“
10、在太平天国之后,湘军和淮军的官佐因功而擢升至重要职位,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外省大员在国是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作者所阐述的核心意思是A清政府权力的转移有利于社会进步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C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满族贵族统治的瓦解D太平天国运动促使清政府的权力由满人转移到汉人 20.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 甲午战争,太平
11、天国,辛丑条约 B. 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C. 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 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21药发表于1919年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A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C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 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22.胡汉民在自传中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进行总结:“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
12、。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对这个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民主共和观念尚未为民众普遍接受B创建民国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C民众对“民国共和”理念理解上的偏差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D民主共和不适合中国国情 23.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24.外交学院吴建民教授在百家讲坛节目中讲道:弱国当然是没有外交的但是并不等于国家不是很强的时候,外交官就不能发挥作用。你看顾维均在19
13、19年的时候,中国是弱国,五个代表,跑了四个,就他一个,没有任何指示,他拒签凡尔赛条约,我觉得中国人要很好地研究一下。吴教授要我们研究的是A吸取弱国无外交的历史教训B强调当今社会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的重要性C顾维均强烈的爱国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气节D认识近代幻想依靠帝国主义来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是不可能的25.抗日战争开始后,有人分析共产党军队的作战方针时说:“今日红军(指已改编成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作用,而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戏,在这种拿手好戏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这就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这段话的含意是 A.贬低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战中的作用B.污蔑八路军和新四军借抗战
14、之机壮大自己的实力C.指明了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战中的战略战术原则D.在大反攻阶段限制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作战行动二、材料解析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5分,第28题22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13分):材料1: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材料2: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过如此而已,并未
15、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3: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材料4: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根据过去的经验,坐在龙椅上的人物虽以道德号召,要不是以出卖旁人为习惯的老手,即是一个被人愚弄终身的小儿要不是有了这些原因,1911年的革命不可能如是侥幸成功。 军阀割据在这段时期内成为普遍现象。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八十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
16、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 以上均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1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分别指什么?(4分)(2)据材料2,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2分)(3)请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3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2分)(4)材料4中旧体制“已拆卸”是指什么?(1分)“不能衔接”的新制度又是指什么?(1分)新旧体制不能衔接导致中国当时出现了什么社会现象?(1分)(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2分)27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求与抗争,终于使苦难的中国望
17、见曙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材料1:天朝田亩制度封面材料2:“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林伯渠荏苒三十年材料3: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象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象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陈独秀偶像破坏论材料4:“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
18、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1)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请你为这些历史学家寻找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理由。(7分)(2)结合材料2,从文明史观和社会史观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分)(3)据材料3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
19、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4)依据材料4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2分)28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然后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三 1945年9月9日 南京材料四 东史郎在著作一名士兵在南京大屠杀中的体验一书中,揭露了当年侵华日军所犯下的令人发指的罪行,他在其著作中写道,一名侵华日军头目在南京大屠杀中,将一名中国人装在绑有手榴弹的邮袋中,浇上汽油点燃后扔到水中,在水中爆炸身亡。材料五 靖国神社是日本祭祀明治维新以后历次战争中死亡军人的场所。根据日本“靖国神社法”,该神社具有宗教法人的资格。神社内供奉着明治维新以来约250万日本军人的牌位,其中包括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被
20、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神社院内有一个常设展览馆,叫做“宝物遗品馆”。馆内保存着日军的作战地图、军装、武器,写着“武运长久”的太阳旗,以及1932年3月16日天皇令日军侵占中国上海的诏书等。材料六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今天紧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奉命就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今天参拜靖国神社一事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回答:(1)材料一、二、四说一说日本侵华过程中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4分)(2)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何历史意义?(8分)(3)根据材料五,靖国神社作为宗教团体,竟然供奉着东条英机等二战的甲级战犯的牌位、遗物,这说明了什么?(2分
21、)(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实质及其对中日关系带来的严重影响分别是什么?(4分)(5)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启示?(4分)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二历史试卷答案27.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1)问借天朝田亩制度考查太平天国运动领导阶级的局限性,从而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必然失败的结局;第(2)、(3)、(4)问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回答时注意对材料信息的把握。 答案:(1)理由:这个制度要在小农生产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起平均一切社财富,以求人人平等的社会,超越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违背了客观规律。是一种空想,无法实施。由于
22、当时严峻的战争形势,也使它无法付诸实施。(7分)(2)文明史观: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社会史观:破除了封建习俗和观念,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了重大变迁。(4分)(3)革命前认为皇帝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革命后破除了对皇帝的迷信。(2分) (4)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励着人们探求救国的新道路,这正是五四运动产生的思想基础。(2分)28参考答案:(1)屠杀中国人民(如南京大屠杀),进行细菌战、毒气战。(4分)(2)说明:日本向中国政府正式投降,签订中国战区的投降书。(2分) 历史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