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66KB ,
资源ID:619912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1991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一)(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一)(含解析).doc

1、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一)(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左传中有大量的预言,但不再采用巫祝占卜的方式,而是以人物的品行来预言家族的兴衰,以统治者敬天保民的情况预言国家的治乱,这反映出当时A. 修史缺乏严谨的态度B. 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C. 重视修身立德的做法D. 礼乐制度的影响深远【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以人物的品行来预言家族的兴衰,以统治者敬天保民的情况预言国家的治乱”体现的是当时对立德修身的重视,闪烁着一种民本的光辉,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只能反映当时修史角度发生变

2、化,无法说明缺乏严谨的态度,A选项排除;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的说法属于对材料的曲解,B选项排除;礼乐制度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材料未涉及,D选项排除。2. 孔子是无神论者,他曾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而董仲舒结合阴阳家学说创造性的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这一变化反映了A. 董仲舒的学说背离儒家思想B. 儒学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C. 儒学适应社会发展做出调整D. 孔子的思想不被当时所认可【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孔子是无神论者,他曾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可知,孔子不讲怪异、暴力、混乱、鬼神,这表明孔子是无神论者。而材料“董仲舒结合阴阳家学说创造性的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并结合所学

3、可知,董仲舒在继承先秦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家学说创造性的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其目的是神化皇权,加强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统一,C正确;据上分析,A违背史实;据所学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B错误;据所学可知,孔子作为圣人的地位就是此时确立,D违背史实。3. 据历史记载,汉代的大地产有些是自己经营的田庄,这往往是集农、林、牧、渔、园艺、手工业为体的生产组织,但更多的大地产是分配给佃农耕种的,地主只向农民收取地租,而不是组织生产,地租率一般为产量的一半。由此可见,汉代的大地产的存在A. 缓解了土地兼并问题B. 突出体现了自然经济特色 C. 冲击了重农

4、抑商政策D. 助推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大地产虽然形式多样,但都是自然经济的体现,故B项正确。大地产本身就与土地兼并严重有关,其不可能缓解土地兼并,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的冲击,故C项错误;材料表述与自耕农阶层的分化没有直接逻辑关系,故排除D项。4. 东坡志林中有一则生动的事例:“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说明当时A. 官方哲学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B. 正统观念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C. 三国故事最受统治阶级的推崇D. 小说成为传播市民文化的载

5、体【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事例:北宋一个性格顽劣的孩童,父母给他钱让其听书,当说到三国故事的时候,听到刘备战败,就痛哭流涕,而听到曹操战败,则非常欢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刘备代表的是封建正统,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违反正统,为当时社会所不耻。因此,材料说明了正统观念影响时人的价值判断,B正确;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是在南宋以后,排除A;题干列举的民间事例,不能得出统治阶级的态度,排除C;D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5. 明初制定的大明律对良贱通婚者的处罚规定十分严厉,然而至明代中晚期,朝廷的训令已成一纸空文,婚姻不问门第只论钱财的现象日益普遍。这一变化反映了A. 经济发展改变社会习俗B.

6、 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弱化C. 传统伦理道德彻底瓦解D. 重农抑商政策难以继【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内容可知明朝初年严格规定良贱不能通婚,到了明代中后期普遍变为不问门第只论钱财,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倾向于经济利益,从而改变了社会习俗,故选A;材料没有体现君主专制思想,B错误;C绝对化,排除;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D错误。6. 黄宗羲对儒学品格作了重新赋予,认为“儒者之学,经纬天地”,要由豪杰之士来承担,呼吁豪杰之士树立为国家与民族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这种主张A. 利于切实推动社会发展B. 冲破了先秦儒学的束缚C. 强调满足个人名利之心D. 强调提高君主服务能力【答案】A【解析

7、】【详解】材料中黄宗羲鼓励豪杰之士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这有利于社会发展,故选A项。先秦儒学同样强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故有孔子和孟子的周游列国,黄宗羲的这种思想同先秦儒学并无冲突,故B项冲破一说无从谈起,排除;黄宗羲强调的是志向是为国家与民族建功立业,而不是对个人名利的追求,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的这种远大志向是服务于公天下,而非君主的私天下,故提高君主服务能力之说无从谈起,排除D项。【点睛】本题考查黄宗羲的思想,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呼吁豪杰之士树立为国家与民族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学生对此要结合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形成的时代背景予以理解。7. 1939年1月,毛泽东在为八路军

8、军政杂志撰写发刊词时明确肯定:“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由于上级领导的正确,由于指战员的英勇,由于人民的拥护,由于友军的协助,这四者是八路军所以获得成绩的原因。其中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据此可知,毛泽东A. 强调了国共两党在抗战初期已经实现全方位合作B. 肯定了国民党正面抵抗客观上支持中共敌后战场C. 认为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战场始终是抗战主战场D. 旨在突出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日战争做出卓越贡献【答案】B【解析】【详解】1939年毛泽东在文章中强调“友军的协助”是八路军获得成绩的原因,肯定了国民党正面抵抗客观上支持中共敌后战场,B项正确;毛泽东认可的是“友军的协助”,不是国共已经“实现全方位合作”

9、,A项错误;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战场始终是抗战主战场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1939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没有爆发,材料也未提及“国际社会”与中国抗日战争的关系,D项错误。8. 1882年底,华商大量抛售洋务企业股票转而投资生丝市场,使洋务企业陷人绝境。导致朝廷对职业买办操持的洋务企业丧失信心,变其由放权的“官督商办”为集权的“官员督办”。这说明A. 政策决定中国近代企业的发展B. 民间资本主导洋务企业发展方向C. 官员督办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D. 洋务企业的局限性制约了其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华商大量抛售洋务企业股票转而投资生丝市场,使洋务企业陷入绝境”可知,19世纪80

10、年代洋务企业的发展已经面临困难,根据材料中“变其由放权的官督商办为集权的官员督办”可知,洋务企业的办理权限回到了政府手里,反映了洋务企业发展艰难,洋务企业封建的局限性无法适应近代经济的发展。故答案为D项。A项,洋务企业不等同于中国近代企业,且政策不是决定近代企业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主导洋务企业发展方向的为清政府,排除;C项,官员督办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排除。【点睛】知识型选择题的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9. 1904年,根据商部的意见,清廷谕令颁

11、布了察定商会简明章程商会章程附则六条,随后各地商会纷纷建立,到1908年,全国已有58个总商会(其中9个建于海外)和223个分会。清末商会的设立A. 便利了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全面管控B. 标志着实业救国取得一定成效C. 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D. 有利于资产阶级维护自身权益【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明,清政府支持商会的建立,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有利于资,阶级维护自身权益,D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全面管控,A项错误;材料现象是清政府的行为,不是实业救国的成果,项B错误;清末商会的设立并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C项错误。10. 据统计,1819-1840年

12、,西人传人中国的世界史地著译约13种;1840-1860年,新增加了12种,这些新著对世界的描绘比较具体、详细。材料现象A. 推动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瓦解B. 为洋务运动开展奠定基础C. 利于国人对世界认识的深化D. 强化了西方对中国的控制【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1819-1860年世界史地著作不断被西人译介和传入,这必然有益于国人对世界历史、地理认识的深入。故答案为C项。A项,推动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瓦解的说法夸大了世界史地传入中国的影响,排除;B项,为洋务运动奠定基础的不是西方世界史地著作,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到1860年西方并没有“控制”住中国,排除。11. 1955年9月,陈

13、云在国务院全体会议中提出,在保持农产品出口的同时,也应该出口一些工业品,利用我国工业品成本低廉的优势打开国际市场,尽可能换回更多的外汇,用于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国内工业生产必须的设备和原料。这说明建国初期中国A. 力争使工业化与对外贸易相互促进B. 基本实现了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型C. 优先出口工业品的计划得以实施D. 农业集体化运动保障了工业化建设【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了一方面要出口廉价工业品换取外汇,另一方面主张在国际上购买工业化建设的必要设备和材料,说明国家希望通过对外贸易为工业化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又利用工业化成果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我国已经实现了向工业化的

14、转型,一五计划我国只是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材料的意思不是优先出口工业品,而是在保证农产品出口出口的同时,出口一些工业品,排除C项;材料中看不出农业集体化运动对工业的促进作用,排除D项。【点睛】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求结合一五计划的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来分析材料即可。12. 1985年1月,国家物价局和国家物资局规定:允许企业按市场价出售和购买“计划外”的产品,也就是国有企业所需的生产资料和产品按国家调拨价供应,超出计划内的所需生产资料和自己生产的产品则按照市场价格从市场购买或出售。此规定A. 说明计划经济体制基本被废止B. 体现了国有企业发展面临困

15、境C. 客观上促进了民营企业发展D. 致力于打破美国对华的外交封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允许企业按市场价出售和购买计划外的产品”“超出计划内的所需生产资料和产品则按照市场价格从市场购买或出售”可知国家给予企业一定的自主权,所以客观上促进了民营企业发展,故C项正确。1992年划经济体制基本废止,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有企业面临的困境,故B项错误。建国初期已经打破美国对华的外交封锁,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一家人种几亩田地的土地经营模式,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在国外一个人就能做好的事情,就能种的田地,到了中国却需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

16、来完成。这样的低效率自然造成了农民的贫苦。这反映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 符合自给自足的农业传统B. 造成土地所有权的分散C. 亟需赋予新的时代内涵D. 忽略了人口众多的国情【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造成了人力的浪费,生产的低效率,该制度也是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调整的,是亟需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故C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在公有制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与自给自足的农业传统有本质区别,A错误,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下土地所有权仍然是国家的,不会造成土地所有权的分散,B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正是从人口众多的国情出发的产物,而非忽略了人口众多的国情,排

17、除D。14. 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为了防止社会威望极高的人威胁城邦的民主,设立了陶片放逐法。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写上不受欢迎的人的名字进行投票,得票数超过6000的人将被放逐十年。下列对陶片放逐法评价正确的是A. 保障了城邦的长治久安B. 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C. 体现了多数对少数暴政D. 是三权分立思想的源头【答案】C【解析】【详解】陶片放逐法有利于维护民主,但不能保障长治久安,容易导致暴民政治,即多数对少数的暴政,C正确;直接民主容易导致社会动荡,A项错误;雅典民主发展到顶峰是在伯利克里时期,B项错误;陶片放逐法和三权分立无关,排除D。15.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用解剖、明暗、透视法等方

18、法对人物和景致进行现实主义的“逼真”刻画,由此达芬奇称画家是“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这表明,在文艺复兴运动中A. 现实主义作品追求体现求真诉求B. 透视画法引发了技法与视觉革命C. 画家运用科学知识表现真实世界D. 人物画和风景画取代宗教画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用解剖、明暗、透视法等方法”和“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等信息来看,表明在文艺复兴运动中画家运用科学知识表现真实世界,故答案为C项;材料不是反映现实主义作品的追求,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科学对绘画技法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美术作品主题的变化,排除D项。16. 伏尔泰认为“上帝”类似于“钟表匠”

19、,这位上帝只是作为字宙的第一推动力,表现在当初对世界的创造上,在推动世界运动之后,便退出舞台赋闲体息了,这一学说A. 偏离了理性主义轨道B. 肯定了基督教的社会功能C. 宣扬了达尔文进化论D. 有利于人类生活的世俗化【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认为上帝在创造世界后就“赋闲休息”,体现了伏尔泰反对天主教对世俗生活的干预,有利于人类生活的世俗化,故D符合题意;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而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基督教的社会功能,故B不符合题意;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宣告达尔文进化论诞生,而伏尔泰是18世纪的思想家,时间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17.

20、 据统计,英国棉布生产在1785年为4000万码,1850年达到20.25亿码;1815年英国输入印度棉纱还很少,到1829年超过了300万磅;1815年英国输人印度棉布有80万码,1830年增至4500万码。这些数据的变化反映出英国A. 棉纺织业产能大幅度过剩B. 工业革命的效能优势得到体现C. 工业领域已完成了机械化D. 已经完全打开了对亚洲的市场【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英国棉纺织品产量迅速增加,对印度的棉纺织品输出数量也迅速增加,这说明了工业革命增强了英国棉纺织品的竞争力,故选B项;材料反映了英国棉纺织品产量迅速增加,但无法说明产能大幅度过剩,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从整体上反映英

21、国工业领城机械化的情况,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英国对印度的商品输出,没有与亚洲其他国家的贸易,故D项错误。故选B。18. 巴黎公社曾发表公告,宣布“选民无财产限制”,选举中央委员时实行“每二万居民或余数超过一万者,得推选委员一名”,使各区人口数与代表名额比例合理,并且还规定了从地方到中央参与管理的程序。巴黎公社此举A. 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优越性B. 完善了资产阶级的代议制C. 运用了工农联盟的革命策略D. 践行了无产阶级民主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从“选民无财产限制”和“使各区人口数与代表名额比例合理,并且还规定了从地方到中央参与管理的程序”等信息可知,巴黎公社此举践行了无产阶级民主原

22、则,故答案为D项;巴黎公社不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权,排除A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工农联盟,排除C项。19. 1927年,苏联国家收购到的粮食总量只有3亿普特,比1926年的4.28亿普特减少了30%。同样,“一五”计划实施时,我国也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收支相抵,库存减少40亿斤,形势相当严峻。上述情形均反映出当时两国A. 工业化潜在需求旺盛B. 粮食欠收形势十分严峻C. 工业化政策脱离实际D. 统购政策损害国民利益【答案】A【解析】【详解】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苏两国在大规模工业化启动之前,均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这种危机,实际上的根源于两国农业生产发展的落后与大规

23、模工业化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A选项符合题意;农业生产发展落后,并不意味粮食歉收,B选项排除;CD选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答案为A。20. 在1947年5月提交的一份备忘录中,美国副国务卿克莱顿说:“没有美国更为迅速的大量援助经济社会和政治解决将遍及欧洲除了对世界未来和平与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外,对我国国内经济的影响也是极为严重的,将失去我国剩余产品的销售市场”。克莱顿意在强调A. 援助西欧的出发点是美国的国家利益B. 马歇尔计划对西欧经济复苏作用显著C. 利用经济手段实现美国逐步控制欧洲D. 美国必须遏制共产主义在欧洲的扩张【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强调了援助西欧对美国经济的影

24、响也是极为严重的,即援助西欧的出发点是美国的国家利益,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对西欧经济复苏作用显著方面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控制欧洲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强调援助西欧对美国的重要性而非遏制共产主义在欧洲的扩张,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二、非选择题:共60分。第212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42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5分。2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秦汉以降曾试图对乡村社会进行直接管理,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治理主要依靠乡官及律令与儒家纲常。唐宋时期乡官制度退出历史舞台,从此,乡村基层

25、管理人员的身份是民而不是官,没有固定的办公衙门和俸禄,这种困境在后世乡村管理中变成常态。自治组织在唐宋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他们来稳固统治。国家通过乡绅、信仰、乡约、宗族等各种形式和力量对乡村实行间接控制。摘编自蒋楠历史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材料二 在历史的长河中,宗族及其领袖乡绅是发展地方自治,推动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明清以降,宗族组织不仅遍布中国乡村,而且迅速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承担者。国家政权仅到县一级,县以下则主要依靠乡绅领导的宗族组织的自治。国家在县以下虽然也设立保长、里长之类,但人数极少,且只负责赋税以及兵役、劳役等重大的国家事务。其他诸如和谐稳定、文化教育、扶贫济困等

26、,则完全依赖宗族等社会组织。摘编自韩海浪宗族与古代基层社会治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时期乡官制度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乡村地方自治的作用。【答案】(1)原因:乡官制度存在困境;乡村自治组织的发展;官员多,财政负担加重;人口大量增加,政府难以直接控制。(2)作用:弥补了国家行政职能在基层的不足;保证了国家赋税、兵役和劳役的征发;节约了国家的行政成本,稳定了基层社会秩序;导致了乡绅势力的膨胀。【解析】【详解】(1)根据”乡村基层管理人员的身份是民而不是官,没有固定的办公衙门和俸禄“可知乡官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是因为乡官制度存在困境;官员多

27、,财政负担加重;根据”自治组织在唐宋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他们来稳固统治“得出乡村自治组织的发展;人口大量增加,政府难以直接控制。(2)我国古代乡村地方自治的作用根据“国家通过乡绅、信仰、乡约、宗族等各种形式和力量对乡村实行间接控制”、“负责赋税以及兵役、劳役等重大的国家事务。其他诸如和谐稳定、文化教育、扶贫济困等,则完全依赖宗族等社会组织”等信息可知是弥补了国家行政职能在基层的不足;保证了国家赋税、兵役和劳役的征发;节约了国家的行政成本,稳定了基层社会秩序;导致了乡绅势力的膨胀。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59年,乾隆帝派遣清军平定天山南北叛乱。他认为“汉时西域塞地

28、极广,乌鲁木齐及回子诸部落皆曾屯戍,有为内属者。唐朝开府,扩地及西北边,今遗址久烟”,遂以“新附旧疆”之意将该地区命名为“新疆”,并设伊犁将军负责统辖。1878年,左宗棠率军平定入侵的阿古柏势力,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全境,下令将沉重的徭役制改为按亩征收赋税;开辟移民开垦地区,允许回汉人民赴南疆生产生活;实行屯田制,发展种桑产业和边境贸易;聘请德国技师用机器勘探矿源,创办阿克苏制造局和库车火药局;兴建义务学堂,科举录用大量少数民族考生。在他多次建议下,清政府改变只理军政不管民事的体制,于1884年把将军辖区改为新疆行省。据纪大椿论晚清新疆以建省为中心的改革等材料二1949年解放军进疆前后,当地农牧

29、业生产尚处于粗放阶段,国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勾结国民党残部和土匪不断煽动叛乱,对新政权造成极大威胁。在解放军迅速平定叛乱后,1953年5月,新疆军区将部队分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发扬大生产运动传统,揭开在辽阔的荒原上屯垦戍边的序幕。部队不仅实现了粮油自给,而且将大量棉花运往内地支援国家建设,同时还在全疆推广各种先进生产方式和科技文化,受到各族人民的欢迎。1954年10月,根据中央命令,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执行劳武结合,屯垦戍边的使命。据宗永平试论新疆和平解放后的“屯垦戍边”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乾降将天山南北称为“旧疆”的历史依据,并概括晚清左宗棠治疆措施的主要特点。(2

30、)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心垦戍边”得以有效实施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其现实意义。【答案】(1)历史依据:汉唐中央政府在此设置管理机构;驻军戍边;屯田开发。主要特点:维护国家统一,安定社会:关注民生:措施全面;引进西方技术,推动近代化;稳定与改革、发展相协调。(2)主要因素:新疆优越的自然环境;借鉴历代治疆经验;党的正确决策;各族人民的团结与拥护;先进生产方式和科技文化的应用推广;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意义:为打击“三股势力”、巩固边防提供有力保证;加强民族团结,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提供坚实基础;促进新疆的长期稳定和发展;保障“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

31、【解析】【详解】(1)乾隆帝将天山南北成为“旧疆”的历史依据应该依据所学从汉唐中央政府在该地区设置管理结构的角度阐述。综合材料内容可从驱逐阿古柏势力,维护国家统一;安定社会,关注民生;引进西方技术,发展教育,推动新疆近代化的角度概括左宗棠治疆措施的特点。(2)据“发扬大生产运动传统,揭开在辽阔的荒原上屯垦戍边的序幕。在全疆推广各种先进生产方式和科技文化”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从新疆自然环境、历代治理新疆的经验、党的正确决策、各族人民的团结和拥护、先进生产方式和科技文化的推广、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概括有效实施的主观因素。现实意义结合所学可从打击国内外反动势力、巩固边防、为民族区域自治

32、制度奠定基础和促进新疆发展的角度进行概括。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纵观启蒙思想在西欧社会中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它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情况是不尽相同的。从英国的审慎启蒙到法国的偏激启蒙,再到德国的深刻启蒙,其中的发展可以说是错综复杂。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启蒙运动理解为一个统一的、千篇一律的运动,而应该细致地分析它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的具体情况。但是无论如何,随着启蒙运动的开展,理性的时代到来了,理性成为西方文化舞台上的主角,欧洲逐渐摆脱了中世纪的浓重阴影而走向现代化,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摘编自赵林西欧启蒙思想发展历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

33、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观点:启蒙运动促进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论述: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主义大旗,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教权主义以及等级特权,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追求民主政治,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制度,对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如对法国,直接推动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对美洲,直接促发和指导了美国独立战争。启蒙运动为近代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对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详解】首先,结合材料提炼观点。例如,由材料“纵观启蒙思想在西欧社会中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它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情况是

34、不尽相同的。从英国的审慎启蒙到法国的偏激启蒙,再到德国的深刻启蒙,其中的发展可以说是错综复杂”可知,启蒙运动受限于国情的不同,其具体的内容可能有很大的差别;由材料“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启蒙运动理解为一个统一的、千篇一律的运动,而应该细致地分析它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的具体情况”可知,启蒙运动乃至思想解放运动要放到不同的时空背景之下进行分析;由材料“随着启蒙运动的开展,理性的时代到来了,理性成为西方文化舞台上的主角,欧洲逐渐摆脱了中世纪的浓重阴影而走向现代化”可以看到启蒙运动产生的影响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提出的观点进行阐述即可。(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第2426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

35、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4.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明代统治者对廷议是非常重视的。在宣德以前,每有大事,皇帝辄与君臣面议,面议结果传旨施行。廷议大臣此前时廷议内容不得而知,不能很好地建言献策,同时还规定“官民建言,六部尚书、都察院、六科给事中会议奏闻”,在这种情况下,每遇大事各职能部门往往议而不决。基于此,明孝宗规定“府部会议,限半月报上。应急议者,限五日”。嘉靖八年(1529年),明世宗采纳兵部尚书李承勋的建议,“宜及未议前,备条所议,布告与议者,俾先谂其故.然后平心商质,各尽所怀,议苟不合,听其别奏,庶足尽诸臣之见,而所议者公”。此后,“凡事机重大,会官拟议,先备揭帖

36、,送该议官,人各一本。如紧急,亦略先送传看毕,方才请会”。整理自明代的廷议制度(1)根据材料,指出明代廷议制调整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明政府的对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廷议制调整的积极意义。【答案】(1)不足:廷议前,参议人员对廷议内容不甚了解,廷议中存在推诿扯皮现象,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廷议效果。对策:规定廷议的有效时限;廷议前向成员报备所议内容;要求廷议人员熟悉其中缘由;要求廷议成员畅所欲言。(2)意义:提高了廷议的效率;充分发挥了集体议政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的失误;推动了我国古代廷议制度的发展。【解析】(1)第一小问不足,根据材料“廷议大巨此前对廷议内容不得而知

37、,不能很好地建言献策”可知廷议前,参议人员对廷议内容不甚了解,影响廷议效果;根据材料“民建言,六部尚书、都察院、六科给事中会议奏闻,在这种情况下,每遇大事各职能部门往往议而不决。”可知廷议中存在推诿扯皮现象,也影响了廷议效果。第二小问对策,根据材料“明孝宗规定府部会议,限半月报上。应急议者,限五日”可知政府规定了廷议的有效时限;根据材料“宜及未议前,备条所议,布告与议者”及“凡事机重大,会官拟议,先备揭帖,送该议官,人各一本”可知政府要求廷议前向成员报备所议内容;根据材料“俾先谂其故”及“如紧急,亦略先送传看毕,方才请会”可知政府要求廷议人员熟悉其中缘由;根据材料“然后平心商质,各尽所怀,议苟

38、不合,听其别奏,庶足尽诸臣之见,而所议者公” 可知政府要求廷议成员畅所欲言。(2)关于明代廷议制调整的积极意义,结合第(1)中的不足之处,联系明朝政府的对策,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提高了廷议的效率、充分发挥了集体议政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的失误、推动了我国古代廷议制度的发展等方面思考作答即可。点睛:本题引用明代廷议制度改革的材料,设置三个问题,涉及改革“不足之处及对策”“积极意义”,难度相对简单。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廷议大巨此前对廷议内容不得而知,不能很好地建言献策”“民建言,六部尚书、都察院、六科给事中会议奏闻,在这种情况下,每遇大事各职能部门往往议而不决。”“明孝宗规定府部会议,

39、限半月报上。应急议者,限五日”“宜及未议前,备条所议,布告与议者”“凡事机重大,会官拟议,先备揭帖,送该议官,人各一本”等,紧扣设问,逐一分析概括归纳即可。一般来说,关于改革史的内容,常见题型是主观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材料、比较不同、 说明特点、指出原因、评述/评析观点、思考启示等等。25.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战前,欧洲各大国在哲学和历史学中把战争神圣化的理论盛行的同时,与大众联系更多的教育和文学也在散播着“战争文化”。如:向青少年灌输大国沙文民族主义,宣扬光辉的历史和为民族事业献身的精神和个人英雄主义。浪漫的超现实的小说大量涌现,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战争被普遍描绘成一

40、种英雄事业和积极的力量。向非洲、美洲的殖民扩张冒险活动、丛林战争,被描绘成传播文明和基督教教义的豪迈事业。将适者生存的原理广泛运用到人类社会中,激发人们的情感,动员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军事训练,鼓吹军人的荣誉、极度丑化敌人,打击敌国的光辉观念:只有战争是人们纯洁灵魂、发扬英雄精神与豪迈气概的机会。摘编自于沛等主编世界历史战争与和平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战争文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争文化”的影响。【答案】【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战争神圣化;突出英雄主义色彩;与文明传播和宗教教义相结合;以本民族利益为中心(具有狭隘民主主义色彩)。(2)

41、美化战争,增加战争风险;促进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发展,加深了民族仇恨;成为一战爆发的推动因素之一。【解析】(1)特点:根据“把战争神圣化的理论盛行”得出战争神圣化;根据“宣扬光辉的历史和为民族事业献身的精神和个人英雄主义”得出突出英雄主义色彩;根据“被描绘成传播文明和基督教教义的豪迈事业”得出与文明传播和宗教教义相结合;根据“宣扬光辉的历史和为民族事业献身的精神”得出以本民族利益为中心。(2)影响:根据“战争被普遍描绘成一种英雄事业和积极的力量”得出美化战争,增加战争风险;根据“宣扬光辉的历史和为民族事业献身的精神”分析得出促进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发展,加深了民族仇恨;根据“一战前,欧洲各大国在哲学和

42、历史学中把战争神圣化的理论盛行”分析得出成为一战爆发的推动因素之一。26.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1924年,31岁风华正茂的梁漱溟辞去北大的教职,到山东曹州办学;后又到山东邹平,推动乡村建设运动,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建立乡村建设实验区与县政建设实验区,设立村学、乡学,实施广义的教育工程,如推行农业改良、建立乡建金融、整顿风俗等。他认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轨迹,精神发展之路,首先要“走出乡村”,这样才能“与西洋文明接气”,并产生改造与建设乡村的要求;然后,又要“回到乡村”,“建设新社会”,同时也找到自我生命的归宿。他说中国文化的根,就有形的来说,就是“乡村”;就无形的来说,就是

43、“中国人讲的老道理”,即一曰“伦理本位”,二曰“教化,礼俗,自力”,三曰“人生向上之义”,四曰“崇尚贤者”。于是就有了这样的选择:以乡村为根,以老道理为根,另开创出一个新文化。“开出新道路,救活老民族”,这便是“乡村建设”。据钱理群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提出的背景。【答案】(1)特点:乡村建设内容是全方位的;知识分子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传统儒家思想为核心;乡村建设是救亡图存的途径;借鉴西方文明成果。(2)背景:近代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剧,对乡村破坏较大;资产阶级改良和革

44、命的救国方案行不通;梁漱溟对民族自救道路的反思和对乡村地位的认识。【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建立乡村建设实验区与县政建设实验区,设立村学、乡学,实施广义的教育工程,如推行农业改良、建立乡建金融、整顿风俗等”得出乡村建设内容是全方位的;根据“他认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轨迹,精神发展之路,首先要走出乡村”得出知识分子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根据“伦理本位”“教化,礼俗,自力”得出传统儒家思想为核心;根据“开出新道路,救活老民族”得出乡村建设是救亡图存的途径;根据“与西洋文明接气”得出借鉴西方文明成果。(2)背景:根据“1924年”,结合当时时代背景,得出近代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剧,对乡村破坏较大;根据“风华正茂的梁漱溟辞去北大的教职,到山东曹州办学;后又到山东邹平,推动乡村建设运动”,联系所学近代资产阶级的救国救民的探索历程,得出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的救国方案行不通;根据“开出新道路,救活老民族,这便是乡村建设”得出梁漱溟对民族自救道路的反思和对乡村地位的认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