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霍林郭勒市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郭松杰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中国养老困局近日,民政部有关官员表示,依据新修订的老年法,“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看望父母本是做人的基本伦理,从这个意义上说,“常回家看看”入法着实有些多余。但揣测立法者的动机,就会发现
2、这条规定基于“空巢老人”愈来愈多而子女看望老人愈来愈少的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出了传统养老模式遭受的严峻挑战。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1.67亿,我国事实上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而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的背景下,一方面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增大,异地就业的青年人增多;另一方面,年青一代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增大,购房置业、子女教育和人际应酬令人疲惫不堪。受此影响,传统意义上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的家庭逐渐瓦解,子女与父母分居甚至相隔甚远的分居情况十分普遍,“常回家看看”自然变得奢侈。诚然,孝顺作为重要的家庭美德,子女应该尽最大可能履行赡养义务。但现实情况是,面对社会成员流动频繁、
3、父母与子女分居成为常态、人口老龄化高峰日益临近的现实,政府部门却依然将希望寄托在“养儿防老”的传统模式上。“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中国养老困局 阅读答案。各级政府针对老年人的统一、规范、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长期未能建立,对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而言,“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还只是一个梦想。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在传统中国,老人赡养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子女义务,而不是政府责任。这种观念不仅会增加年青一代的负担,也会影响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有悖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将养老问题纳入社会统筹和政府责任范围,不仅会使老龄人口受益,也会减轻年青一代的
4、负担。在这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探索出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就制定了长寿社会对策大纲,以致力于建立“具有活力的长寿社会”,并将其纳入社会整体规划部署。如果每一位老人都能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老人和子女就无须因“常回家看看”难以如愿而焦灼。政府增加对养老问题的投入,不仅是一种社会福利,也是一种社会投资。比规定“常回家看看”成为法律义务更重要的,是加快以增加政府投入为核心的中国养老模式的社会化转型。1对文中所说的“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出了传统养老模式遭受的严峻挑战”的表述,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的背景下,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增大,异地
5、就业的青年人增多,受空间距离的限制而难以常回家看看。B. 年青一代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增大,购房置业、子女教育和人际应酬令人疲惫不堪,想常回家看看心有余而力不足。C社会成员流动频繁,父母与子女分居成为常态,人口老龄化高峰日益临近,这些现实都制约着 “常回家看看”。D. 老人赡养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子女义务,而不是政府责任,可不少子女不常回家看看,导致“空巢老人”愈来愈多。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看望父母本是做人的基本伦理, “常回家看看”入法着实有些多余。B. 要改变“常回家看看自然变得奢侈”的困境,政府部门就必须改变 “养儿防老”的传统理念,加大养老投入。C.
6、 就现实而言,部分老年人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愿望,还是空中楼阁。D.时至今日,如果仍然坚持“养儿防老”的观念,就不仅会增加年青一代的负担,也会影响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有悖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传统意义上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的家庭逐渐瓦解,子女与父母分居甚至相隔甚远的分居情况十分普遍,这是现代社会变革的产物之一。B.孝顺作为重要的家庭美德,子女应该尽最大可能履行赡养义务,在有可能的前提下,常回家看看也是很必要的。C.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发达国家已经探索出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他们将养老纳入社会整体
7、规划部署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D. 政府增加养老投入,不仅能使老年人受益,也能使年轻人能更加安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方山子传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
8、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注释: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
9、宋时同属淮南西路。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宗:推崇,归附。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使酒:酗酒任性。岐山,在凤翔境内。苏轼曾任凤翔府签判。怒马:使马怒,即纵马向前。傥:或许。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推崇 B.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志节、行为C.方山子傥见之欤 傥:或许 D.欲以此驰骋当世 驰骋:纵马奔跑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B.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
10、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C.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D.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B方山子曾带着两名骑马的侍从在西山游猎。见前方一只鹊鸟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杀,未能射中。方山子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C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他们的不寻常行为有可能是一种掩饰,是为了压抑心中的激情,平息心中的矛盾。D此文所传,非寻常人物,而是一位“异人”,不是人物一生,而是
11、人物半生事迹的若干断片。其结构方式舒卷自如,叙事手法变化多端,人物刻画别出心裁,皆独标新格。7请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3分)(2)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3分)(3)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请指出“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9.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三)名篇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同样是乘船在行路途中,陶渊明出仕时的心情是“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而归隐时的心情则是 ,
12、 。(2)我们读过的一些名句有不少是始于模仿,终于超越的力作,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 , ”分明是化用了北周庾信“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的句子,但为我们展现了一派鲜活胜景,成为千古名句。(3)朝菌不知晦朔, 。(庄子逍遥游)(4)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完美的猎物
13、加拿大莫洛迪坎贝尔 著上年纪的老妇人可以说是最完美的猎物。萨莎按捺不住内心的窃喜,但表面上却装出十分尊敬的样子:欠着身子饶有兴趣地倾听着老妇人说话。“你喜欢猫吗?呃、呃刚才你说你叫什么来着?”萨莎乐不可支,强忍着不动声色。“我喜欢猫,你养猫了吗?”她飞快地回答,同时扫了一眼这套公寓,屋内高档家具登时映入了她的眼帘。“正打算养,”老妇人颤巍巍地说,“我找钟点工就是为了帮我照料猫咪。”萨莎朝老妇人笑了笑。她确信自己很有把握做这个活她以前从未失过手。白发苍苍,不爱打扮,衣着朴素这样的老家伙们最容易摆平。萨莎要的薪酬比那些中介机构开价低得多,只要给现金就行,有了现金干什么事情都方便。老妇人还在那里喋喋
14、不休地唠叨着她的猫,萨莎的眼睛却一个劲地在房间里扫来扫去。昂贵的家具,高雅的雕塑,餐柜上摆放着银光闪闪的蜡烛台,那八成都是些纯银的。毫无疑问,主人的卧室里肯定还有许多珠宝和大量的现金,像她这样的老家伙一般都不大喜欢银行卡。萨拉沾沾自喜,想象着即将到手的果实。寻找贵重物品的藏匿之处对萨莎来说是小菜一碟。“亲爱的,再加点茶?”萨莎欣然应允,笑容可掬。老妇人拿茶壶的那双手青筋毕露,满是皱纹的手背上布满了深褐色的老年斑。萨莎灵巧地迎上茶杯,让茶壶里的茶水恰到好处地倒入她的杯中。“天哪!”老妇人失声咕哝了一句。“ 莫蒂菲夫人,没什么事吧?”“哦,没什么,”她显得很尴尬,“实在对不起,我需要去”,说着,她
15、摇晃着身体从沙发上站起来,拖着沉重的步伐朝卧室奔去。去卫生间了,萨莎自言自语地嘀咕着。她一边品茶,一边微笑,即将来临的财运使她非常开心。这些老家伙们从来都懒得查看证明、介绍信什么的,这绝对有机可乘。呵呵,这些老人们都是些“菜鸟”。萨莎靠在长沙发上闭上眼睛,接下来的事情对她来说易如反掌。20分钟过后,穿着外套的埃尔维拉莫蒂菲从卧室走出来,直接来到躺在沙发上的萨莎萨罕斯卡身边,她仍然步履艰难,但脸上却带着古怪的笑容。老妇人从萨莎身上飞快地摘下三根金项链、一对厚实的金耳环,还有金手镯和金戒指,她动作如此熟练,令人瞠目结舌。她把这些战利品统统塞进外套里面装有拉链的那个贴身口袋里。那双枯枝般的手指紧接着
16、又在萨莎的手袋里寻找,翻出了她的钱包。竟然有800美元!这足以让我们过上一段好日子,老妇人喃喃自语。最近账单上的各种费用都涨得相当厉害。老妇人把沙发后面的一个包打开,从里面拿出一个长长的蓝色热水瓶,十分小心地把茶壶、茶杯、小奶壶里所有的东西都倒进瓶里,把每件茶具都用事前准备好的布袋套好。整理好这一切以后,她拉上包上的拉链,起身站了起来。老妇人的眼睛最后在房间里打量着。临时找一套这样的公寓十分方便,房主及其家人一般总是在这个时候离家外出度周末。沙发上的姑娘仍然沉睡不醒。挑选这样的目标就意味着机会和成功,因为她或他们绝不会去报警。这些年轻人总是自以为是,其实很愚蠢。即使她真的敢去报警,也说不出个所
17、以然来,因为这个年龄的老妇人看上去都差不多,年轻人绝对分辨不出谁的头发更白,谁的皱纹更多。老妇人弯下腰来注视着自己的猎物,摇了摇头。这些年轻人真的都是一些菜鸟! (选自译林2012年第2期 )(1)下列对有关小说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几段对室内摆设如家具、雕塑、烛台等的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地点的特征,为下文情节中“萨莎”为自己的诈骗对象选择得当而沾沾自喜做铺垫。B小说故事情节紧凑,悬念层出不穷,萨莎想要诈骗的对象“老妇人”竟然是个手段更加高明的反诈骗专家,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C“老妇人”的骗术十分高明,她和“萨莎”的一番对话就使“萨莎”放松警惕,放心地在沙发上入睡,可谓是
18、精于此道,深谙别人心理。D“老妇人”收拾好了所有的用具,并且都用事前准备好的布袋套好,而最后眼睛还在房间里打量,这可能是在检查是否漏出马脚,可见她具有极高的警惕性。E“老妇人”发现“萨莎”的钱包里居然有800美元,不禁喃喃自语,十分惊喜,可见其偷盗的主要原因是物价飞涨,不得已而为之。(2)小说中“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概括并简要分析。 (3)小说对“萨莎”进行描写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4)文中“菜鸟”这个词的含义是什么?有人认为这篇小说以“菜鸟”为题更好,请联系文本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王国
19、维最是人间留不住 徐虹 静安先生有词云:“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好一个最是人间留不住,仿佛预示了1927年6月2日的他,在颐和园投湖的终结一幕。但见那日,如同中国北方六月的任何一个浮热天气,风动荷影,水弄柳枝。时值正午,远处铃声轻响,一辆洋车停下,步下纤瘦学者。其人湖色长衫,脑后留辫,眼睛深陷,架副深度眼镜。他给了车钱,转身,不发一言,默默购了门票。但见长袖底下伸出的手指,纤长而枯瘦。是年军阀张作霖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北伐的国民革命军。时局风起云涌,动荡不
20、安,世界仿佛翻了一个个。然而外部世界如何变化,他的三纲五常却变不了,依然梳辫子、穿马褂,老派学人风范,难免令卖票人轻声哂笑。那排殿西鱼藻轩,本是俗人雅客春末夏初游赏之地,鱼肥水美,下潜藏了千年的淤泥。他或许早知了这一切。现在,四边安静,午后的水汽正慢慢升腾。他的心从来没有如今天一般宁静。自沉于湖,已是一项翻覆多次之后理智的决定。世界是世界,他是他。作为近代中国学问集大成者、国学大师,那些史、哲、诗、戏,金文甲骨,红楼太虚,不过是他情死心枯之返照。他仿佛从来活在虚拟世界而非现实世界。正是:“人随飞鸟穿云去,数峰相对青无语”。王国维的死因,素有殉清说,还债说,丧子说,惊惧说,绝世说,等等。其遗书云
21、:“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更留下千年谜面。200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陈鸿祥著王国维传,较之近年来的传记种种,可算是一部翔实而权威的史传。却述而不论,对此也并未有明确的新解谁又会有明确的答案呢。然而从来,对其人终结的探究,是解锁其人初始及至人生轨迹的关键钥匙。究竟是什么使他心殇弃世、“朱颜辞镜花辞树”?王国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1877年12月3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县。其母凌氏,生了姐姐王蕴玉之后,身体孱弱。再生王国维,身体已江河日下,力不从心,自然不能常伴幼年王国维左右。其父王乃誉,则是在江苏溧阳县衙内做一个笔帖士。因离家较远,公事繁忙,很少顾家。姐姐王蕴玉长其五岁,
22、倒成了他少年时代孤寂之时的一个玩伴。其时,中国社会千疮百孔,满目疮痍。慈禧维国脉,理朝章。对外则昏庸软弱,对内则声暴色戾。海宁虽江南富庶之地,亦战乱频仍,民不果腹。乃至出现食人惨剧。沿江各地大水堤决。桐城、怀宁梅雨不断,山洪陡发,尽成泽国据王国维之女王东明回忆:“我家原属小康,洪杨之乱,遭逢变故,仅剩薄田,仅得糊口。”此乃王国维初世之社会背景及人生原罪。可叹其生不逢时。其母又很快辞世,他的人生初始给了他灰暗的人生底色,并且无可挽回地伴其一生。及至后来,他被推为“海宁四才子”之首,纵论古今,少年意气。然而父亲王乃誉对其十分苛责。其父在日记中说:“教其不可畏世,示其不可鲁莽”。可见他在父亲眼中,是
23、一个胆小、内心冲突又不擅逢源的少年。“避世”一词,并不能一言概之。他并非“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的僵化书生,而有大是大非观念。1898年, “戊戌六君子”菜市口遭斩,王国维颇有“扼腕、捶胸、搔首、问天”之慨。有论称,他对于曾奢谈“维新”、一旦遭变却立刻改换阵营、隔岸观火的论者,十分鄙夷,表现出中国学人风骨内在。同时,他也并非超凡脱俗、不问国是的“智巧之人”。私下曾指斥慈禧太后“太无情”,义愤其先支持义和团而后反手又杀“团练大臣”,并提出“不先强其国,何能抗洋”的主张。他盛年“独学”,可谓“文章千古事,亦与时枯荣”。留下的巨著大论人间词话之外,宋元戏剧史、红楼梦评论、观堂集林璨若星辰,
24、照耀后世。尤其,他醉心于叔本华的“意志者,乃一切生物内部之精髓,即欲生之心,支配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悲欢苦乐”的消极思想,半生与叔本华之书为伴,认为“佛家涅槃”与叔本华之“意志寂灭”难舍难分。可见他的消极与悲观由心而来,浸透灵魂。他曾任“南书房行走”,食五品禄。正值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他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殉清而投金水河,因阻于家人而未果。遂有“闲中心事,忙中情味,并入西雨楼”之殇,更有“人间何苦又悲秋,正是伤春罢”之叹。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清朝灭亡后,王国维依然梳辫子,穿马褂,即使受人轻声笑哂
25、笑,他依然保持一副老派学人的风范。这从侧面表现了他忠诚于清朝。B. 文中有多次引用,有王国维先生自己的诗词和遗书,也有王国维之女的回忆,这些引用即使文章内容显得真实可靠,又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C. 王国维曾被誉为“海宁四才子”之首,少年意气,纵论古今,然而却十分胆小,内心冲动又不擅逢源。D. 王国维醉心于叔本华的消极思想,使自己的灵魂浸透着消极与悲观,虽然他比较有才气,但是他比较消极一直“避世”不出。E. 本文撷取了王国维人生中的若干片段,描写了集中国学问之大成者的一代大师孤单寂寞又内心消极的一生2. 文章第一段中,作者对王国维在颐和园投湖自尽前的外貌、动作进行了详细描写,这样写有何作用?3.
26、 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王国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 王国维虽大有成就,但经历了时局动荡,家庭贫困、幼时失母,少年孤寂等苦难。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请结合原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入冬以来,剧烈降温并没有影响年轻人快乐的情绪,上海衡山路一些酒吧用新潮的文艺演出吸引顾客,即使不是周末,这些娱乐场所也天天爆满,一片歌舞升平。B.首届海峡两岸国学高端研讨会在岳麓书院开讲,国学大师坐而论道,具体讨论了国学的经世致用,国学文化对现代的一些值得人们深思的话题。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
27、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D纵观波澜壮阔的五千年历史,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总会有志士仁人挺身而出,毁家纾难,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骄傲。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7月18日下午4时50分左右,广西南宁市区发生砍人事件,已知两人受伤送院。行凶的元凶是的云南籍汉族男子已被擒获。B、7月18日奥巴马当天在白宫发表讲话称,MH17坠毁是一起“无法形容、骇人听闻”的暴行,他首次证实至少一位美国公民在坠机中遇难。C、5月30日,傅莹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指出,近年发生的海上问题都是一些国家挑衅引发的。中国不会放弃长期坚持的和平解决争议的立场,但面临挑衅
28、,也必须作出强有力的回应,否则对方会更加变本加厉,无法维护地区的安全。D、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一项庞大系统工程,必须总体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既立足解决眼前反腐败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又要从长计议,有利于反腐败惩防体系的长远建设和发展。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排列顺序应该是(3分)“长使英雄泪满襟”诗句中 , , , , , , ,其间也自然包含当世缺少济世英才的感慨。也包含着对其壮志未酬的惋惜它是借凭吊诸葛亮抒发了古今英雄也包括诗人自己壮志难酬的共同悲愤一个“泪”字正是惺惺相惜凝聚着诗人对诸葛亮北伐精神的赞叹A. B. C. D.16.下面是一
29、首七言律诗,首尾两句已确定,请排出其余各句的顺序。(6分)(只填序号)首句:洛城一别四千里 尾句:司徒急为破幽燕草木变衰行剑外闻道河阳近乘胜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胡骑长驱五六年忆弟看云白日眠答: 17阅读下面一幅漫画,描述漫画内容并写出漫画的寓意。(5分)答: 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登泰山感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要一步一个脚印。”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
30、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800字以上。姓名: 班级: 考号: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二语文答题纸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7.文言文翻译(10分)(1)(3分) (2)(3分) (3)(4分) (二)诗歌鉴赏(11分)8.(5分) 9.(6分) (三)名句默写(6分)10. 选做题(25分)三、四题为选做题,请在两大题中选做一组,用2B铅笔把所选大题后的方框涂黑,再作答。(三)11 /( 四)12 (1)(5分)( )( )(2)(6分) (3)(6分) (4)(8分) 五、语言文字应用(20分)16.(6分) 17.(5分)内容:(3分) 寓意 :(2分)
31、 六、作文(60分)800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题答案【答案】1D (肯否相混,原文对“老人赡养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子女义务,而不是政府责任”持否定态度,见第4段;强加因果,“子女不常回家看看,导致空巢老人愈来愈多”,因果关系不成立,从文中看,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不在于子女,而在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在于社会的变革;同时,此项所表述的内容与“严峻挑战”的所指不吻合,文中强调的是社会领域的挑战。)2A(原文有个状语“从这个意义上说”来界定范围,此处表述扩大了范围。况且,从文章最后一句“比规定“常回家看看”成为法律义务更重要的,是加快以增加政府投入为核心的中国养老模式的社
32、会化转型”看,“常回家看看”入法也是有其合理的一面。)3C(扩大范围,原文第四段是“一些发达国家”)4D(“驰骋”在文句中是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的意思)5B6A(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错误)11.(1)A,3分;D 2分;B 1分。(B 老妇人是个诈骗惯犯,习惯于黑吃黑,不是所谓的反骗专家,而且事件也称不上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C萨莎是被老妇人茶水中的药剂所迷倒,不是自己放心入睡。 E偷盗的主要原因是物价飞涨无中生有,因果关系不当。)(2)“老妇人”是一个靠诈骗为生的惯犯。(1分)她善于伪装,警惕性强,心思缜密,专挑偷盗诈骗者下手,善于揣摩被害者心理,经验丰富,手法熟
33、练。(2分)如“你喜欢猫吗?呃、呃刚才你说你叫什么来着?”、“颤巍巍”等动作语言的描写表明老妇人的善于伪装;而“飞快地摘下三根金项链、一对厚实的金耳环”“她动作如此熟练,令人瞠目结舌”等描写说明她经验丰富,手法熟练;从“十分小心地把茶壶等东西倒进瓶里,把每件茶具都用事前准备好的布袋套好”,可见其警惕性强,心思缜密;而她挑选这类骗子作为施骗对象,看准其不敢报案。表现出她善于揣摩人的心理。(3分)(3)语言描写:如“我喜欢猫,你养猫了吗?”她飞快地回答,“ 莫蒂菲夫人,没什么事吧?”这表现了萨莎的见风使舵和善于察言观色。神态描写:表面上却装出十分尊敬的样子,欠着身子饶有兴趣地倾听着老妇人说话,表现
34、出萨莎的伪装的谦恭内心的虚伪,她一边品茶,一边微笑,表现了萨莎自认为即将得手,内心的自鸣得意。动作描写:说话同时扫了一眼这套公寓,眼睛一个劲地在房间里扫来扫去。流露出她的诈骗盗窃的本能反应。灵巧地迎上茶杯,让茶壶里的茶水恰到好处地倒入她的杯中。体现她的迎合别人故作乖巧,萨莎靠在长沙发上闭上眼睛。乐不可支,体现其放松警惕,自以为胜利在望,洋洋自得。心理描写:去卫生间了,萨莎自言自语地嘀咕着。即将来临的财运使她非常开心。这些老家伙们从来都懒得查看证明、介绍信什么的,这绝对有机可乘。表现出萨莎对自己的骗术十分有信心,并且为此而沾沾自喜。(四点任选三点,言之成理亦可给分)(4) 菜鸟即初学者,新手,生
35、手。指刚进入某些圈子,对某些事物操作不熟悉,能力不高的人。(2分)(大意正确即可)。示例一:完美的猎物合适:“完美的猎物”,猎物直接体现小说的主题,点明是一起诈骗事件;有利于情节的展开,老妇人和萨莎都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的诈骗对象即猎物,并且对他们而言都是最“完美”的那一种;题目与文中的首尾照应,圆和如一,突出了中心。原题目合适。(6分)示例二:“菜鸟”合适:题目新颖,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有利于凸显主题,老妇人和萨莎都认定对方是菜鸟,围绕这个中心,巧妙斗智,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老妇人成为了最后胜者;“菜鸟”一词贯穿始终,是全文的线索。因此,以“菜鸟”为题是合适的。(6分)12. (1)解析: 选BE
36、。 A项“这从侧面表现”错,应是“正面”表现。 C项“却十分胆小,内心冲动又不擅逢源”只是王国维父亲对少年王国维的看法。D项“一直避世不出”错,文章中说“避世一词并不能一言概之”。(2)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关于本题,要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回答。从内容上看,主要有两点:一是体现了人物性格特征,二是突出了他临死前的心情的平静。从结构上看,很自然引出下文内容,从而揭示他内心消极的一生。答案:体现了人物性格特征,突出了不管外面世界如何变化,王国维仍是老派学人风范的形象;突出了王国维临死前心情的平静,并标明这是他自己“一项翻覆多次之后理智的决定;很自然地引出下文人们对王国维死因的讨论
37、,并揭示了他内心消极的一生。(3)解析: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有关王国维的人物形象,在文本中的信息比较分散,需要进行筛选、整合,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注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尤其要善于结合文本进行概括。如文章第一段说,“他的三纲五常却变不了”,令卖票人哂笑,第二段末尾介绍了他在学术上的简介,第七段介绍了他在政治上的见解。另外,从文本内容中,还可概括出幼时的社会背景及家庭背景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影响。答案:王国维是近代的中国学问的集大成者,一代国学大师。他在历史、哲学、诗歌、戏剧、文字、红学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留下的巨著大论灿若星辰,照耀后世。王国维并不是一个僵化的书生,而是有大是大非观
38、念的才子。他也不说超凡脱俗、不问国是的“智巧之人”。他坚持三纲五常,依然梳着辫子,穿马褂,保持老派学人风范。王国维幼时受社会背景和家庭背景影响,后又醉心于叔本华的消极思想,他的消极、悲观由心而来,浸透灵魂。(4)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能力。王国维一生经历了许多苦难,但他终究大有所成。可以结合文本中王国维的经历,结合自己对于“苦难”的理解,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如从正面来说,可就“苦难是人生的财富”进行分析;如从反面来谈,可就苦难的负面作用进行分析;还可对苦难进行辨证分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答案:观点一:不认同这个说法。苦难并非王国维所想要的,而是现实迫使他不得不面对。如果没有这些苦难,在安宁和平
39、的正常环境和社会生活中,思想深邃、有志于学术的王国维,也不可能不会自杀,从而取得更大的成绩。观点二:辩证理解,苦难本身不是人生财富,苦难经过心灵转化才能成为人生财富。王国维幼儿时期经历的苦难给他带来了心理创伤,使他消极悲观从心而来,推动他在学术之途上做出成就,从而使苦难通过心灵转化为人生财富。13.D(A歌舞升平: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含贬义。色彩不当;B坐而论道:泛指空谈大道理,贬义;C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贬义词,这里指反扒队员感情色彩不符;D毁家纾难: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14.D【解析】试题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
40、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A、句式杂糅,“行凶的是男子”或“元凶已被擒获”。B、“坠毁”是“暴行”主宾搭配不当,C、“更加变本加厉”重复赘余。15.A 衔接类题目先要读懂语段的大致意思,抓住关键句,确定衔接的第一句,然后根据句子相互之间语意的前后连贯,有时还可以利用其中虚词,排列出语意通顺且符合逻辑的一段话。题干“长使英雄泪满襟诗句中”,当接“一个泪字”,然后“凝聚着诗人对诸葛亮北伐精神的赞叹,也包含着对其壮志未酬的惋惜。”这样形成语段中第一个小语链,然后接“正是惺惺惜惺惺”对上文作一个小结,进而引出下文:“它是借凭吊诸葛亮,抒发古今英雄也包括诗人自己壮志难酬的共同悲愤
41、,其间也自然包含当世缺少济世英才的感慨。”一个“也”字,表示出前后的逻辑联系。16.解析:此诗为杜甫的恨别 (每处1分) 解答这类题,注意理清各句之间内在逻辑关系,先根据诗句内容确定前后联,再根据韵脚,分别确定二四六句。 17. 内容:漫画题目是里应外合,漫画的右上角是一对母子,她们站在写有“海外”的云朵上,身后是高楼林立,母亲手里拿着一根钓竿,钓竿一端的绳索拴在一个头戴乌纱帽,全身赤裸的男人腰间,他站在办公桌上,面带笑容地抱着一个写有“贪”字的金元宝。 寓意:讽刺了官员“裸官”的现象,希望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18. 作文(参照高考评分标准)示例:贵在不虚此行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登泰山感
42、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要一步一个脚印。” 于丹强调登上最高点,易中天看重步步高、步步实。于丹重视结果,易中天重视过程。二者当然都有道理,而我更欣赏易中天的观念。因为人生有太多变数,所以要享受过程。先说李白。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原来李白真正要登的不是天姥山,而是仙界,而是精神上的最大自由境地!所以他只是在庐山脚下望了望,便写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飘逸的诗句。九天揽
43、月,五洋捉鳖,四海为家,李白一路潇洒。 再说杜甫。他经过泰山,写下望岳一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其尾联与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暗合,已成千古佳句。但实际上,杜甫并未登到山顶,他只是把诗一首一首地写实在,充分地表现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他从未有过“我为峰”的感觉,却成了诗圣。 另有安石。他在游褒禅山后写道:“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一次过程不够尽兴的游览让王安石后悔莫及。总结教训,他大刀阔斧地改革。虽然司马光尽废新法,但王安石已问心无愧。
44、且看苏轼。坎坷使他不再好高骛远,矮矮的赤壁亦足以心旷神怡。他“划然长啸”,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陶潜呼应,只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 清代姚鼐在泰山顶上观日出的描写十分精彩,而我更喜欢他写攀登所见的“苍山负雪”、“居雾若带”等句子。一生能登顶几座高山?所以说“爬了就好”、“一步一个脚印”就好。 李贺怀铅提椠(qin,古代用以书写的木板),终成诗鬼;梅尧臣带布袋,天下闻名。有心登顶虽好,不虚此行更妙。参考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
45、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
46、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韁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