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优课堂》2016秋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八单元 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1952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优课堂》2016秋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八单元 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创优课堂》2016秋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八单元 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创优课堂》2016秋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八单元 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创优课堂》2016秋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八单元 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创优课堂》2016秋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八单元 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创优课堂》2016秋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八单元 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创优课堂》2016秋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八单元 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八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有学者评论道:“美国人并不是慈善家,欧洲引入美国力量的结果,必然是甘心情愿地受制于美国,并帮助美国进行冷战。”该学者之所以这样评论是因为美国()A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B实施了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提出了杜鲁门主义答案:B解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慈善家”“欧洲引入美国力量”“帮助美国进行冷战”可知,该学者评论的是马歇尔计划,故B项正确。2苏联通过这场战争成功地把中国诱入与西方决裂的道路,日本通过这场战争订货而迅速繁荣,美国因为这场战争而重返亚洲,中国因为这场战争而失去了统一的最佳时机。“这场战争”指()A朝鲜战争B古巴导弹危机C俄

2、国十月革命 D越南战争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日本通过这场战争订货而迅速繁荣”可知,“这场战争”指朝鲜战争。“美国因为这场战争而重返亚洲”指美国借助朝鲜战争插手亚洲事务;“中国因为这场战争而失去了统一的最佳时机”是指中国因为朝鲜战争而失去了统一台湾的最佳时机。故答案为A。3基辛格在1968年遗憾地指出:“时间月复一月地流逝,美国起初只是军事代价益增,后来连美国的国际名声也赔进去。”这表明()A朝鲜战争以美国失败而告终B柏林墙的修建成功地遏制了杜鲁门主义C美国被越南战争拖入泥潭D20世纪6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答案:C解析:朝鲜战争于1953年结束,排除A项。“军事代价益增”说明这是一次

3、军事行动,“连美国的国际名声也赔进去”说明这次军事行动给美国带来恶劣的影响。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因遭到越南军民的英勇抗击而惨败,并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故C项正确。B、D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4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A联合国 B欧洲共同体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答案:D解析:本题以杜鲁门的特别咨文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的“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可知,这一措施既能加强对西欧的控制,又能遏制苏联。

4、联系所学知识,只有D项符合题意。A项在马歇尔计划实施之前已经成立;B项是由欧洲国家主导成立的;C项是由苏联主导成立的,排除A、B、C三项。5第十六届不结盟运动峰会在2012年8月召开,提出了“共同管理世界”的口号。由此可知,当今不结盟运动()A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B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C成为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力量D取代联合国管理世界答案:C解析:“共同管理世界”表明不结盟运动积极参与世界管理,是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力量,故C项正确。A项主要是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用,不符合题干中“当今”的限定;材料没有反映出B项内容;D项说法明显错误。6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主张以法国和联邦德国

5、的煤钢工业为基础,联合其他西欧国家的煤钢企业,建立一个超国家的行业联合体,对煤钢进行统一管理,此设想被称为“舒曼计划”。该计划()A为化解法德矛盾提供了蓝图B实现了欧洲对煤钢资源的垄断C有利于美国加强对西欧的控制D实现了西欧政治经济上的联合答案:A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舒曼计划”,西欧六国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对战略物资煤、钢等进行管制,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故A项正确。B项错在“垄断”;欧共体成立的原因之一就是要摆脱美国对西欧的控制,故C项错误;欧盟的成立使西欧在政治上实现联合,D项错误。7某西方学者明确指出:“马歇尔计划对冷战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负有更为直接的责任。”

6、这主要是因为该计划的实施()A标志着战后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B使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完全激化C加强了西欧与美国的政治经济联系D导致美苏由同盟关系转为对抗关系答案:C解析: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欧洲及其盟友的经济援助计划,A、B、D三项不符合史实。8“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材料表明()A两极格局瓦解 B世界新格局形成C多极化趋势出现 D区域集团化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材料的意思是:欧洲崛起,中国已经强大,这充分说明欧洲、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逐步提高,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力量。故选C项。9某课题的关键词语是“杜

7、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研究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B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D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杜鲁门主义”是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表现;“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属于新兴力量的崛起,它们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项。10下列关于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A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变成了单极

8、格局B第三世界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C中国和美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D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答案:D解析:苏联解体后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加强,A错。日本、西欧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B错。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C错。只有D表述正确。11俄罗斯前总统普京有句名言:“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不能体现普京意思的是()A恢复苏联往日的强大B苏联解体是一个历史悲剧C理性地总结苏联解体的历史D恢复往日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答案:D解析:普京不可能恢复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只是以史为鉴,恢复俄国的强大的实力。12“美国是要借经济问题扼住欧洲的咽喉

9、,从而左右欧洲的政治。”由此可知,马歇尔计划的真实目的是()A扶持西欧B遏制“共产主义”C控制西欧D帮助西欧渡过经济难关答案:C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扼住欧洲的咽喉”“左右欧洲的政治”,这显然是为了控制西欧,故选C。13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条“艰苦的道路”就是()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多边外交”D独立、自主、非集团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不结盟运动的理解。从材料看,不与两大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体现了独立、自主、非

10、集团化的政策,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14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A互相妥协 B互相竞争C互相合作 D互相对峙答案:D解析: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现有的军事集团”指的是以美苏两国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二者的关系是互相对峙。15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对其全球战略进行重大调整:改善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从越南撤军;不再反对英法拥有独立的核力量;开启美日“友好外交的新纪元”。下

11、列促使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军事力量的发展和对美遏制的加强B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和世界政治格局日趋多极化C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和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联合国地位的日益提高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答案:B解析:分析材料联系所学,20世纪70年代随着经济危机、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和多个政治力量的兴起,美国开始调整对外政策。161958年9月14日的清晨,法国总理戴高乐与来访的德国总理阿登纳进行了私下交谈,当他明确提出“我们除了共同走一条路之外,没有其他道路可走”时,82岁的阿登纳立刻绽开激动的笑容,他等这一刻已经等了很久了,因为他深信“德国的道路必须通向欧洲”。这表明()A法德双方在信任的基

12、础上实现了和解B法德双方已经决定建立欧洲共同体C法德双方决定实行统一的外交政策D法德双方同意建立经济军事同盟答案:A解析:由材料“共同走一条路”“德国的道路必须通向欧洲”可知,法德双方在信任的基础上实现了和解,A项正确。从时间上看,B项错误,欧共体的建立是在1967年;C项说法不符合题意;当时法德双方的合作仅限于经济合作,D项错误。17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D日本

13、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答案:B解析:经济决定政治,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开始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A、C本身表述有误,D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18普京谈到柏林墙时表示,人类历史上有过很多种防御工事和分界线,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她为什么能够屹立成百上千年?因为她保护了人民,而柏林墙却分离了人民。”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产物B中国的万里长城因是民族象征而闻名C柏林墙因象征“冷战”而令人痛恨D普京比较两者的用意在于强调民心所向答案:A解析:中国万里长城的修建是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扰,与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无关,故A项分析

14、错误,符合题意;B、C、D三项都符合史实,排除。19随着二战后非殖民化运动的进行、亚非地区的独立运动和不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苏之间的对抗,而且在两极格局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多极的力量。下列最能反映这种力量生长的是()A日本崛起 B不结盟运动兴起C中国振兴 D欧共体的成立答案:B解析: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亚非拉国家相继获得独立,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不结盟运动主张实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冲击了两极格局,B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与题干中“非殖民化运动的进行、亚非地区的独立运动”不符。20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联邦德国(德国统一以前的德国)作了如下叙述:“

15、在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扶持下,西德的军国主义已经复活,已经成为严重战争危险的策源地。”以上叙述()A真实反映了当时联邦德国的社会状况B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说明当时中国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D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答案:C解析:二战结束后,世界一直处于“冷战”局面,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矛盾是世界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因此各国(包括中国)的外交思维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特征。21印度如愿以偿成为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同时被选进联合国安理会的还有南非和德国。这反映了()A一超多强的格局已经结束B多极化格局已经确立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D美国仍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答

16、案:C22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制裁甚至扬言动武,中国周边部分国家多次在中国近海挑起事端,朝韩在争议岛屿相互炮击。2011年2月以来埃及、利比亚国内多次发生流血冲突。这些问题反映了当今世界()A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B世界大战的危险日益临近C霸权主义主导国际关系D多极化的趋势停滞答案:A解析:局部战争不断并不说明世界大战的危险日益临近,排除B;霸权主义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之一,但不是主导因素,排除C;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停滞说法错误,排除D;不断的局部冲突说明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A符合题意。232015年1月11日,在法国巴黎,法国总统奥朗德、英国首相卡梅伦、意大利总理伦齐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等

17、多国政要走上巴黎街头参加反恐大游行。这一现象说明()A打击恐怖主义已成为世界共识B恐怖分子活动的重点区域在欧洲C反恐已经成为各国的头等大事D“冷战”结束后国际恐怖主义泛滥答案:A解析:材料中“多国政要走上巴黎街头参加反恐大游行”,说明各国对反恐的重视,故A项正确。单一材料不能证明恐怖分子活动的重点区域在欧洲,故B项错误;反恐是大事,但并不是头等大事,C项错误;D项符合史实,但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2420世纪90年代,有人在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不能说明当今世界()A互相

18、竞争互相制约 B具有多元性和多样性C多极化格局确立 D巨人林立仍需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俄罗斯、欧洲、美国、日本是世界上几个大的经济实体,它们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制约,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这说明当今世界由一国决定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今国际事务要由经济政治实力较强的多个国家来裁决,故A项说法正确;由“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可知B、D两项说法正确。材料反映出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中各大国力量对比尚未定型,多极化格局的形成仍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故选C。25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的世界中认为:“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

19、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这里的“群雄竞起”()A冲击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B促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C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群雄”指“一超多强”,“一超”指美国,“多强”包括俄罗斯、欧盟、中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一超多强”的阶段,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已不复存在,A项说法错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材料“20世纪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可知“目前”指21世纪,故B项说法错误;“一超多强”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C项说法正确;“群雄竞起”不可能促进世界政治一体化进程,D项说法不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0分,

20、第26题18分,第27题、28题各16分)26二战后,世界格局由两极对峙、新兴力量崛起到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并出现多极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摘编自王帆关于冷战起源的八种解释材料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这段时间里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十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

21、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材料三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四十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可见,苏联在二战中崛起后没有延续反法西斯同盟的惯性进入既有的世界体系,而是另组一个针对西方的“社会主义阵营”。摘编自“冷战”的起源与终结材料四海湾战争加强了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北约东扩和俄罗斯

22、的削弱使俄无力同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科索沃战争为北约干涉成员国以外的事务开了先例。美国在同日本的经济竞争中重新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成为新经济的领头羊。美国的智库估计,在2015年以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美国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摘编自刘山世界格局变化的启示(1)据材料一,归纳美国传统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请运用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冷战兴起的原因。(4分)(2)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6分)(3)材料三认为美苏冷战“四十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请以亚洲地区为中心举两例加以说明。(4分)(4)据材料四,

23、概括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并指出美国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利条件。(4分)答案:(1)观点:苏联的扩张侵略引发冷战。原因:冷战是美苏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冲突的结果,不应该仅归因于苏联的扩张。(2)特征:外交和武力相威胁(或缓和与紧张相交替)。因素:经济发展;美苏力量均势(核威胁的影响);国际多极化新力量遏制了战争。(3)举例:朝鲜半岛分裂,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美国帮助日本恢复经济。(4)目标:称霸世界(建立单极世界)。有利条件:苏联解体,俄罗斯力量受到削弱;美国国力增强,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

24、“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等关键信息来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美苏两国的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缓和状态”“两国关系再度紧张”来概括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美苏势均力敌以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等方面概括。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洲地区既有“热战”也有“冷战”,“热战”可以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角度回答,“冷战”从朝鲜半岛分裂、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以及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等角度综合分析作答。第(4)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俄无力

25、同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美国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等信息来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从苏联解体、美国国力增强等角度来概括。2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与欧洲的关系经历了多次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我们政策的目的应该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5日)材料二一项帮助东欧的无形的(新)马歇尔计划正在形成一个同样雄心勃勃的计划正在制定,以促进东欧的变革以重新启动苏联国内的改革进程。这种改革旨在促进从失调的控制经济转变为资本主义。美国世界箴言(1991年4月刊)材

26、料三(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代替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体的方式。为在长期以来被血腥的冲突分割的各族之间建立一个广泛而自主的共同体打下根基,并为建设能够指出未来各族共同命运的具体机构奠定基础。 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前言(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怎样的战略意图?为达到此目的,美国在政治上、军事上各采取了什么措施?(5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新马歇尔计划”所反映的美国战略意图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5分)(3)概述材料三的核心思想。并简述欧洲一体化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影响。(6分)答案:(1)意图:扶植和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措施: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军事上组建北大

27、西洋公约组织。(2)相同:两者都是反对共产主义的。不同:“新马歇尔计划”是为了促使东欧和苏联进行所谓“改革”,使其演变为资本主义。(3)核心思想:以经济合作代替军事对抗。影响:政治地位不断提高,“冷战”后成为“一超多强”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加速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经济实力不断加强,冲击美国的霸主地位,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法德和解是欧洲一切组织建设的基础”“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之外,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欧洲。”周荣

28、耀戴高乐主义论材料二在黄金年代(19501973年),美国的GDP增长显著落后于除英国外的所有主要发达国家;特别是德国和日本,它们的GDP年均增长率竟分别是美国的1.5倍和2.4倍。至于人均GDP增长率,美国则慢于所有西欧国家和日本,仅相当于西欧国家人均GDP年增长率63%。高峰二十世纪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演变(1)戴高乐的“欧洲观”的核心是什么?依据材料简述这一核心的主要内容。(5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5分)(3)在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的今天,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在国际社会中赢得更多的话语权(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6分

29、)答案:(1)核心: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内容:欧洲联合必须以法国和德国的和解为基本前提和首要条件;主权国家是实现欧洲联合的基础;摆脱美国的控制和影响,使欧洲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欧洲。(2)原因:经济多极化推动了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资本主义阵营美、西欧、日三足鼎立,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政治关系变化推动了多极化,社会主义阵营分裂(中苏关系恶化);国家利益冲突,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性的发展都反对单边力量控制世界,“第三世界”国家的不结盟运动兴起。(3)经济: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国家经济实力。政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坚持不结盟的多边外交政策,坚持对外开放。发展现代军事技术,增强国防实力。思想文化: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