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52KB ,
资源ID:619461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1946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第三次阶段性测试(10月)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第三次阶段性测试(10月)试题.doc

1、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第三次阶段性测试(10月)试题注意事项:1试卷共23题,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书写要工整,主观题要分点作答,未分点作答的,按零分处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如何实现此种理想?路径就是“尽物

2、之性”,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时所说的“质于爱民,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以谓仁?”实质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延伸表达而已。不过,在先秦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这种差等之爱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路径递减。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呢?他们的做法是: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荀子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而动物“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祀牡而无男女之别”,其道德地位

3、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不过他并不主张对动物的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律而用,即“杀伐以时”。他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天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粒、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从实践层面讲,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摘编自王云岭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材料二: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地球上本无人类,后来才有人类地球形成已有45

4、亿年,产生生命已有42亿年,出现人类不过短短的300万年,这是科学事实。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我们对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讨论应基于上述科学事实,并把握两个所指:其一,人是自然的产物,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孕育了人类,为人类馈赠了居所与养分。自然是人类的根,是人类的源。马克思曾经指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人靠自然界生活。”其二,自然界的演化出现了异化,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人类,自从有了人类,地球史便进入“人类纪”,即由人类主导的地质年代。随着文明的发展,今天作为自然界之产物、自然界一部分的人类

5、已有能力把地球和自己一同毁灭,而且人类的所作所为正在毁灭地球和自己,生态危机已经使地球和人类面临劫难。地球要延续,人类要延续,这是文明的思维。地球能否延续,人类能否延续,这是文明的忧患。总之,人类搭乘着地球之舟漂浮在无垠的星际海洋,与地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类与地球命运与共,何去何从,全靠人类自己。其实,从更宏阔的视野上看,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在于地球上的自然万物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即生命共同体。山和水是有生命的,山和水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都是生命共同体。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反过来又是生命的产物。地球正是因为有了生命才成其为地球:一颗绿

6、色的星球,一颗向太阳开放、从太阳获得源源不断能量补充的星球,否则就会像太阳系其他星球一样是毫无生息的死球。善待地球就要善待生命,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一旦丧失,生物圈这一生命共同体就会崩溃,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就会瓦解。地球自然万物作为生命共同体或生物共生体系的良性运转,是维系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摘编自刘湘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点阐释)材料三: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人们曾经“怨天尤人”,把环境危机的原因归咎于自然界本身。但是,近年来,随着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人们充分认识到,环境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的非科学

7、活动,是人类无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自我调节机制而为所欲为的必然结果。人类出于自己生存和繁衍的需要,一方面,将自然界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资库,任意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则错误地把自然界当作“垃圾桶”,肆意弃置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品。到头来,人类意欲征服自然,却反遭自然界的惩罚。究其根源,就在于未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环境危机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人的能动性已经发挥到了顶点,而是意味着人类并没有解决好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关系。其实,真正自觉的能动性的发挥,应当以对受动性的认识为约束条件,能动性本身也应表现为两个方面:在认识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和在改造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如果后者不以前者

8、为基础,能动性就可能超越受动性而变成一种盲目性的意向活动。要调整好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关系,人类就得不断推进自己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了解。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片面性观念,把人们引向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无节制的耗费上。在这种价值取向下,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脱离人的受动性而盲目膨胀,这种“能动性”无疑会祸及自身。恩格斯在总结了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经验与教训后精辟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的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们不能只注重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力量的增长,而忽视了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总之,人与自然关系危机的出现,是同过去几个世

9、纪中人把自己视做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念有着密切关系的。(摘编自卫美云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之辨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先秦儒家崇尚仁爱,主要表现在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博爱之情,而对于动物,他们认为爱人甚于爱物,是有差别的。B人类离不开地球的哺育,地球更离不开人类的力量支持,二者互为依赖,互为支持, 才有了今天生机勃勃的地球生命。C材料三中“能动性”主要指人类的主观意向和活动,如“杀伐以时”“善待地球”“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等都属此类。D作为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人类不仅负有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责任,还必须具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2.根据材料一和材

10、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荀子看来,人类有智慧和道义,有超出动物的道德水平,因此人利用动物、杀伐捕猎是有其天然的合理性的。B材料二中的“生命共同体”,是指人与自然的一切生命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与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观点有所不同。C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的力量使得人类似乎拥有了对地球的生杀予夺权,但地球的毁灭必定带来人类的毁灭,二者命运与共。D材料一中多处引用古人古籍中的话,材料二中列举了一组数字,这些内容都为观点的论证提供了有力的材料支撑。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

11、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C“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D“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4.同一话题往往有不同的论述角度,请简要说明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论述角度上有何不同。(4分) 5.当前我国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与瓦共舞林延军台风过后,小院里零星洒落着破碎的红瓦,一片狼藉。父亲只穿着裤衩,光着肩膀,先是爬上铁大门上面的门檐水泥板平台,父亲站在门檐,接过母亲递过来

12、的瓦片、瓦刀、绳子和已经搅拌均匀的水泥浆桶。只见父亲用绳子一头绑住水桶两端的耳朵,绳子另一端则远远地抛向屋顶,就在这个时候,父亲像猴子一样利索,爬上了屋顶,直到将水泥浆桶等工具全部吊上屋顶,朝着屋顶修补的位置,一步一步挪过去。那时候已是深秋,天气转凉。母亲回到屋里,我也跟着回屋。母亲站在屋里漏水或破瓦的位置,用竹竿对准屋顶轻轻敲一敲,再报坐标,欲通过这样的方式里外呼应,告诉屋顶上面的父亲,捅到的位置需要修补瓦片。父亲只能“闻声寻瓦”进行定位,但是,父亲几乎是凭感觉和之前在屋内数过大概的坐标来找位置,最终在目标位置多铺几块瓦片。此刻,屋顶就像菜畦,瓦片就像生长在菜畦里的青菜,等待父亲挥刀动瓦“除

13、虫”。“除虫”后的屋顶,新瓦盖旧瓦,远远望去,像一条天然大裤衩,补丁这里一块,那里一片,又像武侠电视剧丐帮长老衣服的“袋子” 。南方的天气捉摸不定,刮台风、打雷、暴风雨隔三岔五, 记忆中,父亲“补瓦片”也自然多了起来。有一次,父亲带上屋顶的瓦片不够,便在屋顶上呼喊母亲再递传几块瓦片上去,也不知道母亲是慢了还是不及时,父亲在屋顶上大发雷霆。我只是隐约地记得,那时候是凛冽的冬天,朝屋顶上看;只看到父亲的背,披着一件作为“工衣”的白衬衫。我站在小院里,虽然穿着厚厚的衣服,但是感觉阵阵发抖,风吹得更猛了。只要来台风,屋顶就会漏雨、滴水,父亲又要爬上屋顶补瓦,每一次补瓦,父亲都会朝母亲发脾气。每次台风,

14、老屋都会元气大伤,我无法忘记父亲补瓦片的姿势,也忘不了父亲在屋顶朝母亲发脾气的画面。这座屋顶补了又补的三间瓦房,便是我小时候居住过的老屋,似乎瓦片陪着我一起长大。三间瓦屋在我的村庄,随处可见,家家户户都有。像这种乡间的瓦,最平凡不过了。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一起找来具有凹槽的简瓦造“小船”,用一根棍子卡在简瓦里,再用绳子绑住棍子做牵引,简瓦前后没有做任何封闭就直接放在小池塘里,以为会浮起来,谁知道一放进池塘就立马沉了下去,后来只能拖着它在水里划来划去。现在想想,玩着不会浮水的“小船”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后来,父母做起小生意,我们家从农村搬到圩镇上居住,搬离了老屋,住上了洋楼。在城镇,抬头便是洋楼,

15、基本很少看到瓦屋。从此,老屋开始变得空荡荡的,像被遺弃的孺妇,孤零零地待在村庄里。那年除夕,我们又回到老屋,只见小院里杂草丛生,长势逼人,最高的杂草已高过父亲的身高。当父亲和弟弟纷纷挥起锄头锄杂草时,我看到劳作时父亲的背,只是这次父亲的背已没有当年魁梧了。而瓦屋屋檐下悬挂着破瓦,瓦片在大门前也洒落一地,或长满青苔,或堆积厚厚的一层污垢,我忽然警醒,这是岁月的涤荡,是印痕,是沧桑,是衰老。许多年后,我看过城市古典园林的绿瓦,看过乡村古屋的灰瓦,看过首都巍巍故宫的琉璃瓦,它们或风情万种,或残缺不堪,或庄严气派,从泥土的根脉里来,到绚丽的色彩里去。我读过唐朝诗人李商隐“一春梦雨常飘瓦”关于瓦如梦似幻

16、的描绘,但是,我依然念念不忘家乡的瓦,是雷州半岛特有的红土煅烧而成的瓦。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我走在乡镇的路上,路旁有几个满头大汗的农夫在盖房,两个人在搬运着瓦片。我心想,现在乡镇建房不都是建洋楼了吗,怎么还有用到瓦的地方?”走近一问原来是建猪舍,此刻,我又想起当年母亲向父亲传递瓦片的情景。其实,在瓦的世界里,它似乎有自己生存的方式,每一片瓦都会遮风挡雨,就像父亲母亲的背。(选自2019年3月散文选刊,有删节)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运用“父亲像猴子一样利索,爬上了屋顶”细节描写,写出了父亲补瓦动作的娴熟。B文章写到父亲上屋顶补瓦时多次对母亲大

17、发雷霆,说明父亲脾气暴躁,暗含了作者对父亲的不满。C文章写到父亲频繁补瓦,既暗示了当时生活的贫困艰辛,又表现了父亲对家庭的付出。D文章以补瓦切入,从过去的贫穷写到现在生活的美好,既有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也有对当今生活的感触。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补瓦后的屋顶,“新瓦盖旧瓦,远远望去,像一条天然大裤衩”,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补瓦后屋顶的形态。B引用李商隐的“一春梦雨常飘瓦”诗句,增添了文化气息,有利于下文表达作者对家乡瓦的感情。C以前我家用瓦来遮风挡雨,现在农夫用瓦建猪舍,前后对比是为了说明瓦片在新生活中有了新的用途。D文中多次描写自然环境,例如

18、“天气转凉”“凛例的冬天”“风吹得更猛了”等,烘托了父亲形象。8.请结合全文,理解题目“与瓦共舞”的丰富意蕴。(4分) 9.本文已被影像中国“中国乡村”栏目登载,假如你是该栏目组编审,请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唐临,字本德,京兆长安人。武德初,隐太子讨王世充,临以策进说,太子引直典书坊,授右卫率府铠曹参军。太子废,出为万泉丞。有轻囚久系,方春,农事兴,临说令可且出囚,使就畎亩。不许。临曰:“有所疑,丞执其罪。”令移疾,临悉纵归,与之约,囚如期还。再迁侍御史。大夫韦挺责著位不肃,明日,挺越次

19、与江夏王道宗语,临进曰:王乱班。”道宗曰:与大夫语,何至尔!”临曰:“大夫亦乱班。”挺失色,众皆悚伏。俄持节按狱交州,出冤系三千人。累迁大理卿。高宗尝录囚,临占对无不尽,帝喜曰:“为国之要在用鼻,刻则人残,宽则失有罪,惟是折中,以称朕意。”它日复讯,余司断者辄纷诉不臣,独临所讯无一言。帝问故,答曰:“唐卿断囚不冤,所以绝意。”帝叹曰:“为狱者固当若是。”乃自述其考曰“形如死灰,心若铁石”云。永徽元年,拜御史大夫。萧龄之尝任广州都督,受赇当死,诏群臣议,请论如法,诏戮于朝堂。临建言:“群臣不知天子所以议之之意。王族戮于隐,议亲也;刑不上大夫,议贵也。今龄之贪赃狼扈,死有余咎。陛下以异于它囚,故议

20、之有司,又令入死,非尧舜所以用刑者,不可为后世法。”帝然之。龄之,齐高帝五世孙,由是免死。临累迁吏部尚书。初,来济谪台州,李义府谪普州,临奏许祎为江南巡察使,张伦剑南巡察使。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州刺史卒年六十临俭薄寡欲,不好治第宅。性旁通,专务掩人过。见妻子,必正衣冠。(选自新唐书唐临传,有删改)注议亲:对于皇亲国戚进行特别审议,以减免其刑罚。议贵:对显贵进行特别审议以 减免刑罚。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 州刺史/卒/年六十/B

21、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 州刺史/卒/年六十/C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 州刺史/卒/年六十/D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 州刺史/卒/年六十/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有时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B节,文中指符节,古代朝廷任命官员的委任状。用竹、木、玉或金、铜等制成。C天子,古代统治者把他们的政权说成是受天命建立的,故称国王或皇帝为天的儿子

22、。D尧舜,尧和舜,传说是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贤明君主,后泛指圣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临体恤百姓,为人宽仁。他在万泉任职时,勇于承担风险, 让一些囚犯回家做事,并与囚犯约好返回的日期,他注重遮掩别人的过失。B唐临刚强正直,不惧权贵。大夫韦挺越位和郡王李道宗交谈,唐临先指责郡王李道宗违规,后指责大夫韦挺违规, 众人都害怕而心服。C唐临执法公正,深得赏识。他判案宽严适度,符合皇帝的意旨, 他判案时不说一句话,与其他人形成鲜明对比,皇帝给他很高的评价。D唐临忠于职守,敢于进言。他对身份特殊的萧龄之的量刑发表意见,列举依据, 认为不应该处死萧

23、龄之, 得到皇帝认同, 萧龄之得以免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4分,共8分)(1)有轻囚久系,方春,农事兴,临说令可且出囚,使就畎亩。 (2)受赇当死,诏群臣议,请论如法,诏戮于朝堂。 14唐临为什么认为不能处死萧龄之?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寓驿舍宋陆游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注搜神后记神话传说:“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山,后化鹤归辽。”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24、)A首联中诗人用“闲坊”“古驿”“空堂”,对“驿舍”进行描写,营造了一种恬淡幽静的气氛。B颔联用鲲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故事,指出自己重来旧地,既表明诗人旧地重来,又蕴含了物是人非的感叹。C颈联中“数竹”“量松”指出了岁月如流,时光飞逝,间接抒发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D尾联回应首句,写壁间题诗旧迹,以“暗尘残墨”回应“闲坊古驿”,使得全诗感情沉郁而强烈。16.本诗不含情字,却感情强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

25、, ”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2)杜甫登高是一首律诗,共有八句四联,请写出其中的颔联:“ , 。”(3)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 ,”,正是危急存亡之时。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昨晚中西音乐歌舞大会里“中西丝竹和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站立的白矾石的甬道,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觉越发滑腻可爱了。这是在花园里。群花都还做她们的梦。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她们的甜软的光泽便自然焕发了。

26、在那被洗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在都带了黯淡的颜色。是愁着芳春的消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倦么?大约也因为那蒙蒙的雨,园里没了浓郁的香气。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的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来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荫的柳树的清新的气息。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鼻、舌、身听着;也用心唱着。我终于被一种健康的麻痹袭取了,于是为歌所有。此后只由歌独自唱着,听着,世界上便只有歌声了。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

27、和文中第一段的引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B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C她在本次“圣陶杯”作文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显示了扎实的写作功底。D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19拟人具有转移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进行简要分析。(4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园外田亩不时送来新插的秧的清新的气息、少壮的麦的清新的气息,沼泽里也不时送来成荫的柳树的清新的气息。”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

28、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月球的土壤和岩石中蕴藏着钛、铝、氧、硅等上百种矿物资源,其中有些是地球上十分珍贵并稀少的。由于没有大气吸收和电磁波干扰,月球是适宜进行射电天文观测的理想场所。月球总是用相同的一面对着地球,人类在这一面建立对地观察站,将可以持续地对地球的地质构造及环境变化进行监测。在航天技术已使人类能够离开地球时,月球就成为了人类探索地外星球的首选。22.参照示例中反驳方式,针对材料中的逻辑错误,作出两种恰当的反驳。(5分)示例问题语段:老张跟别人吵架了,想不到老张是这么一个讨人嫌弃的人,他人緣肯定好不到哪里去。反驳:老张跟别人吵架的原因

29、很多,不能因此就说明老张讨人嫌弃、人缘不好。你和朋友吵架了,就能说你讨人嫌弃、人缘不好吗?问题语段:这所大学的图书馆的藏书非常丰富,可以肯定,这所大学一定是一所一流大学。反驳: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为了引导高三学生做好人生规划,明确大学求学方向,某高中“追梦”社团举行了一次以“我心中的大学”为主题的畅想会。会上,下面几所高校的校训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香港大学:明德格物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上海财经大学:厚德博学,经济匡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山东大学: 学无止境,气有浩然国家会计

30、学院:不作假账请从中选择两三则校训,写一篇发言稿,在“追梦”社团畅想会上谈谈你的人生规划和价值追求。要求选好校训,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高级中学(集团)高三年级第三次阶段性测试(10月) 语文 参考答案1.C(A.理解概念有误,文中“差等之爱”指对人的爱也有亲疏之别,并非“对所有人一视同仁”。B.夸大人类对地球的作用,错在“更离不开”“才有了”。原文“地球可以没有人类”,说明对地球而言,“人类的力量支持”绝非必要。D. “作为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对人类的界定错误)2.B(.是相同的。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观点是人与动物的关系应和谐

31、仁爱,其“尽物之性”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是尊重了动物与人是有机整体的存在关系)3.D(材料二观点是“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D项是孟子劝谏齐宣王施行仁政的话,强调君子的恻隐之心,与材料二观点不符) 4.材料二, 从正面展开论述。立足科学事实围绕人与自然关系这一角度,论述两者作为生命共同体的辩证关系。(2分)材料三, 从反面论述。立足人类未能摆正与自然的关系而导致危机这一角度,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2分)5.爱护尊重自然。爱护动物,尊重其本性,遵循自然规律,“杀伐以时”(善待地球,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样性)。(2分)了解自然。加强对自然规律的了解,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

32、共生,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2分)适当利用和改造自然。 认识自然规律同和自我调节机制,调整好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关系(控制自我欲望,有节制地开发利用资源)。(2分)6.B(“暗含了作者对父亲的不满”错误。乡村生活条件艰苦,父亲不得不多次在屋顶补瓦,有时天气恶劣,父亲虽然脾气暴躁却依然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所以,没有对父亲的不满。)7.C(“前后对比是为了说明瓦片在新生活中有了新的用途”错误。瓦片在新生活中有了新的用途没错,但这不是今昔用途对比的目的,而是为了表现时代的变迁。)8.体现了父母对家庭和儿女的庇护,也表现出父亲的责任担当。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有快乐也有辛酸。“瓦”原来用

33、作盖瓦房,现在用作建猪舍,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1点2分,任意答到2点满分)9.选材典型,以小见大。由贫困年代住瓦房需要时常补瓦,到现在住洋房,展现了中国乡村的发展。该主题与栏目要求十分契合。构思巧妙。全文以“瓦”为线索,由贫困年代的瓦、童年回忆中的瓦,再写到其他地方见过的各种瓦,最后写到瓦的意义,结构严谨。意蕴丰富。瓦片象征着为我们遮风挡雨的父母,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感恩之情;瓦片承载着作者对家乡生活的记忆,既有当时生活的艰辛也有儿时生活的乐趣。语言平实又不乏生动。在叙述中散发着中国乡村百姓生活的气息。 (1点2分,任意答到3点满分)10A(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许祎和来济关系好,而张伦和李义

34、府有矛盾。武后常常偏袒李义府,察知此事,认为唐临派亲信去搜求李义府的过失,因此唐临被免官。起任潮州刺史,去世,终年六十岁。”“武后常右义府”“武后”作“常右义府”的主语,在其前断开,排除BC;“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其过”作“督”的宾语,在其后断开,排除D。)11B(“古代朝廷任命官员的委任状”错,符节是古代派遣使者或调兵时用作凭证之物。)12C(“他判案时不说一句话”错误,原文“它日复讯,余司断者辄纷诉不臣,独临所讯无一言”,应是他所判决的案子没有一个人喊冤,与其他人形成鲜明对比的也是这一点。)13(1)县里有轻刑囚犯长期关在狱中,时逢春季,农事繁忙,唐临劝说县令暂时释放囚犯出狱,令他们回家耕

35、种。(得分点:“系”,关在狱中;“兴”,繁忙;“且”,暂时;“就畎亩”,回家耕种。各1分)(2)受贿应当处死,皇帝下诏令让群臣议罪,群臣议定请求依法定罪,皇帝下诏在朝堂处死。(得分点:“赇”,贿赂;“论”,定罪;“如”,按照;“诏戮于朝堂”,状语后置句,于朝堂诏戮,在朝堂处死。各1分)14唐临认为“刑不上大夫”萧龄之是皇亲国戚,曾担任广州都督,按其身份应减免其刑罚,唐临认为处死萧龄之与其他囚犯量刑不同,不符合尧舜的用刑原则。(1点2分,2点3分)15A【解析】A“恬淡幽静”错,首联营造了荒凉幽寂的气氛。16(1)借景抒情,首联写地处僻静的“闲坊”,陈旧、荒凉的“古驿”经常掩着门,空荡荡的,营造

36、了驿舍荒凉幽寂的特点,抒发了诗人孤寂凄冷的心境。(2)动作细节描写,诗人在细细数竹、量松的动作中发现竹增松长,从而感慨时光飞逝,壮志难酬。(3)对比手法,尾联用今昔对比,曾经壮志豪情的诗句,而今蛛网尘封,字迹模糊,抚今追昔,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沉痛抑郁之情。(每点2分,手法和情感各1分,点出颔联用典亦可酌情给分)17.(1)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2)无边落不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18C(本题考查常用标号引号的作用。文中引号“中西丝竹和唱”,表示突出强调节目名称。A引号直接引用机关枪的声音;B引号表示讽刺性的反语;C引号强调作文比赛的名称;D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37、,“厚壁障”指心理的隔阂)19把群花拟作人,体现了拟人的转移性。(1分)暮春的早晨,人们还在梦乡中。作者描写花园里的群花,说“她们”还在做梦,就是将人在早晨做梦的特点转移到群花身上,赋予其人的特点(2分)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对三曲清歌的神迷心醉。(1分)20从句式上看,原文是长句,“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荫的柳树”结构匀称、句式整齐紧凑,与前文风格一致。而改写的句子是短句显得松散。从强调内容上看,原文突出“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荫的柳树”三种事物的气息融合在一起的形象,更符合音乐的旋律和谐相融的特点,而改写的句子缺了美感。(每点2分)21.【答案】(1)“十分珍贵并稀少”改为“稀

38、少并十分珍贵”。(2)“适宜”或“理想”删除一个。(3)“在时”改为“当时”(4)“成为首选”改为“成为首选目标”22.【参考答案】评价大学有很多要素,藏书丰富并不能说明大学就一定是一流的。(3分)书店里的图书更多,你能说书店是一所一流大学吗?(2分)23.略。【文言文参考译文】唐临,字本德,京兆长安人。武德初年,隐太子讨伐王世充,唐临献计游说,太子推荐他在典书坊当值,授任 右卫率府铠曹参军。隐太子被废,唐临出任万泉丞。县里有轻刑囚犯长期关在狱中,时逢春季,农事繁忙,唐临劝说县令暂时释放囚犯出狱,令他们回家耕种。县令不答应。唐临说:“如果你担心出事,我愿独自承担罪责。”县令于是称病告假,唐临将

39、囚犯全部放出,与他们约定,囚犯按期返回。经两次升迁担任侍御史。大夫韦挺指责朝廷班列不整齐,第二天,韦挺越位和江夏王李道宗说话,唐临走上前说道:“王爷扰乱班列。李道宗说:“我和大夫说话,何至如此!”唐临说:“大夫也扰乱班列。”韦挺脸色大变,众人都害怕而心服。不久持符节巡察交州 刑狱,放出蒙冤被押的三千犯人。多次升职担任大理卿。高宗曾经复审囚犯,唐临应声答对十分周详,皇帝高 兴地说:“治国的关键在于刑法,严峻则人受残害,宽松则会放过罪犯,务必要适中,让我称心如意。”另一天皇帝又审讯犯人,其他官员判决的犯人都纷纷上诉不服,只有唐临所判决的无人称冤。皇帝询问原因,犯人回答说:“唐卿对囚犯的裁决并不冤屈

40、,所以断绝了上诉的念头。”皇帝叹息说:“作为法官就应该如此。”于是亲自评述唐临的考绩说“形如死灰,心若铁石”之类。永徽元年,授任唐临御史大夫。萧龄之曾经担任广州都督,受贿应当处死,皇帝下诏令让群臣议罪,群臣议定请求依法定罪,皇帝下诏在朝堂处死。唐临上言说:“群臣不了解天子让议罪的本意。在隐秘之地处死王族,是议亲;刑不上大夫,是议贵。如今萧龄之贪赃一事声名狼藉,死有余辜。陛下因他和其他囚犯地位不同,所以让有关官员议罪,又下令杀死他,不合尧舜用刑的原则,不可为后世效法。”皇帝认为他说的对。萧龄之,是齐高帝的五世孙,因此免死。唐临多次升官担任吏部尚书。起初,来济被贬到台州,李义府被贬往普州,唐临上奏请求命许祎为江南巡察使,张伦为剑南巡察使。许祎和来济关系好,而张伦和李义府有矛盾。武后常常偏袒李义府,察知此事,认为唐临派亲信去搜求李义府的过失,因此唐临被免官。起任潮州刺史,去世,终年六十岁。唐临节俭寡欲,不喜欢修治宅第。性格开通,注重替人遮掩过失。见妻子儿女时,总是衣冠整齐。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