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552KB ,
资源ID:6188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1882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2章末检测: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2章末检测: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doc

1、章末检测(一)一、选择题人口净迁移率是指人口迁入率与迁出率的差值。如图示意2017年我国部分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据此完成12题。1人口数量变化幅度最大的地区是()A地区 B地区C地区 D地区2人口增长类型与地区相似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 B印度C德国 D中国解析:第1题,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读图可知,图中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净迁移率之和接近22,人口数量增长最多,变化幅度最大,故选D。第2题,图中地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更低,为负值,人口净迁移率较高,结合选项判断,最有可能是德国。故选C。答案:1.D2.C如图示意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

2、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含预测)。据此完成34题。3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政策,时间相隔很短。两次生育政策调整间隔短的最可能原因是()A人口老龄化严重 B劳动力严重不足C育龄妇女人数少 D生育观念的改变4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有利于扩大内需 B家庭负担持续加重C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D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解析:第3题,题目问的是两次生育政策调整间隔短的最可能原因,不是实施单独二孩或全面二孩政策的主要原因。人口老龄化严重是我国实行单独二孩或全面二孩政策的主要原因,与调整间隔短无关,A错;目前我国劳动力还没有出现严重不足,排除B;我国人口基数大,育龄妇女人数也庞大,C错;实施单独二孩

3、政策几年时间,就调整成全面二孩政策,最可能的原因是因为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改变,许多符合单独二孩条件的夫妇不愿意生二孩,从而促使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故选D。第4题,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扩大内需,A正确;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状况,而不是解决该问题,C错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短期内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但长远来看有利于家庭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B错误;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于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影响不大,D错误。答案:3.D4.A如图为19502015年我国人口变化统计图。读图,据此完成56题。519501965年、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分别为()A传统型、现代型 B传统型

4、、传统型C原始型、传统型 D现代型、现代型619831988年,我国人口增长率相对较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人口增长惯性 B人口政策C生育观念 D人口迁移解析:第5题,19501965年,我国经济水平、医疗水平提高,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尚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仍然很高,自然增长率很高,符合“高低高”的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21世纪以来我国已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再加上生育观念的转变,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死亡率仍然很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符合“低低低”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第6题,由图可知,20世纪60年代,我国处在人口增长的高峰期,这一时期出生的人口到20世纪80年代又要

5、生儿育女,形成了19831988年的人口出生高峰期。答案:5.A6.A国务院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认为我国人口峰值将出现在2030年(14.5亿人)。最近一次的人口普查显示,即将迎来适婚年龄的00后中,男性人口7 952万,女性人口6 688万。我国人口呈现“断崖式”下降和性别比例失衡加剧现象。下面图1为我国20152017年各省级行政区出生率变化统计图,图2为我国20152016年各省级行政区性别比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78题。7201520l7年我国人口出生率表现为()A北方地区的人口出生率低于南方地区B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出生率最高C西部地区人口出生率最低D出生率大幅变动区域集

6、中在北方地区8为缓解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加剧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B提高劳动生产率C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D接纳国际移民解析:第7题,图1表示的是人口出生率变化,并不能直接据图判断人口出生率大小,A、B、C错误;据图可知,北方地区人口出生率变化幅度较大,D正确。第8题,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对性别比没有影响,A错误;提高劳动生产率与人口性别比无关,B错误;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男女比例失调问题,C正确;接纳国际移民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D错误。答案:7.D8.C读我国某农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据此完成910题。9图示反映该村()A位于浙江省沿海地区B环境优美

7、,迁入人口多C医疗卫生水平高D人口迁出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10该村人口现状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问题有()养老服务难以保障加重就业困难劳动力短缺不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使环境人口容量降低A BC D解析:第9题,该村人口迁出以青壮年为主,影响其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更多。该村最可能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较低,医疗水平较低,人口外迁量大。第10题,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易加重当地养老负担,养老服务难以保障。青壮年人口大量迁出使该村劳动力不足,就业难度降低。劳动力缺少,对农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进而不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较为稳定,不会轻易变化。答案:9.D10.

8、B城归就是从城里返回乡下的创业人员。在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下,一些已然跳出“农门”的农民工带着新的见识、资金和梦想踏上返乡路,成为新一代的“城归族”。国务院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累计达到450万,还有约130万居住在城镇的科技人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等去农村创业。据此完成1113题。11新一代“城归族”的出现反映了()A全面逆城市化现象 B城市产业向外转移C第一产业成为主导 D农村投资环境改善12大量的“城归族”将首先改变农村人口的()A受教育水平 B职业构成C地区分布 D性别比例13“城归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A增大了交通运输压力 B加大了城市病的强度C促进了农村经

9、济的发展 D增大了城乡经济差距解析:第11题,随着我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逐步改善和乡村发展政策的实施,农村地区投资环境改善,大量的农民工将创业的方向转向农村地区。第12题,大量“城归族”在农村地区创业,会带动农村地区的非农产业发展,使农村居民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故大量的“城归族”将首先改变农村人口的职业构成。第13题,农民工回到农村创业,完善了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使人口的跨地区流动性减弱,减小了地区之间的交通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城市病。答案:11.D12.B13.C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结合下

10、表,据此完成1415题。地区年生物量(万吨)可承载人口(万人)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人/千米2)东北地区105 10023 000229长江中下游地区88 60022 000395青藏地区10 0001 000414.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A科技水平 B自然资源C开放程度 D消费水平15下列关于青藏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地域广阔,环境人口容量大地处内陆,资源丰富,环境人口容量大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充分利用该地区的自然资源,可以增加环境人口容量A BC D解析:第14题,据表中数据可知,年生物量与可承载人口呈正相关,因此影响表中所列地区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自然资

11、源,B正确。第15题,表中信息显示青藏地区可承载人口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都较小,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恶劣,环境脆弱;发挥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可以增加当地的环境人口容量。答案:14.B15.D读图,据此完成1617题。16图中表示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相互作用趋于协调的阶段是()Aab BbcCcd Dd之后17图中不同阶段影响环境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b阶段开放程度 Bbc阶段科技水平Ccd阶段人口迁移 Dd阶段之后人口老龄化解析:第16题,读图可知,c时期环境供给资源量与人口消费资源量之间的差值最大,说明此时资源环境压力最小,故bc阶段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相互作用趋于协调。第1

12、7题,b阶段后两曲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bc阶段环境供给资源的能力明显提高,该变化是生产力水平提高和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B正确;ab阶段,环境供给资源量较小,人口消费资源量缓慢增长,应处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的阶段,环境供给资源量曲线变化与开放程度关系不大,A错误;cd阶段,环境供给资源量增速放缓、人口消费资源量急速增长,应处于生产力水平稳步增长的阶段,环境供给资源量曲线变化应与人口消费资源量的快速增长有关,C错误;d阶段之后,环境供给资源量增长缓慢,该阶段人口消费资源量依旧快速增长,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对环境供给资源量的提升速度小于人口消费资源量的增长速度,故环境供给资源量曲线的变化与人口老龄化关系不

13、大,D错误。答案:16.B17.B阅读材料,据此完成1820题。俄罗斯政府将妇女每生育1个婴儿得到的补贴提高到1万卢布,对18个月以下的的婴儿每月的补贴也由500卢布增加到8001 000卢布。中国宋代法律规定:凡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并听婚嫁。日本国会在1948年通过了优生保护法,以应对战后婴儿激增而带来的人口快速增长。20世纪70年代,印度政府推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这种没有缓冲带的高压政策不仅与文化、习俗等碰撞,而且引起了政治骚乱,计划生育工作成效甚微且被迫中断。18上述婚育政策制定时,妇女生育率最低的是()AB CD19上述婚育政策实行期间,亲子年龄差距最小的是()AB CD20上

14、述婚育政策制定时,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是()AB CD解析:第18题,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从各国的婚育政策看,俄罗斯政府鼓励生育是因为出生率低,即妇女生育率低;我国宋代鼓励早婚,但没有相应的节育政策,妇女生育率高;日本“人口快速增长”说明当时人口出生率高,即妇女的生育率较高;印度的计划生育政策是限制生育,说明妇女的生育率较高。综上可知,A项正确。第19题,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宋代的法定婚龄很小,这将导致亲子年龄差距很小,B项正确。第20题,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俄罗斯鼓励生育是因为出生率长期偏低,导致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A项正确。答案:18.A19

15、.B20.A二、非选择题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下表为我国20112015年人口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表(暂不包括港澳台数据)。年份项目20112012201320142015总人口(万人)134 735135 404136 072136 782137 462人口自然增长率()4.794.954.925.214.96材料二国家统计局相关信息显示,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为2.47亿人,流动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工。材料三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下表示意2010年部分国家及世界人口年龄中位数(单位:岁)。国家日本巴西瑞典尼日利亚中国韩

16、国世界年龄中位数44.628.941.715.235.237.928.4(1)材料一反映我国人口变化有何特点?简述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推测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3)若不考虑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影响,据材料预测我国年龄中位数的变化趋势,并说出原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表能力、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原因、人口流动的原因等相关知识。第(1)题,材料一反映近年来我国总人口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情况。我国总人口数逐年增加的原因可以从我国自然增长率为正方面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原因主要从人口政策的调整角度分析。第(2)题,我国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主要是由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我

17、国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人口大量流入经济条件好、生活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的地区。第(3)题,不考虑二孩政策的影响,在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低水平的前提下,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平均年龄会提高,人口年龄中位数的数值会变大。答案:(1)总人口数逐年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整体上有小幅上升。总人口数逐年增加的原因是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自然增长率有小幅上升主要是受人口政策调整的影响。(2)我国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条件、生活水平、就业机会优于人口流出地区。(3)年龄中位数将会变大。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且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们的平均

18、寿命越来越长,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22下面两图中左图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部分地区简图,右图是该省级行政区人口资料统计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描述图示时期该省级行政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特点。(2)该省级行政区能承载的最大人口密度为13人/km2,目前其人口密度约为9人/km2。有人据此提出“为促进经济发展,该地区应控制人口的生育”。请简述提出此观点的理由。(3)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该地区资源开发程度不断加深,经济迅速发展。这将会给该地区人口机械增长带来怎样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特点、经济发展对人口机械增长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第(1)题,解题的关键是知道人口自然增长

19、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据此描述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特点。第(2)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白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如果一个地区的人口达到最大容量,就可能会制约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要控制人口的生育。第(3)题,资源开发程度不断加深,可能导致该地区人口数量和人口空间分布发生变化,该地区向其他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还可能接受其他地区人口的迁入。答案:(1)1980年以前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1980年以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整体上呈下降趋势。(2)题干中所说的13人/km2是该省级行政区能承载的最大人口密度,若人口密度达到该值,不但会制约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综上,该地区应控制人

20、口的生育。(3)资源开发程度不断加深,经济迅速发展,会使该地区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还可能接受其他地区人口的迁入。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人口普查对一个国家和地区意义重大,它可以了解人口增长、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人口迁移和人口素质等,为各级行政机构进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决策提供依据。2010年我国以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下面图1示意2000年与201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数,图2示意2000年与2010年上海市人口年龄结构对比。图1图2(1)2010年与2000年相比,上海市常住人口增加了约628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增加

21、了552万人。与全国同期相比,上海市的人口增速特别快,试分析其原因。(2)结合图2说出目前上海市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并简述其对上海市产生的影响。(3)结合图2说出上海市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速度快的原因、上海市目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及影响、上海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原因等相关知识。第(1)题,人口增速快的原因主要从上海市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速度角度分析。第(2)题,由图2可知,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大于10%,说明上海市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主要从养老压力、劳动力短缺、城市公共设施等方面回答。第(3)题,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的变

22、化可从图2中直接读出,其变化的主要原因从外来人口的流入方面阐述。答案:(1)20002010年,上海市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外来人口的吸纳能力不断增强,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使上海市人口增速加快。(2)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影响:社会养老费用上升,财政压力增大,青壮年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对外来劳动力依赖程度加大;接纳外来劳动力对城市的公共交通、住房、社会治安等产生较大的压力。(其他回答合理亦可)(3)变化:下降。20002010年,外来劳动年龄人口大量涌入上海市,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使得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相对降低。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如图为我国某年农村进

23、城务工劳动力的产业流向比重示意图。材料二下表为该年我国人口跨省(区、市)流动的相关数据统计表。流出省(区、市)贵州四川湖南江西河南安徽其他占总量比重(%)6.116.110.68.68.310.639.7流入省(区、市)福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其他占总量比重(%)5.65.67.25.68.935.531.6(1)结合材料一,简述该年我国农村进城务工劳动力的产业流向特征,并分析其原因。(2)结合材料二,说出该年我国人口跨省(区、市)流动的空间特征,并分析其原因。(3)目前我国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农村地区有何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农村进城务工劳动力产业流向特征及原因、

24、我国人口跨省(区、市)流动的空间特征及原因、人口流动对农村地区的影响。第(1)题,该年我国农村进城务工劳动力的产业流向特征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出。原因可从城市的主要产业以及第二、第三产业经济效益比第一产业高方面来分析。第(2)题,对比人口流出的省(区、市)与流入的省(区、市)可知,流出的省(区、市)主要位于内陆,经济欠发达;流入的省(区、市)大部分位于沿海,经济发达。原因可结合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进行分析。第(3)题,对农村地区的影响可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分析。答案:(1)特征:从三次产业看,主要流向第二产业;其次流向第三产业;流向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最少。原因:城市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第二、第三产业的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第一产业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2)特征:从经济欠发达的省(区、市)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区、市);从内陆省(区、市)流向沿海省(区、市)。原因: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环境等。(3)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