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227KB ,
资源ID:617361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1736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高三历史(全国版)复习一轮试题: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2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高三历史(全国版)复习一轮试题: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2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四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21河南新乡一模下表所示为清末至民国时期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识。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时间认识清末鸦片战争是中外交往中的一个普通事件民国成立后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是鸦片泛滥,烟毒流于中国1930年前后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之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A.历史评价标准难有定论B.研究者立场影响其对鸦片战争的评价C.文字史实带有主观因素D.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知程度逐步深化2.2021黑龙江哈尔滨六中月考(新角度:太平天国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作用)太平天国时期,最富庶的华东地区经济遭到破坏。清政府被迫允许地方征收厘金,厘金逐渐成为

2、常规财政收入。清政府财政主要依靠从来自土地税收开始转向流通环节的税收,因而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也不得不作出调整。上述材料意在说明太平天国运动()A.迫使清政府进行财政改革B.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C.推动了民族工业初步发展D.有利于西方工业文明传播3.2021吉林长春质监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的四批留美学生回国后备受批评;20世纪初,社会则希望留学生“拯救此将亡未亡之中国”。这一变化表明()A.民族危机与社会危机逐渐加深B.留学生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主体C.清政府着力培养近代知识分子D.民主共和思想冲击社会传统观念4.2021广东广州阶段检测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

3、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B.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C.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D.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5.2021中原名校第四次考评由庚子事变而激起的革命风潮,无处不在,浸浸乎弥漫天下。当革命风潮层浪叠起,聚集以成高山滚石之势时,清王朝“成败兴亡之数”已然铸就。据此可知,庚子事变()A.使义和团运动爆发B.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D.使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6.2021湖北四地七校联考清末新政期间,不仅先进的知识分子,其他社会阶层如工人、商人、新军以及部分开

4、明官僚都在不同阶段、不同程度上参与或者卷入这场运动,并形成两大社会集团革命派和立宪派。他们所具有的巨大社会影响共同构成对清政府的极大压力和威胁。这一史实表明清末新政()A.树立了资产阶级领导地位B.客观上奠定了民主革命的社会基础C.颠覆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D.革新了社会政治体制及其运作方式7.2021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以象征汉族十八省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为国旗。1912年1月,各省代表会议(代行参议院)正式议决以“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各省达成以五族共和为建国之本的共识。这一变化表明辛亥革命()A.践行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革命思想B.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C.推动

5、了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D.实现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任务的转型8.2021云南昆明一中月考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这表明()A.中共成立的条件已经成熟B.十月革命直接引发五四运动C.工农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D.知识分子已成为革命主力军9.2021吉林长春质监(渗透新教材:军阀割据)北伐战争初期,上海天民报图画附刊刊登了题为中国怪现状:无头欤?多头欤?的一幅漫画(见下图),画中一位长衫马褂者,颈项无头而周身多头。这幅漫画反映出当时() A.北伐战争得到群众普遍支持B.军阀割据

6、的政治格局C.南京国民政府内部派系林立D.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10.2021河北石家庄质检1938年6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凡在1936年底实现国内和平以前,属边区所辖之区域,其地主被没收之土地、房屋、森林、农具和牲畜等所有权,属被分配者所有。凡属边区管辖未进行土地革命之地域,其地主土地、房屋、森林、农具和牲畜等不得没收和分配。该规定主要是为了()A.废除封建经济基础B.缓解边区军事压力C.适应全面抗战需要D.稳定农村社会秩序11.2021晋南高中联合体阶段检测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认为,封建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和剥削中国农民的工具;华北事变后,毛泽东指出,凡是援助中国抗日的国家都是

7、中华民族的朋友;苏德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指出,凡是反对法西斯、援助苏联和中国的行为都不是帝国主义性质的。上述对帝国主义认识的变化表明中共()A.党内“左”倾思想日益滋长B.推行积极多变的外交战略C.逐渐消除对帝国主义的敌视D.采取灵活务实的革命策略12.2020广东佛山一中检测1844年,清政府多次“密谕”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省督抚,要他们设法大力鼓励当地商民投资开采银矿,并特别强调“官为经理,不如任民自为开采”,可使“民生国计,两有裨益”。这一做法旨在()A.缓解西南地区的社会矛盾B.促进民族工商业的发展C.应对白银外流带来的危害D.解决洋务工业的资金困难13.2020湖北三校联考(渗透

8、新教材:清政府应对边疆危机)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开始鼓励民众前往东北、西北、西南、东南等地垦荒,清政府于1884年设立新疆行省、1885年设立台湾行省。其主要目的是()A.缓解财政压力 B.推动民族交流C.促进农业发展 D.应对民族危机14.2020湘东七校联考中共二大根据列宁的建党学说,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少数绝对服从多数”“下级机关须完全执行上级机关之命令”“全国大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之议决,本党党员皆须绝对服从之”。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实现从幼年到成熟的转变B.高度重视党内组织建设C.避免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D.开始受到国际因素影响15.2020陕西五校第一次联考194

9、8年8月7日,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542人,其中中共党员376人,非党人士166人。它“是一个临时性的,也是华北一个地区的,但是,它将成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前奏和雏形。”这次大会()A.为中共工作重心转移做了准备B.背景是解放战争基本胜利C.奠定了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D.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二、非选择题(第16题25分)16.2021江苏百校联考,25分(家国情怀: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近代中西方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世纪的西欧民众毫无民族情感可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

10、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马丁路德通过翻译出德文圣经等方式,使作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工具民族语言得到普及,进而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等材料二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这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梁启超认为,“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 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等 (1)根据材

11、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表现,并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其观念形成的时代背景。(13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和孙中山对民族国家的设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兴起的历史意义。(8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知识,谈谈民族国家观念在当今的时代价值。(4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湖南名校第二次联考1841年8月,清政府对英军的厦门防御战的清军共计5 680人,但驻守当地的福建水师提标4 300余人中参战者却不足2 000人。这说明()A.鸦片战争的规模逐渐扩大B.中英双方军事力量悬殊C.晚清政府的海防意识淡薄D.清政府坚守

12、天朝大国心态2.2021湖南师大附中第三次质量检测下为中国不同时期白银与铜钱兑换比值的变化情况表。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时间1838年1842年1849年比值11 60011 70012 350A.外国商品的大量输入B.非法贸易进一步发展C.西方殖民者大肆搜刮D.阶级矛盾进步加深3.2021河北名校第一次联考1844年4月,道光皇帝谕令对两广总督耆英“颁给钦差大臣关防”以“专办夷务”,这个钦差大臣“不同于过去的市舶司,也不同于已有的理藩院,乃是和夷官具有对等性质的职位”。这一“谕令”表明清政府()A.从传统外交理念中萌生新变化B.对外关系体制开始全面改革C.正式设立专办夷务的外交机构D.与列

13、强初步建立了平等关系4.2021江西名校第二次联考1860年,容闳访问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并向干王洪仁玕提出了革新方案,如设立武备学校,培养有学识的军官、建设善良政府、创立银行制度、颁定各级学校教育制度、设立各种实业学校等。容闳的这些设想在当时受到洪仁玕的欢迎和认同,是因为这些设想()A.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建国思想B.契合了太平天国的现实情况C.与洪仁玕的改革方案产生共鸣D.动摇了太平天国的陈旧观念5.2021辽宁六校协作体第一次联考(学术情境:日本对甲午中日战争赔款的使用情况)有学者根据研究成果绘制了日本分配使用清政府支付的甲午中日战争赔款简图(如下图所示)。据此可推知,日本这一做法()A.

14、使清政府丧失了财政的主导权B.颠覆了传统的东亚国际秩序C.为国际局势持续动荡埋下伏笔D.意味着列强瓜分中国的开始6.2021河南名校第一次联考1912年2月,清帝退位诏书颁布的同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清室优待条例,规定清帝仍保留尊号,暂居紫禁城,政府待之以外国君主之礼,并每年拨款400万元供其使用,清宗室成员可保留原有私产并享有公民之基本权利等。这一做法()A.有利于实现政权的平稳过渡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加剧了国民政府的财政困难D.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7.2021河南期末统考1930年8月,中共中央的一份文件如下图所示。该文件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军阀们无法完全指靠他们在南京

15、和武汉的军队,因为武汉多数部队处于我们的影响之下,南京的情况同样如此,那里士兵倾向我们,他们越来越响亮地提出了举行武装暴动的要求现时的形势无疑证明举行暴动必需的条件业已成熟,现在的问题只是哪一天和哪一刻举行暴动。A.坚持“城市中心论”的革命模式 B.结束了“左”倾错误的统治地位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顺应了中国革命实际状况的要求8.2021安徽联考武汉会战后,国民党军事当局重新划分了全国战区,共设立10个战区,同时增设了苏鲁战区、冀察战区为游击战区,并提出要用整个国民党军中约三分之一的部队开展游击战争。这反映出当时()A.国民党意识到游击战的决定性作用B.国民党希望分化共产党的军事

16、力量C.敌后战场已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D.国民党军因形势变化调整方针策略9.1949年3月,中共中央提出“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这是因为,城市接管工作的顺利有助于()A.夺取战略决战的胜利B.调整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C.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权D.确立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10.2020辽宁沈阳城郊联合体联考在清政府看来,南京条约是保持和平的“万年和约”,英国人则把南京条约称作“外国对华贸易的大宪章”。两者对南京条约的不同认识说明()A.中英达成协议,从此停止战争 B.清政府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C

17、.中英实现了国际贸易的接轨 D.中英对条约的本质认识不同11.(渗透新教材:清中央集权面临危机)1860年9月,英法联军逼近京师,咸丰帝北走承德时曾谕令曾国藩等人即日率师勤王,而李鸿章认为“夷氛已迫,入卫实属空言,三国连衡,不过金帛议和,断无他变”,主张“按兵请旨,且无稍动”。这表明()A.清王朝中央集权面临危机B.李鸿章对抵御列强的入侵胸有成竹C.曾、李成为列强在华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12.2020河南洛阳第一次联考五四运动后,全国成立了多个马克思主义社团,如新民学会“以俄国事情亟(急)待研究”发起成立俄罗斯研究会,希望通过考察、研究、借鉴俄国革命经验来改造中国社会,开辟一个“黄

18、金时代”。这反映了当时()A.俄国革命形势十分危急B.探索救国道路出现新突破C.学习俄国革命已成共识D.共产主义小组已广泛建立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13.25分(新趋势:海权与国家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后期,英国由先前的一个欧洲二流国家发展成为海上霸主。18世纪下半叶,英国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多英国建立了著名的“西方舰队”,最大限度地保卫了英国本土及其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进入蒸汽时代后,英国庞大的海外殖民地还成为其舰船的燃料补给基地。面对英国的海权优势,德国首相比洛说:“德国把土地让给一个邻国,把海上让给另一个邻

19、国,而自己只剩下纯粹在理论上主宰着的天空,可是这种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摘编自计秋枫近代前期英国崛起的历史逻辑等材料二同治时期,恭亲王奕在奏折中称,万国公法“凡属有约之国,皆宜于目,遇有事件一课参酌援引”。1902年,在清政府阻止了日本对东沙群岛的谋夺行为后,两广总督张人骏派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前往巡视勘察。1907年张人骏与日本领事就东沙岛主权问题进行交涉时,搜集到许多有关东沙群岛属于中国的历史文献和图籍。日本领事对此哑口无言,只好承认东沙岛为中国的固有领土蔡康在接收东沙岛后,选派司事2人、护勇4人驻守此地。1909年张人骏设立了“筹办西沙岛事务办”,派李准等率舰巡视,并对这一海域进行深入勘察

20、。同时,清政府还废除一些西方殖民者所起的岛礁名称,重新命名。摘编自郭渊晚清政府的海洋主张与对南海权益的维护(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海权优势构筑的途径,并分析英国海权优势构筑的历史影响。(11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维护南海海权的举措,并分析其历史背景。(11分)(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海权与国家发展的关系的认识。(3分)14.2020四川成都树德中学阶段性检测,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我们今日如回头仔细分析过去百年的史迹,则又觉这之中似颇有线索可循。吾人如试把同治中兴、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抗日战争,与夫近日正在滋长

21、中的“民主自由”运动等连成一气,作一个系统的分析,我们便发现这些重要史迹不是单独发生的。相反的,它们是一个接着一个发生的,层次分明地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总运动。而上述诸运动只不过是这一“总运动”的各阶段。一言以蔽之,这一个“总运动”便是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也就是近代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的“转型运动”。我们的现代化运动是在西方文化挑战之下发生的,我们不仅要“布新”,我们还要“除旧”。对这项除旧布新工作的辛酸,知之最深者,实是孙中山先生,所以他说:“革命事业,莫难于破坏,莫易于建设。”摘编自唐德刚晚清七十年提炼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

22、分,表述清晰)答 案1.D由材料可知,从清末到1930年前后,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识,从“一个普通事件”到“烟毒流于中国”,再到“帝国主义侵略之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这体现的是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知程度不断深化,D项正确。历史评价有一定的标准,A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研究者的立场,排除B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2.B材料体现的是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下,清政府允许地方政府征收厘金,并被迫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作出调整,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促进了近代社会的转型,B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明了清政府财政的税源发生改变,未体现其进行财政改革,A项排除;材料未涉及民族工业发展和西方工业文明传播的相关信息,排除C、

23、D两项。3.A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回国留学生受到批评,至20世纪初,国内社会认识到留学生应该肩负起拯救民族危亡的重任,这一变化从侧面反映出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逐渐加深,国人不断探索救国之路,A项正确。20世纪初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主体是近代知识分子,留学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排除B项;近代知识分子是在近代教育发展的浪潮中成长起来的,排除C项;20世纪初,民主共和的潮流刚刚兴起,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4.C结合题意可知,宋恕与康有为都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将政治变革与易服联系起来,这体现了他们希望从日常生活中改变人们的思想,即维新派的主张是为变法营造社会氛围,C项正确。A项并

24、非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中国改变对外形象需要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而非易服,B项错误,排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以易服促改制,而非其“易推行”,D项错误,排除。5.C依据材料“庚子事变”“革命风潮层浪叠起”“清王朝成败兴亡之数已然铸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发起的侵华战争激起了全国的革命风潮,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故C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是庚子事变的直接原因,故A项错误;庚子事变虽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这并非材料强调的重点,故排除B项;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排除D项。6.B材料中的两大社会集团都主张实行民主政治,共同构成了“对清政府的极大压力

25、和威胁”,这客观上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奠定了社会基础,故B项正确。7.C据材料中从“象征汉族十八省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到“五色旗”“达成以五族共和为建国之本的共识”的变化可知,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的形成,故C项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三民主义革命思想中的“民族主义”是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不是辛亥革命的功绩,排除B项;D项基本史实错误,排除。8.A根据材料“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促进马克思主

26、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进一步促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这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和阶级基础,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排除;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而不是工农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项错误;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革命的主力军,而不是知识分子成为革命主力军,D项错误。9.B依据材料信息“北伐战争初期”“中国怪现状:无头欤?多头欤?”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伐战争时期中国的局势。画中的人物“颈项无头”,这说明中央政权名存实亡;“周身多头”,这说明军阀林立,故B项正确。群众对北伐战争的支持程度并非漫画反映的主题,排除A项;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这与材料中“北伐战争初期”

27、这一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排除D项。10.C结合题中时间信息“1938年6月”可知,该规定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颁布的,结合材料可知,该规定依据土地改革的不同情况,对地主和农民进行区别对待,这有利于团结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共同抗日,C项正确。结合“凡属边区管辖未进行土地革命之地域,其地主土地、房屋、森林、农具和牲畜等不得没收和分配”可知,A项错误;材料中规定主要涉及经济方面而非军事方面,B项错误;该规定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秩序,但其主要目的是服务于抗日战争,D项排除。11.D根据材料中中共在不同时期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可知,随着社会矛盾的变化,中共对帝国主义的态度

28、也在发生变化,这体现了中共灵活务实的革命策略,故D项正确。抗战时期中共从实际出发,“左”倾思想并不明显,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共对帝国主义认识的变化,不属于外交战略,B项错误;中共并未消除对帝国主义的敌视,故C项错误。12.C依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清政府鼓励商民投资开采银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强的侵略使得中国白银外流,中国白银短缺,因此清政府鼓励商民投资开采银矿,故C项正确。清政府鼓励商民投资开采银矿与缓解西南地区的社会矛盾无关,A项错误。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B项错误。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错误。13.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29、可知,19世纪60年代,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帝国主义不断侵入中国,因此清政府采取了鼓励民众到东北、西北、西南、东南等地垦荒,在新疆、台湾设立行省等措施,故D项正确;A、B、C三项并不是材料中措施的主要目的,排除。14.B根据材料可知,中共二大明确规定了党的组织原则,这说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内组织建设,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的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故排除A项;这些组织原则并不能避免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出现,故排除C项;中共自成立起就受到共产国际的影响,故排除D项。15.C根据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人员构成和“它将成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前奏和雏形”可知,

30、这次会议奠定了国家治理的基础,C项符合题意;A、B两项史实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16.【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得出世俗王权强化;据材料一“民族语言得到普及”得出民族语言普及;据材料一“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得出民族认同观念兴起。第二小问,据材料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的形成和发展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人文精神的发展等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得出梁启超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据材料二“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

31、之义务”得出孙中山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国家。第二小问,据材料二“这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思想解放和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为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基础等角度回答。第(3)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增强民族凝聚力、捍卫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统一等角度回答。【答案】(1)表现:世俗王权强化;民族语言普及;民族认同观念兴起。(6分)时代背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的形成和发展壮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7分)(2)设想梁启超: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孙中山:建立民主共和制国家。(4分)历史意义: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民族、民

32、主意识的觉醒;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4分)(3)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捍卫国家利益;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4分)1.C由“驻守当地的福建水师提标4 300余人中参战者却不足2 000人”可知,鸦片战争爆发后,用于海防作战的兵力空虚,这说明晚清政府的海防意识比较淡薄,故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厦门防御战,无法体现鸦片战争规模扩大,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英国的军事力量,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清政府的对外态度在材料中并未体现,D项错误。2.B由材料信息可知,鸦片战争前后白银与铜钱兑换比值的变化表明晚清白银外流严重,“银贵钱轻”现象日益突出,而白银大量外流是由鸦片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引起的,故B项正确。鸦片战

33、争后自然经济的抵制使得外国商品无法大量输入,故A项错误;白银大量外流是由鸦片非法贸易引起的,故C、D两项错误。3.A根据“乃是和夷官具有对等性质的职位”可以看出此时清政府已不再像过去那样以天朝上国的姿态自居,逐步融入世界外交体系,故A项正确;仅由材料看不出全面改革,排除B项;总理衙门是清政府正式设立的专办夷务的外交机构,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4.C容闳的革新方案与洪仁玕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有诸多相似之处,故C项正确。容闳的革新方案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建国思想,故A项错误;容闳的设想虽然与洪仁玕的建国方案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它们都与太平天国的现实情况不符,B项错误;容闳的设想

34、只是受到洪仁玕的欢迎和认同,未能动摇太平天国的陈旧观念,故D项错误。5.C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将清政府支付的战争赔款的大部分用于扩充军备,进而导致日本军国主义日趋膨胀,为后来国际局势的持续动荡埋下了伏笔,C项正确;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且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仅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东亚国际秩序”的变化状况,B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6.A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和清帝退位的有关内容。根据材料中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清室优待条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临时政府与清政府通过南北议和达成一些共识,这有利于迅速实现南北的和平统一,有利于实现政权的平稳过渡,A项正确

35、。材料中优待清室的做法体现出当时保留了一定的封建残余,B项错误;1912年国民政府尚未成立,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清帝退位后南京临时政府对其采取的优抚政策,D项属于清帝退位的影响而不是清室受到优抚的结果,排除。7.A本题考查国共十年对峙。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中共中央并未重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斗争经验,继续推行“城市中心论”,这不符合当时中国革命实际状况的要求,故A项正确,D项错误。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的统治,B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农民战争”,C项错误。8.D武汉会战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由材料“增设了苏鲁战区、冀察战区为游击战区,并提出要用整个国民党军中约

36、三分之一的部队开展游击战争”可知,国民党对游击战有所重视,这突破了以前国民党主要开展会战、阵地战的做法,这表明国民党军因形势变化调整方针策略,故选D项;材料中国民党只将“约三分之一的部队开展游击战争”,这体现不出其意识到游击战的决定性作用,排除A项;国民党的游击战是针对日军的,排除B项;通过材料看不出共产党敌后战场的作用,排除C项。9.C本题考查人民解放战争。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当时人民解放军正准备向全国进军,中共获得全国的胜利已经确定无疑,新民主主义政权即将建立,中共提出工作重心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具有现实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故C项正确。根据“1949年3月”可知,此时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已经结束

37、,A项错误。B项材料依据不足,排除。确立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是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在“1949年3月”并不具有现实的迫切性和重要性,D项错误。10.D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没有认识到南京条约的侵略本质,英国人则认为南京条约是个贸易条约。由此可见两国对条约的本质认识不同,D项正确。A项史实错误。B、C两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1.A从材料可以看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咸丰帝命令曾国藩等人率师勤王,但李鸿章却建议曾国藩按兵不动,这说明当时清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松动,中央集权面临危机,故选A项。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说法错误,排除;“分庭抗礼”说法错误,排除D项。12.

38、B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结合题中关键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后新民学会主张借鉴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以改造中国社会,中国人找到了指导中国革命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说明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出现新突破,B项正确。材料与俄国革命形势无关,A项错误,排除;由材料中新民学会希望学习俄国来改造中国不能得出学习俄国革命在当时已成共识,C项错误,排除;马克思主义社团与共产主义小组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D项排除。13.【解析】本题考查西方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的发展、近代中国的海权意识等。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18世纪下半叶,英国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多”等并结合所

39、学知识可得出,建立在工业革命基础上的海外贸易,引发国家发展海权的强烈需求;根据材料一中“英国建立了著名的西方舰队”“保卫了英国本土及其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等可得出,扩建海军,保障海运安全,构建海上优势;根据材料一中“庞大的海外殖民地还成为其舰船的燃料补给基地”等可得出,英国庞大的殖民地扩大了海军的行动范围。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英国的影响、对世界市场及世界局势的影响等视角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选派司事2人、护勇4人驻守此地”“筹办西沙岛事务办”等可得出实施行政管理;根据材料二中“率舰巡视”等可得出派军舰巡视;根据材料二中“张人骏与日本领事就东沙岛主权问题进行

40、交涉时,搜集到许多有关东沙群岛属于中国的历史文献和图籍”等可得出搜集历史证据进行对外交涉;根据材料二中“清政府还废除一些西方殖民者所起的岛礁名称,重新命名”可得出废除殖民者所起的名字,重新命名。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万国公法凡属有约之国,皆宜于目,遇有事件一课参酌援引”等可得出国际法的传入;根据材料二中“清政府重新命名”等可得出清政府的海洋主权意识加强;再根据材料二中时间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可得出清末新政的实施。第(3)问,要紧扣国家发展,可从维护国家利益等方面作答。【答案】(1)途径:建立在工业革命基础上的海外贸易,引发国家发展海权的强烈需求;扩建海军,保障海运安全,构建海上优势;庞大的殖

41、民地扩大了海军的行动范围。(6分)历史影响:维护了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使英国成为世界强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加剧海上争霸斗争,导致世界局势动荡不安。(5分)(2)举措:实施行政管理;派军舰巡视;搜集历史证据进行对外交涉;废除殖民者所起的名字,重新命名。(6分)历史背景:国际法的传入;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政府海洋主权意识的加强;清末新政的实施。(5分)(3)海权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保障;要通过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来维护海权。(3分)14.【解析】根据材料“这一个总运动便是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也就是近代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的转型运动”可提炼出观点:近代中国百年历史的主题是现代化运动。然后可结合所学知识从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和教育的现代化、辛亥革命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新文化运动促进文化转型等方面进行论证。最后,进行总结升华。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答案】观点:近代中国百年历史的主题是现代化运动。(2分)论证:在近代西方文明的挑战下,洋务运动兴起,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和新式学堂,开启了中国经济和教育的近代化。戊戌变法力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突破了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局限。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8分)总之,为实现民族独立,中国社会各阶层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方案,这些主张和方案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2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