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1712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1.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A. 联合国B. 欧洲共同体C. 华沙条约组织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捉住关键词杜鲁门,联合国与欧洲共同体显然不是杜鲁门措施,排除AB;华沙条约组织是苏联应对美国北约的措施,显然不正确;北约组织或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选项D符合题意。【考点定位】美苏两级对峙格局2. 1948年,苏联

2、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A. 苏联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B. 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C. 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D. 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冷战指两国或两个国家集团之间除直接军事交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为的总称。材料反映了苏联与美英之间的对抗,以“切断交通”、“空运物资”的形式进行,这体现了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的特征,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双方针对德国而采取的对抗方式,故A、B、C三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考

3、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3. “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 )A. 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B. 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C. 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D. 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新解放的国家”“ 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信息说明是反对霸权主义政策下实行不结盟运动的主张,反映了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出现,故C项正确;材料中“旨在加强

4、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不是指经济方面,而且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也与“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不符,故A项错误;不结盟运动不可能导致国际力量的失衡,故B项错误;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不可能消除,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4. “不满、谴责、批评”是19491971年中国对联合国外交的主要政策趋向,并在19661967年逐渐达到最高点,然而1971年迅速降低到23年来的最低点。这一变化的外交背景是A. 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B. 中国与美国关系已开始正常化C. 不结盟是动的兴起与发展D. 大多数联合国成员国反对美国【答案】A【解析】

5、【详解】本题考查现代中国外交,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解读材料信息可知,1971年中国对联合国的不满、谴责、批评降到19491971年的最低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1971年联合国恢复了新中国的合法席位,故选A项;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的标志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故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D项表述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5.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中国地区援助法案”修正案,允许中国留学生就学期间和毕业以后在美国工作。1953年8月,美国总统签署“难民解救法案”,允许至少一部分留在美国的中国

6、留学生从学生身份转为永久居民。这也是百年留学史上,美国第一次让中国留学生留在美国工作。这些法案的出台表明A. 美国向新中国释放外交善意B. 祖国强大提升了留美学生地位C. 美国对新中国进行科技封锁D. 科技革命促使美国招揽中国人才【答案】C【解析】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力量,遭到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敌视和封锁,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之初贫穷落后,故B项错误;中国学生留美目的是学习先进的科技,美国第一次让中国留学生留在美国工作,是不想让掌握了先进科技的中国人归国,以便对新中国进行科技封锁,故C项正确;D项不是20世纪50年代中美关系敌对时美国出台两个法案的主旨,故排除。6.19

7、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中国方面要求:尼克松可以坐自己的专机到中国,但在中国境内则必须乘坐中国方面提供的飞机。经协商后,最后达成协议:总统专机先飞到上海,上海飞往北京时,不必转乘中国专机,但是中方要派先遣小组带领一名领航员登机。这说明此时中国外交A. 仍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B. 意在表明中国的主导地位C. 表现出了强烈的主权意识D. 蕴含了反对霸权主义倾向【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在中国境内则必须乘坐中国方面提供的飞机”可知,中国旨在维护领空权,表现出了强烈的主权意识,故C正确;由材料“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可知中国摒弃意识形态的对抗,中美关系逐步走向缓和,故A项错误;材料

8、强调的是中国维护主权意识而非发挥中国的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反对霸权主义,故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在中国境内则必须乘坐中国方面提供的飞机”,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我国新中国外交的史实分析解答。7.余秋雨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这项水利工程是A. 都江堰B. 大运河C. 郑国渠D. 江南河【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个选项只有都江堰符合材料“四川平原”这一空间限制条件,故选A。大运河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伟大工程,不符合材料的空间限定,排除B;郑国渠是在关中平原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不

9、符合材料的空间限定,排除C;江南运河,曾称江南河,为京杭运河的南段,北起江苏南至浙江杭州,不符合材料的空间限定,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四川平原”这一空间地名。8.吕氏春秋审时载:“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齐民要术种谷中也有“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的结论。这反映了古代农业具有A. 人定胜天的世界观B. 因地制宜的生产观C. 和谐统一的生态观D. 精耕细作的发展观【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认为,不违农时,掌握土壤条件,则会使农业生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强调了农业生产应当重视天时

10、和地利的和谐统一,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人定胜天的世界观;B选项只强调了地利的影响,并未全面的反映题意,错误;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精耕细作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9.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A. 没有土地兼并现象B. 无产阶级掌握政权C. 广大农民生活困苦D. 土地私有制的存在【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地制度【详解】土地私有制存在,允许土地买卖,所以出现了“十年之间,已易数主”的现象,故D项正确。土地兼并和政府的政策有关,且土地私有制下一直存在,故A项错误。无产阶级此时在中国没有出

11、现,故B项错误;农民生活困苦不是材料现象产生的根源,故C项错误。【点睛】春秋时期,出现公田变私田现象,鲁国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的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它是承认私有土地合法化的开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废除了井田制,全面肯定土地私有制度。秦统一中国后,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10.明朝中后期,在福建龙溪、南靖、长泰、云霄、漳浦、平和等县,佃户向地主交纳“粪土银若干,名曰佃头银”,从而获得长期佃种权力,使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这种现象A. 标志着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 改变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 体现了佃户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D. 说明

12、“重本”政策出现松动【答案】C【解析】材料只反映了土地租佃关系,没有反映雇佣关系,不能说明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A错误;封建土地租佃关系仍然属于封建土地私有制,故B错误;佃户向地主交纳“佃头银”使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这导致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故C正确;土地租佃关系并不能说明“重本”政策出现松动,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获得长期佃种的权力,使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土地租佃关系的意义出发,即可排除其它不符合材料信息的选项,注意区分租佃关系与雇佣关系的不同概念,即可正确判断。11.中国历史上对女性审美的地域认知在南

13、宋以前认同黄河流域为美女群体核心区,南宋以后认同长江流域为美女群体核心区。南宋以前高大丰硕美的主流审美观与北方核心区人种吻合,南宋以后纤小轻盈美的主流审美观与南方核心区人种吻合。中国古代女性审美认知的地域变化反映出A. 社会经济区位的变迁B. 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 各地区审美差异消除D. 民族文化已逐渐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南宋以后完成,材料中体现出南宋之前和之后审美观的变化,体现出经济区位变迁影响审美变化,故A项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君主专制的信息,故B项错误。C项错在各地区审美的变化,但是并没有说这种差异已经消除,故C项错误。D项错在并没有证据表明民族文化逐渐

14、走向统一,故D项错误。12.成书于明朝末年的温氏母训指出,“治生是要紧事”,“士农工商、各执一业,各人各治所生”,并且认为“通文义的商贸”与“学孝弟(悌)的秀才”、“知稼稿的公子”的地位一样。这表明当时A. 家训重在灌输封建伦理B.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C. 社会阶层流动速度加快D. 经商谋生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依据材料关键信息“士农工商、各执一业,各人各治所生”、 “通文义的商贸与学孝弟(悌)的秀才、知稼稿的公子的地位一样”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传统的士农工商四民秩序受到冲击,商业和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表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因

15、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传统抑商观念受到冲击,并未体现封建伦理的灌输;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传统抑商观念受到冲击,并未体现社会阶层流动速度加快;D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温氏母训中的观点,不是社会共识。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海上丝路主要繁荣于中唐到宋元时期。该路指从中国东南出海至太平洋,或经南海至印度到南亚、西亚及非洲的航路。唐以前海路一直是陆路的补充,但中唐以后陆路阻绝,加之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发明及航海技术进步,海上丝路开始繁荣,超过并逐步取代了陆路。北宋,南宋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非常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保证了海上丝路的持续兴旺

16、。元朝时海路更加畅通。明朝开始海禁,然郑和近30年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但由于仅为官方外交,劳民伤财,缺乏民间参与,给政府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明成祖去世后很快就停了。清朝更加封闭,康熙在开海禁后仍不许与西方贸易,乾隆开始全面闭关锁国,到后来只许广州对外通商,且由十三行垄断贸易,海上丝路走向衰落。摘编自杨正位丝绸之路的历史动能与当代启示材料二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后,有人将其同美国二战后推行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马歇尔计划”出现在冷战时代,从一开始就带着意识形态的浓厚色彩和分庭抗礼的对立气氛。这个被冠以“欧洲复兴计划”的工程,明确将8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排除在外。“一带一路”在

17、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势中应运而生,是时代的新生儿,既遗传了古人开古丝绸之路、追求交流合作的基因,又洋溢着涤荡冷战残余、探索全球治理新模式的志向。沿线国家既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也有搞资本主义制度的;既有信奉佛教的,也有以伊斯兰教立国的;既有认同西方价值观的,也有秉承东方理念的,“一带一路”遵循平等,追求互利。古丝绸之路纵横万里、跨越千年,关键在于它不仅造福中国人民,更造福沿线各国人民,推动了欧亚大陆国家的整体繁荣和进步。摘自人民日报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有根本差别(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海上丝路兴盛的原因,并分析明清时期海上丝路走向衰落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

18、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歇尔计划与“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与实施的目的主要不同点。【答案】(1)原因:唐宋封建经济的繁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陆上丝路的受阻;科技和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统治者推行对外开放政策和重视海外贸易。影响: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不利于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逐渐减少,造成了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的心态,“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使中国与世界潮流形成隔绝,最终导致近代中国的落后。(2)不同点: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背景: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美苏冷战局面开始形成,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欧洲各国经济遭到二战重创,亟待外来援助。“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是:和平与

19、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我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有了明显提高。目的:马歇尔计划借帮助西欧恢复发展经济,从政治和经济上控制西欧,为其称霸世界而服务;使西欧成为抗衡苏联的重要力量,对社会主义阵营实行冷战的需要。中国“一带一路”是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中唐以后陆路阻绝,加之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发明及航海技术进步,海上丝路开始繁荣,超过并逐步取代了陆路。北宋,南宋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非常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并结合

20、所学知识即可从唐宋封建经济的繁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陆上丝路的受阻、科技和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统治者推行对外开放政策和重视海外贸易等方面概括唐宋时期海上丝路兴盛的原因。再据材料一“清朝更加加封闭,康熙在开海禁后仍不许与西方贸易,乾隆开始全面闭关锁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不利于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减少、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的心态、 “海禁”,“闭关锁国”政策、中国与世界潮流形成隔绝等方面分析明清时期海上丝路走向衰落产生的影响。(2)本题根据材料二“马歇尔计划一开始就带着意识形态的浓厚色彩和分庭杭礼的对立气氛一带一路在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势中

21、应运而生更造福沿线各国人民,推动了欧亚大陆国家的整体繁荣和进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美苏冷战局面、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欧洲各国经济亟待外来援助、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我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明显提高等方面说明马歇尔计划与“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的主要不同点。再从政治和经济上控制西欧、称霸世界、对社会主义阵营冷战、弘扬和平友好与开放包容的精神、加强经贸往来、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等方面说明马歇尔计划与“一带一路”实施的目的主要不同点。1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

22、张。无论四时皆然。”(宋)耐得翁都城纪胜“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宋)陆游杂赋“风雨晚潮急,鱼虾晓市腥。平生诵佳句,今见海冥冥。”(宋)陈知柔次海上长亭村材料二: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主要的特点。(2)结合材料二,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答案】(1)商业活动打破

23、时间限制;打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饮食服务娱乐设施比较完备,城市经济职能增强。(2)促使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 促进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解析】【详解】(1)特点:依据“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可得出打破空间限制;从“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可得出商业活动打破时间限制;从“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的信息,联系所学可得出饮食服务娱乐设施比较完备,城市经济职能增强。(2)影响:根据材料二中“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和“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的信息来归纳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