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板块 古代中国【阶段特征】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农耕文明的奠基与形成 夏商西周是农耕文明的奠基时期。表现为: 1.政治上,王位世袭制、宗法分封制,是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序幕; 2.经济上,农业:井田制的实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3.文化上,汉字的创造; 春秋战国是农耕文明的形成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时期。表现为: 1.经济上,铁器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2.政治上,宗法分封制的崩溃,争霸战争与民族融合,各国的变法; 3.文化上,百家争鸣。 秦到元农耕文明进一步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
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表现为: 1.政治上,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 2.经济上,秦代统一度量衡、货币,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 3.思想上,从“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二阶段:魏晋南北朝、隋唐(公元220到公元907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也是中国逐步走向繁荣时期。表现为: 1.政治上,北魏孝文帝改革;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2.经济上,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唐代出现筒车、曲辕犁;隋朝和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 3.科技思想文化上,全面繁荣。 第三阶段:宋元(公元907到公元1368年),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继
3、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表现为: 1.政治上,由分裂割据、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中央集权制继续发展和完善,宋在中央建立二府三司制,进一步加强皇权;地方上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元朝实行行省制,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活跃;海外贸易发达; 3.思想科技文化上,科技成就突出,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与外传;理学有了较大发展;世俗文化兴起。 明清(1368年到1840年清前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迟滞 发展表现为: 1.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2.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从明朝中后期起,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 3.科技思想文化上,传统科技仍然走在世界前列;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启蒙思想产生;反封建色彩的文学作品出现,西学东渐开始; 4.外交上,传统的政治外交,即贡赐贸易; 迟滞表现为: 1.政治上,明朝废除丞相,清朝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 2.经济上,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等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文化上,八股取士与文字狱表明思想文化受到严重束缚; 4.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使中外差距进一步拉大;西方殖民者东来。【板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