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81KB ,
资源ID:61690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1690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1、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1卷 36分一、语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英文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最近引发_ ,在这部片子里,英国历史学家追随杜甫当年的脚步,重走杜甫走过的路,请英国戏剧家用“莎士比亚腔”朗诵杜甫的诗作,与中外学者对话,和中国老百姓交流,在 的中国寻找“杜甫”的影子。这位西方探访者将杜甫与西方最伟大的文学家并列,并发出感慨:“在当代,往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离我们远去,寻旅者却仍然可以在中国找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是啊,在中国提到杜甫,人们总是_。( ),三岁小孩就能吟诵;他的律诗浑然天成,是中国

2、古典文学的典范;他的笔下有( )的沉郁顿挫,( )的人间疾苦,( )的忧国忧民尽管一生九死一生,甚至颠沛流离,但没有拘一己之欢,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就像一棵扎根大地、枝繁叶茂的大树,一代代中国人从杜甫的诗心中汲取营养,从文学到人生再到家国。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争议 日新月异 心照不宣B. 热议 日新月异 心领神会C. 热议 日增月益 心照不宣D. 争议 日增月益 心领神会2. 将下列杜甫的诗句填入文中的括号内,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个黄鹂鸣翠柳

3、,一行白鹭上青天”“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A. B. C. D. 3. 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尽管一生颠沛流离,甚至九死一生,他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没有拘于一己之欢B. 尽管一生九死-生,甚至颠沛流离,但没有拘于一己之欢,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C. 尽管一生颠沛流离,甚至九死一生,但他没有拘于一己之欢,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D. 尽管一生九死一生,甚至颠沛流离,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没有拘于一己之欢【答案】1. B 2. D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和成语的能力。第一组,“争议”,指事情上在争论中,没有一致结论;“热议”,指对

4、某事的强烈关注、热烈讨论。这里对于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没有争论之意,强调的是关注,所以用“热议”。第二组,“日新月异”,是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现象;“日增月益”,指一天天一月月地增添、加多。这里指的中国是发展迅速,没有增添、加多的意思,所以用“日新月异”。第三组,“心照不宣”,指被此心里明白,面不公开说出来;“心领神会”,指不用对方明说,心里已经领会,指深刻领会。这里强调的是“中国提到杜甫”,不用对方明说,心里已经领会,所以用“心领神会”。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衔接连贯的能力。第一处,依据后文“三岁小孩就能吟诵”可知,句适合儿童;第二处,重点强调杜甫的诗风特点“沉郁

5、顿挫”,他的律诗之冠 登高,突出其抑扬顿挫的特点,所以选;第三处,重点强调杜甫的关系民生,“人间疾苦”,强调贫富悬殊,百姓的疾苦;第四处,要求体现他“忧国忧民”思想,句体现了杜甫以关心百姓的疾苦为己任,心怀天下的情怀。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例句,语序不当,“甚至”表递进,所以“九死一生”放在后面;成分残缺,“但”后缺主语,加上主语“他”;成分残缺,“拘”与“一己之欢”是被动关系,被“一己之欢”拘束,所以应增加表被动的“于”字。A项,暗换主语,“没有拘于一己之欢”的主语应是“他”。B项,语序不当,“甚至”表递进,所以“九死一生”放后面;成分残缺,“但”后缺主语,加上主

6、语“他”。D项,语序不当,“甚至”表递进,所以“九死一生”放在后面;暗换主语,“没有拘于一己之欢”的主语应是“他”。故选C。4. 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B. 细数2017的无锡搜房博客,有多少新锐博主在谈笑间指点江山,预见楼市风云。C.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写出了不少激浊扬清的好文章。D. 今日,幸福苑社区和万里学院团委邀请了经历过峥嵘岁月的老红军、老党员,与社区的暑期学生一起重温了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光荣历史。【答案】A【解析】【详解】

7、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项,风华正茂: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不能用来修饰“学习和生活”。B项,指点江山:评论国家大事。句中说“预见楼市风云”,使用正确。C项,激浊扬清: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句中说“好文章”,使用正确。D项,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句中形容“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光荣历史”,使用正确。故选A。5. 下面所列作品相关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芣苢诗经现实主义重章叠唱劳动的喜悦B哦,香雪小说铁凝香雪乡村少女对现代生活的向往C琵琶行乐府诗白居易琵琶女天涯沦落之恨D百合花散文茹志鹃通讯员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圣洁的情感A. AB. BC. CD.

8、D【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D项,百合花的题材应是短篇小说,不是散文。故选D。6. 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 主人下马客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互文、借代B.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借代、 夸张C.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夸张、比喻D.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典、反问【答案】C【解析】【详解】C项,全句意思是: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故选C。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分,共9分)近来,不少研究发现,古老的北极冰川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融。到

9、本世纪中叶,北冰洋很可能会进入夏季无冰的时代,一片全新海洋正在形成。全球气候变暖无疑是主要原因。据科学家测算,北极地区变暖速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1980年以来,局部升温甚至达3.5摄氏度,升温幅度大大超过巴黎协定设定的2摄氏度目标。2016 年以来,北极中心区域冬季多次出现爆发性增温现象,使得2016 2017年北极年最大海冰覆盖范围达到了1979 年以来的最低值,目前夏季海冰覆盖面积也缩小约30%。北极升温和海冰的快速减少巳经产生一系列显著影响。首先,北极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在陆地上,积雪快速融化,植被覆盖增加,树线北移;在海洋里,温度和光照的增加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鱼类等随

10、之北上,渔业资源也北移.极地是全球生态安全的屏障,作为地球上的生态脆弱带,这些变化可能给寒冷生态系统的微炒平衡带来重大破坏。其次,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循环过程发生极大改变。北极是目前地球上碳源格局变化最剧烈的地区。碳源和碳汇分别指二氧化碳的释放源和吸收体。一方面,地表大量营养盐物在冰层融化后被冲刷入海,开阔海域面积和持续时间增加,都有利于海洋植物的生长,加强了碳从海洋表层向深层的转移和埋藏,这一将碳“抽”入海底的过程也被形象地称为“海洋生物泵”;另一方面,冻土层加速融化加剧了土壤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释放,海域的扩张也加大了浮游生物对二甲基硫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可见,碳源和碳汇在北极都有所增加。总体

11、来说,北冰洋是大气二氧化碳的“汇”,但这个“汇”涉及上述陆地与海洋物质交换的多种过程,未来究竟会如何变化,目前尚不得而知。最后,北极地区发生的海冰气相互作用过程也对北半球的气候和极端天气产生了影响。北极海冰面积减少会导致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场的变化,造成中纬度气压降低和高纬度气压升高,给北半球国家带来频繁的寒潮与暴雪,甚至影响雾霾的扩散。此外,冰层的融化也会导致海平面的升高。北极的快速变化也能带来新的经济机遇:北极航道通航能力增强,油气、渔业等资源.开采的条件将大为改善。然而,对于北极,我们已知的还很少,未知的还太多。未来,对北极变化情况及其生态效应影响还需开展更多的科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各国也

12、应立足长远,为应对气候变化、规范北极治理积极展开磋商和合作。(摘编自陈建芳正在消失的北极冰川)7.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极地区气候变暖问题严重,近年来,北极中心区域冬季多次出现爆发性增温现象,目前夏季海冰覆盖面积也大大缩小。B. 古老的北极冰川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融,到本世纪中叶,北冰洋将进入夏季无冰的时代,一片全新海洋正在加速形成。C. 北极是目前地球上碳源汇格局变化最剧烈的地区,北极升温和海冰的快速减少,引起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循环过程发生极大改变。D. 北极的各种快速变化也能带来新的经济机遇,比如北极航道通航能力增强,油气、渔业等资源开采的条件将

13、大为改善等。8.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北极升温和海冰的快速减少给我们带来的一系列显著影响,条理清晰。B. 本文列出让人惊心的数字,论证了全球气候变暖是古老的北极冰川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融的主要原因。C. 本文以气候变暖为切入点,论证了气候变暖给北极冰川加速融化带来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其他影响。D. 文章通过论述北极的快速变化带来的新的经济机遇,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视角,也使得文章论证更加严密。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极地是全球生态安全的屏障,作为地球上的生态脆弱带,极地的变化可能给寒冷生态系统的微妙平衡带来重大破

14、坏。B. 北冰洋是大气二氧化碳的“汇”,这个“汇”涉及一些陆地与海洋物质交换的多种过程,未来究竟会如何变化,还是未知。C. 全球气候变暖是北极冰川消失的主要原因,只要解决了全球气候变暖这一问题,就能解决北极冰川逐渐消失的问题。D. 北极的快速变化所带来的也并非全是危害,但北极对于我们来说,未知的还太多。将来我们应该对它开展更多的科学研究。【答案】7. B 8. A 9. C【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B项,“到本世纪中叶,北冰洋将进入夏季无冰的时代”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到本世纪中叶,北冰洋很可能会进入夏季无冰的时代”,文中是“很可能会”,选项变成“将进入

15、”,或然当必然。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项,“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错误,从文段内容中“首先,北极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其次,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循环过程发生极大改变”“最后,北极地区发生的海一冰一气相互作用过程也对北半球的气候和极端天气产生了影响”可分析得出,文章运用了事实论证,并非“对比论证”。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只要解决了全球气候变暖这一问题,就能解决北极冰川逐渐消失的问题”错误,这一说法太绝对,文章第二段开头说“全球气候变暖无疑是主要原因”,全球气候变

16、暖只是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原因。故选C。【点睛】科技文阅读要揣摩的命题陷阱:1.以偏概全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阅读科技文原文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到为止、除之外、一些、某些”等表范围的词语。严格区别“部分”与“整体”。做这类题关键是沉着细心推敲。2.无中生有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中推断出来。注意: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有效信息句合理地推断出来。3.有意缺失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4.强加因果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

17、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5.因果颠倒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之间关系。6.偷换概念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符的说法。常见是漏字、添字、换字、错位。7.指代不明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发生错误。方法:要留心文中的“这些”、“那些”、“这个”、“哪个”、“其”、“即”等词。联系上下文,弄清楚它们的指代内容。8.转化失误将某一个意思的句子转化成另一个句子时,误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全称变特称,变相对为绝对,变绝对为相对,把未然说成已然和已然说成未然等。三、文言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胡母班,字季友,泰山人也。曾至泰山之侧,忽于树间逢一绛衣驺(穿红衣服的骑士)

18、,呼班云:“泰山府君(招收魂魄的神)召。”班惊愕,逡巡未答。复有一驺出呼之,遂随行。数十步,驺请班暂瞑,少顷,便见宫室,威仪甚严。班乃入阁拜谒,主为设食,语班曰:“欲见君,无他,欲附书与女婿耳。”班问:“女郎何在?”曰:“女为河伯妇。”班曰:“辄当奉书,不知缘何得达?”答曰:“今适河中流,便扣舟呼青衣,当自有取书者。”班乃辞出。昔驺复令闭目,有顷,忽如故道。遂西行,如神言而呼青衣。须臾,果有一女仆出,取书而没。少顷复出。云:“河伯欲暂见君。”婢亦请瞑目。遂拜谒河伯。河伯乃大设酒食,词旨殷勤。临去,谓班曰:“感君远为致书,无物相奉。”于是命左右:“取吾青丝履来!”以贻班。班出,瞑然,忽得还舟。遂

19、于长安经年而还。至泰山侧,不敢潜过。遂扣树,自称姓名:“从长安还,欲启消息。”须臾,昔驺出,引班如向法而进。因致书焉。府君请曰:“当别再报。”班语讫,如厕,忽见其父著械徒作,此辈数百人。班进拜流涕,问:“大人何因及此?”父云:“吾死不幸,见遣三年,今已二年矣,困苦不可处。知汝今为明府所识,可为吾陈之。乞免此役。便欲得社公(土地神)耳。”班乃依教,叩头陈乞。府君曰:“生死异路,不可相近,身无所惜。”班苦请,方许之。于是辞出,还家。岁余,儿死亡略尽。班惶惧,复诣泰山,扣树求见。昔驺遂迎之而见。班乃自说:“昔辞旷拙,及还家,儿死亡至尽。今恐祸故未已,辄来启白,幸蒙哀救。”府君拊掌大笑日:“昔语君:死

20、生异路,不可相近故也。” 即敕外召班父。须臾至,庭中问之:“昔求还里社,当为门户作福,而孙息死亡至尽,何也?”答云:“久别乡里,自欣得还,又遇酒食充足,实念诸孙,召之。”于是代之。父涕泣而出。班遂还。后有儿皆无恙。(选自干宝搜神记)注械:刑具。徒作;服劳役。10.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贻班 贻:赠送B. 不敢潜过 潜:偷偷地C. 班进拜流涕 涕:鼻涕D. 复诣泰山 诣:到1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班乃入阁拜谒 家祭无忘告乃翁B. 欲附书与女婿耳 岂无山歌与村笛C. 知汝今为明府所识 因为长句D. 取书而没 恍惊起而长嗟1

2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胡母班一开始帮助泰山府君,虽然有惧怕的因素,但主要在于他愿意帮忙。B. 胡母班和泰山府君三次见面都很惧怕,原因都一样。C. 胡母班苦苦请求,泰山府君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此时他就已经知道了胡母班儿子要死去的结局。D. 答应父亲的要求,并且儿子死去后,胡母班并没有责备父亲,显现了他敬重父亲的品质。13.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班语讫,如厕,忽见其父著械徒作,此辈数百人。(2)府君拊掌大笑曰:“昔语君:死生异路,不可相近故也。”【答案】10. C 11. D 12. B 13. (1)胡母班说罢,上厕所去。忽然看见

22、他父亲带着刑具在干犯人所服的劳役,这种人有几百个。(2)府君拍手大笑说:“这就是我过去对你所说的活人和死人属于不同的世界,不可以互相接近的缘故啊。”【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C项,“涕”,眼泪。故选C。【11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A项,第一句中的“乃”,连词,于是,就;第二句“乃”,代词,你的。B项,第一句中的“

23、与”,动词,给;第二句“与”,连词,和。C项,第一句中的“为”,表被动,被;第二句“为”,动词,写,写作。D项,第一句中的“而”,连词,表顺承,可译为然后;第二句“而”,连词,表顺承。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B项,“三次见面都很惧怕,原因都一样”错误,曲解文意。原文第

24、一次见面这样表述“呼班云:泰山府君(招收魂魄的神)召。班惊愕班乃入阁拜谒”,泰山府君想请胡母班捎封信给河伯;第二次见面“至泰山侧,不敢潜过班乃依教,叩头陈乞”,胡母班请求泰山府君帮其父亲免除劳役;第三次“岁余,儿死亡略尽。班惶惧,复诣泰山,扣树求见。”可知胡母班和泰山府君希望得到泰山府君的怜悯和拯救,所以胡母班和泰山府君三次见面的原因不一样。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同时注意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中,重点注意(1)中,

25、讫:动词,完毕,完尽;如:动词,去;著械:带着刑具;徒作:服劳役;此辈:这类人。(2)中,拊掌:拍手;昔:过去;异:与不同;故:名词,缘故。【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参考译文:胡母班,字季友,是泰山郡人。有一次他走过泰山的旁边,忽然在树林里碰上一个穿红衣的骑士,招呼胡母班说:“泰山府君(召收魂

26、魄的神)召见你。”胡母班惊呆了,正在犹豫不决还没回答的时候,又有一个骑士出来,呼唤他。于是胡母班就跟着他们走了几十步,骑士就请胡母班暂时闭上眼睛。一会儿,他看见宫殿房屋,仪仗非常威严。胡母班就进府拜见了泰山府君,泰山府君让人给他端上饭菜,对胡母班说:“我想见您,没有别的事情,只是想请您捎封信给我女婿罢了。”胡母班问:“您女儿在哪里?”泰山府君说:“我女儿是河伯的妻子。”胡母班说:“我立即就拿信送去,不知道沿着什么路走才能到她那里?”泰山府君回答说:“您一到黄河的中央,就敲打着船呼唤奴婢,自会有取信的人出来。”胡母班就告辞了出来,刚才那骑士又让他闭上眼睛,一会儿,他忽然又来到了原来的路上。胡母班

27、就向西去了,象泰山府君所说的那样呼唤奴婢。一会儿,果然有一个婢女出来,拿了信就又潜到水中去了。过了一会儿,这婢女又冒出水面,说:“河伯想立即见您。”这婢女也请他闭上眼睛。不一会儿,胡母班便拜见了河伯。河伯则大摆酒宴,说话也十分热情。临走时,他对胡母班说:“感激您老远给我送来信,我也没有什么东西奉送给您。”于是就命令身边的侍从:“把我的青丝鞋拿来。”于是就把这鞋子赠送给了胡母班。胡母班出来时,也闭上眼睛,忽然又回到了船上。胡母班于是在长安过了一年就回家去了。他走到泰山旁边,不敢偷偷地经过,就敲着树干,自报姓名:“我胡母班从长安回来,想报告一下消息。”一会儿,从前的那骑士出来,带着胡母班按照过去的

28、方法进了泰山。于是胡母班就向泰山府君报告了送信的经过。泰山府君请求说:“我会在其他方面再报答您。”胡母班说罢,上厕所去。忽然看见他父亲带着刑具在干犯人所服的劳役,这种人有几百个。胡母班上前拜见父亲,流着泪问:“大人为什么落到这个地步?”他父亲说:“我死了后很不幸,被惩罚三年,现在已经二年了,苦得不能再呆下去了。知道您现在被府君所赏识,你可以给我向他诉说一下,求他免除这劳役,我只是想当一个土地神罢了。”胡母班就依照父亲教给他的话,向府君磕头求情。府君说:“活人和死人属于不同的世界,不可以互相接近。我自己倒没有什么吝惜的。”胡母班苦苦哀求,府君才答应了他的请求。于是胡母班告辞出来,回家去了。过了一

29、年多,胡母班的儿子几乎死光了。胡母班很恐惧,又来到泰山,敲树求见。过去的骑士就迎接他去见府君。胡母班就自己先说道:“我过去说话粗疏,等到我回家后,我的儿子都快死光了,现在恐怕祸事还没完,所以马上来禀告给您,希望得到您的怜悯和拯救。”府君拍手大笑说:“这就是我过去对你所说的活人和死人属于不同的世界,不可以互相接近的缘故啊。”就传令外边召见胡母班的父亲。一会儿,胡母班的父亲来到厅堂上,府君就问他:“过去你请求回到家乡当个土地神,本当为家族造福,可是你的孙儿快死光了,这是为什么呢?”胡母班的父亲回答说:“我离开家乡很久了,十分高兴能回家,又碰上吃的喝的十分丰盛,实在想念孙儿们,所以就召见了他们。”于

30、是府君便撤换了胡母班的父亲。他父亲痛哭流涕地出去了。胡母班就回家去了,后来又有了儿子,都平安无事。第II卷84分四、(1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送路六侍御入朝杜甫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注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两人重见,杜甫已51岁。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分”,一作“忿”。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句不仅点明分别的时间之长,更表明两人源于童年时代的友情之深。B. 该诗前四句由过去到现在

31、,再由现在想到未来,体现了时间的层次性。C. 诗人之所以嫌恶桃花和柳絮,是因为它们分别比云锦鲜艳,比棉花白净。D. 作者气恼剑南春色的“无赖”,因为它加重了诗人在别筵上的离愁别感。15. 请结合诗歌内容,概括诗人的复杂情感。【答案】14. C 15. 首句表现童年伙伴之间特有的亲切的感情和重逢的喜悦(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第二句写出了在兵戈满地,流离转徙的动乱年代里,朋友间失去联系的茫然之感和感伤离乱的情怀。第三四句写出了当故交叙旧之日,即离筵饯别之时,使相见的欢娱立即转化为别离的愁思。【解析】【14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项,“是因为它们分别比云锦鲜艳

32、,比棉花白净”分析错误,这两句描绘了桃花盛开红似锦,柳絮纷飞白于棉的春天美丽景象,而诗歌本身表达的却是与友人的离愁别恨,而且句子中明显有情感类的词语“不分”“生憎”,这里是反感的情绪,所以这里是以乐景写哀情。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结合诗句,“童稚情亲四十年”,一别四十年,时间是这样久,谁能想到在某地能重新会合?抒发了童年伙伴之间特有的亲切的感情和重逢的喜悦;“中间消息两茫然”,在此之间的杳无音信令我们都感到茫然失落,这里有茫然之感和感伤离乱的情怀;“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一别四十年,时间是这样久,谁能想到在某地能重新会合?他乡遇故知,本来是值得高

33、兴的事,然而同样没有想到,久别重逢,乍逢又别,由相见的欢愉到又要离别的愁思。“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表述的是现在我不去赞美桃花秀丽的如锦缎一般,却反而憎恶柳絮比棉花还要白。“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我恼怒剑南的春色无赖,是因为它冒犯了我这个愁人;而它之所以冒犯了我,是由于我和朋友后会无期,离怀难遣。1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_,忧思难忘。(2)谢公宿处今尚在,_。(3)莫忘全吴馆中梦,_。(4)_,潦倒新停浊酒杯。(5)“_,_”两句在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引出词人旧地重游,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答案】 (1). 慨当以慷 (2). 渌水荡漾清猿

34、啼。 (3). 岭南泥雨步行时 (4). 艰难苦恨繁霜鬓 (5). 携来百侣曾游 (6).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1)注意“以”的写法,要在理解“当”含义的基础上强化书写;(2)注意“渌”的写法,在理解“清”在文中含义的基础上强化书写;(3)在理解“泥雨”含义的基础上强化书写;(4)注意“鬓”的写法;(5)关注“起过渡作用,引出词人旧地重游,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语境限制,要在理解“携”“峥嵘”含义的基础上强化书写。五、(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珠穆朗玛峰上的魔方徐畅列车经过唐古拉山口,海拔飙升到5000米以上,车厢内紧急供氧。多名乘客趴倒

35、在座位下抓住输氧管吸氧,他们多是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人。“现在这些少年,身体都不行了。”靠窗的老太太说。“四十多岁的人还算少年啊?”邻座的男人问。老太太瞥着男人说:“我四十多岁的时候,他们还在撒尿和稀泥呢。”男人有点尴尬,黝黑的脸涨得通红,不再搭理老太太。火车把天走黑了,夜越陷越浓。我们继续有说有笑,但每当望向窗边面无表情的老太太,内心都会阴沉下来。我毫无睡意,百无聊赖,掏出背包里的魔方,笨拙地拼好蓝色的一面。我眼睛酸涩,看了一眼窗外,老太太正聚精会神地看着我手中的魔方。“你也会玩这小玩意儿?”她问。“会一点儿。”我并不想跟这古怪的老太太多说话。“我怎么都玩不会,我儿子会,他半分钟就能拼好一个,无

36、论多复杂。”她自豪地说。“他到哪里去都带着魔方,跟你这个一模一样。”她又说。“一般的魔方,长得都一个样,天下乌鸦一般黑嘛。”我为自己不恰当的比喻而诧异。老太太笑了,这是她第一次笑,虽然谈不上慈祥,但也总好过冷脸。“你一个人去西藏做什么?”我没话找话。“去看我儿子,我跟别人都这么说的。”她说。我无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她要真去看儿子,为什么说得那么不确定呢?况且我只是随口问问,又不是真的关心她。“就你一个人啊?那么远,还那么大年纪。”我问。“今年整七十。我命硬,老头子二十多年前就死了。我中午给他送饭时,他躺在麦地里,身子已经硬了,双手抽成两只鸡爪挠着胸口。我是一个人过的。”她平静地说,仿佛在讲别人

37、的老伴去世的故事,“那时候小军才三十岁出头。他跟疯子一样,哪里都想去,媳妇也不要,后来离婚了。”“小军,”我说,“你儿子?”“对对,当然,每年都要出去一趟,不是新疆就是西藏,还去过几次外国什么鬼地方。”她说。“旅游吗?”“不是,”老太太看看窗外雪山远去的黑影,“去登山,登了很多座山。每登一座山,他都往家里寄一张明信片,现在一捆明信片有五块大饼那么厚。”她用手比画五块大饼的厚度。“你儿子是登山家啊?我们跟你去拉萨还能见见他。”我说。老太太摇摇头,数着手指头说:“对,就是2001年。”“怎么了?”我问。“我骂了他一顿。他要去登珠穆朗玛峰,就是那个最高峰,我不同意。”她眼睛眨巴着,“他还是去了,也给

38、我寄了明信片。”她看着我手里下意识转动的魔方,“也带着这么个玩意儿。登顶了。”“你儿子登上珠峰了。”老太太瞬间伟大起来。“是的,后来登山队去我家了,队长提溜着我儿子的一大包东西,都是登山用的。还有一个魔方,六面颜色都对好了,他们说是在峰顶拼好的。”“为什么他不亲自跟你说?这么光荣的事情。”我问。“他死了。”老太大的双眼像干涸的枯井,纵使再难过,也无法产生任何水分。我右手一颤动,我明白,老太太说是去西藏看儿子,实际上是要去看珠穆朗玛峰。“总共死了三个人,都是在下山的路上,雪崩你可晓得?”她说。“三个人都埋在雪里头,挖出来时手还保持着往外扒雪的姿势。”她补充说,“我老头子死了,我儿子死了,村里人都

39、说是我把他们克死了,是我命硬。我早该死他们前面,我这叫人嫌弃的死老太婆。”我汗湿的手握着魔方,安慰的话是多余的,我缓缓拧动着魔方,等待她继续讲下去。“我儿子真正拼了一辈子魔方,从六岁就爱玩,一直玩到三十六岁,他也算这方面的高手了。”老太太努力想挤出一点笑容,却失败了。我把魔方递给她,她小心翼翼地接过去,捧在眼前。她双手微颤着转了几下,原本拼好的蓝色面也被打乱了。她连续转了十来下,想恢复原来的蓝色面,但是越拼越乱。“我跟你说过,我儿子半分钟就能拼好一个。”她把魔方还给我。我看了一眼手表,凌晨两点半了。后来,老太太趴在座位上睡着了。我搜刮脑海里拼魔方的所有公式,甚至用手机在网上找了各种拼魔方图解。

40、两个半小时后,天亮了起来。老太太理理满头白发醒过来,她看到桌子上魔方的红橙蓝绿黄白六个面都拼好了。她欣喜地望向我,抹一把干涩的眼睛,又转过脸去凝视着窗外。1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第一段写多名乘客途经唐古拉山口时抓住输氧管吸氦,意在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并表现了作者对当下人们身体素质较弱这一现实的忧虑。B. 文中的景物描写,意蕴颇丰,从“夜越陷越浓到“天亮了起来”,象征着“我”与老太太之间从心存隔膜到彼此理解的转变。C. 小说运用了双线结构,明线围绕“我”与“老太太”展开,暗线围绕“儿子”展开。两条线索时有交叉融合,使行文更富于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

41、。D. 老太太因“儿子”迷恋登山不顾家而痛骂了他一顿,导致“儿子”负气离家去登珠峰,结果不幸遇难,这让她一直耿耿于怀,不能原谅自己。E. 小说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小心翼翼地接过去,捧在跟前”“双手微颤着转了几下”等,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老太太内心复杂情感。18. 小说中老太太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19. 请简要分析小说中“魔方”的作用。【答案】17. CE 18. 心直口快。看到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人途径唐古拉山口时抓住输氧管吸氧,直言他们这些年轻人身体都不行了。命运悲苦、内心痛苦。丈夫与儿子相继离世,孤单无依,生活很痛苦,双眼像干涸的枯井;因村子里人说自己命硬克死丈夫、儿子而自责、内疚

42、。外表冷漠,言行古怪。旅途中面无表情,很少笑称四十岁上下的人为“少年”且不满邻座男人对他的质问,并以自己的“逻辑”回应,不管他人是否尴尬。坚强。平静地向“我”讲述丈夫和儿子离世时的惨状;尽管内心十分痛苦,但在人前仍努力挤出一点笑容。深爱儿子。与“我”谈到他儿子拼魔方时充满自豪;七十岁的高龄,还要去看“儿子”,去看珠穆朗玛峰。 19. (1)小说以“魔方”为线索,贯穿全文;(2)突出了老太太对儿子的怀念和自豪,使人物形象真实可感;(3)“儿子”从小爱玩魔方,三十多岁时疯狂地迷上了登山,并带着魔方登顶,歌颂了一种不断超越、挑战极限的精神。【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

43、。A项,“表现了作者对当下人们身体素质较弱这一现实的忧虑”分析错误,无中生有,偏离了小说的主题。B项,“象征着我与老太太之间从心存隔膜到彼此理解的转变”分析错误,拔高了环境描写的作用。D项,“因导致”错误。结合“我骂了他一顿。他要去登珠穆朗玛峰,就是那个最高峰,我不同意”“他还是去了,也给我寄了明信片”分析,“因导致”强加因果,不合文意,两件事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故选CE。【18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根据原文“现在这些少年,身体都不行了。靠窗的老太太说”“老太太瞥着男人说:我四十多岁的时候,他们还在撒尿和稀泥呢”,通过语言描写,体现了老太太心直口快的个性。根据原文“我怎么都

44、玩不会,我儿子会,他半分钟就能拼好一个,无论多复杂。她自豪地说”,通过语言描写,写老太太为自己的儿子自豪,她非常爱自己的儿子。通过“今年整七十。我命硬,老头子二十多年前就死了”“他死了”可知,老太太的丈夫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后来他的儿子也去世了,说明老太太命运悲苦。通过“她平静地说,仿佛在讲别人的老伴去世的故事”“老太太的双眼像干涸的枯井,纵使再难过,也无法产生任何水分”“老太太努力想挤出一点笑容”可知,老太太是一个坚强的人。结合“他们多是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人”“现在这些少年,身体都不行了。靠窗的老太太说。四十多岁的人还算少年啊?邻座的男人问。老太大瞥着男人说:我四十多岁的时候,他们还在撒尿

45、和稀泥呢。男人有点尴尬,黝黑的脸涨得通红,不再搭理老太太”“我们继续有说有笑,但每当望向窗边面无表情的老太太,内心都会阴沉下来”分析,老太太外表冷漠,言行古怪。【19题详解】本题考查物象描写的作用的能力。首先从情节结构上看,小说以“魔方”为线索,整个故事围绕“魔方”展开,“魔方”引出了“我”和“老太太”的对话,进而引出了老太太对儿子的回忆,成为故事情节的纽带,使情节发展更自然,更紧凑;其次从塑造人物形象上看,“我”在火车上偶遇老太太,从起初觉得她很古怪,不关心她,到听完她的讲述后想方设法为她拼好魔方的六面,表现了“我”对老太太由不理解到敬重、同情、关怀的情感变化过程,从而也突出了老太太对儿子的

46、怀念和自豪;最后从主题思想上看,“儿子”从小爱玩魔方,三十多岁时疯狂地迷上了登山,并为此与媳妇离了婚;登过很多山,每到一处都给母亲寄明信片,后来不顾母亲的反对去登珠穆朗玛峰,成功登顶,在峰顶拼好魔方,下山途中遭遇雪崩去世,塑造了一个坚定执着、不断挑战生命极限的登山爱好者形象,歌颂了一种不断超越、挑战极限的精神。六、语言表达(2分)20.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_,_。_;_,_。历史如潮,橘子洲上的江风吹落了多少春华秋实当毛泽东临江作赋、踌躇满志的时候物换星移,血雨腥风的史篇早已离我们远去眼前只见欲一睹领袖风采的游人如织谁会相信中国

47、的命运就掌握在这个书生意气的青年手中A. B. C. D. 【答案】B【解析】句回答毛主席诗句所提出的问题;是感慨历史兴亡的文字,感慨历史,紧承上文,感慨物换星移。注意标点符号。七、(50分)21. 请以“2020年,我懂得了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不超过5字;(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严禁抄袭,不得套作;(4)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2020年,我懂得了凝聚力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凶猛态势蔓延全国,乃至全球,打破了人们原本平静祥和的生活。2020年,我懂得了什么是凝聚力。在疫情陷入胶着之时,人民万分恐慌之际

48、,解放军医疗队来了。这支人民的子弟兵,每当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总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各地医护人员也来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我国制度特色的根本体现。还有许多像钟南山、李兰娟和陈薇等专家也来到了武汉,积极参加新冠肺炎的流行调查和防治,他们的身影活跃在防控疫情的最前线。他们对人民深沉而博大的爱,让我感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那一张张治愈后出院的笑脸,是对医护人员的鼓励,也为我们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增强了信心!在新冠肺炎这场全民战“疫”中,感动我们的不仅是那些守护生命的专家、医生,还有千百万心怀善意的普通人。1月27日,安徽省六安市公安局裕安分局小华山派出所内,一男子匆忙丢下500个口罩,

49、说了句:“你们辛苦了!”转身就跑。民警急忙追赶,却并未追上,只好用敬礼表示谢意!网友们纷纷伸出大拇指,为这个热心男子点赞:你“逃跑”的样子真帅!善良是最好的慰藉,温暖是最好的良药。在一个人人释放善意的社会,再厚的冰雪也会融化,再强的病毒也将无处可逃。习总书记曾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中国精神为世界所瞩目。的确,无论是1998年的抗洪救灾,还是2003年的应对非典疫情;无论是2008年的驰援汶川地震,还是今年的抗击新冠疫情;中国,在各种重大风险考验面前,全社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50、。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从下令“封城”,到14亿中国人上下同心、团结协作、顽强斗争,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无法奔赴前线,也无法捐赠大批物资,只能待在封闭的家中。但我们不能只是观望,我们更应高度自律,勤学苦练,祖国的未来就掌握在我们手中!2020,面对疫情,军人和医护人员一马当先,普通百姓默默付出,领导人高瞻远瞩,这是怎样的一种凝聚力!有了这种凝聚力,我相信雨会停,天会晴,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美丽!【解析】【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该题目简洁新颖,没有审题障碍,虽然没有提示语能够引导我们从多方面思考选材,但这个题目在很容易打开我

51、们的思路,在内容上贴近我们的生活。题目难度不大,里面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2020”,一个是“懂得”。第一个词限定了特殊的时间,让考生极易想到新冠肺炎、抗击疫情等;第二个词表明自己在2020这段时间的情感感受。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从“感恩”“珍惜”“温暖和善良”“责任与担当”“自律”等词语中选择一个,也可以用其他词语或短语,把题目补充完整。本文适合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如写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也可以写那些为国家和民族的安危默默付出的人,写写从他们身上得出的感悟等。立意:1. 2020年,我懂得了责任与担当;2. 2020年,我懂得了感恩;3. 2020年,我懂得了自律;4. 2

52、020年,我懂得了珍惜。素材:1. 2003年,钟南山被广州市赋予“抗非英雄”的荣誉称号。17年后,武汉疫情蔓延,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钟南山老院士提出建议,不要去武汉,但是18日晚,84岁的他还是义无反顾的挂帅出征,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寻找战胜病毒的抗体,正在疫情最危急的时刻,钟南山院士成为了人民的主心骨,从钟老身上,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担当,什么是大义。2.新冠病毒原本潜藏在野生动物的体内,但是又为何会在人类中繁衍传播。这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同时对大自然的敬畏也会更有感触。人类已是生物链的顶端,也享有了更多的福利和收益,但是无休止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对野生动物的捕杀、对自然资源的

53、猎取,终将给人类带来无法弥补的灾难。这次疫情是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也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敬畏。3.“我可以带队去支援武汉。”疫情爆发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向上级部门提出申请。“国家的大事,自己义不容辞”这位传染病专家、浙大教授如是说。她与钟南山一同,前往防疫一线连续查看现场,赶往北京做疫情汇报,郑重建议“隔离”武汉。然后再连夜回到杭州,早上8点准时出现在医院接诊。让我们感慨的是,不顾劳累、无畏生死的她,已经73岁高龄!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一种称谓叫“国士”,用来形容那些德才兼备、以身许国之人。此刻,我们庆幸,也自豪,国士仍在!4.为解决医疗资源不足,更好地应对新型肺炎,1月23日,武汉市决定参照

54、北京小汤山医院建设火神山医院。6天之内盖一个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可容纳1000张病床的医院!单说土方工程,要平整的场地相当于7个足球场大小;要内转的土方足以填满57个游泳池。这些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中国速度。疫情就是命令,现场就是战场。很多工人在除夕夜接到开工通知,那时春晚刚开始,年夜饭刚端上桌,但他们却像战士一样义无反顾地奔赴施工现场。我们总说中国有“基建狂魔”,其实哪有什么“魔”,全都是一个个朴实而善良的劳动者。因为他们我们才有了超越人类极限,创造世界奇迹的“魔力”。2020,让我懂得了什么是中国速度。结构层次:2020年,我懂得了凝聚力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文章写到了

55、2020年的新冠疫情,面对新冠肺炎以凶猛态势蔓延全国的状况,人民子弟兵、医护人员一马当先,习近平主席高瞻远瞩,指挥作战,各行各业的人默默付出着,文章还提到了“千百万心怀善意的普通人”,男子匆忙丢下500个口罩转身就跑的行为让人感动。文章最后进行归纳,正是全国人民的努力付出,正是这种民族凝聚力,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美丽。整篇文章水到渠成,结构清晰、材料丰富,显示了作者的爱国情怀,表现了青年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点睛】写作文,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紧扣时代脉搏,不回避时事热点,加强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凸显了“立德树人”的命题导向。这道作文题目时代性很强,侧重于考查青年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非常契合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