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二单元 第2课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1柏拉图哲学思想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社会历史渊源和理论渊源的,是一定条件下的产物。下列属于柏拉图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的是()A希腊城邦陷入危机深重的政治泥潭B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惨败C苏格拉底被以渎神罪处以极刑D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和善恶观解析:选D题干材料表明,柏拉图哲学思想的产生既有社会渊源,也有理论渊源。从所给四个选项来看,只有苏格拉底的思想属于理论渊源,故选D项。2柏拉图在国家篇(曾译为理想国)中将雅典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
2、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在柏拉图看来,雅典的民主政体()A体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特点B有利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C是无视能力差异的国家管理模式D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解析:选C“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表明柏拉图对雅典直接民主政治持批评态度,认为直接民主政治无视人们的政治素养等方面的差异,容易导致无政府状态。3柏拉图为说明“理念”曾这样描述过“美德”:“借人东西要还是种美德,可是如果借了朋友一把剑,如果你还给他,他正想用这把剑去杀人,那么这种情况下还给他剑还是不是美德呢?”该材料表明柏拉
3、图()A认为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是最高知识B鼓励人们要进行独立的理性思考C以人的感觉而不是以神的意志为尺度D认为“理念”存在于人类的感性世界里解析:选B材料未论述道德知识在知识中的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说明借东西这种“美德”有时候也可能做坏事,所以人们要对此进行理性思考,不能盲从,故B项正确;材料未讨论认识的尺度问题,故C项错误;D项题干材料未提及,故D项错误。4柏拉图在最后一部著作法律篇中明确提出:“要同时设立两位王而不是一位,从而使他们的权力有更加合乎比例的限度。甚至在那以后注意到你们的统治者仍旧会有狂热之举,就设法限制王族的专横,让二十八位长老在处理国务时发出与国王同等的声音引入一个礼
4、仪官的职位,由抽签决定,作为一种约束。”这一主张()A蕴含着分权制衡的思想萌芽B奠定了雅典民主制的基本框架C指出了轮番而治的潜在弊端D成为罗马设立元老院的理论基础解析:选A分析题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这些都渗透了其分权与制衡的思想萌芽。5古希腊有人设想:一个洞穴中有一批囚徒被锁链束缚,只能看到洞口活动的动植物因身后矮墙前方的一堆火投射到洞壁上的影子。因此,囚徒自然地认为影子是唯一真实的事物。这一设想旨在强调()A理性高于感觉 B关注人的世界C认识源于感觉 D美德即知识解析:选A洞穴之喻是设想有一批囚徒,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前面洞壁上的影子,自然地认为影子是唯一真实的事物。而当他们有一天走出
5、洞穴,看到了外面真实的世界,才知道自己在洞穴里面看到的不是真实的。洞穴中的世界对应感觉世界,是虚幻的;而洞穴外面的世界对应理性世界,是真实的。由此说明理性高于感觉,故A正确。6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不同的人分别是用黄金、白银、钢铁造成的。用钢铁造成的人在其理想国中应是()A国王 B护国者C卫国者 D生产者解析:选D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由三个阶级的人构成,第一等级为黄金的哲学家治国者阶级;第二等级为白银的勇士,卫国者阶级;处于最低级的应是生产者。7莫格在他说的仍在实行中指出:“和柏拉图一样,孔子认为明君治国可以创造一个好的社会,但在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上,都是失败的政治家。”柏拉图和孔子成为“失败的
6、政治家”的主要原因在于二人的思想()A与当时的现实政治脱节B缺乏思辨性和系统性C未能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治国实践中遭致失败解析:选A春秋晚期,诸侯争霸,攻伐不断,诸侯国国君如果不想亡国进而征服他国,必须实行强硬政策消除异议,强化对人民的统治,增加赋税,扩充军事,孔子在这种背景下宣扬王道和以德治民显然不合时宜;古代雅典直接民主在智者学派的影响下过度泛滥,迎合了普通民众,此时柏拉图强调理性和精英治国同样不合时宜。故A项正确。8尽管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人们还在热烈地讨论柏拉图这个人物,并且存在很大的意见分歧。这种讨论()A在现代社会已经毫无实际意义B说明人们仍对柏拉图有浓厚的兴趣C将历史人物引入各学科
7、的研究之中D证明了柏拉图在历史上的影响巨大解析:选D不管是对柏拉图肯定还是否定,都说明他的影响巨大。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的理想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充满仁爱的大同世界,为了实现这样一个大同世界,关键就是要把仁爱思想灌输到广大群众中去,为此就需要培养一大批有志弘扬和推行仁的志士和君子,这类志士和君子既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志向,又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德才,因此,孔子主张要自觉修行德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有关教育的理念和思想,重点论述了重视儿童道德教育、注重人的品德培养和以“善”为最高目的的教育理念。材料二:孔子主张学习要通过闻和见,要直接接触外界事物,通过阅读书籍来
8、达到博学。他说:“见而识之”,就是要多见,并且要把所接触的外界事物记忆起来。柏拉图认为“学习即回忆”,主张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他认为,人在出生前就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后,知识被遗忘,通过接触感性事物,人们就可以重新回忆起被遗忘的知识。以上材料均摘自论孔子与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异同(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和柏拉图教育思想的相同点。据材料二,说明孔子与柏拉图学习观的不同。(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他们观点的认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在材料一中可直接归纳出道德教育的相同点;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孔子主张学习要通过闻和见,要直接接触外界事物
9、,通过阅读书籍来达到博学”“柏拉图认为学习即回忆,主张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归纳即可。第(2)问,注意把握孔子是教师主导,而柏拉图则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答案:(1)相同点:认为道德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重要部分,重视道德教育。不同点:孔子认为学习应从外界获取知识,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把外界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柏拉图认为学习就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2)认识:孔子强调从外界获得知识,有利于知识的系统性,但容易形成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柏拉图的“学习即回忆”说,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但容易导致知识的零散和不系统,两者取长补短为最佳教学方法。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