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288.50KB ,
资源ID:616447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1644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福建专用》2014高考语文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学案7 第2章 诗歌鉴赏.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福建专用》2014高考语文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学案7 第2章 诗歌鉴赏.doc

1、学案7如何准确判断古诗所用的表现手法学案略语古诗表达技巧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点,也是考生复习时的难点。难在哪里?难在第一步准确判断所用的表达技巧。而表达技巧是一个由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结构技巧构成的复杂知识网络。其中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是高考考查的热点。考生对修辞手法的判断一般无多大问题,但对表现手法的判断较困难,失分较多。因此,准确地讲,考生之难,难在第一步对表现手法的判断上。本学案希望能在这一点上给考生以帮助。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泊舟盱眙注常建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注 盱眙:今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

2、诗人曾任盱眙尉,属于九品小官。“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一联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答案借景抒情,诗人借在黄昏时的所见所闻抒情;视听结合,黄昏时的大雁栖息在平静的沙湾,驿站里听到鸡叫声。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思乡之情。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作答时,应掌握常见的表现手法,如烘托、反衬、虚实结合、借景抒情、乐景衬哀情等。本联运用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手法来写景,实际上作者是在借景抒情。结合本联中的“雁”字和尾联中的“乡国”和“羁旅”,可分析出诗人的孤独思乡之情。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山鹿虔扆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

3、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注鹿虔扆(y):五代时后蜀大臣,花间词人。国亡不仕,词多感慨之音。翠华:皇帝仪仗所用的旗子。这里代指皇帝车驾。词的下片主要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国教#育出#版网答:答案对比。烟月的无知与藕花的有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词人的亡国之悲。反衬。用烟月的无知反衬人的悲伤(或“用烟月的无知反衬藕花的有情”),突出了词人的亡国之悲。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这首诗主要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来创造清幽意境的?请简要分析。答:答案

4、借助以动衬静来创造清幽的意境。“丁丁漏水”,动中显静,突出了夜的幽静;“暗虫通夕响”,不仅以动衬静,而且曲折地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凄清寂静。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怀秦髯李彭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晓莺。本诗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请指出并具体分析其作用。()答:问题反思在判断古诗所用的表现手法方面自己还存在哪些问题?答:提示略。【问题剖析】“自我诊断”第4题问题一表现手法判断不准现场答案一剖析对该题误判为“虚实结合”的考生很多。手法判断错了,下面的分析自然也会错,不可不慎。该答案误

5、判有二:一是“最后一联”不都是“虚写”,只是尾联末句用的“想象”,其实整个尾联才是“虚实结合”;二是不会从关系中理解手法。关系即诗歌中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尤其是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写作技巧,即表现手法。原诗材料分为两部分,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怀人,应立足于这样的关系组合中判断,而不是割裂诗歌内容上的有机联系,生硬地往“虚实结合”上套。现场答案二剖析答“借景抒情”,虽然抓住了原诗两大基本内容或关系,但因对“景”“情”逻辑关系上理解不够精准而误判。当“景”与“情”构成相反关系时一般要答的是“乐景衬哀情”或“反衬”,而不是“借景抒情”。问题二分析不到位现场答案一剖析该答案虽然

6、把表现手法判断准了,迈出了答题的可喜一步,但在分析时不到位,或者说在进一步判断“反衬”上缺乏深入。因为该诗运用了两次反衬。现场答案二剖析该答案手法判断准确,两处反衬分析到位,但用“情意悠长”来回答这种手法的作用显然大而化之。王夫之说:乐景写哀,倍增其哀。关键是“倍”字,意即“反衬”手法的作用是“更突出”“更强调”。问题三审题不准,答题不清现场答案一剖析该答案属审题不准。表达技巧题审题上一个重要内容是“定量”,即确定题干要答出“技巧”的数量。要求答“一个”,若答成了“两个”,即便其中“一个”答对了,该题也不能得分。原题干中的“最大”一词告诉你只能“定量”一个。现场答案二剖析该答案在答题上完全不顾

7、整体,只抓住其中一点就下结论。原诗题要求判断的是整首诗,而不是其中一句、一联。该答案的错误很明显。在判断一联或一片的表现手法时极容易出现这种以部分代替整体的问题。参考答案反衬。作者以春色的美好反衬自己心情的苦闷,又以心情的苦闷反衬对友情的执著,突出了友谊的弥足珍贵。【破解之道】1要加强对表现手法的动态认识。虽说对表现手法的种类、特点有所认识,但毕竟停留在静态上,要在具体诗歌中看它是如何使用的,使用的特征是什么。尤其要对常见常用的表现手法的各自特点、相互联系和区别加以动态认识,以便准确判断。2强化表达技巧题的审题答题规范意识。实际答题中,不少问题来自审题答题方面,如审角度、审范围、审数量等审题要

8、求,需要在实战中强化训练。【趁热打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该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答案主要运用了反衬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了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一、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反衬三种表现手法的再强化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答:答案在艺术手法上

9、,三、四两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眼儿媚朱淑真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答:答案以乐景写哀情。通过绿杨、海棠、红杏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隐藏在心中的无限哀(春)愁(烦恼、惆怅)。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泊白沙渡真山民注日暮片帆落,渡头生暝烟

10、。与鸥分渚泊,邀月共船眠。灯影渔舟外,湍声客枕边。离怀正无奈,况复听啼鹃。注真山民:南宋遗民,亡国后,隐姓埋名,而以山民自呼。山民,即山野之民。通观全诗,这首诗重点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怀?答:答案主要运用了融情入景(或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了诗人置身自然的怡然之情、对家园故国的思念以及亡国的哀痛。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客意金元好问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注见归途。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注了了:了然,清楚。请简要赏析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答:答案虚实结合(以虚写实)。诗中第一句是“实”,写身处寒冷屋内面对昏暗灯火孤枕难眠的情形;后三句是“虚”,写想象中仿佛

11、看见了回乡的路,看见儿女们在山间眺望,听到了他们在计算归期。拓展了诗歌意境,使“客意”表现得更加含蓄而深沉。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该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试作简析。答:答案反衬。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彩反衬深林的幽暗。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悲陈陶杜甫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注陈陶:地名,在长安西北。公元756年唐军与安、史叛军在此交战,几乎全军覆没。都市:唐都城长安。“野旷天清无战声”运用

12、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答案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想象)。描写原野空旷、天空清虚、天地肃穆的凄凉景象,渲染天地同悲的气氛和战事的惨烈,表达诗人心中的哀痛之情。7阅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阕,然后回答问题。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zzs该词下阕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试作说明。答:答案虚实结合。想象周瑜当年风华正茂,建立不朽功业,再转回现实中来,写出了自己的悲叹和旷达。衬托。用“小乔初嫁”正面衬托周瑜的年轻风流,用周瑜的年轻有为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3、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注诗家:诗人。上林:古代皇家园林。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答:答案反衬。用芳春(或晚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闹”来反衬“清景”),表达诗人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对比(对照)。“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强烈对比(对照),突出强调了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一、二句是实写,描绘出美丽的初春之景;三、四句是想象之景,春色秾艳至极,游人如云,喧嚷若市。三、四句的虚写突显(反衬)出诗人对早春清新之景的

14、喜爱之情。点拨(1)借景抒情与融情于景虽说从专业角度来看有区别,但在实际答题中写出任一个即可。当景与情不一致,即乐景哀情、哀景乐情时,一般要答成“反衬”。(2)反衬是古诗运用较多的表现手法,主要表现有:乐景衬哀情、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以明衬暗等。反衬与对比有区别,有时答题中可以相通。(3)把握虚实结合,关键是要能读出诗词中的虚象、虚境。这个“虚”主要指梦幻,设想,回忆,神话,暗写之象、之境。可以从诗词中的词语中读出,如“忆”“像”“似”“应”“料”等词。二、审题答题的规范强化1审题表达技巧题的审题有“五审”,一审题型(明考型还是暗考型),二审区间(是局部还是整体),三审角度(“定向”还是“

15、非定向”),四审数量(答一个还是多个),五审步骤(是只判断还是完整型)。从考生答题失误看,最重要的是审角度和审数量。审角度,就是要看清题干是否要求从“表现手法”角度回答。一般而言,题干非定向(即要求答“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达特色”等)的,其中包含着“表现手法”角度,这时,有“整体看手法,局部看修辞”之说,即:如果问的是全篇的表达技巧,则优先或主要从表现手法角度切入答题;如果问的是局部(某一联一片)的表达技巧,则优先或主要从修辞手法角度切入答题,其次才是“表现手法”。审数量,就是审清题干问的是“一种”“哪种”还是“多种”“哪些”,是“最大”还是“主要”。前者只能写出一种,后者可以多写。题干

16、无明确数量的,视为可以多写。如果只要求写出“一种”,而有几个同时满足,这时则要“多中取主”(选最主要的)“大中取特”(选特征特别鲜明、特别明显的)。审题小练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2013新课标全国)审题:范围:全诗角度:表现手法数量:多个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2013四川)审题:范围:一联(局部)角度:表现手法数量:一个(分析妙处)3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2013重庆)审题:范围:上片角度:表现手法数量:一个4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2013广东)审题:范围:上片

17、角度:表现手法_教_网z_z_s_tep数量:一个(具体分析)5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2012浙江)审题:范围:整体角度:表现手法数量:多个6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2012江苏)审题:范围:结句(局部)角度:不定,切入先后顺序为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数量:多个2答题局部和整体相结合,反对脱离诗歌整体,仅就试题指向的句子作答。要求答“一联”或“一片”的表现手法,不可答“一句”的表现手法;有时,单看所给句子是看不出其表现手法的,须联系整体文字。形式和内容兼顾。对于那些赏析表现手法题,不能只考虑表现手法的判断和分析,应主要考虑对运用这种表现手法写景状物、表情达意的作用的

18、分析。答题小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漫兴辛弃疾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注这首词是辛弃疾因力主抗金遭贬,赋闲在江西农村时所作。李蔡:李广堂弟,才能平庸,元朔五年被封为乐安侯。力田:汉代掌管农事的小官。赏析这首词上阕所运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z&zs&答:答案运用了对比手法,用李广英勇善战难封侯与李蔡才能平庸却封侯作对比,突出了李广的悲剧命运。词人以李广自比,表达了心中的愤愤不平。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山农家顾况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注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注嗔:嫌怨。这首诗

19、的首句和次句分别描绘了什么景象?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答案首句截取了山行途中的一景。句中并没有出现“山”字,只写了与山景相关的“板桥与泉声”,写活了泉水,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写出山间的幽静。次句是写诗人穿山跨坡来到农家门前的情景。运用了渲染手法,午间阳光温暖地照耀着,山农家的鸡咯咯地叫,像是在欢迎来客,使深山中的农舍洋溢着世间情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罗隐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教。网z。z。s。tep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罗

20、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答案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手法,拟人手法)。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和淮上遇便风苏舜钦注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应愁晚泊喧卑地,吹入沧溟始自由。注苏舜钦(10081049),字子美,曾为朝官,因议论权贵,被免职多年。诗歌与梅尧臣齐名,称“苏梅”,诗风超迈横

21、绝。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答:答案想象。诗人发愁是因为晚上船不得不停泊在喧嚣卑湿之地。但愿乘长风破万浪,驶入茫茫大海,获得真正的自由!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宿淮浦忆司空文明李端愁心一倍长离忧,夜思千重恋旧游。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凉雨在孤舟。诸溪近海潮皆应,独树边淮叶尽流。别恨转深何处写,前程唯有一登楼。注大历末年,李端由校书郎出为杭州司马,司空曙(字文明)等友人仍留在长安,这首诗大约作于李端到杭州赴任途中。秦地:唐京城长安。此句以景物为喻,意为水尚知朝宗于海,人自然会眷恋朝廷。此诗颔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试作具体分析。答:答案颔联上句写梦境。诗人离开长安,心有不舍,

22、故人已远,只有在梦中相见,属虚写。下句写实景。“楚天”,点明地点;“凉雨”,点明时节;“孤舟”,是诗人所居,描绘出眼前的现实图景,属实写。虚实结合,描绘出孤舟夜雨中,诗人独宿怀人、悲秋伤别的凄凉情景。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官舍竹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注称:适宜,相称。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答案

23、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竹“不随夭艳”“独守孤贞”,表现了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诗人以竹自喻,表达了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答虚实结合也可)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卖花声雨花台朱彝尊|国教|育出|版网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鱼竿。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注雨花台:今南京雨花台。白门湾、大长干、小长干均在南京。朱彝尊(16291709):清初词人。这首词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列举赏析。答:答案用典。如“燕子斜阳”,出自刘禹锡的乌衣巷;“更无人处一凭栏”“如此江山”,出自李煜的浪淘沙。词人借此来写金陵城的昔盛今衰,表

24、达一种感伤之情。对比反衬。将金陵城昔日的繁华阜盛与现在的寥落衰败、萧瑟冷清形成对比,突出强调盛衰之感。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夜宿田家戴复古簦笠相随走路岐,一春不换旧征衣。雨行山崦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身在乱蛙声里睡,身从化蝶梦中归。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注簦笠:类似现代伞而有柄的笠。崦:山。化蝶:睡梦。指庄周化蝶的典故。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答案主要运用了白描手法。前三联不加渲染地写出了诗人羁旅的艰难寂寞与夜宿回家的情景,尾联写乡书难达、漂泊无依的苦况,情蕴于景,朴素真切。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京口月夕抒怀(宋)林景熙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

25、凉。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1)首联中的“凉”字,堪称全诗关键,诗人是如何写“凉”的?通过写“凉”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2)结句“淮天雁叫霜”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答案(1)诗人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凉”。用秋夜、山风、江气写天气之凉,这是实写;用生白发、居他乡、忆霜天写心境之凉,这是虚写。抒发了诗人旅居他乡愁苦悲凉(或苦闷、凄凉)的心情。(2)结句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雁”和“霜”同样是牵惹情思之物,末句的“雁叫霜”戛然而止,这种欲说还休的写法可以启发读者无尽的遐想,更增添了诗人心中的愁苦悲凉之情。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