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1624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由此推断姓氏对西周的政治影响是A. 确定分封诸侯的主要依据B. 确定宗法关系的重要依据C. 导致形成严格等级制度D. 导致形成严格的晋升制度【答案】B【解析】材料中解释了姓氏的来源以及作用,显然说明西周时期姓氏是确定宗法关系的重要依据,B正确;姓氏是确定

2、宗法制基础,不是分封制,A错误;等级制度和晋升制度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和D。点睛: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怎样?(1)宗法制影响了后世人们对列祖列宗的崇拜。(2)后世的百家姓系列丛书、家族家谱的修订、各地宗祠家庙的建立以及民间存在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都是宗法制的历史遗存。(3)当今,其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等思想,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4)但它过分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使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2.西周时期,分封的齐、鲁、燕、楚、秦等国,基本都是地广人稀、土地尚未开发的地区;到春秋时期,

3、这些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周王室附近地区水平。这表明分封制A. 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封建化B.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 促进了边远地区经济开发D. 导致了王室附近地区衰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由“地广人稀、土地尚未开发的地区;”到“这些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周王室附近地区水平。”变化,可判断分封制度促进了边远地区开发,C正确;西周分封制是奴隶社会时期,不是封建化时期,A错误;分封制度下诸侯的权力较大,很难加强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B错误;材料说的是分封制促进了边远地区经济开发,不是导致了王室附近地区衰落,D错误。3.考古资料表明,西周时期,一些异姓诸侯

4、国虽然远离王畿地区,但是其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也都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这主要说明当时A. 礼乐制度日渐受各诸侯的冲击B. 工官制实现了礼器标准化生产C. 有利于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 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答案】D【解析】【详解】西周时期,一些异姓诸侯国虽然远离王畿地区,但是其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也都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说明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礼乐制度受到冲击,排除A;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也都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但不是标准化生产,排除B;西周王室对诸侯国实行间接统治,C错误。【点睛】

5、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其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也都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分封制的影响分析解答。4.公元前632年,晋文公打败楚国成为中原霸主,召集鲁、齐、宋等国国君会盟,还派人把周天子召到河阳参会。孔子编定春秋时,将此事记载为“天子狩猎于河阳”。这说明孔子旨在A. 维护周天子的权威B. 坚持秉笔直书的史书传统C. 强调宗法等级制度D. 谴责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晋文公“派人把周天子召到河阳参会”,说明周天子的权威已大大丧失。孔子将这一事件记载为“天子狩猎于河阳”,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权威。故答案为A项。这一记载不符合事实真相,不是“秉

6、笔直书”的表现,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出强调宗法等级制和对争霸战争的谴责,排除C、D项。【点睛】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的主观看法。这一记史方法被称为“春秋笔法”。史家讲求秉笔直书,但孔子却利用不太明显的字眼等隐讳的写法,暗暗将自己的主观看法加入其中,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因此后世对这一记史的方法有褒有贬。5.朝议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朝议有廷议和集议之分。有争议当朝议论,皇帝从诸多争议中选择一种意见,是为廷议;皇帝不在场,而是“下其议”于百官,最后汇总于皇帝,是为集议

7、。朝议制度A. 便于皇帝集思广益B. 易造成权臣的专政C. 是君权衰微的产物D. 标志着君主制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有争议当朝议论,皇帝从诸多争议中选择一种意见,是为廷议;皇帝不在场,而是下其议于百官,最后汇总于皇帝,是为集议”,这说明朝议制度有利于皇帝集思广益,故A项正确;这一过程加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最后皇帝总决策,有利于加强君权,不易造成权臣的专政,故BC项错误;朝议制度是皇权专制的一种体现,和君主制确立无关,故D项错误。6.秦国不断完善有关官吏的选拔、俸禄、考绩、奖惩等规定,以官吏是否明习法律作为区别“良吏”“恶吏”的标准,注意把统治阶级中的优秀人物吸收进各级官僚机构。

8、这表明,当时秦国A. 阻断了贵族的入仕之路B. 践行了墨家兼爱尚贤的主张C. 任法而治提升统治效能D. 建立了完善的官吏选拔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以官吏是否明习法律作为考核官吏成绩的标准,可以看出突出法律的作用,因此选C;秦国的选官制度主要是军功爵制,并没有阻断贵族入仕之路,因此不选A;秦国的治国思想是法家思想,不是墨家思想,因此不选B;题干中强调的是官吏的考核标准而不是选拔标准,因此不选D7.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 化国为家,君权至上B.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C. 选贤

9、举能,唯才是用D.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答案】A【解析】【详解】秦朝时期,国家用奉常、郎中令、少府和宗正等九卿级别的高官,专门管理皇帝的宗庙、警卫、生活和家族亲戚等事务,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化国为家,君权至上”的本质特点,A项正确;职分细化是具体做法不是本质,B项错误;唯才是举与三公九卿的具体职务无关,C项错误;政务繁杂与诸卿管理皇帝的私人、家族事务不符,D项错误。8.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记载,只涉及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A. 巩固君主专制皇权的需要B. 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C. 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

10、平D. 秦朝中央官制变动频繁【答案】A【解析】秦朝的太尉应掌握军权,但这一官职没有具体的人担任,军权就掌握在皇帝的手中,是君主专制集权的需要,A正确。太尉这个官职是三公九卿制中的一个重要官职,这一职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没有人担任,B错误。秦灭六国,实现了全国统一,但统一之后社会并不安定,常有六国残余在各地反抗,C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秦朝中央官制变化的信息,D错误。 9.宋初,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对此,宋太祖做出规定,凡“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

11、此规定A. 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B. 强化了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C. 遏制了地方官员贪污腐化D. 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说明宋太祖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故D正确;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力度,有利于减少地方官员滥用职权、贪污腐化现象,“防止了”“遏制了”表述过于绝对,A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加强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没有涉及“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排除B。10.据统计,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只写官衔,仅有8%的以郡望(世家大族的

12、籍贯族源地)署名,不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数署郡望。这说明了A. 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B. 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C. 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D. 藩镇割据摧垮了世代荫袭的家族【答案】B【解析】由于唐代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软官绅墓葬中大多墓志署名只写官衔,极少写郡望,故B正确;民族交融与门阀士族衰落没有直接联系,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故C错误;藩镇割据并不是世代荫袭的家族衰落的主要原因,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仅有8%的以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

13、衰落的角度出发,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1.“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撰奉行而已。”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此制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中书省负责草拟,下辖六部B. 门下省地位最高,掌握决策权C. 尚书省地位低下,没有权力D. 三省长官皆宰相,相权被分散【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论述的是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序,依据所学可知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分割同时加强皇权,D正确;尚书省管辖六部,A错误;古代实行君主专制,决策权在皇帝,门下省负责的审核,B错误

14、;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地位平等,C错误。【点睛】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在于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把相权一分为三,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牵制和监督,提高决策正确性和行政效率;同时,又将尚书省权分六部,即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加强了皇权与中央集权、削弱了相权;中国官职的重大改革,历代基本沿袭。12.唐代进士科举不仅依据试卷来录取及第者,而且还考察应考者平时的文学作品,参考其社会声望,并且允许人们同主考官一起推荐优秀人才,当时称为“公荐”和“通榜”。据此可知,通榜公荐法A. 为营私舞弊提供了可能性B. 旨在增加下层读书人入仕渠道C. 有助于选拔真正实用的人才D. 体

15、现了君主对效率优先的追求【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允许人们同主考官一起推荐优秀人才”反映了在科举制之外存在着通榜公荐法,这为推荐者营私舞弊提供了可能性,故A正确;通榜公荐法不一定推荐下层读书人,故B排除;人们同主考官一起推荐人才,没有统一客观和公正依据,这不利于选拔真正实用的人才,故C排除;通榜公荐法与君主对效率优先的追求无关,故D排除。13.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 皇权渐趋衰落B. 君主集权加强C. 内阁取代六部D. 首辅权力失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6、发展状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A项与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的发展史实不相符合,所以排除A项。内阁取代六部与史实不符合,这二者不存在政治隶属关系,六部直接受皇帝统领。D项与史实不符合,材料中的所说的首辅权利来源于皇帝,皇帝信任首辅大臣专权只能说明是皇权的集权不断加强。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14.西方学者白彬菊认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机大臣能够协助皇帝对庞大帝国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得以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最根本和主要的地方。由此可知,该观点认为军机处的设立A. 促进了内廷机构外廷化B. 体现了权力运作规范化C. 提高了中枢决策的效能D. 权臣专权开方便之门【答案】C【解

17、析】【详解】根据材料军机处“使军机大臣能够协助皇帝对庞大帝国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得以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最根本和主要的地方”可以看出军机处的设置有利于帮助皇帝处理海量信息,并且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提高了中枢决策的效率,故选C。军机处在内廷办公起到连接外廷的工作,不是外廷化,故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权力运作的规范化,排除B。军机处大臣是上传下达,跪受笔录,无法达到专权,D错误。【点睛】清朝军机处的职权: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每日接受召见,跪受笔录,按皇帝的旨意拟写诏令,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一人裁決。影响: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提高了行政效率。全国的军政大权

18、集中到皇帝手中(君权合并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到了顶峰。15.清代司法实践中经常起作用的是例,而不是律,因时所需,皇帝谕旨,内外条奏,均可定为条例,三到五年修例一次,因而旧例不断修改,新例不断增加,清代司法实践A. 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B. 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C. 缺少严格的司法程序D. 违背以人为本的精神【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三到五年修例一次,因而旧例不断修改,新例不断增加”可看出,清代的司法实践随着时间不断修改,体现了其与时俱进的精神,故B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排除A;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清代的司法实践随着时间不断修改,无法体现

19、违背以人为本的精神,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三到五年修例一次,因而旧例不断修改,新例不断增加”,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16.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许多王朝在统治初期,都曾出现诛杀功臣的现象。其中,西汉初期和明初尤为严重。出现这种现象本质上是A. 强化专制皇权的需要B. “家天下”的观念根深固C. 封建统治残暴的体现D. 平民皇帝变态的心理反应【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许多王朝在统治初期,都曾出现诛杀功臣的现象。其中,两汉初期和明初尤为严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诛杀功臣主要是为了防止功臣威胁皇权,本质是强化专制皇权的需要。故答案为A项。B项,“家天下”的观

20、念根深蒂固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封建统治残暴属于皇权专制的表现,排除;D项,平民皇帝变态的心理反应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17.历史文献资料表明,古雅典公民大会的很多关乎城邦利益的重大决策至少要达到6000票才能通过生效,即公民大会至少要有6000人参加才算合法。假如参加公民大会的人一数达不到法定要求,五百人议事会就会派军队强迫公民去开会。据此可知古代雅典A. 公民参政热情不高B. 个人自由从属于城邦利益C. 民主范围极其狭隘D. 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假如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达不到法定要求,五百人议事会就会派军队强迫公民去开会”可知,古代雅典的个人自由

21、从属于城邦利益,因此B项正确;A项说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说法和材料无关,排除;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因此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假如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达不到法定要求,五百人议事会就会派军队强迫公民去开会”,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分析解答。18.卓尔不群的雅典,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影响深远。限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其民主制的“得”与“失”表现明显。下列选项中属于其“失”的是公职选举众多妇女和外邦人不享有公民权民众组成陪审法庭城邦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基础上A. B. C. D. 【答案】D【解析】雅典民主制度的“失”指的是雅典民主制的局限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

22、典民主制实施的范围是有限的,众多妇女和外邦人不享有公民权,奴隶更是被排斥在其范围之外,故选D;是属于雅典民主制的“得”,故需排除含有的选项。点睛:这一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这类题型在全国卷高考试题中相对出现较少,但是这类题目属于以前多项选择题的变种,因为能够在一个题里考查到更多的知识点,所以在模拟试题或者平时的考试题中多有出现。这类题要想做对,还是有技巧的。如果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的话,可以不看选项,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直接选择,然后将自己做出的答案与选项对照,只要是能找到一致的,一般情况就能保证正确了。如果有些知识点不是很熟悉,可以采用“选基法”,即将自己最有把握认为对的和错的选项找出来,然后对比

23、选项中是否有自己有把握的那些,一般就能依据这一技巧做对答案。19.苏格拉底认为,通过程序达成的判决哪怕是不合理的或错误的,公民也必须遵守法律和服从合法程序的判决。这体现了A. 大众与精英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B. 苏格拉底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完善C. 公民法律意识对于城邦的重要性D. 古代雅典的法律维护了社会正义【答案】C【解析】【详解】苏格拉底主张“公民也必须遵守法律和服从合法程序的判决”,是为了树立和弘扬公民的法律意识,说明公民的法律意识对于城邦具有重要的意义。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大众与精英之间的矛盾,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这一主张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雅典法律对于社会

24、正义的影响,排除D项。20. 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 )A 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B. 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C. 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D. 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答案】C【解析】A项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材料中没有体现相关内容,而且假如这个正确,那么也不会出现材料中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样的事件发生了。因此排除A项。B项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这个材料中没有体现而且说法过于决定,错误不选。D项,从题干信息“一项法律规定”可知,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25、是其制度本身的局限性所致,而非伯利克里个人行为,排除D项;C项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雅典民主制的弊端,是一种多数人的暴政,个人的声音和思想会被抹杀。【考点定位】必修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21.罗马法规定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关系人包括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等,在民事诉讼中应承担陈述真实情况的义务,对故意违背真实义务的人处以“虚言罚”。这表明罗马法A. 遵循私法至上B. 重视诉讼程序C. 注重诉讼诚信D. 崇尚科学理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罗马法。材料中“陈述真实情况的义务”“对故意违背真实义务的人处以“虚言罚”说明罗马法比较注重诚信的诉讼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

26、罗马法注重诚信的理念,不是遵循私法至上,故A项错误;诉讼程序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科学理性不符合材料中诚信的理念,故D项错误。22.罗马民法大全记载,裁判官说:“如果船员、客店店员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那么,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这反映了罗马法A. 重视物权保护B. 强调诉讼程序C. 倡导公正公开D. 关注人身安全【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如果船员、客店店员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那么,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可知,船员、客店店员有责任保护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并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故

27、A正确;据上分析可知,材料没有涉及诉讼程序、公正公开、人身安全等问题,B、C、D错误。23.古代罗马法规定:在商品交换中,未成年人如因对方利用其无经验而遭受损失的,可诉请追回已交付物件,纵使对方没有欺诈行为,只要未成年人确实受到很大损失,也可申请“恢复原状“,要求返还原物件。这反映出,古代罗马A. 注重维护诚信交换原则B. 禁止未成年人交换商品C. 法律严惩侵犯私有财产D. 重视保护弱势群体利益【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古代罗马法规定:在商品交换中只要未成年人确实受到很大损失,也可申请恢复原状,要求返还原物件”可知,古罗马法律重视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故D正确;材料表明罗马法对未成年人利益

28、的保护,无法体现注重维护诚信交换原则,排除A;材料表明罗马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无法体现禁止未成年人交换商品,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商品交换中受到的损失,并非“严惩侵犯私有财产”,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古代罗马法规定:在商品交换中只要未成年人确实受到很大损失,也可申请恢复原状,要求返还原物件”,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24.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物权担保,都在禁止之列。但是,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这表明A. 男女权利逐渐平等B. 罗马法注重形式

29、,缺乏变通C. 法官们依据实际,灵活运用法律D. 罗马法保护妇女的利益【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体现了罗马法在实践过程中具有灵活性,并未完全照搬法律条文,C项正确,故B项错误;“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并不能说明罗马妇女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A项错误;材料主要论述妇女担保的问题,并不能体现罗马法保护妇女权益,D项错误。第卷(非选择题 满分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巡视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历代也特别重视巡视制度的建设,唐代制定的“六察法”,内容详细具体,成为历代开展巡视工作遵循的原则;宋

30、辽金时期制定了御史台仪制御史弹奏格等;明代制定出巡相见礼仪巡历事例等制度,从巡视内容、巡视程序、巡视官台仪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巡视立法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历代巡视官员的品级一般较低,但巡视时代表皇帝和中央政府,所以权力很大。如汉代巡察郡国的刺史只是俸禄为六百石的小官,却能监察二千石的地方长官;明代巡按御史的品级只有七品,但三品以上的布政使、按察使也对之十分敬畏。官员巡视地方时,主要有明察和暗访两种方式,但具体巡察方法非常灵活多样,注重发现问题,讲求实效。历代也特别重视巡视官员的选任。唐代时规定巡视官员要有刚正疾恶的品质,要有真才实学,要有实践经验,并规定五品以上的巡察御史由皇帝亲自选任;明朝时还

31、对巡视官员的最低和最高年龄作了规定;清代特别规定,对于受过处罚的人员,出现降级、革职等情况者,一律不能选为巡查官,要求日益严苛。研究古代巡视制度的历史沿革,借鉴其中的经验教训,对于推动当代中国巡视工作也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摘编自余少祥中国古代巡视制度考略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巡视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巡视制度的作用。(3)谈谈古代巡视制度对推动当代巡视工作的现实意义。【答案】(1)巡视有法律保障或重视巡视立法建设;巡视官员的品级较低,但权力较大;巡察方法灵活多样,讲求实效;重视巡视官员的选任或巡视官员选拔条件严格。(2)有利于加强对官员的监督,一定程度上抑制官

32、员腐败;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统治或有利于社会的稳定。(3)要不断加强巡视立法建设或巡视制度要法制化、科学化;要不断加强巡视官员的选拔;要不断创新巡视方式,提高巡视的时效性。【解析】【详解】(1)据材料“唐代制定的六察法,内容详细具体,求,巡视立法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可知,巡视制度有立法保障;据材料“历代巡视官员的品级一般较低,但巡视时代表皇帝和中央政府,所以权力很大。”可知,巡视官员位轻权重;据材料“但具体巡察方法非常灵活多样,注重发现问题,讲求实效。”可知,巡视的具体方法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据材料“历代也特别重视巡视官员的选任。”可知,巡视官员的资质十分重要。(2)巡视官员的直

33、接职能是监督地方官员,因此其直接作用就是加强监督、抑制腐败;对地方腐败现象的抑制也在客观上巩固了统治,维护了社会稳定;从材料可知,“巡视时代表皇帝和中央政府”,因而巡视制度实际上也是一种加强专制集权的重要制度。(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可结合第一小问的答案,从巡视制度的法制化、监督方法、人才培养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26.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历史悠久,其影响力不仅局限于中国,还波及海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隋朝初是以秀才、明经等科选拔官吏,到隋炀帝统治时期设置进士科,宣告了旧的以门第为主要依据的选官体制的结束及新的以进士科为代表的科举制的诞生。唐代科举考试分制科和常科。制科主要考应试对

34、策,也就是对时政的看法和建议。唐代常科的科名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算等五十多种。进士科以考时务策为主,后来也考帖经和杂文。宋代在革除了唐代科举制弊病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相当完整、严密的科举制度,成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代科举实行三级考试,凡登科进士,一律由吏部立即授官。宋代科举考试向士大夫广泛开放,对于各科举人,不重门第,只要文章合格,就可以录取。明代至清代中叶前这一时期,科举制度走向鼎盛阶段。考试内容与规则格式化,严格限定出题、答题范围和格式,从而形成“八股文”;考试科目也趋向于单一化,主要有进士一科;考试程序更加严密,实行四级制考试体制,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

35、试;从明朝开始科举考试分“南北榜”录取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式。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举制度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一:科举制度与君主制的强化君主专制的强化使科举考试的录取数量、考试内容、考试程序发生了变化。科举取士的数量越来越多,封建统治基础不断扩大;科举考试内容由多元到以儒学为主,再到只限于四书五经,且以朱熹的注疏为准,表明儒学思想已成为专制统治的思想工具;科举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殿试逐渐成为定制,且由皇帝直接掌握。上述史实表明科举考试的变化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示例二:科举制度与经济

36、重心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科举考试录取数量和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唐中后期以后,经济重心南移加快,南宋时期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带来了文化中心的南移,南方文教事业昌盛。科举考试中,南方士子占优势,明代为平息北方士人情绪,实行“南北榜”。示例三:科举制度与儒学的发展自唐代到明代,儒学在科举考试中的地位日益突显。唐代,儒学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宋明理学以儒家纲常约束人们的思想,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主,但可依据多种注疏;明代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的唯一内容,答卷只能以朱熹的注释为准。由于内容和形式的程式化,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革,从而使儒家思想文化日益地僵化没落

37、。(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属于开放型试题,可以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分析,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评分标准:自拟题目,论述【解析】【分析】【详解】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需要明白的是“科举制度与社会发展”可以选择科举与政治的发展、科举与经济发展、科举与思想文化发展等多角度分析,因为“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27.【历史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南宋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变革与转型期,件随着民间争言财利的好讼风尚以及无审级限制诉讼制度所引发的非法越诉、安诉现象对司法秩序的冲击,南宋对原有相关法律进行了改革。新律规定:州县、监

38、司的司法官员必须在民事案件审结后给争论双方当事人出具包含有案情事实、法律适用和审断理由的法律文书“断由”,以此作为诉讼当事人依次上诉的法定依据。南宋司法官员的民事审判虽然经常会参酌人情,以使判决更加圆润,但人伦情理仅是对法律的补充,而不是颠覆,更不是所谓的“伦理法”、“父母官诉讼”等传统学说所能涵括。实际上南宋司法官员早已践行了依据证据判决的成文法传统。南宋司法理性化、近世化趋势,对当下的司法改革亦不乏历史启迪与思考。摘编自张本顺变革与转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宋法制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宋法制改革的影响【答案】(1)特点:注重事实和证据;淡化伦理人情;

39、诉讼程序渐趋规范化;带有理性化和近代化色彩。(任答3点即可)(2)影响:有利于维护司法秩序和促进司法公正;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公平公正化;对近现代司法改革提供借鉴。(任答3点、言之有理亦可即可)【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南宋法制改革的特点和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详解】(1)南宋法制改革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州县、监司的司法官员必须在民事案件审结后给争论双方当事人出具包含有案情事实、法律适用和审断理由的法律文书断由”“以此作为诉讼当事人依次上诉的法定依据”“南宋司法官员的民事审判虽然经常会参酌人情,以使判决更加圆润,但人伦情理仅是对法律的补充”“南宋司法理性化、近世化趋势”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2)南宋法制改革的影响,可以根据第一小题概括得出的措施和特点,并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来回答。即有利于维护司法秩序和促进司法公正;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公平公正化;对近现代司法改革提供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