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二轮专题限时训练:专题8 改革开放新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16094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二轮专题限时训练:专题8 改革开放新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二轮专题限时训练:专题8 改革开放新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二轮专题限时训练:专题8 改革开放新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二轮专题限时训练:专题8 改革开放新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二轮专题限时训练:专题8 改革开放新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二轮专题限时训练:专题8 改革开放新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二轮专题限时训练:专题8 改革开放新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二轮专题限时训练:专题8 改革开放新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二轮专题限时训练:专题8 改革开放新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二轮专题限时训练:专题8 改革开放新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二轮专题限时训练:专题8 改革开放新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二轮专题限时训练:专题8 改革开放新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八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改革开放后新中国的政治和外交1、2、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确立5、6、7、8、9、10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1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12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3洛阳二模)下表呈现的是20世纪的七十年关于中国政治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它们()1912年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1931年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

2、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都是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成果B.都体现了人民民主的政治原则C.都体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步D.都表明民族独立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解析:C临时约法是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成果,新中国成立后的宪法是完善民主制度的产物,A项错误。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不能体现人民民主的政治原则,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民族独立与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D项错误。五个宪法文件都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C项正确。2.不同时期流行不同的话语。请将下列政治词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照先后顺序排列()三大改造改革开放全面夺权“

3、一国两制”乒乓外交A.B.C.D.解析:B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三大改造是在19531956年,改革开放从1978年开始,全面夺权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一国两制”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乒乓外交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故B正确。3.(2013大同三模)1982年3月26日,中国外交部发表了一个只有三句话的声明:“我们注意到了3月24日苏联勃列日涅夫主席在塔什干发表的关于中苏关系的讲话。我们坚决拒绝讲话中对中国的攻击。在中苏两国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我们重视的是苏联的实际行动。”由此可知()A.苏联在改善对华关系方面缺乏诚意B.中国外交政策将进行重大的战略方向调整C.中国坚决反对苏

4、联的攻击,中苏关系日益恶化D.中国外交重点由意识形态转向国家利益方面解析:A从材料的信息看,苏联一方面攻击中国,另一方面又表达愿意改善对华关系,说明其对改善对华关系缺乏诚意。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已经进行了重大调整,B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中苏关系逐渐缓和,C项错误。中苏关系中任何时候外交的重点都是国家利益,D项表述错误。4.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1949、1972、1992年分别形成了三次建交高潮。下列史实与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的是()A.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B.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D.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

5、国、多哈会议解析:A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促成了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高潮,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诞生了许多新独立的国家,我国与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指出:“现行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显得很不适应。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把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同时按乡建立乡党委,并根据生产的需要和群众的意愿逐步建立经济组织。”此通知出台的历史背景是()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B.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C.基层民主的加强和扩大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解析: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

6、行以后,原有的高度集中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不能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6.(2013南昌模拟)1981年12月1日,侯永禄在农民日记中写道:“土改后多亏及时组织互助组成立合作社,没有使两极分化过于悬殊。就那很短的时间,也有不少人很快变穷,分下的房屋土地牲口农具只好卖掉,靠借债过日子。”为防止这一现象再次出现,新时期的中国农村改革()A.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B.坚持“一大二公”和“一平二调”C.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D.实行分散与集体相结合的经营原则解析: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新时期”的限制条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农民对土地只有经营权,没有所有权,不得买卖,这就防止了土地兼

7、并,有效避免了两极分化。7.如图反映的是19491990年间我国() A.粮食生产基本状况B.钢铁生产基本状况C.人民公社入社人数基本状况D.个体工商业户数量基本状况解析:A中国的钢铁产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成倍增长的,图表说明这种产品在19491965年间增长缓慢,B项错误。C项不正确,人民公社在1983年废除。1978年以前个体户很少,D项也不正确。因此,只有A项正确。8.(2013郑州二模)1980年中共75号文件,是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第一书记专门讨论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并通过了座谈纪要而成。文件指出:“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

8、”;“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生产有所发展,现行的生产责任制群众满意或经过改进可以使群众满意的,就不要搞包产到户”。据此说明()A.多数领导人还未摆脱“左”的束缚B.农业包产到户在全国全面展开C.人民群众满意生产队的管理方式D.在一般地区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解析:A据材料可知多数领导人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适合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说明当时,“左”倾错误思想仍然存在,A项正确。9.(2013云南联考)1983年(中国)政府推出了“以税代利”政策。大中型企业要求将其55%的利润交作税收,小企业则按照分成八个等级的税则表纳税,这样就切断了国营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直接联系。材料中的举措推

9、动了()A.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B.政府部门决策权丧失C.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D.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解析:A政府推出“以税代利”,“切断了国营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直接联系”政企分开,反映A项正确。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决策权并没有丧失,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国企改革的内容,有利于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而C项1984年出台,是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包括农村和城市。D项转型的过程很长,不是通过一个“以税代利”就可以实现的。10.(2013咸阳二模)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

10、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D.大家伙对他的背叛解析:B材料中的合作化是指组建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是指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是农村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与史实不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以土地公有为基础;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11.(2013苏州调研)邓小平南方谈话,特别是其中深刻阐明的马克思主义精髓论、社会主义本质论、“三个有利于”论等,处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创造性光辉。空白处应为()A.社会主义市

11、场经济论B.“一国两制”论C.科学发展观 D.世界两大主题论解析:A邓小平南方谈话主要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A项正确。12.(2013南昌模拟)1983年,召开了为时十天、有六百人参加的“全国轻音乐座谈会”,文化部、音乐协的领导悉数出席。“座谈会”仍然批判流行音乐是“极力模仿资本主义酒吧歌星的唱法和情调”“在台上乱扭臀部,丑态百出”“污染了社会风气”等等,这反映当时()A.“双百”方针开始遭到严重破坏B.文艺界“百花凋零”C.存在反社会主义制度运动D.艺术领域还不是真正“百花齐放”解析:D1983年已经开始改革开放,“双百”方针得到重新贯彻,文艺界呈现复苏局面。A、B两

12、项错误。伴随着对外开放,西方文化传入,文艺界由于长期受到“左”倾错误影响,仍然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不同艺术流派,在艺术领域还不能真正的做到“百花齐放”。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2013丽水模拟)与时俱进、变革创新的民族精神造就了生生不息、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伴随着经济变革而来的是重大的政治变革前面论述的混乱和改革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思想家,迫使他们重新估价自己的传统,或将其抛弃,或使之适应

13、过渡时期的需要。因而,东周时期是一个思想文化大变动、富有创造力的时期。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限制君权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其立学宗旨是:“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以西学瀹(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到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颁布学校系统改革案(“壬戌学制

14、”),此改革案由全国教育联合会提出,改革案列有七条标准: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之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孙培青中国教育史材料四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上的报告(1)材料一中促使“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伴随着经济变革而来”发生了怎样的“重大的政治变革”?(2分)孔子、老子、韩非子三人的思想是如何“适应过渡时期需

15、要的”?(3分)(2)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层面概括材料二中当时中国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原因。(4分)(3)概括材料三中“癸卯学制”的特点。(2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壬戌学制”颁布的背景以及进步性。(不得摘抄原文)(9分)(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采取了哪些重大的举措?(4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史料并分析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根本原因”是先进生产力的出现即铁犁牛耕的出现,“政治变革”即宗法制与分封制崩溃,各国纷纷变法加强中央集权,第三小问结合三者思想作答。第(2)问16至17世纪处于明清之际,政治上君主专制加

16、强,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发展缓慢。第(3)问“特点”据“癸卯学制”的宗旨“以忠孝为本”“以西学渗透其智识”“各适实用”可知其宣扬儒学传统教育并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背景”据“壬戌学制”颁布的时间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作答,“进步性”从个性发展、注重经济、教育普及、地方特点等角度思考。第(4)问从经济改革、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组织等方面思考。答案:(1)根本原因:生产技术、生产工具的进步(铁犁牛耕的出现)。(2分)政治变革:分封制走向崩溃,中央集权制度(封建制度)开始出现,各国纷纷推行变法。(2分)主张:孔子:提出“仁”“礼”;老子:因循自然、无为而治;韩非子:加强君

17、主专制,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提倡改革。(3分)(2)原因:政治上,封建专制高度强化;经济上,封建自然经济根深蒂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4分)(3)特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分)颁布的背景:北洋政府的重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人们思想;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受“西学”的影响。(6分)(答出3点即可)进步性:重视教育的普及;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注重培养经济人才;教育更加贴近生活;关注地方教育的差异。(3分)(答出3点即可)(4)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参与各种区域性国

18、际经济组织的活动。(4分)(答出2点即可)14.(2013中山模拟)中国现代化历程一书认为:中国18402000年这160年的现代化历程经历了三种道路的转化:一、18401949年10月前是中国“早期现代化”阶段,以资本主义现代化为主体;二、19491978年是“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带有苏联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色彩;三、1979年至今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在政治经济方面走出了自己的道路。试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请用史实简要说明中国是如何走第一种现代化道路的?(4分)结局如何?(3分)(2)中国走上第二条现代化道路的首要前提是什么?(2分)用

19、史实说明第二条道路是如何确立的?(6分)(3)中国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转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2分)20世纪90年代取得了什么具体成就?(4分)(4)从中国现代化历程的转变和成就,你能得出哪些启示?(5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现代化的理解能力。第(1)问,抓住中国“以资本主义现代化为主体”这一信息,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列举资产阶级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史实即可。第(2)问,“首要前提”可结合新中国建立的意义分析,“道路”应突出苏联模式对中国的影响,其确立过程应联系三大改造、“一五”计划,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等史实作答。第(3)问,“方式”是指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成就”要紧扣时间限制“90

20、年代”,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第(4)问,“启示”实际要求回答中国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答案:(1)道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工业化进程;通过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4分)结局: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尝试受到严重挫折。(3分)(2)首要前提:实现民族独立。(2分)确立: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工业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权力高度集中。(6分)(3)方式:1978年以后的改革开放。(2分)成就: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道路;(2分)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2分)(4)启示:现代化是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民族国家、实现民族独立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应结合本国实际,走符合国情的现代化道路。(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