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0 ,大小:1.70MB ,
资源ID:616061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1606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全解全析) 第十单元 第2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全解全析) 第十单元 第2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

1、第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 验教训。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 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历史广角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战时共产主义”,即运用军事的手段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事实证明这一做法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但不能因此否定这一政策,它在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新生政权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只是战争状态消除之后,应该及时停止这一政策。历史广角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

2、新构想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并不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经济模式,而是一个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战略政策。列宁是把新经济政策中的商品经济因素作为资本主义来看待的,其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就是要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尽管列宁最终并没有完全突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大思路,但是新经济政策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仍有着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历史广角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指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在推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计划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体制。与当时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相比,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条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道路。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

3、路的探索和创新,为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对本国经济实行一定程度的宏观调控提供了借鉴,对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斯大林模式促进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表现出鲜明的开创性与巨大的优越性。历史广角苏联改革中的失误传统观点认为,苏联改革失误主要包括:一是从纠正党的历史错误滑向否定党的历史成就;二是从批判停滞的社会主义理论,滑向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三是从发扬党内民主滑向否定党的民主集中制;四是从划分党内职能区分开始,把党政分工变为党政分家;五是模糊和抹杀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主题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自主探究读史有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和实质材料马克思: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

4、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行业内容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商贸取消自由贸易分配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和实质是什么?教你读史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在材料中从所有制、管理方式、分配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粗略原则。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践了这些原则,结合政策实行的背景,总结出其主要特点和实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和实质(1)特点:鲜明的共产主义色彩: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鲜明的战时色彩:集中人力、物力战胜敌人,巩固政权。(2)实质:用军事、行政命令管理经济。新经济政策的“新”

5、和“变”材料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大国崛起解说词“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结合材料和教材,比之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变”在何处?教你读史第一段材料抓住关键信息“商品、货币、市场机制”,把握特点和实质;第二段材料抓住信息“利用资本主

6、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进一步认识其特点和实质。新经济政策的“新”和“变”(1)调整了生产关系,允许私有制的存在,出现了多种所有制形式。(2)分配形式发生变化,实行按劳分配;流通领域,允许自由贸易。(3)梳理了一条“小生产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这样的发展思路。(4)按经济规律办事,从直接过渡转变为逐步过渡。名师归纳清理过关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相同点两种政策都是无产阶级政权实施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措施,具有明显的社会主义性质不同点 目的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实现向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为了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巩固工农联盟,以

7、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内容余粮收集制,企业国有化,实物配给制和劳动义务制固定粮食税,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作用适应了战时需要,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使苏俄经济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巩固了工农联盟,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影响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为俄国人民指明了发展道路主题二斯大林体制和苏联经济改革自主探究读史有得斯大林体制的特点材料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

8、制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世界历史杂志苏联的共产主义苏联的发展速度在20世纪70年代期间逐渐放慢苏联的工人、技师和科学家不愿意只是执行来自上面的命令而不在决策过程起作用。斯诺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斯大林体制下走了一条怎样的工业化道路?该体制有什么特点?教你读史第一段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计划经济”“所有制”“重工业”;第二段材料涉及“执行来自上面的命令”信息,综合材料信息从所有制、发展重点、管理方式等方面认识该体制的特点。斯大林体制的特点(1)单一公有制。(2)优先发展重工业。(3)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4)指令性计划经济。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及评价材

9、料赫鲁晓夫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在每一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下,玉米的播种面积迅猛扩大,1 953年为580万公顷,1 956年达1640万公顷,1 962年增至3 710万公顷。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那样高。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怎样的不良后果?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改革?教你读史赫

10、鲁晓夫改革的不良后果从挤占了耕地造成其他粮食作物减产、玉米产量和质量未达到预期目标信息概括。对其评价应用历史的、辩证的方法来评价。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及评价(1)后果:玉米种植挤占了耕地,导致其他粮食作物减产;玉米产量和质量未达到预期目标。(2)评价: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名师归纳清理过关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比较改革异同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异侧重点农业工业前期是经济领域,后期是政治领域结果取得一定的成就,最后失败失败失败原因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

11、补补虽然进行了根本性改革,但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同(1)目的: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2)内容: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3)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 命题趋向呈现新材料,考查主干知识典例1(2012珠海模拟)1921年的五一劳动节,正巧与基督教复活节同日。正在苏俄考察的瞿秋白,当晚写道:“今天在我们这里吃过节饭肉是市场上买的,新鲜哟。”这反映了当时苏俄()A以粮食税取代了余粮收集制B允许私人兴办中小企业,发展贸易C实行了按劳动分配日用生活品D废除了实物配给制,允许商品交换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一定时空:1921年、苏俄二明考点:苏俄新经政策三抓关键:“1921年的五一劳动节”“ 吃

12、过节饭肉是市场上买的,新鲜哟”。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对应度理由A与题无关A项不能体现材料中的商品交换B与题无关B项属于新经济政策中工业所有制方面的内容,与材料主题无关C说法错误C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D正确“肉是市场上买的,新鲜哟。”说明允许商品买卖命题趋向呈现新材料,考查主干知识典例2(2012福建高考)下表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代19251927年19281932年19331937年年均粮食产量(万吨)752773607290A地广人稀 B自然灾害频发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解题规范(请自主思考)第一步:审题干一

13、定时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联二明考点:苏联的经济政策与经济建设三抓关键:从1925年至1937年,粮食产量不断下降的原因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对应度理由A与题无关自然因素,不是导致长时期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B说法错误与史实不符C正确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打击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时间不符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是在20世纪50年代课堂感悟高考1(2009广东高考)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正确理解是()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解析

14、:选C开创了改革的先河之前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经济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改革没有成效,因而这一次是表面的改革。2(2009广东高考)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B斯大林模式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选D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但由于脱离了苏俄社会生产力的实际水平而失败。故本题选D。3(2009广东高考)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

15、,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解析:选B从题干中的“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可以看出计划经济有一定的合理性,其它选项答案太绝对。4(2012江苏高考)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

16、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解析:选D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1921年春,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对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调整和改良,即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故选D。5(2008广东高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到19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

17、本主义。英美等国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耶金等制高点材料二1999年的最后一天,叶利钦(19911999年任俄罗斯总统)在辞职讲话中说:“我已经完成了我一生的主要任务。俄罗斯永远不会再回到过去,俄罗斯将永远向前迈进。”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1)根据材料一,指出1980年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是什么?二战后苏联进行了哪几次经济体制改革?这些改革共同的局限性是什么?(3)你认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向前迈进”的过程中应

18、当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简要说明理由。解析:本题从战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入手,考查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第(1)问,“1980年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要注意结合材料来进行分析。第(2)问,设问中“体制”是关键,战后的改革实际上都是围绕这一体制展开的。第(3)问,注意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要采取有利于生产力的手段和措施来发展经济。答案:(1)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涉;政府的首要责任发生变化。(2)体制:计划经济体制。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局限性: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3)从政府与市场的角度作答,并言之成理。 课下演练

19、提升(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东山中学测试)小说静静的顿河中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A企业国有政策 B粮食税C劳动义务制 D余粮收集制解析:选D题干中“把我们的粮食全搞走啦”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农业政策,故排除A、C两项;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排除B项。2(2012山西十校摸底)“当一月底,在巴兹基召开的守备部队大会上骑兵连的战士就公开

20、提出了意见。从他们的队伍里喊出了这样的口号:赶走征粮队!征粮工作该收场啦!打倒粮食委员。”材料描述的这一现象产生的背景是()A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遭到农民的反对C农民对农业集体化运动强烈不满D斯大林模式下农民生活困苦解析:选A由“赶走征粮队”“征粮工作该收场啦”等可以看出,以余粮收集制以核心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了士兵的不满,故A正确。3(2013海珠测试)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A列宁改变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改造社会主义C列宁主张利用资

21、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D列宁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本质解析:选C“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说明社会主义吸收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故选C。4(2013广东六校联考)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解析:选B“追随理想的实验”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面对现实的实验”指新经济政策;“ 回归理想的实验”是指斯大林模式。故选B。5(2013惠州调研)“1930年冬季成为

22、农民的恐怖冬天,抄家、流放和处决成为寻常的事。”“恐怖冬天”的来临是因为苏联(俄)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解析:选D1930年,苏联在农业方面正在强制推行农业集体化。A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时间为19181921;B项新经济政策是19211927年; C项与题意无关。故D项符合。6(2013顺德期中)“在经济建设中,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必然会导致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政策是()A罗斯福新政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斯大林模式 D新经济政策解析:选C

23、抓关键词: “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 “指令性计划” “导致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上述内容都是斯大林体制具有的特点。7斯大林曾经说:“能不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把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在两个不同的基础上,就是说,建立在最巨大、最统一的社会主义工业基础上和最分散、最落后的农民小商品经济基础上呢?不,不能。”为此,苏联实行了()A新经济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C农业集体化 D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解析:选C由“不能”将“苏维埃政权建立在最巨大、最统一的社会主义工业基础上和最分散、最落后的农民小商品经济基础上”可知,斯大林要改变分散落后的农民小商品经

24、济,以适应工业化的需要,故C正确。8(2012深圳调研)有人说,苏联某一时期的经济实际上是一种“命令经济”而非“计划经济”,但却创造了工业化的奇迹。这种“命令经济”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C新经济政策 D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解析:选B“命令经济”而非“计划经济”, 但却创造了工业化的奇迹推断是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9(2012汕头质检)前苏联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长期实行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指工业产品与农产品不等价交换,国家无偿向农民征收公粮、调拨农产品和以低价收购农产品,而以较高的价格将工业产品卖给农民,从中得到有利的差价),苏联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主要是()

25、A增加物资储备以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B发展农业生产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C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实现国家的农业化D增加资金积累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苏联工业化的认识。20世纪20年代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从苏联采取的措施看,国家以低价收购农产品,而以较高的价格将工业产品卖给农民,可以看出国家全力支持工业化。10.(2012揭阳模拟)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的一幅题为“推广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的宣传画。当时的苏联()A调整农业政策,促进农业市场化B调整农业政策,实现农业集体化C农业经济改革,增加粮食生产量D农业经济改革,支持工业化建设解析:选C玉米为高产作物,“推广种植玉米”说

26、明苏联想提高粮食产量。11赵楚在停滞的时代中写道:延续18年的“”式庸人政治,因其停滞的时代特点,被称为“20年核冬天(认为使用大量的核武器)”。“”式庸人政治时期出现的现象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B合并集体农庄,庄员拥有自留地C苏联与美国势均力敌D大肆批判社会主义制度是“官僚专制”解析:选C根据题干中的“18年”“停滞的时代”和“核冬天”可知,“”式庸人应是勃列日涅夫。A项属于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B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C项符合题意,D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12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

27、,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应是()A斯大林 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解析:选D本题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有很大的迷惑性。“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很容易错选A项。但题干的关键信息是“一直到剥光为止”寓意是苏联解体。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2梅州摸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材料二材料三威尔斯:这次美国之行,给了我极强烈的印象。旧的金融界在崩溃,全国的经济生活以新的方式在改造。列

28、宁当年曾经说过,要“学习做生意”,要向资本家学习。现在资本家应当向你们学习,以便领会社会主义精神。我以为,在美国,问题是在于进行深刻的改造,是在于建立计划经济,即社会主义经济。你和罗斯福是从两个不同的起点出发的。斯大林和英国作家威尔斯的谈话(1934年7月23日)材料四苏联20世纪4060年代经济问题诊断书病人苏联发病时间20世纪4060年代病由病症诊断患了严重的“经济发展缓慢”症医生处方赫鲁晓夫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农民和农庄的自主权“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1)材料一中苏俄得以恢复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后来会出现材料二中的现象?(3分)(2)材料三发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你如何评论威尔

29、斯的观点?(8分)(3)材料四中分别应该填上什么?表中三个“医生”所开的处方都没能“医治”好苏联,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9分)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以来人类对现代化模式的新探索。第(1)问,“原因”可以结合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探索活动的作用回答,材料二漫画实际讽刺了斯大林经济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现象。第(2)问,注意分析美国和苏联当时所处的不同背景,“评价”的关键是指出威尔斯观点的错误之处。第(3)问,填表内容需要结合所学回答,“评价”言之有理即可,注意所表述的内容与二战后苏联改革的关联性。答案:(1)实行新经济政策。片面地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2)背景:美国:19291

30、933年,经济大危机之下,罗斯福实行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苏联: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评论:威尔斯只看见罗斯福新政对经济干预的表象,(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而未看到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根本改变的实质,因而得出错误的结论。(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经济发展缓慢;重点改革农业,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等;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评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带来了严重的弊端,苏联的改革收效不大;社会主义改革具有曲折性和艰巨性。(言之成理即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1921年)列宁:我们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正在于我们开始作战略上的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

31、垮,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要安排得更稳妥。(1921年)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1922年)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第二,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做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材料二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

32、国模式(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退却”在农业方面的具体表现。如何理解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质的不同阐释?(10分)(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美国和中国的“原有不完美模式”分别指什么。简要指出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在农业方面是如何体现“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的。(6分)(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三国制定经济政策过程中在经济体制的借鉴上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何启示。(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1919年至1920年实行,“1921年”表明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从农业方面征收粮食税的方面回答;第二小问,从材料一中逐条归纳,第一段从实行的“迂回”策略回答,第二段从“是

33、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回答,第三段从经济的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罗斯福新政之前美国实行的是自由经济政策。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第二小问,根据两国改革之后在经济制度变化中的不同点回答。第(3)问,要看到三则材料中不同国家的性质,苏俄是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特殊的环境,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出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相适应的方面,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但是进行了对经济的干预,可以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地回答。答案:(1)表现: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理解:列宁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从政策实施的策略角度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

34、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迂回过渡”。从政策实施的目的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巩固苏维埃政权。从政策实施的内容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机制来发展社会经济。在保证无产阶级掌权的前提下,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2)模式: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体现: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控市场,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经营的自主权。(3)说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是经济调整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启示:各国应从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发展经济,灵活制定

35、或调整相应的经济政策。高效学法集锦1运用图示法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2用漫画理解斯大林体制的建立图中反映的是斯大林体制的建立。左图漫画大意: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一五”计划,资产阶级嘲笑说,“这是幻想!乌托邦!”但是五年计划建设成就给予了资产阶级有力的回击;右图是反映苏联工业化建设的宣传画,过分的突出重工业使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3运用图示法理解赫鲁晓夫改革4用漫画理解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解体的漫画。斯大林去世后,后继的苏联领导人都进行了不同程度地改革。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走在棺材之前的就是戈尔巴乔夫,云

36、层中的共产主义前辈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却无法改变苏联解体的事实。5图解苏联三次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全盘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相关资料选编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三种模式1列宁模式(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军事斗争模式:特点:直接过渡。结果:列宁主动放弃。(2)新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模式: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结果:苏联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联农业集体化开始以后被中止。2斯大林模式行政命令模式特点:强迫过渡。结果: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3中国模式社会主义改造模式特点:引导农民走集

37、体化的道路;用“赎买”的政策,引导资本主义工商业者走国家资本主义道路,最后完成全行业公私合营。结果: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二、列宁“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论断的提出这是列宁在1921年10月14日纪念俄国十月革命四周年时做的演讲,它形象地说明了苏维埃政权经历了建国初期最严峻的考验而得到巩固的艰辛历程。原文是这样的:这第一次胜利还不是最终的胜利。这次胜利是我国十月革命经历了空前的艰难、困苦和磨难,经历了很多重大的失败和错误以后取得的。难道一个落后国家的人民不经过失败和错误就能战胜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国家所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吗?我们不怕承认自己的错误,我

38、们将冷静地看待这些错误,以便学会改正这些错误。我们已经开始了这一事业。至于哪一个国家的无产者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期间把这一事业进行到底,这个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三、苏联集体农庄1927年12月,联共(布) “十五大”通过了逐步开展农业集体化的方针。1929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1930年1月,联共(布)中央的决议指出: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形式是享有土地使用权和主要生产资料公有的集体农庄。决议要求在运动中坚持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1933年1月,联共(布)中央宣布:“把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社会主

39、义大农业的轨道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苏联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广阔道路,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条件。到1937年,苏联基本上完成了农业集体化。但是,在集体化过程中,也出现过“全盘集体化”等严重错误,不仅带有很大的强制性,甚至采取没收财产、剥夺选举权等手法,强迫农户加入,这违背了列宁提出的自愿原则和通过示范、逐步开展的方法,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四、苏共“二十大”1953年3月,斯大林突患脑溢血逝世。之后,苏联政 局一度动荡。在经历了马林科夫的短暂执政后,到1958年,以赫鲁晓夫为首的党政领导核心逐步稳定下来。1956年2月,苏共召开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赫鲁晓夫主持大

40、会并作了党中央工作总结报告。在总结报告中,赫鲁晓夫就内政和外交方面提出了一些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不尽符合的观点,如通过所谓的“议会道路”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等,同时报告中“坚决反对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精神不相容的个人崇拜”。大会闭幕的当夜,赫鲁晓夫突然召集代表开会,做了题为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报告揭露了斯大林搞个人崇拜、践踏民主集中制原则、破坏社会主义法制、肃反扩大化等一系列严重错误及其危害,但对斯大林的错误缺乏历史的、辩证的分析,把个人崇拜的根源简单地归结为他的“不良品质和性格”。这个报告在苏联国内造成了思想混乱,同时,它不久被美国纽约时报全文发表,震惊了世界。苏共“二十大”巨大

41、而深远的影响超出了苏联的国境。会后,苏联国内掀起了批判斯大林的高潮,进行了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国际上,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借此掀起了反苏、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浪潮,一度造成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局的动荡不安。经典习题备选1(2010新课标全国高考)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解析:选B本题考查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运用能

42、力。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组织“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说明当时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处境困难。因此答案选B。2(2009江苏高考)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解析:选D斯大林开创并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大力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实行之初是同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促进了苏联工业、军事的迅速发展。3(20

43、10北京高考)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解析:选D本题考查战后苏联的改革,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意为发挥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意为坚持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综合以上两者可知D项正确。4(2010福建高考)华盛顿邮

44、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解析:选C本题考查苏联解体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由“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等信息可知,C项符合题意;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两极格局对峙、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美苏争霸,A、B两项不符合题意;普京当政时期已经谈不上“实行改造而非改革”了,D项不符合题意。5(2011海南高考)“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

45、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A二月革命时期B十月革命时期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解析:选D抓住关键词:列宁,利用资本主义,提高生产力。这三个关键词符合新经济政策的人物、方式、目的三个要素。6(2011江苏高考)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农副产品质

46、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解析:选D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了随着苏联工业化的进行,农民的利益不断遭到了损害,D项符合题意;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显然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与题意无关。7(2010江苏高考)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请回答:(1)图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海报,指出图和图所含信息之间的联系。比较这一时期的工业政策与以后斯大林工业化政策有何不同?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新经济政策。(2)对图像研究者来说,绘画作品并不简单地只是用于观赏

47、,而是用来“解读”。图为工业化时期的宣传海报,判断其所含信息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与其他图像史料相比,宣传海报有什么特点?解析:本题主要以苏联20世纪前期的海报为命题切入点,考查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图片、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的第一小问,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实现工业化的角度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从经济体制、管理手段等角度分析即可;第三小问,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由纺织工业为轻工业,而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抓住“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的关键信息,从海报内容、政治倾向等角度分析即可。答案:

48、(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不同:改变部分企业的国有性质,实行租让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高度集中管理。评价: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恢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局势)。(2)不准确。忽视轻工业发展,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特点:宣传海报多与重要事件有关;有明显的倾向性。一、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几大经济政策(1)重商主义:盛行于1718世纪,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展开对外贸易垄断,通过提高关税税率及设置其他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维护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2)自由主义: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

49、斯密在国富论中主张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提倡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盛行于19世纪中后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3)凯恩斯主义: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反对自由放任,又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反映了垄断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形成于罗斯福新政中,二战后在资本主义世界大规模地推行。(4)混合经济政策: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调整了经济政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步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政策。二、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体制的发展1历程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体制经历了自由

50、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1)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为主体的工厂取代了以手工生产为基础的手工工场。资本家占有所有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企业组织形式逐渐向股份公司转变,激烈的竞争,促使了企业的合并,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而且私人垄断组织开始与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干预国家政治生活。(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

51、现: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美国政府推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这是资本主义运行体制面对经济危机进行自我调整的一个成功案例。二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各国政府纷纷大力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长足的发展。国营企业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福利政策的普遍实施、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等使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体制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2变革的原因(1)科技革命与生产力发展是资本主义运行体制变革的根本原因。(2)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是内在的需要。(3)经济危机、战争或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4)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5)时代的发展、社会的

52、变化与人们社会生活的新要求。三、苏俄(苏联)经济体制的探索与调整探索调整主要内容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化;商贸:取消自由贸易;分配:义务劳动制(1)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应与时俱进,从国情出发(2)改革要从实际出发,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合理的改革措施,并对原有的体制作深入剖析(3)苏联的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4)社会主义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中逐步完善新经济政策农业:固定的粮食税;工业:部分恢复私营经济;商贸:允许自由贸易;分配:按劳分配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建立集体农庄,

53、建立集体所有制赫鲁晓夫改革侧重农业,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扩大农庄和农场自主权;提倡种玉米等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在工业上,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了一些调整戈尔巴乔夫改革初期进行经济改革,后又转向政治改革四、20世纪世界三大经济体制调整的比较名称比较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不同背景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被粉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过时,一些地方发生叛乱美国遭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阶级矛盾尖锐,经济受损严重“文化大革命”刚结束,国家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工作重心亟待转移内容以农业为核心,涉及工业、流通、分配等领域以工业为核心,涉及金融、工业、农业、社会福利等领域先农业后工业

54、,全面改革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国家干预经济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用改善了工农联盟,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恢复,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相同(1)都是各国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2)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且符合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3)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启示(1)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3)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不是哪一种意

55、识形态所独有的生产方式规范答题类用历史语言回答历史问题,不再因无谓失分而遗憾增分策略指导要正确使用历史术语,必须在平时多加记忆、多加练习和经常书写。高考历史评分细则明确规定“用词不准或词不达意者”,均只给少量分数甚至不给分。由此可见准确使用专业术语在高考答题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历史学科有许多概念和专有名词必须准确表达,绝不能张冠李戴,也不能滥用文学性的修饰语,历史卷不能当成语文卷来答,回答历史问题更不可写成“散文”。在阅卷过程中看到考生在回答问题时经常会用到“两半社会”“马哲”等缩写,还有“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等名词,还有的将三大改造写成“三大改革”,公有制写成“共有制”等。这些笔误一方面反映

56、了考生比较粗心,另一方面也能反映出对某些概念的理解不到位。关于笔误问题,也没有什么太好的方法。毛主席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建议同学们在读书时勤动手,边读边写。这样你对那些要掌握的重点就会写得比较熟练,就不至于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了。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语言,解答历史试题时,既不能自造历史名词,也不能用口头语言、文学语言。要充分尊重历史学科语言的严肃性和科学性,采用教材中的标准概念,用正确的观点和恰当的语言来阐述史实、分析史料、评价人物。运用课本语言来答题能够提高答题的准确性,避免语言漏洞。典型案例展评20世纪以来,苏俄、美国、中国在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进行了各自的实践,开创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社会改

57、革、经济发展的模式。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摘自苏联兴亡史材料二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材料三1933年,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

58、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护了3 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摘自岳麓版教材历史必修 材料四“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1)材料一说明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政策变化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8分)(2)据材料二回答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4分)(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田纳西水利工程兴建的积极意义。(6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俄、美、中三国改革背

59、景的相似之处,并指出三国改革所坚持的前提条件有何不同?(8分)阅卷话得失点评学习历史,回答历史问题也就是“重新思考”历史,因为我们所思考的历史,所回答的历史问题几乎都是前人思考过的,历史学科有社会教育功能,一些历史要素、历史结论的表述是很严格的,用历史语言回答历史问题,可以使答案更加规范,表述更条理清晰,有助于得到高分。考生的答卷:(1)审题准确;设问层次理解清晰。(2)答案形式规范:做到了书写提示化、序号化、段落化。(3)内容详细:答案来源于材料,依托于所学,但又高于材料及所学,即有概括、归纳性。(4)思路开阔全面,答案丰富,能保证得分要点。(5)不足:个别处语言不规范,字体书写有待进一步提

60、高。满分答案我的收获(1)变化: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经济、政治危机。影响:经济得到恢复,工农联盟政权得到巩固。(2)由提倡自由竞争、自由放任转变为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3)积极意义:扩大就业;为工农业发展提供动力和原材料;保护农田;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环境;提高当地居民收入。(4)同:三国改革前都面临着经济发展的严重困境。不同的前提条件: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革;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针对训练提能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美国在新

61、政第一阶段,劳工的真正困难远未得到解决。1935年全国就业工人虽比1933年多了400万,但失业者仍达900万之多。从1933年起,工人依靠罢工手段,以进一步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1934年,全美各地罢工持续不断,并以要求承认工会为主要目的。罢工打破了行业的界限,深入到过去很少发生罢工的诸如汽车工业、纺织工业等大批量生产的工业部门。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材料二最终,第二次世界大战挽救了罗斯福和他的新政:战争开设了工厂,创造了工作机会,从而结束了大萧条的噩梦。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罗斯福清楚地懂得,“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或总是促进普遍

62、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何顺果美国史通论(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问题?罗斯福又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结束美国“大萧条的噩梦”的?(8分)(3)材料三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4分)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第(1)问,“问题”根据材料一直接归纳概括即可,切忌照抄原文。“措施”可以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建设,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等方面作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国家政策、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国际贸易等方面作答;第(3)问,可以结合罗斯

63、福新政的性质直接概括为调整生产关系。答案(1)反映的问题:罗斯福新政的第一阶段并没有真正解决劳工问题,失业问题依旧严重,各地罢工持续并不断扩大。(4分)解决措施:继续兴办公共工程,开展“以工代赈”,缓解失业压力;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以保护劳工权利;通过社会保险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每点2分,共6分)(2)战争爆发后,美国经济被纳入政府的全面管制之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在战争需求的刺激下,美国开设了大量工厂,为工人创造了工作机会;政府从限制农业生产转向鼓励增产,农业产量大幅度增长,农产品价格上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全世界大部分的生产能力和财富都集中到了美国。(每点

64、2分,共8分)(3)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4分)长效热点类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从文明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考查“苏俄(联)探索社会主义的三大实验”1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在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人力,战胜了敌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它作为应战解危的非常措施是成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一项发展生产力的政策,作

65、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尝试是失败的。2面对现实的实验:新经济政策(1)一个勇敢的调整:政策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方面把农民的余粮全部收集到国家手中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工业方面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除重要的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外,中小企业可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商业方面取消一切自由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废除平均主义的配给制,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2)核心:通过市场机制来建设社会主义。3回归“理想”的实验:斯大林模式(1)斯大林模式探索的途径: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阶级斗争尖锐化。(2)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

66、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典例(2012广东高考)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依托材料客观评价斯大林体制。材料中的“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符合对斯大林体制的客观评价,承认了

67、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故答案为C项。答案C命题者说从文明传承与创新的视角看苏联经济政策的演变传承是文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创新则为之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创新与发展的中心内容总是随着时代实践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从直接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逐步过渡(新经济政策),再到完全确立(斯大林模式)来理解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成,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很大的启示。针对训练1(2012沈阳质检)联共(布)党和共产国际的一位领导人曾在审判的被告席上,把自己的主要贡献概括为:“在经济方面善于经营的个体农夫,减少集体农庄,实行对外国的租让制,放宽对外贸易的垄断制。”材料表明该领导人支持的政策是()A战时共

68、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D“加速发展战略”解析:选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将全部工业国有化,不符合题意,A项错;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不符合题干中的“租让制”,C项错;“加速发展战略”是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思想,而题干的领导人是共产国际的领导人,共产国际存在的时间为1919年至1945年,D项错。2(2012湖北七市联考)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D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解析

69、:选C题干中的“能雇佣劳动力”实际上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恢复资本主义,也就是新经济政策。十月革命、国内革命战争都在新经济政策之前,A、B两项错;D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2012潮州模拟)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地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这一笑话主要反映()A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C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和平演变”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解析:选D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联重工业发达,农业和轻工业却相对滞后,表明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