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1.29MB ,
资源ID:616002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1600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届高考历史(人教版通用)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大总结五 必修2《从自由主义到国家垄断 从计划经济到全球经济》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届高考历史(人教版通用)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大总结五 必修2《从自由主义到国家垄断 从计划经济到全球经济》 WORD版含解析.doc

1、专题概述本专题内容主要包括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改革、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趋势等。本专题的历史主线有三条:一是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二是社会主义经济政策从私有制向单一公有制再向多种所有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三是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历史发展规律1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从自由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再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2社会主义经济政策从私有制向单一公有制经济,再向多种形式的所有制发展;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3世界经济向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一、世界历史上对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理论与实践自社会主义运动诞生以来,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变现实,由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到底怎样走,世界近现代史上出现过许多主张,也进行了不同的实践探索。对此,应当采用归纳法全面掌握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在分析归纳时,既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也要注意国内外的层面。1马克思的设想: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推翻资本主义专制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按需分配的社会主义。这种理想化的主张并没有真正实践和实现过。2列宁的主张:俄国十月革命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理论和实践;十月革命后列宁在苏俄实行战时

3、共产主义政策,设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结果是不成功的;1921年,列宁又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3斯大林的主张:斯大林时期主张利用行政手段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通过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1936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形成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对东欧、中国产生重要的影响。4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在保持斯大林体制的基础上,给予企业一定的自主权利,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斯大林经济体制进行修修补补,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弊端,注定难逃改革失败的命

4、运。5戈尔巴乔夫对社会主义的新看法:彻底放弃斯大林模式,急于求成的激进改革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新思维”指导思想偏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但是缺乏坚强的领导和配套措施,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6毛泽东的主张:新中国成立后,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逐渐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1958年后过分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7邓小平的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改革开放,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5、主义理论,指出改革和革命的本质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市场和计划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就非凡。二、建国后中国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时间原因内容作用第一次建国初期到1956年(1)中国共产党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苏联经济模式(2)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实现工业化(1)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市场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2)核心: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曾起过积极作用,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

6、了历史发展的阶段,其严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第二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吸取了“文革”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1)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2)核心: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增强了企业的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第三次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1)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

7、向集约式经营转变(2)核心:把企业推向市场使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三、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1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1)概况: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2)原因:通过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横财,实力强大。而欧洲在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处于普遍衰落的时期。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1)概况: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方向演变。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8、,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2)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1)概况: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加速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进程。(2)原因:生产力和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四、近现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历程历程时间推动原因主要表现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5、16世纪之交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商品输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最终形

9、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经济一体化;整体世界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二战后初期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次科技革命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20世纪90年代科技革命;两极格局结束;跨国公司世贸组织、区域性经济组织;国际贸易大增;市场经济体制一、20世纪世界三大经济体制调整的比较 名称比较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不同点背景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被粉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过时,一些地方发生叛乱美国遭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阶级矛盾尖锐,经济受损严重“文化大革命”刚结束,国家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10、,工作重心亟待转移内容以农业为核心,涉及工业、流通、分配等领域以工业为核心,涉及金融、工业、农业、社会福利等领域先农业后工业,全面改革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国家干预经济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用改善了工农联盟,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恢复,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相同点(1)都是各国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2)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且符合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3)都

11、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启示(1)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3)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不是哪一种意识形态所独有的生产方式二、苏联工业化道路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1相似之处(1)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2)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3)工业化建设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实施五年计划;改革农村生产关系。2工业化方针提出:中国是在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苏联是在1925年的联共十四大上。3开始改革:中国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苏联是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4改革结果:中国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苏联几位领导人改革相继失败,苏联解体

12、。5结果不同的原因(1)指导思想不同。中国有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思想作指导;苏联缺乏科学的思想指导。(2)具体做法不同。中国经济改革力度比较大,完全突破了“斯大林模式”;苏联经济改革是小修小补,政治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引起思想混乱。(3)对待“和平演变”的态度不同。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苏联混淆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界限。(4)对改革认识不同。中国把改革当作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改革成就突出;苏联把改革当作缓和国内矛盾、对外争霸的工具,经济改革的一点点成果也化为乌有。主题5史学界热捧的“新史观”所谓“新史观”是近十余年来,在我国史学界流行起来的一些新的史学范式。它主要是相对于“革命史观”而言

13、的。人们研究历史的角度不再单纯地从“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以及五种社会形态演进的角度来架构历史,而是从文明演进、现代化进程、整体世界的发展等角度来构架历史体系。随着高中新课程的推进,“新史观”成为高中教学与高考命题的“热点”,我们应当给予较大的关注。1全球史观(1)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2)全球史观最早是欧美史学家摈弃欧洲中心论的产物,希望用“世界的欧洲”代替“欧洲的世界”,全球史观的出现推动了世界史学的发展,对于反对狭隘的民族主

14、义史学具有积极意义。(3)超越国界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事件得到更多的重视。比如,民族迁徙、物种传播、疾病蔓延、气候变化、恐怖主义、金融安全等。(4)从评价历史事件的原则看,对于促进全球联系的历史事件给予较高的评价。比如新航路的开辟和欧美国家的殖民扩张,对于工业革命的评价更多地分析其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这些与传统的史学观点有很大的不同。(5)采取了一种相对中立的价值尺度从事观察研究。将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放在全球的角度审视,注意摈弃“欧洲中心论”,主张建立“全球普适的历史话语系统”,重新书写人类整体的历史。2文明史观(1)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

15、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中学历史教材深受这一史观的影响,重点突出了人类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2)从横向看,文明史观认为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国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复习备考时,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3)文明史观以各种文明作为研究单位,并着力反映各种文明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变迁和磨合的过程。一部人类发展的历史,从本质上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可以说,文明史的内

16、容几乎涵盖了我们以往通史所涉及的内容,并且还包含了宗教、语言文字、群体心理、风俗习惯等多领域。因此,高考试题很多以通史的形式呈现,考查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4)文明史观对中学历史教学观念的改变。第一,政治文明史方面:文明史的思想颠覆了传统史学中突出政治斗争、阶级斗争的思想,摒弃了那些残酷的斗争和血腥的屠杀,而是以国家机器的运行,各种机构、组织、制度的设置以及相关运动作为研究的重点。第二,物质文明史方面:新课标教材以大量的笔墨介绍了中华民族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经济形态,突出了中华文明在文明史上的地位。在世界史方面,新课标教材突出了工业革命引领的工业文明历程。第三,精神文明史方面:与农耕文明

17、相适应的儒家文化,构成了中华文明的主干。以古希腊文明为根基的西方文明,以人文精神为核心。近代以来的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中华文明的嬗变更新。3现代化史观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进程,主要包括经济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等。它关注历史的纵向联系。(1)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即现代化,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6世纪初到18世纪工业革命前,处于工业文明早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工业文明首先在西欧兴起。第二阶段是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到19世纪末,在这一阶段,经过工业革命,人类真正进入工业社会,同时工业文明从西欧扩散到全球。

18、第三阶段是20世纪上半叶,在这一阶段,由于工业文明的全面到来,整个社会发生了剧烈的震动。1929年的经济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使人类社会对工业化产生的负面影响开始有所认识,工业文明的危机促使人类探索更加公平合理的现代化模式,罗斯福新政和苏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都是这一努力的内容。第四阶段是二战以后至今,在这一阶段,人类吸取了上一阶段的经验教训,工业文明得到顺利推进,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文明向第三世界扩散。(2)现代化的类型:第一,从现代化的动因和起步时间看,可分为内源型现代化模式,即现代化起步的原因主要是该国或该地区社会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自然发展的结果。如:英、法、美等国的现代化;外源

19、型现代化模式,即指现代化起步是在外部因素的刺激下开始的。如:日本、俄罗斯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第二,从经济体制的特点看,可分为:市场经济模式,如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计划经济模式,如苏联的现代化;混合经济模式,其特点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现代化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如印度等国的现代化。第三,从社会经济的性质看,可分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又可分为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和中国模式(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3)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正确的心态是既要保留民族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4)现代化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

20、以人的意志为转移。(5)现代化并不等同于社会进步,作为一种历史进程,它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在探索中纠正失误。(6)建立民族独立国家是现代化的前提,民族独立是现代化的产物。4社会史观社会史观是当前中学历史教学和史学研究的指导理论,近几年新的史学观传入中国,大大丰富和发展了社会史观,但是,社会史观的主导地位没有发生变化。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阐述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趋势,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作出客观、全面的分析和评价”。社会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发展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对唯心史观否定的产物。对我国而言,社会史观即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史

21、观辩证和唯物地看待社会。(1)社会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唯心史观。(2)人类发展是客观的、有规律的,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化的,一般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否定了“英雄创造历史”,社会史观的本质是大众化、生活化,是“所有人的历史”或称为“社会习俗的历史”。(4)评价历史事件要辩证地分析和采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将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综合考查。非选择题设问审读技巧典题示例美元是世界重要货币之一,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阅读下列材料:

22、材料一(罗斯福)新政中很重要的一项措施是暂时放弃金本位,直接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这一政策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却“意外”地伤害到了大洋另一端脆弱的中国经济中国的银元快速增值直接导致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顿失,商品出口大幅减少,而在国内则诱发了金融和工商业动荡,大量白银外流、原材料价格跌落、消费市场陷入低迷。朗咸平新帝国主义在中国材料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30多年中,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美元是核心的货币,大多数国际贸易与金融都以美元结算和支付,汇率的标准也是以美元为基准。在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出现繁荣,工业国开始减少贸易壁垒

23、,它们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从废墟中恢复,并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洪千帆、林忠凡外汇知识与交易技巧材料三从表面上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动摇了美元的地位,是美国全球霸权衰落的象征。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刺杀了黄金,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要用美国的印钞机印出来的一张张纸(美元)。谭智元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放弃金本位的背景和目的,并说明中国经济因此受到“伤害”的原因。(2)材料二中为什么说“这个世界一

24、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这种现象在当时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3)联系材料二、三指出二战后美元与黄金关系的变化,并依据材料三说明美元获得“黄金的生命”的原因。审读设问首先了解设问的组成:信息来源;解答方式;限制词;中心词。其次体会设问各组成部分对解题的作用:信息来源:根据材料几就集中阅读该材料并获取信息;若结合所学知识就在准确定位知识时空和范围的基础上组织答案。解答方式:所组织答案的详略程度取决于解题方式词,“指出”要注重解答要点的齐全,扼要归纳,无需过深论述;“说明”要紧扣解题中心词,把设问主旨解答清楚即可;“分析”着重解释清楚原因和依据等。限制词:决定解答题目的时空范围。中心词:解答的对象

25、,偏离中心词即是所答非所问。本题审读流程如下表:问题序列信息来源解答方式限制词中心词第(1)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说明美国放弃金本位;中国经济因此受到“伤害”背景和目的;原因第(2)问材料二为什么说;分析“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为什么说:原因;影响第(3)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说明二战后美元与黄金关系;美元获得“黄金的生命”变化;原因参考答案(1)背景:美国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整顿财政金融。目的: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商品出口;缓解经济危机,促进经济恢复。原因:世界市场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中国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2)原因: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

26、固定,使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3)关系变化:美元与黄金从“挂钩”到“脱钩”。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美国经济实力的强大;美元垄断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材料信息与教材结论冲突时怎么办备考练习时常会遇到试题材料信息与所学教材结论相冲突的情况,此时该如何做?(1)阅读理解材料。首先,粗读材料,大致了解一下材料的意思,感知一下应属于教材中哪一方面的知识。其次,依据材料认真分析所设的问题,这是关键之处。

27、第三,在完成前两步基础上带着问题再仔细研读材料,应根据问题,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2)体会命题意图。我们应尽力去体会命题者的意图,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具体回答问题时,有的设问要求依据材料回答,此时就要根据材料中所反映出来的信息作答,而不要想当然,用书本上的内容来组织答案。(3)根据要求组织答案。作答时要注意按问作答,简明扼要,还要做到史论结合。大专题阶段检测(五)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世纪60年代初,陕西户县农村党员杨伟名牵头写的万言书当前形势怀感,描述了当时的农村情况:“就农村而言,如果拿合作化前和现在比,使人感到民怨沸腾代替了遍野歌颂,生

28、产凋零代替了五谷丰登,饥饿代替了丰衣足食,濒于破产的农村经济面貌代替了昔日的景象繁荣。”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三大改造的推行过于激进B“八字”方针落实不力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D“文革”对经济的破坏答案C解析材料所述情况是三年经济困难局面,其直接原因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所以答案为C项。219611963年我国大规模精简职工,减少城镇人口。据史料记载,19611962年两年我国共减少职工1 887万人,全国吃商品粮的城镇人口,从1961年到1963年6月共减少2 800万人。关于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分析最合适的是()A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导致城市粮食供应紧张B国家经济政

29、策的变化C国民经济发展严重受挫D险恶的国际环境迫使我们转移城市人口答案B解析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面对严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题目中的现象源自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3据华东经济管理1991年52期统计,“从工业总产值(1980年不变价)看,江西纺织化纤部分企业1990年工业总产值比1983年增长48.04%,年均增长6.86%,”。当时江西纺织化纤部分企业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主要是(

30、)A国民经济全面整顿思想的提出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答案B解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是1985年,故选B。全面整顿发生于“文革”时期,加入世贸组织是2001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在21世纪初,都不符合题目的时间界定,故排除。4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下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材料(1)1869年发昌机器厂建立(2)1873年轮船招商局成立(3)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4)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A上海工业化一瞥B改革开放在上海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31、D上海,红色的摇篮答案C解析A项上海工业化一瞥,在材料中的“中共二大”无法体现;B项改革开放在上海和D项上海,红色的摇篮只是片面反映材料中的某些局部;C项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全面概括材料的主题,包括工业化历程及红色的摇篮。5下图是美国某时期流行的漫画,一位绅士正向一位农民进行解释:艰难时期就如同那群鸟儿,要驱赶它们只需要竖立一个稻草人吓一吓就可以了。请问与此绅士观点一致的政策是()A固守自由放任B实行政府干预C走法西斯道路D发展混合经济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绅士的观点是靠稻草人度过危机时期,也就是不作为,实际上就是固守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61939年6月,美国盖洛普民意调查,请公众指

32、出罗斯福新政以来的“最大成就”以及“最差表现”,28%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大成就”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23%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差表现”也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下列对新政的表述正确的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主要指实施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新政在推行的过程中存在争议争议源于不同阶层自身的利益和认知水平新政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使美国彻底摆脱了危机A BC D答案A解析罗斯福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不能使美国彻底摆脱危机。表述不正确,排除。7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几乎冲击全世界,但是下列哪一大国却能置身事外()A日本 B英国 C德国 D苏联答案D解析19291933年的

33、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此时苏联正在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置身于经济危机之外。8从1953年到1964年间,苏联的钢产量从3 810万吨增加为8 500万吨,煤产量从3.2亿吨增加为5.5亿吨,石油产量从5 280万吨增加为2.23亿吨,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改革()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B以发展工业尤其以重工业为重点C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答案D解析赫鲁晓夫改革以农业为重点,故B项错误;尽管A项表述正确,但本题介绍的是工业方面的成绩,与农业无关,所以不能选A

34、;赫鲁晓夫改革时期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所以不能选C。9近日,一位英国老太因为论磅和盎司来卖菜,涉嫌破坏欧盟所有成员国在贸易中必须使用标准化公制单位的有关规定,从而面临犯罪指控和高达13万美元的罚款。欧盟对这一“小事”所作的严厉判罚,其根本出发点是()A维护标准化公制单位的规范使用B依法维护欧盟内部的经济统一C限制普通百姓的商业经营自由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调节答案B解析“小事”所反映的事情“不小”。这涉及到欧盟内部贸易的基本准则,如果任由发展,必然会对欧盟的发展产生不好的影响,也不利于整个欧盟的一体化建设。10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体利益而行使职

35、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这表明,该共同体是 ()A政府之间的合作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C企业之间的联合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答案D解析煤钢共同体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故不能体现政府或企业之间的合作,排除A、C。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最高机构掌握大权,该机构作出的决定,各成员国必须执行,B项不符合题意。因此选D。11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德班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巴西、印度、南非和中国组成的“基础四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度减排,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这说明了在经济全

36、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加强国际合作十分必要区域集团化程度加快环境污染日益突出A BC D答案B解析从材料看巴西、印度、南非和中国在一些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并向发达国家提出了要求,但这四国并非同一区域,更非区域集团,故排除,选择B项。12对下图反映的主题解读最恰当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外贸发展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迅速发展C世界银行大力支持中国经济发展D中国大力推动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结合图片的提示语,可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迅速发展。二、非选择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计52分)13改革是当今中国的主流,是全民之共识

37、,是社会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材料一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了它的脚步。李鸿章是中国工业革命当之无愧的先驱。但经过一场甲午战争,穷兵黩武的明治维新却成了文明的代表,李鸿章推动的以民生富国为本的工业革命反倒被中国人贬作“维护腐朽制度的尝试”。材料二清朝有很多改革的机会,可是一延再延,错过时机。清义和团乱后,慈禧想改革了,提出9年立宪,但是迟迟没有动作,到了辛亥革命爆发前5个月才搞出个“皇族内阁”来,整个社会此时已经失去改革的耐心。材料三2010年11月6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各国学者热衷于当代“中国经济模式”的探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指出,中国将走与

38、以往大国崛起不同的发展道路。以上材料来自“凤凰网”(1)材料一中中国的现代化运动挪动的第一步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概括“李鸿章推动的以民生富国为本的工业革命”所采取的主要措施。谈谈你对它被贬作“维护腐朽制度的尝试”的理解。(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整个社会此时已经失去改革的耐心”的原因,并分析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8分)(3)各国学者所热衷的“中国经济模式”指什么?试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8分)(4)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历次改革与革命成败给我们的启示。(2分)答案(1)洋务运动。主要措施: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兴办民用工业,创建近代海军,改革教育体制(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等。理解

39、:洋务运动只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没有从根本上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停留在学器物层面)。(2)原因:清政府的腐朽;政治体制改革的欺骗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日益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等等。影响:中国被迫放弃改革,转而选择革命的道路。(或答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3)“中国经济模式”指中国从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战略及成果。(或改革开放之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和平崛起之路等等)史实:对内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对外开放:全方位多层

40、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入世贸。(4)改革者或政府要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变革落后的制度;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思想不能僵化)等等。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19世纪下半叶”“李鸿章”等提示信息回答,是十九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出现的洋务运动。第二小问,集合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从企业引进、军事、教育变革等方面说明。第三小问,要抓住洋务运动的目的来回答实质。第(2)问,第一小问,从十九世纪后半期清政府面临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问题回答。第二小问,结合二十世纪初的相关史实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中“当代”这一关键词判断时间。第二小问,根据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回答,

41、注意条理性,可以从城市和农村、对外和对内等方面概括。第(4)问,此问言之有理答之有据,提出自己的观点即可。14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逐渐走向全球化。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伏尔泰说:“人们询问,所有正从秘鲁和墨西哥不断流入西班牙的黄金和白银的结果如何?它们落入法国人、英国人和荷兰人的口袋;他们在加的斯(引者注:西班牙南部海港)经商,并把自己的工业产品送到美洲作为回报。这些金钱的大部分流到东印度群岛,支付丝绸、香料、钾硝、冰糖、茶叶、纺织品、钻石和古董。”摘自英A.赖克温中国和欧洲:18世纪的文化、艺术交往材料二18501913年的西欧对外投资图材料三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1

42、944年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签署1949年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国际互联网年”(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西欧经济扩张呈现出哪些特点?这一扩张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19世纪末的先进中国人是如何应对的?(11分)(2)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初期世界经济体系的新变化。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9分)(3)有学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结合材料三说明这一观点。(6分)答案(1)特

43、点:以资本输出为主;英、法和德是主要资本输出国;投资遍及世界(资本主要流向欧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应对:传播维新思想,掀起变法运动;倡导实业救国,发展民族经济;宣传民主共和思想,开展民主革命。(2)变化: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原因:旧的经济体系在经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的冲击下瓦解;二战使欧美间的实力对比发生巨变;美苏两极对峙。(3)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大大推动了全球化进程。中国等国家发展市场经济,使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方向发展。世贸组织的建立使世界经济活动更加规范化,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材料二中注释说明是在“1913年”“西欧对外投资”此时处于世界市场形成后;从图上箭头起源分析,西欧发达国家英法德;从图上箭头流向分析,投资遍布世界。第二小问,根据19世纪末先进中国人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提出的史实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中主要时间是在二战结束后,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根据表中前三栏分析,形成了“冷战”格局下的两大经济体系;根据表中后两栏中国经济腾飞、世界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分析,世界经济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第二小问,根据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国际形势的变化分析。第(3)问根据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经济新特点的出现等分析。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