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习目标: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1.重点:识记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掌握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2.难点: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和斗争史实,认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教材整理1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原因(1)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膨胀,逐渐形成对外扩张政策。(2)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爆发,日本借机派兵入朝。2过程(1)爆发:1894年7月,日军在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2)决战:1894年9月,中日海军在黄海展
2、开决战。3结果: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条约内容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通商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设厂允许日本在华设厂(2)在列强干涉下,日本将辽东半岛交还给中国,但从中国获得了3 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4影响(1)客观方面范围: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经济:严重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战争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政治:极大地刺激了西方列强,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2)主观方面清政府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开始进行军事改革。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也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深
3、度点拨以马关条约为分界线,列强侵华方式发生变化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以前,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教材整理2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1义和团运动(1)原因根本原因:民族危机加深。直接原因:外国教会势力猖獗。(2)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3)斗争兴起:19世纪末,在反洋教斗争的推动下,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兴起。口号: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势力迅速遍及京津地区。活动:阻击八国联军进犯北京;进攻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4)结果:慈禧太后发布“剿匪谕旨”,义和团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5)意义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
4、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2八国联军侵华(1)原因:维护在华侵略利益,借口“救护驻华使馆,助中国剿匪”。(2)经过: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下从天津进犯北京。(3)结果: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以关税、盐税作抵押。在北京设使馆区,允许外国驻兵保护。准许各国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惩办“首祸诸臣”等。(4)影响巨额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税收也被列强控制。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积极对外扩张,蓄谋侵略的结
5、果。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2.19世纪末为抗击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运动。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探究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影响史 料解 读史料一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马关条约把握关键词“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答出日本取得的权益,围绕“只交所订进口税”分析其危害性。史料二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
6、不得开脱别给奖叙。辛丑条约根据史料二出处理解中国官员的“保平安之责”。由“立时弹压惩办”“即行革职”可体现出清政府已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史料应用】(1)史料一中日本取得了什么权益?对中国有什么严重的危害性?【提示】权益:开设工厂。危害: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在中国销售商品,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更加直接、方便。(2)归纳史料二中列强对中国官吏的要求,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要求:于所属境内保平安;对反抗镇压不力的官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问题:说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史论拓展】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1)鸦片战争后,英国等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
7、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3)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4)八国联军侵华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某同学创作了一部话剧,其中有这样的情节: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议论纷纷。下面是该同学设计的四句台词,其中存在史实性错误的一句是()A日
8、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B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工厂,我们这些小工厂的日子就更难过了C这么多赔款,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D听说青年学生有的去“东交民巷”使馆界抗议了【解题模板】抓关键注意题干要求“马关条约”“史实性错误”排易误A项反映了马关条约的危害;B项“开工厂”和C项巨额“赔款”都是马关条约的内容,A、B、C三项都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验结论把“东交民巷”设为使馆界是辛丑条约的内容,与马关条约无关,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1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邓世昌英勇牺牲是在()【导学号:24940080】A三元里抗英中B黄
9、海战役中C威海卫战役中D反割台斗争中【解析】1894年9月在黄海战役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号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因鱼雷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答案】B2(2016北京学业水平测试)梁启超指出:“吾国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与文中所涉内容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从“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可以判断是马关条约。【答案】C3(2016陕西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是一幅19世纪末
10、流行于河北、山东一带的传单,上有对联:“猪精邪叫自洋传欺天地灭祖宗万箭千刀难抵罪”,“狗屁妖书如粪臭谤圣贤毁仙佛九州四海切同仇”。这份传单最有可能出自于()A太平军B洋务派 C义和团D同盟会【解析】由题干信息“19世纪末流行于河北、山东一带”“灭洋教”可以判断是义和团运动。【答案】C4“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A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B割让了台湾岛给日本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解析】“这一集体亮相”是指19001901年英、法、俄等发动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
11、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答案】C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为什么不让中国摆脱那些外国人,他们尽是在她的土地上捣乱。如果他们都能回到老家去,中国这个国家将是中国人多么美好的地方啊!既然我们并不准许中国人到我们这儿来,我愿郑重声明:让中国自己去决定,哪些人可以到他们那里去,那便是谢天谢地的事了。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义和团是爱国者。他们爱他们自己的国家胜过爱别的民族的国家。我祝愿他们成功。义和团主张要把我们赶出他们的国家。我也是义和团。因为我也主张把他们赶出我们的国家。马克吐温我也是义和团(1)如何理解材料中“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这句话?(2)作者为什么要和“义和团站在一起”?(3)通过阅读材料,你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什么新的认识?【答案】(1)西方列强不应侵略中国,表明作者是同情义和团的。(2)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是一场正义斗争,值得人们的同情与支持。(3)列强对华战争是非正义的,是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各国人民是反对侵略战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