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名师同步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跟踪检测:单元质量评估卷(七)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1494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名师同步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跟踪检测:单元质量评估卷(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名师同步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跟踪检测:单元质量评估卷(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名师同步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跟踪检测:单元质量评估卷(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名师同步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跟踪检测:单元质量评估卷(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名师同步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跟踪检测:单元质量评估卷(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名师同步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跟踪检测:单元质量评估卷(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名师同步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跟踪检测:单元质量评估卷(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名师同步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跟踪检测:单元质量评估卷(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单元质量评估卷(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20年,苏俄1卢布的价值相当于1918年1卢布的1/188,相当于1913年的1/13 000。这从侧面反映出()A物资奇缺,阶级矛盾尖锐B苏俄应对通货膨胀的经验不足C以物易物,市场贸易取消D西方国家对苏俄经济进行封锁解析:选B材料信息“1920年,苏俄1卢布的价值相当于1918年1卢布的1/188,相当于1913年的1/13 000”,说明19181920年苏俄卢布持续贬值,这从侧面反映出政府缺乏有效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故B项正确。219201921年,苏俄许多工人流往

2、农村,还有一些则自谋生路成了小手工业者。据此推知,当时苏俄()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所突破B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C国营农庄吸引了大量劳动力D政府重视日用品生产解析:选A根据材料“19201921年,苏俄许多工人流往农村,还有一些则自谋生路成了小手工业者”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所突破,故A项正确;B、C两项时间均不符,D项,从材料看不出政府重视日用品生产,均排除。31921年列宁结合俄国国情 “创造性的将市场经济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并进行了初步的实践”,材料中的“实践”是指()A自由放任政策B新经济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斯大林模式解析:选B根据材料信息“1921年

3、列宁结合俄国国情”“将市场经济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可知,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故B项正确。41921年推行某政策时,列宁反复强调这种“退却”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在日后最终转入“进攻”,这种“退却”()A是在战争环境下采取的措施B明确了苏联建设的步骤和方向C不利于苏俄经济的快速恢复D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解析:选D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强调商品和市场,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通过发展生产力向社会主义过渡,故选D项;新经济政策是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推行的恢复经济的措施,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实施是苏俄时期不是苏联时期,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适应了生

4、产力的水平,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故C项错误。5苏联从1927年到1933年间,高等教育招生(往往是技术学院)增加了3倍,其中工人阶级家庭出身的学生人数从总数1/4增加到了1/2。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A农业集体化的推动 B工业化建设的需要C与美争夺世界霸权 D经济危机趋于缓解解析:选B斯大林执政期间,推行工业化,片面发展重工业,培养工业技术人才,故B项正确。6全球通史写道: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这一认识基于苏联()A解决了工业化进程中的难题B实施优先发展重工

5、业的战略C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D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优越性解析:选D材料主旨是将西方危机与苏联经济体制进行比较,而不是说明苏联解决了工业化进程中的难题,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故B项错误;苏联工业化方针不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而苏联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就,这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优越性,故D项正确。7观察图片,二者的本质相同点是()A消灭农村的剥削阶级 B改变分配的方式C服从国家工业化需要 D生产关系的调整解析:选D加入集体农庄和加入农业合作社,都是将农民的个体经营变成了集体经营,这实质上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故答案

6、选D项。8苏联从1947年至1950年,在不少地区曾试行“包产到组”,并在乌克兰广泛推广。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苏联()A经济体制改革未获得成功B工业化牺牲了农业利益C政府试图否定农业公有化D试图纠正农业集体化的弊端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苏联在尝试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但成功与否从材料信息中不能推知,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论及工业化与农业利益的关系,故B项排除;包产到组主要是进行生产关系的调整,没有体现出政府在试图否定农业公有化,故C项排除;随着农业集体化的不断推行,其弊端愈加凸显,促使不少地区试行“包产到组”,故D项正确。9“在经济上,赫鲁晓夫建立了地区经济委员会,给工厂管理者赋予更大程度的自主权,并激

7、励他们提高效率和利润,以求放松集中化的经济管制。”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A系统纠正了斯大林体制弊端B深刻改变了经济体系的缺陷C根本上突破了原有经济体制D一定程度上运用了经济手段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力图运用经济手段改革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系统纠正了”斯大林体制弊端,故排除A项;材料表明赫鲁晓夫一定程度上改革计划经济体制,B、C两项表述绝对化,故排除。10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是一个勇于否定过去而又不能彻底摒弃历史遗产的人物。”李鸿章曾自嘲为“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的相同局限是()A未推动社会发展进程 B缺乏勇于改革的精神

8、C没有彻底改变旧体制 D面临必然失败的命运解析:选C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和李鸿章参与的洋务运动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不是没有推动社会发展进程,故排除A项;赫鲁晓夫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所以他并不是缺乏勇于改革的精神,故排除B项;根据“不能彻底摒弃历史遗产”“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可知,赫鲁晓夫和李鸿章共同的局限性在于没有彻底改变旧体制,故选C项;赫鲁晓夫和李鸿章的失败在于他们没有彻底改革旧制度,而不是必然要失败,故排除D项。11勃列日涅夫指出:农业改革要“必须坚决抛弃行政命令、包办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领导者和专家的工作的做法,根除华而不实的喧嚷的表现”。这表明当时苏联政府()A把农业作

9、为改革重点 B意识到现有体制的不足C政治倾向发生了转变 D基本放弃旧的经济体制解析:选B依据材料“农业改革要必须坚决抛弃行政命令、包办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领导者和专家的工作的做法”,可知是意识到现有计划体制的弊端,故选B项。12有学者指出:“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这里所说的“相似”应是()A经济发展的指令性计划 B解决危机的最佳方案C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挽救国家危机的尝试解析:选D两次改革都是在国家出现严重危机的背景下出现的,罗斯福新政在经济大危机后,戈尔巴乔夫改革在苏联社会动荡、经济滑坡的情况下出现。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第1

10、3题18分,第14题22分,共40分)13由于时代和国情的不同,各国走上了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创造了不同的发展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材料二:他是一个精明的统治者,在驾驭政府与时代方

11、面有无与伦比的胆略和才能,又由于他在内政方面的巨大建树和在与法西斯斗争中的不朽功绩,而被世人公认为同华盛顿、林肯相比肩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是他,把美国人民从苦难和经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扩大了中央政府的权力,首创干预经济生活的先例。材料三: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中国1977年全年的农业成就是不能满足本国需要的,其失误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材料一中的“退却年代”是指什么?你如何理解

12、罗曼罗兰所说的苏联30年代“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6分)(2)材料二中的“他”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突出贡献是什么?请用全球史观评价他的贡献。(4分)(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前一种“组织方式”弊端的主要表现。以后一种“组织方式”为开端,我国的经济体制做出了怎样的政策调整?(8分)解析:第(1)问,“退却年代”指的是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恢复发展资本主义;罗曼罗兰认为“斯大林模式”下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据此结合“斯大林模式”总结回答。第(2)问,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从全球史观角度看,它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第(3)问,前一

13、种“组织方式”即为人民公社化运动,其弊端要从计划经济模式在所有制、管理体制、分配制度等方面分析;后一种“组织方式”指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联系1992年确立改革目标,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知识回答。 答案:(1)“退却年代”:指新经济政策。理解:在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的利益太多。(2)突出贡献: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评价: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主要表现:“一大二公”,生产资料高度公有化;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高度集中。政策调整:

14、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62年和186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两项建筑横贯大陆的铁路方案。为鼓励私营公司向铁路投资,联邦政府实行了补贴制度。据统计,从18501871年,作为奖励措施,政府先后把1.75亿英亩的农田、牧场、森林及矿地赠给铁路大王们。另外,还给予铁路公司特殊的银行信贷便利,允许享有长期或短期的免税特权。在19世纪最后30年,美国全境铺设了四条铁路干线。1865年,美国有铁路35 000里,到1900年增加到25.9万里,约占全世界铁路长度的一半。摘编自徐鹰美国工业化进程中的政府作用材料二:十月革命后,苏俄

15、把铁路全部收归国有,并建立了统一领导交通运输的交通部。国内战争时期,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拨款恢复、改造旧线,同时兴建新线,到1928年苏联境内的铁路总长度达到76 887公里,同时在1920年通过的国家电气化计划指导下,开始了主要铁路干线的电气化建设。在前三个五年计划中,都把铁路建设作为重点发展部门。到1945年,全苏铁路通车里程已增加到112 900公里,比十月革命胜利初增加了60%。摘编自纳波尔科苏联铁路运输发展史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末美国铁路发展的表现,并简析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与美国铁路修建模式上的差异。(6分)

16、(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铁路修筑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美国国会通过了两项建筑横贯大陆的铁路方案”“联邦政府实行了补贴制度”“到1900年增加到25.9万里,约占全世界铁路长度的一半”可知,19世纪末美国铁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铁路发展方案的制定、完善发展铁路相关的金融与奖励制度以及铁路里程大幅提高等方面;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美国铁路大发展的原因主要与工业革命、国家统一、政府的重视和政策以及私人资本的壮大有关。第(2)问,根据“苏俄把铁路全部收归国有,并建立了统一领导交通运输的交通部”“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拨款恢复、改造旧线,同时兴建新

17、线”并结合材料一内容,可从铁路的所有权、修建铁路的资金来源和政府发挥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第(3)问,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铁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加强各地经济联系、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新技术发明与运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表现:制定了铁路发展方案,完善了发展铁路相关的金融与奖励制度,铁路干线里程大幅度提高。原因: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南北战争,维护了联邦体制,国家统一;政府的重视与鼓励政策;私人资本的壮大。(2)差异:从性质上,美国属于私营,苏联属于国有;从资金来源上,美国通过银行信贷,苏联是国家财政拨款;从政府作用上,美国政府制定方案、提供保障,而苏联政府通过计划来指导铁路建设。(3)意义:加强各地经济联系,促进沿线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新技术的发明与运用,推动科技创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发挥辐射作用,推动区域间经济协同发展。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