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187KB ,
资源ID:614334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1433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省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试题.doc

1、河北省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试题满分:100 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每题1.5分,50题共75分)1上古时,神主宰人类的命运,需要负责与神沟通的专职人员巫觋(xi)。随着长期与鬼神的沟通,巫觋职权被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强调要根据典籍学习整理神示,并根据历史经验解读,逐渐发展成为史官。史官逐渐发现了与人关系紧密的物候和天象有规律可循。材料中史官的出现A基本消除神权思想对民众的束缚 B体现了人类主体意识的觉醒C利于唯物思想长期占居主导地位 D助推我国科技长期繁荣发展2有学者指出,西周大学(国学的一部分)不仅是贵族子弟学习之处,同时又是贵族成员集体行礼、集会、聚餐、练武、奏乐之处,

2、并且兼有礼堂、会议室、俱乐部、运动场和学校的性质,是贵族公共活动的场所。材料反映了西周的大学A存在着官师不分的现象 B容易造成社会阶层的分化C是官员培训的专门机构 D具有为政治服务的职能3据墨子记载,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晋文公“大布之衣,牂羊之裘,韦以带剑,以治其国”;楚庄王“鲜冠组缨,缝衣博袍,以治其国”;越王勾践“剪发文身,以治其国”。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B服饰等级特征明显C文化发展的多元化 D治国理念的统一性4 表1史记货殖列传载,西汉初齐人刁间“逐渔盐之利”“起富数千万”西汉霍贺出土一件漆奁,器内底部有墨线绘印章,刻有篆书“桥氏”汉兴,海内为一。开

3、关梁,驰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据湖北江陵凤凰山10号汉墓简牍:文景之时,已出现所谓“中舨共侍约”,即合伙做商贩所共同订立的契约表1信息可以集中用来佐证西汉前期A统治者奉行轻徭薄赋的政策 B政府无意推行盐铁官营政策C个体工商业注意创新营销方式 D个体工商业发展环境相对宽松5汉武帝开创了献策上书为郎的选官途径,在一定限度内欢迎批评政治的意见。原本担任低级职官的田千秋就是因为上书言事称旨,很快被任命为九卿之一的大鸿胪,不过数月又迁为丞相。这种做法A使贵族特权垄断地位被打破 B促进了汉代官僚政治的发展C表明汉代察举制遭到了破坏 D为“中朝”形成奠定了基础6晋武帝始设员外散骑侍郎

4、,隶属于中央散骑省。该职具有位高职闲的特点,且无人员限制,受到高门士族与皇室子弟的青睐。南朝将该职位大量授予军功起家的庶族,员外散骑侍郎数量扩大,品级和社会地位不断降低。这一变化A助推军功授爵趋向常态化 B使皇权呈现弱化态势C弥补了九品中正制的不足 D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7魏晋玄学家嵇康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也主张“怀忠抱义,而不觉其所以然”,最终认为只要顺应人的无知、无欲、无情感的潜意识便能实现仁义道德。据此可知嵇康思想的本质是A反儒崇道 B外道内儒 C逍遥避世 D三教合一8唐朝柳宗元(773819年)在封建论中认为,国家要治理的好,不仅要实行郡县制,还要配合“善制兵,谨择守”等一系列制度。

5、这一文章撰写的时代背景是A藩镇割据的严峻问题B制度创新的封建盛世C开疆扩土的军事需要D吏治腐败的统治危机9唐太宗李世民在其所著帝范崇文中有如下记述:“当乎之际,则轻甲胄而重诗书,是知文武二途,舍一不可;与时优劣,各有其宜;武士儒人,焉可废焉。”据此可知,唐太宗A认为治国应该因势而异 B推崇科举制度C主张提升官员文化素养 D倡导儒学复兴10表1北宋科举考试内容表时间科考内容宋初诗赋为主庆历熙宁初经术、诗赋、策论熙宁元丰经术、策论、法律元祐年间经术、诗赋、策论、史绍圣经术、策论崇宁一重和经术、策论、法律重和一宣和儒经、道经、策论、法律据此可知,北宋A科举考试程序日渐规范 B实用性学说逐渐受到重视C

6、理学成为科考主要内容 D法家思想取得了统治地位11宋代前期,民户为逃避职役重难,采取私自雇人代应州县役之法,朝廷对此屡禁不止。至南宋时期,朝廷亦无法禁绝民户私下雇人代应保甲乡役,私雇代役开始合法化。这一现象反映出宋代A经济发展影响国家政策 B中央集权呈弱化的趋势C政府重视商业税收收入 D农业领域雇佣关系普遍12元中书省有右丞相、左丞相、平章政事,有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皆称宰辅。而秉政者,丞相也,皆蒙古、色目世家为之。与唐宋相比,元朝中书省A激化了民族矛盾 B掌握了军政大权C加强了中央集权 D提高了行政效率13从隋至元“大运河线路的延长以及从人字形到南北贯通的一字型的改变,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中

7、国南北的距离,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发展A解决了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B带动沿岸出现新的生产关系C影响了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D连接南北区域促进文化趋同14明太祖下诏:“临濠朕故乡也,田多未辟,土有遗利,宜令五郡民无田者往开垦。就以所种为己业,给赀粮、牛种,复三年。又北方近城,地多不治,召民耕,人给十五亩,蔬地二亩,免租三年。有余力者,不限顷亩”。明初政府的上述措施A有利于自耕农经济发展 B导致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D推动了经济区域化分工15王阳明出任南赣巡抚时,大量发布“告谕”,制订“乡约”,提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随、

8、和顺乡里、死丧相助为政者抚辑下民,为民者小心以奉官法。让人们弃恶从善,永为良善之人。据此可知,王阳明意在A倡导道德自觉风尚 B继承儒家伦理规范C遵循传统宗法观念 D维护封建等级秩序16嘉庆十一年,清仁宗下令严禁旗人演戏,并将违禁旗人严加惩罚。“图桑阿等均在本旗披甲中,辄行登台演出,甘与优伶为伍,实属有辱旗人颜面。图桑阿、乌云珠、德泰、全魁、李惠等五犯,著即照所拟,销去本身户籍,发往伊犁充当苦役。”这表明A清政府对内采取文化专制政策 B清朝实行满汉文化分治政策C清政府意图维持满族固有文化 D满族汉化在当时已成为主流17近代以来,我国蚕丝业中的投机行为严重。以上海为例,大量缫丝者在打算从事生产时,

9、只是向厂主租赁车间与设备,有时还租用商标、戳记。由于租期很短,缫丝者对自己购买机器、厂房不感兴趣。该现象会导致A民族资本主义急剧衰落 B蚕丝业对外竞争力下降C近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D小农经济解体速度加快18北京同文馆设立后,翻译“西学”作品,各地纷纷效仿。上海、广东、福州等地陆续开始翻译各种不同文本的国际公法,如各国交涉公法论、各国交涉便法论和公使指南等,使此类书籍的引进形成一股潮流。该类书籍的翻译A反映维新派对中国利益的重视 B符合中国近代外交的发展需要C标志着中国对西方公法观念的认同 D表明清政府对传统外交体制的抛弃19郑观应曾说:“以西学言之:如格致制造等学其本也,各国最重格致之学,英国

10、格致会颇多,获益甚大,讲求格致新法者约十万人。语言文字其末也。合而言之,则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据此可知,郑观应A率先倡导中体西用思想 B认为西学存在着严重的弊端C强调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D主张传统文化与西学相结合20江苏巡抚李鸿章对苏州阊门外所建题为“民不能忘”的汉白玉牌坊耿耿于怀,责问:“阊门外白石牌坊何以建于伪忠王耶?”他得到的答复是:牌坊为担任乡官者所捐建,建牌坊乃是因为太平天国的“减粮”政策。这使他深受刺激。李鸿章主政期间,苏州等地终于成功减赋。由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A确实推行了天朝田亩制度 B推行的政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C对清末地方治理起到助推作用 D重视摧毁过时的地方经济制度21

11、表2所示为19世纪6070年代上海几家主要外国轮船公司中的华商附股情况。由此可知,当时表2轮船公司名称总投资华资华资占总投资的百分比(%)旗昌轮船公司1000000元700000元700公正轮船公司170000两150000两883北海轮船公司194000两129400两667A民间出现了投资办厂的高潮 B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得到发展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日益萎缩 D洋务运动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22光绪年间,有学者言道:“近顷西俗东渐,国人争弃绫罗缎锦,崇短衣革履,而江浙丝业扫地以尽”。这表明当时A西俗东渐引发时人担忧 B自然经济开始瓦解C西式服装取代传统服饰 D实业救国思想萌发23表1是近代中国主要出

12、口物的海关报告统计表,这反映出近代中国出口物18711873年(公担)18911893年(公担)茶叶10221591055064蚕丝3752959946大豆57506760522棉花8486290417表1A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C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发展24图2源自一部中国近代史著作“第二章”内容的目录。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章内容的主题应是第二章 第一节 中外关系的表面和缓与列强加紧在华掠夺利权第二节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第三节 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第四节 社会各阶层的政治动向图2A洋务运动和中国早期的近代化 B维新变法思想的

13、形成和传播C新政形势下社会政治的变动 D民国初年社会形势的发展状况251896年,梁启超在作品中引用周易系辞下中的一段话“神农氏没,黄帝、尧、舜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梁启超旨在强调变法应A适应时代要求 B学习西方制度 C符合民众意愿 D借助儒家思想26自19世纪末开始,“内地会”成为近代中国境内基督教的最大势力。下图是“内地会”中各国传教士比例变化图。由下图推知A国力消长影响列强在华势力 B传教士成为列强侵华的先锋C英美两国争夺中国矛盾尖锐 D基督教在华传播呈下降趋势2720世纪初,中体西用、中西调和、附会中西、全盘西化等思想观点相继出现并进行

14、激烈论战。这一现象A反映了改造中国的迫切性B提出了具有实践性方案C动摇了传统文化主流地位 D找到了文化转型的方向281900年春,梁启超劝诱孙中山以“勤王”名号起义,举皇上为总统,握手共入中原;同年6月,香港议政局议员何启建议孙中山与李鸿章合作组织广东独立政府。这反映出当时A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名存实亡B列强干涉中国内政以华治华C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交织D三民主义为社会各阶层接受29. 国际银价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长期跌落阶段,中国银币与金币的比价在70年代跌破16:1之后,到20世纪初一路走低跌至33:1。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战败赔款总计约35亿两白银,由于这些赔款都以外币进行结算,

15、导致实行银本位的中国A在国际贸易和经济交往中的购买力增强 B仿照美国和英国采用金本位制C每年都要承受一笔汇率比价的巨大亏损 D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兴办银行301901年7月,张之洞与刘坤一合上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力倡教育“会同文武”,主张全国小学校“必设兵式操场”,加习“体操”。1902年,清政府颁布壬寅学制,明确规定各级学堂中“体操”均为必修科目。这些做法A与科举制度的废止相互配合 B适应了救亡图存运动的需要C推动了革命运动的蓬勃兴起 D对传统教育进行了价值重估31孙中山在论及义和团运动时说:“义和团尚仅“一隅之民”,若其举国一心,则又岂义和团之可比哉。”孙中山此番言论旨在A强调人民群众的伟大力

16、量B肯定义和团运动的反封建性C批判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性D解释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32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东南各省督抚与英美列强议约互保,上海租界由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归各省“保护”,而自处于战局以外,是为“东南互保”。这一做法A说明地方割据政权出现B直接导致义和团运动的失败C严重动摇清政府的统治D表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33八国联军侵华史中指出:“八国联军在纠合之初就不是奉各国事先的协议行动,也缺乏各国驻华公使的统一调度,各国在联合侵华期间又一直增兵不止,出兵无序,京、津、保、沽各主要战区便呈现出军队调动频繁和战事曲折多态的复杂局面。”这表明了八国联军A是一个松散的军事联

17、盟B侵华的直接目的是瓜分中国C侵华具有突发性的特点D争夺中国政治中心的控制权341905年,有文章指出若“以因果常例论之,国家政体,必胎于个人教育,政体之文野,视个人之程度而定。(欧美)政体虽殊,而其为教育之结果,则无可疑”。据此可知文章作者A着眼于补全政治制度的缺陷 B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价值重估C受三民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 D认为中国未具备宪政的基础35右图为载于1908年4月17日江汉日报的时政漫画实行之社会主义,该漫画A蕴含平均地权之深意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C抨击了清政府的改革D预言了辛亥革命的爆发36古代中国,帝王纪年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一大特色;19世纪末康有为等大力提倡孔子纪年;20

18、世纪初章太炎等推出黄帝纪年,为革命党人普遍接受和湖北军政府采用;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改黄帝纪年为民国纪年。纪年的演变A反映了天文历法的进步 B有浓厚的中体西用色彩C被赋予了政治文化功能 D适应了思想解放的需要37武昌起义后,各地先后出现多种旗帜,最终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武汉军政府象征18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这反映出A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增强 B辛亥革命实现国家统一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近代国家特征开始显现38.下图为1912年1月2日北洋将领联名电请内阁代奏的电文。北洋将领的真正意图在于我北方将士十余万人均主君宪。现奉懿旨,将君主民主付诸公决。然革命党强横,断

19、不容有正式选举,则必循少数人私见,偏主共和。我将士往返电征意见,均主死战A.督促清政府加快立宪步伐 B.向清政府表示效忠决心C.向南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D.使袁世凯获取清政府实权391913年7月13日民国政府发布临时大总统令宣布,凡是清朝“保护兴业各法令”,对于民国国体没有抵触的,仍然适用,要求各省民政长官提倡工商业,对所有路、矿、林、垦、蚕桑、畜牧以及工艺场、厂及所有商办公司进行保护和维持。可见,民国政府A继承了晚清政府的大政方针 B旨在收回列强控制的经济权益C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调控 D注重工商业发展的连续性40陈旭麓认为,如果说新青年杂志是较早地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了“五四”新文化和

20、爱国运动;那么民报就是较早地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指导了辛亥革命。由此得出新青年、民报A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B介绍了革命派的理论主张C表达了要求民主和进步的愿望 D激发了广大民众的革命热情411915年5月,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写道:“历史者,观往迹制今宜者也,公理公例之求为观西洋史,当注意中西之比较,取于外乃足以资于内也。”这反映出当时毛泽东A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 B主张学习俄国式的革命道路C对中西文化的理性认识 D反思新文化运动存在的问题421915年,财政总长周学熙说:“中央威信已著,各省解款皆能如数而至。关、盐两税亦集权中央,故库有存余,且约计每年可余二千万。”材料从侧面

21、反映民国初年A政府强化专制统治B民族危机有所缓和C经济发展取得实效D政权认同逐渐提升431920年5月梁启超作“五四纪念日”感言一文,谈到他对“五四”的价值判断和思考:“吾以为今后若愿保持增长五四之价值,宜以文化运动为主而以政治运动为辅。”梁启超的认识客观上有助于A. 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B. 提高国民的爱国觉悟C. 批判资产阶级个人主义D. 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44中共上海早期组织成立前夕,中国出版业获得了显著发展。以当时上海销路比较广的星期评论为例,在该刊介绍马克思主义的37篇文章中,国民党人撰稿19篇,以探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居多;马克思主义者撰稿14篇,主要提倡阶级斗争学说;另有其他

22、知识分子的文章4篇。据此可知A马克思主义传播助推出版业繁荣 B为后来的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迎合时代需求 D马克思主义传播形式的多样化451922年,中共二大决议指出,“人民”包括“资产阶级、工人或农民”,而敌人是指”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既是与“人民”相对立的群体,也是“民族”的敌人。这反映出当时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 B中共结合国情做出了正确的判断C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认识的深化 D官僚资本主义成为了革命的对象46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要求主权在民,建立法制国家,人民拥有政权,政府只拥有治权,实行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分立。据此判断国民革

23、命运动时期的下列活动中,属于典型的民权主义措施的是A改组国民党 B建立广东国民政府C建立黄埔军校 D组织北伐战争471924年8月,孙中山在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训词中指出:“农民是我们中国人民之中的最大多数,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如果这种基础不能巩固,我们的革命便要失败。”这表明当时孙中山A积极贯彻“扶助农工”政策 B支持农民进行土地革命C认识到国共合作的必要性 D重视依靠农民进行革命48下图为19131929年英、美、德、日4国对华输出商品在中国进口商品中所占比重统计。其中代表的国家是A英国B美国 C德国D日本491923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以“党内合作”方式与国民党合作,对

24、中共的反对意见未予理睬;孙中山则拒绝“联合”而认同“党内合作”,最终中共遵照组织原则,以“党内合作”方式实现国共合作。这突出反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A中共领导层的软弱妥协 B特定内外形势的产物C孙中山的革命性丧失 D国民党对中共的合并50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毛泽东依据自己的观察,断言“农民成就了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事业,农民做了国民革命的重要工作”,这是对农民运动革命性、正义性的总体肯定,彰显了农民在国民革命中的作用。由此可知,该考察报告A建议中共应调整中国革命的道路 B利于纠正当时社会对农民运动的看法C为中国农民起义的合理性作辩护 D强调建立工农联盟政权的紧迫性二、非选择题(25分,共2题)

25、5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895年,张之洞署理两江总督期间结识康有为,与康有为有过数度深夜长谈。最初他很赏识康有为的才华见地,筹款支持康有为创办强学报。但在强学报创刊号中,康有为的做法引起了张之洞极大不快。康有为刊发不能公开的光绪帝“上谕”,并用旁注文字自诩自重。更“令人骇异”的是,刊物首页以“孔子卒后二千三百七十三年”的方式纪年。强学报只办了3期即被张之洞叫停,两人渐行渐远。1897年冬,康有为进京,政治上要一展身手。张之洞对他由警惕转向担忧。他认为康有为所主张的“平等、民权”,“一万年做不到,一味呓语”。但张之洞毕竟是新派人物,从未向康有为“公发难端”。他不反对变法,只是希望来一场没

26、有康有为的变法。为阐明自己的政治与学术思想,张之洞在1898年春主持撰写劝学篇,一是针对康有为的“邪说”,二是针对保守官员的“迁说”,其书多变法主张,经光绪帝推广产生了巨大影响。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仍有巨大谜团:张之洞曾赞同变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之洞和康有为均赞同变法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与张之洞在变法问题上的主要分歧,并分析其原因。(6分)5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专利制度源于西方国家,是一种保护技术成果的法律制度。近代国门被打开之后,一些进步人士逐渐认识到必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由此萌发了鼓励国人发明创造、振兴实业的思想,从

27、而将专利制度逐步引入中国。太平天国时期的洪仁玕在其资政新篇中,最早引入西方专利制度思想,作为奖励和保护私人投资兴办新式工商业的措施之一;近代第一件存案在册的专利,是洋务运动期间,郑观应等人在1882年获准上海机器织布局的织布工艺10年专利权,之后张謇创办的大生沙厂、张弼士在烟台开办的葡萄酿酒厂等企业也获得专利权;1898年在康有为的新政建议下,光绪帝颁布了近代中国第一个鼓励技术、工艺发明的专利法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第一次从法律上承认了发明创造的进步作用。摘编自姚秀兰近代中国专利立法论等(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前期专利制度引入中国的发展历程。(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前期专利

28、制度引入中国的影响。(7分)历史参考答案15:BDCDB 610:DBAAB 1115:ADCAA1620:CBBDC 2125:BACCA 2630:AACCB3135:ACADA 3640:CACDC 4145:CCDBB4650:BDDBB51(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洋务运动破产;西学东渐深入发展;传统文化遭到严重冲击。(6分,每点2分)(2)分歧:政治: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张之洞主张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文化:康有为主张将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改造传统儒学;张之洞主张维护中国传统儒家文化(4分,每个角度2分) 原因:两人的阶级属性和政治立场不同,康有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张之洞代表的是封建地主阶级(2分)52.(1)太平天国时期,萌发了专利制度思想;洋务运动期间,专利权开始实施;维新变法期间,开始专利立法。(6分,每点2分)(2)有利于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有利于保护和促进科技发明;有利于推动近代工业的发展;冲击了的“重义轻利”、“重道轻器”等传统思想观念。但由于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的失败,专利制度对当时经济的促进作用有限。(7分,积极每点2分,三点5分,局限性2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