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保定三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无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1393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保定三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北省保定三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北省保定三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北省保定三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北省保定三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河北省保定三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无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保定三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命题人:佟志敏 审题人:麻林一、单项选择题(共48题,每题1分,共48分) 1、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察举制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当时的分封 A只局限于姬姓王族B开国功臣占主导C同姓亲族占主体 D保证了姬姓江山永固3、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

2、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型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是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 D由“公天下”至“家天下”4、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这里所说的“某制度”指的是A世袭制度 B三省六部制度 C三公九卿制度 D内阁制度5、英国“在1855-1870年的文官制度改革期间最大胆的举措是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原则,对英国文官录用制度作了革命性的变革”,孙中山因此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

3、好的制度”。持此观点的理由是中国的科举制度A.公开考试,公正、择优录取体现了自由竞争的原则B.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光大了儒学C.统一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便于巩固中央集权D.于1905年被废止,孙中山以此来否定清末“新政”,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准备6、某史书对我国古代一种政治制度作了如下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这一制度是A. 宗法制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7、宋史一六二卷职官志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 中书、枢密院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材料可见 A枢密院使与中书

4、分掌军政和财政 B枢密院使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各部权限加大,官员的主动性增强D军队指挥权被分割,以防止将领反叛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程。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这场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9、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

5、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10、国学大师章太炎做了一首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两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乃是着眼于A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B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为满族效力C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D学术上,洪破除旧迷信,曾尊孔扬孟11、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由此反映前期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思想准备 要在思想上打破封建束缚要服务于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需要 要通过确立共

6、和思想来赢得共和政体A B C D12、下面有四幅关于五四运动的对联,其中哪一副对联反映了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A“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含冤,可兆六月风雪。”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13、1923年12月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曾做过一次民意测验,有一题目是:“下列各种方法,你认为哪种可以救中国”? 结果回答国民革命的有725票,而其它选项的票数不足20票。这里的“国民革命”是指A开展工人运动,夺取全国政权B反帝反军阀,谋求中国的统一C发动工农革命,实行武装割据D

7、发动广大农民,进行土地革命14、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 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A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B苏维埃政权的创建C边区政权的发展壮大 D解放区政权的建立15、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说:“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自卫宣言中说:“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以上材料反映蒋介石A置民族利益于不顾 B面对日本侵略妥协退让C放弃妥协幻想,投入抗战

8、D停止内战,转向抗日16、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17、“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新中国成立时为“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奠定基础的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8、毛泽东说“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没有民主,意见不是从群众中来,就不可能制定出好

9、的路线、方针、办法。”基于此,新中国实行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19、“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种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现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然性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20、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的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D1992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21、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

10、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A共同纲领封面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段C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22、“文革”时,周恩来批示在人民大会堂建立台湾厅。1972年9月,在中日建交公报签署的当天晚上,送走日本客人后,他特意去看台湾厅。站在台湾厅,周恩来久久不语,最后说:“这个厅太小了,台湾人民回来了怎么坐得下啊!”这表现出A.两岸关系的坚冰已经打破 B.海峡两岸的统一指日可待 C.中共制定了和平统一的方针 D.两岸关系出现了缓和的契机23、20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指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

11、是一个好办法。”这里的“某些问题”应指A国家统一 B所有制问题 C民族关系 D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24、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主要体现的外交政策是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一大片”25、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香港、澳门回归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26、在201

12、0年1月12日发生的海地大地震中,中国八名维和警察以身殉职。八位烈士是祖国人民的优秀儿女,是世界和平的忠诚卫士。在海地的维和行动说明中国A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B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C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D积极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27、图片主要反映出我国新时期外交的活动是A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中国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28、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A. 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B. 都缓和了社会矛盾C. 都打破了世袭特权 D. 都奠定了民主政治基

13、础29、辞海中“陶片放逐法”的解释:“(雅典)每年初召开民众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通常认为是六千票),则被放逐国外十年。”下列对这一法规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奴隶制法律的严酷性 B表明了雅典物质文化水平较低C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 D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充分发展30、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认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古代罗马之所以能以法律征服世界,主要是因为罗马法中蕴涵着如下观念A.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C.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D.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31、十二铜表法规定:

14、“利息不得超过一分(年利息最高为8.33%);债务人对所欠债务的偿还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这一条款A. 保留了习惯法的条文 B. 维护了借贷双方的平等权力C. 否认了高利贷的存在 D. 体现了对平民利益一定的保护32、公元116年的一天,罗马街头。长期定居罗马的小亚细亚(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严惩。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罗马法律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是帝国范围内的国际法A. B. C. D. 33、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

15、。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A光荣革命的胜利 B权利法案的颁布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进行议会改革34、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A1787年美国宪法 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5、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断言:“立法、行政和司法权置于同一人手中,不论是一个人,少数人或许多人;不论是世袭的,自己任命的或选举的,均可公正地断定是虐政。”由此可知他主张A. 分权制衡B. 民主共和C. 民族平等D. 主权在民36、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曾被一些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多年之

16、久。其主要原因是A. 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B.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保障作用C. 通过对外扩张转嫁国内矛盾 D. 实行铁血政策的结果37、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38、从英国权力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及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这种现象反映了资

17、产阶级民主道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 反封建性 B. 民主性 C. 普选制D. 法制化39、“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中的这句话,阐述了A.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 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的本质C. 无产阶级斗争的政党学说 D.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40、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l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对此解读准确的应包括 “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劳动群众”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政治代表”是指公社委员 “新政治制度”是指

18、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A B C D41、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 B成立经互会C成立华约组织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42、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本原因是A两极格局瓦解B军事力量出现多极化C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D经济出现多极化43、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兴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多现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级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为“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表明A

19、.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B. 一些大国放弃了战争手段,用温和手段开展外交C.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利益趋同D. 合作比对抗更有利于各国利益的实现44、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A达尔文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45、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A日心说B相对论C量子论 D进化论46、1819年,在一位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这样的赞颂:“他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

20、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问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位伟人的最大贡献是A研制成功发电机B发明了内燃机C发明了水力纺纱机 D改良了蒸汽机47、有人认为,批判 “丑”促进了艺术家对真实生命的追求。下列美术作品能较好的体现这一观点的是48、某些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并直接面对自然风景写生,将光色瞬间变幻的效果记录下来。这一绘画流派是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52分)49、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阅读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公民大

21、会每隔10天集会一次,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讨论、解决国家重大问题。通常用举手表决。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使用抽签方法从年满三十岁的公民中选出,10个部落各选出50人。这50人组成议员团轮流执政五百人议事会的职务。(1)据材料二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局限性。(4分)材料二 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2分)怎样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4分)材料三 1832 年,议会下院中土地利益的代表

22、489人次,而工业、商业和金融业利益的代表248人次,工业企业家的代表只有44人次。1852 年,下院中土地所有者和工矿主双方代表各为442人次和122人次。沈汉英国近代国家是怎样形成的(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议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6分)反映了什么样的发展趋势?(2分)材料四 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规划了美好的未来。报告用整整一个章节的篇幅阐述“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一论断,凸显了民主政治的重要地位。(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建国后,为避免雅典式的

23、直接民主,采取哪一重要的政治制度?(2分)中国共产党十五大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何贡献?(2分)(5)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4分)50、民族复兴之路往往充满艰难曲折,某研究课题小组在对中华民族复兴问题的研究中搜集到了以下几组史料,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了古老的北京城,犯下了滔天的罪行。下图是八国联军发行的宣传进攻中国的政治明信片一一向中国开战。(1)该宣传画反映出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形势?(2分)材料二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

24、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抗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二中中国人民自1840年以来“历次斗争”的主要表现。(6分)材料三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赴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侩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问题上的认识是什么?(2分)抗日战争是怎样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使“环球心折”的?(4分)材料四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复兴的转折点。抗战胜利后,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1946年中华民族的复兴道路破灭。(4)如何理解“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4分),分析为什么民族复兴的梦想会在1946年破灭?(4分)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试以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方面的努力加以说明。(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