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月检测考试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 “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 “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D. “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早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因此A选项错误,符合题意。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
2、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保持“贵族色彩”,B选项不符合题意;西周实行分封制,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地方自主权较大,C选项不符合题意;“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地方有较大自主权,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不同,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A选项。2.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句话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皇帝制分封制宗法制郡县制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封建”指的是分封制。“亲戚”是指分封有血缘关系的人,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外在政治表现,故正确,选择B项;是秦朝的内容,与材料
3、时间不符,故排除ACD三项。3.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A. 禅让制B. 宗法制C.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D. 世袭制【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百代都行秦政制”可知,强调的是秦朝的制度被后世所沿袭,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发展完善,故C项正确;禅让制是原始社会的制度,在秦之前出现,应排除A;宗法制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排除B;世袭制是夏朝创立的制度,排除D。【点睛】本题以毛泽东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及其影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4.“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
4、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的太和殿的缩影。”这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 民贵君轻B. 皇权至上C. 以法治国D. 天人感应【答案】B【解析】【详解】“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使御座从平地生起”体现了皇权至上,皇帝的地位不可僭越。故B正确。民贵君轻材料没有体现,A错误。古代中国是君主专制,不是法治社会,C错误。天人感应与材料信息不符合,D错误。5.“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中国古代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 投笔从戎戍边B. 等待朝廷察举C. 投作官吏幕僚D. 参加科举考试【答案】D【解析】【详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体现的是知识分子政治地位的
5、提高。隋唐以后主要是实行科举制,通过考试做官,调动了知识分子读书的积极性,故D正确;B察举制主要在汉代实行;AC在战国以后都不是主要途径。6.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重大变革是实行了A. 郡县制B. 郡国并行制C. 行省制D. 三省六部制【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在元朝地方上实行的是行省制,所以C正确。【详解】7.在2011年热播的电视剧步步惊心中,女主人公若曦从现代穿越到了清朝的康熙年间,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 皇帝与宰相商议国家大事B. 政府张贴金榜公布科考结果C. 军机大臣跪见皇上D. 地方大员密折奏事【答案】B【解析】
6、【详解】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末新政才废除,故政府张贴金榜公布科考结果可以看到,所以B正确;明朝时期,朱元璋已经废除丞相,故清朝皇帝与宰相商议国家大事不可能看到,所以A错误;清朝雍正时设置军机处,康熙在雍正之前,故不能看到军机大臣跪见皇上,所以C错误;密折奏事在雍正一朝广泛使用,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所以D错误。【点睛】本题是一道历史情境再现题,学生要注意是“康熙”年间,依据时间点对各个选项的史实逐一判断甄别即可。8.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慕起居注。这
7、些最能说明A. 封建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B. 皇权不断加强C. 清代君主权力不受制约D. 起居注严重失实【答案】B【解析】【详解】到康熙帝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表明了皇帝的霸道,说明了皇权的加强,B符合题意;皇帝不学无术,A不符合题意;清代君主的权力也是受制约的,C不符合题意;起居注史料不一定不够真实,D不符合题意。9.“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邓世昌带领中国海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素材是A. 三元里人民抗英B. 义和团反帝斗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要求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邓世昌率领
8、中国海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是在属于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故答案为C;A是鸦片战争时期,B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D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均与题干内容不符合,排除ABD。10.下表反映了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表述完全正确的是战争名称时间战争影响A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圆明园遭到破坏C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清政府被迫开放南京、苏州等地为商埠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导致义和团运动爆发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近代的列强侵华战争。南京条约是清政府与英国政府
9、签订,没有法国政府,故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后开放的商埠中不包括南京,故排除C项;义和团运动爆发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而不是影响,故排除D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于18561860年,战争中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并烧毁了圆明园,所以B项表述完全正确,故选B。11. 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说的“内部条件”是指A. 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列强压制B. “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C. 中共总结了经验教训,正在积极寻找同盟者D. 国民党是中国各政党中比较革命的民主派
10、【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国共合作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反革命势力异常强大,国共两党双方均无论单独完成革命任务,而当时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就是国内的军阀势力及其背后的帝国主义力量,“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各革命阶级的共同愿望,答案选B,A C D三项说法正确但均是国共双方单方面的原因而非社会最主要的客观时代背景。考点: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国共合作点评:国共两党历史上的两次合作一次是1924年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正式宣布接受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现了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国共的第二次合作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先是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
11、”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国民党合作,接着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实现。12.“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铲除鞑虏建天国,剿灭妖言传真经。”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太平天国运动B. 义和团运动C. 新文化运动D. 国民革命运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中的“人无贵贱皆兄弟”“铲除鞑虏建天国”来判断应为太平天国运动。所以答案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13. “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这首曾在安徽芜湖地区流传的歌谣
12、反映的史实是( )A. 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B.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C.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D. 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这道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注意把握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天兵”“杀妖”“南京城”“分田地”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此相对应的就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因此选C。本题的关键词是“天兵”“南京城”“田地分”,找到这些关键词后,再回归我们的课堂讲解和教材,便可知道“天兵”就是天平天国的军队,打下“南京城”跟他们定都南京有关。很容易就得出了正确答案为C。而A是明朝的历史,B与D与土地革命时期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相关。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
13、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14.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在“从君主到民主”的历史转型中,你认为可以作为开端的是A. 洋务运动B. 太平天国运动C. 甲午战争D. 辛亥革命【答案】D【解析】【详解】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而且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答案为D;洋务运动,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与题干“从君主到民主”矛盾,故A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但其本身并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仍然十分落后,故B错误;甲午战争是日本侵略中国,与题干内容无关,C错误。【点睛】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
14、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治上,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延续两干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依据以上分析及所学知识可知15.2012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1周年,北京、南京、武汉、广州、中山都想申请纪念活动主办权,其中南京的理由是A. 辛亥革命在南京爆发B. 在南京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C. 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并颁布临时约法D. 中国共产党南京成立【答案】C【
15、解析】【详解】辛亥革命时期中华民国中央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并且颁布临时约法,故答案为C;辛亥革命最早是在武汉爆发的,A错误;辛亥革命时期,没有第一次国共合作,B错误;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并且与辛亥革命没有关系,排除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要求学生结合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来分析。16.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是指A. 组织革命武装,发动武装起义B. 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C.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 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答案】D【
1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了土地革命时期中国革命道路的相关知识。由材料中的“.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可知当时毛泽东等人反对走苏俄的“城市中心”的道路,采取的新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结合教材基础知识,BC是抗日战争时期,而题目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可知其他选项不符合这一历史时期。可知选择D.17. 印章可以是政治权力的象征,蕴涵着丰富的历史。观察右图,这枚印章见证的历史是A. 北伐战争B. “工农武装割据”C. 抗日战争D. 解放战争【答案】B【解析】【分析】从材料中的中华苏维埃s中以看出这是中共在土地革命时期建立的
17、政权,故与“工农武装割据”有关,B正确。【详解】18.中共“二大”宣言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主要表明中国共产党A. 决定放弃城市的工人运动,将全部力量转移到农村B. 对农民所受的各种痛苦的表示深切同情C. 已充分认识到民主革命中农民阶级的重大作用D. 决定开辟农村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材料“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体现出中共共产党对农民问题的认识程度加深,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
18、革命中的重大作用,故C项正确;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并且说法绝对化,A错误;材料反映中共不仅对农民穷困和痛苦生活表示同情与关注,更重要是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大作用,故B项不能体现题干主旨,排除;D在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才出现,与“二大”时间矛盾,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考查中共“二大”上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大作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和对中共二大相关知识的掌握。19.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
19、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人物”A. 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B. 受到共同纲领的影响C. 意志不坚定,态度摇摆不定D. 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对比1948年6月和1947年6月中国国内民心向背的变化,原因是国民党独裁统治造成的后果,答案为A;B是1949年9月,排除;材料无从显现华侨领袖意志不坚定,C错误;国民党主力被消灭是在1949年,D错误。20.如图是1953年由西安市选举委员会印发的一张选民证,其历史背景应是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将召开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起
20、来C. 政治协商制度逐渐建立D.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及图片中“1953年”等时间结合所学可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1954年召开的,所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将召开是该选民证颁发的背景,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是在195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政治协商制度逐渐建立是在1954年后,与题干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是在194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1953年”,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需要掌握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史实的时间。21
21、.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政治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主要指的是A.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共同执政C.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D. 各民主党派主要负责宣传工作【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大合唱主要是指共产党是执政,其他各党是参政党,体现了中国的政党制度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故答案为C;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没有体现出政党政治的特点,A错误;我国的各民主党派不能直接参与政府的管理,只能够参政议政,B错误;各民主党派不是负责宣传工作,D错误。.2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
22、政治制度。我国在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先后建立了自治区。这些自治区的建立真正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体现了民族之间的平等地位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开创了政治协商制度的新阶段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项,建立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真正实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故项正确。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让少数民族人民享有自治权,体现了民族平等。故项正确。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故项正确。项,建立自治区与政治协商制度无关。故项错误。综上所述,正确,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23.从将法仅当作统
23、治和控制社会的工具,提升到将法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和治国方略的高度,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下列文献中明确提出这一理念的是A.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 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D.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答案为D;结合所学知识,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宣告了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
24、统治的结束和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建立,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与题意不符,A错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了中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新中国成立五年来的新胜利,反映了中国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愿望,与题意不符,B错误;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与题意不符,C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中“从将法仅当作统治和控制社会的工具,提升到将法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和治国方略的高度”,并正确掌握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24.“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
25、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所依赖。”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A. “一边倒”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独立自主D. 求同存异【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对美帝国主义还是对苏联即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都要坚持独立自主,故答案为C;A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但是与“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所依赖”不符合,排除;B与材料内容不符且是在1953年才提出,排除;D是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提出的方针,与材料意思不符,排除。25.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同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
26、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A. 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 欧共体的建立C.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 协约国集团的成立【答案】C【解析】材料中指出运用孔子“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结合所学可知万隆会议符合题意要求的特征,故C项正确;A项没有运用此项思想,B D两项是同一制度的国家建立的联盟与题中“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要求不符。点睛:首先明确“和而不同”的含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个选项即可得出答案。26.“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实施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
27、益。”这段文字出现在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中,反映了美国A. 强调两国意识形态的差异B. 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C 仍然阻止中国回到联合国D. 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说明美国在70年代想要与中国对话沟通,以便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故B项正确;材料表明两国存在一定的意识形态的差异,但这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故排除A项;“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表明美国对中国在国际上的利益并不阻拦,遏制政策也有所改变,故CD两项错误;27. 改革开放以来
28、,中国积极推动和开创新型区域合作。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签署了( )A. 阿拉木图宣言B.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C. 联合国家宣言D. 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这一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记忆,只要记住基础知识很容易就可以得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是新时期我国积极推动新型区域合作的一个重要成果。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故B项正确。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积极推动新型区域合作。【详解】
29、28.中国政府派遣维和警察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外交A.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任何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B. 主要关注第三世界国家C.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D. 通过强势的军事干预,营造稳定的周边环境【答案】C【解析】【详解】中国派遣维和警察到海地执行维和任务,而维和任务是配合联合国维持世界秩序,故答案为C;A说法过于绝对,并且维和并不是发展对外合作关系,排除;新时期的外交并不局限第三世界,B错误;参与海地维和任务并不是军事干预,D错误。29.英国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她
30、”是A. 古希腊B. 古罗马C. 英国D. 美国【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提到,“她”是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雅典的民主政治充分调动了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许多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对人类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论与实践,更为西方近现代的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雅典民主是古希腊民主的典型代表。答案为A;BCD都不是民主制度的源头,都受到古希腊民主制的影响,排除。30.“确立了个人自由不容侵犯的公民权利,设立新的司法机关一民众法庭(陪审法庭),平民因此成为司法的主人”。这一情景在雅典最早可能出现于A. 雅典城邦建立之初B. 梭伦改革时期C.
31、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D. 伯里克利时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设立新的司法矶关一民众法庭(陪审法庭),”可以看出这是指的梭伦改革,梭伦改革时期设立了司法机关民众法庭。故选B。A项错误,城邦之初是实行君主制;CD项是在梭伦改革之后,与材料要求的“最早出现”不符。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统治雅典民主政治梭伦改革31.地米斯托克利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在萨拉米战役中,他指挥雅典海军取得了对波斯侵略者的决定性胜利,史书记载他曾被放逐。美国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现刻有他名字的陶片有190枚,根据字迹辨认是由14人刻写。这反映了A. 雅典民主制度健全,凡对民主构成威胁的人都
32、将被放逐B. 直接民主有利于维护雅典城邦以及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C. 雅典公民虽然民主意识浓厚,但文化素质普遍低下D. 一些政客常常以民主为号召,鼓动民众把陶片放逐法作为打击政敌的武器【答案】D【解析】【详解】190 枚陶片却是由 14 个人刻写,说明陶片放逐法存在着很大的弊端,而且易造成少数人的专政,从而不能保障雅典民主,故选D。A中“都将”说法太绝对,排除;B中“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说法太绝对,排除;雅典公民文化素养整体较高,排除C。32.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A. 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B. 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
33、境C. 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D. 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答案】D【解析】【详解】十二铜表法到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D表述正确;A表述错误,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成文法的开端。成文法代替习惯法,不是公民法的基础,排除;B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表达的主旨,排除;C表述错误,十二铜表法主要是以往习惯法的汇编,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打破其对法律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是平民的胜利。33.据史料记载:“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罗马法律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
34、在罗马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这使得罗马帝国A. 通过习惯法保护外邦人的利益B. 将习惯法完善为成文法C. 将万民法上升为自然法D. 将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答案】D【解析】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的标志是共和国时期颁布的十二铜表法,由材料中的“帝国”可排除AB;自然法原则是罗马法体系中的基本原则,排除C;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无法满足帝国扩张的需要,而万民法适用罗马帝国内的一切自由民,适应了帝国扩张的需要,D符合题意。 34.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
35、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进步。”他评价的是( )A. 英国君主立宪制B. 德国君主立宪制C. 美国总统共和制D. 法国共和制【答案】A【解析】【详解】英国有着悠久的宪政发展史,其发展过程相对平稳,在政治上表现出延续性的鲜明特点,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也是温和渐进的过程,选项A正确;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确立起来的,而且保留了大量封建专制色彩和军国主义色彩,与材料中“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不符,排除B;美国的总统共和制蕴含了美国开国者的睿智,与材料中“较少的深思高论”不符,排除C;法国共和制经历了多次革命后才确立,与材料中“较少的腥风血雨”不符,排除D。35.19世纪中期
36、中国的某书记载:“(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日爵房,一日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这段文字描述的最有可能的国家是A. 中华民国B. 英国C. 美国D. 德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所述的现象,其中的爵房指的是贵族和教士构成的上议院,而乡绅房则是下议院,这国家有国王,国有大事一定经过下议院的决定才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这个国家是英国,故选B;美国和中华民国都采用的共和政体,所以没有国王,故排除AC;D虽然
37、形式上与题意相符,但是在德国国家大事的决策权在皇帝手中,故排除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名师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有知识依托,但是题干中的材料是考生所不熟悉或者没有见过的,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36.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由此可见,国王在英国A. 无所事事
38、B. “统而不治”C. 掌控议会D. 领导内阁【答案】B【解析】【详解】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在位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推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政治改革,到19世纪后期,英国君主立宪政治已经成熟,英王是虚君,统而不治,B项正确;国王是英国的元首和象征,A项说法错误;19世纪后半期,英国国王不能掌握议会和领导内阁,CD两项不符合史实。【点睛】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增强,推动了资产阶级政治的发展和完善。37.2010年5月11日,保守党领袖戴维卡梅伦组建英国新一届政府。卡梅伦成为英国200年来最年轻的首相。卡梅伦出任英国首相是因为( )A. 英国国民选举B. 他是下院多数党领袖C. 国王
39、直接任命D. 前任首相推荐【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首相是下院获选的多数党的领袖,故B正确。英国首相不是过敏选举而来,A错误。国王只是形式任命,不起决定性作用,C错误。前任首相无权推荐,D错误。38.“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因此,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A. 实行“邦联”体制,美国中央政府对各主权州只进行松散的统治B. 凡重要国家事务,都由民众直接表决,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理念C. 在中央政府权力结构中遵循“制约与平衡”原则,避免绝对权力出现D. 总统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际行政权属于国务卿【答案】C【
40、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结合所学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一方面在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同时,又防止因中央政府权力的过分集中而出现的专制独裁,因此对联邦政府的权力实行分权,故C项正确;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故A项错误;B是古希腊直接民主的内容,与1787年宪法不符,排除;总统拥有实权,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需要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和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和特点解答即可。39.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是A. 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B. 实现三权分立C.
41、 保证司法的相对独立性D. 体现“权力制约与平衡”的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忠于职守的法官终身任职与保障法官人身安全无直接联系,故A错误。 法官任职终身是为了保证司法独立性,进而实现三权分立,三权分立是最终目的而不是直接目的,故B错误。现代国家基本上都是司法独立的原则,大法官除非特殊情况终身任职,其目的一方面是体现了美国的权力制衡的原则,另一个方面保证法官任命后不受外界(行政、财政)的干扰,以确保司法的独立性。故C正确。法官任职终身可以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但这是反映这么做的意义,而不是这样举措的直接目的,故D错误。40.某高中历史老师在课件里展示出下面的宪法条文,该条文最有可能出自(
42、)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可在参议院同意的条件下解散众议院。A. 权利法案B. 美国1787年宪法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 德意志帝国宪法【答案】C【解析】根据“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可以得出,这是法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故C项正确;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国王是世袭的,故A项排除;美国总统是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故B项排除;德意志帝国的皇帝也是世袭的,故D项排除。点睛:首先通过材料“共和国总统”可以排除英国和德意志帝国;然后由“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可以得出
43、答案。41. 英国人Sir John Tenniel所画的历史漫画Dropping the Pilot(俾斯麦下台)(1890年)非常有名。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免去俾斯麦职务的应该是( )A. 帝国皇帝B. 内阁成员C. 帝国议会D. 联邦议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德国1871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皇帝有任免首相和帝国官员的权力,因此A符合题意。B表述不合史实,行政权有皇帝控制;CD表述有误,议会无实权,只是门面的作用. 故选A。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42.马克思主义是马
44、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三大理论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这三大理论是德国古典哲学法国启蒙学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A. B. C. D. 【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正确,故选C。43.共产党宣言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主要原因是A. 由马克思、恩格斯亲自起草的纲领B.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革命纲领C. 广泛吸取了人类优秀的思想成果D. 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答案】D【解析】【详解】共产党宣言不能是马克思、恩格斯亲自起草的就赋予其科学性,而是因为宣言系统的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45、,昭示了共产主义原则,排除A;共产党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这是就其地位而言,并未涉及其科学性,排除B;广泛吸取了人类优秀的思想成果并不一定具有科学性,排除C;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原理,所以其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选D;44. 英国独立报在2010年5月发表文章指出,马克思150年前就预言到了这轮金融危机,马克思成了人们重新热议的人物。经济不景气让马克思突然一夜之间又变身大明星,这主要是由于马克思()A. 发表共产党宣言160周年B. 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C. 对资本主义社会
46、的深刻剖析D. 对俄国十月革命的精确预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马克思最大的贡献就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剖析,并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为主流的社会里人们去参观马克思博物馆,主要是因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剖析。故选C。AB项错误,人们讨论马克思并不是倾向于社会主义,而是为了分析资本主义;B项错误,十月革命是在列宁的一国革命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45.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巴黎公社是
47、A. 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国家B. 世界上最早实行代议制的政权C. 世界上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D. 世界上最早的工人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故答案为C;A是俄国,排除;B 是英国,排除;在巴黎公社前就有了欧洲三大工人运动,D错误。46. 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A. 不结盟运动B. 联合国C. 世界贸易组织D. 欧洲联盟【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道德力量,强调和平
48、共处原则。”与不结盟运动宗旨相似,即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联大或安理会等信息,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关税或贸易等信息,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欧洲联合等信息,D项排除。47.2010年11月23日,韩国西部延坪岛海域于14时30分左右遭受来自朝鲜方面的炮击,韩国军队进行了回击。朝鲜半岛局势的持续紧张,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二战后,朝鲜半岛的正式分裂主要是由于A. 日内瓦会议协议的通过B. 日本的殖民统治C. 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D. 美苏“冷战”的进行【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美苏“冷战”的结果。1945年,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半岛南部
49、和北部。1947年,“冷战”开始,受此影响1948年,朝鲜南北部各自成立了由美苏支持的韩国和朝鲜,朝鲜半岛陷入分裂状态。故答案选D;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48. 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A.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 第三世界的崛起C. 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D. 雅尔塔体系的长期存在【答案】C【解析】“强大的稳定因素”指的是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保持了世界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保持着动态的平衡,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D表述错误,雅尔塔体系没有长期存在,苏联解体标志结束。A、B选项不是主要原
50、因。49.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诞生。下列国家,属于不结盟运动发起国的是A. 苏联、南斯拉夫、埃及B. 美国、埃及、印度C. 南斯拉夫、埃及、印度D. 中国、印度,南斯拉夫【答案】C【解析】【详解】1961年由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发起,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故C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不结盟运动成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苏联、美国不是成员国故AB项错误;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故D错误。【点睛】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绝大部
51、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50.“1980年中美达成协议:由美方提供设备、由中方技术人员操作,在中国新疆的奇台和库尔勒建立监测苏联核武器和导弹试验的监测站,所获情报中美共享。”这段材料可以用来佐证A. 中美已结成军事同盟B. 中美彻底的解决社会制度的分歧C. 国家利益决定外交关系D.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已初见成效【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中美达成协议的背景为,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建交。中美虽社会制度不同,但在追求一致的国家利益时,外交关系会有所改善,故C项正确;A项,“结成军事同盟”表述错误,材料应为“合作”,排除;B项,“已经”错误,意识形
52、态分歧至今未解决,排除;题中重点强调国家外交关系,而非改革开放,故D项错误。51.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它表明欧共体朝着一个经济、政治、外交和安全等多种职能兼备的联合体方向发展,使欧洲发展局势“脱胎换骨”。这里的“脱胎换骨”主要是指A. 欧洲取得世界局势的主导地位B.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C. 由经济一体化向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D. 彻底摆脱了美届的政治控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欧洲联盟条约为欧共体建立政治联盟和经济与货币联盟确立了目标与步骤,是欧洲联盟成立的基础,使欧洲济由一体化向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故C项正确。A项,美国已为资本主
53、义世界霸主,故欧洲并不在世界局势中占据主导,排除B。欧洲联盟条约反映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与国际事务无关,排除。D项,欧洲并未摆脱美国的政治影响,排除。52.2011年10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欧盟国家要求对叙利亚采取制裁措施草案进行表决,印度等4国投弃权票,美国等9个国家赞成,但因俄罗斯和中国投反对票而未能通过。就国际格局而言,上述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A. 中俄形成了结伴而不结盟的国家关系B. 投票方式解决国际问题效率低下C. 当今世界政治力量多极化趋势的加强D. 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失败【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明显的看出,当今国际局势并非由某一个国家所能控制的,这一投票的结果明显反
54、映出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在加强。故选C;这一次联大的決议结果并不能表明中俄是结伴的,A错误;B项正确,但是并不是从根本上进行分析的,排除;材料并未体现美国的霸权。D错误。二、非选择题5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明史职官志材料三 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
55、指出,图一所示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图二所示的唐朝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3)军机处设置于哪一朝代?根据材料三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答案】 (1)秦朝。三省六部制(2)废除丞相;裁撤中书省,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殿阁大学士。(3)清朝特点:机密性能强;机构简单;办事效率高。主要职能: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按皇帝意旨拟写诏令,传达给中央和地方各部门。(4)皇权不断强化;相权逐渐削弱。【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图掌握最高权
56、力的是皇帝,下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根据所学可知为秦朝所创。右图中枢机构分成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由此可知为三省六部制。本题涉及内容为古代中央机构的调整。(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可以得出废除丞相;裁撤中书省,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由“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可以得出设殿阁大学士。(学生易答成设内阁,内阁为明成祖时期所设)(3)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概括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清朝雍正年间为及时处理西北军务而增设军机处。由“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可以得出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由“各种诏令由军机
57、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可以得出主要职能按皇帝意旨拟写诏令,传达给中央和地方各部门。(4)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下存在两对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综合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中央集权变化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皇权不断强化并最终达到顶峰(皇帝独裁,军机处并无决策权),而相权不断被削弱、分散直至被废除。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看,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衰弱。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三公九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三省六部;
58、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废丞相、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趋势5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雅典伯利克里时期选民在城邦总人口中的比重材料二 英国选举权的改革年表时间情况或改革措施1832年在市镇中,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房户主和年付10镑以上房产租税者,在郡乡中,年付10镑田土租税的六十年长期田地租用者、年付50镑田土租税的短期田地租用者及年付2镑地税的自有土地者皆享投票权。1884年无论是在郡和自治市,每年只要有10英镑价值的任何土地或住房的人即有选举权1918年英国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1969年凡是年满18周岁的英国公民,不分男女,都有权参加下院的选举材
59、料三 美国选举权的改革年表时间情况或改革措施1787年宪法规定:各州(有选举权的)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指黑人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自由人总数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1920年国会批准第19条修正案,赋予妇女选举权1970年国会批准1869年提出的第15条修正案,赋予各种族肤色公民平等的选举权1971年通过第26条修正案,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获得选举权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材料一中所示选民状况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三分析,请概括指出,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选举资格的规定有怎样的变化?(不得照抄原文)【答案】(1)雅典民主政治的范围有限,广大妇女、奴隶、外邦人没有选举
60、权。(2)变化:英国财产资格的限制逐渐降低到完全取消。美国黑人印第安人等有色人种从没有或没有与白人平等的选举权到与白人拥有平等的选取权,英美两国妇女从没有选举权到拥有选举权。【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雅典伯利克里时期选民人数只占全体居民的10%”联系所学可知雅典的公民才有选举权,而雅典的公民为有本城邦血统的成年男子,而广大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都没有选举权。(2)英国:根据材料二“1832年,在市镇中,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房户主和年付10镑以上房产租税者自有土地者皆享投票权”到“1918年英国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到“1969年凡是年满18周岁的英国公民,不分男女,都有权参加下院的选举”表明英国财产资格的限制逐渐降低到完全取消,同时妇女从没有选举权到部分拥有,到完全拥有选举权。美国:根据材料“1787年规定有选举权的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到“国会批准1869年提出的第15条修正案,赋予各种族肤色公民平等的选举权”说明美国印第安人从没有选举权到拥有选举权;“1920年国会批准第19条修正案,赋予妇女选举权”表明妇女的选举权从无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