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1.【考点】明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内阁制【解析】从“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可知,内阁大臣有权力,故A错误;内阁虽有票拟权,但能否采纳取决于皇帝的决定,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故B错误;从“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可知,内阁可以通过皇帝的信任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故C正确;宰相是国家法定的行政机构,可制约皇帝的决策,而内阁是內侍机构,故D错误。【答案】C 2.【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试题解析】根据题意,元代行省是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其长官权力很大且由蒙古人担任,尽管汉人德望很高,但中央不任用。
2、行省制的设立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题目中并未体现蒙汉分裂的史实,故B项错误;元代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为了维护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而实行行省制,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虽德望汉人,抑而不与”,不能体现蒙汉各族的联合,故D项错误。【答案】C3. 【考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的信息正确解读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进京”、“内江通商”可知此应为天津条约中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的条款。该条约签订于1858年,“某位皇帝”应为咸丰帝。故本题应选B项。【答案】:B4.【考点】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3、【解析】新疆设立自治区是1955年的事情,故A项错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组织徐州会战,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故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虽然被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但是沉重地打击了敌人,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坚定决心,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故C项错误;在反割台斗争中,清政府并没有出面支持,故D项错误。【答案】B5.【知识点】国共十年对峙【试题解析】从文献中“停止推翻国民党政权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可推知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A项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行动指南,故A项错误;“中共愿为实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而奋斗;停止推翻国民党政权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可推知在民族危亡之际,中
4、共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故B项正确;C项是在抗战即将胜利之际,中共七大(1945年)提出的联合执政主张,而材料文献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中共中央为国共合作抗日发表的宣言(1937年7月15日),故C项错误;文献中“中共愿为实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而奋斗;停止推翻国民党政权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是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为了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不是革命理论修养不足的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B6.【知识点】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试题解析】八二宪法指1982年修订的宪法,中共十四大(1992年),我国才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故A项错误;新的立法体制,赋予地方一定的立法职权,体现了
5、正视了区域发展的差异性,故B项正确;八二宪法标志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多元立法体制框架的确立,没有涉及我国的法律体系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出扩大立法机关的主体范围而不是职权,故D项错误。【答案】B7.【考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中英建立“半外交关系” 【解析】中英建立“半外交关系”,符合两国国家利益,是双方在两极格局下,国家利益协调上的突破,故A项正确;中英建立“半外交关系”只是当时东西方关系的特殊现象,当时东西方关系的典型特征是对抗,故B项错误;无法推断此外交活动对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影响,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第一年与17国建交,就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故D项错误。【答案】A8
6、.【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试题解析】阿西比德和他的同伴是因为可能有毁坏神像的嫌疑,而被判有罪,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报案者称,以前经常看到阿西比德和他的同伴一起聚饮,其间诸多可疑言行,定为他们所为”因为饮酒可疑而判罪,说明希腊的个人生活受到侵犯,故B项正确;因为可疑言行而被判罪,并无公平公正可言,故C项错误;在材料中“报案者称”并未体现是公民,无法得出公民都有权利管理城邦,故D项错误。【答案】B9.【考点】罗马法 【解析】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利益,不能实现人人平等,故A项错误;从“都是适合于资产阶级采用的现成的准则”可知,罗马法的一些内容适用于资产阶级,表明罗马法具有深远影响和实用价值,故
7、B项正确;从“都是适合于资产阶级采用的现成的准则”可知,材料体现的不是罗马法对罗马的影响,故C项错误;从“都是适合于资产阶级采用的现成的准则”可知,材料强调罗马法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与法律体系中最完备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 10. 【考点】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试题解析】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内阁首相由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议会是立法机关,故提议是否会通过取决于议会的支持率,故A项正确;君主立宪制下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B项错误;下议院由选民选举产生,代替选民行使国家权力,故C项错误;首相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故D项错误。【答案】A11.【答案】D【解
8、析】试题分析:AC不符合题干的中心意思,排除;西方的多党制一般是代议制,人民不能直接参与政治互动,排除B;题干主要说的是舆论的作用,故选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代议制舆论的作用12.【考点】共产党宣言 【解析】1890年资产阶级已经确立其在欧洲的统治,欧洲各国还不具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条件,故A项错误;此时第二国际内部存在修正主义,工人组织还未建立稳固统一的联盟,故B项错误;19世纪60、7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政治诉求,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它们第一次在一个旗帜下”,反映出马克思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理论,故D项正确。【答案】D13.【知识点】美
9、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试题解析】二战后全球扩张的宣言书是1946年的“杜鲁门主义”,故A项错误;北约成立于1949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凯南的电报分析了战后威胁美国的力量是苏联,为美苏“冷战”做了铺垫,故C项正确;凯南是站在美国角度遏制苏联,并非正确正确分析了当时的苏联的外交政策,故D项错误。【答案】C14.【知识点】现代世界【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德国家的历史共识,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描述法德两国共同编纂历史教科书,“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 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可知该书体现了历史共识需要理性批判思维,符合题意的是C项,ABD项在题干中没
10、有体现。【答案】C 15.【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解析】材料强调的重点是传统农业下小农的效率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不是指小农不逊色于资本主义企业家,故A项错误;材料中传统农业效率高,但不能等同于现代农业,故B项错误;土地私有制下主要是地主占主导地位,对农民的积极性作用不大,故C项错误;传统农业下,生产水平低下,农民负担较重,故D项正确。【答案】D16.【考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妇女纺棉,棉纺织技术的改进是由于黄道婆改进和革新,故A项正确;图片体现不出棉纺织品增多,丝织品减少,故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棉纺织技术的发展,无法得出官营手工业衰落的结论,故C项错误;
11、D项“首倡”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答案】A17.【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买办阶层兴起 【解析】在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的侵略导致中国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分离,小农经济瓦解后导致国内市场扩大,同时使中国逐渐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国际市场扩大,买办需求增加,但小农经济的瓦解不是买办产生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在世界市场形成中,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附庸,中外之间经济联系增强,但是不是推动买办增多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可知,买办主要是为外商服务,买办队伍的壮大主要是因为外国商人的需求增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是由于西方
12、国家对中国侵略的不断加深才使中国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因此外商对买办的需求量增多,故C项正确;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外之间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因为西方国家的侵略,而不是经济合作与交流,故D项错误。【答案】C18.【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解析】从总体上看19141936年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与教材中一战后民族工业重新陷入困境说法不符合,民族工业“短暂春天”说法值得商榷,故A项正确;一战期间日本暂时独霸中国,对中国社会也产生了消极影响,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所占比重很小,没有成为经济发展主流,故C项错误;民族工业“短暂春天”说法存在争议,但不能
13、据此说明以往学者对近代经济研究不符史实,故D项错误。【答案】A19.【考点】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 【解析】电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电车制造和运行中遭到抵制阻挠的内容,故B项错误;从“一般市民疑神疑鬼,怕上车触电多不敢坐”可知,当时国人思想落后不易接受新事物,故C项正确;材料中只介绍电车一项内容,不能说明上海受工业文明影响最深,故D项错误。【答案】C20.【知识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992年起);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试题解析】漫画中WTO官员、人物对话“没有想到短短几年它就长得这么大了”、中国经济这棵大树等信息,表明他们感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
14、邓小平理论首次提出是在1997年,故A项错误;漫画中没有出现科技创新的信息,故B项错误;独立自主是我国的外交政策,与经济发展无关,故C项错误;漫画中以树自由生长,果实累累,比喻市场机制对经济促进作用,故D项正确。【答案】D21.【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试题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于商路中心,故正确;英国受益于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商业革命”,故正确;英国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开展三角贸易,利物浦是英国的港口,故正确;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22.【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试题解析】工业革命的出现造成两大阶级的对立工人阶
15、级和资产阶级,不是因为个人的出现,故A项错误;阶级斗争不是工人阶级的唯一出路,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多数英国工人开始意识到他们之间有共同利益从而形成了阶级”可知,阶级是有共同利益的,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呼吁工人的团结,故D项错误。【答案】C23.【知识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凯恩斯主义【试题解析】降低银行利率与材料中涉及资本家害怕投资越多,利润率越低并不相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认为经济危机源于“资本家害怕投资越多,利润率越低”那么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收益,便有效预防了经济危机,故B项正确;实行赤字预算,增加需求是度过经济危机的措施,但是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通货膨
16、胀并不能增加国民收入,故D项错误。【答案】B24.【知识点】罗斯福新政【试题解析】1787年宪法使美国成为民主共和制的国家,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三种权力之间相互制衡,此时为“平衡”,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1865年内战后是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增大选举权范围,此时三权依然是“平衡”,故B项错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后,罗斯福在凯恩斯主义思想指导下采用国家干预的手段挽救经济危机,是美国由私人垄断过渡到国家垄断,加大了行政权力,实行了“由平衡到集权化”,故C项正确;1973年经济危机是由国家干预造成的“滞胀”局势,显示了国家干预的弊端,故D项错误。【答案】C25.【考点】“斯大林
17、模式”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21年被新经济政策取代,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经济,而材料中“在经济管理方面加大了行政干预和国家计划的力度”,不符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B项正确;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标志是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没有涉及建设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B26.【考点】工业革命自由主义经济理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A曲线为自由主义经济思想,B曲线为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自由主义是在第
18、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兴起的,结合图表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到1929年经济危机之后,其影响力逐渐下滑,不是一直保持最大影响,故A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滞胀”现象,因此普遍采取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但是仍然实行国家干预和自由发展相结合的政策,因此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并未退出历史舞台,故B项错误;80年代后,出现了新的经济理论,自由主义的影响上升,但并不是自由主义占统治地位,故C项错误;综合材料说明,经济理论作为调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属于生产关系层面,必然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27.【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亚投行 【解析】题目的中的亚投行
19、没有包括美国和日本,不是世界性的经济组织,不能说推动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错误;亚投行是金融性的组织,对国际金融的多极化有利,故正确;亚投行的建立对经济的全球化有利,故正确;新兴经济体的团结与亚投行的建立不是一回事,一个亚投行并不能使新兴经济体达到空前的团结,故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28.【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试题解析】根据题意,春秋战国时期,处于底层贵族的士阶层借助社会变革之际,成为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社会阶层出现了流动,故A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士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反映了这种趋势,B.C项说法并未体现士阶层的流动性,故B.C项均
20、错误;题目中并未体现技术的进步与士阶层的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A29.【考点】宋明理学程朱理学(二程的思想主张) 【解析】二程的至善圆满之乐是建立在觉悟“自心”基础上的,反映出理学对修身养性较为注重,故A项正确;这种至善圆满之乐,并非教人消极处世,故B项错误;从材料无法推断觉悟“自心”源自佛道文化,故C项错误;二程继承先秦儒学,对传统儒学进行部分改造,故D项错误。【答案】A30.【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火药运用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先用三枝有六面尖刃的铁刀包在用前述火药配方所制成的药团之中,然后以长一丈二尺的麻绳穿过药团,药团外面再以厚纸及杂药(即前述之药泥)傅之,再将八支有倒钩的铁蒺
21、藜插装在药团外面,没有涉及到火药的具体配方即硫磺、硝石的记载,故A项错误;材料不仅涉及到出现火药,而且说到了用火药制作的武器,故B项错误;根据“蒺藜火球铁嘴火鹞”可知此书记载的多种武器的制作方法,故C项正确;材料不是关于竹子的加工介绍,故D项错误。【答案】C31.【考点】近代中国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试题解析】材料中纽约时报社论觉得中国政府的想法荒唐可笑,与留学生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清政府控制了中国留学生的学习方式材料没有体现,该社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故B项错误;政府的留学计划想培养出一批既能巩固封建制度又拥有技术专长的人才,这反映了中体西用的理念导致留学教育的偏差,故C项正确;洋务运动
22、开启了近代留学教育的先河说法正确,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32.【考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题目中比较了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结合所学习到的两个运动的知识,可看到两者都重视人的价值,强调人的个性,故A项正确;文艺复兴不是一场彻底的反封建运动,故B项错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是五四运动,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没有为中国近代奠定了资产阶级文化的基础,故D项错误。【答案】A33.【考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大政策(联俄) 【解析】材料反映出蒋介石对俄国革命的赞赏,与直接仿效法国大革命的经验无关,故A项错误;俄国革命之方法、制度,“然而益可宝贵也”,蒋介石对俄国革命持肯定态度,故B项正确;蒋介
23、石的观点是遵循三大政策中“联俄”的基本原则,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蒋介石准备与中国共产党分裂,故D项错误。【答案】B34.【考点】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理论 【解析】根据“我们主张在彻底地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我们把这样的国家制度称之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话是在1945年抗日战争快结束的时候,为了团结全党全国人民,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独立、自由、 民主、 统一与富强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保障全中国人民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建立一个新民主主
24、义的中国,故A项正确;七届二中全会是在1949年3月解放战争时期召开的,不是在抗战结束之前,故B项错误;洛川会议是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故C项错误;北平政协一届会议是在1949年9月新中国建立前夕召开的,不是在抗战快结束召开的,故D项错误。【答案】A35.【考点】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解析】高校录取人数的增加,并不意味着质量的提高,与教育先进国家还有距离,故A项错误;高校录取人数的增加,与高等教育正规化无关,故B项错误;高校录取人数的增加,与高
25、等教育转型无关,故C项错误;高校录取人数的增加,更多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故D项正确。【答案】D36.【知识点】智者学派【试题解析】智者学派把人从神和自然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但是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其并未完全摆脱宗教的束缚,故A项正确;根据前面的分析,故B项错误;怀疑神灵挑战正统是近代伴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而成为社会主流的,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可知,人的意识仍受神学思想的束缚,并非完全的自我膨胀,故D项错误。【答案】A37.【知识点】启蒙运动康德思想主张【试题解析】根据康德说的话可知倡导人的
26、主体地位的启蒙并未完成,所以这意味着人的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启蒙已经来时,但是尚未实现,但是是否一直延续,在材料中未曾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康德肯定启蒙时代的存在,故人的社会价值的逐步肯定的,故C项错误;理性是启蒙时代核心这种提法是正确的,但是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38.【考点】经典力学 【解析】牛顿力学推动了自然界各领域进步的说法,夸大了其作用,故A项错误;“用力学的原理去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固化了人们的思维,对人们认识观也产生了消极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牛顿力学对英国文艺复兴的影响,故C项错误;牛顿力学成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依据的说法,夸
27、大了其作用,故D项错误。【答案】B39.【知识点】工业革命【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题目中的信息“肮脏的下水道流出人类勤奋的洪流”、“油腻的阴沟中流出纯质的金子”既体现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也体现了工业革命的消极性,故排除A、B、C三项,选择D项。【答案】D40.【知识点】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试题解析】根据材料中“18世纪”“我们不能指望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提出合情合理的批判。”可以判断发生在启蒙运动后,最资产阶级宣扬的自由、平等的“理性王国”的失望,故A项正确;创作手法怪诞是现代主义的特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真实地描写了社会现实风貌属
28、于现实主义,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不是集中表现自我,故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41.【答案】(1)打破:分封制。(1分) 措施:提拔身份低微士人参与中枢决策;设太学;实行察举制。(2分)事例:雅典:梭伦按财产划分四个等级;(克里斯提尼五百人会议,全开放;)伯里克利各级官职抽签产生,公民大会经常化,陪审法庭人数众多。(1分)罗马:习惯法到成文法,前449年十二铜表法。(1分)(2)核心:中央与地方(联邦政府和各州)间(1分)分权制衡 。(1分)评述:在加强联邦中央权力的同时,使各州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拥有一些州权;既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又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
29、性和创造性,协调了中央和地方间的关系。(4分)(3)文明:社会主义文明(或马克思主义)。(1分)42.【答案】(1)趋势:由种类繁多到统一;由多种形式到统一; 货币逐渐与重量脱钩; 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白银逐渐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任答三点得3分) 影响:经济方面: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农业经济的转型(或农产品的商品化);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沿海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破坏。 文化方面:产生了反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小说、戏曲、风俗画等市民文化策荣。(回答3 点,并兼顾经济、文化即得6 分。)(2)措施:20世纪70 年代,美国放弃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淡。(
30、2 分) 背景: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的缺陷;欧日经济恢复发展,与美国在世界市场进行激烈竞争;美国对外扩展,军费开支大增。(任答三点得3分)影响:不利于国际金融及世界贸易的稳定,金融危机频繁(2 分)43.【答案】示例:观点:中华文化创新精神源远流长 角度一:文化理念的达变求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各派站在不同角度提出了新的思想,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体系;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角度二:制度建构的济世经邦: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辛亥革命
31、创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角度三:技术创新的独具匠心: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中国水稻产量,并且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角度四:文明气度的纳新接远: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与朝鲜、日本等国交流频繁,兼收并蓄,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面对内忧外患,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华文化自古至今富有创新精神,体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