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近代中国的服饰发生巨大变化。下图服饰反映的共同特点是()A古为今用B中西合璧C彻底西化D去繁就简解析:选B。根据所学,中山装和旗袍是近代中国服饰变化中中西合璧的产物,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2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状。”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B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C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D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解析:选D。改革开放以后追求时尚成主流,故A项错误;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相互吸收融合,故B项错误;C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由材料“西装东装,汉
2、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状”可知,辛亥革命推动社会生活的变迁,服饰呈现多样化的特征,故D项正确。3“新礼服兴,翎袍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解析:选C。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主要发展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没有涉及剪辫子,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没有涉及爱国帽等服饰,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之后,清政府被推翻,社会面貌大为改观,兴起了新的服饰、主张剪掉长辫子、改为公历纪年等,故C项正确;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
3、反封建运动,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420世纪初,有竹枝词反映京城一些酒店风貌:“不供匕箸用刀叉, 世界维新到酒家。短窄衣衫呼崽子, 咖啡一盏进新茶。”这反映了当时的北京()A先进习俗取代落后习俗B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C民众普遍接受西式餐饮D西方餐饮文化逐步渗透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北京地区一些酒店风貌的变化,并不能说明这些变化是先进习俗,也不足以说明旧习俗被取代,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政府在社会习俗变迁中的作用,故B项错误;一些酒店风貌的变化并不能说明民众普遍接受西式餐饮,故C项错误;刀叉、咖啡等在北京一些酒店出现,说明西方餐饮文化逐步渗透到北京,故D项正确。5我国近代的天津孟氏家庙、中式四
4、合院布局,是以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为主的砖木结构建筑,但沿街立面采用了意大利风格的方壁柱,阳台也采用了西式的铁花栏杆。这体现了()A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B崇仰媚外的民众心理C中西合璧成为普遍风尚D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解析:选A。材料中传统的中式建筑沿街立面却是西式风格,这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故选A项。6某男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女子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此则广告最早可能出现在()A19世纪中期B20世纪初期C20世纪中期D21世纪初期解析:选B。材料中征婚广告反对女子缠足,主张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新思想,此广告最
5、可能出现在辛亥革命后,当时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故选B项。7兰陵忧患生京华百二竹枝词云:“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主要反映了()A政局更替推动习俗变迁B废止缠足法令成效显著C革新传统陋习进程艰难D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解析:选C。材料未突出政局更替,并且也未反映出习俗有明显的变化,故A项错误;根据“争奈人多足似弓”可知废止缠足法令成效并不显著,故B项错误;根据“争奈人多足似弓”“几时强迫变颓风”可知,废止缠足、革新传统陋习进程艰难,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艰难,未涉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故D项错误。8下图是1929
6、年2月10日湖南国民日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画上的人说“青天白日之下用不着这个废物”。这表明当时社会上()A主动破除旧俗与陋习 B全盘接受西洋新风俗C肤浅理解破旧与革新 D激进与保守斗争激烈解析:选C。上元节即传统的元宵节,不是陋习,故A项错误;漫画中体现不了全盘接受西方新风俗,故B项错误;根据漫画中的青天白日可知,时代背景是民国时期,漫画中的人把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作为破旧手段的理解是肤浅的,故C项正确;对传统的否定并不能反映激进与保守斗争激烈,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9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
7、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 (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材料二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材料三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项目年代19481966196719761
8、977198619871996家庭出身、社会关系26.628.812.6615.6本人成分、政治面貌30.523.515.113.9学历10.611.712.625.3(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指出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们的择偶观念所呈现的基本趋势。解析:(1)由材料一“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材料二“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得出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 (2)第一小问经济
9、基础,由材料一“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材料二“姊妹们加紧生产”得出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第二小问家庭关系,由材料一“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材料二“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得出从传统纲常伦理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第三小问社会条件,由材料二“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得出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由材料二“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得出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由材料二“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得出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 (3)由材料三择偶项目标准的变化得出择偶标准的多元化;由家庭出身、社会关系比值不断减小得出男女双向性选择;由本人成分、政治面貌比值不断减小得出政治色彩减弱;由学历比值不断增加得出重个人能力。答案:(1)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2)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3)基本趋势:择偶标准的多元化;男女双向性选择;政治色彩减弱;重个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