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章末总结探究课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1275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章末总结探究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章末总结探究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章末总结探究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章末总结探究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章末总结探究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章末总结探究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章末总结探究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章末总结探究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何时“蓝天”常在看探究思路析核心素养析图文材料解探究问题 大气污染及其危害问题1概括大气污染的特点和危害。思维线索主要从材料及亲身感受中获取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答案大气污染的特点:污染成分及物质比较复杂;污染范围和强度与大气运动密切相关;有害物质的浓度越高,污染越重,危害越大。大气污染的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及生物生存;危害工农业生产;影响天气与气候变化。问题2讨论影响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思维线索主要抓住我国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分析。答案自然因素:气象条件、地形条件、植被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环境保护的管理、技术条件、资源利用方式、经济发展模式等。 我国近些年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原因问题1上述原因中

2、哪些是人为原因,哪些是自然原因?思维线索主要看是否是人类活动导致的。答案人为原因: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废气排放量大,处理难度和成本高。废气排放量较大的工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广。汽车拥有量猛增,汽车尾气排放量大。城镇化发展迅速,建筑工地多,扬尘多。自然原因:季风气候,冬季干燥,北方地区大气降尘量大。全球变暖,常出现连续数日微风或静风天气,并且空气湿度相对较高。问题2除上述原因外,造成我国近些年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原因还有哪些?思维线索主要从影响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中分析。答案环境意识薄弱,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能源、资源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大气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不足。执法不严,监督管

3、理力度不够。缺乏实用的治理技术。 发达国家大气污染及治理案例问题1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和“伦敦烟雾事件”相比,人为原因有何不同?思维线索主要从污染物来源方面分析。答案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的污染气体主要来自交通运输中的汽车尾气排放;而“伦敦烟雾事件”中的污染气体主要来自工业生产中的煤炭燃烧。问题2仅考虑人为原因,试对“洛杉矶烟雾治理时间比伦敦烟雾治理时间更长”作出合理解释。思维线索结合城镇化发展、交通运输发展及能源利用方式进行分析。答案随着经济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汽车拥有量不断增长,且能源消费以石油、天然气为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改变。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节内容,把各序号代表

4、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光合作用原料,调节地表温度臭氧水汽和杂质电离层保温冷热不均水平气压梯度力学思心得对流层中的逆温现象及影响1含义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这主要是因为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气温就愈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2逆温类型(1)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的夜间或黎明,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幅度较小,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现象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

5、上消失。(2)平流逆温:当暖空气运动到冷的地面上时,暖空气与冷地面之间不断进行热量交换,暖空气下层受冷地面影响大,气温降低较快,上层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该逆温现象多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3)锋面逆温:锋面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暖气团位于锋面之上,冷气团在下,在冷暖气团之间的过渡带上形成逆温。(4)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这样的逆温一般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3逆温的影响(1)出现多雾和晴朗天气。早晨多雾大多与逆温现象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

6、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2)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运动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3)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现象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的颠簸。1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逆温强度近地面

7、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2)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1)A(2)C第(1)题,根据图示,强逆温层上界海拔低;逆温强度在4时左右达到最大,而不是午夜;逆温现象15时左右出现,10时左右消失;强逆温前半夜曲线陡、增速快,后半夜曲线缓,降速慢。第(2)题,逆温层上界峰值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是因为夜晚山风将冷空气带到谷底,且冷空气向上运动需要一个过程,

8、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大气吸收地面辐射、散射反射与大气成分相关,与昼夜、高度无关。下垫面反射率与地面性质相关。大气受热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农田覆盖技术1覆膜类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地使用农田覆膜技术,包括使用透明膜、不透明膜、反光膜、塑料大棚等。覆膜类技术的作用原理梳理归纳如下:2覆草类秋冬季节,土壤温度低,作物生长发育迟缓,可利用作物残茬、秸秆覆盖,减少水分蒸发,保墒、增产,增加土壤肥力,且能减少环境污染。但不宜全生长期覆盖,覆草后土壤有机质积累较多,耕层土壤不翻耕,易导致某些病虫害。覆草类技术的作用原理梳理归纳如下:3覆砂类在山地斜坡上铺设一定厚度的砂砾、卵石的混合体,用以栽培粮食、瓜果

9、、蔬菜等作物。覆盖砂砾或卵石的作用: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白天受到太阳辐射,增温快,夜间降温也快,增大气温日较差,有利于作物糖分积累。砂石风化可以为植物提供微量元素。覆砂类技术的作用原理梳理归纳如下:2下图中图甲为南昌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图乙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据此回答(1)(2)题。甲乙(1)乙图中()A的能量大部分被大气吸收B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C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D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2)照片拍摄时,南昌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A78

10、月,削弱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B1011月,阻挡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12月次年1月,增加以提高土壤的温度D67月,增强以降低白天大气的温度(1)D(2)A第(1)题,由图可知,表示太阳辐射,它一小部分被大气吸收,故A项错误;是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故B项错误;表示大气逆辐射,弥补地面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白天也存在,故C项错误;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那部分大气辐射,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D项正确。第(2)题,78月,正值南昌市伏旱天气,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覆盖的黑色尼龙网,可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的蒸腾,故A项正确;其他说法均不符合实际,可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