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964.50KB ,
资源ID:61211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121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0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教案: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0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教案: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doc

1、2008年高考复习精品资料第一单元 先秦部分历史一轮第02课时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一、复习目标1、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民族融合的途径)(1)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分析其性质(春秋和战国时期的不同)和影响(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等几个方面的影响)(2)民族融合:在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1)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原因、表现。掌握几个重要的商业城市,辩证地分析战国时期商业的发展水平。(2)土地所有制的变迁: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生产方式的出现。(3)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 :历史条件、

2、主要表现、重大影响特别是对秦统一全国的作用要注意理解。二、知识归纳 1、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重点) (1)总体特征: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2)具体表现: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融合;分封制趋于崩溃,大国兼并小国;井田制瓦解,封建生产关系产生。 2、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重点) (1)背景:周王室势力衰弱;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北方夷逖、南方禁蛮与中原诸侯国发生冲突,为诸侯争霸提供了借口和可乘之机。 (2)目的:掠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满足奴隶主贵族扩张和掠夺的私欲。 (

3、3)概况:齐桓公称霸:称霸的条件:(包括物质条件、政治军事条件和正确的策略)。过程:北御夷狄,南制楚蛮。称霸标志:葵丘会盟。晋楚争霸: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国经城濮之战大败楚国,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公元前6世纪初,楚军大败晋军。楚庄王称霸中原。吴越称霸:春秋晚期,吴、越先后在南方称霸,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是春秋后期的霸主。 3、齐桓公称霸的条件:(创新知识点) (1)齐国是东方富裕大国,这是客观条件。 (2)齐桓公任用管仲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进行改革,增强了实力,奠定了称霸的基础,这是根本原因。 (3)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这是齐桓公借以发展齐国势力的策略。 (4)多次召集诸侯会盟,提高齐国

4、的政治地位。齐桓公在葵丘会盟,周王也派代表参加,标志着齐桓公霸主地位确立。 4、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重点) (1)背景:春秋后期起,不少诸侯国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掌握了大权。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分晋,齐国大夫田氏废掉姜氏而成为诸侯,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 (2)概况:齐魏交战。公元前4世纪中期,齐魏经过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魏国实力受到削弱。秦国独霸。公元前3世纪以后,各国衰落下去,秦国势力强大;公元前260年,秦赵在长平交战,秦军大获全胜。 (3)争霸战争的影响: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客观上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促进了华夏族和少数民族的融合,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

5、国家奠定了基础。5、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1)农业生产的发展:生产力的变革: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2、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灌溉工具:桔槔;春秋时楚国修建的芍陂;战国时魏国修建的西门豹渠;战国时秦国修建的郑国渠和都江堰(2)手工业的发展冶铸业的发展:铸铁柔化技术比欧洲早两千年;青铜制造金银错和雕铸;制漆工艺夹贮技术。纺织、煮盐业、酿酒业的发展;反映战国手工业成就的专著考工记(3)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市场的扩大和城市的发展(4)土地所有制的变迁: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生产方式的出现。“公田”和“私田”的界定:奴隶主贵族把井田叫做“公田”,把自己驱使奴隶开垦出来的荒地叫做“私田”。由公田到私田的原因

6、:根本原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直接原因: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缴纳给国君。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a公田转化为私田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变化,b其核心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变为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井田制的瓦解,说明奴隶社会开始解体。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公田转化为私田,说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剥削关系开始形成。这就为封建制度的确立准备了条件。 6、春秋时期的改革:各国改革的原因: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争霸战争的需要。表现:a、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B、鲁

7、国的“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由国家按照田亩的实有数目收税。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这就在实际上废除了奴隶社会的井田制。特点和影响:促使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加强了各国的实力.促进了经济发展等。 (4)战国时期的改革与变法:背景:经济基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与确立;阶级基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政治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废除贵族特权,建立地主专政;思想基础:百家争鸣,法家思想为众多诸侯所采用。概况和作用: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运动:a李悝在魏国的变法;b吴起在楚国的变法;c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作用:通过变法,新的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确立起来。三、典例精讲1(2007上海历史)商鞅变

8、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A重农抑商 B统一度量衡C迁都咸阳 D按军功授爵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历史问题的深层次分析能力。宗室贵族反对商鞅变法的根本原因在于变法触及了其根本利益,打击了他们的特权。答案:D点评:注意与题干相联系,关键词是“直接损害贵族利益”。2(2007上海历史)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解析:用排除法,A、B两项与材料没有关系,故排除。C、D两个选项中,C项在材料中只提到

9、的商鞅的祖姓为姬姓而没提到母亲的族姓。因此也可排除。答案:D点评:注意材料的理解,关键词“秦封于商”。只所以秦封其姓,究其原因,根据分封制的推理所得应是功臣。3(2007江苏历史)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A孙叔敖 B管仲 C李冰 D郑国解析:材料中的关键词“天下谓之天府”,可知天府之国即成都平原,此地在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答案:C点评:有关兴修水利工程方面的试题历来是高考中的热点问题,复习时一定要注重水利工程的时空方面的掌握。4(2007广东文基、理基)“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

10、句话反映了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解析:用排除法,通过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中包含了农业和手工业两方面内容,而B项只是手工业,内容不全面因此排除B项,C项不是材料的本意,D项与材料无关。答案: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对生产方式的理解能力和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是指:农业领域内与简陋的手工工具相联系的、以直接生产者的小私有制为基础的、以个体家庭为单位进行的、以劳动的孤立性特征的小生产。四、课堂理解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经济有了新的发展,但阻碍因素依然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 A社会政局动荡 B少数民族进攻C各地经济不平衡

11、D旧生产关系的影响解析:本题为最优选择题,四个选项都是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但最主要是的旧的生产关系的阻碍作用,表现为分封制、井田制的存在,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等。答案:D点评:本题中学生易选A项,虽然A项反映的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点,但考虑从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方面入手最为主要2、商鞅变法中禁止弃农经商的规定在当时主要是出于A兼并战争的需要 B废除旧贵族特权的需要 C奖励军功的需要 D保护土地私有制的需要解析:本题应从商鞅变法的背景和目的分析。秦国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主要是为了使秦国强大,通过战争兼并其他诸侯国。答案:A点评:小农经济不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而且也是我国古代战争的人力和物力的来源

12、。本题中,学生易选错D。要联系背景,同时注意弃农经商保护的是农业生产,而不是土地私有制的问题。3、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 B各国变法中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为增加争霸的实力,各国普遍注重生产 D封建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本原因一般是指在各种原因中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多指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阶级本性、内因等。本题中具有典型的生产关系特征的是封建制的确立。答案:D点评:主要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寻找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选项,不能从主观方面去找答案。4、

13、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所反映的时代特点A内容相同,性质相反 B都废除了奴隶制度而确立了封建制度C都壮大了本国实力 D都改变了所在国家的性质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战争频繁,各国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壮大实力。两者改革的结果也都符合C项。答案:C点评:防止B项的错误,管仲改革没有改变当时的社会制度,只是一次赋税制度的变革6、司马迁说:“(齐)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修善政”的具体措施是A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 B兴修水利,开河凿渠C尽地力之教,发展生产 D尊王攘夷,扩充势力解析:根据材料中的“齐桓公之盛”关键词和修善政的目的是为诸侯会盟时,称伯,再结合教材内容得出正确答案。答案:A

14、点评:修善政指公元前7世纪前期任用管仲为相进行的政治、军事、经济改革。7、“围魏救赵”的成语源于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掌握准确程度。结合教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答案:B点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都是战国时齐魏之战,学生答题时很容易混淆。必须区别开来。8、春秋时期,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A铁器的使用 B牛耕的运用 C铁锄的使用 D水利工程的兴修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有关历史史实的能力,注意题干中的“动力技术”,只有B项是动力技术。答案:D点评:学生容易错选A项。铁器、牛耕都是春秋时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但与题意“农用

15、动力”相符的是牛耕的运用。五、课后巩固1根据中国“民族融合”的基本情况,下列概括表述最佳的一项是A民族之间互学优点,扬长补短,共同发展B民族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和文化的交流C各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民族压迫D迁移、杂居、共处、互通婚姻解析:此题既属于概念型选择题又属程度型选择题,既要全面掌握“民族融合”的概念,又要考虑到题干的“最佳”的要求,A、B、C、D都对,但A项最全面且是最本质的。答案:A点评:概念分析法:此种方法在选择题中用于概念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选项多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或解释,正确选项多是立足于对历史概念内在规律和本质的把握

16、。2. 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B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C春秋时期使用铁器和牛耕D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解析:“公作”指奴隶在国有土地上的集体耕作,缺乏生产积极性,隐藏气力,进展缓慢;“分地”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由于劳动生产积极性提高,使出了力气,所以进展迅速。答案:B点评:提取信息法:此法在选择题中用于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由历史材料构成,运用历史材料的前提是阅读和理解材料,而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又是分析历史现象的基础。六、阶段测试1春秋时期,奴隶社会逐渐崩溃,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 【 】A新兴地主

17、阶级纷纷进行改革 B诸侯争霸和掠夺战争不断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D“百家争鸣”使思想多元化2之所以说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确立时期,其主要原因是 【 】A新兴地主阶级进行了政治改革 B奴隶主阶级彻底被消灭C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 D铁器在当时得到普遍使用3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是世界冶铁史上的一大成就的我国古代技术是 【 】A金银错技术 B雕铸技术 C夹纻技术 D铸铁柔化处理技术4春秋战国铁器的使用所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A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B增加了农业产量C促进了社会改革和变法 D促进了新生产关系和新所有制的形成5记载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在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

18、的著作是 【 】A考工记 B氾胜之书 C墨经 D诗经6春秋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突出因素是 【 】A井田制度的促进作用 B初税亩制度的促进作用 C铁农具和牛耕较广泛使用 D兼并战争对物质的需求 7下图是战国冶铁手图,对这幅图片中的信息解释正确的是 【 】A战国时期,我国发明铸铁技术B战国时期,我国铸造程序复杂C铸铁是当时手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D是铸铁柔化处理技术中的重要环节8春秋时期,鲁国出现公田转化为私田的现象,其所产生的最深刻的社会影响是【 】A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进一步瓦解 B鲁国国君的税收较大幅度地增加 C刺激了新家具的广泛使用 D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的形成分封制度是西周最重要的政治制度

19、,它对我国政治产生的影响十分深远。据此回答911题。9对西周分封制得以实行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的基础是 【 】A王位世袭制 B世卿世禄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10西周分封制与井田制之间的纽带是A王位和权力 B土地和义务 C贡赋和工具 D工具和奴隶 11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以其制度严格维护周天子独尊的神圣地位 以严格的等级制度维护奴隶制秩序 注重依靠血统纽带的亲族势力 以亲情作为维护统治的纽带 【 】A B C D我国的青铜时代大约持续了1500年左右,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据此回答1214题。12商朝时期,最主要的手工业生产部门是 【 】A玉器制造业 B青铜铸造业 C铁器铸造业 D

20、漆器铸造业13从下图春秋时期少数民族的青铜短剑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我国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是在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我国周边少数民族普遍进入青铜时代 春秋时期,我国青铜冶炼达到很高水平 春秋时期,民族融合和民族交流有了较大的发展 【 】A B C D14下面是商朝的司母戊方鼎和战国铜壸碎片两幅图片,这两幅图片说明的问题是 【 】A商朝的青铜铸造技术更为成熟 【 】B雕刻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C青铜器的装饰由过去的图案花纹发展为完整的图像D战国的青铜器主要用于乐器的铸造农业经济是先秦时期最重要的经济部门,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进行了研究。据此回答1517题。15课外活

21、动中,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总结出春秋时期我国社会经济有了新的发展,但阻碍因素依然很多,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阻碍因素是 【 】A社会政局的动荡 B少数民族的进攻 C各地经济不平衡 D旧生产关系的影响 16史料记载,原始社会长江流域的农业与黄河流域可以相媲美。但自到战国时期,我国南北经济差距拉大。研究性学习小组得出的最主要因素应该是 【 】A北方政局相对比较稳定 B北方自然条件更加优越C北方铁器得到大力推广 D北方劳动力资源比南方丰富17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经过研究,认为战国时期,我国中原地区生产结构最显著特点是 【 】A种植农耕制的确立 B农业与牧业同步发展C商品经济开始占据主

22、导地位 D畜牧业生产水平最高二材料解析题(【 】要求:分析材料,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1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西周的赋税是以井田为单位征收的。在井田制下,每户土地都是百亩,所以每井所出的赋税和劳役都是一样的。材料二 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帮助齐桓公实行“相地而衰征”的赋税政策。就是根据土地的不同而分等级征赋。材料三 公元前548年,楚国令尹(最高行政长官)子木在整顿楚国军赋时,推行“量入修赋”原则。具体做法是:登记全国土泽田地的具体情况,度量山林水泽的出产,分清丘陵高地,注明盐碱地、计算水淹地,测量了解肥沃土地上的井田等等,实际上就是根据不同土地具体情况及其产品种类和数量来划分征赋的标准

23、。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古代的赋税与劳役阅后回答:(1)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说明管仲的赋税政策与西周相比有何变化?(3分)怎样看待这种变化?(3分)(2)比较材料三与材料二,引文中赋税政策存在着怎样的一致性?(2分)(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两则材料所反映的时代特征。(2分)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春秋列国图 材料二 战国形势图 材料三 (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引自史记阅后回答:(1)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等方面有哪些

24、重大变化。(7分)(2)材料三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事件?材料反映的哪些实质性问题?(3分)三问答题20阅读下列三幅图片:(要求:条理清楚,紧扣题意)图1 废井田,开阡陌图2 奖励耕织图3 商鞅铜方升阅后回答:(1)商鞅变法的经济原因何在?(2分)(2)商鞅变法有哪些重要内容?(3分)(3)图1图3所反映的内容有何经济意义?(2分)(4)如何评价商鞅变法?(3分)参考答案1C。2C。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经济基础的确立)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确立。3D。4D。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进行分析,把握生产力在社会发展方面的决定作用。5A。6C。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或生产关系的调整与生产力相适应是经济

25、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7C。8D。私田大量出现导致“初税亩”的实行,从而导致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9C。井田制是西周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西周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故井田制的巩固与衰落,决定着分封制的巩固与衰落。10B。诸侯有权力使用周王分封的土地和支配土地上的人民,就要履行向周王交纳贡赋、派兵作战的义务。故选B。11B。西周维护统治的纽带是分封制度、土地和义务。12B。13D。的说法都是错误的。14C。从商朝到战国,青铜铸造方面的主要变化是从图案发展到图像,其他的叙述都是不正确的。15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必须相适应,才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16C。本题同第6题。17A

26、。其他三个选项的说法都是错误的。18、解析:第(1)问,注意材料一中的“按井田”“按户”“按同样数量”这些规定和材料二中“相地而衰征”的说法。看待变化要上升到促进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既安定了农民和生产,又维护了剥削制度的合法性。第(2)问,可以从材料中看出楚国的税制改革与管仲改革在标准和方法上相似,其作用都是改变了旧的赋税制度。第(3)问反映的问题一是税制的变化,二是社会制度的变革。答案:(1)西周是按井田、按户、按同样数量征赋,而管仲是按土地质量好坏征收赋税。两者征收赋税的标准不同。它改变了奴隶制的旧税制,按土地等级征收赋税,既增加了收入,又使土地等级差的农民安心生产,具有明显的进步性;但管

27、仲的征收赋税办法主要是维护剥削制度的合法性。(2)征收标准和方法相似,都是适应新的情况采用的新税制,改变了奴隶社会的旧税制度。(3)反映了奴隶制度下的旧税制的瓦解和封建新税制的形成,实质说明了奴隶制度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逐步形成。点评:本题是一道关于赋税改革的材料题,由于教材上对管仲改革的内容叙述甚少,故解题必须以材料为主入手。内涵式问题在题中占主导,也反映了高考命题的要求对材料本身价值的分析与处理。19、解析:第(1)问实际是一道内涵式问题,主要概括的要点来自图片所包含的信息,要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第(2)问反映的是楚王问鼎这一典型事件,结合材料归纳出其反映的阶段特征,要

28、突出东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等内容。答案:(1)材料一和材料二主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政治方面: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有了较大的变化,春秋时期的宋、鲁、吴、越等诸侯国已经消失,被其他诸侯国所兼并;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与仍然存在的秦、齐、楚、楚一起形成“战国七雄”。中原各政权所控制的区域扩大了。中国的范围在东北、北方和西南都有所扩大。经济方面:封建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冶铁中心宛、邯郸;出现了综合性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郑国渠;出现了一些封建城市如:临淄、大梁、邯郸、郢等。民族关系方面:春秋时期北方的戎、狄等民族,已经被匈奴所取代。秦、

29、赵、燕等国为防御匈奴,在北方大规模修筑长城,其他各国间也筑有长城进行防御。(2)“楚王问鼎”。楚庄王有代替周定王号令天下的野心,反映出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分封制正在走向崩溃,中原地区也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点评:本题第(1)问要求穷尽图片上的所有信息,要求从政治、经济、民族等方面分类归纳,思维含量很大。但集中反映了高考命题的要求和特征。20、解析:第(1)问要从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概括商鞅变法的原因,同时也要考虑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第(2)问是材料上的内容,要根据教材进行分析。第(3)问是内涵式问题,要根据图片推导出其核心内容及其作用。第(4)问要根据教材归纳概括。答案:(1)私田的出现,初

30、税亩制度的推行,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发展封建经济。(2)“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按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燔诗书而明法令”。统一秦国的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3)图1:确立了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私有制;图2:推动了农业生产和封建经济的发展;图3:统一度量衡,有利于消除经济发展的障碍。(4)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秦国逐渐强盛起来,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他主张的法家思想,也成为秦国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商鞅变法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点评:材料与问答相结合是当前高考命题的主要趋势之一,本题就是一个典型的创新设计题。这种类型的题目既要结合教材上的内容,又要分析图片,层次性、阶梯性较强,在答题时应注意区别。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