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311.50KB ,
资源ID:612095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1209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6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全国卷):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6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全国卷):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WORD版含答案.doc

1、2016届高考化学复习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全国卷,有解析):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1、下列过程中H小于零的是()A. 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B. 氯化铵分解得氨气 C.碳酸钙分解得二氧化碳 D. 酸碱中和【答案】D2、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Zn(s)CuSO4(aq)=ZnSO4(aq)Cu(s) H216 kJmol1,E反应物E生成物BCaCO3(s)=CaO(s)CO2(g) H178.5 kJmol1,E反应物E生成物CHI(g)=H2(g)I2(s) H26.5 kJmol1,1 mol HI在密闭容器中分解后放出26.5 kJ的热量DH(aq)OH(aq)=H2O(l

2、)H57.3 kJmol1,含1 mol NaOH的水溶液与含0.5 mol的浓硫酸混合后放热57.3 kJ【答案】B 3、氨氮废水中的氮元素多以NH4+和NH3H2O的形式存在,在一定条件下,NH4+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NO3,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该反应的催化剂是NO2B升高温度,两步反应速率均加快,有利于NH4+ 转化成NO3C在第一步反应中,当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不变时,该反应即达平衡状态D1 mol NH4在第一步反应中与1 mol NO2在第二步反应中失电子数之比为1:3【答案】C【解析】NO2是中间产物,而催化剂在反应前后不变,A错误;升高温度,两

3、步反应速率均加快,但这2个反应的正向都是放热反应,升温不利于NH4+ 转化成NO3,B错误;在第一步反应中,当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不变时,即生成的H+的物质的量不变,该反应即达平衡状态,C正确;1 mol NH4在第一步反应失去电子3-(-3)=6mol,1 mol NO2在第二步反应中失电子为5-3=2mol,二者之比为3:1,D错误。4、已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熵变、焓变皆大于0B.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一定不能自发进行C. 碳酸盐分解反应中熵增加,因此任何条件下所有碳酸盐分解一定自发进行D. 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答案】A

4、 5、在298K、1.01105Pa下,将22g CO2缓慢通入750mL 1molL1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放热为x kJ已知该条件下,1mol CO2缓慢通入1L 2molL1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热为y kJ则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CO3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O2(g)+NaOH(aq)=NaHCO3(aq)H=(2yx)kJmol1BCO2(g)+NaOH(aq)=NaHCO3(aq)H=(2xy)kJmol1CCO2(g)+NaOH(aq)=NaHCO3(aq)H=(4xy)kJmol1D2CO2(g)+2NaOH(aq)=2NaHCO3(aq)H

5、=(8xy)kJmol1【答案】C【解析】解:根据题意,22gCO2通入1molL1NaOH溶液750mL中充分反应,n(CO2)=0.5mol,n(NaOH)=1molL10.75L=0.75mol,该反应既生成碳酸钠又生成碳酸氢钠,方程式为2CO2+3NaOHNaHCO3+Na2CO3+H2O,由0.5molCO2反应放出热量为xKJ,则2molCO2反应放出热量为4xKJ,即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O2(g)+3NaOH(aq)NaHCO3 (aq)+Na2CO3(aq)+H2O(l)H=4xKJ/mol,又1mol CO2通入2molL1NaOH溶液1L中充分反应放出y kJ的热量,则热

6、化学方程式为2NaOH(aq)+CO2(g)Na2CO3(aq)+H2O(l)H=yKJ/mol,由盖斯定律可知,可得,NaOH(aq)+CO2(g)NaHCO3(aq)H=(4xy)KJ/mol,故选C6、下列有关反应热的叙述正确的是()A已知2H2(g)O2(g)=2H2O(g)H483.6 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BC(石墨,s)=C(s,金刚石)H1.9 kJ/mol,说明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X(g)Y(g)Z(g)W(s)H0,恒温恒容条件下达到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D已知C(s)O2(g)=CO2(g)H1,C(s)1/2O2(g)=CO(g)H

7、2,则H1H2【答案】D【解析】A中生成的H2O(g)不是稳定化合物;B中石墨比金刚石稳定;C中H仅与温度有关,与X的量无关;D中CO燃烧还放热,故生成CO2放热比生成CO放热多,故H1H2。7、今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H2(g)+1/2O 2(g)=H2O(g) H=a kJmol-1;H2(g)+1/2O 2(g)=H2O(l) H=b kJmol-1;2H2(g)+O2(g)=2H2O(l) H=c kJmol-1。关于它们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三个都是吸热反应 B.a、b、c均为正值C.a=b D.2b=c【答案】D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 L16O2和1

8、.12 L18O2均含有01NA个氧原子 B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C能使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中大量存在:Mg2、Fe2、Cl、NO3D从C(石墨)=C(金刚石);H+19 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答案】A9、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C(s)+O2(g)CO2(g);H1 C(s)+O2(g)CO(g);H2S(s)+O2(g)SO2(g);H3 S(g)+O2(g)SO2(g);H4H2(g)+O2(g)H2O(l);H5 2H2(g)+O2(g)2H2O(l);H6CaCO3(s)CaO(s)+CO2(g);H7 CaO(

9、s)+H2O(l)Ca(OH)2(s);H8A BC D【答案】C【解析】解:都为放热反应,H0,前者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多,则H1H2,故错误;都为放热反应,H0,由于S(s)S(g)吸热,则前者放出的热量少,则H3H4,故正确;都为放热反应,H0,消耗的氢气越多,则放出的热量越多,则H5H6,故正确;前者为吸热反应,H70,后者为放热反应,H80,则H7H8,故正确故选C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已知298K时,2SO2(g)O2(g) 2SO3(g) H=197kJ/ mol,对该热化学方程式理解为:在该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2摩SO2和1摩O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是197 kJ

10、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283.0)kJ/molC、吸热反应是指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而不是看反应过程是否需要加热D、对下列反应:HCl(aq) + NaOH(aq)=NaCl(aq) + H2O(l) H=Q1kJ/mol H2SO4(浓)+NaOH(aq)= Na2SO4(aq)+H2O(l) H=Q2kJ/mol上述反应均在溶液中进行,则Q2Q1【答案】A【解析】热化学方程式是指按化学计量数进行到底时放出的热量。11、将V1 mL 1.00 molL1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

11、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C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00 molL1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答案】B【解析】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温度为22时,V1为5 mL,则V2为45 mL,此时已经开始发生反应,所以22一定不是室温,A错;曲线随V1增多而升高,随反应的进行,溶液温度升高,说明反应放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B正确;当V130 mL时温度最高,说明此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则NaOH1.5 molL1,C错;该实验不能证明有水生成的其他

12、反应也是放热反应。12、用示意图或图示的方法能够直观形象地将化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答案】D【解析】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3、在1100,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FeO(s)+CO(g)Fe(s)+CO2(g) H=a kJ/mol(a 0),该温度下K=0.26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生成1 mol Fe,则吸收的热量小于a kJB. 若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则化学平衡正向移动C. 若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则可以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若c(CO)=0.100 mol/L,则c(CO2)=0

13、.0263 mol/L【答案】D【解析】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能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是( )A. CO(g) B. CH4(g)+2O2(g)=CO2(g)+2H2O(g) C2H2(g)+O2(g)=2H2O(1) DCO(g)+O2(g)=CO2(g) 【答案】D15、以下反应中,Q1 Q2 的是( )AS(s)O2(g) SO2(g) Q1 kJ; S(g)O2(g) SO2(g) Q2 kJB2H2(g)O2(g) 2H2O(l)Q1 kJ ;2H2(g)O2(g) 2H2O(g)Q2 kJCNaOH(aq)HCl(aq) NaCl(aq)H2O

14、(l)Q1 kJ NaOH(aq)CH3COOH(aq) CH3COONa(aq)H2O(l)Q2 kJDH2(g)Cl2(g) 2HCl(g)Q1 kJ, H2(g)F2(g) 2HF(g)Q2 kJ【答案】BC【解析】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6、某实验小组设计用50 mL 1.0 mol/L盐酸跟50 mL 1.1 mol/L氢氧化钠溶液在右图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捧通过。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

15、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用稍过量的NaOH的原因教材中说是为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试问:盐酸在反应中若因为有放热现象,而造成少量盐酸在反应中挥发,则测得的中和热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该实验小组做了三次实验,每次取溶液各50 mL,并记录如下原始数据。已知盐酸、NaOH溶液密度近似为1.00 g/cm3,中和后混合液的比热容C4.18103 kJ/(g),则该反应的中和热为H_。(3)若用等浓度的醋酸与NaOH溶液反应,则测得的中和热会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其原因是_。(4)在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存在用水洗涤温度计上的盐酸溶液的步骤,若

16、无此操作步骤,则测得的中和热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1)偏小(2)56.01 kJ/mol(3)偏小用醋酸代替盐酸,醋酸电离要吸收热量,造成测得中和热偏小(4)偏小【解析】(1)若因为有放热现象导致少量盐酸在反应中挥发,减少了HCl的量,故测得的中和热会偏小。(4)小题也同理,不洗涤温度计上的盐酸溶液,会造成测NaOH的温度偏高,温差偏小,测得中和热偏小。(2)温度(t2t1)应取三次实验的平均值6.7来计算。H56.01 kJ/mol。17、某学习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把试管放入盛有25的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往其中滴

17、加5 mL盐酸。试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4)由实验推知,MgCl2和H2的总能量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5)如果将本题中“25的饱和石灰水”换成“20碳酸饮料”进行实验探究,实验中观察到的另一现象是_,其原因是_【答案】(1)试管中镁片逐渐溶解,并有气体产生,烧杯中石灰水变浑浊(2)镁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使石灰水温度升高,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变浑浊(3)Mg2H=Mg2H2(4)小于(5)烧杯中液体放出气泡的速率逐渐加快气体的溶解度随

18、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解析】镁与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热量使石灰水的温度升高,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气体的溶解度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18、一所学校课外实验小组欲探究甲烷的性质。实验小组的成员发现实验台上有两个盖有毛玻璃片的集气瓶(其中一瓶为甲烷、一瓶为氯气)。小组成员从实验台上拿出一支20 mL的刻度试管,欲在试管中取5 mL甲烷、15 mL氯气的混合气体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问题:(1)用最简单的方法区别两个集气瓶中的气体:_。(2)有同学提出用分液漏斗、双孔橡胶塞、玻璃管等仪器组装,可以将集气瓶中的气体取到刻度试管中。请你在下面的方框中画出刻度

19、试管中取用5 mL甲烷、15 mL氯气的混合气体的操作装置,并说明使用的其他试剂及简单的操作方法:_。(3)在水槽中将橡皮塞塞在集有混合气体的试管口上,取出,放置在_(填写下面的序号)的地方,探究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A黑暗中 B阳光直射的地方 C室内自然光 D任何地方写出该反应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足够长的一段时间后,用手握住试管,口朝下,伸入水中,在水下拨出橡皮塞,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4)通过(3)的实验现象,结合氨气的喷泉实验,请你设计一个上述甲烷取代反应的喷泉实验。简述实验方法:_。【答案】(1)用观察法可以区别,有颜色的气体为氯气,另外一集气瓶中的气体为甲烷(2)操作装置图如下

20、图所示:使用的其他试剂:饱和氯化钠溶液操作方法:先将双孔塞塞到盛有氯气的集气瓶口上,打开分液漏斗活栓,使食盐水缓缓流下,收集15 mL氯气;然后将双孔塞换到盛有甲烷的集气瓶上,再打开分液漏斗活栓,收集5 mL甲烷(3)CCH4Cl2CH3ClHCl、CH3ClCl2CH2Cl2HCl、CH2Cl2Cl2CHCl3HCl或CHCl3Cl2CCl4HCl(任写一个即可)试管内有水柱慢慢上升(4)在烧瓶中收集体积的甲烷,然后再收集满氯气,在烧瓶口塞上连有玻璃导管、乳胶管、止水夹(止水夹夹在乳胶管上)的单孔塞,在有光亮的地方放置片刻,待烧瓶内的黄绿色消失时,将玻璃导管插入水中,打开止水夹,便可形成喷泉

21、【解析】根据题中所给出的信息分析,本题重点考查的是探究甲烷的性质的实验。19、榴石矿石可以看作CaO、Fe2O3、Al2O3、SiO2组成,由榴石矿石制取氯化钙和氧化铝的实验步骤如下:(1)榴石矿加盐酸溶解后,溶液里除了Ca2+外,还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2)对溶液进行操作时,控制溶液pH910 (有关氢氧化物沉淀的pH见下表)NaOH不能过量,若NaOH过量可能会导致_溶解, 沉淀。氢氧化物Fe(OH)3Al(OH)3Ca(OH)2开始沉淀pH1.53.312.0(3)写出向沉淀物A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4)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用图1装置制取CO2气体并通入溶液中,结果没有沉淀

22、产生,可能的原是 ;为了能产生沉淀,该同学对图1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的方法为 。若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混合体系中除存在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外,还存在溶解平衡,用方程式表示该溶解平衡关系 。【答案】(1) Fe3 Al3(2)Al(OH)3 Ca(OH)2(3)Al(OH)3OH=Al(OH)4(4)盐酸挥发,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盐酸 在甲与乙之间加一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 CaCO3(s)Ca2+(aq)CO32(aq)【解析】(1) CaO、Fe2O3、Al2O3、SiO2中能和盐酸反应的是氧化钙、氧化铁和氧化铝,所以溶液中还含有 Fe3 Al3。(2)氢氧化铝

23、具有两性,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氢氧化钠不能过量;氢氧化钙将产生沉淀。故答案为:Al(OH)3 ; Ca(OH)2。(3)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H)4。(4)盐酸挥发,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盐酸,导致氢氧化钙和氯化氢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钙 ;为除去氯化氢气体,所以在甲与乙之间加一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 ; 碳酸钙溶于水还能电离出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CaCO3(s)Ca2+(aq)CO32(aq)。20、丙烷在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的热,它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作为能源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 已知:2C3H8(g) +7O2(g) = 6

24、CO(g) + 8H2O(l) H1= -2741.8kJ/mol2CO(g) + O2(g) = 2CO2(g) H2= -566kJ/mol(1)写出表示丙烷气体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现有1mol C3H8在不足量的氧气里燃烧,生成1mol CO和2mol CO2以及气态水,将所有的产物通入一个固定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可逆反应:CO(g) + H2O(g) CO2(g) + H2(g) H1= + 41.2kJ/mol5min后体系达到平衡,经测定,H2为0.8mol,则(H2)= ,此过程吸收的热量为_。(3)对于反应CO(g) + H2O(g) CO2(g

25、) + H2(g) H1= + 41.2kJ/mol在一个绝热的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判断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CO2)正(H2O)逆【答案】(1)C3H8(g)+ 5O2(g) = 3 CO2(g) + 4 H2O(l) H=2219.9kJ/mol(2) 0.16mol/(Lmin) 32.96kJ(3) 【解析】(1)燃烧热强调可燃物为1mol。(+3)2得:C3H8(g)+ 5O2(g) = 3 CO2(g) + 4 H2O(l) H=2219.9kJ/mol(2

26、)(H2)= =0.16 mol/(Lmin),吸收的热量为41.20.8kJ=32.96kJ。(3)反应前后化学计量数不变,压强不发生变化说明体系温度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气体的质量和体积保持不变,所以无论是平衡态还是非平衡态,气体的密度均不变,错误;气体的质量不变,物质的量不变,所以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错误;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CO2)正(H2O)逆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正确。21、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已知0.3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的热量,写出

27、能表示该反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在CH4(g)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的反应中,每有4NA个电子转移时,放出445kJ的热量。_(3)已知拆开1molNN键,1molHH键,1molNH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a kJ、b kJ、c 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4)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 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_【答案】(1)B2H6(g) + 3O2(g) = B2O

28、3(s) + 3H2O(l) H= 2165kJ/mol(2)CH4(g) + 2O2(g) = CO2(g) + 2H2O(l) H= 890kJ/mol(3)N2(g) + 3H2(g) = 2NH3(g) H= (a+3b-6c)kJ/mol(4)P(s) + 3/2Cl2(g) = PCl3(g) H= 306kJ/mol(5)PCl5(g) = PCl3(g) + Cl2(g) H= +93kJ/mol【解析】22、利用下图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用量筒量取50 mL 0.25 molL1硫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硫酸温度;用另一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1 NaOH溶

29、液,并用另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出混合液最高温度。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数值为57.3 kJmol1):_。(2)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从下列选项中选出)。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B分三次少量倒入C一次迅速倒入(3)使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从下列选项中选出)。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C轻轻地振荡烧杯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4)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温度实验次数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温度差平均值(t2t1)/H

30、2SO4NaOH平均值126.226.026.129.5227.027.427.232.3325.925.925.929.2426.426.226.329.8近似认为0.55 molL1 NaOH溶液和0.25 molL1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则中和热H_(取小数点后一位)。【答案】(1)1/2H2SO4(aq)NaOH(aq)=1/2Na2SO4(aq)H2O(l)H57.3 kJmol1(2)C(3)D(4)3.456.8 kJmol1【解析】(1)中和热测定实验要求尽可能减少热量损失,且保证酸和碱能充分反应,即要有一种反应物过量。(2

31、)NaOH溶液应一次倒入,以减少热量损失。(3)温度计不能用来搅拌试剂,B项有热量损失,C项不可避免有液体溅出。(4)第2次实验的温度差与其他3次相比差别太大,应舍去;H100 g4.18103 kJg113.4 0.025 mol56.8 kJmol1。23、下表列出了3种燃煤烟气脱硫方法的原理。(1)方法中氨水吸收燃煤烟气中的化学反应为:能提高燃煤烟气中去除率的措施有 (填字母)。A. 增大氨水浓度 B. 升高反应温度C. 使燃煤烟气与氨水充分接触 D. 通入空气使转化为采用方法脱硫,并不需要预先除去燃煤烟气中大量的,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方法中主要发生了下列反应: 与反应生

32、成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AC(2)S(g)O2(g) SO2(g) H574.0kJmol124、AG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A、D为单质,G是含A元素的酸性气体。已知A(s)+B(g)=C(g)+D(g)H=+131.4 kJmol-1,某同学实验测知,4 g A发生上述反应吸收43.8 kJ的热量。(1)写出A元素的名称。 (2)另外知:A(s)+O2(g)=G(g)H=-393.6 kJmol-1C(g)+O2(g)=G(g)H=-283 kJmol-1D(g)+O2(g)=B(g)H=-242 kJmol-1由此判断“因为283 kJmol-1+242 kJmol-1393.6

33、kJmol-1,所以A燃烧时加少量B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3)写出A+O2C的热化学方程式: 。 【答案】(1)碳(2)不正确,因为1 mol A与O2直接燃烧放出的热量为393.6 kJ,而1 mol A先与B反应生成C和D,C和D再与O2反应,共放热量-131.4 kJ+283 kJ+242 kJ=393.6 kJ,两者相同(3)C(s)+O2(g)=CO(g)H=-110.6 kJmol-1【解析】(1)由A(s)+B(g)=C(g)+D(g)H=+131.4 kJmol-1,知n(A)= molM(A)=12 gmol-1,故A为碳,B为H2O,C为C

34、O,D为H2,G为CO2,E为浓H2SO4或浓HNO3。(2)可把3个热化学方程式具体写为:C(s)+O2(g)=CO2(g)H=-393.6 kJmol-1CO(g)+O2(g)=CO2(g)H=-283 kJmol-1H2(g)+O2(g)=H2O(g)H=-242 kJmol-1两种途径反应热分别为:-283 kJmol-1-242 kJmol-1+131.4 kJmol-1=-393.6 kJmol-1和-393.6 kJmol-1,可见是相等的。(3)将C(s)+O2(g)=CO2(g)H=-393.6 kJmol-1和CO(g)+O2(g)=CO2(g)H=-283 kJmol-1

35、两式相减即得A+O2C的热化学方程式。25、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C能形成一种分子X或-种+1价阳离子Y: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C、D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试回答下列问题:(1)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2)写出一种由A、B、C、D四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 ,其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为 。(3)写出Y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4)在101 kPa时,lgX气体在D单质中充分燃烧,生成一种液态化合物和另一种对环境无污的稳定物质,放出18.6 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解析】A、B、

36、C、D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C能形成一种分子X或-种+1价阳离子Y: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所以B是C元素:C、D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所以C是N元素,A是H元素,分子X是NH3,阳离子Y是NH4,D是O元素。(1)第二周期第A族;(2)NH4HCO3 (NH4)2CO3;含有的化学键是离子键和共价键。(3)铵根离子水解生成氨水和氢氧根离子NH4H2O=NH3.H2OOH(4)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4NH3(g)3O2(g)=2N2(g)6H2O(l) -1264.8KJ/mol 26、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由外到内依次为外焰、内焰、焰心,若把一根洁净的铜丝,由外焰逐渐深入到内焰,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又由内焰逐渐拉出,又能观察到现象 依次写出可能有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铜丝先变黑后变红,又由红变黑。2Cu+O2=2CuO;CuO+ CH3CH2OHCH3CHO+Cu+H2O2Cu+O2=2CuO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