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科学家预测,若南极地区冰川融化,中国东部海岸线将如下图中虚线所示。题中假设中国海岸线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臭氧层破坏B.全球气候变暖C.水污染加剧D.地壳下降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虚线表示的海岸线比现有的海岸线明显后退,说明海平面上升了。从题干可知,南极地区冰川融化是导致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原因,而冰川融化的主要原因则是全球气温升高。答案:B读“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完成第23题。2.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基本特点是()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B.降水量总的趋势在增加C.冷暖干湿相互交替D.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一致3.由时()A.气候由暖湿转为干冷B.冰川面积减小
2、C.雪线高度不变D.海平面在上升解析:第2题,由图知全球气温呈冷暖交替变化、全球降水呈干湿交替变化,且气温、降水的变化周期都长短不一。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时段气温下降、降水减少。答案:2.C3.A读“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植被变化表”,完成第45题。分期植被分期植被初期以松、蒿、菊为主的疏林草原中期后以栎等阔叶为主的森林草原早期以栎、松、蒿为主的森林草原晚期前以栎、松、蒿为主的疏林草原中期前以栎、松、蒿为主的森林草原晚期后以栎、松、蒿为主的森林草原4.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后”我国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是()A.温暖干燥B.温暖湿润C.寒冷干燥D.寒冷湿润5.华北地区从新石器时代以来气候变化特征是()
3、A.趋向于干旱B.趋向于湿润C.存在某种周期性D.趋向于温暖解析:第4题,植被中疏林草原和森林草原相比,疏林草原相对干旱。以栎等阔叶林为主,比栎、松混交热量条件好,所以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后气候特征为温暖湿润。第5题,从初期到晚期后可以看出干湿、冷暖的某种周期性。答案:4.B5.C6.下图表示我国塔里木盆地内一棵古胡杨木的年轮横剖面(部分),年轮对应的是()A.高温年份B.低温年份C.多雨年份D.少雨年份解析:塔里木盆地地处内陆地区,气温年际变化不大。年轮的宽度主要反映了降水的多少。答案:C7.近年来,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在逐渐加快,其中长近5 000米的巴尔纳克冰川,自1990年以来已后退
4、了近800米。如果按目前的融化速度,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大。冰川快速融化,对本地区造成的影响是()A.改善农业生态条件B.导致山地雪线下降C.改变冰川生态环境D.缓解气候寒冷程度解析:近年来,喜马拉雅地区的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冰雪融水量增大,雪山后退,雪线上升,使冰川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明显的变化,这是全球变暖的结果,地区性的冰川融化不会对全球气候的寒冷程度造成明显的影响。答案:C第17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据此完成第89题。8.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
5、现该目标的有()推广太阳能、核能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增加森林面积提高单位GDP能耗A.B.C.D.9.据下表分析,德班的气候类型是()德班气候资料(测站:2950S,312E海拔5米)月份123456789101112平均气温()23.524.523.522.019.016.516.517.019.020.021.522.5降雨量(毫米)11812811391593626396385121124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解析:第8题,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一是与人类排放量大,主要是化石能源燃烧有关;二是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减少有关。因此其解决的措
6、施应主要从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比重,推广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核能、地热能等,同时应保护植被,扩大森林面积,增加绿色植被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因此正确。提高单位GDP能耗会加大能源消耗量,不符合题意。第9题,考查气候类型判读。常年气温在大约15 以上热带气候,排除D项;降水季节变化明显,排除A项热带雨林气候;降水总量不大,再排除C项热带季风气候(最多月份在600、700毫米左右且年总降雨量2 000、3 000毫米);最多月份降水不大且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半年(南半球),干湿季明显,结合测站位置(可直接通过德班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和海拔,综合判读应为热带草原气候类型。答案:8.B9.B10
7、.读“可怕的全球变暖图”,完成下列各题。(1)据图分析全球变暖产生的严峻后果。(2)北冰洋的海冰覆盖面积随季节而变化,一般是面积最小。一般情况下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的北冰洋海域分布的海冰较少,其主要原因是。(3)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全球变暖?(回答两点即可)解析:第(1)题,从图中提取信息即可。第(2)题,结合影响海冰形成的温度条件加以分析。第(3)题,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生产活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及通过技术措施增强人类的适应性和对不利影响的有效应对等方面分析。答案:(1)山地冰川融化加快;陆地上径流量减少,水源短缺;世界粮食产量减少,出现“粮荒”;自然灾害加剧,损失加重;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破坏。(2)夏季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3)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植树造林,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加强技术研究,如培育耐旱新品种,工业节能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通过经济、行政手段加强环保工作的实施;加强工程建设和防御机制建设以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回答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