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甫诗三首检测题组稿:马聪 陈书霞 审稿 郭庆文 2017.2.21一、文学常识:格律诗知识 古体诗又叫古风,形成于汉魏六朝,在句数、字数、乎仄、用韵、对仗方面均较自由。 近体诗是与之相对的概念,唐代诗人在梁陈诗人对诗律研究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律诗和绝句这两种新诗体。近体诗又名今体诗,为唐代新兴的诗体,分为绝句、律诗二种。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因其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分五言、七言两体。七字的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律诗每首有四联(即八句),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偶;第二、
2、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同韵。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 近体诗的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 二、填空(1)杜甫,字_,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_主义诗人。他的诗在反映社会生 活、社会矛盾的深度和广度上,是任何一个诗人所无法比拟的,所以他的诗被称为_,他被称为_。在艺术上,他的诗叙事、抒情委曲婉转,掩抑收敛,形成了_的独特风格。(2)近体诗又称_,是唐代形成的_和_的通称。律诗分为_和_。每首四联,依次称为_、_、_、_;每联两句,上句称为_;下句称为_;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
3、_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_句都要押韵,_可押可不押,一般押_,一韵到底;中间_必须对仗。三,选择题1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B无边落木萧萧下(树上落下的树枝)C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客居他乡)D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恨:极其遗憾)2对下列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首联着重描写王昭君的故乡的自然环境,感叹人逝村存,点出题意。B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这句的大意是说,王昭君一别汉宫而去了和大漠相连的紫台,最后只留下青冢一座沉寂在黄昏中。“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颔联紧接人逝村存之意,竭力渲染王昭君生前及死后
4、的凄凉。C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颈联一方面揭示汉元帝的昏庸,一方面写昭君不忘故土,魂魄夜归。D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尾联的琵琶乐曲将昭君的怨恨传之千载,从侧面加强了对汉元帝的批判,收束全诗。3与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中“环珮空归月夜魂”意境相同的一项是()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珮环月夜归来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ABCD4对秋兴八首(其一)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首联点出所在地点,开门见山。此联下笔密重,用“凋伤”和“萧森”给诗的意境笼罩上了败落景象,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B颔联是对“气萧森”的悲壮景象的展开,“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塞上风云”既
5、写景也寓时事。C颈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由秋天的景物触动羁旅情思。“故园心”表明了作者急于回家过一种“独善其身”安定舒适的家庭生活的愿望。D尾联在时序推移之中叙写秋声,关合全诗。5对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的主题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写昭君不被汉皇所重,终于葬身塞北的悲剧。B写昭君对汉皇的恨,也寄托了诗人的家国之思。C写昭君对亲人的思念和对长安汉宫的无限向往。D诗人借昭君的不幸身世,写自己怀才不遇的忧思。6对登高理解不当的一项()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B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
6、。C颈联的“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D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7对登高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中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抒发了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B本诗第一二句写诗人的所见所闻,一连出现了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特点。C有人认为本诗第三四句“无边”“不尽”两词多余,其实正是有了这两个词,诗的意境才显得更为广阔深远,气象万千。D诗的最后两句,写外界环境带给作者的艰难苦恨和自身随着年龄增长而白了的头发,使得自己连喝酒的兴致都没有了。8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诗情景交融,气象宏伟,悲凉的景
7、物融合了诗人心头的悲凉。B诗中“萧萧下”绘落叶之声,“滚滚来”状江浪之势,正衬托诗人宽阔的胸怀。C诗中“万里”与“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呼应,这就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D本诗是一首七律,中间有两联对偶,韵律和谐;每句都是四个节拍,如“风急/天高/猿/啸哀”。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秋尽杜甫秋尽东行且未回,茅斋寄在少城隈。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注】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9下
8、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B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自己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C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D用语委婉含蓄是此诗的一大特点,全诗没有直接抒怀,而是通过叙写经历和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手法巧妙,耐人寻味。E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10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五、 阅读诗歌完成11-12题春日秦国怀古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1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