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343.50KB ,
资源ID:611750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1175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2022学年新教材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练:2-1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练:2-1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四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基础性训练】 共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2021河南联考)下图为某古镇周边环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若C处湖泊的形成与河流密切相关,则该湖泊类型为()A.潟湖B.冰水湖C.牛轭湖D.冰碛湖2.该镇城市规划时既要营造“绿水青山”的美好环境,又要保护古镇风貌,拟开发新区发展港口经济,则最合理的选址是()A.a处B.b处C.c处D.d处【解析】1选C,2选B。第1题,“潟湖”是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

2、冰水湖”指在冰川作用区外围,由冰川融水补给的湖泊,“冰碛湖”是冰川在末端消融后退时,携带的砾石在地面堆积成四周高、中间低的洼地,或堵塞部分河床、积水形成的湖泊,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纬度低,没有高山,因此图中无冰川地貌发育;图中c湖泊位于河流凹岸,呈弯月形,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牛轭湖。第2题,港口应建在河流凹岸处;与b处相比,c处与古城有河流分隔,不利于古城与新区的联系;b位于古城外,既可以保护古城,又方便古城与新区的联系。下图示意浙江兰溪某喀斯特溶洞断面。该溶洞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在不同高度分布着三层水平溶洞,水平溶洞存在规模差异。据此完成3、4题。3.该地下河

3、水量最大的时期为()A.形成时期B.形成时期C.形成时期D.形成时期4.推测该溶洞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B.持续上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上升【解析】3选A,4选D。第3题,读图可知,形成时期是该区域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早期阶段,溶洞规模最大,水分下渗量大,此时地下河规模最大,后期随着地壳不断抬升,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的侵蚀溶蚀向下发展,到了时期,地下河水量变小,这一点从溶洞规模变化可推知,因此可知该地下河水量最大时期为形成时期。第4题,读图可知该区域的溶洞从右向左依次降低呈阶梯状分布,可知这种溶洞阶地是由于地壳上升、流水的溶蚀与侵蚀共同作用形成的,读图可知图中溶洞从右向左共有三个

4、层级,因此可推测该区域的地壳经历了间歇性上升。受流水作用影响,河床形态不断地发生变化。下图为我国某河床的横截面示意图,甲、乙、丙表示不同时期的河床横截面线。完成5、6题。5.符合该地河床一般发展过程的是()A.甲、乙、丙B.乙、甲、丙C.丙、乙、甲D.丙、甲、乙6.这种河床演变现象一般发生在()A.山谷B.冲积平原C.三角洲D.冲积扇【解析】5选C,6选B。第5题,读图可知,该河床两侧水深明显不同,就该图而言,“右侧”河床较浅,堆积作用较为明显,应为河流凸岸,“左侧”河床较深,侵蚀作用较为明显,应为河流凹岸。河流凸岸泥沙堆积,河床逐渐变浅,凹岸流水侵蚀,河床不断加深,河床坡度不断变陡,所以符合

5、该河床一般发展过程的顺序是丙、乙、甲。第6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河床所在河段存在明显的凹岸和凸岸,一般发生在河流中下游地区的冲积平原;山谷河段一般位于河流中上游地区,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河床形态呈现“V”形;三角洲一般位于河流入海口或入湖口附近;冲积扇一般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均以堆积作用为主,并不存在明显的凹岸和凸岸。【补偿训练】下图为某河段沉积物研究采样图,甲、乙、丙、丁为采样点。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关于四处采样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沉积物厚度较乙处大B.丙处沉积物颗粒较丁处大C.丁处沉积物颗粒较丙处大D.甲、乙、丙、丁四处沉积物无分选性(2)该河段沙洲较多,是因为

6、()地势平坦,河床比降大距海较远,海水顶托作用弱河道宽阔,河流沉积作用强上游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大A.B.C.D.【解析】(1)选B,(2)选C。第(1)题,读图分析,甲位于河流干流处,乙位于河心沙洲处,说明乙处泥沙更易沉积,沉积物厚度更大;丙位于丁的上游,丙、丁之间有引航道分散水流,致使丁处流量减小,搬运能力减弱,且丁处有芦苇丛,流水到达芦苇丛前缘时,由于芦苇丛的阻挡,流速减缓,水流搬运能力减弱,部分颗粒相对较大的物质在芦苇丛前缘沉积,所以丁处沉积颗粒比丙处小;甲、乙、丙、丁四处沉积物均有明显的分选性。第(2)题,由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该河段主要为长江下游南京镇江段,沙洲较多的原因有:地势平

7、坦,河床比降小,泥沙容易沉积,错误;距海较近,海水顶托作用强,致使河流流速更慢,沉积作用更强,错误;此处为河流下游,河道宽阔,地势低平,河流流速较慢,导致河流搬运能力减弱,泥沙沉积,正确;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正确。下图是某摄影爱好者镜头朝正北方向拍摄的新月形沙丘照片。读图,完成7、8题。7.根据沙丘形态判断,该地盛行()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8.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C.风力侵蚀D.风力堆积【解析】7选C,8选D。第7题,沙丘是一种风力堆积地貌,沙丘的缓坡为风吹来的方向,据图可知,沙丘的东南坡较缓,说明风是从东南方向吹来的。第8题,

8、沙丘是风力堆积的典型地貌。下图为某地海岸景观,据此回答9、10题。9.导致图中房屋地基损毁的原因是()A.地震B.侵蚀C.滑坡D.洪水10.图中建筑物直抵海岸的原因可能是()海岸线后退人口增长靠近水源运输更便捷A.B.C.D.【解析】9选B,10选A。第9题,海水侵蚀导致海岸线后退,房屋地基损毁。第10题,迫于人口压力,人们将房屋建于海边,海岸线的后退使建筑物距海更近,直抵海岸。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读河流阶地相关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河流两侧阶梯状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每一级阶地由平坦的或微向河流倾斜的阶地面和陡峭的阶坡组成。一条经历长期发展过程的河流,两岸常出现多级阶地

9、,由河流河漫滩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见下图)。材料二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河流在以侧向侵蚀为主扩展谷底的基础上,转为下切侵蚀为主加深河谷。前者形成河漫滩或谷底平原,后者将河床位置降低到河漫滩或谷底平原以下。下图a、b、c按顺序表示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1)读材料一判断,河流阶地属于何种地貌类型?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2)读材料二,按a、b、c三个阶段顺序,简述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3)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与河流阶地的形成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请分别指出来。【解析】第(1)题,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

10、呈阶梯状分布在谷坡的地形。属于河流侵蚀地貌类型;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作用。第(2)题,读材料二可知,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河流在以侧向侵蚀为主扩展谷底的基础上,转为以下切侵蚀为主加深河谷。a阶段以侧蚀为主,b阶段以下切侵蚀为主,c阶段再转为以侧蚀为主。第(3)题,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与河流阶地的相同之处是都受流水作用形成。不同之处是长江三角洲主要受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河流阶地主要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答案:(1)流水地貌(河流地貌、河谷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流水作用。(2)a阶段,河流以侧蚀为主;b阶段,河流以下切侵蚀为主;c阶段,河流再一次转为以侧蚀为主。(3)相同:都受流水作用形成。不

11、同:长江三角洲主要受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河流阶地主要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提升性训练】 共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214题。12.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13.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14.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

12、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解析】14选C,15选B,16选D。第14题,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任意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会有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这是海岸线位置稳定才会形成的。第15题,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形成新海岸,不断堆积,从而使得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变大。第16题,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出现海岸线多次位置变动,同时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也大,从而形成多条贝壳堤。二、非选择题(共15分)

13、15.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设想:(15分)设想一: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为论证这一设想,课题组在我国三个石灰岩(CaCO3)分布区采样,获取如下数据: 地区降水时间分布年降水量/mm年平均气温/广西中部相对均匀1 5002 00020220.120.3湖北三峡中等1 0001 20012150.06河北西北部集中400600680.020.03设想二:植被、坡度对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下坐标图:(1)分别解释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与年溶蚀率之间的内在关系。

14、(2)补充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关系曲线。(3)试分析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与植被覆盖率关系曲线的形成理由。(4)南方喀斯特地貌区降水量大,为何地表易缺水?【解析】第(1)题,从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2)、(3)题,植被覆盖率高,下渗量增加,地下水增加。坡度小,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水溶蚀力强;坡度大,下渗量少,地下水溶蚀力弱。第(4)题,从气候、生物、水文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 (1)降水量大、分布均匀促使石灰岩受溶蚀的时间长,溶蚀率大;气温高,水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加快石灰岩的溶蚀。(2) (3)植被覆盖率高,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加水的下渗量,从而促进了地下岩溶地貌的发育;同时植物根系排放的酸性物质也有利于石灰岩的溶蚀(此点可以不答)。(4)南方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漏斗,落水洞和溶蚀裂隙发育,促使地表水下渗、下漏,造成地表缺水。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