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小卷(十一)第十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兼儒墨,合名法”而编撰成吕氏春秋,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该书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思想领域()A缺乏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 B儒家与墨家的思想大行其道C寻求新的治世之道成为共识 D出现了各家学说融合的趋势2有学者指出:中国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与下表信息对应准确的一组是()同情行将消逝之封建承认正在萌长之专制厌弃一切制度同情宗法反对宗法放弃宗法个人观点贵族观点平民观点君主观点A道家 墨家 法家 儒家 B
2、儒家 法家 墨家 道家C儒家 墨家 法家 道家 D墨家 道家 法家 儒家3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因而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董仲舒这一思想()A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 B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C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D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4史学界认为,宋明理学家“推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并非以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为独善其身,而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这反映出理学具有的突出特点是()A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B融合了佛道的合理成分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需求 D注重道德教化的重要性5王守仁曾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
3、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清代大儒李绂认为“圣人之学在于躬行心得学必躬行而后心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李绂继承发展了王守仁的知行说 B. 两人都无限夸大主观精神的作用C. 两人的主张都是理学走向僵化的表现 D. 反映了思想文化的“逃世”趋向6明清鼎革之际,学者转入对儒学典籍的辑佚和校勘,以“礼学”代“理学”,希望重塑原始儒家关于“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的礼乐秩序。这种现象()A助长了心学空谈心性之风 B体现了儒家学者的理想诉求C加剧了思想专制和“文字狱” D导致程朱理学丧失统治地位7古代某一时期,朝廷设立“军器监”,机构很大,有11个作坊,其中有火药作、火作、猛火油作等。下列
4、朝代最有可能设置该机构的是()A东晋 B秦代C汉代 D宋代8“生得轻巧白净,中国创造发明。传播文化知识,深受人类欢迎。”对于这一谜语谜底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始于战国,行于后世而精于宋 B能代表汉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C由阿拉伯人向世界各地传播 D传入欧洲后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这种统一文字由于中国文字所具有的性质,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黏合剂。”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A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影响深远 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C有利于秦中央集权的
5、建立 D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实现10龙门二十品是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如下图所示。其字体的基本特征是()A因形立意,体正势圆B扁方严整,朴拙雄浑C状似连珠,绝而不离D轻转重按,笔断意连11学术界公认,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独特境界在宋代的山水画中体现的最为纯粹、充分,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根本所在。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意在笔先,以形写神C笔意奔放,体势连绵 D真景实现,返璞归真12明代短篇小说对社会风俗与人情世故有着非常精彩的描绘。据统计,在“三言”“二拍”近200篇作品中,以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
6、民的作品近70篇,一些商人发家致富的事迹,也成为描述的对象。这折射了()A重农抑商政策的终结 B专制王朝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C社会生活观念的变化 D市民阶层已成为社会的主力军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其中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13(28分)著名汉学家埃狄纳巴拉兹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然而之后中国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代文学)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代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7、。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材料二宋代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从普遍的教育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乔纳森斯彭斯新闻周刊材料三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宋代文学艺术领域的平民趣味。(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具体史实,指出宋代领导地位形成的因素。(9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8、指出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的原因。(10分)14(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入世是指步入社会和投身社会。著名教授樊和平先生认为,人生的安身立命,需要一种良好的人文素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血缘、情理、入世”三大基本要素,构成传统文化与现代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思想到伦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学,无不体现着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中国古代士人都是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下成长起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是大多数古代士人共同的人生目标,而“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互补的人生价值取向则是他们共同的心态,“为天地立心,
9、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成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古代士人的人生哲学。 摘编自刘恒山儒家入世精神及现代价值等解读材料,围绕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中国思想文化史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24分)单元小卷(十一)1D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中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A选项“缺少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与材料中“兼儒墨,合名法而编撰成吕氏春秋”不符,故A项错误;儒家和墨家的思想大行其道与材料“兼儒墨,合名法”不符,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都在寻求新的治世之道,但与材料“兼儒墨,合名法”“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不
10、符,故C项错误;依据“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可知,在当时的思想领域中出现了各派学说融合的趋势,故D项正确。2C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可知,“同情行将消逝之封建”即同情正在消失的周朝形成的一套统治制度的只有儒家与墨家,而儒家代表奴隶主贵族观点,墨家代表平民观点,故为儒家,为墨家;据材料“承认正在萌长之专制”可知,承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是法家,且维护君主利益,故为法家;厌弃一切制度,主张无为的是道家,故为道家。选择C项符合题意。3A解析 材料“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神化了皇权,同时“屈君而伸天”又体现了对皇权的制约,故A项正确;材料“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体现了君
11、权神授、天人感应的思想,而不是主张以儒法合流为治国方略,故B项错误;材料“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体现了神化皇权的同时又力图使之受到制约,是对原始儒学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而不是否定,故C项错误;夏商周三代时期,神权与王权已结合,故D项错误。4A解析 据材料“宋明理学家推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并非以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为独善其身,而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可以得出,理学具有的突出特点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故A项正确;融合了佛道的合理成分是宋明理学的特点之一,但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宋代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理学的产生并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故C项错误;注重道德教化的重要性是理学的
12、特点之一,但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5A解析 王守仁强调知行合一,李绂也认为应“躬行而后心得”,实践与知识相结合,故A项正确;材料中,两人都没有涉及夸大人的主观精神的作用,故B项错误;两人虽都是理学家,但其在材料中的主张没有体现出理学僵化的趋向,故C项错误;材料中强调实践、行动,没有体现出“逃世”趋向,故D项错误。6B解析 据材料“明清鼎革之际,学者转入对儒学典籍的辑佚和校勘”可知,这一时期儒学家的做法是做实际学问,不会助长心学空谈心性之风,故A项错误;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华夏文明的标志,中华民族以这种儒家的礼义道德和天理人格思想,维系着几千年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据材料“明清鼎革之际,学
13、者转入对儒学典籍的辑佚和校勘,以礼学代理学,希望重塑原始儒家关于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的礼乐秩序”可以得出,以“礼学”代“理学”,体现了儒家学者的理想诉求,故B项正确;以“礼学”代“理学”,希望重塑原始儒家关于“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的礼乐秩序,体现了儒家学者的理想诉求,并不会加剧思想专制和“文字狱”,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程朱理学始终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故D项错误。7D解析 根据材料“火药作”可知,这属于唐代火药发明之后的事,故A项错误;秦代早于唐代,故B项错误;同理,汉代尚未发明火药,故C项错误;唐代末期,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领域,故D项正确。8B解析 据材料“生得轻巧白
14、净”可知,这说的是纸的发明,始于战国时期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故B项正确;造纸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和北非,不是世界各地,故C项错误;造纸术传入欧洲后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有推动作用,但并未消除人们对宗教的迷信,故D项错误。9A解析 依据“这种统一文字由于中国文字所具有的性质,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黏合剂”可知,秦统一文字对中华民族统一有重要影响,故A项正确;民族融合是指民族间的交流联系密切,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秦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的制度,与材料“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黏合剂”不符,故C项错误;秦统一文字是在其统一六国之后
15、实行的,故D项错误。10B解析 据图片可得魏碑书法的特点是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形成端庄大方、刚健质朴、朴拙雄浑的特点,故B项正确;A项是篆书的特征,故A项错误;C项是草书的特征,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欲横先竖,欲竖先横”的特点,D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D项错误。11B解析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中国山水画的特点,但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据材料“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可以得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意在笔先,以形写神”,故B项正确;“笔意奔放,体势连绵”说的是草书的结构特点,故 C项错误;“真景实现,返璞归真”更多地体现的是一种写实的手法,故D项错误。12C解析 中国古代始终
16、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近70篇”“商人发家致富的事迹”并结合所学可知,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人们生活、价值观的变化,故C项正确;市民阶层已成为社会的主力军不符合历史事实,故D项错误。13. (1)文学: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宋代散曲;等。艺术: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是当时画坛亮点。(2)宋代科技发达,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教育普及,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出现了程朱理学等新的哲学流派。(3)政治上仍然是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科技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理学思想日益走向僵化;蒙古人的入侵打
17、断了这一进程。14观点: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改革精神;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体现出了个人与社会,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反映了儒家学者关心现实,关心民生,爱国忧民的政治情怀。(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示例:观点: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改革精神。论述: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在政治上主张“克己复礼”,实行“仁政”,恢复周礼,重建社会等级制度;在人际关系上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宽恕与和谐。体现出了儒家思想直面社会变革、积极入世、力图改造社会的政治主张。后世的孟子、董仲舒和朱熹的思想都继承了这一传统。总结:儒家文化的这种入世精神反映出士人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政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