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烟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合格考试题(含解析)第I卷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同位素示踪技术已广泛应用在农业、工业、医学地质及考古等领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D2O和H2O互为同位素B. 14C与12C是两种不同的核素C. 35Cl2与37Cl2互为同素异形体D. 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8O与16O之间的相互转化【答案】B【解析】【详解】A.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同位素,D2O和H2O属于同种物质,故A错误;B. 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14C与12C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为两种核素,为同一种元素,故B
2、正确;C. 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35Cl2与37Cl2为氯的同位素形成的同一种单质,不是两种单质,不是同素异形体,故C错误;D. 18O与16O之间的相互转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核变化,故D错误;故选B。【点睛】1. 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则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必须是单质;2.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同位素;3. 同系物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结构相似即同系物具有相同种类和数目的官能团,通式相同;4. 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这是常考点,也是学生们的易错点。2.下列说法正确
3、的是A. 中子数为9的氧原子:B. NH4Cl的电子式:C. 中子数为16,质子数为15的原子结构示意图:D. 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答案】D【解析】【详解】A中子数为9的氧原子的质量数为9+8=17,其符号为,A选项错误;BNH4Cl是离子化合物,正确的电子式应为,B选项错误;C由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中子数为16,质子数为15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应为,C选项错误;DHCl为共价化合物,该分子中H原子和Cl形成共用电子对,其形成过程可表示为,D选项正确;答案选D。3.元素周期表是一座开放的“元素大厦”,”元素大厦”尚未客满。若发现120号元素,请在“元素大厦”中安排好它
4、的“房间”A. 第七周期0族B. 第七周期第IIA族C. 第八周期第IIA族D. 第八周期第IA族【答案】C【解析】【详解】若第七周期排满,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为118,120-118=2,可知120号元素位于第八周期第A族,故答案为C。4.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A. KNO3B. MgCl2C. NH3H2OD. HClO【答案】A【解析】【详解】AKNO3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A正确;BMgCl2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故B错误;CNH3H2O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故C错误;DHClO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故D错误;故答案为A。5.铯是第6周期IA
5、族元素,下列有关铯元素性质推测正确是A. 最高化合价为2B. 原子半径比钠的小C. 单质与水的反应比钠更剧烈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比钠的弱【答案】C【解析】【详解】A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数值与其最外层电子数相等,Cs最外层电子数为1,所以其最高化合价为+1,故A错误;B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Cs、Na位于同一主族且原子序数NaCs,所以Cs原子半径比Na大,故B错误;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金属性CsNa,所以Cs与水反应比Na和水反应剧烈,故C正确;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CsNa,所以Cs最高价氧化物
6、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比钠的强,故D错误;故答案为C。6.下列过程中化学键被破坏,但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酒精溶于水B. CaO溶解于水C. KOH受热熔化D. 白磷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红磷【答案】C【解析】【详解】A酒精溶于水是物理变化,分子间的作用力被破坏,没有化学键被破坏,A不符合题意;BCaO溶于水发生反应,CaO+H2O=Ca(OH)2,离子键被破坏,但属于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CKOH受热熔化,KOH中的离子键被破坏,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C符合题意;D白磷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红磷属于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7.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能量变化必然伴随发生化
7、学变化B. 在常温下可以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C.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D. 已知在一定温度、压强下,等质量的石墨转化为金刚石需要吸收热量,则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答案】D【解析】【详解】A. 能量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伴随发生化学反应,如白炽灯发光发热,无化学反应,故A错误;B. 常温下发生的反应可能为吸热反应,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反应在常温下能够进行,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B错误;C.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有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越大,能量变化越多,故C错误;D. 能量越低越稳定,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吸收热量,则石墨能量更低,更稳定,故D正确;故选
8、D。8.对下列化学反应,可设计为原电池的是A. H2SO4Ba(OH)2BaSO22H2OB. NH4HCO3NH3CO2H2OC. CaOH2OCa(OH)2D. Cu2AgNO3Cu(NO3)22Ag【答案】D【解析】【分析】常温下自发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可设计为原电池,存在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详解】AH2SO4Ba(OH)2BaSO22H2O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故A错误;BNH4HCO3NH3CO2H2O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故B错误;CCaOH2OCa(OH)2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故C错误;DCu2AgNO3Cu(NO3)
9、22Ag是氧化还原反应,能自发进行,可设计成原电池,故D正确;故答案为D。9.某元素天然存在的一个原子中共有质子、中子、电子93个,其中35个粒子不带电,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A. 58B. 64C. 35D. 30【答案】B【解析】【详解】对原子来说,质子数=电子数,现中子数为35,质子、中子、电子总数为93,则质子数为(9335)/229,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64,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量数。故选B。10.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常温时,0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B. 同周期元素中,VII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C. VIA族元素的原子,其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得电子D. 在元素
10、周期表中,从IIIB族到IIB族共有10个纵列且其包含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答案】B【解析】【详解】A常温时,0族元素的单质统称为稀有气体,均是气体,A正确;B同一周期,原子半径,从左至右依次减小,B错误;CVIA族元素的原子,其原子半径越小,越靠近上方,非金属性越强,故越容易得电子,C正确;D在元素周期表中,从IIIB族到IIB族共有10个纵列,所有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均是金属元素,D正确。答案选B。11.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CO(g)Fe2O3(s)3CO2(g)2Fe(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增加Fe2O3的量反应速率加快B. 压缩容器体积,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变化C. 保持容器体积
11、不变再充入CO反应速率加快D. 将Fe2O3固体由块状变为粉末状,反应速率不会改变【答案】C【解析】【详解】A加入固体,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故A错误;B压缩容器体积,CO和CO2的浓度增大,则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B错误;C再充入CO,浓度增大,可使反应速率加快,故C正确;D将块状Fe2O3改为粉末,固体表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D错误;故答案为C。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2C与13C互为同素异形体B. 水泥、普通玻璃都是混合物C. 某溶液加入CCl4,充分振荡后,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 石英和水晶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常被用来制造芯片和太阳能电池【答
12、案】B【解析】【详解】A12C与13C均为碳元素的两种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故A错误;B普通玻璃的组成成分是Na2SiO3、CaSiO3、SiO2,水泥主要成分是硅酸三钙 3CaOSiO2 硅酸二钙 2CaOSiO2 和铝酸三钙3CaOAl2O3等,两者都是混合物,故B正确;C某溶液加入CCl4,发生萃取,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2,不是I-,故C错误;D天然石英和水晶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晶体硅常被用来制造芯片和太阳能电池,故D错误;故答案为B。13.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2NO2(g)2NO(g)O2(g),下列说法中,能充分说明
13、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 反应混合物中NO2、NO、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1B. v(NO2)2v(O2)C.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改变D. 生成O2的速率与生成NO2的速率相等【答案】C【解析】【详解】A当反应混合物中NO2、NO、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1,可能达到平衡状态,也可能不是平衡状态,取决于起始投料比,A不符合题意;B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始终有v(NO2)2v(O2),B不符合题意;CNO2为红棕色气体,当混合气体的颜色不改变时,说明浓度不再发生改变,可以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符合题意;D根据化学方程式,生成O2的速率与生成NO2的速率比值为1:2时,
14、反应才达到平衡,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1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 金属性:MgCaB. 稳定性:H2OH2SC. 酸性:HClO4H2SO4D. 碱性:Mg(OH)2Al(OH)3【答案】A【解析】【详解】ACa和Mg处于同一主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的金属性增强,则金属性:CaMg,故A错误,符合题意;BO、S为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越弱,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差,则稳定性:H2OH2S,故B正确,不选;C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lS,则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HClO4H2SO4,故C正确,不
15、选;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碱的碱性越强,由于金属性MgAl,则碱性Mg(OH)2Al(OH)3,故D正确,不选;故答案为A。15.在锌与某浓度的盐酸反应的实验中,得到如下结果:实验序号锌的质量/g锌的形状温度/锌完全溶解于酸的时间/s12薄片1515022薄片35t132粉末35t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t1150 实验1和实验2比较,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锌的质量前者小于后者A. 只有B. C. 只有D. 【答案】C【解析】【分析】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且1、2实验中只有温度不同,实验2和实验3比较,温度相同,锌的形状不同,粉末状Zn与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以此来解答。【详解
16、】2、3实验中温度相同,锌的形状不同,粉末状锌与酸反应速率快,则3中反应速率快,可知t1t2,故错误;实验1和实验2锌的质量和形状均相同,但温度不同,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2中实验速率快,则t1150,故错误; 实验1和实验2锌的质量和形状均相同,但温度不同,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实验2速率快,则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锌的质量实验1小于实验2,故正确;只有正确,故答案为C。16.判断Cl的非金属性比C的强,可依据的事实是A. HCl的热稳定性比CH4的强B. 氯气能溶于水,碳难溶于水C. 常温下,氯单质呈气态,碳单质呈固态D. HCl的酸性比H2CO3的强【答案】A【解析】分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
17、强,其得电子能力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物酸性越强。【详解】A非金属元素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其非金属性越强,HCl比CH4稳定,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C强,故A正确;B单质的溶解性强弱与其非金属性强弱无关,则不能根据其单质溶解性强弱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故B错误;C常温时碳是固体,而氯气为气体,都是物理性质,与非金属性无关,则无法说明非金属性的强弱,故C错误;DCl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为HClO4,则不能根据HCl的酸性比H2CO3的强,判断Cl元素比C元素非金属性强,故D错误;故答案为A。17.在一定条件下,将M和N两种
18、气体通入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如下:xM(g)yN(g)2P(g)。2s内的反应速率:v(M)1.5 molL-1s-1,v(N)4.5 molL-1s-1,v(P)3.0 molL-1s-1。则x积y的值分别为A. 2和3B. 3和2C. 3和1D. 1和3【答案】D【解析】【详解】已知v(M)1.5 molL-1s-1,v(N)4.5 molL-1s-1,v(P)3.0 molL-1s-1,由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x:y:2=1.5molL-1s-1:4.5molL-1s-1:3.0molL-1s-1=1:3:2,则x=1、y=3,故答案为D。18.X、Y、Z均为短周期元
19、素,X、Y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Z-,Y2+和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序数:XYZB. 离子半径:X2-Y2+Z-C.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D. Z元素的最高正价为7价【答案】A【解析】【分析】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Z-,则X为第A族元素,Z为第A族元素;Y2+和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Y在Z的下一周期,则Y为Mg元素,Z为F元素,X、Y同周期,则X为S元素,结合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以及元素周期律知识解答该题。【详解】由以上分析知,X为S元素,Y为Mg元素,Z为F元素,A. X为S元素,Y为Mg元素,Z为F元素,故原子
20、序数:XYZ,故A正确;B. Mg2+、F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应为FMg2+,S2电子层最多,离子半径最大,故离子半径:X2-Z-Y2+,故B错误;C. X、Y、Z分别为S、Mg、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6、2、7,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ZXY,故C错误;D. Z为F元素,无正价,故D错误;故选A。19.我国空间站将在2022年前后建成,其可承载试验能力大幅提高,而且可长期连续运行。为此,需要提前造好飞船,根据空间站航天员采组更换要求和货物运输需求,按需发射。航天飞船可用腓(N2H4)做动力源,已知:1 g液态肼和足量的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时放出
21、20.05 kJ热量,化学方程式为:N2H42H2O2N24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该反应中过氧化氢做还原剂B. 肼(N2H4)分子中只存在极性共价键C. 该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 该反应过程中断开旧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能量【答案】C【解析】【详解】A该反应中氧元素从-1价降为-2价,则过氧化氢做氧化剂,故A错误;B肼(N2H4)分子中N-H键为极性共价键,N-N键为非极性共价键,故B错误;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C正确;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反应过程中断开旧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能量,故D错误;故答案
22、为C。20.如图,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电极X、Y,外电路中电子流向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装置的说法错误的是A. 溶液中的移向电极YB. 若两电极分别为铁棒和碳棒,则X为铁棒且X为原电池的负极C. X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Y极上发生的还原是反应D. 若两电极都是金属,则它们活动性顺序为XY【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知,该装置是原电池,根据电子的流向判断正负极,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移向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不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详解】A根据图片知该装置是原电池,外电路中电子从X电极流向Y电极,X为原电池的负极,电解
23、质溶液中SO42-移向负极,即X极,故A错误;B原电池中较活泼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若两电极分别为Fe和碳棒,则Y为碳棒,X为Fe且为原电池的负极,故B正确;CX是负极,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Y是正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故C正确;D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该原电池中X是负极,Y是正极,所以它们的活动性顺序为XY,故D正确;故答案为A。第II卷(非选择题)21.海带、紫菜中均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流程如下,思考解答下列问题:(1)实验操作的名称是_。(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实验操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3)实
24、验操作中不选用酒精的理由:_。(4)为使海带灰中碘离子转化为碘的有机溶液,实验室里有烧杯玻璃棒、集气瓶、酒精灯、导管、圆底烧瓶、石棉网以及必要的夹持仪器物品,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答案】 (1). 过滤 (2). 2I-+Cl2=I2+2Cl-或2I- +Br2=I2+2Br- (3). 酒精与水互溶 (4). 漏斗、分液漏斗【解析】【分析】海带晒干灼烧可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海带灰中含有碘化钾等物质,溶于水,浸泡过滤得到含有碘离子的溶液,加入氯水或通入氯气,氯气置换出碘,得到碘的水溶液,用四氯化碳萃取得到含碘的有机溶液,最后蒸馏可得到碘,以此解答该题。【详解】(1) 将悬浊液分离为残渣和含碘离
25、子溶液应选择过滤的方法;(2)卤素单质X2的氧化性随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减弱,氧化溶液中的I-生成I2,可选择氯气或Br2,则操作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I-+Cl2=I2+2Cl-或2I- +Br2=I2+2Br-;(3)萃取碘水中的I2,萃取剂不能溶于水,而酒精与水互溶,则操作中不能选用酒精作萃取剂;(4)为使海藻灰中碘离子转化为碘的有机溶液,根据实验装置原理,基本操作有过滤、萃取分液、使用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分液漏斗等,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是(普通)漏斗和分液漏斗。【点睛】考查萃取剂的选择,明确萃取剂的选择必须符合下列条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要大;萃取剂与原溶剂不相溶;
26、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特别注意,选择萃取剂与密度大小无关。22.短周期元素A、B、C、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A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BDAC请回答下列问题:(1)A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D单质的电子式为_。(2)C、D的最简单氢化物中,稳定性较强的是_(填化学式);C的最高价含氧酸是_(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3)A、D的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关系为:_(用化学式填空);用一个反应可证明元素B、D的非金属性强弱关系,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答案】 (1). 第三周期第IIIA族 (2). (3). NH3 (4). 共价 (5). N3-Al3+ (6). NaC
27、O3+2HNO3= 2NaNO3+CO2+H2O或NaHCO3+HNO3=NaNO3+CO2+H2O【解析】【分析】根据短周期元素A、B、C、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图可知,B、D为第二周期元素,而A、C为第三周期元素,且A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则A为Al元素,B为C元素,C为Si元素,D为N元素,据此分析解题。【详解】由分析知:A为Al元素,B为C元素,C为Si元素,D为N元素;(1) A为Al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IIIA族;D为N元素,则N2的电子式为;(2) C为Si元素,D为N元素,且N的非金属性比Si强,则NH3的稳定比SiH4强;Si的最高价含氧酸H2SiO3是
28、共价化合物;(3) A为Al元素,D为N元素,且Al3+和N3-离子结构相同,核电荷数大,离子半径小,即离子半径:N3-Al3+;B为C元素,D为N元素,由NaCO3+2HNO3= 2NaNO3+CO2+H2O或NaHCO3+HNO3=NaNO3+CO2+H2O可知HNO3的酸性比H2CO3强,则N的非金属性比C强。【点睛】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非金属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或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非金属单质跟氢气化合越容易(或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29、,反之越弱;氧化性越强的非金属元素单质,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非金属相互置换)。23.反应FeFe2(SO4)33FeSO4的能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1)该反应为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2)若要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加快,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填字母)。A.改铁片为铁粉 B.升高温度 C.减小压强 D.加入适量的Na2SO4固体(3)若将上述反应设计成原电池,且铜为此原电池的某一电极材料,则铜为_(填“正”或“负”)极。Fe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溶液中的阳离子向_(填“正”或“负”)极移动。【答案】 (1). 放热 (2). AB (3). 正 (4). Fe3+
30、e-=Fe2+ (5). 正【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判断;增大接触面积、增大浓度、升高温度均可加快反应速率;Fe失去电子作负极,则Cu为正极,阳离子向正极移动,以此来解答。【详解】(1) 图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2) A改铁片为铁粉,增大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增大,故A正确;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故B正确;C减小压强,体积增大,各物质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C错误;D加入适量的Na2SO4固体不改变溶液中的H+浓度,不影响反应速率,故D错误;故答案为AB;(3) Fe比Cu活泼,则Fe失去电子作负极,则Cu为正
31、极,Fe电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Fe-2e-Fe2+,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点睛】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涉及反应中能量变化、反应速率、原电池,为高频考点,把握图中能量变化、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解答的关键,其中金属性强的金属常作原电池的负极。24.I、下图为汽车尾气处理系统中“三元催化”的工作原理,NO和CO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无污染性物质的方程式2NO2CON22CO2。某课题组为探究某些外界条件对汽车尾气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设计了以下对比实验。实验编号实验目的T/NO初始浓度/molL-1CO初始浓度/molL-1同种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1c(CO)不变时
32、所用的时间/min参照2806.5010-34.0010-380t2806.5010-34.0010-31200.5t3606.5010-34.0010-3800.2t(1)实验编号的实验目的为_。(2)课题中探究外界条件对汽车尾气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另一因素是_。II、某温度下在4 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 (填字母)。A. Y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B. X、Y的反应速率比为3:1 C. 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D. 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E. 生成1 mol Y的同时消耗2
33、 mol Z(3)25min内用X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为_。【答案】 (1). 探究同种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 温度 (3). 3X(g)+Y(g)2Z(g) (4). AC (5). 0.025molL-1min-1【解析】【分析】I、根据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思想进行分析解答;II、(1)根据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判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准进行分析;(3)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详解】I、(1)实验和实验的反应条件中,除了同种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大小不同以外,其它条件完全相同,说明实验编号的实验目的是探
34、究同种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实验和实验的反应条件中,除了温度不同以外,其它条件完全相同,可见是探究温度对速率的影响;II、(1)根据图知,随着反应的进行,X、Y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少,Z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加,则X和Y是反应物,Z是生成物,反应达到平衡时,n(X)=(1.0-0.4)mol=0.6mol、n(Y)=(1.0-0.8)mol=0.2mol、n(Z)=(0.5-0.1)mol=0.4mol,同一可逆反应中同一段时间内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X、Y、Z的计量数之比=0.6mol:0.2mol:0.4mol=3:1:2,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5、为3X(g)+Y(g)2Z(g);(2)A. Y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说明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B. X、Y的反应速率比为3:1时,如果反应速率都是指同一方向的反应速率,则该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C. 该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发生变化,随着反应进行,容器内压强减小,当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D. 各物质均为气态,反应前后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一直保持不变,不能判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E. 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存在生成1molY同时消耗2molZ,速率同向,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E错误;故选AC;(3)25min内,n(X)=(0.7-0.4)mol=0.3mol,则用X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点睛】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是学生们的易错点,首先一定要关注反应条件是恒温恒容、恒温恒压还是恒温绝热等,再关注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的变化以及物质的状态,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量、浓度等保持不变,以及衍生出来的一些量也不变,但一定得是“变化的量”不变了,才可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志。常见的衍生出来量为:气体总压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混合气体的密度、温度、颜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