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 修历史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历史必 修普 通 高 中 教 科 书中外历史纲要(下)定价:元绿 色 印 刷 产 品 LISHIPUTONG GAOZHONG JIAOKESHU高中历史必修2封面正稿.indd 120-1-7 下午3:14统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北京历史必 修教育部组织编写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 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教育部组织编写 出 版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17 号院 1 号楼 邮编:100081)网 址 http:/重 印 出版社发 行 新华书店印 刷 印刷厂版 次 2019 年 12 月第 1 版 印 次 年 月第 次印刷开 本
2、890 毫米 1240 毫米 1/16印 张 10.25 字 数 225 千字印 数 册书 号 ISBN 978-7-107-34154-0 定 价 元定价批号:号 审图号:GS(2019)3381 号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采用任何方式擅自复制或使用本产品任何部分违者必究如发现内容质量问题,请登录中小学教材意见反馈平台: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影响阅读,请与 联系调换。电话:-总 主 编:张海鹏 徐 蓝本册主编:晏绍祥 张顺洪编写人员:(以姓氏笔画为序)叶小兵 许 斌 余伟民 张顺洪 晏绍祥 徐 蓝 责任编辑:张振海美术编辑:于 艳统编版目 录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1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
3、早期发展 2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8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14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15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22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27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33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34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39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44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45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50统编版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56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57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62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68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69第13课
4、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76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81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82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89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95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100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107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108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114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120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126统编版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132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133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5、的时代潮流 138活动课放眼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43附录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146 统编版统编版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农业和畜牧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社会分工与社会结构日趋复杂,人类逐渐迈向文明时代。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西亚、埃及、印度、中国和希腊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农耕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域逐渐连接起来。不同地区
6、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汉朝与罗马帝国建立了经济和文化联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统编版2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 1 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这两幅壁画绘制于 50006000 年前,反映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的情景。左上图中的人们在放牧,左下图中的人们在收割。阿尔及利亚塔西利恩阿耶洞穴壁画 恰塔尔休于遗址 恰塔尔休于遗址位于今土耳其境内,是迄今已知最早的城市遗址之一。随
7、着阶级的产生和国家的形成,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学习聚焦人类文明的产生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类主要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没有私有财产,也没有阶级。根据目前的研究,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稍后,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也培育出各自的农作物,如南亚的芋头,中国的水稻和粟,中南美洲的玉米和南瓜等。在这些地区,人类还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最初的农业和畜牧业逐渐发展并传播开来。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要求有质量更好、更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不同地区的产
8、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类在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之外,有了剩余产品,为私有制和剥削的产生创造了条件。部落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现中,人们居住的房屋出现了明显区别,富人的房屋宽敞,穷人的房屋狭小;富人的墓中随葬品丰富,穷人的墓中很少有或几乎没统编版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3有随葬品。为争夺土地和资源,一些部落之间爆发战争
9、,被征服者往往成为征服者的奴隶,奴隶制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成为最早的阶级对抗形式。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统治者。人类由此进入奴隶社会。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了。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在这些古代文明中,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把持国家权力,剥削奴隶和平民。同时,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
10、元特征。受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古代文明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学习聚焦大发幼海海琴爱黑河罗尼海中地海红西波河底拉河斯里格底斯湾河度印河恒河黄长海里海咸印度洋江平洋太洋不列颠高 卢意大利伊比利亚腓尼基阿埃及努比亚拉伯旁遮普印度中伊朗国公元前4千纪文明区公元前3千纪文明区公元前2千纪文明区公元前1千纪至公元5世纪文明区洲界欧 洲亚 洲非 洲大洋洲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公元前3500年左右,这里产生了最初的文明,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
11、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下有各类官员管理政务和军事。地图图例中的千纪即 1000 年,如公元前 3 千纪指公元前 3000 年到公元前 2001 年之间的时期。统编版4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洪水传说古代希伯来人有大洪水毁灭几乎所有人类,仅留下诺亚一家的传说,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故事。这些洪水传说的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这个故事最早的版本。故事说诸神决定毁灭人类,但水神恩基起了恻隐之心,通知了虔诚的吉乌苏德拉。吉乌苏德拉造了一艘大船,他自己、家人和部分动物事先躲到大船上。大水之后,只有吉乌苏德拉一家和他船上的动物幸存。这
12、个故事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代希腊人那里,于是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历史纵横古代西亚有辉煌的文化成就,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在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的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古代西亚文明的起源西亚地区的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发端于公元前9000年左右,在那里的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麦和小麦,驯养的狗、绵羊和山羊的骨骼以及定居的农业村落遗迹。约公元前4500年,苏美尔人迁移到两河流域南部。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具有灌溉知识,使用金属工具。从此时到约公元前2900年,以城市
13、为中心的聚落逐渐扩大,城市的功能不断完善。该时期的一块石碑上雕刻有一个统治者,他戴头冠,穿长褶裙,孔武有力。同时期的一枚印章上,有一个人正主持宗教仪式,手刃敌人,表明他拥有宗教和军事权力,在同时期的雕刻中还出现了奉献产品的民众。这些情况表明苏美尔地区国家已经产生,进入了文明时代。古代埃及等其他地区向文明的过渡也经历过大致相似的过程和阶段。历史纵横 苏美尔人的战车(绘画作品)苏美尔人之间经常争战,他们最早使用战车作战。原来的城市大多失去独立地位,成为必须服从国王命令、向宫廷纳贡的地方行政单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
14、方面。它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统编版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5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崔连仲等选译古印度吠陀时代和列国时代史料选辑印度神话中用人体不同部位比喻不同种姓,有什么寓意?学思之窗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尼罗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如何影响了它们各自文化的特点?思考点法老被视为神,是法律的来源。古埃及人赞扬他说:“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摘译自埃及历史铭文这段话表现了法老怎样的地位?学思之窗东北非的埃及同样地处干旱地区,但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15、尼罗河还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古代埃及有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象形文字几乎和楔形文字一样古老。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每季四个月,年末另加五天为节日。金字塔的建造不仅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而且证明了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尼罗河的特产莎(suT)草被加工成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公
16、元前3千纪,古代印度文明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上。随着铁器时代的来临,生产工具的进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的恒河流域逐步得到开发,成为印度历史的中心舞台。到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在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下,婆罗门主掌宗教祭祀;刹帝利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吠舍的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首陀罗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婆罗门教的说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后来,在四个种姓之外,还出现了“贱民”。他们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被认为是“不可接触者”。这种发端于古代
17、的制度延续下来,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古代印度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佛教是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印度人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他们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古代希腊的中心区域是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的部分岛屿,这里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公元前2千纪,这里曾诞生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它们数量众多,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统编版6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18、探究与拓展20世纪,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把公元前8前3世纪称作“轴心时代”。他认为,在这一时期,中国、印度和希腊都产生了著名的哲人和思想家,他们对如何治理国家、人与人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这个时期文化和思想上的创造,深刻影响了此后各个文明的发展。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是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了解他们的思想,并探讨其中一位对其所处时代的影响。问题探究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苏格拉底是古代希腊著名哲学家,他通过谈话教授哲学,对当时许多流行观念提出挑战。苏格拉底70岁时被处死,罪名是不信雅典城邦的神和腐蚀青年。他的死成为雅典民主政治的污点。平民政体指的是贫穷而又占多
19、数的自由人执掌着政权,寡头政体指的是门第显贵而又占少数的富人执掌着政权。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颜一等译政治学史料阅读理。斯巴达和雅典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两个城邦。斯巴达是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的代表,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在雅典,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但是,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古希腊的神话、悲剧和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在西方,他被认为是“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
20、奠基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统编版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719世纪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靠文献记载,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存在重大局限。以古希腊史为例,那时人们认为古希腊信史只能从公元前776年即古代第一届奥林匹亚赛会算起。但19世纪后期以来,考古学家发现了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古希腊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和古代印度文明的研究也经历过类似的过程。以一个古代文明为例,查找资料,看看考古发现如何改变了人们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学习拓展统编版8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 2 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武力
21、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公元前333 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与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在叙利亚北部伊苏斯决战。此后,亚历山大历经数年征战,最终灭亡波斯,入侵印度,征服了从希腊到印度的广大地区,希腊文化随之东传。这幅图是 1 世纪意大利庞贝城镶嵌画,反映的是伊苏斯战役的情景。古代文明的扩展人类最初的文明出现在亚非欧大陆的若干地区,犹如茫茫大海中的几座孤岛,相互之间联系甚少。但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使其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由于尼罗河南部高山深谷的阻隔,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埃及新王国时期,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
22、并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亚述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古希腊人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他们凭借自己的组织 亚述骑兵 亚述是古代两河流域北部的古国。公元前8世纪,亚述大举向外扩张,建立亚述帝国。亚述帝国组建了包括步兵、骑兵、战车兵、工兵等在内的多兵种部队,几乎战无不胜。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学习聚焦哪些因素促使古代世界农耕文明的范围和影响不断扩大?思考点 亚历山大在伊苏斯(绘画作品)统编版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9能力、航海
23、技术和武器,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在200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们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古代世界的帝国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赫梯、埃及新王国和公元前 8 世纪以后的亚述都已经是统治范围比较广大的国家,这些国家后来也被称为帝国。公元前 6 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它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他的权力被认为来自神。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帝国建立了
24、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由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以统治社会发展水平和风俗都非常不同的广大地区。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 波斯浮雕 上图反映了被征服者向统治者纳贡的情景。尽管波斯发行了官方货币,但民众缴纳的主要是实物,包括粮食、牲畜和各种土特产。地中海黑海欧 洲非洲西 班 牙埃及小 亚 细 亚科西嘉岛西西里岛亚洲斯巴达那不勒斯叙拉古雅典塞浦路斯岛爱琴海克里特岛公元前8前6世纪的希腊古希腊人的重要殖民地洲界 古代文明的区域性扩张促使波斯等帝国兴起,帝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古代文明区。学习聚焦 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
25、贷凡我给他们的一切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李铁匠选译古代伊朗史料选辑史料阅读我们居住的位于费西斯河(黑海最东部的一条河)与赫丘利柱石(直布罗陀海峡两边耸立的海岬)之间的区域只是大地的一小部分,我们沿着大海生活,就像蚂蚁或青蛙围绕着一个池塘古希腊柏拉图著,王晓朝译柏拉图全集第1卷这是柏拉图关于古希腊人居住范围和特点的描绘。结合示意图,想一想古希腊人的殖民扩张有什么特点。学思之窗统编版10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古代罗马奴隶起义在古代罗马,奴隶分布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他们毫无权利,受到主人的残酷剥削。西西里奴隶主达摩披洛斯甚至不给奴隶提
26、供最基本的食物。约公元前136年,奴隶们起而暴动,杀死了达摩披洛斯和其他臭名昭著的奴隶主,攻占了西西里的一些重要城市,建立政权。罗马政府派出大批军队,镇压了起义。但奴隶的反抗并未被扑灭。公元前104年,西西里爆发了第二次奴隶起义。公元前73年,意大利半岛中部爆发了著名的斯巴达克起义。起义者坚持两年,纵横意大利南北,一度威胁到罗马城。虽然这些起义最后都被镇压,但它们冲击了奴隶制,深刻影响了罗马历史发展进程。历史纵横公元前 4 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帝国。历经 10 年征战,亚历山大成功灭亡波斯后,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
27、、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古代罗马原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邦。在成功解决内部矛盾后,它凭借由公民组成的强大的军队首先征服了意大利,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其中包括亚历山大帝国解体后形成的一些国家,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在扩张过程中,罗马把大批战俘和被征服地区的居民卖为奴隶,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亚历山大进军路线亚历山大退兵路线亚历山大帝国疆界洲界黑海里海印度河底 格里斯河幼发拉 底河地中海尼罗河红海欧洲非洲亚 洲马 其 顿希腊小 亚 细 亚培拉高加米拉波斯波利斯伊苏斯亚历山大巴比伦阿 拉
28、 伯 海波斯 湾及埃印度阿拉伯波斯前334前325前333前331 亚历山大帝国形势图统编版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11 2世纪初的罗马帝国迦太基意大利罗马科西嘉岛撒丁岛西西里岛加的斯高卢莱茵河哈德良长城北海红海多瑙河奥尔比亚拜占庭以弗所黑海大西洋地中海幼发拉 底河西顿安条克推罗亚历山大尼罗河欧洲洲非亚洲小 亚 细 亚巴勒斯坦巴尔干半岛达 西 亚撒哈拉洲界世纪初罗马帝国的疆界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影响逐渐扩大,到4世纪末成为罗马帝国国教。3世纪之后,官僚体系和职业军队使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同时,边境压力也逐渐增大,罗马帝国陷入危机。4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5世纪后期
29、,在内外矛盾的夹击下,西罗马帝国灭亡。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作为商品汇聚地的描绘是: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编者摘译自阿利斯提德的演说致罗马英文版史料阅读在罗马帝国统治下,地中海地区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由于奴隶和广大平民的辛勤劳动,帝国内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贸易的发展,帝国在12世纪空前繁荣。统编版12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亚洲洲欧洲非长安 洛阳南海敦煌疏勒安条克亚历山大木鹿城泰西封拜占庭罗马太平洋印度洋黑海海中
30、地红海波斯湾洋西大里海汉罗 马 帝 国(大 秦)大洋洲陆上丝绸之路陆上商路海上商路洲界 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主要路线示意图文明的交流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这里地处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商业比较发达。为方便记录,人们发明了由22个字母组成的文字,这22个字母被称为“腓尼基
31、字母”。它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由阿拉马字母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它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公元前后,汉朝和罗马帝国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两大强国之间缺乏官方的直接往来,但通过丝绸之路,双方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早在波斯帝国时期,中国的丝绸已到达地中海东岸。东汉的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在征服地中海东部地区后,当地商人也有意向东,尝试与汉朝建立直接联系。2世纪,已经有来自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此后,罗马商人不断东来,与中国进行贸易。古代希腊和埃及的雕刻左图为公元前7前6世纪
32、的希腊雕刻,右图为古代埃及公元前3千纪后期的雕刻。两者在发式、表情和站立姿势等多方面存在明显的相似之处,显示了希腊雕刻对埃及雕刻的借鉴。为什么字母文字会广泛流行?思考点古代世界各地区的经贸往来,以及思想、文化和技术的传播是文明交流的重要表现,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学习聚焦统编版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13探究与拓展后汉书西域传对大秦有如下记载: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
33、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阅读上述材料,概括罗马与汉朝、安息交往的情况。波斯帝国境内有几条重要的驿道。最著名的是从小亚细亚的以弗所到帝国行政中心苏萨的“御道”,它全长2400 多千米,设施完善,每隔 25 千米左右设一驿站,驿站备有马匹供信使使用。此外,从巴比伦开始的驿道有两条,分别通向波斯的波斯波利斯和中亚以及印度。通向中亚的驿道,构成了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中国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罗马帝国有“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说法。为什么古代世界的大国都要修建大通道?问题探究学习拓展统编版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在世界历史上,515 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在
34、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它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产生,推动了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拜占庭帝国一度繁荣,俄罗斯在反抗蒙古的斗争中逐渐崛起。在亚洲,阿拉伯帝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了德里苏丹国;日本大化改新后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后来幕府掌握了实权。在西非,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古国先后兴起。在美洲,印第安人独立发明了农业,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建立了美洲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并成功维持了比较稳定的统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以及世界其他
35、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统编版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15第 3 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罗马帝国在2世纪尚能抵御周边部落和邻国入侵。3世纪以后,罗马帝国日渐衰败,日耳曼人逐渐渗入。5世纪后期,日耳曼人最终消灭了西罗马帝国,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这幅图反映的是2世纪时罗马人与日耳曼人冲突的情景。西欧封建社会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当时,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
36、地者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由于土地被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一方面,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另一方面,封 罗马人与日耳曼人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学习聚焦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美约翰巴克勒等著,霍文利等译西方社会史第一卷 这段
37、话体现了封君与封臣之间怎样的关系?学思之窗统编版16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大小不一,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自耕自收。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庄园中的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农奴和自由农民还要向领主缴纳租税。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耕种的农
38、民(绘画作品)这幅图反映了中古时期西欧农民耕种土地的情景。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但是,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中古中后期,随着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英格兰国王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强化权力,到 15 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法兰西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击败各地封建主,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 15 世纪晚期,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取得进步。学习聚焦统编版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17英国议会的起源在英
39、国,“议会”一词最初的含义是“谈话”,本指国王与贵族交谈和谈判。1215年,因国王约翰随意征税,贵族起兵反抗,迫使约翰签署大宪章。大宪章调整了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助于封建统治的稳定。1264年和1265年,英国两次召开议会,其中1265年的议会代表中,除教俗贵族和每郡两名骑士外,各个自由市也派两名市民参加。到1295年,骑士和市民出席议会得到普遍认可,此后的议会都以该年的议会为榜样,那届议会因此被后世称为“模范议会”。1343年,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和市民组成。两院独立议事,广泛参与政治、司法、立法和财政活动,成为中古英国的重要机关。历史纵横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
40、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比较有效的利用;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但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城市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它也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
41、级制度;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教会控制着他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城市自治对西欧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思考点 中古西欧的“三种人”(绘画作品)在中古西欧社会,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统一,王权得到强化。15 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些王国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统编版18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拜占庭与俄罗斯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因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旧址,又称拜占庭帝国。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
42、西方的桥梁。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他在位期间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剔除了法律中那些矛盾和过时的内容,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拜占庭一度强大;俄罗斯逐渐成为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学习聚焦君士坦丁堡罗马地中海黑 海埃 及海亚里得亚(拜占庭)海红巴尔干半岛小 亚 细 亚欧 洲亚 洲非洲叙利亚巴勒斯坦亚比利西班牙利大意多瑙河海琴爱伯罗奔尼撒半岛7世纪末的拜占庭帝国洲界拉凡那墨西拿迦太基加的斯索隆尼527年查士丁尼即位时的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扩张路线查士丁尼时期征服的地区6世纪中期的拜占庭帝国疆界
43、 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法理概要对市民法和万民法的定义为:市民法与万民法有别,任何受治于法律和习惯的民族都部分适用自己特有的法律,部分则适用全人类共同的法律。每一民族专为自身治理制定的法律,是这个国家所特有的,叫做市民法,即该国本身特有的法。至于出于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则受到所有民族的同样尊重,叫做万民法,因为一切民族都适用它。古罗马查士丁尼著,张企泰译法学总论法学阶梯史料阅读拜占庭的连年征服战争严重消耗了自身的资源。6 世纪中期之后,由于游牧部族的冲击和内部矛盾,拜占庭帝国陷入混乱。7 世纪中后期,帝国丧失了从叙利亚到北非的大片土地,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统编版第3课 中古
44、时期的欧洲19此后帝国一度复兴,但再也未能恢复鼎盛时期的疆域。奥斯曼人兴起后,逐步蚕食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1453 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基辅罗斯一度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13 世纪上半期,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在反抗蒙古统治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兴起。16 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并向周围扩张。1547 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他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与此同时,俄罗斯继续扩张。到 17 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基辅罗斯69世纪,东
45、欧大平原上的斯拉夫人进入原始社会解体阶段,贫富分化显现,逐渐形成一些公国,其中以基辅和诺夫哥罗德最为重要。862年,北欧诺曼人首领留里克成为诺夫哥罗德王公,建立留里克王朝。882年,留里克的亲属奥列格占领基辅,并迁都于此,形成以基辅为中心的国家,史称“基辅罗斯”。它一面剥削和掠夺本地斯拉夫人,一面与波罗的海地区和拜占庭进行贸易,逐渐进入封建社会。在政治和文化上,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影响,如斯拉夫字母是对希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宗教是拜占庭的东正教。12世纪,基辅罗斯陷入分裂,逐渐衰落。1240年,蒙古远征军攻陷基辅,基辅罗斯随后落入蒙古统治之下。历史纵横 伊凡四世(15301584)(绘画作品
46、)伊 凡 四 世 实 行“特 辖 领 地制”。他把全国划分为特辖区和普通区。特辖区包括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中部和南部的富庶地区,以及军事战略要地,由国君直辖。特辖区的土地被分封给小贵族。他们组成“特辖军团”,成为国君与大贵族斗争的得力工具。经过伊凡四世的改革,大贵族的势力遭到沉重打击。伊凡四世也因其严厉的手段,被称为“伊凡雷帝”。统编版20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俄国在欧洲和亚洲的领土扩张(至18世纪初)亚 洲鄂 霍 次 克 海西伯利亚河塞尼叶北冰洋勒拿河圣彼得堡波罗的海莫斯科波兰黑海里海芬兰湾贝加尔湖河毕鄂高加索乌拉尔山河斯齐尔额欧洲阿拉斯加楚科奇瑞典芬 兰堪察加半岛俄 国
47、乌克兰涅尔琴斯克(尼布楚)苏尔古特北美洲日 本 海1462年的莫斯科公国至1598年俄国扩占的地区15991689年俄国扩占的地区至1725年俄国扩占的地区洲界(自1712年起为首都,1914年改名彼得格勒)(1712年前的首都)探究与拓展它(庄园)承袭了罗马的大地产,但和罗马大地产不同的是,庄园由农奴而不是奴隶耕种。在现代意义上,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首先,他们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被迫定期给领主干活而毫无报酬,他们还得忍受数不清的侮辱性的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比奴隶要好得多。这样,当农业改良发生的时候,农奴自己可以指望从中
48、至少稍许获益。更重要的是,虽然理论上领主有权随意摊派赋税,实际上义务趋向于保持固定。尽管许多农奴的命运肯定相当艰难,但他们很少完全听凭他们的领主随意支配打发。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奴隶与农奴的异同,说明中古时期西欧生产关系的变化。问题探究统编版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21英王亨利二世给予林肯城之特许状任何人在林肯城城内按土地保有权购买土地,保有之达一年零一日,无人反对,而购买土地之人又能证明在此期间内,有声请权之人确在英格兰境内,但未提出异议,则予将准许此人在将来安然保有此项土地,一如其过去,不受任何干扰与迫害。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郭守田主
49、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法国北部瓦朗西安城市民和约1.根据共同遵守的和约,凡往来瓦朗西安集市的商人及其货物,均不得受到侵犯凡违此条者(包括骑士在内),经两名瓦朗西安市民指证,应对受害商人作出相应赔偿,另缴纳60先令罚金,其中 20先令归受害商人,40先令归法官2.凡抢劫瓦朗西安市民的商品或其他物品者(包括骑士在内),不管该物品是否为动产,经两名瓦朗西安市民指证,均需按照前述规定进行赔偿4.如果瓦朗西安市民在其他城镇的集市上受到当地司法机关骚扰,或因其他原因受到骚扰,则骚扰者被视为违犯和约,与在瓦朗西安城违犯和约一样。荷布洛克曼、荷霍彭布劳沃著,乔修峰等译中世纪欧洲史阅读上述材料,说说中古时期
50、欧洲市民的法律地位。学习拓展统编版22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第 4 课中古时期的亚洲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以及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阿拉伯帝国阿拉伯人最初的家乡是阿拉伯半岛,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在那里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到他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
51、的广大地区,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政治稳定,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政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帝国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帝国境内有很多城市,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一千零一夜中文版书影 阿拉伯人通过扩张建立的大帝国,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学习聚焦统编版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23 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他们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
52、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奥斯曼帝国的兴起13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14世纪中期,他们跨过今黑海海峡向欧洲进军,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1453年,奥斯曼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亚洲洲欧洲非广州长安碎叶撒马尔罕安条克大马士革亚历山大开罗巴格达麦加君士坦丁堡威尼斯热那亚迦太基太平洋印度洋黑海海中地红海波斯湾洋西大阿拉伯里海日中 国(唐)本大洋洲主要商路洲界8世纪中
53、期阿拉伯帝国疆界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结合上面的地图和材料,说说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学思之窗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思考点奥斯曼帝国灭亡拜占庭帝国,对东西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学习聚焦统编版24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1516世纪的奥斯
54、曼帝国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到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中古时期印度先后建立了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古代日本和朝鲜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学习聚焦君 士 坦 丁 堡 陷 落 后,奥斯曼人对君士坦丁堡进行劫掠:劫掠继续了三天,没有一个兵士不靠夺得的战利品和奴隶而致富的。经过三天,苏丹穆罕默德用重惩威吓的办法,禁止继续抢劫和仍然没有停止的屠杀。所有的人都服从了他的命令。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史料阅读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
55、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在帝国中,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南亚与东亚的国家4世纪初,恒河中游兴起的笈(jI)多帝国经过多年征战,几乎征服了北印度。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笈多帝国时期,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以后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以伊
56、斯兰教为国教。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1451年的奥斯曼帝国至1566年扩张的领土1566年奥斯曼帝国疆界洲界非阿尔及利亚埃及尼罗河地中海阿红海欧 洲俄罗斯多瑙河黑海小 亚 细 亚亚洲海里洲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拉伯波 斯统编版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25 日本武士(绘画作品)武士在日本最初被称为“侍”,意思是卫士或随从,主要从事与战争有关的活动。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秦汉之际,中国移民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
57、始改革,因其年号是“大化”,史称“大化改新”。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10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随着新土地的开垦,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在这种体制下,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武士成为将军的家臣。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并承担纳贡和兵役等义务。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
58、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御外来影响。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将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16世纪末,古代越南越南古称“交阯(zhJ)”或“交趾”,秦汉到唐末千余年间,越南北部一直处于中国中央政权管辖之下。唐朝末年,该地区陷入分裂割据状态。968年,越南北部的地方统治者自立为王,后得到北宋承认,获得藩属国地位。1010 年,越南建立李朝,定国号为“大越”
59、,并模仿中国制度设置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明朝建立后,一度直接在越南设立州县,后恢复越南的藩属国地位。此后越南与中国维持宗藩关系直到19世纪西方殖民者入侵。历史纵横德里喜马拉 雅山孟河度印河恒13世纪初德里苏丹国的大致范围加拉锡兰岛阿 拉 伯 海孟加拉湾信 德古吉拉特旁遮普阿 富 汗德 干 高 原巴特那坎普尔 13世纪初的德里苏丹国疆域统编版26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日本丰臣秀吉派20万大军侵略朝鲜。朝鲜请求中国支援,明朝派军队赴朝鲜作战。明朝大将邓子龙、朝鲜大将李舜臣在战斗中壮烈牺牲。经过7年的艰苦战斗,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探究与拓展坂本太郎在日本史一书中如此评
60、价锁国政策:有关锁国的利弊,历来议论纷纭;但它确实是加强和巩固幕府封建统治的有效政策,长达二百余年的江户时代,能在国内保持和平,幕府政权得以维持,锁国无疑是个有力因素。在经济方面,国内产业得到发展,在文化方面,日本独特文化得以昌盛等等,可以说都是由于锁国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它缩小了人民刚刚开展的、面向世界的目光,扼杀了不断探索的精神这段评价有道理吗?谈谈你的理由。13 世纪初,蒙古汗国兴起于中国北方,随后灭亡西夏、金和南宋等,并发动了西征。13 世纪中后期,蒙古军队占领亚欧大陆的广大地区。运用地图,了解蒙古西征的大致范围。查阅相关资料,说明蒙古西征的影响。问题探究学习拓展统编版第5课 古代非
61、洲与美洲27第 5 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沙漠商队(绘画作品)在非洲国家发展过程中,对外贸易扮演了重要角色。尽管有沙漠的阻隔,西非与北非之间仍有活跃的贸易,主要使用驴和骆驼驮运货物。这幅图描绘了一支商队即将到达古城廷巴克图的情景。古代非洲文明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的发生地,西非居民班图人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铁技术。班图人的活动区域逐渐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4世纪,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
62、由于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和伊斯兰教的传入,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比较著名的是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这些国家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阿拉伯商人从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把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输入非洲。作为交换,当地出口黄金、象牙和奴隶等。中国瓷器 这件瓷器发现于今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的一座陵墓中,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随着农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东非出现了一系列国家,西非的马里和桑海一度强大。学习聚焦统编版28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大西刚果河尼罗河尼日尔河地中海海里黑海河西比赞洋印
63、度洋阿克苏姆摩加迪沙马 里桑海埃及加纳贝宁大津巴布韦廷巴克图古代埃及文明古迹迦太基、希腊、罗马文明古迹阿拉伯文明古迹注:图中不同颜色的色块或面状符号 表示不同时期出现的王国的大致 范围(浅黄色除外)非洲各古王国古迹或铁器时代文化遗址洲界欧 洲亚 洲非 洲古代非洲的国家 古代非洲的国家14 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对摩加迪沙有如下描绘:(摩加迪沙)是一座极大的城池。当地人有许多骆 驼,每 日 屠 宰 数 百 峰。他们有许多绵羊。他们是一些强悍的商人。当地出产的布匹,以摩加迪沙布出名,是无上珍品,运销埃及等地。摩洛哥伊本白图泰著,马金鹏译伊本白图泰游记史料阅读在西非,815世纪,加纳、马里和桑
64、海等国家先后兴起。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它们也出口象牙和奴隶,买进马、布匹和盐。马里征服加纳后,进一步扩张,逐步把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马里继承并扩大了加纳的贸易,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不少学者来此讲学和访问。桑海原为马里属国,后利用马里内乱崛起,攻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达于极盛。它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16世纪末,桑海因遭遇外来入侵逐渐衰落。11 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1
65、415 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它的统治之下。马里国王曼萨穆萨(绘画作品)曼萨穆萨(13121337年在位)是马里最为知名的国王。1324 年,他带领一支庞大的商队前往麦加,其中100头骆驼驮着黄金。到开罗后,他分发黄金,导致当地市场金价下降。统编版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29 大津巴布韦 大津巴布韦是古津巴布韦国家都城的遗址,由石块垒砌而成。它是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古代美洲文明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很多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包括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在农业和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印第安人在中美洲、南美洲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在
66、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古代玛雅文明曾非常繁荣。玛雅人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了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成为平民,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玛雅人的城市建筑精美,有些城市的中心面积可能达到15平方千米,城内有300多游历非洲的古代中国人中国和非洲的交往源远流长。有人认为,史记中的黎靬(qiWn)就是埃及著名的亚历山大城,汉武帝遣使前往的西域各地中也包括黎靬。第一个到过非洲并且留下记载的中国人,是唐朝人杜环。751年,唐军与大食在怛(dW)罗斯发生冲突,唐军失败,杜环被俘。他随军西行,最远可能到达北非。762年,他乘船返回广州,把自己的经历写成经行记。杜环之后,
67、元朝的汪大渊也到过非洲。他曾两次随商船出海,最远可能到过今摩洛哥的丹吉尔港,也到过东非沿海地区,并在自己撰写的岛夷志略中留下了相关记载。历史纵横中美洲、南美洲的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创造了辉煌的古代美洲文明。学习聚焦许多民族独立地“发明”了不同动植物的驯化。事实上,不同地区独立地“发明”了农业,这些地区远至公元前5000年的中国黄河流域和公元前3000年的中美洲。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古代非洲人不会炼铜术,且不能独立地将炼铜术应用到炼铁问题的解决。考古证据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 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美希林顿著,赵俊
68、译非洲史 如何理解古代文明的多源特点?学思之窗统编版30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座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他们制造出精美的陶器,发明了独特的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并采用20进制,也知道“零”的概念。15世纪中期,玛雅文明衰落。美洲文明分布示意图玛雅潘北 美 洲南 美 洲400600年的玛雅文明区16世纪前期的阿兹特克文明区16世纪前期的印加文明区洲界大西洋太平洋亚马孙河墨西哥湾加勒比海的的喀喀湖库斯科马丘比丘尤卡坦半岛特诺奇蒂特兰奇琴伊察蒂亚瓦纳科安第斯山脉14世纪,阿兹特克人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16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时期,控制了整个墨西哥谷地及其周边部落,人口有
69、600余万。在阿兹特克人国家中,玛雅波南帕克神庙壁画 波南帕克神庙壁画色彩绚丽,栩栩如生。统编版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31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13世纪,逐渐崛起。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时期,形成疆域达到10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600万的帝国。它的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印加帝国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立一个长官,由贵族充任。政区之下,再按照人口多少设置各级官员。为征税和征兵,政府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政府还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
70、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以防止他们反抗。印加人怎样统治他们的庞大帝国?思考点 印加马丘比丘城遗址 马丘比丘是印加人建造的古城,位于安第斯山脉中的山脊上。遗址中的宫殿、神庙、城墙以及给排水设施,都充分展现了印加人高超的建筑艺术。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如粮食、服装、宝石和老鹰等。阿兹特克人的经济基础是农业,他们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位于特斯科科湖中的岛上,面积约10平方千米,人口20万30万。它有3条堤道与陆地相连,并有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为方便交通,渠上架设了多座桥梁。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
71、,承担着城市的交通运输。墨西哥浮动园地 印第安人从特斯科科湖中捞起淤泥,堆积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形成浮动园地。淤泥非常肥沃,耕种者甚至每年可以从他们的田园中获得7次收成。统编版32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探究与拓展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而地中海相比之下却是一条连接的大道。历史上,北非人与地中海盆地周围其他诸民族的相互影响之所以超过他们与沙漠屏障以南地区诸民族的相互影响,其原因就在于此沿尼罗河上游的是巨大的苏德沼泽地。这些沼泽地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而未被港湾、海湾和内海破损的、平直的海岸线,也使非洲大陆难以接近这一地理环境还有助于说明,欧洲人侵入非洲较其
72、侵入美洲,在时间选择上何以存在着反常的差别在美洲被开发、被殖民化以后的几个世纪中,非洲仍是一块“黑暗的大陆”。到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时,非洲还只是沿海地区和内陆几个不重要的地区为人们所知晓。甚至到1900年时,大约还有四分之一大陆未被开发。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作者阐述了地理环境对非洲历史的影响,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试说明理由。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玛雅文明是如何被重新发现的。问题探究学习拓展统编版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1516 世纪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地人口的迁移和物种的大交流,改变
73、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西欧国家通过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掠夺,使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印第安人的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很多非洲人在三角贸易中沦为奴隶,亚洲的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开始建立广泛的直接联系,在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是世界历史形成的重要环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引发的人口、物种和商品等的全球性流动,理解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统编版34中外历史纲要
74、下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第 6 课全球航路的开辟航海图是人类走向海洋的必备工具。中国发明的指南针传入欧洲后,欧洲的航海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应用指南针和其他相关仪器,不仅容易测定船只方位,而且能制作出新型航海图。这种航海图呈现海岸海域地貌,布满航海用的放射状罗盘方位线。图为现存最古老的新型航海图。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从13世纪开始,伊比利亚半岛的居民就尝试从大西洋中的马德拉群岛、加那利群岛等岛屿获取木材、粮食和糖等资源。他们不断取得成功,迈向海洋的步伐随之加快。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随着封建庄园制度的逐渐解体,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
75、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另外,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当时西欧部分穷困潦倒的贵族、新兴资产阶级,以及其他有冒险精神的人从马可波罗行纪了解到中国富甲天下、金银遍地,认为富裕的东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实现发财梦的最好场所。13世纪末14世纪初的新型航海图15世纪末,西欧人具备了向远洋进发的动力和技术条件。学习聚焦马可波罗这样描述中国元朝一个藩王的宫殿:宫甚壮丽,在一大平原中,周围有川湖泉水不少,高大墙垣环之,周围约五哩(一哩约等于1.6千米)。墙内即此王宫所在,其 壮 丽 之 甚,布 置 之 佳,罕有与比。宫内有美丽殿室不少,皆以金绘饰。意马可波罗著,冯承钧译马可波罗行纪史料阅
76、读统编版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35欧洲长期从亚洲进口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和香料等生活必需品。奥斯曼帝国在建立和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威胁到东西方之间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也使来自亚洲的商品因加价而奇贵,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希望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也成为激励他们出海远航的一个动因。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积极支持海上探险活动。西欧人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长期航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相信大地是球状的,有关季风和洋流等方面的地理知识日益丰富,懂得选择风向最有利的季节出海远航。与此同时,造船技术也不断提高。这一切,为远洋航行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新航路的开辟 自从阿拉伯商人控制东地中
77、海商路后,西欧人就开始寻找经大西洋到达印度的航线。他们多次进入大西洋,并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在航行中因遭遇大风而意外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14971498年,达伽马率船队绕过好望角驶达印度。从此,绕道非洲到达印度和东方的新航路逐渐成为欧亚贸易的主干道之一。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熟悉马可波罗行纪,一直想寻找通往东方尤其是中国的航路。他相信“地圆说”,设想由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就可到达中国。1492年,哥伦布率三艘帆船西航,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此后,他又三次进行横渡大西洋的往返远航。尽管哥伦布一直没有到达亚洲,但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西欧人为
78、什么要进行远洋探险,开辟新航路?思考点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标志。学习聚焦 明朝的罗盘 罗盘是利用指南针定位原理来测量方位的工具。中国的罗盘传入西方后,被广泛应用于航海。14世纪的星盘 星盘是测量天体高度的仪器,通过测量太阳或北极星与地平线的夹角来确定方位。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在远航中都用这种仪器来导航。统编版36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西班牙葡萄牙卡里库特菲律宾群岛好望角巴哈马群岛马林迪洋平太大洋洲亚洲洲欧洲非印度洋大西洋北南美洲美洲洋平太麦哲伦海峡迪亚士航行路线达伽马航行路线哥伦布1492年航行
79、路线麦哲伦船队航行路线国界洲界 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不杀人、捕人,不谙武器。彼等胆子甚小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这里还产大量的棉花,臣以为,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意哥伦布著,孙家堃译航海日记史料阅读1518年3月21日,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等人订立了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其中规定:朕愿下令赐给,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
80、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二十分之一。朕也把朕在上述地方和岛屿的钦差和总督官衔赐给你们为了给你们以最大恩惠,朕愿意,如果在你们发现的岛屿已超过六个的情形下,你们六中取二,而且此后获得当地应交给朕的全部收入、租税的十五分之一。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从上述材料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学思之窗 麦哲伦船队中的“维多利亚号”(绘画作品)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五艘帆船出航。他们绕过南美洲,经过风浪险恶的海峡进入太平洋,1521年,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在介入当地人的冲突中被杀,他的同伴们驾驶“维多利亚号”经南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沿非洲
81、西海岸航行,1522年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后来为纪念麦哲伦,这个海峡被命名为“麦哲伦海峡”。统编版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37其他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了欧洲至亚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线。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
82、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一个岬角,即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人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这些航海探险,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在主要航线之外,开辟了众多重要的新航线,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马修号”复原船(模型)为纪念卡伯特到达北美500周年,“马修号”复原船沿着当年卡伯特的航海路线,于1997年6月24日驶入纽芬兰的博纳维斯塔港。欧洲人继续进行海上探险,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全球海路大通,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有了新的飞
83、跃。学习聚焦大洋洲亚洲洲欧洲非北南美洲美洲洋平太印 度 洋北 冰 洋大巴芬湾西洋洋平太英国法国荷兰纽芬兰岛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新地岛拉布拉多半岛合恩角卡伯特航行路线卡蒂埃航行路线德雷克航行路线巴伦支航行路线哈得逊航行路线塔斯曼航行路线国界洲界14971579158016421643161015341594159715781577 其他航路的开辟示意图麦哲伦船队在太平洋上的艰苦生活麦哲伦船队在环球航行的过程中历尽艰辛。一位船员记述了他们在横渡太平洋期间的苦难:“我们所吃的饼干不再能称为食物,它们只不过是些粉末和吞噬了饼干的蛆虫,而且,粉末浸透了耗子撒的尿,散发着叫人无法忍受的臭气。我们不得不喝的水
84、是同样恶臭、令人作呕实际上,我们常不得不靠吃木屑过活,就连耗子这种极叫人憎恶的食物,大家都在贪婪地寻找,一个耗子能卖得半个达卡金币。”但是,这些早期航海家也是欧洲第一批殖民者。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也是掠夺和奴役当地人民的过程。历史纵横统编版38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探究与拓展早在14051433年,中国的郑和就奉命七次率领庞大的船队进行了远洋航行。郑和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海口和东非沿岸,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创举。对于郑和的航海,梁启超作了这样的评论: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
85、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郑和研究资料选编概括梁启超的观点,尝试回答梁启超提出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马克
86、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马克思在18571858年撰写的经济学手稿中指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尝试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世界历史”形成的论述,并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问题探究学习拓展统编版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39第 7 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比较这两幅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可以看到,到 16 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16世纪的世界地图 人口、动植物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
87、的传播和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学习聚焦 15世纪的世界地图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新航路开辟后的100年间,随着欧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减少 9095。与此同时,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欧洲白人、非洲黑人,以及其他混合血统的人,共同生活在这里,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都有族群混合现象。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鸡等家畜家禽,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
88、果引入美洲;美洲的统编版40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全球物种大交换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思考点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很快出现在印度洋的贸易中,并且在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在大西洋的贸易中,欧洲人通过开辟出的多条航线和沿海港口,将欧洲生产的手工制品运到美洲出售,换回南美洲的贵金属、蔗糖和烟草。殖民者的残酷压榨和传染病的流行,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美洲劳动力严重缺乏。欧洲商人把欧洲生产的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运到非洲,从当
89、地酋长手里换取黑人,欧洲人自己也抓捕非洲黑人,然后把他们运到美洲卖为奴隶。由此,形成了罪恶的“三角贸易”。随着海上航路的扩展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学习聚焦玉米和甘薯传入中国 玉米和甘薯是印第安人培育的两种重要农作物。哥伦布首航美洲时就发现了玉米和甘薯,并把它们作为礼物呈献给西班牙国王和女王。此后,玉米在欧洲和非洲等地逐渐流传开来。16世纪中期,玉米传入中国,初称“番麦”“西天麦”“玉蜀黍”等。最初玉米在中国种植不广,一度是皇家御用贡品,直到18世纪中期,玉米才在中国逐渐推广,并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甘薯约在明朝后期从东南亚传入中国,因来自番邦,又名“番薯”
90、,万历年间已有相关记载。1594年,福建发生饥荒,政府大力推广甘薯种植,到17世纪,甘薯成为百姓的重要食物。玉米和甘薯的传入,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对明清时期中国人口的增长和贫瘠地区的开发产生了直接影响。历史纵横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据统计,当今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有1/3的品种源自美洲。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据估计,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传染病造成的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是欧洲人能够在美洲
91、迅速建立殖民统治的重要原因之一。统编版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41 马尼拉大帆船 在这幅16世纪的版画上,5艘马尼拉大帆船停泊在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港口。水手通过小船接驳上岸,岸上码头的工人准备卸货。葡萄牙人入居中国澳门后,很快便形成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贸易路线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葡萄牙商人把中国的生丝、瓷器等货物经澳门运往印度果阿,再转运到欧洲各国进行贸易,获取大量白银。据统计,15801590年,每年运至果阿的生丝为3000余担,价值白银24万两;1635年生丝为6000担,价值白银48万两。这些白银的大部分又流入中国。另外,随着中国对白银需求的增长,
92、葡萄牙人便以澳门为据点,参与获利巨大的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据统计,15861630年,从日本长崎输入澳门的白银近1500万两;15571644年,流入澳门的白银为1亿两左右,其中的绝大部分流入中国内地。另外,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坚固、快速和装备精良的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据研究,自1571年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后的20年间,平均每年有150吨白银运到马尼拉,这些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
93、展。与此同时,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三角贸易示意图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古巴岛大西洋洋英国荷兰葡萄牙 西班牙法国塞拉利昂黄金海岸安哥拉海地岛度印西印度群岛洋平太归程出程中程国界洲界中世纪的文献曾记载新航路开辟前的香料贸易:西班牙人从古以来就由红海沿岸、由阿拉伯、由恒河流域诸地输入香料和草药,只是不如现在的数量多。他们到这些远地去寻求香料,用我们西班牙的货物交换。在长期内埃及的国王曾从事香料贸易,他们购买阿拉伯人的、波斯人的、印度人的和其他亚洲人的香料和东方的药品,并把它们卖给西徐亚人、日耳曼人、意大利人、法兰西人、希腊人、摩尔人和其他欧洲人香料也沿着流入波斯海的幼发拉底河运
94、输。由这条河岸到大马士革、阿里科、贝鲁特以及地中海岸的其他港口。而埃及的苏丹与印度进行贸易,通过红海获得香料。离开红海首先走陆路,然后顺尼罗河而下,把香料运到亚历山大城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说说新航路开辟前香料贸易的主要路线,并与新航路开辟后的贸易路线进行比较。学思之窗统编版42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的殖民掠夺,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历史发展进程,欧洲资本主义获得发展。学习聚焦新航路的开辟,给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新的活动场所。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商业贸易的大扩张使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股份
95、公司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印第安人被殖民者大量屠杀,他们的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很多非洲人在三角贸易中成为奴隶;亚洲的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教皇子午线示意图 西班牙、葡萄牙为争夺殖民地,矛盾日益尖锐。1493年,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作出仲裁: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地方,从北极到南极画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规定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该线以东的一切土地属于葡萄牙的势力范围。教皇子午线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由于葡萄牙不满这一仲裁,西、葡两国又于1494 年缔结
96、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70里格。根据这个条约,巴西部分地区被划入葡萄牙的势力范围。北美洲南非洲亚欧洲洲美洲大西洋太平洋地中海印度洋西班牙葡萄牙1493年的教皇子午线1494年西、葡两国缔结条约规定的势力范围分界线洲界国界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德马克思、德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史料阅读16世纪的修道士卡萨斯关于西班牙殖民者屠杀印第安人的一段记载:西班牙殖民者在登陆的岛屿上屠杀了无数印第安人
97、,制造了巨大的灾难。他们掳掠印第安人的妻小,奴役蹂躏他们。整个岛屿全部被摧毁,一片荒凉。摘编自西卡萨斯著,孙家堃译西印度毁灭述略史料阅读 1 里格合 3 海里,约为 5.5 千米。早期殖民扩张 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葡萄牙和西班牙很快走上了大规模殖民掠夺的道路。16世纪,葡萄牙将巴西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了几十个殖民据点和商站。西班牙的殖民侵略以美洲为主,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以及亚洲的菲律宾逐渐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17世纪,荷兰、英国、法国也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统编版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4
98、3探究与拓展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德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殖民制度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以及由市场垄断所引起的成倍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德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对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原始
99、积累起到怎样的作用?选择一个或两个亚洲国家,进一步查找资料,看看新航路开辟对它们有哪些影响。问题探究学习拓展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法国、荷兰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大量贵金属源源不断流入欧洲,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跃。价格波动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欧洲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思考点统编版第四单元资本主
100、义制度的确立西欧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1418世纪,西欧相继发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些运动旨在反抗封建统治和教会禁锢,解放人们的思想。近代科学的兴起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英国、美国和法国走在前面。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展,俄国、日本、意大利和德意志等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历史渊源,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统编版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45第 8 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131
101、5世纪,佛罗伦萨是欧洲主要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之一,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世俗活动和个人发展受到重视,为新文化、新思想的滋生和繁荣提供了沃土。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之一。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复兴”的原意为“再生”。文艺复兴时期的部分意大利学者认为自己处于一个新时代的开端,这个新的时代会越过中世纪,直接延续古代的文化传统,古典文化将迎来再生。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本原因,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也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还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
102、者文人,他们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文艺复兴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却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其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才辈出。14 世纪,产生了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三位著名的开拓者,他们被称为“文学三杰”。他们创作的诗篇和小说,讽刺教会的封建腐 15世纪的佛罗伦萨(绘画作品)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
103、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德马克思、德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你如何理解这段话?学思之窗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解放了人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学习聚焦 西欧的中古时期亦称“中世纪”,意指古典希腊、罗马时期与文艺复兴时期之间的时代。统编版46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朽,宣扬人性的自由。15世纪,出现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他们被称为“美术三杰”。他们的作品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彼特拉克(13041374)雕像 佛罗伦萨诗人彼特拉克在他撰
104、写的抒情诗集歌集中,直言不讳地抨击教会“是黑暗的监狱,是充满欺骗的场所”,酣畅淋漓地讴歌爱情,描写人的喜怒哀乐,被视为“人文主义之父”。15 世纪后期,文艺复兴扩展到欧洲各地。英国的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后期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哈姆雷特李尔王等,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文艺复兴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1517年,德意志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撰写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痛斥教廷推销赎罪券的欺骗行为,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105、。路德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德意志宗教改革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继德意志之后,西欧其他一些国家也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尔文派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宗教改革作为一场社会改革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学习聚焦 文艺复兴只是西方古典文化的“再生”吗?思考点统编版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47近代科学的兴起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1617 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106、,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近代科学在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近代科学的兴起,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学习聚焦宗教改革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
107、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科学在与神学的艰难斗争中前进近代科学革命中所形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冲击了天主教世界观所笼罩的意识形态和神学体系,引起教廷的敌视。哥白尼阐述“日心说”的天体运行论被罗马教廷宣布为禁书;通过天文观测证实哥白尼学说的伽利略则被判处终身监禁。但是,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得到天文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的肯定。历史纵横 马丁路德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辩论的场景(绘画作品)马丁路德是 16 世纪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旗手。他的宗教改革思想体现了市民阶层要求建立自己教会的主张。哥白尼(14731543)(绘画作品)统编版48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启蒙运动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108、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启蒙运动应运而生。“启蒙”一词,法文原意为“光明”“智慧”。启蒙运动就是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他们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和权力制衡等。启蒙思想家
109、的政治主张也存在差异。例如,尽管他们都反对君主专制,但孟德斯鸠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伏尔泰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卢梭主张主权在民。欧洲其他国家也涌现出一批启蒙思想家。英国的洛克、休谟和亚当斯密等具有重要影响。亚当斯密被尊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他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德国哲学家康德是启蒙思想的集大成者,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启蒙思想也成为殖民地半
110、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启蒙运动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学习聚焦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法 卢 梭 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史料阅读 伏尔泰(16941778)(绘画作品)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自由平等的权利。他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他曾因反抗专制制度两次被囚禁。统编版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49探究与拓展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
111、;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德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德康德著,何兆武译历史理性
112、批判文集阅读以上材料,结合启蒙运动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理性”的认识。问题探究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一度在欧洲流行。不少思想家在其著述中论及中国历史文化,伏尔泰还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了剧本中国孤儿。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如孟德斯鸠、伏尔泰、亚当斯密等关于中国的论述。学习拓展统编版50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 9 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在 1644 年 7 月发生的马斯顿荒原战役中,代表英国议会的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击溃了王党军队,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奠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基础。这幅图反映了这场著名的战役。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1617世纪,
113、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他们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经过两次内战,议会获胜,处死国王。随后,英国经历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时期的反复斗争,1688 年,发生“光荣革命”,革命成果获得巩固。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18 世纪中叶,英国对北美大西洋沿岸 13 块殖民地的种种限制和剥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他们要求独立的呼声高涨。1775年4月,波士顿附近来克星顿的民兵与英军发生冲突,美国
114、独立战争由此开始。1776年7月4 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国诞生后,以华盛顿为总司令的大陆军又经过几年艰苦斗争,于1781年打败了英国军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18 世纪,法国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力量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启蒙思想也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1789 年7 月14日,法国民众攻占了象征专制的巴士底狱,法国大 马斯顿荒原战役(绘画作品)资产阶级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条件。学习聚焦 英军向华盛顿
115、投降(绘画作品)统编版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51革命由此爆发。革命猛烈冲击了专制制度,资产阶级控制的制宪议会逐渐掌握了政权。8月,议会颁布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即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1791年,议会颁布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但是,革命遭到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斗争异常激烈,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1799 年,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拿破仑的统治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但他实行帝制,率领法军入侵一些欧洲国家。1815年,在欧洲各国的联合进攻下,拿破仑帝国覆灭。然而,法国大革命也沉重打击了欧
116、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法国民法典书影 1804 年,拿 破 仑 政 府 颁 布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成为许多国家编纂民法典的蓝本。这场革命(法国大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 建 制 的 那 些 政 治 制 度,代 之 以 更 一 致、更 简 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法托克维尔著,冯棠译旧制度与大革命史料阅读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
117、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逐渐确立。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资产阶级也建立起适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的代表,君主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逐渐形成的条件下,欧美国家逐步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制度。学习聚焦统编版52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英国议会(绘画作品)英国议会,亦称“国会”,分上、下 两 院。上 院 又 称“贵 族院”,下院又称“平民院”,下院成员由选举产生。图为 18 世纪中叶英国议会下院开
118、会的情景,执政党和反对党各坐一侧。美国是实行共和制国家的代表。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宪法还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这是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等。1787 年美国宪法签署时的情景(绘画作品)英国的内阁制英语内阁(Cabinet)一词,源于法语,本义是小房间、密室。“光荣革命”前,英国国王经常召集少数重要人物在自己的密室开会,商讨政事,由此形成了内阁制的萌芽。“光
119、荣革命”后,内阁会议在少数大臣的参与下召开,权力受到限制的国王逐渐不再出席。18世纪20年代,在当时的多数党领袖、财政大臣沃波尔主持下,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沃波尔被后人认为是第一任首相,其住宅唐宁街10号成为历任首相官邸。在责任内阁制下,内阁的首脑是首相,成员是各部大臣。首相由议会中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有权提名各部大臣及其他高级官员,主持内阁会议,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同时又能通过议会对立法活动施加重要影响,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领导人。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则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历史纵横统编版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
120、确立5319世纪,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共和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资本主义的扩展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1861年,面临空前危机的俄国沙皇政府进行废除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随后沙皇又进行其他改革,如实行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实施统一的司法制度、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等,还采取各种措施刺激工业发展。这些自上而下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美国独立后,经济获得发展。但南北双方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等问
121、题上矛盾重重,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斗争尤其尖锐。1861 年,美国内战爆发。林肯领导的联邦政府先后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赢得民众支持,最终击败了南方分裂势力。1865 年,内战结束。联邦政府的胜利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随后又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但黑人仍备受歧视。在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过程中,哪些方面初步实现了启蒙运动的政治理念?思考点 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学习聚焦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刘绪贻、杨生茂
122、主编美国通史第3卷史料阅读19世纪中期,意大利和德意志都处于分裂状态。意大利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于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以后意大利又先后从奥地利和法国手中收复失地,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普鲁士和奥地利是德意志的两个最大邦国。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起用主张“铁血政策”的俾斯麦为宰相。俾斯统编版54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日本有识之士于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进行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明治政府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宪法肯定了天
123、皇神圣不可侵犯和统揽一切的地位,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成为天皇权力的代行机构。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 监督其执行之 权 属于皇帝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思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
124、宪制的特点。学思之窗 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绘画作品)1870 年 9 月,普 军 打 败 法 国军队,俘虏法国皇帝。普军长驱直入,进逼巴黎城下。1871 年初,德意志帝国在法国凡尔赛宫镜厅宣布成立,威廉一世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麦决心通过武力统一德意志。18641871年,普鲁士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统编版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55探究与拓展由于1832年的改革,(英国)全国选民人数从1831年的48.8万人上升到1833年的80.8万人,由占人口比例的约2%增加到3.3%。王觉非主编近代英国史杰克
125、逊总统实行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政策印第安人在迁徙中约减少了1/3的人口。美国的大陆扩张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坟场上。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民主和人权的局限性。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是近代早期欧洲有代表性的专制君主,掌控立法、行政、司法大权。据说他曾宣称“朕即国家”,被奉承为“太阳王”。“光荣革命”之后,18世纪的英国形成了君主立宪制度,而同时期的法国却仍然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查阅相关资料,理解为何同为君主制,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对象,而君主立宪制度是英国革命的成果。问题探究学习拓展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
126、得到快速发展。但是,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统编版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 世纪中期到 20 世纪初,欧美等地相继发生两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凸显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斗争有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无产阶级革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
127、展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基本原理及世界意义。统编版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57第 10 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18 世纪 60 年代,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为开端,机器生产开始代替手工劳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
128、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英国的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珍妮纺纱机 18世纪中期,英国具备了工业革命的条件。学习聚焦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德马克思、德恩格斯共产党宣
129、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史料阅读圈地运动大约从15世纪开始,在英国等西欧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行圈占公有土地和农民份地,将其变为私有的大农场或大牧场,形成了所谓的“圈地运动”。其中,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英国的制呢业发达,对羊毛的需求激增,土地所有者在被圈占的土地上养羊,获取高额利润。与此同时,大批农民被迫离开土地,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这种现象被形象地比喻为“羊吃人”。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纵横统编版58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工业革命的进程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先后发生了第一次工
130、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者可视为前者的深入发展。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英国公众对棉纺织品的喜爱,促使棉纺织品价格上涨,棉纺织业获利丰厚。市场的需求刺激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技术发明。从18世纪30年代提高织布速度的“飞梭”开始,在半个多世纪内,通过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为了提高效益、加强管理,人们开始将机器、工人集中起来进行生产,工厂出现了。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1782年,徒工出身的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新的科学知识,经过不断改进,
131、试制出旋转运动的“复动式蒸汽机”。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还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中伟大的技术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动力技术的革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19 世纪初,汽船、火车先后问世,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随着生产机械化的推进,机器工业迅速成长。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
132、展。19 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表现为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化学工业的兴起令人瞩目,人们不仅用化 使用蒸汽机为动力的工厂(绘画作品)贝尔试用电话 电话是电气时代的产物,凝聚着许多发明家的智慧和汗水。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与他的同事试验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电话。这是贝尔用电话通
133、话时的情景。两次工业革命使“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相继到来。学习聚焦统编版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59学方法加工原料,而且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也焕发出新的活力。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它具有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如:由于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以及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取得了更多、更重要的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都有重要的发明创造,其中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
134、各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工业革命的进程也各具特色。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在工业化的带动下,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农业变革也在欧美地区全面展开。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随着工厂制度的发展,科学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随着技术的日益复杂、投资的不断扩大、竞争的日趋激烈,生产进一步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家通过建立垄断组织获取了高额利润,同时也阻碍了竞争,导致某些停滞和腐败。两次工业革命各有什么特点?思考点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
135、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英哈巴库克、英波斯坦主编,王春法等译剑桥欧洲经济史第6卷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技创新起到了什么作用?学思之窗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推动了历史发展,使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体。学习聚焦统编版60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工业革命造成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他们通
136、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工人阶级迅速崛起,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它们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从总的趋势来看,人口增加明显。工业社会中的妇女从事文书工作的场景但是,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欧美各国开始通过社会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137、农业20%农业14%工业43%工业55%服务业37%1841年1877年服务业31%英国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工业革命造成的环境污染英国作家狄更斯在艰难时世中如此描述19世纪中期的一座工业城镇:“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无穷无尽的长蛇般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镇上有一条黑色的水渠,还有一条河,这里面的水被气味难闻的染料冲成深紫色,许多庞大的建筑物上面开满了窗户,里面整天只听到嘎啦嘎啦的颤动声响,蒸汽机上的活塞单调地移上移下,就像一个患了忧郁症的大象的头。”历史纵横统编版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61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
138、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探究与拓展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德马克思、德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
139、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议一议: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世界的?问题探究工业革命开启了世界工业化浪潮。我们能够从工业革命的历史中获得哪些启示?学习拓展统编版62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 11 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1844 年 6 月 4 日,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高唱革命歌曲,举行游行示威,示威活动很快发展为起义。起义工人捣毁工厂,焚烧债券,队伍很快发展到 3000 多人,后来起义被镇压。这幅图反映的是统治者镇压工人起义
140、的情景。在英国煤矿中工作的童工(绘画作品)统治者派兵镇压西里西亚织工起义(绘画作品)工人阶级的悲惨遭遇引发了早期工人运动,“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找到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正确途径。学习聚焦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1825年,英国爆发了经济危机。此后,每隔十年左右就会爆发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虽然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产品日益丰富,但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并没有得到相应改善,他们的政治权利也极其有限。在工业化的早期阶段,欧洲各地普遍出现了贫富分化严重、工人阶级苦难深重的状况。当时工人的劳动条件相当恶劣,厂房狭小简陋,被污染的空气几乎使人
141、窒息,工伤事故频频发生。工人尽管每天工作长达十几个小时,但工资微薄,并时时面临失业的威胁。大机器的采用也把妇女和儿童卷进劳动力市场,他们的境况更为悲惨。工人的住宅区是大城市和工业区的贫民窟,街道狭窄拥挤,房屋低矮破旧,天空浓烟密布,地下污水横流,成了贫穷、疾病和犯罪之地。统编版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63为了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维护自己的权益,工人阶级进行了从捣毁机器到争取政治权利的多种形式的斗争。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表明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在工人
142、阶级进行斗争的同时,以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也无情地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他们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但是,他们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他们的设想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新和谐公社”蓝图 1824 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购买了12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建设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进行共产主义“劳动公社”的试验。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人都参加劳动,分工合作,人人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但是,“新和谐公社”脱离社会现实,最终内部矛盾激化,4年后失败。宪章运动(绘画作品)1836 年,
143、伦敦工人协会成立。后来,协会拟定了呈送议会要求普选权的请愿书,并以“人民宪章”名义正式公布,得到全国响应,这是宪章运动开始的标志。宪章运动持续时间超过10年,数次向议会递交请愿书,几百万工人先后在请愿书上签名,大大激发了工人的斗争热情。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为国际工人运动指明了正确方向。学习聚焦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9世纪中叶,德国思想家、革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化,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统编版64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6184
144、7 年间,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还加入了德意志流亡工人的组织“正义者同盟”,并帮助该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大会委托起草同盟纲领,这就是1848 年2 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马克思(18181883)恩格斯(18201895)共产党宣言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在积累财富和资本的同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夺必将引起工人阶级反抗的社会现实,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
145、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共产党宣言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宣告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使命,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年,欧洲普遍发生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回到德国,投入实际的革命斗争。他们创办报纸宣传革命,组织工人参加武装起义。革命失败后,他们主要在英国活动,在指导工人阶级进行斗争的同时,继续进行理论探索。1867年,马克思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第一卷出版。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剖析,马克思创立了随着大
146、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德马克思、德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史料阅读1848年革命19 世纪 40 年代,在欧洲大陆,西欧各国的资产阶级迫切要求争取更多的政治权利,东南欧国家的人 民 希 望 结 束 外 国 统 治,获得民族独立,革命一触即发。1848年1月,意大利首先爆发革命,掀开了欧洲革命的序幕。2月,巴黎发生武装起义,推翻了七月王朝,再次建立了共和国,把 1848 年革命推向高潮。革命席卷了欧洲许多地区,沉重地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
147、进一步发展。在这场革命中,无产阶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历史纵横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思考点统编版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65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资本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文献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辩证关系,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自19世纪中期起,马克
148、思主义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在东欧和东南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在亚洲和美洲,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国际”。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1870 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
149、社会矛盾激化。1871 年3月,巴黎爆发工人武装起义,起义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第一国际的一些成员在公社的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认为建立工人政权是向社会主义迈出的第一步。1871年3月28 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绘画作品)剩余价值论马 克 思 在 资 本 论 中深刻分析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他指出,工人的工资在整个工业生产产生的利润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工人只要在每个工作日劳动很少一部分时间,就足以抵偿这点工资;在余下的大部分时间里,工人都是在无偿地为资本家工作,他们创造的价值也全部为资本家所得。这就是资本家日益富裕的秘密。资本家从生产中获得的利润被称为“剩余价值”。马克 思 的 这
150、一 理 论 被 称 为“剩余价值论”。历史纵横 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无产阶级革命留下了重要启示。学习聚焦统编版66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和治安委员会;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实行八小时工作日;等等。巴黎公社社员墙 1871 年 5 月 27 日,200 名巴黎公社战士浴血奋战,最后一批公社战士被敌人围困在一堵墙边,最后全部壮烈牺牲。这堵墙被命
151、名为“巴黎公社社员墙”。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德马克思法兰西内战,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 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学思之窗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被法国资产阶级和德国联合扼杀。但是,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被载入史册,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统编版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67探究与拓展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
152、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德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观点,并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问题探究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来源之一。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超越。学习拓展统编版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率先踏上了对外殖民扩
153、张的道路。18 世纪,拉丁美洲已经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和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欧洲列强的海外殖民活动愈演愈烈。19 世纪中后期,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把亚洲和非洲的广大地区变成了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到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列强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态。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空前激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西方列强建立
154、世界殖民体系的过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统编版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69第 12 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秘鲁的西班牙殖民者强迫印第安人在矿山劳动,获取了巨额黄金、白银,将它们源源不断地运回欧洲,供西班牙王公贵族挥霍,而印第安人却在残暴的奴役下大量死亡。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1496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到16世纪中叶,西班牙已经把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西班牙在其殖民地建立了几个总督辖区进行管理。国王任命总督和高级官吏,并派人监督总督,总督代表国王
155、在辖区内行使军事、行政和司法的最高权力。葡萄牙紧随西班 18世纪秘鲁金银矿的作业场面(绘画作品)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18世纪晚期)总督区新西班牙总督区牙买加 海地新格拉纳达 圭亚那巴 西秘鲁总督区拉普拉塔总督区洋平太洋西大西印度群岛西班牙殖民地葡萄牙殖民地法国殖民地荷兰殖民地英国殖民地国界地区界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建立了广大的殖民地,掠夺财富。学习聚焦 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这一地区曾经长期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以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而这两种语言都属印欧语系拉丁语族,因此,这一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统编版70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
156、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牙之后侵入拉丁美洲,建立了巴西殖民地。葡萄牙在巴西设立总督制度,葡萄牙国王任命总督治理巴西。总督享有行政权和征税权。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其中绝大部分土地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小部分土地被荷兰、英国和法国占据。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实行专制统治,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殖民者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造成后者大量死亡。为弥补劳动力不足,他们从非洲贩入黑人奴隶,发展起罪恶的黑奴贸易。同时,为保证殖民者的利益,宗主国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国家进行贸易,限制了殖民地经济的发展。英国殖民者在印度作威作福亚洲沦为殖民地
157、半殖民地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人到达东方。他们最初在亚洲的殖民活动主要是建立商站,以控制商路。到16世纪中叶,葡萄牙已经在亚洲建立了包括中国澳门在内的几十个商站。几乎与此同时,西班牙入侵菲律宾,将其变成了殖民地。从17世纪开始,英国、荷兰和法国成为殖民侵略活动的主角,加快了亚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在南亚,17世纪初,英国人来到印度。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采取直接抢掠、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种19世纪末20世纪初,绝大多数亚洲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学习聚焦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殖民地掠夺了巨额财富。据统计,16、17世纪时,西班牙在殖民地开采的黄金、白银超过当时世界总产量的2/3。15001
158、65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吨,白银多达16 000吨。殖民者的掠夺对美洲和欧洲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思之窗统编版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71植并走私鸦片等手段,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对印度的剥夺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另外,英国利用印度各地封建割据严重、国内社会矛盾尖锐的弱点,挑动印度人打印度人,坐收渔利;或者直接进行武力侵略。到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在东南亚,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侵入印度尼西亚,建立了巴达维亚殖民地,后来,占领了整个印度尼西亚。到19世纪末,英国已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法国侵占了越南、柬埔寨和老挝,
159、美国从西班牙手里夺得菲律宾。在西亚,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俄等国纷纷在奥斯曼帝国扩大势力范围,分割领土。奥斯曼帝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伊朗也遭到了类似的对待,俄国和英国不但控制了伊朗的经济和内政,而且分别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在东亚,鸦片战争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0年,日本吞并了朝鲜半岛。列强在亚洲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9世纪末20世纪初)老挝法属印度支那(日占)(日占)(印 度 尼 西 亚)(英占)(英占)(葡占)缅印阿富汗波斯旁遮普阿欧 洲亚 洲非 洲大洋洲拉伯(伊朗)奥斯曼帝国度中(清)俄国朝鲜日本国甸不丹锡
160、金柬埔寨尼泊尔南暹罗越菲律宾马来亚澳门 香港台湾岛(北京)京师太平南孟加拉湾阿 拉 伯 海海洋 红里海地 中 海海荷属东印度印 度 洋美国殖民地英国殖民地法国殖民地荷兰殖民地日本及其殖民地洲界国界未定地区界今国界俄国势力范围法国势力范围英国势力范围德国势力范围日本势力范围英国掠夺印度18 世纪中后期,英国加紧了对印度的侵略,蚕食土地,抢掠财富,扩大殖 民 地。1757 年,克 莱 武指挥英国殖民军队侵占了孟加拉,放手让部下抢劫,他自己就从当地土王的金库中抢夺了价值23万英镑的金银财宝。事后他曾说:“我出入于只为我敞开的金库此刻,我对自己那时的节制大为惊奇。”英国议会因克莱武“对国家作出巨大的贡
161、献”对他予以表彰。据统计,17571815 年间,英国从印度攫取的财富不下10亿英镑。历史纵横统编版72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西方列强瓜分非洲从15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就侵入非洲。19世纪中叶以前,他们在非洲的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殖民者在西非、中非和南非占领重要的港口和城镇,进行了持续几个世纪的奴隶贸易。工业革命后,他们逐渐放弃了罪恶的奴隶贸易,转而进行全面的殖民入侵。在北非,奥斯曼帝国的属地埃及成为英法等国争夺的重点。苏伊士运河通航后,英法控制了运河。它们还利用埃及的财政危机,控制了埃及的经济政治大权。1882年,英国发动侵埃战争,占领了整个埃及
162、,实际把埃及变成了殖民地。英国还以埃及为基地对苏丹实行武力扩张。法国从19世纪30年代就入侵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后期,欧洲探险者纷纷深入非洲腹地探险,为进一步侵略准备地理和人文资料。19世纪后期,列强加快了侵略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步伐。它们各自制定了侵略计划。英国妄图建立一个北起开罗,南至开普敦,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地;法国要把它的非洲殖民地从西非的佛得角一直延伸到东非的索马里;德国则希望在赤道两侧建立自己的殖民地。在抢夺殖民地过程中,列强冲突加剧。为解决矛盾和进一步瓜分非洲,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列强经过激烈讨价还价,达成协议。
163、其中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 英国殖民者在非洲的野心这幅漫画反映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在南非的殖民头目罗得斯的侵略野心,即要建立从埃及开罗到南非开普敦的殖民帝国。西方列强对非洲的殖民始于 15 世纪,到 19 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被瓜分完毕。学习聚焦第三十四条 今后占据目前在其领地外的非洲大陆沿岸地区某领土的国家,或迄今没有这类领地而即将获得这种领土的国家,以及将要承担保护权的国家,应该向本议定书的签字国呈送与此有关的相应文件及声明,以便使后者在必要时有可能申述自己的要求。第三十五条 本议定书签字国承认有义务在他们占领的非洲大陆沿岸地区的领土上确保建
164、立一个足以保护他们的既得权利,又在必要时根据为贸易和过境运输的自由而订立的条件保护贸易和过境运输自由的政权。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国际条约集(18721916)史料阅读统编版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73有效。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有效占领”原则。会议还决定,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因此,这次会议也是一次“地图上作业”的会议。柏林会议之后,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世纪70年代以前,欧洲殖民国家只侵占了10%左右的非洲土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们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
165、地,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实际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据统计,1914年世界总人口约18亿,其中5亿多人处于西方殖民国家直接统治之下,还有远超过此数的人生活在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列强瓜分非洲亚非洲洲洲欧洋洋度印西大红里海波斯 湾海刚果河黑地中海海罗河河尔日尼尼利 比 亚阿尔及利亚马里伊夫尼西占摩洛哥摩洛哥 突尼斯埃 及法占西非西占撒哈拉(西)塞拉利昂塞内加尔几葡占几内亚冈比亚内卡宾达尼日利亚法占赤道非洲多哥黄金海岸喀麦隆安哥拉比占刚果亚(葡)利比里亚苏丹英占索马里 法占索马里乌干达意占索马里厄立特里亚 英占东非(埃塞俄比亚)阿比西尼亚(肯尼
166、亚)马达加斯加尼亚萨兰莫桑德占东非(坦噶尼喀)南 非贝专纳西南非洲巴苏陀兰斯威士兰比克罗得西亚西占几内亚独立国家英国殖民地法国殖民地德国殖民地比利时殖民地意大利殖民地葡萄牙殖民地西班牙殖民地洲界国界地区界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学习聚焦观察地图,结合正文,想一想:图中非洲国家的分界线有什么特点?它反映了什么问题?思考点统编版74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探究与拓展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问题探究资本主义世
167、界殖民体系的建立是同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联系在一起的。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越来越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因此,这些国家争先恐后地扩大自己的殖民帝国,更大规模地瓜分世界。当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起来的时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但是,它们之间扩张与争夺的加剧,也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与此同时,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
168、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统计表国家占有的殖民地数/个殖民地人口/人英国55 3.9亿法国296235万德国101307万比利时11500万葡萄牙8 968万荷兰83741万意大利4 139万统编版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75马克思曾论述英国殖民侵略对印度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列颠人给印度斯坦带来的灾难,与印度斯坦过去所遭受的一切灾难比较起来,毫无疑问在本质上属于另一种,在程度上要深重得多的确,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但是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
169、,如果亚洲的社会状态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人类能不能实现自己的使命?如果不能,那么,英国不管犯下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谈谈你对这些论述的看法。学习拓展19世纪80年代,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资本主义发展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英霍布斯鲍姆著,贾士蘅译帝国的年代:18751914阅读上述材料,思考:在
170、世界殖民体系建立过程中,西方列强是如何改变世界的?又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统编版76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 13 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埋下了拉丁美洲人民争取独立的火种。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也严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美国的独立更是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1804年海地的独立,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随后,独立运动的浪潮席卷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在玻
171、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下,经过多年征战,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于1826年基本实现了独立。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了独立。独立以后,除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国。但是,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1823年,美国总拉丁美洲人民经过艰苦斗争,于 19 世纪 20 年代基本获得独立,但仍面临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学习聚焦1791 年,法属殖民地海地爆发武装起义。经过十几年的艰苦战斗,终于在1804 年建立了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这幅图描绘了海地人民为争取独立而斗争的情景
172、。海地独立斗争(绘画作品)统编版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77“大棒政策”(绘画作品)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大西洋洋平太巴拿马海地多米尼加墨西哥巴 西委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内瑞拉秘鲁智利巴乌拉圭拉圭玻利维亚拉普拉塔联合省阿根廷(安第斯脉山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古巴牙买加圭 亚 那巴塔哥尼亚独立的国家西班牙殖民地法国殖民地英国殖民地荷兰殖民地地区界国界海地统门罗发表宣言,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美国在对拉丁美洲进行经济侵略的同时,还进行武力干涉,这就是所谓的“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拉美人民面临着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1889年,巴西废除君主制,
173、建立共和国。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在农民起义军的支持下,墨西哥人民赶走了独裁者。虽然美国干涉造成了革命的反复,但是,1917年,墨西哥仍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宪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革命的成果,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了基础。国家领土范围内土地与水流之所有权本属国家国家在任何时候皆有权利对私产加以限制应采取必要措施以分散大地产;发展小土地持有制一切矿物,或存在于矿脉、矿层、矿块或矿床中构成矿藏之物质其所有权皆直接属于国家1917 年墨西哥宪法,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史料阅读统编版78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六单元 世界殖
174、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亚洲的觉醒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另一方面,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在这种情况下,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的立宪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是其中的代表。1885年,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了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1905年,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主张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一切形式的斗争,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
175、独立。1908年,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提拉克,引发了孟买10多万工人的政治总罢工,要求释放提拉克。这次总罢工成为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表明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19051911年,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革命期间,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革命虽然在伊朗统治阶级和俄英等外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但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1911年中国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它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176、,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20世纪初,亚洲各国的民族民主意识加强,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高潮,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学习聚焦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苏列宁亚洲的觉醒,列宁选集第二卷 你如何理解列宁这句话?学思之窗 提拉克(18561920)1908 年夏天,孟买高级法院审判提拉克,审理过程持续10天。提拉克英勇不屈,在法庭上捍卫印度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权利,将法庭变成了宣讲民族独立的战场,但还是被判处6年监禁。统编版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79非洲的抗争帝国
177、主义在瓜分非洲的过程中,一直遭到非洲人民的强烈反抗。在此时期,武装斗争是非洲人民的主要斗争形式。其中,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是突出的事件,但在动员民众方面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埃及在反对英国的侵略中,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以此唤起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在1882年反抗英国侵略埃及的斗争中,祖国党领袖、爱国军官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进行了英勇无畏的抵抗。后抵抗失败,阿拉比被俘,英国占领埃及。英国在控制埃及的过程中,也把侵略矛头指向埃及的邻国苏丹。1881 年,苏丹爆发大起义。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号召人民起来斗争,赶走外国侵略者。这
178、次武装起义持续近 20 年,起义者曾占领苏丹大部分地区,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起义失败后,英国控制了苏丹。1894年,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独立。全国人民英勇抵抗,终于在1896年打败侵埃意军,迫使意大利签署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埃塞俄比亚保持了自己的独立。非洲国家的抗争,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促进了非洲民族独立思想的传播。学习聚焦非洲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有哪些重要特点?思考点阿散蒂人民的抗英斗争19世纪初,英国为了侵略西非内陆,向位于今天加纳境内的阿散蒂发动了进攻。阿散蒂军民奋起反击,打退
179、了英国侵略者。此后,英国多次找种种借口侵略阿散蒂,但都没有成功。1824年,在第四次英国对阿散蒂的战争中,英军大败,英军头目麦卡锡负伤自杀。1874年,英军第七次侵略阿散蒂,占领了首都库马西,炸毁皇宫,强迫阿散蒂支付巨额赔款。直到20世纪初,英国才完全占领了阿散蒂。历史纵横 孟尼利克二世在阿杜瓦战役中(绘画作品)1896 年 3 月 发 生 的 阿 杜 瓦 战役,是埃塞俄比亚反抗意大利侵略的决定性战役。孟尼利克二世(18891913年在位)亲自率军战胜了意军,迫使意大利承认埃塞俄比亚为独立国家,并赔款 1000 万里拉。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推动了
180、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统编版80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探究与拓展问题探究1906年,提拉克在对印度民众的一次演讲中说:你们的工业被彻底摧毁了,而且是被外国的统治摧毁的;你们的财富正流向国外,你们已经沦落到任何人类都不可能沦落到的最低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任何其他补救办法可以自救吗?要自救,不能靠请愿,唯有抵制。我们宣布,准备好你们的武器,组织起你们的力量,然后就开始干吧,这样,他们就无法拒绝你们的要求了。编者摘译自提拉克,他的著作与讲演英文版阅读上述材料,思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的原因。1905年伊朗(时称“波斯”)发生立宪革命
181、,一位目击者于1906年写道:我以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谁知道呢?或许东方真的正从其酣眠中觉醒,我们即将目睹一场数百万不满者反对寡廉鲜耻的西方剥削的起义。编者摘译自英爱德华G.布朗19051909年波斯革命英文版查阅资料,结合所学知识,议一议:为什么“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学习拓展统编版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20 世纪初,世界形成密切联系的整体。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182、期爆发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代表的国际秩序,没有带来真正的和平,反而孕育着另一场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以雅尔塔体系为代表的国际秩序,仍然具有强权政治烙印,但对战后的和平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促进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两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
183、影响。统编版82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 14 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美西战争中的海战(绘画作品)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它们竞相奉行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的帝国主义政策,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亚洲诸国很快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被瓜分殆尽。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后起而强大的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英德矛盾逐渐激化。法国与德国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
184、已久,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德国与俄国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火药桶”。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学习聚焦1898 年,美国为夺取西班牙属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发动了对西班牙的战争,美国胜利。根据和约,西班牙放弃古巴,将波多黎各和关岛等殖民地割让给美国,将菲律宾的主权以2000 万美元转让给美国。美西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拉开了帝国主义时代更大规模战争的序幕。统编版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83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各国都在寻求同盟者。20世纪
185、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两大集团利用这一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示意图俄 国英国国德法国意大利西大洋地中海黑海北海奥 匈 帝 国1882年形成的三国同盟1904190
186、7年形成的三国协约1913年国界(意占)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谈到英德矛盾的尖锐化时说: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史料阅读 普林西普被捕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思考点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
187、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苏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二卷史料阅读统编版84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主要在欧洲的三条战线进行: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及塞尔维亚军队在南线争斗。其中,西线是决定性战场。这场战争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延绵过长的战线和阵地战的战争方式,使双方都难以有效突破对方的防线,迅速取胜极为困难。1914年,德军进攻法国,9月,双方以150多万兵力在马恩河激战,德军战败,标志其“速决战”破产。同年,对德国宣战的日本
188、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第二年便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企图灭亡中国。19151916年,战争处于胶着状态。意大利在英法拉拢下,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德奥军队在东线和南线取胜,但未能摆脱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大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他们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陷入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变成了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学习聚焦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西线、东线和南线东普鲁士柏林维也纳萨拉热窝罗马彼得格勒基辅海黑伯聂河第波罗的海北海大西洋英海吉 利峡伦敦巴黎凡尔登基尔卢森堡德 国希腊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奥斯曼帝国罗马尼亚奥 匈 帝 国俄国挪
189、威瑞典门的内哥罗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瑞士比利时地中海海琴爱亚得里亚海多瑙河河德 涅 斯特易北河河茵莱日德兰海战1916.5丹麦日德兰半岛河姆索河恩马1916.212科西嘉岛撒丁岛(法)西西里岛(意占)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东线19161917年东线1918年2月东线1914年底南线1914年南线1917年西线1918年11月西线1914年欧 洲亚 洲非 洲主要战场中立国家和地区协约国及后来加入协约国作战的国家同盟国及后来加入同盟国作战的国家协约国水雷区协约国主攻方向同盟国主攻方向同盟国水雷区洲界1914年的国界同盟国进攻最深线协约国进攻最深线统编版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85凡尔
190、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惨重。同年,英德在日德兰海域进行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于1918年退出了战争。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一战后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了新秩序,却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学习聚焦一战中的华工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兵”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中国参战的意图在于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十几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他们的技术、高效以及勇敢,常常得到协约国官兵的称赞,有1万多名华工在这次战争中献出了生命。在法国南部,有一个华工墓地
191、,墓碑上大都有“勇往直前”“鞠躬尽瘁”“虽死犹生”“流芳百世”等字样,默默记录着华工在一战中的牺牲。历史纵横 一战中的华工在英国军官带领下去前线挖战壕 一战墓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其残酷的杀戮为主要特点。大约900万人战死,2000多万人受伤,350万人终身残疾。德、俄、法、奥的伤亡人数占全部伤亡人数的66.6%。一战后的国际秩序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
192、,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统编版86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1919年,德国慕尼黑3万多人抗议在巴黎和会上作出的决定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怎样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特征?思考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中东领土变迁示意图内志(英委任统治)大西洋海地中北海海的罗波海黑爱琴海亚得里亚海莱茵河河瑙多西属摩洛哥西班牙葡萄牙冰 岛英国爱尔兰典瑞威挪芬兰法国立陶宛拉脱维
193、亚爱沙尼亚意大利瑞士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时比利兰荷北石勒苏益格丹麦德国东普鲁士苏联波兰国德捷 克 斯 洛伐克奥地利 匈牙利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 希腊土耳其(意占)塞浦路斯(英)叙利亚(法委任统治)伊拉克埃及汉志黎巴嫩(法委任统治)巴勒斯坦(英委任统治)外约旦欧 洲非洲亚 洲1923年国界1914年与1923年重叠的国界地区界脱离奥斯曼帝国的地区脱离俄国的地区脱离保加利亚的地区脱离奥匈帝国的地区脱离德国的地区1914年国界未定未定未定洲界统编版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87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
194、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国际联盟会场国际联盟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战后国际政治秩序。国联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成立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但是,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因此,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6月28日)第二十二条(一)凡殖民地
195、及领土于此次战争之后不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其居民尚不克自立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之中,则应适用下列之原则,即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成为文明之神圣任务,此项任务之履行应载入本盟约。(二)实行此项原则之最妥善方法莫如以此种人民之保佐委诸资源上、经验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项责任而亦乐于接受之各先进国,该国即以受任统治之资格为联盟施行此项保佐。(三)委任统治之性质应依该地人民发展之程度、领土之地势、经济之状况及其他类似之情形而区别之。王铁崖、田如萱编国际法资料选编 你如何认识国联的委任统治制度?学思之窗统编版88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探究与拓展靠凡尔赛和约来
196、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苏列宁在莫斯科省的县、乡、村执行委员会主席会议上的讲话,列宁全集第三十九卷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认识。问题探究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提出世界和平纲领,即“十四点原则”。其要点为: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领海以外,无论平时或战时,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的最低限度;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摘编自齐世荣主编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197、现代部分第1分册查找资料,了解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的动机及“十四点原则”的影响。学习拓展统编版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89第 15 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列宁主义的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沙皇专制统治却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1900年,流亡国外的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的拥护者在中央委员会中占多数,被称作“布尔什维克”。
198、这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回到彼得格勒(绘画作品)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聚焦1917 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形成了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罕见局面。为了引导革命胜利前进,1917 年4 月,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到彼
199、得格勒。这幅图表现了工兵代表热烈欢迎列宁的场景。列宁(18701924)统编版90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十月革命的胜利 二月革命胜利后,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领导人认为,俄国无产阶级尚无能力管理国家,便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达成协议,将政权交给临时政府,自己则处于次要地位。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
200、它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一直没有满足人民群众对“和平、面包和土地”的要求,并镇压人民的反抗。1917年4月,列宁从瑞士回到彼得格勒,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并亲自领导了组织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次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临时政府,成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这次大会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
201、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 十月革命中革命武装攻占冬宫(绘画作品)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学习聚焦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 1903 年开始的。苏 列 宁 共产 主 义 运 动 中 的“左 派”幼稚病,列宁选集第四卷史料阅读二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军的失利使沙皇政府陷入困境,国内危机加剧,“和平、面包和土地”成为民众的迫切要求。1917 年 2 月,首都彼得格勒面包供应短缺,食品价格猛涨,工人和市民举行罢工抗议。3 月 8日(俄历2月23日),示威人群走上街头,革命爆发。奉命镇压的军队转而支持民众,宣布起义
202、。工人和起义士兵建立了革命领导组织工兵代表苏维埃。在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众叛亲离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寿终正寝。由资产阶级政党组成的临时政府宣布接管政权。历史纵横统编版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91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从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他们通过武装干
203、涉,使苏俄陷入内战当中。1918年夏,国内战争开始后,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海黑海里伊尔库茨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巴罗夫斯克
204、摩尔曼斯克阿尔汉格尔斯克彼得格勒莫斯科乌克兰白俄罗斯喀山鄂木斯克巴库黑龙江勒拿河河塞尼叶河毕鄂河加尔伏西伯利亚库伦(海参崴)北冰洋(1918年3月前首都)(1918年3月后首都)(伯力)1918年8月苏维埃政权控制地区 外国干涉军和国内叛军行动路线红军进攻方向1921年国界未定 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苏俄内战形势图(19181922年)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学习聚焦统编版92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
205、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苏列宁论粮食税,列宁全集第四十一卷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三四年来我们稍稍学会了实行急剧的转变学习实行“新经济政策”。苏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苏列宁关于共和国的对内和对外政策,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 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区别作了怎样的说明?学思之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
206、斯特洛夫斯基创作的一部小说。作者出身于普通工人家庭,曾作为红军骑兵参加过保卫苏 维 埃 政 权 的 国 内 战 争,1920年因重伤转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作者在身体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在病床上历时3年创作而成的。作品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为祖国、为理想不懈奋斗的形象,既是 作 者 自 身 经 历 的 写 照,又是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千百万个爱国者的典型化身。该书出版后不仅 得 到 苏 联 群 众 的 喜 爱,还陆续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发行数千万册。历史纵横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示意图莫斯科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示意图苏联国界苏联各加盟
207、共和国界未定洋冰北鄂 霍 次 克 海卡累利阿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属阿塞拜疆)阿塞拜疆土库曼乌兹别克塔吉克吉尔吉斯俄罗斯联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哈萨克海里海黑立陶宛摩尔达维亚亚美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统编版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93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农民加入集体农庄1924 年 1 月,列宁逝世。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苏联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令世界瞩目,与资本主义经济
208、危机频发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斯大林领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后被称为“苏联模式”。它在经济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苏联模式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但苏联模式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这些问题影响了苏联的发展。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有何历史影响?思考点 斯大林(18791953)统编版94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
209、际秩序的演变探究与拓展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 1917 年俄国革命的亲历者,通过对十月革命的直接观察,他对布尔什维克党取得胜利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起新制度的框架。美约翰里德著,李娜等译震撼世界的十天阅读介绍十月革命的材料,进一步理解十月革命的性质和意义。问题探究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他们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7卷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
210、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邓小平文选第3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思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习拓展统编版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95第 16 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1838年末1919年间,英国为了与俄国争夺中亚控制权,三次侵略阿富汗,一度使阿富汗沦为英国的附属国。阿富汗人民英勇抵抗,最终迫使英国于1919年签订和约,承认阿富汗独立。图为巴拉希萨尔城堡遗址,它被誉为“喀布尔的长城”,阿富汗人民曾在此顽强抗击英军的进攻。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
211、。在东亚,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年,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中,中国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人发动了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在西亚,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在南亚,印度人民在甘地和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的领导下,多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0 年,印尼共产党成立。19261927 年,印尼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工人和农民纷纷
212、响应。起义扩展到全国多个地区。荷兰殖民当局调动大批武装力量,残酷镇压起义。1万多名起义者被捕,不少印尼共产党领导人遭到杀害,革命力量被严重削弱,印尼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印尼民族大起义得到世界革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曾为此发表专文,对印尼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表示深切的同情。阿富汗喀布尔的巴拉希萨尔城堡遗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学习聚焦统编版96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1927年,苏加诺等人成立民族主义政党印尼民族党,采取与殖民当局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原来受印尼共产党影响的大批群众转向民族主义政党,民族资产
213、阶级开始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在这些此起彼伏的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印度的斗争别具特色。甘地提出的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的思想,以及通过动员群众、运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的思想,逐渐获得国大党和广大民众的认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基本按照甘地制定的行动计划开展起来。19201922年是运动的第一阶段。阿姆利则惨案发生后,甘地号召印度人民通过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恢复手工纺织和不买英国布,以及抗税等手段,与英印当局斗争。甘地亲自纺纱,他的白衣白帽一时成为民族服装。甘地和泰戈尔1915年,印度作家、诗人泰戈尔称甘地为“圣雄”,
214、以后印度人民便尊称甘地为“圣雄甘地”。图为 1940 年,甘地(右)和泰戈尔(左)在一起。1920年,国大党通过甘地起草的新党章,其中第一条规定“印度国大党的目标是印度人民用一切合法的、和平的手段,以争取实现自治”。甘地对“自治”的含义作了新的解释:如有可能,在英帝国内自治;如有必要,就脱离英帝国独立。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3分册史料阅读阿姆利则惨案(绘画作品)1919年3月,英印当局实行罗拉特法,规定“对煽动叛乱嫌疑犯可以不加审判即予监禁”。国大党根据甘地的建议,发动了“总罢业”(罢工、罢课、罢市、停止办公)的非暴力抵抗运动。4月13日,约2万名群众在阿姆利则集会示威,英军向群
215、众开枪镇压,制造了 379 人被打死、1200多人受伤的惨案。统编版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9719301934年是运动的第二阶段。甘地向英印当局提出降低地税、废除食盐专卖、取消盐税、实行关税保护、释放政治犯等要求。在遭到拒绝后,甘地进行“食盐进军”,亲自到海滨取海水制盐。甘地的行动引发了印度各地的抗税斗争,迫使当局答应了他的部分要求。19401942年是运动的第三阶段。甘地发动了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英印当局逮捕了甘地和国大党重要领导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谷。民族主义政党成为埃及民族独立运动的新生领导力量。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学习聚焦
216、愚见认为,与邪恶不合作正如与善良合作一样,都是一种责任我尽力向我的同胞表明: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既然邪恶只能靠暴力来维持,那么对邪恶不予支持,就需要完全戒除暴力。非暴力的含义,就是指为了不与邪恶合作而自愿服刑受罚。甘地在法庭上的书面声明(1922 年 3 月 18日),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3分册 你怎么理解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学思之窗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多数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尚处于萌芽和酝酿时期,但一些北非和东非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埃及人民在以扎格鲁尔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领导下,通过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以及进行街垒战等斗争方
217、式,迫使英国作出让步,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英国保留了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等特权。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次年颁布第一部宪法。以后,华夫脱党进行了护宪运动,要求英国放弃特权,但未获完全成功。摩洛哥里夫地区的人民在酋长克里姆领导下,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1923年,克里姆联合12个部落,建立里夫共和国。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一度得逞。1936 年,埃塞俄比亚皇帝塞拉西一世流亡英 扎格鲁尔(18571927)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扎格鲁尔等民族主义者代表埃及要求英国废除殖民保护制度,允许
218、埃及独立。遭到拒绝后,他即组织“埃及代表团”,希望旁听巴黎和会,将独立要求诉诸国际社会,也未成功。埃及独立后,扎格鲁尔曾任内阁首相、议长等职,被称为“现代埃及之父”。统编版98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国,墨索里尼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游击战争,最终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丁美洲进入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时期。阿根廷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甚至筑起街垒与警察战斗。智利的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
219、西斯势力上台。在拉丁美洲的革命与改革中,尼加拉瓜桑地诺的抗美斗争和墨西哥卡德纳斯的改革最具代表性。1926 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以玻利瓦尔为“精神之父”,以“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为目标,高举象征“自由或死亡”的红黑双色战旗,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桑地诺的部队与美军及政府军战斗近两百次,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次年,桑地诺遭当局刺杀。桑地诺被誉为“人民的良心”和“美洲自由的标志”。1917年墨西哥宪法颁布后,墨西哥进步势力为维护宪法作出了不懈努力,其中以卡德纳斯任总统期间进行的民主改革最为突出。他对内推行土地改革,改组国民革命党,发展教育,限制教会,遏制军人势力,确
220、立总统一任制度;拉美共产党的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随着拉美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拉美广泛传播。1918年,阿根廷第一个在拉美组建了共产党,随后墨西哥、乌拉圭、智利、巴西、古巴等先后成立了共产党。到1934年,绝大多数拉美国家都有了共产党组织,并积极领导了反帝反封建斗争。19341935 年,巴西工人运动活跃,参加罢工的高达150万人,大多数罢工由巴西共产党领导。1932年,萨尔瓦多共产党领导了主要由农民参加的全国性人民起义,并在很多地区建立了地方苏维埃政权,虽遭血腥镇压,但作为拉美共产党人第一次以武装斗争的方式夺取政权的尝试,在拉美
221、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历史纵横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绘画作品)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的代表是桑地诺和卡德纳斯。学习聚焦拉 丁 美 洲 各 国 在 独 立100 多年后,为什么还要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思考点 桑地诺(18931934)(绘画作品)统编版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99探究与拓展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的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有哪些主要特点?问题探究查找资料,结合所学知识,了解共产党在亚洲民族民主运动中的领导作用。学习拓展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亚非拉
222、大地上的民族民主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卡德纳斯(右一)统编版100 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 17 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1929 年 10 月 24 日,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价格狂跌,人们大量抛出股票,证券市场陷入恐慌,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随后,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面对这场危机,美国实行了“新政”,德国和日本则建立了法西斯政权。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意大利、德国和日本产生了法西
223、斯组织。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的“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后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1919年,希特勒加入德意志工人党,很快成为该党领导人之一。1920年,德意志工人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要求“消除派阀、刷新人事、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法西斯主义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面对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法西斯分子
224、鼓吹通过战争寻找出路。法西斯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端形式。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和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使大战的阴霾再次笼罩世界。学习聚焦希特勒和纳粹党成员在街上巡逻1923年,希特勒和纳粹党成员在慕尼黑街上巡逻以显示力量。同年11月,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暴动”,宣布成立临时全国政府,但很快失败。统编版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101希特勒认为,只有“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美格哈特温伯格著,何江等译希特勒德国的对外政策上编墨索里尼在官方的意大利百科全书中写道:“只有战争能使人类的能力达到最高水平,能在敢于从事战争的人身上
225、打上高贵的印记法西斯主义认为获取最高统治权的趋向是生命力的表现。”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近卫文麿(mG)宣称,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也应该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那样,要求打破现状,并且“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日矢部贞治近卫文麿史料阅读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后,为摆脱经济危机而实行的一系列新政策,基本做法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新政的主要内容是:帮助银行恢复信用、保证存款安全,调节工业生产、实行公平竞争,保证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226、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造成的严重破坏,避免了剧烈的社会动荡,使大多数美国人恢复了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历史纵横在亚洲,世界经济大危机重创日本经济,日本法西斯分子认为,摆脱危机的出路是对外扩张,他们声称“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妄图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独占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进而征服中国,最终征服世界。1931年,日本军队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在欧洲,经济大危机使德国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经济落入低谷,社会各阶层普遍对政府失去信任,法西斯势力迅速发展。纳粹党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强烈不满,煽动民族复仇统编版102 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
227、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主义,种族狂热和对外扩张得到了广泛支持。1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至此,在亚洲和欧洲形成了两个战争策源地。1938 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英法实行绥靖政策,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纳粹德国入侵波兰前在欧洲的扩张示意图柏林慕尼黑(1935年属德国)东普鲁士苏台德区海的罗波北 海河茵莱易 北 河河瑙多1933年德国疆域1939年起受德国控制的地区1939年3月德
228、国占领地区1936年德军占领莱茵非军事区1939年3月德国控制范围国界地区界1938年10月德国占领地区1938年3月德国占领地区法 国德 国克捷斯伐 克洛匈牙利南斯拉夫奥 地 利瑞 士意大利丹 麦瑞典德 国立 陶 宛荷 兰卢森堡英国波兰罗马尼亚比 利 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的过程。美、苏、英、中等同盟国家协同作战,是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学习聚焦绥靖政策是“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齐 世 荣 主 编 绥靖政策研究史料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
229、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全球战争的过程。在亚洲,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这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中华民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开辟了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国东突西进,迅速占领欧洲大部分地区,法国败降,英国坚持抵抗。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同法西斯主义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230、思考点统编版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103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从此,同盟国家协同作战,在以后近三年半的时间里,相继打败意大利、德国和日本。1945 年 5 月 8 日,德国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抗战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现名伏尔加格勒)位于伏尔加河畔,是苏联工业重镇和重要的交通枢纽。1942年7月,德军第六集团军进抵距斯大林格勒60千米的顿河河曲
231、,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初期,苏军处于守势,到当年10月,德军占领了斯大林格勒城的大部分地区。苏军顽强抵抗,与德军展开激烈巷战,逐街逐屋反复争夺。从11月开始,苏军转入反攻。1943年2月,德军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斯大林格勒战役历时200天,德国及其仆从国共损失约150万人,占其当时在苏德战场作战总人数的1/4。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德国发动侵略战争以来遭遇的最大失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历史纵横 19431945年的欧洲、北非战场示意图华沙伦敦莫斯科柏林西西里岛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开罗东普鲁士诺曼底(法)(法)(法)(意)阿尔及尔的黎波里罗马突尼斯大西洋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海红海黑洲界1938年国
232、界苏联红军进攻方向美、英、法等军进攻方向欧 洲非洲亚 洲芬兰威挪英国利荷兰国德波德 国兰捷克 斯洛伐克法国奥 地 利意大利南斯拉夫匈 牙 利罗 马 尼 亚保 加 利 亚阿尔巴尼亚希腊埃 及斯摩洛哥利 比 亚苏 联丹 麦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比时尼突阿 尔 及 利 亚统编版104 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亚太战场示意图中国甸国菲律宾)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关岛塞班岛夏威夷群岛太平洋所 罗群岛苏联萨哈林岛(库页岛)日本鲜(美)马绍尔群岛洋海南瓜达尔卡纳尔岛马来亚门度(英)(英)(英)(英)(英)(美)(美)(日委任统治)(日)(日占)
233、(日委任统治)(日委任统治)法瓦胡岛属印度支那澳大利亚同盟国军队进攻方向同盟国军队的空袭路线朝印缅泰度印东属荷西尼度印(亚度印亚洲大 洋 洲新加坡日本控制区达到的最大范围国界未定洲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
234、等归还中国;承认朝鲜最终独立;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成立联合国;等等。1945年10月24日成立的联合国,作为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联合国吸取国联的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体现了人类呼唤世界和平与要求共同发展的时代特征。美苏的崛起,改
235、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学习聚焦联合国宪章规定:安全理事会以联合国十五会员国组织之;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你如何看待安理会的上述投票程序?学思之窗统编版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105 董必武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1945年5月以后欧洲领土变迁示意图中国派代表团参加旧金山会议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发起国之一,同美、苏、英、法等国一道参加了1945年4月至6月召开的制定联合国宪章的旧金山会议。中国代表团成员包括首席代表宋子文,代表顾维钧、王宠惠、董必武等。中国
236、共产党党员董必武在代表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和其他中国代表提出的托管制度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被托管地区的自由与独立,维护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利益。中国代表团的主张,为旧金山会议的成功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的大国地位也在事实上得到承认并确立。历史纵横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但是,它也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致命打击。随着又一代青年人被战火吞噬,各国的国力受到严重消耗。与欧洲衰落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美国和苏联空前强大。美国成为世界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前排从左至右分别是丘吉尔、
237、罗斯福和斯大林捷克 斯洛伐克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北 海河瑙多黑 海海里地中海挪威海爱琴海海波罗的亚得里亚海利比亚法 国卢森堡比利时兰荷国英瑞典挪威芬兰苏联德国瑞 士意大利土 耳 其腊希阿尔巴尼亚罗 马 尼 亚匈 牙 利奥地利丹麦冰 岛波兰突 尼 斯阿 尔 及 利 亚亚 洲非 洲欧 洲1937年与1945年5月以后重叠的国界1937年的国界洲界1945年5月以后的国界归苏联的地区归波兰的地区归保加利亚的地区归南斯拉夫的地区归希腊的群岛统编版106 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战后初期,美国拥有全球财富的50%左右,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一
238、度垄断核武器。苏联虽然经济逊于美国,但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特别是由于它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赢得很高威望。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就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探究与拓展英国史学家约翰惠勒贝内特在慕尼黑悲剧的序幕一书中写道,“德国的征服国策,英国的绥靖国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们将在一个交叉点,即“慕尼黑”结合起来,并成了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你认同这种看法吗?谈谈你的理由。问题探究查找资料,比较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学习拓展统编版第八单元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态势是持续了近半个世纪
239、的冷战。与此同时,整个世界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经济在高科技推动下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有所缓和,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并继续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获得巨大成就,也经历了艰难曲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与活力。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国家主权、促进社会发展、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在冷战形成的两极格局中,孕育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发生的各种新变化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了解冷战及其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
240、、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统编版108 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 18 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被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分区占领,后来美、英、法的占领区合并为西占区。1948 年 6 月,柏林西占区单独实行币制改革,引发苏联不满。苏联封锁了西柏林与外界的水、陆交通,切断了对西柏林的电、煤、食品等供应。美国通过“空中走廊”向西柏林的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这是美苏在冷战中的第一次严重对峙,即第一次柏林危机。德国的分裂已不可避免。冷战与两极格局冷战是指 20 世纪 40 年代中后期至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
241、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就在“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旗号下,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和敌对行动,率先挑起了冷战。苏联予以反击。冷战的发生有其深刻的根源。美、苏、英、法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示意图北海海柏林的罗波河瑙多(苏占区)(美占区)(英占区)(法占区)(美)(英)(苏)东柏林(法)19611990年柏林墙柏林柏林西国界地区界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使它们从战时盟友变成冷战对手,逐渐形成两极格局。学习聚焦统编版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109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这两个社会
242、制度完全不同的超级大国,在消灭了法西斯这个共同敌人之后,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领土变迁示意图1937年波兰边界1945年波兰边界1945年国界华沙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西里西亚德得维斯瓦河河奥东加里西亚联波 兰苏西白俄罗斯西乌克兰东 普 鲁 士奥地利匈 牙 利罗马尼亚波 罗 的 海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罗斯福在美国外交政策协会发表关于美国外交政策
243、的演说(1944年10月21日),法学教材编辑部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下册史料阅读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因为苏维埃国家一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1945年2月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的讲话,苏萨纳柯耶夫等编,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德语专业1971届工农兵学员译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文件集 斯大林为什么这样说?学思之窗 美苏为何从战时盟友变为战后对手?思考点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美国总统杜鲁门声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反对共产主义。美国在全球进行扩张,将社会主义的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战后
244、的苏联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恢复经济,发展社会主义。苏联极其关心自己的安全,特别是西部边界的安全。为确保东欧国家对苏友好,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统编版110 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随着冷战的发生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两极格局。凯南的“长电报”和诺维科夫的“长报告”随着二战后美苏矛盾的不断激化,双方的态度也逐渐强硬,都把对方视为敌人。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华盛顿发回一封8000字“长电报”,提出了美国要依靠实力抵制苏联的扩张,同时又不会引起美苏之间全面军事冲突的主张。这是遏制政策的前奏。同年9月27日,苏联
245、驻美国大使尼古拉诺维科夫向莫斯科发回“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长篇报告,断定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主要障碍,并正在把苏联作为战争的对象而准备未来的战争。由此可见,二战结束仅仅一年,美苏双方的对外政策都从大国合作转向了对抗。历史纵横在政治上,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两个对立的营垒,美国将支持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这篇演说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为应对美国的挑战,同年9月,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两个相互敌对与斗争的阵营。在经济上,美国实施马
246、歇尔计划,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苏联则与东欧各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在军事上,1949年,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1955年5月,北约接纳联邦德国为成员。苏联随即成立包括民主德国和其他东欧国家在内的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在地缘政治上,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导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 1949 年相继成立,德国分裂。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统编版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111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47、但是,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在美苏开展对话的同时,发生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这两次危机虽然没有达到局部热战的程度,但它们所带来的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是空前严重的。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学习聚焦“北约”与“华约”对峙示意图美国大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西洋大西洋美国加拿大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1990年以前)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1955年)国界未定地区界军事分界线苏联法国英国意大利注:北约总
248、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华约总部设在苏联莫斯科。阿尔巴尼亚于1968年退出华沙条约组织华盛顿莫斯科第二次柏林危机时美苏坦克对峙的场景1958年11月,苏联要求美、英、法三国在6个月内从西柏林撤军,遭到坚决反对,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1961年8月1213日,东德在西柏林周围拉起一道全长约154千米的路障和铁丝网,后来改建成水泥墙。这就是“柏林墙”。美国对此提出强烈抗议,并派装甲部队来到柏林墙下,与苏联坦克对峙,但双方避免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统编版112 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10月,美国指责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苏联否认,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出动
249、包括8艘航空母舰在内的183艘军舰和包括携带核武器的B-52轰炸机在内的大批飞机,将古巴“隔离”。美苏军队都进入战备状态,并摆出一副不惜动用核武器的姿态。但是,美苏对危机的处理十分谨慎,双方领导人多次通信,通过秘密谈判,结束了危机。这幅漫画勾勒了美苏领导人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危机中相互进行核讹诈的场景。与此同时,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西欧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所导致的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以及中苏关系的破裂,表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以中国
250、自力更生拥有“两弹一星”、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重大事件为标志,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国际格局多极化的趋势是如何出现的?思考点 第 16 届不结盟运动峰会的徽标冷战发生后,一些国家希望保持中立,实行 独 立 自 主 外 交 政 策。1961 年,在南斯拉夫等国倡导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这次会议提出不结盟和非集团化原则,是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标志。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从经济状况和经济潜力看,当今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未来五年、十年或十五年,在我们有生之年,我们将看到五大超
251、级经济力量: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这五大力量将决定经济的未来,由于经济力量对其他力量的关键作用,这五大力量也将决定本世纪最后1/3时间的前途。这意味着,与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面临着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挑战。在即将到来的世界中,美国将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编者摘译自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英文版史料阅读中国的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兴起同步进行。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万隆会议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结盟运动,是发展
252、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统编版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113美苏关系走向缓和,主要是以苏联的退让和妥协为前提的。学习聚焦探究与拓展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苏赫鲁晓夫著,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市政协编译组译最后的遗言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的特点。问题探究学习拓展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国际关系的这些变化,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两极格局的瓦解1979 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的遏
253、制,同时大搞军备竞赛,提出并着手实施“战略防御计划”,企图拖垮苏联。1985年以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其重要表现是: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1987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 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裁军取得重要进展;苏联实行战略收缩,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两德统一;等等。苏联与中国关系也实现了正常化。与此同时,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最终形成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局面。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随之结束。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
254、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和平演变”战略“和 平 演 变”是 指 西方 国 家 通 过 政 治、经 济、文化渗透,对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促使它们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该词出现于 20 世纪50 年代,首先由美国国务卿 杜 勒 斯 提 出。“和 平 演变”成为美国在冷战时期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战略之一。历史纵横统编版114 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 19 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保证战争的胜利,美英等国实行食品供应配给制度,保证民众的基本需要。随着二战的结束,国家政策进行调整,定量配给制度被取消。图为 1945 年
255、,在美国一家肉店里,人们欢庆结束定量配给制度。图中的白色纸板上写着:明天结束定量配给。国家的宏观调控 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以及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把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视为头等大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些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调整,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各国调控经济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等等。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
256、一度较快。20 世纪 70 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国际上,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美国民众欢庆结束定量配给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在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衡,既强调市场机制,又主张国家适度调控与国际协调,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学习聚焦统编版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115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
257、代,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学习聚焦战后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战后协调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华盛顿。成立时的运行机制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帮助维持黄金与美元基本固定的汇率,由此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这两个组织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成员国的认缴,美国因认缴资金最多而获得最大投票权。1976年,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从1948年开始临时运行,1995年被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历史纵横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徽标 世界贸易组织的徽标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20世纪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258、,例如: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个人计算机20世纪80年代初,个人计算机的出现使工作条件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思考点统编版116 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另一个重要变化是所谓“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他们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如住房、汽车、股票等。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中间阶层的发展趋于稳定,保持在人口比例的25%30%。“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所谓“福利国家”
259、,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福利国家”的建立,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是,这些社会福利毕经济部门年份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农业1950年12.223.250.71990年2.85.17.2工业1950年34.742.222.21990年25.840.533.6服务业1950年48.932.426.61990年71.454.459.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英国政府为残疾者提供家庭服务根据社会福利制度,英国政府为残疾者提供家庭服务员照顾他们的生活。图为1
260、946年,一位住在伦敦的截肢者看着她的家庭服务员为她服务。“福利国家”的建立是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二战后的社会运动形成了人民民主斗争的高潮,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学习聚焦二战后发达国家出现的社会结构多层次化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学习聚焦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包括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这些新的科技成果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出现了新
261、变化,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统编版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117竟由国家财政负担,因此,当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减少福利就成为“改革”的内容之一。80年代,美、英、法等国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尽管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都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缓解社会矛盾,但没能触动造成这种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各种类型的社会运动此起彼伏。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美国早在内战时就基本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
262、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如在公共场所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用文化测验的办法剥夺黑人的选举权等。为了争取自己的平等权利,美国黑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终于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帕克斯(19132005)1955 年,黑人民权行动主义者帕克斯在蒙哥马利乘坐公共汽车时,拒绝给白人让座,被警察以蔑视种族隔离法令逮捕。当地5万多名黑人开展了长达一年多的“罢乘公共汽车”运动,迫使地方当局废除了公共汽车上的隔离制度。后来,帕克斯被称为“现代民权运动之母”。马丁路德金在演讲1963 年 8 月 28 日,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向25万名黑人和
263、白人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美国人都能在平等与友爱中生活。这次和平集会进一步推动了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妇女的歧视也长期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妇女运动兴起,其目的是争取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在妇女运动的推动下,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过去对穷人的援助计划已经失败,这些计划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家庭援助计划代表了近 40年里我们在社会福利改革方面所做出的最广泛、最深远的努力。家庭援助计划是以四个基本原则为基础的:鼓励工作和训练的强烈动机;公平地对有工作的贫困
264、家庭提供援助;尊重个人的选择与家庭的责任;并且提高行政效率以博得纳税人的信任。尼 克 松 总 统 关于扩大福利改革建议的声明(1970 年 6 月 10 日),齐世荣总主编,黄安年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2分册 为什么尼克松政府要提出新的社会福利改革计划?学思之窗 1992年,美国“全国妇女协会”的成员在华盛顿举行示威游行,争取权利平等统编版118 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美国学生在反越战运动中与军队在美国国防部前对峙美国1964年民权法规定:任何人均有权在公共场所或地方享有自由,不得因种族、肤色、宗教或出身国籍受到任何形式的歧视或隔离,即便这类歧视或隔离是由或
265、声称是由法律、法令、布告、规则、命令或一州或其任何机构或政治组织所要求的。美国1965年选举权法规定:为保证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因种族和肤色而被否认和剥夺,在任何联邦、州或地方选举中,任何公民的选举权都不得由于未能符合州内的测试或其他要求而被否认。齐世荣总主编,黄安年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2分册史料阅读越南战争越南战争是越南人民抗击法国、美国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胡志明领导的越南独立联盟(越南共产党)在越南北部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法国殖民者卷土重来,在越南南部扶持傀儡政权。在中国援助下,越南人民取得了抗法战争的胜利。但由于美国的阻挠,越南未能实现统一。越共展开了反对南越政权的
266、游击战。美国为反对所谓“共产主义的入侵”,先是从金钱和军事上扶持南越政权,后来直接派地面部队作战,并对越南北部展开轰炸。在苏联、中国等国的大力援助下,越南军民击败了美国的侵略,美国国内也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战运动。1973年,巴黎停战协定签署,美国停止侵越战争。1975年,越南南方解放,实现了全国统一。越南人民的抗美战争取得胜利。历史纵横20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还普遍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美国学生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美国侵略越南战争的运动。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这些变化,所触及的主要是统治的手段和方法,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固有的弊
267、端。统编版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119探究与拓展马克思在1859年撰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希腊罗马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谈谈
268、你对马克思这段论述的理解。问题探究学习拓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发达国家内部存在着日益加剧的收入不平等,“这在英国和美国表现得最为前后一致和最剧烈。在1979年到1997年间,实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38%,但是一个中等收入之家的收入只增加了9%。因此大多数所得都被最富裕人口获取,最富裕的1%家庭的收入增长了140%,是平均水平的3倍。最上层的1%家庭的收入在1979年是中等收入家庭的10倍,1997年达到23倍”。二战后,资本主义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社会的不平等不断加大。结合所学,阅读上述材料并查找新的资料,谈谈你对战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看法。统编版120 中外历
269、史纲要 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 20 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社会主义从一国扩展到多国,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 8 个东欧国家和中国、蒙古等 4 个亚洲国家在内的社会主义阵营,成为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伟大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这些国家经历了快速发展与艰难曲折的改革。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取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相继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但是,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斯大林逝世后,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新领导人试图对旧体
270、制进行改革,主要内容包括:平反冤假错案,强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济 体 制,20 世 纪 50 年 代至80年代的改革也没能突破这一体制。80年代后期苏联的改革发生了根本方向性错误,终于使局势失控,苏联解体。学习聚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示意图 社会主义国家波兰1德意志民主共和国2捷克斯洛伐克3匈牙利4罗马尼亚5南斯拉夫6保加利亚7阿尔巴尼亚8国界未定 军事分界线洋西大洋印度洋中华人民共和国朝 鲜联海海南地中南越蒙古12345678太平苏统编版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121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改革工
271、业管理体制;等等。这些改革注入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改革推进了农业的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有所增加。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但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所作的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即将发射的苏联火箭20 世纪 70 年代,苏联为了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不仅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且继续坚持把科技发展的重心倾斜到军事和国防建设领域,使国民经济更加畸形发展。19511960年19611970年19711980年
272、10.256.454.9519511980 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苏联共产党一直关心重工业的优先发展,因为重工业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一切部门、加强我们祖国的国防、增进人民福利的基础。这就是我们党的总路线,它经过苏维埃国家发展的一切经验的考验,符合人民的切身利益。苏联共产党今后也要十分坚定地贯彻这条总路线。党中央委员会在几次全体会议上已经揭露了农业领导上的严重的缺点和错误,并且制定了提高谷物和畜产品产量的大规模的计划。为了认真改进对农业的领导,必须使我们的干部注意经济问题,注意减少生产中所花费的劳动现有的材料表明,我国生产一公担牛奶和肉类所花的劳动要比美国多得多赫鲁晓夫代表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
273、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所作的总结报告(1956年2月14日),齐世荣总主编,张宏毅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1分册史料阅读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但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统编版122 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1985年,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开始进行经济改革,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但是,在经济改革成效甚微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却骤然把改革重点转向政
274、治领域,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随之兴起。1990年,立陶宛率先独立。随后,俄罗斯发表主权宣言,其他加盟共和国也纷纷效仿。1991年8月19日,几位苏联领导人发动政变,试图阻止苏联分裂,很快失败。同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后,东欧各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东欧各国着手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但大多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一些东欧国家希望摆脱苏联控制,通过
275、改革,走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南斯拉夫最早进行改革,经过多年实践,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改革也导致地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后来国家的分裂埋下了隐患。苏联境内各独立国家(1990年3月11日1991年12月16日)海黑格鲁吉亚海里土乌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海本日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乌克兰白俄罗斯亚美尼亚黑龙江哈俄罗斯洋平太摩尔多瓦北冰洋阿塞拜疆萨 克斯坦别克斯坦兹库曼斯坦鄂 霍 次 克 海(属俄罗斯)(属阿塞拜疆)苏联界国界未定苏联的改革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思考点东欧国家一直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在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过程
276、中又迷失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发生了剧变。学习聚焦统编版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123 苏联坦克开进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提出改革的行动纲领,主张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独立制定对外政策等。这场改革运动被称为“布拉格之春”。苏联对此不能容忍,出兵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扼杀了改革。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东 欧 原 是 地 理 概 念,一般指德国、奥地利、意大利以东至欧洲和亚洲分界线的区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东欧国家”则成为政治地理概念,特指战后在中欧和南欧建立的除苏联以外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在确立社会主义制
277、度的过程中,都曾获得苏联不同程度的帮助。波兰、匈牙利、捷克 斯 洛 伐 克、保 加 利 亚、罗马尼亚五国主要利用了苏军挺进东欧的有利条件;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主要利用自己的力量解放全国;民主德国(东德)是在柏林危机发生、德国分裂的情况下,在苏占区成立的。东欧八国的领土面积 约 127 万 平 方 千 米,人口约 9000 万,它们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显著地扩大了社会主义的地理范围和世界影响。历史纵横东欧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革也曾取得显著成效。波兰在 19561960 年实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增长 59.6%,农业增产 20%。匈牙利在19681973年间国民收入年递增率为
278、6%,人民消费水平也以5%6%的速度提高,人民群众比较满意。民主德国经济稳步增长,到1988年,人均国民收入达到8500美元,每百户有小轿车53辆,其经济发展水平居东欧国家之首。但是,东欧各国的改革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到20世纪80年代,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在苏联鼓励东欧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影响下,东欧执政的共产党或工人党领导人迷失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抛弃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19891992年,东欧各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化。总的看来,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的变化相对平稳;罗马尼亚发生了流血冲
279、突;民主德国并入了联邦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分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独立国家;南斯拉夫经过激烈内战,最终解体。统编版124 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
280、3卷 你怎样理解这段话?学思之窗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符合中国国情和世界历史发展大势,前途光明。学习聚焦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随后,中国进入全面的大规模的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取得了包括“两弹一星”在内的各个方面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
28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1978 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自此以后,中国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居世界第二位。到201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9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30%,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突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总产量达到6579亿千克。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激发着人们的活力和创造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282、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激励着中国人民沿着新统编版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125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地走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2021年,习近平宣告,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的重大贡献,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探究与拓展问题探究分析造成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多种因素。学习拓展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
283、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阅读并思考这些论述,谈谈你对社会主义的理解。统编版126 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 21 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肯尼亚人民组成游击队,开展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武装斗争。殖民当局采取军事镇压手段,杀害了大量游击队员和所谓“嫌疑犯”。但是抵抗的火焰并未熄灭。1963 年,肯尼亚终于获得独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84、,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印度人民在国大党领袖甘地、尼赫鲁和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等人的领导下,积极争取独立,士兵和工农斗争风起云涌。在印度人民反抗斗争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1947 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20世纪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为共和国。被殖民当局抓到拘留营里的所谓“嫌疑犯”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20世纪伟大变化之一,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学习聚焦 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左)和巴基斯坦第一任总督真纳(右)英国在印度的最后一位总督蒙巴顿的助手伊斯梅这样描述印度独立前的形势:1947 年 3 月的印度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当时的问题是在大火
285、延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事实上,除了像我们所做的那样去做之外,在我们面前并无选择的余地。英帕姆杜德著,苏仲彦等译英国和英帝国危机 为什么伊斯梅对印度独立前的形势做这样的描述?学思之窗 自治领是英帝国殖民地制度下的特殊国家体制,是其殖民地获得独立的最后一步。自治领拥戴英王为国家元首,享有内政自主权,但外交权不完整,也不具有独立的宣战权。统编版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127印度独立前后,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20世纪50 年代,非洲大陆掀起民族独立风暴。1952年,埃及中下层军官发动武装起义,废
286、黜国王,第二年成立埃及共和国。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军撤离运河区。1954年,阿尔及利亚成立民族解放阵线,领导民族解放军与法国殖民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法国付出了沉重的人力、物力代价,导致国内反战运动高涨,政局不稳,戴高乐政府不得不调整对阿尔及利亚的殖民政策。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阿尔及利亚国家对内对外将行使其充分和完全的主权。将在一切方面,特别在国防和外交方面,行使这一主权。阿尔及利亚国家将自由地建立自己的机构,并将选择它认为最符合它的利益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法阿合作将由一个撒哈拉技术合作机构予以保证法国的利益将特别通过下列办法得到保证:根据现行的撒哈拉
287、石油法的规定,行使法国颁发的采矿许可证所赋予的权利;在发给新的采矿许可证时,如其他条件相等,应优先给予法国公司;阿尔及利亚应把米尔斯克比尔基地租借给法国使用十五年,经两国协议可以续租。构成法国和阿尔及利亚之间协定的来往信件和1962年3月19日埃维昂谈判结束时通过的各项声明(1962年7月3日),国际条约集(19601962)史料阅读 纳赛尔英军撤离苏伊士运河区后,纳赛尔在塞得港的英军司令部所在地升起埃及国旗,举手欢呼。阿尔及利亚人民庆祝国家独立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诸国也为国家独立而斗争。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
288、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加纳独立纪念拱门加纳在 1957 年宣布独立,成为二战后撒哈拉沙漠以南第一个独立的非洲国家。统编版128 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曼德拉就任南非总统1961 年,南 非 联 邦脱离英联邦,改名为南非共和国。它经济发达,却长期对占人口超过 70%的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实行种族隔离政策。南非人民在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领导下,与种族主义进行了长期抗争。1992年,黑人获得公民权。1994 年,南非举行第一次各种族参加的全国大选,非国大主席纳尔逊曼德拉当选为第一位黑人总统,宣告了新
289、南非的诞生。历史纵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迅速发展。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进行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巴拿马人民也不断开展斗争,终于在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二战后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主要采取了哪些斗争方式?思考点曼德拉(左二)宣誓就任南非总统1960二战前独立的国家19501969年独立的国家1970年及其后独立的国家部分国家独立日期西哈撒拉南非博茨瓦纳纳米比亚津巴布韦
290、克莫扎伊尔安哥拉赞 比 亚坦 桑 尼 亚中非埃 塞 俄 比 亚索里马丹安哥拉加 蓬果喀麦隆尔得加纳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几内亚马里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摩 洛 哥布基纳法索亚及马达加斯加印洋度大洋西海中地1960196019601960196219601960196019601990196019601960196019611960海红比桑肯尼亚乌干达刚19601957多哥1960贝宁19601960亚利及尔阿比利日尼乍亚利日尼埃苏国界未定洲界亚 洲欧 洲非洲佛得角塞舌尔毛里求斯 非洲独立进程示意图(截至1990年)统编版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129 吉隆坡街道20世纪六七十年代,
291、马来西亚的经济快速增长,大量新建筑拔地而起,许多外国公司在此落户。图为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街道一角。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独立后,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学习聚焦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之路艰辛曲折,任重道远。学习聚焦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是指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掀起了现代化建设浪潮。20 世纪 6080 年代,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
292、国也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非洲国家独立后,经济一度发展较快。19601975年,非洲工农业生产总值大约增长了一倍。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发展陷入困境。经过调整,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济又开始增长。拉丁美洲各国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积极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大多数拉美国家属于中等收入国家。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问题多种多样。亚洲一些国家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曾使它们受到巨大打击,促使它们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拉丁美洲各国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
293、巨额外债,影响了发展。经过改革,20世纪90年代的拉美经济出现繁荣势头。非洲是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到21世纪初,近一半的非洲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非洲国家已经成立了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还有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损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一些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发展中国家自身也存在政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发展中国家要真正克服障碍获得发展,仍然任重道远。20世纪80年代,饥饿的非洲儿童统编版130 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八单元 20
294、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探究与拓展一些西方学者和政治家认为,一些殖民地的独立是宗主国自愿结束殖民统治的结果。例如,英国前首相艾德礼就在一次讲演中宣称:“在世界历史上,有许多大帝国兴起,繁荣一个时期,然后垮掉了。只有唯一一个帝国,这个帝国在没有外来压力下或没有对统治的负担感到厌倦的情况下,统治民族自愿地放弃了对臣服民族的统治,把自由给予了它们。这个唯一的例子就是大英帝国。”二战后殖民帝国迅速瓦解真如艾德礼所说是英国自愿放弃的结果吗?结合所学知识,探讨殖民体系瓦解的主要原因。问题探究2000年10月12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宣言指出:我们就国际事务和中非关
295、系广泛交换了意见,认为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和非洲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集体对话框架,谋求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共同目标;意识到在新世纪来临之际,世界依然存在着严重的不稳定因素和巨大的南北贫富差距,和平与发展问题并未完全解决;重申现行国际体系中不公正、不平等的现象不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不利于南方国家的发展,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强调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才能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使发展中国家有效参与国际决策进程;认为普遍、全面彻底裁军和禁止一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至关重要;注意到全球化促使各国经济进一步相互依存,但其目前主要有利于发达国家,多数发展
296、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弱小学习拓展统编版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131经济和最不发达国家处境不利,其经济安全甚至主权正面临严重挑战;回顾了非洲国家和人民为争取独立所进行的英勇斗争以及独立后为发展国民经济所作的宝贵努力,注意到目前非洲国家和非洲大陆整体的发展进程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分析这一宣言发表的时代背景和意义。统编版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
297、与此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需要各国携手解决。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倡导并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的发展特点以及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统编版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133第 22 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消失,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希望建立由美国主
298、导的单极世界。“911”事件之后,美国指责以本拉登为首的“基地”组织是恐怖活动的策划者,迅速展开反恐行动。2001年10月,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2003年3月,美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这场战争造成中东局势进一步动荡,也使美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另一方面,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欧洲联盟(欧盟)于 1993年在欧洲共同体基础上成立,继续向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迈进。到2013年,欧盟包括28个成员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主张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欧盟的独特作用,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苏联解体后,美国一超独大,但无力完全主导世界格 局。世 界 正 在 走 向 多 极化,其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学习聚焦19
299、99 年,美国、英国、俄罗斯、中国等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组成了二十国集团(G20),其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到 2015 年,二十国集团的经济总量超过全球经济总量的 80%。二十国集团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和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机制,也是世界多极化在经济领域的重要体现。推动世界多极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思考点 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统编版134 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911”事件中被撞击的纽约世贸中心双塔大楼2001 年 9 月 11 日,4 架美国客机被恐怖主义分子劫持,其中两架先后撞击纽约的世贸中心双塔大楼,造成大楼爆炸起火并最终坍塌;第3架撞
300、击了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的一角,引起大火;第4架在宾夕法尼亚州的田野坠毁。“911”事件是美国在和平时期遭受的最严重的恐怖主义袭击,近3000人在这次事件中罹难。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推行多极化外交,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仍然举足轻重。日本在保持经济大国的同时,将追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作为国家的长远战略目标。欧盟成员国示意图匈牙利斯洛伐克捷 克奥地利斯洛文尼亚德国波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瑞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洋西黑海北 海波海的罗亚亚里得海海琴茵河利大意法国西 班 牙葡比利时卢森堡荷兰英国丹希腊中海地多河瑙莱爱大非洲亚洲欧 洲麦萄牙塞浦路
301、斯布鲁塞尔爱尔兰欧盟成员国(截至2013年)国界典马耳他克罗地亚洲界统编版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135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正在发挥并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从此,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向世界扩展。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更加扩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20
302、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进入90年代,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它们通过把世界各国纳入全新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以中国为例,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2011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已从2001年的5098亿美元,增加到超过3.6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进入21世纪,随着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风
303、险和不确定性增加,与此同时,各国经济彼此依存,利益交融前所未有,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一国的经济波动或经济危机可能殃及其他国家,甚至影响全世界,造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因此,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以诚相待、普惠共享,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同时,区域经济集团化也在发展。欧洲联盟是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美国、2011年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纪念标识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剧增,人类社会的交往与联系也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04、学习聚焦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变化。世界格局将来是 三 极 也 好,四 极 也 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 国 退 出 去。所 谓 多 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邓 小 平 国 际 形势和经济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史料阅读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风险?思考点 1995 年 1 月 1 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1995 年与关贸总协定共存一年,1996 年 1 月 1 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全球经济贸易组织,关贸总协定不再存在。统编版136 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305、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 社会信息化,是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进入 21 世纪,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在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另外,人们在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之时,如何保卫自己的信息安全,也成为各国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社会信息化使世界各国更加相互依
306、存、相互影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学习聚焦“一部手机走天下”社会信息化的利与弊社会信息化带给人们便利的生活,如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一部手机即可全部解决。“一部手机走天下”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出行时选择的方式。但是,社会信息化也带来种种弊端。它使保护个人隐私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影响着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病毒、手机病毒让人防不胜防;它让网络成为良莠不齐的各种意见的汇集地,甚至成为个别别有用心的国家、集团或个人利用的工具;它让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受到计算机语言以及英语的冲击;等等。如何解决社会信息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各国都在考虑应对之策。历史纵横文化多样性是
307、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文化多样性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各国都在努力维护自己的文化特性,维系自己的文化根脉。中国在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统编版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137探究与拓展如何理解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问题探究学习拓展2018 年 11 月 510 日,首 届 中 国 国 际 进 口 博 览 会(简称“进博会”)在上海举行。这届进博会有来
308、自五大洲的3600多家企业参展,境内外采购商超过40万人,在短短6天里,累计意向成交额达数百亿美元,还有众多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签约参展第二届进博会,充分说明了它的吸引力。你知道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吗?谈谈中国政府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意义。你如何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一)确认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特性;(二)认识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对其加以珍爱和维护;(三)意识到文化多样性创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它使人类有了更多的选择,得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形成价值观,并因此成为各社区、各民族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一股主要推动力;(四)忆及在民主、宽容、社会公正以及各民族和各
309、文化间相互尊重的环境中繁荣发展起来的文化多样性对于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的和平与安全是不可或缺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2005年)学思之窗统编版138 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第 23 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1992 年,各国领导人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首脑会议,讨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办法。2012 年,联合国再次在里约热内卢召开可持续发展会议,图为这次会议的徽标:红色人形代表社会公平,蓝色曲线代表经济增长,绿色叶子代表环境保护。这三个元素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地球,形象地揭示了可持续发展与地
310、球之间的密切关系。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尽管发生了冷战和多次局部战争,但是70多年以来,没有发生过新的世界大战,一些局部冲突也得到政治解决。从1948年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开始实施以来,到2018年,已经进行了71 项,完成57项。这些维和行动,对控制局部战争扩大、解决地区冲突发挥了有效作用。由于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惊人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各国和整个世界的面貌。二战后亚非地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纷纷获得独立,成为它们经济社会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访华团时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
311、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 如何理解邓小平这段话?学思之窗 2012年里约热内卢可持续发展会议的徽标进入21世纪,国际局势总体趋于缓和,追求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学习聚焦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习 近 平 决 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史料阅读统编版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139发展的前提。
312、经过几十年的和平发展,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生活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是指世界的总体和平,发展是指世界的繁荣与发展。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两者相辅相成。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这一切,成为制约战争的有力因素,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今天的世界并不安宁,和平与发展遭遇严重挑战。在发展方面,自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
313、严重,据联合国有关机构 2014年的统计,全世界最富有的 1%人口拥有的资产占人类财富总量的近40%,而最贫困的50%人口拥有的资产仅占人类财富总量的 1%。这个状况至今基本没有改变。根据英国一家慈善组织正式公布的2018全球贫富差距报告,全球前26个大富豪的资产,相当于地球上最贫困的 38 亿人口的全部财产。2009年刚果(金)(刚果民主共和国)内乱中的流亡儿童刚果(金)(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内战以及对儿童的暴力,造成数十万儿童流离失所。在和平与安全方面,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生的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争端,至今没有解决;2011年发生的叙利亚内战,到2018年1月已经导
314、致540万人沦为难民,造成了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等等。此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跨国刑事犯罪、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面 对 全 球 性 问 题 的 挑战,各国人民应携手解决和平、发展、安全等难题。学习聚焦和平与发展遭遇了哪些挑战?请举例说明。思考点统编版140 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争夺等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难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这些挑战,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对全球治理
315、体系改革与建设提供的中国方案。学习聚焦气候变化巴黎协定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由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开放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是第一个旨在稳定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确立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1997年达成的京都议定书,使温室气体减排成为发达国家的法律义务。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通过巴黎协定。这份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安排。协定重申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建立了尊重主权和国情、国家自主决定贡献力度的全球行动
316、模式。2016年9月,中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中国加入该协定。2018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卡托维兹大会通过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建立了一系列指导和帮助各方落实协定的机制和规则。2019年,美国正式启动退出巴黎协定程序。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历史纵横 上海合作组织的徽标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面对各种全球性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主要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仍然发
317、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与此同时,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在此形势下,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和相应的治理机制。在全球层面,1999年组成的二十国集团正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地区层面,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正在有效维护欧亚地区的安全;2009年首次召开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以及2015年成立的新开发银行,是金砖国家合作共赢、维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平台。在这些组织中,都有中国的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联邦、
318、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于 2001 年 6 月 15 日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2017 年,印度和巴基斯坦成为上合组织的成员国。金砖国家,最初指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个发展前景看好的新兴市场国家,因其国家英文名称的首字母组成BRIC,与英文中的 BRICK 的读音相似,故得名。2010 年吸收南非加入,这些国家英文名称的首字母写为 BRICS。统编版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141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自己的方案。一方面,中国继续高举和平、
319、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另一方面,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存在的混乱现象和全球治理出现的各种问题,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2017年在中国厦门召开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的徽标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
320、,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史料阅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是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是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
321、性可行的行动方案,是为了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和曲折的过程,中国政府已率先身体力行。2013 年,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该倡议是中国根据古丝绸之路留下的宝贵启示,着眼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秉持开放包容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繁荣提供新的平台与新的动力。“一带一路”宣传画统编版142 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探究与拓展有人这样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他们)将地球比作一艘大船,190多个国家就是这
322、艘大船的一个个船舱。世界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承载着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地球号”才能乘风破浪,平稳前行。你同意这种理解吗?谈谈你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问题探究学习拓展搜集“一带一路”的资料,说说“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实施情况及其重要意义。2014 年 11 月,中国设立丝路基金,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以资金支持。在 2019 年 4 月于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各方达成了283项务实成果,签署了总额 640 多亿美元的项目合作协议。另外,2015年12月,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
323、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简称“亚投行”。到2019年7月,亚投行已有100个成员。这些具体措施,表明了中国正在以自己的发展惠及世界。亚洲文明对话大会2019年5月15日,中国倡议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召开。在这次大会上,习近平发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这次大会,旨在传承、弘扬亚洲和世界各国璀璨的文明成果,搭建文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互学互鉴、共同发展的平台,增强亚洲文化自信,激发亚洲创新活力,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精神支撑。历史纵横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徽标统编版活动课 放眼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43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
324、,一方面,世界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和平与发展的大势不可逆转;另一方面,世界局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依然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2013 年 3 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此后,中国政府和领导人通过重要国际组织、系列主场外交、多边峰会等不同层面,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 年 9 月,习近平主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首次向国际社会全面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呼吁国际社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2017 年 2 月 10 日,人类命运共同体
325、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此后又多次被写入联合国大会、安理会、人权理事会、社会发展委员会的决议中。2017 年 10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对“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思想,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方略,回答的是“中国追求建设什么样的世界”这一重大问题。这既是对新时代中国外交作出的顶层设计,又是中国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和建设美好世界而提出的中国方案。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高中生,要有正确、宽广的世界视野,要对人类的发展愿景充满信心,就需要对推动构建人类命
326、运共同体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将我们现在的学习与国家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进步事业奉献智慧和力量。活动主题以“放眼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通过个人学习、小组专题研讨以及全班的专题论坛等方式,加深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的认识。放眼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活 动 课统编版144 中外历史纲要 下 活动课 放眼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活动目标1.将学习世界历史与学习中共十九大报告精神结合起来,深入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思想、具体内容和重大意义。2.通过学习与研讨,认识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应当为人类社会发展承担的历
327、史责任,形成将中国人民的幸福与世界人民的幸福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国际主义精神;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国际视野和世界关怀,关注全人类的历史命运,确立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作贡献的人生理想。3.在活动过程中,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结合起来,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论证、专题研讨等活动方式,提出自己对这一研究主题的见解,全面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活动过程步骤一全班同学以个人自学的方式,回顾世界历史的学习内容,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角度思考:自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逐步连接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在不断发展,但为什么在过去没有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
328、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为什么中国在此时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步骤二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各组确定本组的研究主题。主题一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当今国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是什么?(2)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是什么?(3)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普遍期待的国际社会秩序和普遍追求的共同利益是什么?主题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和国际秩序?(2)中国要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新型国际关系?(3)中国能够在世界舞台上贡献什么样的智慧和方案?主题三是“构建人类命运共
329、同体的内涵”,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体思路是什么?(2)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体现出中国什么样的新外交观、新统编版活动课 放眼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45安全观、新发展观、新文明观和新生态观?步骤三各组在明确了研究主题和方向后,经过研讨,确定本组的研究计划,明确组员的具体分工、搜集与整理研究资料的路径与方法、本组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等。在小组研究活动开始时,要以学习和领会中共十九大报告精神为基础,深入理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意义,并结合历史课的学习,对本组研究的问题进行初步的讨论。在初步讨论后,进一步明确需要搞清楚哪些问题,进而搜
330、集和查阅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概括资料的内容,为论证本组的研究主题做准备。步骤四各组在资料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论证工作,讨论本组研究主题所涉及的内容和观点,提出合理的解释,进而完成本组的研究报告。然后,小组全体组员对研究报告进行讨论,进一步完善报告的内容,并据此制作相关的文本和课件。步骤五各组形成研究报告后,在全班举行专题论坛的活动。各组派代表在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介绍本组的研究成果。每组代表演讲后,其他小组的成员进行评论,提出问题,共同进行研讨。在各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全班的总报告。活动拓展将本班的研究成果以多种方式进行展示,如编写板报、编辑论文集、制作网页、开展宣讲活动、进行
331、年级之间以及学校之间的交流等。统编版146 中外历史纲要 下 附录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附录中外历史大事年表时间中国外国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人距今约1万年进入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产生原始农业产生约公元前3100年埃及初步实现统一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产生一系列城市国家约公元前 2070约前 1600 年夏朝时期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基本统一两河流域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商朝时期公元前1046前771年西周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开始兴起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产生一系列国家;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开始公
332、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入侵波斯帝国,后灭亡波斯,建立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统一地中海地区,建立帝国统编版附录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147时间中国外国25年东汉建立12世纪罗马帝国空前繁荣4世纪初笈多帝国在恒河中游兴起4世纪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时期420年南朝宋建立,南朝开始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开始进入封建社会6世纪罗马民法大全编订并颁布581年隋朝建立7世纪初伊斯兰教创立618年唐朝建立627649年“贞观之治”646年日本开始“大化改新”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朝鲜半岛,仿照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713741年“开元盛世”8世纪中期阿拉伯
333、人建立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755763年安史之乱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1015世纪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一系列国家10世纪初高丽王朝建立960年北宋建立续表统编版148 中外历史纲要 下 附录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续表续表时间中国外国1115年金朝建立12世纪末日本建立镰仓幕府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1271年元朝建立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14世纪到17世纪初文艺复兴1368年明朝建立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15世纪中期玛雅文明衰落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15世纪末伊比利亚半岛形成西班牙和葡萄牙两个国家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1497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1
334、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全球联系初步建立;西班牙和葡萄牙很快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16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时期1517年马丁路德发布九十五条论纲,德意志宗教改革开始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统编版附录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149续表续表时间中国外国16世纪桑海达到鼎盛时期;奥斯曼人建立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1617世纪近代科学革命1718世纪启蒙运动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明朝灭亡;清军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马斯顿荒原战役,英国议会军战胜王党军队1662年郑成
335、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727年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美国独立战争开始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1804年海地独立统编版150 中外历史纲要 下 附录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续表续表时间中国外国19世纪上半期欧洲工人运动兴起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19世纪中后
336、期到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1865年美国内战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成立18641871年普鲁士通过战争统一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建立德意志帝国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问世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1870年意大利统一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1881年苏丹爆发大起义1882年埃及抗英战争1889年巴西建立共和国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美西战争爆发统编版附录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151续表续表时间中国外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337、欧洲逐步形成两大军事集团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伊朗爆发立宪革命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14年斐迪南大公遇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马恩河战役1917年墨西哥颁布资产阶级宪法;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巴黎和会召开19201940年印尼爆发反对荷兰的民族起义;印度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拉丁美洲进入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时期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开始统编版152 中外历史纲要 下 附录 中外历史大
338、事年表续表续表时间中国外国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权;苏联建立19221923年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并颁布第一部宪法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列宁逝世1929年古田会议召开经济大危机爆发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局部抗战开始;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一二九运动爆发19351941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西安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1938年台儿庄大捷德
339、国吞并奥地利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统编版附录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153续表续表时间中国外国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重庆谈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联合国成立1946年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印度独立;杜鲁门主义出台1948年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约成立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19
340、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955年周恩来率团参加万隆会议万隆会议召开;华约成立20世纪50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苏共二十大统编版154 中外历史纲要 下 附录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续表续表时间中国外国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0年17个非洲国家独立,“非洲年”1961年古巴宣布为社会主义国家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古巴导弹危机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
341、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中日正式建交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苏联入侵阿富汗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统编版附录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155续表续表时间中国外国1985年戈尔巴乔夫开始改革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891992年东欧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化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南非黑人获得公民
342、权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亚洲金融危机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国集团成立;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911”事件;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统编版156 中外历史纲要 下 附录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续表续表时间中国外国2011年叙利亚爆发内战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英国脱欧公投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
343、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统编版1目录后 记普通高中教科书 历史由教育部组织编写,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海鹏研究员和首都师范大学徐蓝教授担任总主编,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核通过。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国家教材委员会历史学科专家委员会和思想政治审议专家委员会委员及有关专家,对教科书的编写与修改完善给予了悉心指导和严格把关,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建议。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山东、河南、广东、四川、宁夏、新疆、海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所)、教研室及部分学校参加教科书的试教试用,为教科书的修改完善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同时,教科书还征求了许多专家学者和广大一线教师的意见。在此,向各位专家和教师表示感
344、谢。人民教育出版社承担了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在组织编写、编辑加工、制作印刷以及试教试用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的协助。历史编辑室李卿为全套教科书的编写修改做了大量统筹协调工作。中国地图出版社教材出版分社为本册教科书精心编绘了历史地图。吕敬人等为本套教科书的整体设计提供了艺术指导,于艳承担本书的美术设计工作。此外,在教科书编写、编辑出版过程中,还有很多业界同仁和社会各界朋友都提供过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真诚希望广大师生、家长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集思广益,不断修订,使教科书趋于完善。联系方式电 话:010-58758691电子邮箱: 编者 2019年12月统编版统编版必 修历史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历史必 修普 通 高 中 教 科 书中外历史纲要(下)定价:元绿 色 印 刷 产 品 LISHIPUTONG GAOZHONG JIAOKESHU高中历史必修2封面正稿.indd 120-1-7 下午3:14统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