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1128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5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7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7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7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7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7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7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7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7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7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7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7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7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37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37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37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37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5-2016学年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tRNA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 B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C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和果糖 D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2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种无机盐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表编号培养瓶中气体温度()离子相对吸收量(%)1空气171002氮气17103空气328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有氧条件下,有利于该植物幼根

2、对该种离子的吸收 B在有氧条件下,随温度升高幼根对该离子相对吸收量增加 C在氮气环境中,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所需能量来自无氧呼吸 D1瓶和2瓶的该植物幼根吸收这种无机盐离子的方式不同3下列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实例的是()A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 B吞噬细胞对抗原处理后,以直接接触方式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C细胞内通过蛋白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 D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肝脏细胞,与其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4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B发烧时,食欲减退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失去了活性 CDNA

3、连接酶可以连接碱基之间的氢键,使双链延伸 D洗衣时,加少许白醋会降低加酶洗衣粉中酶的活性5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裂期的细胞不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B癌变细胞内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代谢减缓 C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影响DNA复制和转录 D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6植物甲与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植物甲比植物乙更适合生活在高温环境中 B叶温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 C植物甲和植物乙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 D叶温为在15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均大于呼吸

4、速率7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B只要提供O2,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CO2和ATP C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和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D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ATP合成酶,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8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下列分析错误的()ARuBP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在叶绿体基质中 B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C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

5、法 D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9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B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C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D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10绿色荧光标记的X染色体DNA探针(X探针),仅能与细胞内的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并使该处呈现绿色荧光亮点同理,红色荧光标记的Y染色体DNA探针(Y探针)可使Y染色体呈现一个红色荧光亮点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胞,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

6、医院对某夫妇及胎儿的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X、Y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据图分析可知雌性个体有伴X染色体遗传异常表现 CY染染色体DNA上必定有一段与Y探针相同的碱基序列 D该夫妇选择生女儿可避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的发生11下表有关基因表达的选项中,不可能的是()基因表达的细胞表达产物A细菌抗虫蛋白基因抗虫棉叶肉细胞细菌抗虫蛋白B人酪氨酸酶基因正常人皮肤细胞人酪氨酸酶C动物胰岛素基因大肠杆菌工程菌细胞动物胰岛素D兔血红蛋白基因兔成熟红细胞兔血红蛋白AA BB CC DD12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利用噬菌体作为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下列

7、有关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 B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C外壳抑制了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使该细菌死亡 D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13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 B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D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但不一定引起性状的改变14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 B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和磷

8、酸交替连接而成的 C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SARS病毒可观察到DNA和RNA的分布 D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15关于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叙述,正确的是()AtRNA的反密码子携带了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 B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 C转录和翻译两种过程都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D以“-GTAATG-”互补链转录mRNA,则此段mRNA的序列是-CUUAAC-16经X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X射线引起的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看不到的 B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 C观

9、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确定是否是可遗传变异 D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17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B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C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 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18普通水稻是二倍体,有的植株对除草剂敏感,有的植株对除草剂不敏感,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育种工作者综合应用了多种培育方法,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花药离体培养的理论依据是细胞的全能性 B用秋水仙素处理绿色幼苗,可以获得纯合子 C

10、用射线照射单倍体幼苗,诱发的基因突变是定向的 D用除草剂喷洒单倍体幼苗,保持绿色的部分具有抗该除草剂的能力19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B有氧呼吸产生CO2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内环境的成分含有尿素、神经递质、血红蛋白 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20如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

11、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21如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项目测定值参考范围单位甲状腺激素10.03.1-6.8Pmol/L胰岛素1.75.0-20.0mIU/L据此分析,正确的是()A此人的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可能加速 B此人可能患有甲亢,导致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较高 C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不包括骨骼肌细胞和肝脏细胞 D此化验单是一个糖尿病患者在寒冷的环境下测得的22下面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有关斜述中不正确的是()A饮水过少时,激素D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肾小管和集合管 B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ACDE属于体液调节 C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通过ABE来实

12、现的,属于神经调节 D体温调节过程中的内分泌腺C包括下丘脑、胸腺、肾上腺和甲状腺23当某植物顶芽比侧芽生长快时会产生顶端优势,其主要原因是()A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过高,其生长受抑制 B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较低,其生长受抑制 C顶芽附近的脱落酸浓度较高,其生长被促进 D侧芽附近的细胞分裂素浓度较高,其生长受抑制24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越小 B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减弱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垂直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13、D在植物蝗虫蜥蜴的食物链中,物质是循环利用的25下列与植物激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 B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成塔形与激素有关 C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D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26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同种限制酶切割载体与目的基因可获得相同的粘性末端 B检测到受体细胞含有目的基因就标志着基因工程操作的成功 C以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为依据合成的目的基因与原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 D用含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质粒作为载体是因为其抗性基因便于与外源基因连接27设计植物体细胞杂交实验时,如果期望获得性状优良的作物新

14、品种,不需要考虑的是()A亲本体细胞去除细胞壁 B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 C亲本间的生殖隔离问题 D杂种细胞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分化28某研究小组为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准备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动物培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仅用该培养液也能用来培养乙肝病毒 B在利用两种肝组织块制备肝细胞悬液时,可用胃蛋白酶处理 C甲、乙细胞在持续的原代培养过程中,乙会出现停止增殖的现象 D细胞培养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刺激细胞的呼吸29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制作果酒和果醋实验中,应该一直保持厌氧环境 B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

15、酸菌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 C由于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不需对所用装置进行消毒处理 D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影响很大,而对醋酸菌的发酵影响不大30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各不相同下列有关一种以CO2为唯一碳源的自养微生物营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 B水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 C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D碳源物质也是该微生物的能源物质二、非选择题(共50分) 31科研人员选择冬季大棚中的番茄和草莓,在保持两种植物生长所需的温度、水分、肥料等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每天14:00-15:00观察并测定光合速率,结果如图(1)实验的研究目的是_(2

16、)在番茄和草莓棚中选择生长期一致的两种植物,且每种植物_的植株进行实验(3)随空气质量指数上升,空气中细颗粒物浓度增大,光照强度降低,光合作用_,_减弱,为暗反应提供的_减少同时污染物浓度增加,温度随之降低,直接影响了细胞内_光合作用速率下降(4)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空气质量对番茄和草莓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表空气质量级别番茄草莓棚温光合有效辐射Em-2s-1光合速率molm2s-1棚温光合有效辐射Em-2s-1光合速率molm2s-1二级良25.698720.427.399420.11三级轻度污染23.474619.626.178518.72四级中度污染23.447717.126.142817

17、.41五级重度污染22.232511.824.642810.10(注:光合有效辐射是指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能够被光和色素吸收并转化的太阳辐射能量)当空气质量由三级升为四级时,番茄光合速率下降13%,草莓的光合速率下降7%,这一结果说明_当污染进一步加剧到五级时,导致草莓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是_(5)综上所述,在空气质量处于四级中度污染以上时,番茄棚和草莓棚应分别采取_措施来维持植物的光合速率32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常见十大恶性肿瘤之一(1)癌细胞表面_减少,导致极易在体内扩散(2)葡萄、花生中富含一种化合物白藜芦醇,有人认为白藜芦醇对

18、癌细胞有一定的影响,某科研组欲探究白藜芦醇对胰腺癌的影响,做了如下相关实验取人胰腺癌细胞接种到多孔细胞培养板,在实验组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其余处理与对照组相同培养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1,实验结果表明_当白藜芦浓度为_,处理72小时,约可影响细胞增殖能力的50%(3)在探究白藜芦醇的作用机理时,科研人员对胰腺癌细胞进行超声破碎,提取细胞中蛋白质,通过电泳,将不同质量的蛋白质分离再鉴定蛋白质种类,可选用_技术分离并鉴定结果如图2EGFR、ERK、AKT在_合成,并通过_和_加工、修饰和运输(4)综上所述,一定浓度的白藜芦醇可以_细胞中EGFR、ERK、AKT三种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影响胰腺癌细

19、胞的增殖33鹌鹑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Z为雄性,ZW为雌性),羽色受两对基因控制,表现为栗、黄、白3种颜色(注:不考虑交叉互换和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为研究鹌鹑羽色的遗传规律,科研人员做了如下一系列实验(1)对栗羽、黄羽、白羽三个纯系鹌鹑进行杂交实验,结果见图1和图2根据杂交结果,初步推测鹌鹑羽色间的显隐关系是_,控制羽色的基因存在于_染色体上,_(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为验证上述推测,科研人员选择纯系黄羽和纯系白羽进行杂交实验,结果见图3和图4实验三和实验四中_个体的出现,说明上述推测是正确的实验三、四中F1栗羽的基因型分别是_(3)白羽和黄羽是在饲养栗羽鹌鹑的过程中偶然出现的,

20、控制白羽和黄羽的基因_(是或不是)等位基因白羽和黄羽的出现是_造成的34谷蛋白是水稻种子中含量较高的贮藏蛋白,是稻米蛋白中可供人体吸收的主要成分而低谷蛋白稻米可以满足蛋白质代谢障碍患者的特殊需求有人利用普通水稻的品种,进行高产低谷蛋白水稻新品系的选育,过程如图,对不同水稻品种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如表名称株高cm每穗粒数千粒重g谷蛋白含量/种子干重(%)武育粳3号89.3141.027.66.5南粳4699.3206.422.85.8南粳47103.7160.921.07.4LGC-192.485.621.44新品种93.8181.524.34.1新品种94.5223.827.13.8新品种1

21、16.8228.323.04.6(1)育种过程中选择A品种是表中_,理由是_(2)实验田中除种植杂交亲本和创新品系外,还种植了常规水稻,并对其相应指标进行测量,目的是_(3)研究发现低谷蛋白特性受显性单基因控制,在杂交育种中,进行多代自交的原因是_(4)根据各品种的综合表现,表中_品种可满足蛋白质代谢异常的患者等特殊人群对蛋白质摄入量的要求,并可进行大规模生产(5)研究中发现水稻细胞内存在DNA相似性达99.8%的两个谷蛋白基因GluB4和GluB5,GluB5基因末端缺失一段3.5kb的DNA序列,丧失了终止子(终止转录过程),两基因末端尾尾连接GluB5在转录时与GluB4发生通读,从而形

22、成RNA的发夹结构,造成出现低谷蛋白性状分析出现低谷蛋白性状的原因_35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是目前预防甲流的有效措施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1)人体接种H1N1甲流疫苗后,其中主要成分血凝素(病毒囊膜糖蛋白)可作为_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2)一旦H1N1甲流病毒入侵机体,_会迅速增殖分化为_,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的H1N1结合阻止其吸附宿主细胞;若少量病毒侥幸侵入机体细胞,机体还可依靠_免疫将被感染细胞清除(3)C48/80是一种可激活巨噬细胞(吞噬细胞的一种)的聚合物,研究人员为了研究C48/80对疫苗免疫效应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实验选用126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8组,采用滴鼻方

23、式给药,28天后以致死剂量H1N1病毒悬液处理小鼠,一段时间后测定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在病毒处理后21天计算各组小鼠成活率,结果如表:组别疫苗及辅助剂疫苗剂量(g)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小鼠存活率(%)AH1N1+C48/801.513100BH1N11.511.3100CH1N1+C48/800.1511.387.5DH1N10.159.6750EH1N1+C48/800.01510.3362.5FH1N10.0159.3325GC48/80-6.00HH1N1+CTB*1.514.33100注:CTB*已被证实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辅助剂,可增强疫苗的免疫效力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可再

24、增加一组对照实验,其处理应为_,预测该组小鼠的存活率应为_实验数据显示,G组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比其他组_,最可能的原因是_实验结果表明,随H1N1疫苗剂量的增加,免疫小鼠的_,且添加C48/80的免疫组同剂量单独H1N1疫苗免疫组比较,同时它们再与H组结果比较,C48/80的作用是_36薇甘菊是珠三角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某科研小组对薇甘菊入侵红树林的有关状况进行研究,他们选取未受入侵的红树林群落、轻度入侵的“红树林-薇甘菊”群落、重度入侵的以薇甘菊为主的群落和无植被覆盖的光滩(分别编号为A、B、C、D)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表群落ABCD植物种类150121690有机碳储量(吨/公顷)植被

25、56.250.943.50凋落物2.03.55.40土壤161.9143.2117.786.1总计220.1197.6166.686.1(1)研究人员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各群落的植物种类,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表中数值应是_(2)调查结果显示随薇甘菊入侵强度增大,群落中植物的丰富度_(3)薇甘菊入侵使植被凋落程度_,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_,最可能的原因是_(4)当红树林被薇甘菊入侵后,当地群落的物种种类和个体数量都会发生改变,这一过程称为_2015-2016学年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0 1下

26、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tRNA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 B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C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和果糖 D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专题】正推法;蛋白质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糖类 脂质的种类和作用【分析】1、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2、ATP元素组成:ATP 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结构特点: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线断裂,为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3、核酸的作用:是细胞内携

27、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核酸的组成元素:C、H、O、N、P;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为脱氧核糖、RNA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解答】解:A、tRNA分子为“三叶草”型,单链RNA在某些区域折叠形成局部双链,通过氢键相连,A正确;B、DNA和ATP都含有C、H、O、N、P五种元素,B正确;C、纤维素属于多糖,基本单位是葡萄糖,C错误;D、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正确故选:C【点评】

28、本题考查生物体中有机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种无机盐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表编号培养瓶中气体温度()离子相对吸收量(%)1空气171002氮气17103空气328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有氧条件下,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种离子的吸收 B在有氧条件下,随温度升高幼根对该离子相对吸收量增加 C在氮气环境中,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所需能量来自无氧呼吸 D1瓶和2瓶的该植物幼根吸收这种无机盐离子的方式不同【考点】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专题】数

29、据表格;物质跨膜运输【分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空气的成分和温度,因变量是离子相对吸收量,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温度和氧气都影响离子相对吸收量,根本原因是离子的吸收为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而氧气浓度和温度都影响呼吸作用【解答】解:A、第一组和第二组对比说明,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A正确;B、第一组和第三组对比说明,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有关,温度较高时,吸收离子较快,B正确;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需要无氧呼吸供能,C正确;D、第一组和第二组对比说明,氮气环境不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但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方式相同,均消耗能量,

30、说明均为主动运输,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借助于离子的跨膜运输,考查与呼吸作用有关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氧气浓度难度适中3下列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实例的是()A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 B吞噬细胞对抗原处理后,以直接接触方式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C细胞内通过蛋白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 D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肝脏细胞,与其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考点】细胞膜的功能【专题】正推法;生物膜系统【分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

31、识别和结合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解答】解:A、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如高等植物的胞间连丝,A错误;B、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如吞噬细胞呈递抗原给T细胞,B错误;C、细胞内通过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不存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正确;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随血液

32、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注意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有两种: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等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交流4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B发烧时,食欲减退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失去了活性 CDNA连接酶可以连接碱基之间的氢键,使双链延伸 D洗衣时,加少许白醋会降低加酶洗衣粉中酶的活性【考点】酶的特性【专题】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33、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还有少量RNA,因此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酶的作用特点是高效性、专一性、酶的活性受温度、酸碱度的影响【解答】解: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A错误;B、人体发烧,由于温度升高,酶活性降低,因此人的食欲减退,但是酶没有失去活性,B错误;C、DNA连接酶的作用是通过形成磷酸二酯键连接DNA片段,C错误;D、洗衣粉中的蛋白酶是碱性蛋白质,加入白醋会使PH降低,酶活性下降,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酶的概念和本质、酶的作用特点,并学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问题5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裂期的细胞不

34、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B癌变细胞内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代谢减缓 C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影响DNA复制和转录 D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考点】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的分化;癌细胞的主要特征【专题】正推法;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

35、减慢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解答】解:A、分裂期的细胞不进行DNA的复制,但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A错误;B、癌变细胞由于无限增殖而细胞代谢加快,B错误;C、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影响DNA复制和转录,C正确;D、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了细胞分化,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细胞的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等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试题难度

36、中等6植物甲与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植物甲比植物乙更适合生活在高温环境中 B叶温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 C植物甲和植物乙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 D叶温为在15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均大于呼吸速率【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专题】坐标曲线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分析】据图分析:随着叶片温度的升高,两种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都是先升高后降低,但植物甲对温度的变化的适应范围比植物乙对温度的变化的适应范围更大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解答】解:A、图中甲、乙两植物的呼

37、吸强度无法确定,虽然甲的净光合速率在高温下高于乙,但仍然不能确定真正的光合速率,所以不能确定甲比植物乙更适合生活在高温环境中,A错误;B、据图分析,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曲线比植物乙的曲线高,故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B正确;C、植物光合作用的最终能量来源都是太阳能,C正确;D、15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所以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均大于呼吸速率,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关键是要求学生理解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并学会识图分析曲线,解决相关问题7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是

38、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B只要提供O2,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CO2和ATP C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和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D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ATP合成酶,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考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专题】正推法;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分析】ATP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酶不同:使ATP分解的酶是水解酶,使ADP合成ATP的酶是合成酶;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

39、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解答】解:A、蓝藻为原核细胞,无线粒体,A错误;B、叶绿体消耗的ATP来自于光反应,线粒体不能为叶绿体提供ATP,B错误;C、正常人体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C错误;D、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故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ATP合成酶,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8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

40、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下列分析错误的()ARuBP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在叶绿体基质中 B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C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D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专题】信息转化法;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分析】RuBP羧化酶是植物体内催化CO2固定的酶,能够催化CO2+C52C3暗反应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解答】解:A、菠菜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是植物体内催化CO2固定的酶,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正确;B、CO2

41、+C5 RBuP酶2C3的反应需要在二氧化碳供应和五碳化合物存在条件下进行,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B错误;C、测定该酶活性的方法用到了14C3,属于同位素标记法,C正确;D、根据题意,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的理解与运用9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B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C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D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

42、DNA分子数目相同【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主要区别:比较项目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间期减I前的间期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联会与四分体无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不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没有交叉互换现象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有交叉互换现象分离与组合也不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着丝点的行为中期位置赤道板减I在赤道板两侧,减II在赤道板断裂后期减II后期据此答题【解答】解:AB、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不同

43、,染色体行为也不同,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但这两个时期的DNA含量相同,A正确,B错误;C、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相同,但染色体行为不同,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的分布于细胞中,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C错误;D、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相同,染色体行为不同,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

44、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规律,能对两者进行比较,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10绿色荧光标记的X染色体DNA探针(X探针),仅能与细胞内的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并使该处呈现绿色荧光亮点同理,红色荧光标记的Y染色体DNA探针(Y探针)可使Y染色体呈现一个红色荧光亮点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胞,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医院对某夫妇及胎儿的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X、Y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据图分析可知雌性个体有伴X染色体遗传异常表现 CY染染色体DNA上必定有一段与Y探针相同的碱基序列 D该夫妇选择生女儿可避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

45、疾病的发生【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专题】模式图;人类遗传病【分析】本题以人体性染色体组成、XY型性别决定已经基因检测的理论为基础考查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异以及优生的相关知识,首先理解DNA探针是对待测基因制备的具有与目标基因相同或互补碱基序列的单链DNA【解答】解:A、X、Y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X染色体上的色盲基因与性别决定无关,A错误;B、据图分析,妻子具有3条X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至于妻子是否由于X染色体上具有致病基因导致的伴性遗传,本题的图形中没有显示相关基因的种类和分布情况,不能判断,B错误;C、红色荧光标记的Y染色体DNA探针(X探针),仅能与细胞内的

46、Y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这说明Y染染色体DNA上必定有一段与Y探针相同的碱基序列,C正确;D、由图形显示分析,流出胎儿的遗传配子既有可能来自母亲产生的XX卵细胞与父亲产生的含Y精子的结合的结果,也有可能来自母亲产生的含X的正常卵细胞与父亲产生的含XY精子的结合的结果,因此,对于该对夫妇来说,选择性生育并不能解决该遗传病出现的问题,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以图形为载体,主要考查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异以及优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有一定的难度11下表有关基因表达的选项中,不可能的是()基

47、因表达的细胞表达产物A细菌抗虫蛋白基因抗虫棉叶肉细胞细菌抗虫蛋白B人酪氨酸酶基因正常人皮肤细胞人酪氨酸酶C动物胰岛素基因大肠杆菌工程菌细胞动物胰岛素D兔血红蛋白基因兔成熟红细胞兔血红蛋白AA BB CC DD【考点】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细胞的分化【分析】基因的表达包括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转录是由DNARNA,翻译是由RNA蛋白质,转录需要的条件是DNA和原料以及RNA聚合酶等,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需要RNA、原料等在基因工程中将外源的DNA导入受体细胞内,在受体细胞内外源基因就可以进行基因的表达【解答】解:A、细菌抗虫蛋白基因可通过转基因技术转入棉花体内,在棉花的叶肉细胞中表达产生细菌抗虫蛋白,使

48、棉花具有抗虫能力,A正确;B、正常人皮肤细胞中含有人酪氨酸酶基因,人酪氨酸酶基因能够表达产生人酪氨酸酶,B正确;C、动物胰岛素基因可通过转基因技术转移到大肠杆菌体内,在大肠杆菌工程菌细胞中合成动物胰岛素,C正确;D、兔属于哺乳动物,其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所以不可能表达出血红蛋白,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传递,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2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利用噬菌体作为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下列有关噬菌体的叙述,

49、正确的是()A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 B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C外壳抑制了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使该细菌死亡 D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只有噬菌体的DNA注入细菌内,并作为控制子代噬菌体合成的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能量、场所等均由细菌提供)组装释放【解答】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利用宿主菌的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如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A正确;B、以噬菌体的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B错误;C、外壳留在

50、宿主菌的外面,不能抑制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大量子代噬菌体使细菌裂解死亡,并释放出子代噬菌体,C错误;D、宿主菌以二分裂方式进行增殖,而噬菌体不能分裂,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知识点单一,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及繁殖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再结合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需要注意的是D选项,还要求考生明确噬菌体是病毒,不能分裂13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 B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

51、置 D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但不一定引起性状的改变【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专题】对比分析法;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

52、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解答】解:A、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从而导致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以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A正确;B、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和易位必然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排列顺序的改变,B正确;C、用光学显微镜能直接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变异和结构变异,但是不能观察到基因突变,所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不能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C错误;D、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不一定改变生物的个体表现型,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

53、考查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4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 B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 C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SARS病毒可观察到DNA和RNA的分布 D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考点】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专题】观察类实验;正推法;DNA分子结构和复制【分析】1、DNA分子的多样性: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

54、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n对碱基可形成4n种)2、DNA分子的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特定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都贮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3、2、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测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4、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甲基绿和吡罗

55、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解答】解:A、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A错误;B、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B正确;C、SARS病毒中只含有RNA一种核酸,因此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SARS病毒可观察到RNA的分布,不能观察到DNA的分布,C错误;D、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等不一定相同,因此它们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D错误

56、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识记和理解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识记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5关于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叙述,正确的是()AtRNA的反密码子携带了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 B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 C转录和翻译两种过程都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D以“-GTAATG-”互补链转录mRNA,则此段mRNA的序列是-CUUAAC-【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专题】正推法;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

57、析】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解答】解:A、携带了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存在于基因和mRNA中,tRNA只是翻译过程中的工具,A错误;B、转录以DNA为模板,需要RNA聚合酶催化,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B正确;C、转录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原料是核糖核苷酸,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原料是氨基酸,C错误;D、“-GTAATG-”的互补链碱基序列为-CATTAC-,以“-GTAATG-”互补链转录

58、mRNA,则此段mRNA的序列是-GUAAUG-,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DNA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只要考生识记DNA复制的场所、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6经X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X射线引起的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看不到的 B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 C观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确定是否是可遗传变异 D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考点】诱变育种【专题】正推法;育种【分析】1、基因突变的原因:外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59、内因:DNA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X射线引起的基因突变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看不到的,A正确;B、通过杂交实验,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是隐性突变,B正确;C、通过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可确定是否是可遗传变异,C

60、正确;D、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现代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17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B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C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 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专题】正推法;生物的进化【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6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由于遗传和变异,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A正确;B、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B正确;C、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C错误;D、受农药处理后,经农药的选择作用,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D正确故选:C【点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本

62、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18普通水稻是二倍体,有的植株对除草剂敏感,有的植株对除草剂不敏感,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育种工作者综合应用了多种培育方法,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花药离体培养的理论依据是细胞的全能性 B用秋水仙素处理绿色幼苗,可以获得纯合子 C用射线照射单倍体幼苗,诱发的基因突变是定向的 D用除草剂喷洒单倍体幼苗,保持绿色的部分具有抗该除草剂的能力【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专题】信息转化法;育种【分析】分析图解可知,该育种方式中综合运用了单倍体育种和诱变育种,其

63、中射线照射是为了诱导基因发生突变,而除草剂是起了选择的作用由于基因突变大多数是有害的,少数是有害的,因此用除草剂选择后只有少部分植物的叶片保持绿色【解答】解:A、花药离体培养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范畴,该技术运用的原理就是细胞的全能性,A正确;B、水稻是单倍体,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因此用秋水仙素处理绿色幼苗,可以获得纯合子,B正确;C、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D、用除草剂喷洒单倍体幼苗,保持绿色的部分具有抗该除草剂的能力,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以育种流程图为载体,考查了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以及基因突变的特点等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不同育种方式的过程和原理,明确基因突变

64、是不定向,再结合选项准确判断19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B有氧呼吸产生CO2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内环境的成分含有尿素、神经递质、血红蛋白 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内环境的组成【专题】正推法;内环境与稳态【分析】1、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为: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

65、)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解答】解: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失水,A错误;B、有氧呼吸产生CO2的过程发生在细胞中的线粒体内,B错误;C、尿素能随着血液运输,属于内环境成分;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组织液),属于内环境成分;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能够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

66、境的概念,明确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掌握内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0如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1、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内含有突触小泡,突触后膜上含有神经递质的受体2、当有神经冲动传

67、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使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后模,使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解答】解: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被突触小泡膜与细胞质分开,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A正确;B、神经冲动传到突触小体,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可实现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B正确;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C正确;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如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则Na+内流,如果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则Cl-内流,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元结构、突触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1如表为某人血

68、液化验的两项结果:项目测定值参考范围单位甲状腺激素10.03.1-6.8Pmol/L胰岛素1.75.0-20.0mIU/L据此分析,正确的是()A此人的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可能加速 B此人可能患有甲亢,导致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较高 C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不包括骨骼肌细胞和肝脏细胞 D此化验单是一个糖尿病患者在寒冷的环境下测得的【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专题】数据表格;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分析】1、甲状腺激素对动物或人的作用:促进动物个体的发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2、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解答】解:A、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该

69、人的胰岛素含量低于正常值,故此人的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可能减慢,A错误;B、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该人的甲状腺激素含量高于正常值,此人可能患有甲亢,导致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较高,B正确;C、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其靶细胞几乎包括全身的组织细胞,也包括骨骼肌细胞和肝脏细胞,C错误;D、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含量可以低于正常值,寒冷环境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但是由于存在负反馈调节,不会高于正常值,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表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考生对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功能

70、的识记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2下面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有关斜述中不正确的是()A饮水过少时,激素D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肾小管和集合管 B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ACDE属于体液调节 C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通过ABE来实现的,属于神经调节 D体温调节过程中的内分泌腺C包括下丘脑、胸腺、肾上腺和甲状腺【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图示过程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胸腺分泌的胸腺激素参与免疫调节【解答】解:A、水平衡调节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激素D抗利尿激素,饮水过少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A正确;B、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血糖浓度变化直接刺激胰岛

71、,使胰岛分泌相关激素参与调节,属于体液调节,B正确;C、手被针扎时,刺激通过神经调节引起肌肉收缩过程为ABE,属于神经调节,正确;D、胸腺不参与体温调节,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解题关键是知道胸腺激素参与的是免疫调节,不参与体温调节23当某植物顶芽比侧芽生长快时会产生顶端优势,其主要原因是()A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过高,其生长受抑制 B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较低,其生长受抑制 C顶芽附近的脱落酸浓度较高,其生长被促进 D侧芽附近的细胞分裂素浓度较高,其生长受抑制【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生长素作用因浓度、细胞年龄、植物种类、植物器官的不同而有差异,因生长素浓

72、度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即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如植物顶端优势现象的产生、根的向地性等【解答】解:顶端优势是指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生长素极性运输到侧芽,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素浓度升高,进而抑制侧芽的生长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重点考查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要求考生理解生长素的运输及作用的两重性,合理解释顶端优势现象产生的原因,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4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

73、),结果见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越小 B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减弱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垂直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在植物蝗虫蜥蜴的食物链中,物质是循环利用的【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种群的特征【专题】坐标曲线图;种群和群落【分析】据图中数据可知,随距石头的距离加大,蜥蜴数量减少,蝗虫数量增多,而非禾草植物明显降低,故说明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解答】解:A、蜥蝎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越不利于躲避天敌,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A错误;B、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和非禾草植物的生物量均在减少,两者之间的

74、竞争将会降低,B正确;C、据图中数据可知,随距石头的距离不同,生物分布也不同,故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C错误;D、物质循环是指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物质是循环利用的,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图表考查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的分布,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中等25下列与植物激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 B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成塔形与激素有关 C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D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专题】对比分析法;植物激素调节【分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

75、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

76、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解答】解:A、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空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外界因素会引起包括植物激素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A正确;B、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成塔形,这与顶端优势有关,与生长素有关,B正确;C、在顶端优势中,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处积累,导致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但是生长素的合成并未受到抑制,C错误;D、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D正确故选:C【点评】掌握植物激素的作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某些生物

77、学现象的能力26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同种限制酶切割载体与目的基因可获得相同的粘性末端 B检测到受体细胞含有目的基因就标志着基因工程操作的成功 C以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为依据合成的目的基因与原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 D用含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质粒作为载体是因为其抗性基因便于与外源基因连接【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专题】正推法;基因工程【分析】基因工程的工具:(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

78、物病毒【解答】解:A、限制性内切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切割形成特定的粘性末端,所以用同种限制酶切割运载体与目的基因可获得相同的黏性末端,这样便于目的基因与运载体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A正确;B、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成功表达才表示基因工程操作成功,仅仅检测到受体细胞含有目的基因,并不代表该基因可以正常的转录和翻译,B错误;C、真核生物基因有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之分,并且编码区包括外显子和内含子,而以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为依据合成的目的基因只包含外显子,没有内含子和非编码序列,因此与原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同,C错误;D、质粒中抗生素抗性基因一般用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受体细

79、胞中,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了解基因工程技术的相关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7设计植物体细胞杂交实验时,如果期望获得性状优良的作物新品种,不需要考虑的是()A亲本体细胞去除细胞壁 B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 C亲本间的生殖隔离问题 D杂种细胞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分化【考点】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专题】正推法;克隆技术【分析】1、采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作物新品种时,需要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该技术包括亲本细胞的融合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中植物组织培养又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重要的步骤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优点

80、是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解答】解:A、植物体细胞杂交时首先要去除细胞壁,A正确;B、培育优良品种,需要选择具有某些优良性状的亲本,B正确;C、植物体细胞杂交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所以不需要考虑高等植物间的生殖隔离,C错误;D、植物体细胞杂交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而植物组织培养的两个重要步骤是脱分化和再分化,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具体过程、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意义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28某研究小组为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准备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动物培养下列说法正确

81、的是()A仅用该培养液也能用来培养乙肝病毒 B在利用两种肝组织块制备肝细胞悬液时,可用胃蛋白酶处理 C甲、乙细胞在持续的原代培养过程中,乙会出现停止增殖的现象 D细胞培养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刺激细胞的呼吸【考点】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专题】材料分析题;克隆技术【分析】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消毒、灭菌;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温度和PH(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解答】解:A

8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依赖于细胞生存,应该用细胞来培养病毒,A错误;B、胃蛋白酶最适pH值接近于2,呈酸性,而细胞培养液的pH值接近于中性,所以不能用胃蛋白酶处理,B错误;C、乙是正常肝细胞,存在细胞接触抑制现象,在原代培养过程中会出现停止增殖的现象,需要传代培养获得细胞株和细胞系,C正确;D、细胞培养过程中,5%CO2的作用是调节细胞培养液的pH值,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及应用,要求考生熟记动物细胞培养具体操作、条件和过程,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本题需要注意的是A选项,要求考生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29

83、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制作果酒和果醋实验中,应该一直保持厌氧环境 B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 C由于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不需对所用装置进行消毒处理 D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影响很大,而对醋酸菌的发酵影响不大【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分析】1、酵母菌和醋酸菌的比较:酵母菌醋酸菌生物学分类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生活方式异养兼性厌氧异养需氧适宜温度20左右3035主要生殖方式出芽生殖二分裂生殖发酵条件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一直需氧主要用途酿酒、发面酿醋2、防止杂菌污染的措施: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发酵瓶要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

84、;装入葡萄汁后,封闭充气口;发酵装置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解答】解:A、在制作果酒的制作的过程中,前期需要,目的是让酵母菌大量繁殖,后期厌氧环境,果醋实验中,应该一直保持需氧环境,A错误;B、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B正确;C、虽然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仍需对所用装置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C错误;D、无论酵母菌还是醋酸菌都有生长的最适温度,所以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影响很大,对醋酸菌的发酵影响也很大,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果酒、果醋制作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制作分别使用的菌种;明确醋酸菌属于异养需氧型微生物;识记二种微生物适宜生

85、存的温度不同;明确酵母菌前期发酵需氧的原因30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各不相同下列有关一种以CO2为唯一碳源的自养微生物营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 B水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 C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D碳源物质也是该微生物的能源物质【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专题】对比分析法;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应用【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和培养基的组成和功能,确定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知识,然后根据选项提示进行判断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水、无机盐,有的还有生长因子,以CO2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自养微生物,培养基中还必须提供氮源

86、、水、无机盐【解答】解:A、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A正确;B、水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B正确;C、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C正确;D、该碳源是二氧化碳,属于无机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能源物质,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是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及作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二、非选择题(共50分) 31科研人员选择冬季大棚中的番茄和草莓,在保持两种植物生长所需的温度、水分、肥料等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每天14:00-15:00观察并测定光合速率,结果如图(1)实验的研究目的是空气质量指数对番茄和草莓光合作用的影响(2)在番茄和草莓棚中选择生长期一致的两种植物,且每种植

87、物长势一致的植株进行实验(3)随空气质量指数上升,空气中细颗粒物浓度增大,光照强度降低,光合作用速率均显著下降,光反应减弱,为暗反应提供的ATPH减少同时污染物浓度增加,温度随之降低,直接影响了细胞内与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活性光合作用速率下降(4)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空气质量对番茄和草莓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表空气质量级别番茄草莓棚温光合有效辐射Em-2s-1光合速率molm2s-1棚温光合有效辐射Em-2s-1光合速率molm2s-1二级良25.698720.427.399420.11三级轻度污染23.474619.626.178518.72四级中度污染23.447717.126.142817.4

88、1五级重度污染22.232511.824.642810.10(注:光合有效辐射是指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能够被光和色素吸收并转化的太阳辐射能量)当空气质量由三级升为四级时,番茄光合速率下降13%,草莓的光合速率下降7%,这一结果说明当空气污染由三级升为四级,棚温没有明显变化,但光合有效辐射明显下降当污染进一步加剧到五级时,导致草莓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是棚温下降和光合有效辐射(光照强度)(5)综上所述,在空气质量处于四级中度污染以上时,番茄棚和草莓棚应分别采取增加光照强度和增加棚温措施来维持植物的光合速率【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专题】表格数据类简答题;实验分析题;

89、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分析】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空气质量指数及植物的种类,因变量是光合速率,探究的题目是空气质量指数对番茄和草莓光合作用的影响表中数据表明空气质量可以影响大棚内的稳定、光照强度和植物的光合速率据此分析作答【解答】解:(1)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空气质量指数及植物的种类,因变量是光合速率,探究的题目是空气质量指数对番茄和草莓光合作用的影响(2)生物实验遵循的一般原则是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所以在番茄和草莓棚中选择生长期一致的两种植物,且每种植物长势一致(3)图中,随空气质量指数上升,空气中细颗粒物浓度增大,光照强度降低,光合作用速率均显著下降,

90、原因可能是污染加重,光反应减弱,为暗反应提供的ATPH减少同时污染物浓度增加,光照减弱,温度随之降低,与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活性使得光合速率降低(4)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据表分析,当空气质量由三级升为四级时,棚温没有明显变化,但光合有效辐射明显下降,所以番茄光合速率下降13%,草莓的光合速率下降7%当污染进一步加剧到五级时,棚温下降和光合有效辐射(光照强度)也下降,导致草莓光合速率下降(5)表中数据表明,在空气质量处于四级中度污染以上时,番茄棚和草莓棚应分别采取增加光照强度和增加棚温措施来维持植物的光合速率故答案为:(1)空气质量指数对番茄和草莓光合作用的影响

91、(2)长势一致 (3)光反应ATPH与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活性(4)当空气污染由三级升为四级,棚温没有明显变化,但光合有效辐射明显下降棚温下降和光合有效辐射(光照强度)(5)增加光照强度和增加棚温【点评】本题结合具体实验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题目难度中等32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常见十大恶性肿瘤之一(1)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导致极易在体内扩散(2)葡萄、花生中富含一种化合物白藜芦醇,有人认为白藜芦醇对癌细胞有一定的影响,某科研组欲探究白藜芦醇对胰腺癌的影响,做了如下相关实验取人胰腺癌

92、细胞接种到多孔细胞培养板,在实验组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其余处理与对照组相同培养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1,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白藜芦醇浓度的增加,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当白藜芦浓度为30umol/l,处理72小时,约可影响细胞增殖能力的50%(3)在探究白藜芦醇的作用机理时,科研人员对胰腺癌细胞进行超声破碎,提取细胞中蛋白质,通过电泳,将不同质量的蛋白质分离再鉴定蛋白质种类,可选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分离并鉴定结果如图2EGFR、ERK、AKT在核糖体合成,并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修饰和运输(4)综上所述,一定浓度的白藜芦醇可以抑制细胞中EGFR、ERK、AKT三种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影响胰腺癌细胞

93、的增殖【考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恶性肿瘤的防治【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分析】分析题图1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白藜芦醇的浓度,因变量是细胞的存活率,据图1可知白藜芦醇对癌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而加强据图2结果可知,随白藜芦醇浓度的增加,EGFR、ERK、AKT三种蛋白质的数量逐渐减少,故说明一定浓度的白藜芦醇可以抑制细胞中EGFR、ERK、AKT三种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影响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解答】解:(1)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粘着性降低,导致极易在体内扩散(2)据图1实验结果可知,随着白藜芦醇浓度的增加,胰腺癌细胞的相对值逐渐减小,故能抑

94、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据图中数据可知,处理72小时,对照组癌细胞相对值为1.4左右,而当白藜芦浓度为30umol/l时癌细胞数量仅为对照组一半,约可影响细胞增殖能力的50%(3)鉴定蛋白质种类可选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丙并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修饰和运输(4)据图2结果可知,随白藜芦醇浓度的增加,EGFR、ERK、AKT三种蛋白质的数量逐渐减少,故说明一定浓度的白藜芦醇可以抑制细胞中EGFR、ERK、AKT三种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影响胰腺癌细胞的增殖故答案为:(1)糖蛋白(2)随着白藜芦醇浓度的增加,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30umol/l(3)抗原抗体杂交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95、4)抑制【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对癌细胞体外生长的作用的实验,意在考察考生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能力,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难度中等33鹌鹑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Z为雄性,ZW为雌性),羽色受两对基因控制,表现为栗、黄、白3种颜色(注:不考虑交叉互换和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为研究鹌鹑羽色的遗传规律,科研人员做了如下一系列实验(1)对栗羽、黄羽、白羽三个纯系鹌鹑进行杂交实验,结果见图1和图2根据杂交结果,初步推测鹌鹑羽色间的显隐关系是栗羽对黄羽是显性,栗羽对白羽是显性,控制羽色的基因存在于Z染色体上,不遵循(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为验证上述推测,科研人员选择纯

96、系黄羽和纯系白羽进行杂交实验,结果见图3和图4实验三和实验四中栗羽个体的出现,说明上述推测是正确的实验三、四中F1栗羽的基因型分别是ZAbZaB、ZAbZaB(3)白羽和黄羽是在饲养栗羽鹌鹑的过程中偶然出现的,控制白羽和黄羽的基因不是(是或不是)等位基因白羽和黄羽的出现是白羽和黄羽是由鹌鹑Z染色体上两个不同基因位点上突变的结果造成的【考点】伴性遗传【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对比分析法;伴性遗传【分析】根据杂交实验一和二可知,后代栗:黄=3:1,黄:白=3:1,说明羽对黄羽是显性,栗羽对白羽是显性;又因为黄羽和白羽的出现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说明控制羽色的基因存在Z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97、【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初步推测鹌鹑羽色间的显隐关系是栗羽对黄羽是显性,栗羽对白羽是显性,控制羽色的基因存在于Z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实验三和实验四中栗羽个体的出现,说明栗羽是双显性个体,而黄色羽的个体是单显性,白色羽的个体为双隐性,同时也说明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Z染色体上实验三、四中F1栗羽的基因型分别是ZAbZaB、ZAbZaB(3)白羽和黄羽是在饲养栗羽鹌鹑的过程中偶然出现的,控制白羽和黄羽的基因不是等位基因白羽和黄羽的出现是白羽和黄羽是由鹌鹑Z染色体上两个不同基因位点上突变的结果造成的故答案为:(1)栗羽对黄羽是显性,栗羽对白羽是显性Z不遵循(2)栗羽Z

98、AbZaB、ZAbZaB(3)不是白羽和黄羽是由鹌鹑Z染色体上两个不同基因位点上突变的结果【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生需重点根据杂交图象分析,特别是两对等位基因发生连锁,重点要从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才能正确答题34谷蛋白是水稻种子中含量较高的贮藏蛋白,是稻米蛋白中可供人体吸收的主要成分而低谷蛋白稻米可以满足蛋白质代谢障碍患者的特殊需求有人利用普通水稻的品种,进行高产低谷蛋白水稻新品系的选育,过程如图,对不同水稻品种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如表名称株高cm每穗粒数千粒重g谷蛋白含量/种子干重(%)武育粳3号89.3141.027.66.5南粳4699.3206.422.85.8南粳47103.716

99、0.921.07.4LGC-192.485.621.44新品种93.8181.524.34.1新品种94.5223.827.13.8新品种116.8228.323.04.6(1)育种过程中选择A品种是表中LGC-1,理由是LGC-1具有低蛋白的特性(2)实验田中除种植杂交亲本和创新品系外,还种植了常规水稻,并对其相应指标进行测量,目的是对照(3)研究发现低谷蛋白特性受显性单基因控制,在杂交育种中,进行多代自交的原因是选育的低蛋白特性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多代自交才能得到纯合子(4)根据各品种的综合表现,表中新品种品种可满足蛋白质代谢异常的患者等特殊人群对蛋白质摄入量的要求,并可进行大规模生产(

100、5)研究中发现水稻细胞内存在DNA相似性达99.8%的两个谷蛋白基因GluB4和GluB5,GluB5基因末端缺失一段3.5kb的DNA序列,丧失了终止子(终止转录过程),两基因末端尾尾连接GluB5在转录时与GluB4发生通读,从而形成RNA的发夹结构,造成出现低谷蛋白性状分析出现低谷蛋白性状的原因GluB5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造成转录出异常RNA,不能完成翻译过程,谷蛋白含量低【考点】杂交育种【专题】表格数据类简答题;育种【分析】杂交育种:(1)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2)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自交(3)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重组

101、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产生新的优良性状(4)优缺点:方法简单,可预见强,但周期长(5)实例:水稻的育种【解答】解:(1)比较表格中的武育粳3号、南粳46、南粳47以及LGC-1可知,武育粳3号、南粳46、南粳47都具有高产、高谷蛋白的特点,只有LGC-1有低谷蛋白的特性,由此可以确定育种过程中选择A品种是表中LGC-1(2)实验田中除种植杂交亲本和创新品系外,还种植了常规水稻,并对其相应指标进行测量,目的是对照(3)由于选育的低蛋白特性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多代自交才能得到纯合子,因此在杂交育种中,需要进行多代自交并筛选出能够稳定遗传的品种(4)根据各品种的综合表现,表中新品种低株高、高产,并且

102、谷蛋白含量低等优点,可满足蛋白质代谢异常的患者等特殊人群对蛋白质摄入量的要求,并可进行大规模生产(5)根据题意可知,“GluB5基因末端缺失一段3.5kb的DNA序列”,即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导致转录出异常的mRNA,从而不能完成翻译过程,最终导致谷蛋白含量低故答案为:(1)LGC-1LGC-1具有低蛋白的特性(2)对照(3)选育的低蛋白特性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多代自交才能得到纯合子(4)新品种(5)GluB5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造成转录出异常RNA,不能完成翻译过程,谷蛋白含量低【点评】本题考查了杂交育种和基因突变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首先掌握杂交育种的过程,能够根据育种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亲本

103、;同时明确杂交育种的目标,即“集优”,再根据题干以及表格信息进行有关解答35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是目前预防甲流的有效措施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1)人体接种H1N1甲流疫苗后,其中主要成分血凝素(病毒囊膜糖蛋白)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2)一旦H1N1甲流病毒入侵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的H1N1结合阻止其吸附宿主细胞;若少量病毒侥幸侵入机体细胞,机体还可依靠细胞免疫将被感染细胞清除(3)C48/80是一种可激活巨噬细胞(吞噬细胞的一种)的聚合物,研究人员为了研究C48/80对疫苗免疫效应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实验选用126只健康小鼠随机分

104、为8组,采用滴鼻方式给药,28天后以致死剂量H1N1病毒悬液处理小鼠,一段时间后测定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在病毒处理后21天计算各组小鼠成活率,结果如表:组别疫苗及辅助剂疫苗剂量(g)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小鼠存活率(%)AH1N1+C48/801.513100BH1N11.511.3100CH1N1+C48/800.1511.387.5DH1N10.159.6750EH1N1+C48/800.01510.3362.5FH1N10.0159.3325GC48/80-6.00HH1N1+CTB*1.514.33100注:CTB*已被证实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辅助剂,可增强疫苗的免疫效力使实验结

105、果更有说服力,可再增加一组对照实验,其处理应为除不给小鼠滴加疫苗或辅助剂外,其他处理与其余组相同,预测该组小鼠的存活率应为0%实验数据显示,G组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比其他组低,最可能的原因是G组小鼠未注射疫苗是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少,其他注射过疫苗的组发生的是二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更多实验结果表明,随H1N1疫苗剂量的增加,免疫小鼠的IgG抗体水平和存活率升高,且添加C48/80的免疫组同剂量单独H1N1疫苗免疫组比较,同时它们再与H组结果比较,C48/80的作用是增强H1N1疫苗的免疫效力【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专题】表格数据类简答题;免疫调节【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

106、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2、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3、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随H1N1疫苗剂量的

107、增加,免疫小鼠的IgG抗体水平和存活率升高,且添加C48/80的免疫组同剂量单独H1N1疫苗免疫组比较,同时它们再与H组结果比较,C48/80的作用是增强H1N1疫苗的免疫效力【解答】解:(1)人体接种H1N1甲流疫苗后,其中主要成分血凝素(病毒囊膜糖蛋白)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2)一旦H1N1甲流病毒入侵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的H1N1结合阻止其吸附宿主细胞;若少量病毒侥幸侵入机体细胞,机体还可依靠细胞免疫将被感染细胞清除(3)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可再增加一组对照实验,其处理应为除不给小鼠滴加疫苗或辅助剂外,其他处理与其余组相同,

108、预测该组小鼠的存活率应为0%实验数据显示,G组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比其他组低,最可能的原因是G组小鼠未注射疫苗是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少,其他注射过疫苗的组发生的是二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更多实验结果表明,随H1N1疫苗剂量的增加,免疫小鼠的IgG抗体水平和存活率升高,且添加C48/80的免疫组同剂量单独H1N1疫苗免疫组比较,同时它们再与H组结果比较,C48/80的作用是增强H1N1疫苗的免疫效力故答案为:(1)抗原(2)记忆细胞浆细胞细胞(3)除不给小鼠滴加疫苗或辅助剂外,其他处理与其余组相同0%低G组小鼠未注射疫苗是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少,其他注射过疫苗的组发生的是二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更多IgG

109、抗体水平和存活率升高增强H1N1疫苗的免疫效力【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理论联系实际,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图信息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36薇甘菊是珠三角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某科研小组对薇甘菊入侵红树林的有关状况进行研究,他们选取未受入侵的红树林群落、轻度入侵的“红树林-薇甘菊”群落、重度入侵的以薇甘菊为主的群落和无植被覆盖的光滩(分别编号为A、B、C、D)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表群落ABCD植物种类150121690有机碳储量(吨/公顷)植被56.250.943

110、.50凋落物2.03.55.40土壤161.9143.2117.786.1总计220.1197.6166.686.1(1)研究人员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各群落的植物种类,选取样方的关键是随机取样,表中数值应是平均值(2)调查结果显示随薇甘菊入侵强度增大,群落中植物的丰富度增大(3)薇甘菊入侵使植被凋落程度增大,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最可能的原因是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分解者分解作用加强降低(4)当红树林被薇甘菊入侵后,当地群落的物种种类和个体数量都会发生改变,这一过程称为群落演替【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演替【专题】表格数据类简答题;种群和群落【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该实验的名称

111、是探究薇甘菊入侵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结论是凋落物碳储量随薇甘菊入侵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植被、土壤碳储量和生态系统碳储量随薇甘菊入侵强度的增加而减少薇甘菊与某种红树之间因争夺空间、原料等而存在竞争关系从光滩上开始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解答】解:(1)研究人员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各群落的植物种类,选取样方的关键是随机取样,表中数值应是平均值(2)调查结果显示随薇甘菊入侵强度增大,群落中植物的丰富度增大(3)据图表分析可知,薇甘菊入侵使植被凋落程度增大,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最可能的原因是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分解者分解作用加强降低(4)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当红树林被薇甘菊入侵后,当地群落的物种种类和个体数量都会发生改变,这一过程称为群落演替故答案为:(1)随机取样平均值(2)增大(3)增大 降低 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分解者分解作用加强降低(4)群落演替【点评】本题考查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