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发展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08一轮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1063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08一轮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发展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08一轮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发展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08一轮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发展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08一轮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发展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08一轮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发展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08一轮复习资料.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发展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08一轮复习资料.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发展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08一轮复习资料.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发展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08一轮复习资料.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发展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08一轮复习资料.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发展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08一轮复习资料.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发展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08一轮复习资料.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三专题试题24【高考考核内容与要求】 发展,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 1发展 、内容:事物又是发展变化的。发展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和上升的运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各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都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绝对不变化、根本不发展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要求: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基本观点。它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和分析事物。首先,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着的过程,注意考察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正确地把握事物的来龙去脉;其次,应弄清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统

2、一的,正是由于事物内部、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才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只有正确理解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才能真正把握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内容: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含义。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及实现条件。 、要求:应用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 问题。 2实事求是 、内容:实事求是的含义。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 、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从主观出发的现实意义。 【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 1运动:哲学上讲的运动就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要准确理解和把握运动这一概

3、念,应注意从以下两方面把握运动的含义:哲学上讲的运动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讲的体育运动、群众运动不同,它是最高的概括,具有最广泛的内容;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这是从运动的内涵角度来说明什么是运动的。这是对世界上一切事物所具有的一个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这个共同特性就是“变化和过程”。概括范围是宇宙间,概括对象是一切事物。哲学上就把这种特性称之为“运动”。 2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包括两种情形:一是事物之间的 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3发展:就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4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

4、,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5旧事物:是指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 6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7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所以,实事求是就是我们无论作任何事情,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不仅是我们党的科学态度、工作方法和优良传统,而且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 8解放思想:就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管偏见的束缚,研究 新情况,解决新问

5、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任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世界上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 过程,绝对不边、根本不发展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 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意义: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3物质与运动密

6、不可分原理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 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要在运动中把握物质。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把运动仅仅看作是精神的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把物质看成绝对静止,没有运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背景材料 材料一:有资料显示,我国中央和省一级政府组成部门一般都在40至50个左右,加 上直属机构、非常设机构,机构总数达到近百个。这种状况在县一级同样严重。全国没三四十人就要养活一个“吃财政饭”的,所需经费几乎占国家总财力规模的一半。 材料二:我国改革开放以

7、来,国务院进行了1982、1988、1993、1998四次机构改革,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机构改革,来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理论分析 政府机构的改革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这个辩证唯物主义的 根本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我国现有政府机构的设置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形成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弊端日益突出,因此必须要进行改革。 典型体例 1998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把国务院现有的 40个组成部门减少到29个,并力争经过3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国50%左右的机关干部待岗分流。从哲学上来看,实

8、行政府机构改革体现了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发展的观点 C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 D联系的观点 答案:A、B。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背景材料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 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许多我们从没有遇到过的艰巨课题,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不断开拓

9、我们事业的新局面。 理论分析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达到实事求是的重 要条件;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前提目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各个方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正是依靠和运用这个精髓,才有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和发展。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就必须牢牢把握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髓。把握了它,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必须自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据判断标准,这样才能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局面。 典型体例 从“真理标准大讨论”突破“两个凡是”的束

10、缚,到邓小平南巡讲话突破姓“资”姓 的束缚,再到江泽民十五大报告突破姓“公”姓“私”的束缚,说明解放思想是永无止境、不能一劳永逸的。解放思想的哲学哲学依据是 A世界是客观的,客观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C联系的普遍性 D矛盾的特殊性 答案:A、B。 【重、难点分析】 1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正确把握辨别新旧事物的根本标 准。判断一个事物使新还是旧事物,就要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不能简单地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事物一时力量的强弱、事物的表面形式来判断新旧事物。这个标准是客观的,不是人们主观决定的。

11、 弄清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虽然在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观时,可能同时使用这三个概念,但具体比较三者是有区别的。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但绝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 发展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的质变,而不是量变。但质变不能等同发展,因为事物的质变有上升、前进和下降、倒退两种趋向,只有事物上升、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 2规律的含义 要全面掌握规律的内涵,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规律反映事物的联系,但不是任何联系都是规律性的联系。规律是指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不是主观臆断的联系,不是现象的联系,不是偶然的联系。根据规律起作用范围

12、的不同,可将规律分为普遍规律和个别具体规律。普遍规律是对各种具体规律共同特性的概括和总结;各种具体规律是普遍规律的表现形式,二者是抽象和具体、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规律与规律的现象有区别又又联系。二者是事物本质的联系与现象的联系的区别。二者的联系是,现象和规律是统一再同类事物中的两个方面,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规律是现象的内在联系。规律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现象是人们认识规律的向导。 规律与规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第一,二者是客观和主观的区别。规律是客观的,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它,但不能创造、消灭它,更不能违抗它。规则是按照人们的需要制定的,是主观的,人们可以制定、废除或修改它。第二,二者的联系是,

13、一个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主观对客观规律的反映和运用。3.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 区别:含义不同: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变化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包括量变和质变;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侧重点不同:运动是物质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主要反映事物变动不得动态过程,表示事物在活动着,它同静止的观点是相对立的;变化主要反映事物运动的多样性以及程度和状态,表示事物由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它与凝固的观点是相对立的;发展侧重指事物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和变化,反映着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更替和生成的过程

14、。范围和程度不同: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但不能说运动和变化就是发展,运动、变化比发展范围广泛,而发展则比运动、变化更深刻,它表明了事物运动变化的总方向和总趋势。 联系:引起的原因相同:由于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构成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表达的科学观点相同: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唯物辩证法把运动、变化、发展结合在一起表达自己的发展观。 【历年高考试题分析】 1经过长期天文观测,科学家成功地预测了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与木星相撞。这一事实表明 A自然现象与人的活动有不可分的联系B 人的意识能够对客观事物

15、产生重大影响C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D 成功的预测取决于事物本身【解题思路】:这是1995年的全国高考试题,该题考查了“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这一知识点。科学家成功地预测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与木星相撞这一自然现象,这本身正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的结果。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无所作为的,人们可以发现、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A选项本身的说法虽然正确,但无法体现题干要求的规定性。而B、D本身的说法是错误的,对客观事物产生重大影响的不是人的意识,对事物本身的预测不是取决于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选C。 21999年信息产业给美国增加了500亿美元

16、的产值。目前,信息产业的产值已占到美国GDP的1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30%。专家预测,未来10年,美国信息产业的产值讲增加一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50%。上述材料,从哲学上表明 A 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B 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 新事物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D 新事物的成长要经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解题思路】:这是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考查的知识涉及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 趋势。材料是以信息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为背景,要求考生对信息业之所以能够带来这样大的效益进行认识、分析。而信息业本身就是社会中的新事物、新现象,所以C才符合要求。 【专题训练】 基

17、础篇 1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 A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B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C运动 D规律 2规律和规则的关系是 A规律是客观的;规则是主观的 B规律是可以创造的;规则是人为制定的 C客观的规律也就是合理的规则 D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必然的联系;规则是主观的、现象的、偶然的联系 3发展的实质是 A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的状态发生变化但性质未发生变化的过程 D事物由不完善到完善,由弱小到强大的过程 4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主要看这个事物 A是否是过去没有的新出现的事物 B是否是力量强大的事物

18、 C是否是发展成熟完善的事物 D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5物质、运动、规律的关系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方式,规律是物质运动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 然的联系 B物质是运动的存在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 C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D世界是按其固有的规律运动着的物质世界 3世界上万事万物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用发展的观点 看问题,必须做到 A把事物看成事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B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C要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D要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7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

19、、变化、发展离不开事物的联系,主要因为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B联系就是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C发展也是联系 D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它们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8简答题:联系、发展、规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9辨析题:改革中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10辨析题:发展的实质就是运动和变化。 提高篇 1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人们总是要对上个世纪进行一番回顾,同时又会展望下个世纪,人们会对未来做出一些预测,这些预测将来有的会变为现实,有的预测到时没有成为现实,未来还会出现一些人们未能预料代的事物。这说明 A人们对未来的预测,不一定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凡是到

20、时成为现实的预测,必然是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预测 C凡是到时不能成为现实的预测,必然是违背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预测 D事物是不可捉摸的 2下列判断中体现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的有 A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B百川归海,人心思汉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D崴然不动 3“逆自然而行,无异于拔苗助长”。这是在批评 A 否认普遍联系者 B违反适度原则者 C混淆主次矛盾者 D不按规律办事者 4国务院总理李岚清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指出,“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期,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创新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标志着未来世界的一个重要发展方

21、向。要鼓励创新和重视实践,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实际紧密结合,改变那种只要书本知识,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要“鼓励创新和重视实践”,从哲学上讲是因为 A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认识需要不断深化发展 B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主要的是知识创新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的实践也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倒替旧事物 D知识经济是新事物,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5半个世纪以来,数以百万的知识青年和复员官兵响应党的号召,在“北大荒”大规模恳荒,使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北大荒”在硕果累累的同时,也带来了人类破坏大自然的恶果:环境污染严重

22、,灾害性气候频频发生,生物多样性出现危机,出现了不少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的现象.为此,黑龙江政府作出决定:进入2000年后,停止半个世纪以来的开荒行动。这一决定 A 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 B 表明当年开垦“北大荒”的决定是错误的 C 充分体现了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决心、意志和干劲 D 说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和提高的 6“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的这首诗既是写草,也是喻人,蕴含的哲理有 A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B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 C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

23、然战胜旧事物 7“也,动之静也”;“静者静动,非不动也”。所表达的哲学思想是 A静止不具有客观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静止就是运动,运动就是静止 D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 8辨析题“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正确揭示了事物的发展。 9辨析题:人定胜天 10材料一:1998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性特大洪水,其水量和峰高均与1954年大体想大,但水位却超过历史最高值。出现这种情况与生态环境直接相关。据统计,近30年来,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减少了一半,水土流失面积增加了一倍,中下游湖泊面积减少45.5%,湖底普遍淤高1-3米。 材料二:国家重视环保工作,1998年洪灾后,又采取了包括制定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24、在内的一系列措施,要求各地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乱占林地行为,并为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作出了安排。 结合材料,说明怎样才能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参考答案:1、C;2A;3B;4D;5A、C、D;6A、B、D;7D; 8区别: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事物以及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发展就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三者是从不同方面来揭示物质世界的状态。联系: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事物的发展,发展表现为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5、。三者有机统一,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状态。 9改革中新出现的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和人民根本利益,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改革中那些为求得生存而变换手法、花样、障碍生产力发展的事物,虽然是新出现的,但只不过是旧事物的变种而已。在社会领域中,判断一个事物是新还是九,关键是要看其是否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因此,以事物出现实践的先后作为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不科学的。 10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是绝对的,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但绝不是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向前的和进步的变

26、化,才是发展。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认为“发展的实质就是运动和变化”的观点,没有揭示发展的特殊实质,是不科学的。 .参考答案:1、凡是到时成为现实的预测,必然是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预测,如果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预测肯定不会成为现实,所以正确答案为B。C的观点太绝对化,因为有些预测尽管符合客观发展规律,但由于到时种种条件的不具备,因而也可能无法实现。至于A、D本身就是错误的,所以不选。 2运动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A体现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B体现了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而C体现的是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D是指事物处于相对

27、静止的状态,没有体现物质和运动的相互关系。所以选A、B; 3D;4C; 5在人们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半个世 纪的垦荒,解决了千万人的吃饭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对黑龙江政府现停止垦荒的决定,我们应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去认识和分析。由当年的垦荒到今天的停止垦荒,说明认识在不断的提高和深化。所以,答案选A、D。 6A、B、C、D;7B; 8“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指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的发展一定要经过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并非所有的由量变到

28、质变的过程就是发展,只有积极向上的质变才是发展。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事物发展包括发展的原因、途径和趋势,因此上述把事物变化的原因等同于事物的发展的全部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9答案:“人定胜天”中的“人定”使指“人谋”;“人定胜天”是说人的意志和力量可以战胜自然。这一命题看到了人在客观世界面前具有主观能动作用。人的意识能够准确地反映客观世界,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及其发展规律,并能在正确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为人类造福。正是基于此,“人定胜天”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在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对这一命题的理解应是有

29、条件的,不能绝对化。一方面,每一代人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是有限的,看不到客观的历史条件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就易犯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另一方面,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建立在尊重和运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并且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只有当人的认识和行为符合客观规律时,并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方能胜天;当违背规律时,人不仅不能胜天,还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解题思路】: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有许多富有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和命题。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等,在这些命题中,既揭示或体现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中的某一原理,同时又带有一

30、定的局限性和缺陷,不能把它们绝对化,需一分为二进行分析。 10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尊重客观规律。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治理江河、兴修水利就是认识河利用规律的体现;而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灾情加重,则是违背客观规律的结果。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河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国家兴修水利、保护生态环境等都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现。 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制约或影响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兴修水利河采取的一系列环保措施,就正说明了这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