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1020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综合检测七(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玉,石之美者。玉是大自然的精华,蕴含天地之灵气,日月之光华,山川之秀美。名著红楼梦与中华玉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开篇即以通灵宝玉为引,故事主要人物也以玉为名。玉文化渗透在红楼梦的字里行间,集中表现了玉的审美价值、审美标准、文化价值等。红楼梦里满是玉饰品。贾府中生活用的玉器皿有琥珀杯、玛瑙碗、玉杯、缠丝白玛瑙碟子和翡翠盆等。曹雪芹自题画石诗道:“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结合书中的意蕴,可

2、以看出,曹雪芹表达的是对玉天生丽质的认同和欣赏,而反对刻意雕琢和纹饰。他所赞赏的是那种“挺自有之天资,抱未来之纯素,不假修饰,自成奇珍”的璞玉。红楼梦中大量运用以“玉”组成的词语来描写和比喻各种美好的事物,通过诗词、歌赋等形式,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颂扬了玉的高洁、质朴、风骨与精神,充分展示了玉的各种美德。如宝玉的“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探春的“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宝钗的“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等。红楼梦本名石头记,顾名思义,是譬石头所记之事。据说,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就是由家门口的一块大元宝巨石生发想象,塑造出贾宝玉这一人物。一块美玉贯串全书,从第一回“甄士隐

3、梦幻识通灵”到第一百二十回“贾雨村归结红楼梦”,展示了石玉人(玉)石的全部发展过程。一块顽石,吸纳了天地之精、日月之华而成为一块美玉,并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走了一遭,历尽了人间荣辱兴衰、悲欢离合。最终,贾宝玉了却尘缘,出家为僧,跟一僧一道出走,而通灵宝玉在游历完人间之后,回到青埂峰变回了女娲补天遗留的那块大石头。曹雪芹借玉石来塑造了宝玉和众多冰清玉洁的女儿形象。红楼梦里与玉有关的人名有贾宝玉、林黛玉、妙玉、蒋玉菡、甄宝玉、林红玉、玉钏、玉官等。宝玉曾经自号“绛洞花主”,宝玉是花主,其余的女子都是花。两位女主角,黛玉、宝钗,各占了他名字一半。一个拥有宝玉“木石

4、前盟”的爱情,一个占了“金玉良缘”的婚姻。两人才情不分伯仲,丽质天生。一有咏絮之才,一有停机之德;一个似姣花照水弱柳扶风,一个肌骨莹润举止娴雅。而曹雪芹把“玉”字给了“以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舌,以冰为神”的林妹妹,可见对黛玉的钟爱。唯有“玉”字,方能喻其至真至诚,至纯至洁,至贞至痴。唯有“玉”者,才能彰显宝玉、黛玉二人的灵魂契合,思想对等,矢志不渝。(节选自汪翔红楼有梦玉为伴,有改动)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红楼梦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其中主要人物的名字,都与中华玉文化有关。B.曹雪芹虽然倾心于玉,但他不是对任何品性的玉都喜爱,而只是赞赏那种天

5、生丽质的璞玉。C.曹雪芹之所以给小说命名为石头记,是因为小说的故事是他有感于家门口的一块巨石而生的想象。D.虽有“金玉良缘”,但作者却更认同“木石前盟”,因唯有“玉”才可喻至真至诚的爱情。解析:C项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是“据说,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就是由家门口的一块大元宝巨石生发想象”,只是据说而已。答案:C2.下列对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形式,先总说红楼梦体现了玉文化,然后从多角度进行论证。B.文章第段引用自题画石诗是为了证明红楼梦中很多器物都和“玉”有关这一观点。C.文章第段先概括了红楼梦中写玉的手法,然后又采用例证法进行了论述证明。D.文章第两

6、段是并列关系,它们分别叙写了“玉”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上的主要体现。解析:B项,“文章第段引用自题画石诗是为了证明红楼梦中很多器物都和玉有关这一观点”错误,这一引用是为了证明曹雪芹对玉“天生丽质”的自然之美的认同与欣赏,对刻意雕琢的反对。答案:B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红楼梦中不蕴含中华玉文化,那么红楼梦就一定不会成为经典。B.红楼梦中器物、主要人物的名字都和玉有关,这也间接反映出当时人们都钟爱玉。C.红楼梦以“石”开始,又由“玉”收束的全部情节发展过程,体现了曹雪芹独特的匠心。D.红楼梦被称为百科全书,通过本文作者的分析,我们也可以学得书中些许玉的知识。解析

7、:A项,“那么红楼梦就一定不会成为经典”表述过于绝对,由原文可以推知红楼梦作者对玉文化的青睐,但不能推出玉文化是决定此书成为经典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结论;B项,“这也间接反映出当时人们都钟爱玉”以偏概全,不能说“都钟爱玉”;C项,“又由玉收束”表述错误,小说是由“石”收束,原文有“展示了石玉人(玉)石的全部发展过程”。答案: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文星之陨周汝昌乾隆二十四年,因平定西陲,圣上一心要大肆庆贺,命令修葺紫光阁,欲寻觅画师为五十名功臣绘像。人物肖像之外,还有巨幅的战役情景全图、地图若干帧。宫廷御画院人手不够用,江南总督尹继善推荐了雪芹。这样的画是何情形

8、?那是生命精气的巨大消耗,是画好了只有“圣上”一览,而世人永无欣赏之权利与荣幸。学艺一生,难道就为这样一个“结果”?“捐躯报国恩,未报身犹在。眼底物多情,君恩或可待。”这是石头记中的一首诗,而实在是他对于显贵要招他入馆画像的一个回敬词。这种狂傲不拘的答复,不但回绝了君恩,也满可招来杀身之祸。乾隆二十七年,是壬午年(1762)。夏秋之际,雪芹的处境又因书稿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石头记被判为淫邪之书,一方面他要紧张地“删削”整编出一部应付“进呈(皇帝)”的本子,一方面地方官吏正在对百姓严加逼迫欺凌,以至于拆毁住房,横加驱逐。雪芹一生坎坷,途将穷而日薄暮,而时至此间,竟真如前人所说,奔走无家及至有家,

9、家复被拆,仅此数椽片瓦,亦难逃毒手。才人之困厄,虽自古史不绝书,然厄至于此极者,亦可称绝矣!拆毁居屋的打击十二分沉重。“删削进呈”的打击更是加倍严峻。拆迁被逐,犹可忍受苦挨,但笔墨心血的摧残破坏,则实在创伤了雪芹的整个身心,他几乎不能负荷精神之压抑迫害。壬午这一年,遂成为雪芹生命精神能否支撑延续的关键岁月。壬午年的新正,乾隆离京南巡。“圣驾”所到之处,真是千般锦绣,万种繁华,直使老皇上康熙的旧事黯然失色。乾隆还特下御旨,训诫各处官员,其中透露:“各处行宫,靡丽饰观,名山胜迹,凡所经过,悉多加修整;凡地方预备的一切饰具,均须异于凡俗。”于此,可见一斑。而其时各省灾情连续,与南巡的“盛”典,正是相

10、映成“趣”。“删削进呈”的事果然发作了。当时,人人皆知道作这部“淫书”“邪书”的人是谁。雪芹为此,忧愤交加。辛酸之泪,书赖以成;而此时又为书之存亡、人之生死硬洒辛酸之泪水。艰难困顿,百般作计,勉强度过了这个壬午之严冬。但雪芹的身体,由此而日见衰坏。连年的天灾,已使粮米百物之价不断上涨。百姓人家,更加日月难度。更奇怪的是连富人家也变穷了,以至于卖男卖女。雪芹想起了一首诗,他见传抄时年方二十,引起了誓欲为女子写传的愿望。此诗为鬻女行,其中几句如下:“菽粟年年贵不止,甲第因循变贫子。朝餐未饱日又晡,夜来不见炊烟起。男媒女妁争携带,背人却鬻东门外。愿君珍重良家人,看取他年掌上儿!”此诗所写,一心欲讽当

11、时的富贵人家,小心日后自己的掌上明珠、千金小姐也会成为被无情役使的卑贱女奴!此诗传为当时名诗人陈石闾所作,足以作为当年“盛世”的侧鉴。雪芹想到自己石头记中所写不幸女子,其中也包含着这一种类。而今的“菽粟年年贵不止”又甚于十几年前,更不知道天下又有几多女儿正如那诗中之女,同归于一个“薄命司”中。想到这里,自己一人的穷愁,又算什么呢?谁知,古语说得不虚: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一桩史不见书的奇事发生了:痘灾夺去了万家儿女的性命。从三四月起,直到十月止,北京内外,儿童死于痘灾的数以万计。他最怕的事终于临头了:唯一的儿子染上了痘疹,不治身亡。儿子殇后,雪芹悲痛难以自持,不久也病倒了。乾隆二十八年的除夕,别

12、人家正是爆竹声声、笑语欢腾的时刻,雪芹在极其凄凉悲惨的情境下离开了人世!(摘编自周汝昌曹雪芹,有改动)相关链接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正是必有一部曹雪芹传的缘由。周汝昌曹雪芹卷头语雪芹名霑,字芹溪,一字芹圃,正白旗汉军。寅子,即雪芹父,亦为江宁织造,故雪芹生于南京。鲁迅中国小说史略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为庆祝凯旋,乾隆皇帝决定在紫光阁绘画,这将消耗画师巨大的生命精气,可是画好了只有“圣上”一览,世人是没有欣赏的权利与荣幸的。B.壬午这一年之所以成为曹雪芹生命精神能否支撑延续的关键岁月,不仅因为他的笔墨心血被摧残被破坏,更

13、因为拆迁被逐的遭遇。C.壬午年乾隆皇帝南巡,其奢侈铺张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康熙皇帝,而各地灾情不断,可见统治者只顾自己享乐,不管百姓死活。D.曹雪芹一生坎坷,途将穷而日薄暮,可谓困厄到极致,而痘灾夺走了他心爱的儿子,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解析:B项,“不仅更”引导的两个分句逻辑顺序错误,“笔墨心血被摧残被破坏”的打击更甚于拆屋被逐。答案:B5.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皇上下诏让雪芹参与紫光阁绘画,本是极大的恩宠,更是不可违抗的君命,但是曹雪芹直接回绝了,可见其狂傲不拘的个性。B.石头记一书,依赖曹雪芹的辛酸之泪写成,而“删削进呈”一事,又关系到书的存亡

14、,这使曹雪芹从此一蹶不振,颓靡不堪。C.鬻女行与石头记中描述的不幸女子同属一个“薄命司”,这让曹雪芹看轻自己个人的愁苦,表现出其悲天悯人的情怀。D.文中多处运用夸张、对比、反讽的手法,表现了传主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愤慨之情。解析:A项,“下诏”与原文不符,应是被江南总督尹继善推荐;“直接回绝”也不符合原文,文中是根据石头记中一首诗来推断评论的。B项,“一蹶不振,颓靡不堪”与原文不符。D项,“夸张手法”与原文不符。答案:C6.孟子认为,读书须知人论世。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解析: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

15、心突出、简单明了。答案:“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强调读书须了解作者及其时代背景,而读书又可以让人更好地了解一个时代。文中曹雪芹狂傲的性格特点,可以让人更好地理解小说红楼梦中一些人物的叛逆性格和追求自由的精神;文中曹雪芹的坎坷遭遇可以让人更深入地理解四大家族的兴衰及人物命运的变化;了解曹雪芹生活和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品的遭遇,也可以让人更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曹雪芹当下贾母等吃过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忙接了进去。至院中见花木繁盛,贾母笑道:“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一面说,一面便往东禅

16、堂来。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清洁)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然后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那妙玉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

17、悄的随后跟了来。只见妙玉让他二人在耳房内,宝钗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妙玉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宝玉便走了进来,笑道:“偏你们吃梯己茶呢。”二人都笑道:“你又赶了来飺(伺机讨要)茶吃。这里并没你的。”妙玉刚要去取杯,只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他嫌脏不要了。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分瓜瓟 斝(bn po ji􀅢)”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

18、篆字,镌着“点犀乔皿(qio)”。妙玉斟了一乔皿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玉笑道:“俗话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台皿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踏。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说的宝钗、黛玉

19、、宝玉都笑了。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绝。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宝玉笑道:“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是了。”妙玉听了,方说:“这话明白。”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宝玉和妙玉

20、陪笑道:“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那贫婆子罢,他卖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妙玉听了,想了一想,点头说道:“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是我吃过的,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你要给他,我也不管你,只交给你,快拿了去罢。”宝玉笑道:“自然如此,你那里和他说话授受去,越发连你也脏了。只交与我就是了。”妙玉便命人拿来递与宝玉。宝玉接了,又道:“等我们出去了,我叫几个小幺儿来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妙玉笑道:“这更好了,只是你嘱咐他们,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别进门来。”宝玉道:“这是自然的。”说着,便袖着那杯,递与贾母房中小丫头拿着,说:“明日刘姥姥家去,给他带去

21、罢。”交代明白,贾母已经出来要回去。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不在话下。(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一回)7.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选文写贾母一行到栊翠庵品茶,妙玉“忙接了进去”“笑往里让”“忙去烹了茶来”,用成窑的茶杯沏上老君眉奉上,可以看出妙玉是一个热情周到的人。B.本回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她带着一双透视的眼睛,透视了贵族之家的恣意豪华、虚荣享乐,见证了荣国府的由盛而衰。C.选文善用简约传神的语言来表现人物个性。文中主要人物的对白描写,既鲜活地刻画了人物独特的性格,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D.选文中妙玉说黛玉是“大俗人”,一向性情孤傲

22、的黛玉默不作声,吃完茶约着宝钗离去,表现了黛玉的世故。解析:A项,妙玉的“热情周到”并非对所有人;B项,“由盛而衰”错,是见证了荣国府的鼎盛;D项,“表现了黛玉的世故”错。答案:C8.红楼梦的细节描写令人惊叹,选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品茶的?请简要概括。(6分)答案:茶叶,贾母与妙玉关于吃何种茶叶的对话;茶具,都是格调高雅的古玩珍藏;茶水,旧年珍藏的雨水和藏了五年的梅花雪水;议茶,关于茶冲饮次数的议论;茶境,栊翠庵、妙玉的耳房。9.“世法平等”即世间万物平等,请联系选文内容,谈谈“世法平等”在妙玉和宝玉二人身上的不同表现。(6分)答案:妙玉清高怪癖,虽是出家人却不能做到世法平等。嫌刘姥姥用过的茶具

23、脏要打碎扔掉,却拿自己的绿玉斗给宝玉喝茶;用旧年珍藏的雨水为贾母泡茶,用藏了五年的雪水为黛玉、宝钗泡茶。宝玉天性纯良,关爱万物,平等待人,虽是俗世中人,却能做到世法平等。让妙玉把杯子给刘姥姥,嘱咐小丫头带杯子给刘姥姥。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一名氾。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

24、”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式仕为郡功曹。后元伯寝疾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徵晨夜省视之。元伯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子徵曰:“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后到京师,受业太学。时诸生长沙陈平子亦同

25、在学,与式未相见,而平子被病将亡,谓其妻曰:“吾闻山阳范巨卿,烈士也,可以托死。吾殁后,但以尸埋巨卿户前。”乃裂素为书,以遗巨卿。既终妻从其言时式出行适还省书见瘗怆然感之向坟揖哭以为死友。乃营护平子妻儿,身自送丧于临湘。未至四五里,乃委素书于柩上,哭别而去。其兄弟闻之,寻求不复见。长沙上计掾史到京师,上书表式行状,三府并辟,不应。式后迁庐江太守,有威名,卒于官。(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既终/妻从其言/时式出行/适还省书/见瘗怆然/感之向坟揖哭/以为死友B.既终/妻从其言/时式出行适还/省书见瘗/怆然感之/向坟揖哭/以为死友C

26、.既终/妻从其/言时式出行/适还省书/见瘗怆然/感之向坟揖哭/以为死友D.既终/妻从其/言时式出行适还/省书见瘗/怆然感之/向坟揖哭/以为死友解析:“从”的宾语是“其言”,“其言”不应该断开,排除C、D两项。“适还”,刚刚回来,“怆然”修饰“感”,结合句子大意分析,排除A项。答案:B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生”,古代统称经考试录取进入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与“诸子”意义相同。B.“升堂”,登上厅堂。旧时也指官吏登堂审案,后来也比喻学问或技能已入门。C.“烈士”,指有气节、有壮志的人。现多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甘愿献出生命的人。D.“行状”,即品行事迹

27、。后多指记述死者世系、籍贯、生卒年月和事迹的文章。解析:A项,“与诸子意义相同”错误。“诸子”,既指先秦至汉初的各派学者或其著作,也指官名。答案:A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式看重友情。他与张劭关系要好,两人一起告假回乡,范式提出,两年后一定会去拜见张劭的家人。B.范式讲信守诺。他特别讲信用,答应别人要做的事情一定不违背,与张劭分别后,他千里赴约,兑现诺言。C.范式有节义。他为张劭奔丧,为其修坟种树;他亲自护送从未与自己见过面的陈平子的灵柩到临湘。D.范式仕途经历简单。他担任过郡里的功曹;然后被三府同时征召为官;最后官至庐江太守,死于任上。解析:D项

28、,“然后被三府同时征召为官”错误。结合“三府并辟,不应”可知,范式没有应召。答案:D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答案:张劭的母亲说:“分别两年了,千里之外约定的话,你怎么会如此肯定地相信呢?”(2)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答案:范式到后,就向棺木叩头说:“元伯,你走吧!生死异路,从此就永别了。”解析:(1)“结言”,约定的话;“尔”,代词,你;“之”,代词,这样;“审”,确实、确定;“何邪?”,怎么呢?(2)“既”,已经,之后;“行矣元伯”,主谓倒装;“异”,不同;“此”,代词,这;“辞”,

29、辞别、告别。参考译文:范式字巨卿,山阳郡金乡人,又名氾。年轻时在太学读书,是儒生,和汝南郡张劭是朋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请假回家乡。(分别时)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该回来的时候,我将前往贵府拜见你的父母,并看望你的孩子。”两人互相约好日期。后来约好的日期将要到了,张劭把这件事详细告诉了母亲,请求母亲准备酒食等待范式的到来。张劭的母亲说:“分别两年了,千里之外约定的话,你怎么会如此肯定地相信呢?”张劭回答说:“范式是讲信用的人,肯定不会违背约定的。”张劭的母亲说:“如果真是那样,当然得替你们准备酒食。”约定的日子到了,范式果然前来赴约,登堂拜见张劭母亲后,开怀畅饮,兴尽才离开。范式做官为郡功曹

30、。后来张劭病重卧床,同郡人郅君章、殷子徵早晚都去探望他。张劭临终时叹息道:“可惜见不到我的生死之交了!”殷子徵说:“我和君章倾心与你结交,这不算死友,还想找谁呢?”张劭说:“你们两位,只是我的生友。山阳郡的巨卿,则是我所说的死友。”不久张劭死了。范式(有一天)忽然梦见张劭戴着官帽,垂着帽带,拖着鞋子喊他:“巨卿,我在某一天死,会在某时埋葬,永远命归黄泉。你要是没有忘记我,还能赶来吗?”范式猛然醒来,不由得悲叹流泪,将晚上做的梦全部告诉太守,请求前去奔丧。太守虽然心里不信,却难违他们的情分,就答应了他。范式便穿上了为朋友服丧应穿的丧服,算着埋葬他的那一天,驱车前往奔丧。范式到后,就向棺木叩头说:

31、“元伯,你走吧!生死异路,从此就永别了。”当时参加葬礼的有上千人,都为他们流泪。范式于是留住在坟旁,给张劭修坟种树,这样以后才离开。范式后来到了京师,进太学学习。当时儒生长沙陈平子也同在太学,与范式没有见过面,陈平子得病将死,对他的妻子说:“我听说山阳范巨卿是一位义士,可以把身后事托给他。我死后,只须把尸体埋在巨卿门前就好了。”于是撕开一块白绸写信留给巨卿。陈平子死后,妻子照着陈平子的遗嘱办了。这时范式刚好外出回来,看了陈平子的信和他的坟墓,不胜悲痛,对着平子坟墓作揖哭泣,认为平子是他的死友。于是想法护送平子的妻儿,亲自送丧回临湘。距临湘还有四五里地,他将平子写的信放在灵柩上面,哭着告辞离去。

32、平子的兄弟知道以后,找范式找不着。长沙上计掾史到京师,呈上奏章说明范式的事迹,三府都要征召范式,但范式没应召。范式后来升迁至庐江太守,享有威名,死在任上。(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第1415题。赠芹圃敦敏碧水青山曲径遐,薜萝门巷足烟霞。寻诗人去留僧舍,卖画钱来付酒家。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忆繁华。新愁旧恨知多少,一醉酉冒酉匋白眼斜。注:酉冒酉匋(mo to):大醉的样子。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景,为下面所写“门巷”提供了一个美丽的背景。薜萝门巷,是说曹雪芹的住所,门上墙上攀缘着绿色的薜萝。“足烟霞”是指这里常有烟霞雾霭,宛如神仙

33、境界。B.颔联上句写曹雪芹经常离家出游,或居于山间,或留于僧舍,过着充满诗意的生活;下句写卖画喝酒,与李白在将进酒中用“五花马,千金裘”换酒的情境是一致的。C.“秦淮风月忆繁华”,是说曹雪芹从前的那种锦衣玉食的富足生活一去不复返了,它们只停留在曹雪芹的记忆之中。D.尾联上句的“新愁旧恨”,指曹雪芹心中种种不快,“知多少”虽然似乎是在发问,其实表达的是很多的意思。这句诗实际上是说,心中的愁恨多得不知道有多少。解析:B项错误,从诗中来看,“卖画钱来付酒家”,表现了曹雪芹物质生活的艰难,这与李白将进酒中的情境是不同的。答案:B15.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曹雪芹的形象?结合诗歌简要赏析。(6分)答案

34、:烘托。首联通过写曹雪芹住宅环境简陋却幽雅,以环境之美烘托曹雪芹的人格之美。对比。颔联一写精神生活富足,一写物质生活艰难,对照中显出了曹雪芹精神境界之高。直接描写。颈联用“悲”和“忆”感叹曹雪芹身世飘零,遭遇不幸。用典。尾联用晋代阮籍“白眼”的典故表现了曹雪芹鄙视世俗的个性。反问。尾联“知多少”表现曹雪芹所经坎坷之多,人生之艰。(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红楼梦中,有两句词评价王熙凤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两句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2)红楼梦第五回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两句话告诉我们,所谓学问就是要留心观察生活,通

35、晓人情世故。(3)在林黛玉咏白海棠一诗中有两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和卢钺的雪梅中“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有异曲同工之妙。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19题。世界的确不总像童话那样美好,生活中会遇到坎坷,于是身边就有人整天抱怨命运的不公平,愤恨别人功成名就,自己碌碌无为。日复一日地哀叹,年复一年地挣扎,仿佛这世上一切的磨难与挫折都落到了自己头上。可是,真是如此吗?近年来,随着朗读者的热播,董卿也因她不凡的谈吐赢得人们的阵阵掌声。气质优雅、才华横溢的董卿受众人所知,但她在失败后的数次埋头努力却少有人知。试问,如果没有沉心静气的广泛阅读,优雅的谈吐从何

36、而来?如果没有艰难苦涩的治学经历,坚韧的品行怎能拥有?如果没有对自己能力的精心打磨,舞台聚光灯下怎会出现这样一位的才女?(),像她这样为自己的未来做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的人,光环与掌声都是她应该得到的。英格兰有句古谚语:成功的人把拳头握在心里,只待时间到后出击。只有在困境抑或失意中咬牙坚持,方可在残酷的时代中获得历练,破茧成蝶。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不免哀叹满腹经纶藏器待时B.难免感叹学富五车相机而动C.难免哀叹满腹经纶藏器待时D.不免感叹学富五车相机而动解析:“不免”,免不了;“难免”,不容易避免。根据语境,选用“难免”。“哀叹”“感叹”都有“叹息”

37、的意思,但情感色彩不同,根据上文“愤恨”,此处用“哀叹”准确。“满腹经纶”,形容人很有政治才能或很有才学;“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二者都形容很有学问,但“满腹经纶”还强调很有才能,“学富五车”仅用于强调读书多,故选用“满腹经纶”。“藏器待时”,比喻学好本领,等待施展的机会;“相机而动”,观察时机,看到适当机会立即行动。第四处横线处主要强调在困境抑或失意中咬牙坚持等待施展的时机,使用“藏器待时”更好。答案:C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气质优雅、才华横溢的董卿为众人所知,但她在数次失败后的埋头努力却少有人知。B.气质优雅、才华横溢的董卿为众人所知

38、,但她在失败后的数次埋头努力却少有人知。C.她气质优雅,才华横溢,但她在数次失败后的埋头努力却少有人知。D.她气质优雅,才华横溢,但她埋头努力后的数次失败却少有人知。解析:该句有两个问题,一是搭配不当,“受所知”不搭配,应为“为所知”;二是语序不当,“数次”应修饰“失败”,应改为“在数次失败后的”,故选A项。答案:A19.在文中括号内补写语句,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她在长时间的积累沉淀中获得了一切荣耀B.一切的荣耀,都是她在长时间的积累沉淀中获得的C.一切的荣耀,都是她在积累沉淀中长时间获得的D.她长时间在积累沉淀中获得了一切荣耀解析:括号前面的内容强调了她付出的努力,后面的内容强

39、调了光环与掌声,所以,括号内的内容应该强调“一切荣耀”,即应从“一切荣耀”的角度来说,这就排除A、D两项。C项,“在积累沉淀中长时间获得的”语序不当,应为“在长时间的积累沉淀中获得的”,故选B项。答案:B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绘的美食世界,实在是令人流连忘返。据统计,红楼梦中述及美食的回目有八十七回,描写的食品多达一百八十六种,包括主食、菜肴、点心、调味品、补品等。另外,我们看到,贾母平日吃饭,总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而刘姥姥吃饭的时候就随意很多。可见,吃一顿饭已

40、不仅仅是果腹那样简单了,。总之,书中的美食既反映了明清时期的饮食文化,又有利于人物的刻画。近年来,作为红楼文化的衍生品,各种“红楼宴”也层出不穷。但与其打名著的招牌制造噱头,。正如周汝昌先生所说:“讲红楼梦中的饮食,不在于仿膳式的照猫画虎,更在于体会食品的精义神理,亦即中国烹饪的哲理和美学观。”解析:第处,根据后文“食品多达一百八十六种”可知,应该填写“红楼梦中描绘的美食名目繁多”;第处,根据前面的“贾母平日吃饭,总有小丫鬟在旁边”“而刘姥姥吃饭的时候就随意很多”可知,应该填写“更多的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第处,根据前文“与其”和后文的“更在于体会食品的精义神理,亦即中国烹饪的哲理和美学观

41、”可知,应该填写“倒不如好好研究书中的美食文化”。答案:红楼梦中描绘的美食名目繁多更多的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倒不如好好研究书中的美食文化21.下面是研究性学习的结构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5分)答案:(示例)研究性学习分为课题立项、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三个阶段,专题讲座、交流和指导贯串整个过程。第一阶段后须完成开题报告,第二阶段中须研读专题文献,进行观察与思考,第三阶段后须完成论文答辩。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红楼梦中,薛宝钗曾作一首咏柳絮的临江仙,词文如下: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柳絮能够纷纷扬扬飞上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轻”。对此,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自选,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略提示:这里的“轻”应是去掉负担、功名利禄之心、虚荣之心等,可有如下立意:学会做减法;人生不能承担太多的功利,放下包袱就能成功;身轻,更要心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