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7年春高中一年级历史单元测试卷(五)(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五章)(本卷共二大题,满分100分,附加题供选作,45分钟完卷)_学校 _班级 姓名_ 学号_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的是( )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论人民民主专政论联合政府A、 B、 C、 D、 2、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与下列各项中结论相符的是( )A、抗战胜利洗雪中国百年国耻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C、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3、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中心议题是( ) A、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B
2、、筹备成立新中国 C、彻底解放祖国大陆 D、镇压反革命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性质是( ) A、联合政府 B、人民民主专政 C、新民主主义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 5、1951年,哪一地区和平解放,标志着除台湾和少数沿海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解放( ) A、云南 B、西康 C、西藏 D、海南岛 6、1950年土地改革中实行的农民土地所有制,实质上是一种( ) A、私有制 B、国有制 C、集体所有制 D、公有制 7、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在于( ) 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 A、 B、 C、 D
3、、 8、1952年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开展的“三反”运动的内容不包括( ) A、反贪污 B、反官僚主义 C、反浪费 D、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9、建国之初,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其表现有( ) 工农业生产下降 交通运输阻塞 物资缺乏 通货膨胀 A、B、C、D、10、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其原因不包括( ) A、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内战 B、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搜刮 C、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D、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11、新中国的人民政府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主要是通过(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公私合营 D、没收官僚资本12、下列哪一情况后,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 ) A、人
4、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B、全国物价稳定 C、财政开始好转 D、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 13、1952年秋,上海某民族资本家提出在本厂开展“增产节约,劳动竞赛”运动。该厂工人议论纷纷,主要有下列四种意见,其中正确的意见是( ) A、这个主张对国家有利,工人阶级应当积极响应 B、工人阶级是国家的主人,资本家休想随便使唤我们C、什么“劳动竞赛”,我们拿多少钱做多少工D、这是资本家新的剥削花招,应进行批判斗争 14、19491952年期间,国营经济的来源不包括( ) A、国民政府的财产 B、官僚资本 C、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D、帝国主义在华企业15、过渡时期是指( ) A、从建国到三大运动胜利 B、
5、从建国到国民经济恢复C、从建国到三大改造完成 D、从经济恢复到三大改造完成16、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标志是( ) A、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C、民主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召开一届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7、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重点是( )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商业18、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行的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个体手工业者互助合作C、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D、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19、20世纪50年代,我国发生的下列历史事件,
6、未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 (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C、没收官僚资本企业 D、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20、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 规定了国家的根本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A、B、C、D、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阅读下列表格(24分)表一 1949年国民经济情况简表项目全国总产量比历史最高年产量下降工业生产50%农业生产25%粮1.1亿吨27%棉44.4万吨49%钢15.8亿吨83%煤0.32万吨48%表二 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产品1952年产量比1949年增加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粮
7、1.639亿吨49%9.3%棉130.4万吨193%53%钢135万吨754%46.2%煤6649万吨105%7.4%发电72.6亿千瓦时68.1%21.9%原油44万吨272%表三 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简表品种1957年产量比1952年增加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粮1.95亿吨19%30%棉164万吨26%93%钢535万吨296%580%煤1.3亿吨96%210%电193.4亿千瓦时166%320%原油146万吨235%请回答:(1) 表一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2)表二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从表一到表二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3)表三的数
8、据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由表二到表三数据的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22、1949年10月,伟大的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从此进入现代史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16分)(1)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有哪些?(8分)(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8分)附加题(共20分)材料一 土改的几组调查材料:1952年对山西49个村农民的调查:有10780亩土地被卖;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农村的调查:有12.5%的农户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忻县的调查:在被调查的2468户农民中,放高利贷的有
9、20户。中国近代现代历史讲座教学参考书材料二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中指出: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是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等。有什么办法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中国近代现代历史讲座教学参考书材料三 1951年9月全国第一次互助合作会议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提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10、,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的劳动互助的积极性。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继续稳步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材料四 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有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极生产,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材料五 1955年7月,毛泽东约见中央农村工作部负责人邓子恢谈话,主张1956年要在现有65万个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展到100万个。后来毛泽东批评邓子恢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像一个“小脚女人”一样走路东摇西摆,老是埋怨别人走快了,走快了,满脑子无穷的忧
11、虑和数不清的清规戒律。 材料三、四、五均摘自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评述请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4分)据此分析农业互助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4分)(2)根据材料三分析农业合作化的意义。(4分)(3)材料四中某些农民的行为说明了什么?(3分)(4)邓子恢、毛泽东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分)哪个人的观点正确?(1分)有何证据?(2分)(五)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BBCCACDD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BACCABCAB二、非选择题21、(1)说明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状况。原因是帝国主义的掠夺、国民政府和四大家族的搜刮和
12、战争的破坏。(2)说明经过三年努力,到1952年底国家财经状况取得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达到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等。(3)说明到195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主要原因是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高涨,三大改选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22、(1)历史条件:人民解放战争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全国人民热烈拥护在共产党领导下迅速成立中央人民政府。(2)历史意义:中国
13、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附加题(1)材料一反映农村重新出现土地买卖、租佃、高利贷盘剥的现象。材料二反映我国农业发展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和阻碍。如果任由材料一的现象发展下去,就会导致少数人发财致富,多数人贫穷破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就会在农村复辟。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农民个体分散的经营方式已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只有实行互助合作,农业才能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才能巩固。(2)符合广大农民的愿望,得到了农民的欢迎,防止农村中的两极分化,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3)说明农业合作化的速度太快,与当时农村生产力的状况,尤其与农民的思想状况不完全适应。(4)争论的焦点是农业合作化的速度。邓子恢是正确的。材料四表明农业合作化的速度过快已引起部分农民的不满,给生产力造成了实事上的破坏命题人:陈大斌高一历史测试(五)第 7 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