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学案) (教师)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956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学案) (教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学案) (教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学案) (教师)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学案) (教师)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学案) (教师)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学案) (教师)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学案) (教师) .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学案) (教师) .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学案) (教师) .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学案) (教师) .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学案) (教师) .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学案) (教师) .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学案) (教师) .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学案) (教师) .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学案) (教师) .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学案) (教师) .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学案) (教师) .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学案) (教师) .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学案) (教师) .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考纲解读课程标准学法指导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1.综合运用历史文献、视频资料,认知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2运用调查访问法,了解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的方式与途径。3通过表格对比法,归纳中西方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区别。二、课前学习知识点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历史条件(1)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2)思想路线上:_召开。(3)组织上:中国人民_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2成立:1949年1

2、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意义(1)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2)是一个以_为领导、_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3)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易错防范】新中国的成立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仍然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三大改造结束后,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才真正建立。知识点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条件: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其奠定了_基础和_基础。(2)召开:1954年9月,在北京隆重举行。(3)成果:通过了_。内容:确立了新中国的_和根本政治制度;规

3、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_过渡的方向和途径。原则: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_原则。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意义: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4)意义:标志着_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了。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正式形成:1949年9月,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2)新的阶段1954年12月,人民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和_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_,_”的方针。易混易错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但不是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深化点拨共同纲领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1954年宪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误区警示中国的政党制度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制。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而不是多党制。因为在中国,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与之密切合作,属于参政党;在西方,各党派之间是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关系,靠竞选轮流坐庄。图解识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的区别【图解历史】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转变2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议会制【易错防范】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能等同于人民代表大会,前者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而后者则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2中国的政党制度不同

5、于西方的多党制。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而不是多党制。因为在中国,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与之密切合作,属于参政党;在西方,各党派之间是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关系,靠竞选轮流坐庄。3民族区域自治中的“自治”不是少数民族的自治,而是少数民族地区所有人民的自治,是“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三、探究与变式探究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材料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

6、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第二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思考(1)1954年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2)根据材料回答,该宪法有哪些内容?体现了什么原则?(3)该宪法确定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4)这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它的颁布有何意义?答案:(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内容: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意义:它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

7、律保证,它的颁布大大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变式1、史料下图是杨之光在1954年所作的一幅宣传画一辈子第一回,画中老人手捧着一张崭新的选票,满脸露出无比的喜悦。【注】 注意解读两个限定条件:1954年和选民证。思考史料所述现象与哪一次会议有关?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探究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例1、材料一见下图1949年9月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材料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8、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地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思考(1)第一届政协会议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2)这次会议的召开对新中国国家政治建设有什么重要作用?(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在1954年以后有何变化?答案:(1)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筹建新中国提上日程。(2)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性质,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直接促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9、,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变式1、史料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注】 由“党派”“区域”“军队”“团体”“特邀”可以看出会议代表涉及社会各个阶层。思考据上述史料,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有何特点?体现的实际职能是什么?答案特点:具有广泛性,民主性。职能: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史料二“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约翰乃尔比特中国大趋势【注】 史料中的“一党体制”并非指西方的政党制度。思考“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什么?这一体制的实施有何积极影响?答案“一党体制”是

10、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影响:充分发扬了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了各民主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探究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平等、繁荣的保障例1、史料一 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民族自治机关。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注】 反映了主要的针对对象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思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的?据史料概括其主要内容。答案确立:1949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内容: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史料二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

11、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周恩来关于我国的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注】 强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原因。思考据材料,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答案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成了深厚友谊。史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定,并将继续加强。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注】 体现了民族原则。体现了实施目的。思考史料体现的我国

12、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实行这个原则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平等、团结、互助。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四、 目标检测1(2016嘉兴高一期末)对纪念章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B中国的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C新政府直接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D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解析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共七大,故A项错误;图片显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故B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设立是1954年,故C项错误;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是1956年,故D项错误。答案B2(2016广东学业水平)中国历史上某文件确定了国家的大政方针,在经济政策方面

13、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营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据此可推知,该文件是()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共同纲领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论十大关系解析根据材料“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营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可知此时正处于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与共同纲领所处时期相吻合,故B项正确。答案B3(2015浙江学业水平)新中国初期形成的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这三大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

14、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A BC D解析生产资料公有制不属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选B项。答案B4(2016山东学业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村民自治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项正确。答案B5(2016衡水高一期末)“多党合作制就好比一支交响乐队,各民主党派都是演奏师。大家公认谱曲的就是共产党,并且是吸收了交响乐队各位乐师的意见才把乐章谱好的。”这段话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党地位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团结合作的亲密友党关系各民主党派可以参政议

15、政,民主监督各民主党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要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A B C D解析共产党负责谱曲,说明处于执政党地位,故正确;“多党合作制就好比一支交响乐队,各民主党派都是演奏师”说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团结合作的亲密友党关系,故正确;“吸收了交响乐队各位乐师的意见才把乐章谱好的”说明各民主党派可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故正确;各民主党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具有独立性,故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6(2016内江高一期末)1954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是()A公民原则和义务原则 B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C人民民主原则和多党制原则 D社会主义原则和

16、人民公社原则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故B项正确。答案B7(2016内蒙古学业水平)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是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建设具有鲜明的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元代行政图材料二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引自人教版教材(1)材料一体现了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

17、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意义?解析第(1)问,结合图“元代行政图”和所学知识,回答出行省制度;这一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中央集权。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维护民族平等团结等方面回答。答案(1)制度:行省制度。特点:中央集权。(2)意义: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保证了民族团结;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五、 小结史论形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1)中国共产党是唯一处于政治领导地位的政党。这种领导地位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并为全国人民和

18、各民主党派所公认的,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彼此在法律上是平等的,组织上是独立的。(2)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密切合作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不是独揽政权,各民主党派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在野党,而是共同参政的关系,二者合作的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3)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4)合作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重要渠道和场所。拓展延伸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色(1)根本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石。人民代表大

19、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基本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的民主制度。史论形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1特点(1)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3)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的结合。2优越性(1)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2)有助于把国家的

20、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六、课后巩固A层1浙江大学陈剩勇教授指出,中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国家,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建构公共协商机制,通过各方平等自由的对话讨论和协商的过程,达到利益表达、利益协商和利益实现,应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首选价值。材料认为()A新中国民主政治逐渐与时俱进B政治协商制度独具中国特色C中国政府在积极推进协商民主D政治协商制度适合中国国情22017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8华诞。新中国的成立影响广泛而深远,其中( )开始了中国历史的

21、新纪元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为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A B C D3“既有利于实现在共同政治基础上的精诚团结、合作共事,又有利于减少因缺乏监督机制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或失误。”材料所体现的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41954年第二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从此中国政协的性质与职能开始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C第一届全国人大已经胜利召开D中共八大胜利召开5201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内蒙古自治区

22、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文中的“伟大创举”是指( )A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B率先赢得民族独立C政府组成人员全部来自于少数民族 D率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1950年8月26日,邓小平在谈话中指出:“在西藏,要使生产发展起来,人民富裕起来,只有这件事办好了,才能巩固民族团结。”邓小平在此强调( )A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C发展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D鼓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

23、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国家将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国繁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二1990年民族区域自治的情况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4个请回答:(1)材料一中反映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实现这个原则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给材料一证明了什么?两则材料的内在联系是什么?(3)指出材料二中5个自治区的名称。材料二体现了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有什么意义?(4)谈谈我国目前的民族关系状况。A层答案1【答案】D【解析】材料只提到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建构公共协商机制,并没有涉及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情况,体现不出民主政治逐

24、渐与时俱进没有涉及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中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国家,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建构公共协商机制,说明协商制度是我国引入的,不具中国特色,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建构公共协商机制,通过各方平等自由的对话讨论和协商的过程,达到利益表达、利益协商和利益实现,应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首选价值说明协商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没有体现出政府对协商制度的推动,故C项错误,D项正确。2【答案】A【解析】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皆符合所学。3【答案】B【解析】抓住关键信息“实现在共同政治基础上的精诚团结”且起到监督作用,据此可确定B项正确。4【答案】C【解析】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

25、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制定了共同纲领。这时的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政权,共同纲领也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随着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及宪法的制定,这一局面得以结束。所以应选C。5【答案】D【解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于我国国情而实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的基本内容是,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民族大团结,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故A、B、C都不符合史实,选D。6【答案】C【解析】注意材料中时空信息,理解生产发展与巩固民族团结之间的关系。解决民族问题根本在于使当地生产力得到发展,改善人民的经济状况。C项是正确的,与题意相符;而A、B、D三项属于政治方面,并不是材料所强调的。二、非选

26、择题7【答案】(1)原则:平等、团结、互助。目的:实现共同繁荣。(2)证明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国的民族关系得到了真正的体现。(3)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意义:这一政策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民族平等。(4)实现了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共同繁荣,向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B层11949年1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一封电报中邀请宋庆龄北上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下列对“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A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B

27、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C讨论了国名、国旗、国徽等问题 D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2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3有学者指出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是中国民主政治史上一个伟大创举。这主要是指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始终行使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以各党派平等合作为和平建国的途径是民主党

28、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A B C D4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 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5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下列中国的各项民主制度中最能反映讲话主旨的是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

29、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7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的两大原则是 ()人民民主民主集中社会主义民主协商A B C D8国民党元老邵力子曾深有感触地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我愿意在这个方针下,尽力联系原国民党及与原国民党有历史联系的社会中上层人士,团结在政府的周围,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应有的作用。”引发邵力子感触的是新中国实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30、和政治协商制度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9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说:“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材料主要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沿袭了古代的民族政策 B符合我国具体国情C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 D推动西部地区发展10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A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B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C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D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11“任何民族都是有自

31、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为此,新中国政府()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在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先后建立了自治区。这些自治区的建立()真正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体现了民族之间的平等地位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开创了政治协商制度的新阶段A B C D二、非选择题1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呈现出鲜

32、明的中国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区域自治机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什么?在当时它有何重要作用?(2)1954年宪法中的上述条文规定我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这一规定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意义?(3)材料三所体现的

33、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历史意义?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二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

34、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启蒙思想的哪些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根本政治制度和体现的原则。(3)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两者在性质上有何不同?B层答案1【解析】题干中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应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这次会议充分讨论了国名、国旗、国徽等问题,通过了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故选C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1954年一届人大确立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是在19

35、56年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答案】C2【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正确答案为B项。【答案】B3【解析】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人民政协代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结束,错误。在新中国的成立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武装革命实现的,而不是和平建国的方式,错误。【答案】D4【解析】材料中“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表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妇女有了选举权,故A项正确。【答案】A5【解析】材料“人民当家做主”“人民主体地位”是关键信息,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人民实现当家做主权利

36、的最高机构与体现,故答案选B项。【答案】B6【解析】本题考查1954年我国新宪法颁布的意义,故选B项。A项是在1949年,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C、D两项是在1956年。【答案】B7【解析】结合所学,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的两大原则是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故选A项。【答案】A8【解析】“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提出的方针,结合所学这是因为新中国实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答案】C9【解析】从题目提供的信息来看,主要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地理分布与人口分布的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机构,所以

37、B项符合题意。【答案】B10【解析】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和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才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原因。【答案】A11【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故选B项。【答案】B12【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实施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故正确。政治协商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故错误。正确答案选

38、A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13【解析】第(1)问,材料一中显示的是与民主党派知名人士的合影,所以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的作用。第(2)问,材料二描述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结合所学回答其意义。第(3)问,材料三所体现的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该制度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等方面回答。【答案】(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仅是调动各阶级、阶层积极性,进行政治协商的机构,还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14【答案】(1)体现了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的思想。(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