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热点五关注民生与社会保障【背景分析】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要求。在全国两会期间,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个热议的话题。会场上,代表委员围绕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诤言、献良策;会场外,老百姓谈期盼、说愿望,会内会外的互动使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切度更为提升。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也就成为贯彻落实两会精神的重要任务。素材1: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工业社会,1601年英国女王颁行了世界上第一部济贫法,这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部分是为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险,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
2、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一词由此产生,它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目前(截止2009年7月)社会保障制度已推行到全世界的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素材2:党的十八大:改善民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大力促进就业,加快发展教育、完善社会
3、保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是党中央推进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和举措。【热点演练】(2013江门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少向乡村提供产品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摘自中华文化史(上)材料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
4、产率。”摘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三1951年以后,英国先后颁布了国民救助法国民卫生服务法等,进一步完善包括农民在内的社会福利体系。德国于1957年颁布农民老年救济法,开始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1972年建立农民医疗保险体系。法国1952年为农民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60年将医疗保险覆盖到农业从业人员。摘自刘家庆现代西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与思考(1) 材料一中,古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其主要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这种联系给农村带来的影响。(2) 材料二中,两个时期的“改变组织方式”分别是指什么?说明后一种“改变组织方式”对中国的城市发展带来什么影响?(3
5、) 材料三中的内容反映了西方国家二战后资本主义出现了什么新变化?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哪些特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中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作答,第二小问要紧扣材料“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组织答案;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可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积极意义方面组织答案;第(3)问福利制度是政府主导的,是个渐进的过程。 答案:(1) 主要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当时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经济上城市对农村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和寄生性。影响:受到城市的压迫和控制,导致城乡矛盾激化;受
6、到城市的剥削,导致农村经济日益落后。(2) 毛: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邓: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为城市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广阔的市场;积累了发展所需的原料、资金。(3) 新变化:建立“福利国家”。特点: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范,以养老和医疗保障为主要内容,以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命题视角】1. 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是当今宽领域、跨学科的热点问题。复习备考时应以新中国的历史为主线,并和古代史、世界史上有关“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的知识相联系。2. 中外古代思想家的重要主张(民本思想、人文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借鉴;联系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社会救济和保障政策)和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推行福利政策)等有关知识,认识和谐与发展的关系。趁热打铁,事半功倍。请同学们及时完成配套检测与评估中的练习第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