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5 ,大小:79.50KB ,
资源ID:608519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0851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1、市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二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城市、乡村、自然环境,是文明诞生以来,人类生存的三类主要空间。比较而言,城市是多样文明要素高密度聚集的空间,乡村是文明要素低密度聚集的空间,自然环境是还没有人去干预或人类不去干预的空间。适宜人生存的自然空间是文明生成的先决条件,没有同自然空间的和谐,也就没有城市和

2、乡村的存续、发展。这是思考、推进城乡发展,改善城乡关系,推进城乡融合的一个根本性前提。推进城乡融合,需要对城市、乡村、自然环境这三类空间的合理关系进行伦理反思与确认。在历史与现实中,人们所理解和推进的城乡关系、城乡融合,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其一,用二元思维理解、营建城乡关系。其实,城乡关系不只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更是城市、乡村、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城乡关系的问题也不是简单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乡村不等于传统,城市也不等同于现代。乡村与城市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城市与乡村中都有代表人类文明本性与非文明的要素与内容。这样,推进城乡融合就不是简单地把乡村城市化或者把城市田园化的问题,而是具体厘

3、清现有城市与乡村中存在的优势与问题,营建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其二,以经济利益至上逻辑理解、推进城乡融合。经济利益至上逻辑对现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城乡关系问题上,简单地以经济利益至上为主导原则,则会导致城乡空间价值的单一化。漠视城乡关系的复杂伦理内容,其结果可能是城市与乡村的双重破坏、城市与乡村的新型对立。推进城乡融合,需要超越二元思维,营建有利于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理念。城乡融合是一个综合的空间转换过程。推进城乡融合,首先需要处理好城市、乡村、自然环境三类空间之间的关系,营建三者和谐共生的发展格局;其次需要处理好物理、社会、心理空间的关系,在城市与乡村同时营建环境美好、社会和谐

4、、心理健康的发展态势;再次,需要处理好历史、现实、未来空间的关系,注重城乡中的传统建筑等历史空间的保护,注重运用新技术为当代人营建更好的生活与工作空间,并注重为未来发展预留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推进城乡融合,需要改进运行机制,营建有利于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规范。原来城乡分立式的空间权利结构,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城乡融合的良性推进。一方面,城市土地与乡村土地的空间权利存在巨大差异;另一方面,城市与乡村在诸如交通、医疗、社保、教育等基本公共权利以及工作机会、社会流动性等发展权利方面存在重大差异。虽然国家出台了新的户籍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等一系列政策,但城乡在发展权利方面依然差异明显。差异的形成有其复杂的历史

5、原因,其改善也不会一蹴而就。调整城乡分立性的公共资源投入机制与公共服务配置方式,推进城市权利与乡村权利的均等化、平等化,对可持续地推进城乡融合,具有方向引导及基础保障作用。(节选自陈忠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特质)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自然空间不具有文明要素,却是文明生成的先决条件,决定着城、乡的存续与发展。B. 城市与乡村都有文明与非文明要素,只是城市文明程度更高,而乡村的历史更悠久。C. 以经济利益至上逻辑推进城乡融合,使城乡均遭受破坏,造成了二者之间新型对立。D. 推进城乡融合要保护传统建筑等历史空间,也要营建适合当代人的生活与工作空间。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

6、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城市、乡村、自然环境三者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推进城乡融合应注意的问题。B. 文章分两点阐述如何推进城乡融合,一是突破二元思维的伦理,二是改进旧运行机制。C. 文章第二段与三、四两段之间构成了总与分的关系,阐述了推进城乡融合的整体构想。D. 文章提出了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营建问题,反思了历史与现实,提出了解决的方法。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只有对城市与乡村的优势与问题有清晰认识,才能营建有利于人全面发展的新格局。B. 在城乡融合中,为未来发展预留生存与发展空间,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C. 城乡之间形成巨大差异的原因非常复杂,改善这种

7、状况需要做大量工作,并长期坚持。D. 改进现有运行机制,并营建合理的空间伦理规范,就能够保障城乡融合持续地推进。【答案】1. D 2. C 3. D【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自然空间生成的先决条件”扩大范围,原文为“适宜人生存的自然空间是文明生成的先决条件”,选项忽视限制性成分“适宜人生存”;B项,“只是城市文明程度更高,而乡村的历史更悠久”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乡村不等于传

8、统,城市也不等同于现代。乡村与城市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城市与乡村中都有代表人类文明本性与非文明的要素与内容”分析可知,“城市文明程度更高”“乡村的历史更悠久”无依据;C项,“使城乡均遭受破坏,造成了二者之间新型对立”或然变必然,结合文本内容“漠视城乡关系的复杂伦理内容,其结果可能是城市与乡村的双重破坏、城市与乡村的新型对立”分析可知,原文为“结果可能是”。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

9、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文章第二段与三、四两段之间构成了总与分的关系”错误。结合

10、文本第二段与三、四两段的主要内容“在历史与现实中,人们所理解和推进的城乡关系、城乡融合,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其一,用二元思维理解、营建城乡关系”“其二,以经济利益至上逻辑理解、推进城乡融合”“推进城乡融合,需要超越二元思维,营建有利于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理念”“推进城乡融合,需要改进运行机制,营建有利于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规范”等分析可知,“总与分的关系”错,应是递进关系。故选C。【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

11、,然后仔细分析。D项,“就能够保障城乡融合持续地推进”错误。结合文本内容“调整城乡分立性的公共资源投入机制与公共服务配置方式,推进城市权利与乡村权利的均等化、平等化,对可持续地推进城乡融合,具有方向引导及基础保障作用”分析可知,原文是起到“基础保障作用”,还应有其他条件,前者不是后者的充分条件。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港珠澳大桥是一个全球瞩目的超级工程,是展示中国国家实力的超级舞台。作为一名国家培养的建设者,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是林鸣建设生涯的一个高峰,也可能是他的收官之作,但对中国的工程建设来说,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每一个节假日,林鸣

12、必定陪伴在坚守岗位的工人身边。这种“在一起”不仅是生活层面的关心、爱护,更是工作上的充分尊重、理解以及激励和培养。在林鸣的带领下,港珠澳大桥岛隧建设队伍攻破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级的工程难题。自项目开工以来,这支队伍中的16个集体、9名个人获得国家级荣誉,1名一线技术工人被誉为“大国工匠”。2005年接手这个工程后,林鸣对它的投资方、环境做了研究。林鸣对这一带很看好。在一些人对这个工程建设表示困惑的时候,他坚持认为,要把珠江口区域当作一个超级城市。现在,包括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虎门二桥和正在规划的伶仃洋大桥,将来东西连通后,珠江口区域将会成为一个超级城市。从这个意义上说,超级工程不能简单地用工程经

13、济指标来衡量,而要用社会发展的战略价值去考量。它正在改变格局,改变人的思路,改变城市化的观念。用四句话来概括就是:对现状的理性,对创新的欣喜,对超越的欣赏,对尝试的包容。现在,林鸣心底还有一个愿望:等到港珠澳大桥全线通车那天,如果可能的话,他想在大桥上跑一次。到现在为止,他的跑步纪录是46.3公里。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他想他应该能跑下来。(摘编自独家专访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每一步都是第一步)材料二:“说到为什么要建这样的一座大桥,我们得先看看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孟总说。珠江口水域面积大约2100平方公里,半径60公里以内有14个珠三角的大中城市、7座机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仅在历史上

14、就是中国南大门上的一道防线,今天更是国家发展珠三角,特别是与香港、澳门携手打造“大湾区”前景非常辽阔的一个经济大舞台。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广东省依靠香港经济的带动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之一,只是多年来粤东、粤西发展并不平衡,交通造成的阻碍是主要的原因。孟凡超说:“香港通过珠三角东岸这一侧的交通互联互通,已经实现了和内地,比如深圳的经济勾连。但和西岸,和澳门这边基本上是一个空白,原因就是珠江口东西两岸天堑的阻隔,导致珠三角西岸经济开发建设明显滞后,经济布局相对薄弱,如果要改变这种状态,进一步发挥我们香港经济在大湾区内的龙头和辐射作用,建一条港珠澳大桥就显得很有必要。”(摘编自长篇纪实文学

15、天开海岳走近港珠澳大桥)材料三:由33节巨型沉管连接的海底隧道,是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它将直接消耗33万吨钢筋和200万吨混凝土,足以建造8座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每节标准沉管长180米,宽37.95米,重约8万吨,大小相当于一艘中型航空母舰。但在此之前,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做过外海沉管隧道,而聘请国外专家进行技术咨询需要十几亿元。“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一定要有飞跃式的发展,这么重要的工程,如果我们还简单重复,那就对不起肩负的这份职责。”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设计负责人孟凡超在大桥设计之初,就定下目标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书写中国人自己的“大桥故事”。勇于开始,敢于尝试,沉管制造的一项项创新成果应运而

16、生:2012年,伶仃洋深处牛头岛,数千名工人在荒岛建起一个足有10个足球场大小的超级工厂,成为世界最大的现代化沉管预制工厂。从未制作过模板的工程团队,用半年时间完成了世界上精度最高的自动化模板制造,并集成开发了钢筋流水线生产、大型全液压模板、混凝土控裂、管节顶推等成套技术,提高了工效和质量。为了让沉管能经受近30米厚海底淤泥的重压,设计师们开创性提出半刚性沉管结构,解决了沉管隧道深埋的难题,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做到了深海沉管“滴水不漏”。(摘编自海上工匠记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和它的建设者们)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衡量港珠澳大桥这一类超级工程建设的意义,要考虑它的工程经

17、济指标,更要看到它的社会发展的战略价值。B. 珠江口水域大,周围城市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是中国南大门上的一道防线,这是建设港珠澳大桥的主要原因。C.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对改变珠三角西岸经济开发建设滞后,发挥香港经济在大湾区内的龙头和辐射作用大有裨益。D. 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在中国没有先例,是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其关键技术是中国工程师自主研发的。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港珠澳大桥的沉管制造多项创新成果的产生,源于全体建设者敢为人先、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不懈奋斗的精神。B. 材料一结尾一段写林鸣打算港珠澳大桥全线通车那天在桥上跑步,看似闲笔,实则表现

18、了他希望看到自己的成果的喜悦、自豪之情。C. 材料三开头部分列举了很多数据,并用世界第一高楼和中型航空母舰作说明,是为了突出今天中国经济实力的雄厚。D. 材料二与材料三都援引了工程设计负责人的言语来解说港珠澳大桥建设的相关情况,这样写可以增强报道的真实性。6. 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和意图各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 B 5. C 6. 材料一侧重从港珠澳大桥建设者的体验、认识角度来报道,彰显超级工程建设者的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开明远见、坚定信念;材料二侧重从港珠澳大桥建设对于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价值角度来报道,突出港珠澳大桥对于珠三角、“大湾区”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19、材料三侧重从港珠澳大桥建设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的角度来报道,强调自主创新对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意义。【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B,对建设港珠澳大桥的主要原因,分析有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广东省依靠香港经济的带动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之一,只是多年来粤东、粤西发展并不平衡,交通造成的阻碍是主要的原因。故答案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

20、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C,是为了突出今天中国经济实力的雄厚。理解有误。根据原文可知,是为了证明勇于开始,敢于尝试,沉管制造的一项项创新成果应运而生:2012年,伶仃洋深处牛头岛,数千名工人在荒岛建起一个足有10个足球场大小的超级工厂,成为世界最大的现代化沉管预制工厂。故答案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归纳概括、分析、整合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

21、和意图各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三则材料侧重点不同可以从以下原文中筛选概括:材料一:建设者的角度:2005年接手这个工程后,林鸣对它的投资方、环境做了研究。林鸣对这一带很看好。在一些人对这个工程建设表示困惑的时候,他坚持认为,要把珠江口区域当作一个超级城市。现在,包括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虎门二桥和正在规划的伶仃洋大桥,将来东西连通后,珠江口区域将会成为一个超级城市。材料二:珠港澳大桥的影响:孟凡超说:“香港通过珠三角东岸这一侧的交通互联互通,已经实现了和内地,比如深圳的经济勾连。但和西岸,和澳门这边基本上是一个空白,原因就是珠江口东西两岸天堑的阻隔,导致珠三角西

22、岸经济开发建设明显滞后,经济布局相对薄弱,如果要改变这种状态,进一步发挥我们香港经济在大湾区内的龙头和辐射作用,建一条港珠澳大桥就显得很有必要。”材料三:从大桥建设的自主创新的角度:由33节巨型沉管连接的海底隧道,是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它将直接消耗33万吨钢筋和200万吨混凝土,足以建造8座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每节标准沉管长180米,宽37.95米,重约8万吨,大小相当于一艘中型航空母舰。但在此之前,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做过外海沉管隧道,而聘请国外专家进行技术咨询需要十几亿元。【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

23、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戈壁绝尘严风华在山水秀丽的南方,我们实在很难想象戈壁是什么样子。当我飞临甘肃的上空,从飞机舷窗往下一看,我立即目瞪口呆。飞机下面全是山,是我从没见过的如此辽阔无边、连绵成片的群山。但山山皆秃,没有林木遮掩,没有河水流淌,仿佛一群肌肉发达的或蹲或卧的虎豹全都被扒光了皮毛,光着身子任由太阳炙烤,而导致皮肤干裂,变得全身灰黄,毫无光泽和血色。噢,大西北

24、,裸露的大西北,灰黄的大西北。落到地面,戈壁滩的苍茫赫然入目,我的感觉就不仅仅是目瞪口呆了。四周环顾,没有人影。天和地之间,是一条平直的线。遍地里,每一颗沙粒、石块,每一堆沙土、乱石,每一条干枝、枯草,忽然都活了起来,仿佛就是词典里挣扎着跳出来后散落一地的词,一个个都代表着孤寂、干渴、饥饿、迷失、慌乱、恐惧、死亡这样的词义。捡起来读,心会发毛,手脚颤栗。我知道我来到了曾经的古道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最早是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命名的。想必当年肯定是一条充满灵性充满浪漫的路吧,常常是驼队不断,马蹄声脆,绸缎拖地,五彩缤纷,轻柔而曼妙。也许我站立的地方,就曾经有驼队小憩过。夜色里,篝火灿烂,奶

25、茶飘香,烤肉诱人,说不定地面上还残存着当年的残骨或木炭。望茫茫旷野,已经看不出半点当年的喧嚣,看不出轻柔而曼妙的景况。一种苍凉的气息如同空气一样,弥漫在戈壁的地面和上空。当我被戈壁的苍凉淹没了全身之后,很快就对这片辽阔的苍凉产生了敬意。我听到了脚步声,一阵一阵的,由远及近。西汉的张骞,第一个穿过了西域的苍凉。建元三年,张骞告别汉武帝,率随从百人,首次出使西域。张骞的队伍,一字排开,夹杂着马蹄声、驼铃声和人的脚步声,一路浩荡,经陇西,过敦煌,日行夜息,让这不曾出现过人烟的戈壁第一次留下了一串串人的脚印。元狩四年,张骞第二次奉命出使西域。张骞几经周折,前后花了数十年的时间,终于用脚步打通了中原通往

26、西域的孔道,丈量出了一条惠泽四方的丝绸之路。张骞无疑成了功臣,名垂青史。但两千年了,丝绸之路的砾石、风沙早已把张骞的脚印埋没得毫无踪影。而且,这条古路也早已停止了运行,但张骞的故事依然流传在这一片辽阔的苍茫里。很幸运,在这条古道上,在这一片荒漠里,有一些事物竟能经受住风沙的冲刷,留下了足迹。玉门关玉树临风,最为坚贞和强悍,这是我的戈壁之旅最强烈的印象。玉门关是汉武帝为确保丝绸之路安全与畅通,大约于公元前121107年间下令修建的。这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周边无一建筑,唯见茫茫沙砾,空旷无人。尽管日月侵蚀,已经显出破败,但它那种孤傲和霸气,依然镶嵌于城墙中,巍然不动。唐边塞诗人岑参曾作玉门关盖将军

27、歌:“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其时,守关甲兵多达五千,其规模之大可以想见。但今天它难免寂寞了。当年的热闹不再,当年的雄关已成文物。它只能作为历史的见证,为后人努力地与日渐一日的衰败和冷清抗争。丝绸之路所经之处多是无边无际的荒漠,但因为有这么一些人的到来而变得热闹。自张骞之后,穿越过戈壁滩、大沙漠的人,还有大司马霍去病,西域第一任都护郑吉,西域行军司马班超,高僧法显、唐玄奘,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当然还有许多的无法记入史册的无名小卒。他们当中,有的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守护者,也有一些掠夺者、破坏者。正因为有了这些人,丝绸之路才有了悲喜交加的历史。但一切都归为苍凉。那些人来时,步履匆匆,搅得沙飞

28、石走,尘烟骤起。但时间一长,尘埃终要落地。后来者,看着前人留下的废墟,一番唏嘘之后,却找不到他们的脚步了。谁都是戈壁的过客。我长久地站在那儿,感受着那一片苍茫,渐渐又被苍凉淹没。戈壁如果没有丝绸之路贯穿,那只是一片荒漠;丝绸之路要是没有那一群人走过,那条路就必然寂寞;那一群人如果没有留下悲喜,那就没有了苍凉;人要是没有经历苍凉,那就是苍白。苍凉是戈壁的神。(节选自2011中国年度散文,有删改)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戈壁的“苍凉”贯穿全文,写出了作者在戈壁的所见所闻和感受,文脉清晰,形散而神不散。B. “挣扎着跳出来后散落一地的词”比喻戈壁的沙石

29、草枝等,形象写出作者初到戈壁时恐惧绝望的心情。C. 文章运用由远及近、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戈壁之景,作者对戈壁的深沉感慨借此表达得淋漓尽致。D. 文章结尾寥寥数字将戈壁最突出的特征凝练写出,收束有力,词简意丰,含义隽永,堪称画龙点睛之笔。8. 文章使用张骞出使西域和汉武帝修建玉门关等大量史料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9. 题目“戈壁绝尘”有多重意蕴,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7. B 8. 这些史料体现了戈壁曾经的热闹繁华,与如今的衰败冷清形成对比,突出丝绸之路的昔盛今衰。表达作者对丝绸之路悠久历史和曾经创造的辉煌成就的敬意和礼赞,以及对如今沧桑巨变的惋惜和感慨。运用大量的史料虚实结合,丰

30、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了文化底蕴。 9. 茫茫戈壁已不再是商品运输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已经消失。丝绸之路上悲喜交加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灿烂的文化都归于沉寂。表达了作者对丝绸之路繁华不再的深沉慨叹和无限惋惜之情。【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形象写出作者初到戈壁时恐惧绝望的心情”中“绝望”不恰当。结合文本内容“我立即目瞪口呆”“落到地面,戈壁滩的苍茫赫然入目,我的感

31、觉就不仅仅是目瞪口呆了”“四周环顾,没有人影”“捡起来读,心会发毛,手脚颤栗”分析可知,作者没有绝望的感情,只是震惊。故选B。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

32、构的能力。以分析作用的形式考查。解答此类试题,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题干问的是“文章使用张骞出使西域和汉武帝修建玉门关等大量史料有何作用”,需要从内容、结构等方面分析。内容:结合文本内容“建元三年,张骞告别汉武帝丈量出了一条惠泽四方的丝绸之路”“玉门关是汉武帝为确保丝绸之路安全与畅通,大约于公元前121107年间下令修建的。这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周边无一建筑,唯见茫茫沙砾,空旷无人。尽管日月侵蚀,已经显出破败,但它那种孤傲和霸气,依然镶嵌于城墙中,巍然不动”“四周环顾,没有人影捡起来读,心会发毛,手脚颤栗”等分析可

33、知,这些史料体现了戈壁曾经的热闹繁华,与如今的情形形成对比,写出了丝绸之路的昔盛今衰。结合“但两千年了,丝绸之路的砾石、风沙早已把张骞的脚印埋没得毫无踪影。而且,这条古路也早已停止了运行,但张骞的故事依然流传在这一片辽阔的苍茫里”“在这条古道上,在这一片荒漠里,有一些事物竟能经受住风沙的冲刷,留下了足迹。玉门关玉树临风,最为坚贞和强悍,这是我的戈壁之旅最强烈的印象”“它只能作为历史的见证,为后人努力地与日渐一日的衰败和冷清抗争”“丝绸之路所经之处多是无边无际的荒漠,但因为有这么一些人的到来而变得热闹”等分析可知,表达作者对丝绸之路和曾经辉煌的敬意,以及对如今巨变的惋惜。引用张骞出使西域和汉武帝

34、修建玉门关等大量史料,运用虚写的手法,写如今的戈壁,运用实写的手法,虚实结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作品内涵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作用是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上面的含义,形式上主要回答是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戈壁绝尘”,结合文本内容“但今天它难免寂寞了。当年的热闹不再,当年的雄关已成文物。它只能作为历史的见证,为后人努力地与日渐一日的衰败和冷清抗争”“丝绸之路的砾石、风

35、沙早已把张骞的脚印埋没得毫无踪影。而且,这条古路也早已停止了运行,但张骞的故事依然流传在这一片辽阔的苍茫里”“但一切都归为苍凉。那些人来时,步履匆匆,搅得沙飞石走,尘烟骤起。但时间一长,尘埃终要落地。后来者,看着前人留下的废墟,一番唏嘘之后,却找不到他们的脚步了”分析可知,茫茫戈壁已不再是商品运输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都归于沉寂。结合“感受着那一片苍茫,渐渐又被苍凉淹没。戈壁如果没有丝绸之路贯穿,那只是一片荒漠;丝绸之路要是没有那一群人走过,那条路就必然寂寞;那一群人如果没有留下悲喜,那就没有了苍凉;人要是没有经历苍凉,那就是苍白”“苍凉是戈壁的神”分析可知,作者对丝绸之路

36、消失的深沉慨叹和惋惜之情。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毛澄,宇宪清,昆山人。善属文,举弘治六年进士第一,授修撰。预修会典成,进右谕德,直讲东宫武宗立,进左庶子。历礼部侍郎。十二年六月拜尚书。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瓚頭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悉不报。明年正月,驾旋,命百官戎服郊迎。澄等请用常服,不许。十四年二月,驾甫还京,即谕礼部:“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镇国公朱寿遣往两畿,东岳,奉安圣像,祈福安民。”澄等骇愕,复偕廷臣上言:“陛下以天地之子,承祖宗之业,九州四海但知陛下有皇帝之号。今曰督军务威武

37、大将军、太师、镇国公者,臣等莫知所指。如以皇储未建,欲遍告名山大川,用祈默相,遣使走币,足将敬矣。何必躬泰神像,献宝香,如佛、老所为哉?”宸濠反江西,帝南征示威武,驻跸留都者逾岁。澄屡请回銮。及驾返通州,用江彬言,将即赐宸濠死。澄据汉庶人故事,请还京告郊庙,献俘行戮。不从。中官王堂镇浙江,请建生祠;西番阐化王使者乞额外赐茶九万斤。帝许之,澄皆力争,不听。武宗崩,澄偕大学士梁储、寿宁侯张鹤龄等迎世宗于安陆。澄端亮有学行论事侃侃不挠。帝欲推尊所生,尝遣中宫谕意,至长跪稽首。澄骇愕,急扶之起。其人曰:“上意也。上言人孰无父母,奈何使我不获伸,必祈公易议。”因出囊金畀澄。澄奋然曰:“老臣悖耄,不能隳典

38、礼。独有一去,不与议已耳。”抗疏引疾至五六上,帝辄慰留不允。二年二月疾甚,复力请乃许之舟至兴济而卒。帝雅敬惮澄,虽数忤旨,而恩礼不衰。既得疾,遣医诊视,药物之赐时至其卒也,深悼惜之。赠少傅,溢文简。(节选自明史毛澄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B. 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C. 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D. 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

39、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官吏任免等事情,长官为礼部尚书。B. 两畿,“畿”是天子直接管辖的王都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这里的两畿是指两京。C. 郊庙,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郊宫和祭祀祖先的宗庙,帝王到那里祭祀天地和祖先。D. 中官,在古代,既可指中央王朝内的官吏,又可指宦官,本文用的是后一种意思。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毛澄富有才华,深受器重。他考中了弘治六年的状元,因参编会典有功劳,升右谕德在东宫任直讲;武宗即位,升他为左庶子,后又任他为礼部尚书。B. 毛

40、澄谨守礼法,据理力争。当武宗给自己加上了一些不合礼法的名号,想以这些身份亲自瞻拜东岳,祭祀孔圣,为百姓祈福时,毛澄偕同大臣们劝皇帝不要这样做。C. 毛澄心系社稷,敢于进谏。宸濠在江西造反,武宗亲自南征,毛澄认皇帝在外过久,多次劝他回朝,后来又极力反对为王堂建立生祠,皇帝都没听从。D. 毛澄端正不挠,多得皇恩。世宗想推尊自己的亲生父亲,曾派人告诉毛澄自己的意思,甚至送他金银,他也不顺从。虽然毛澄屡违圣意,但皇帝对他依然礼遇。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明年正月,驾旋,命百官戎服郊迎。澄等请用常服,不许。(2)澄奋然曰:“老臣耄,不能隳典礼。独有一去,不与议已耳。【答案】10.

41、 C 11. A 12. C 13. (1)第二年正月,武宗返回京城,传令让百官身穿军装到郊外迎接。毛澄等人请用平时的官服,武宗不允许。(2)毛澄愤激地说:“我(虽然)糊涂年迈,(但)不能毁坏典制礼仪。只有离开,不参加讨论罢了。”【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朔”,指每月农历初一,“八月朔”是八月初一的意思,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D项。“王瓒”“顾清”是并列关系,“报”是回复的意思,主语应该是“武宗”,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B项。句意:那年八月初一,武宗便装

42、外出游玩,毛澄率领侍郎王瓒、顾清等上书请武宗回宫。后来(武宗)又走出居庸关,到宣府去游玩,久留不回。毛澄等频繁上书谏劝,都不予答复。故选C。【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官吏任免等事情”错误,礼部没有官吏任免的职能。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察、升降、调动等事务。礼部,掌管国家典章法度、祭祀学校、科举、接待外宾等事务。故选A。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

43、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皇帝都没听从”错误。从文章中“及驾返通州”可知,皇帝还是听从了他的建议。皇帝是没有听从“请回到京城向郊庙告祭后,举行献俘仪式然后杀掉宸濠”的建议。故选C。【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明年”,第二年;“驾旋”,回驾,返回京城;

44、“戎服”,身穿军装(名词作动词);“郊”,到郊外(名词作状语);“命百官戎服(于)郊迎”(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请”,请求;“许”,允许。(2)“奋然”,愤激的样子;“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隳”,毁坏、崩毁;“去”,离开;“与”,参加、参与;“议”,讨论;“耳”,相当于“而已”,译作“罢了”。【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

45、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参考译文:毛澄,字宪清,江苏昆山人,擅长写文章。考取弘治六年(1493)进士第一名,授职修撰,参预编写会典成书后,进升右谕德,在东宫任直讲。武宗登基以后,进升他做左庶子。曾当过礼部侍郎。十二年(1517)六月,被授予礼部尚书。那年

46、八月初一,武宗便装外出游玩,毛澄率领侍郎王瓒、顾清等上书请武宗回宫。后来(武宗)又走出居庸关,到宣府去游玩,久留不回。毛澄等频繁上书谏劝,都不予答复。第二年正月,武宗返回京城,传令让百官身穿军装到郊外迎接。毛澄等人请用平时的官服,武宗不允许。十四年(1519)二月,武宗刚刚回到京城,就晓谕礼部说:“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镇国公朱寿将被派到两京,并前往山东瞻仰东岳,祭祀孔圣人,为百姓祈求幸福。”毛澄等大吃一惊,又和大臣们一起上书说:“陛下凭借天地的儿子的身份,继承祖宗的大业,九州四海只知道陛下有皇帝的称号。现在自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太师、镇国公,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如果因为皇储

47、还没有确定,想求告普天下的名山大川,用以祈求神灵暗中相助,那么派遣使臣携带玉帛前去,足够表示您的敬意了。何必亲身捧着神像,献上香烛,像佛、老之徒那样做呢?”朱宸濠在江西造反,武宗亲自南征以显示军威,后来在南京住了一年多。毛澄等多次请他回北京。等返回到通州时,武宗听从江彬的话,将要立即把朱宸濠赐死。毛澄根据汉庶人的旧例,请回到京城向郊庙告祭后,举行献俘仪式然后杀掉朱宸濠。武宗没听。宦官王堂在浙江镇守,请求为自己建立生祠;西番阐化王的使臣请额外赏赐他们九万斤茶叶。皇帝答应了他们,毛澄都竭力反对,武宗又不听。武宗逝世以后,毛澄和大学士梁储、寿宁侯张鹤龄等到安陆迎接世宗。毛澄为人端正、诚信,很有学问、

48、品行,议论事情侃侃而谈,不屈不挠。皇帝想推尊自己的亲生父亲,曾派遣宦官告诉毛澄自己的意思,所派宦官直至跪下来给他行稽首大礼。毛澄大吃一惊,急忙扶他起来。这个宦官说:“这是皇上的意思。皇上说谁没有父母,干什么让我不如意,请先生您一定改个主张。”接着拿出一袋金子送给毛澄。毛澄愤激地说:“我(虽然)糊涂年迈,(但)不能毁坏典制礼仪。只有离开,不参加讨论罢了。”他接着抗言上书五六次,称病告退,世宗总是安慰、挽留,不允许他退休。二年(1523)二月,病得很重,又坚决请求,世宗才答应他。船走到兴济,他就病逝了。世宗向来敬畏毛澄,虽然(毛澄)多次违逆他,但对毛澄的恩典、礼遇并没减少。毛澄得病后,世宗派太医给

49、他诊看,赏赐他的药物时常送来。对他的死,也深表哀悼、惋惜。追赠他为少傅,谥号为文简。(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柳宗元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注】梦得即刘禹锡。安史之乱之后,唐政权动荡,国势衰落。刘、柳二人受政敌排挤连遭贬谪。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翁仲:古时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刘禹锡曾写诗暗刺朝廷政治危机及得势新贵。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

50、两位友人临歧叙别,回望十年宦海沉浮,难料未来艰险。用时间和空间的交错述说了人生的艰辛惨淡。B. 颔联借风烟漫漫、草木森森的苍凉再点“憔悴”,又借古代名将自比,悲戚中带有自勉之意。C. 颈联分析了被排挤的原因,但皆是反语,实为调侃与解嘲,暗含愤懑不平与不改节操的坚毅。D. 尾联呼应题目,点明主题。化用典故,以泪之多述情之深,同时委婉明志,将抒情与明志巧妙融合。15. 有人评价本诗“至怨至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4. B 15. 友人离别,内心悲苦。友人才得相聚马上又要分离,赠别的泪水足可成河,体现出友人分别的痛苦。命运坎坷,前途渺茫。“十年憔悴”意时间漫长,生命消磨;“谁料翻为”意路

51、途遥远,前途难以预料。写出了内心的痛苦难熬,命运的坎坷难测。英雄失路,报国无门。表面写自己因懒于疏谏而遭非议,劝诫不要因议政文章出风头,实则表达自己被排挤非议,报国之志不得伸张的苦闷。奸佞弄权,国势日衰。借古时伏波将军陵寝的萧索苍凉暗指安史之乱后国家的衰败。国家满目疮痍,自己又受到排挤而无能为力,内心悲苦至极。【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

52、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颔联悲戚中带有自勉之意”错误,从诗中来看,颔联借哀景写哀情,既感伤古代贤人不在,又借衰败凄凉的景色喻唐朝国家局势的颓败,抒发作者的悲苦之情,全无积极自勉之意。故选B项。【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有人评价本诗至怨至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然后理解“至怨至悲”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因何而怨,因何而悲,诗句中借什么

53、来体现这“怨”和“悲”。从诗歌标题来看,“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说明这是一首送别诗,分别在即内心自然伤感,诗歌尾联突出了这离别之“悲”,“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今日生离死别,对泣默然无声,何须临河取水,泪洒便可濯缨,诗人以汉代苏武去国离乡,李陵赠别苏武的诗句来比他与刘禹锡的分路,与苏李相比,“怅悠悠”则同,但他们用不着“临河”取水,这流不尽的泪水便足以濯缨洗冠了“垂泪千行”,生离死别,无缘再见,“悲”之“至”也;从注释来看,“安史之乱之后,唐政权动荡,国势衰落。刘、柳二人受政敌排挤连遭贬谪”,诗人与友人同遭贬谪,且“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十年“憔悴”始“到秦京”,可见贬谪

54、时间之长,结果好景不长,再次被贬,命运坎坷,前途渺茫,可谓“悲”之至也;从颔联来看,“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这是以伏波将军马援的故事暗点“古道西风瘦马”之意,令人瞻望前途,不寒而栗,作者说:想当年,伏波将军马援率领大军南征到此,叱咤风云,威风八面,战旗猎猎,金鼓声声,似在目入耳,可睹可闻;后人将其铸成石像,立于湘水西岸将军庙前,如巨人翁仲铜像立于咸阳宫门外一般,供人瞻仰,何其光灿。而今他等踏上这条古道,只见将军庙前荒草遍地,断壁残垣,不觉怆然泪下,写伏波风采,叹自己身世;描故道荒凉,讽当朝衰微,从而再表“憔悴”之意,新贵弄权,国之日衰,可谓“悲”“怨”之至;从颈联来看,“直以慵疏招

55、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言下之意是:倘若我们能违心地歌功颂德,趋炎附势,少写几句讥讽的诗文,也不至于再度遭贬南荒吧,英雄失路,报国无门,可谓“悲”之至。【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

56、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三)名篇名句默写(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针手法,白居易琵琶行“_,_”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2)曹操观沧海中“_,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3)在赤壁赋中,“_,_”两句以比喻和对比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生命的渺小。【答案】 (1). 冰泉冷涩弦凝绝 (2). 凝绝不通声暂歇 (3). 水何澹澹 (4). 山岛竦峙 (5). 寄蜉蝣于天地 (6). 渺沧海之一粟【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

57、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暂、澹、竦峙、蜉蝣、渺粟的写法。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烟火作为中国的民俗文化,其所沉积的宗教、民俗、神话、社会乃至美学意义,令人叹为观止。虽然烟火在天空 ,却以其华丽盛大给人留下恒久的记忆。( )。它是燃烧柴火以“敬神驱邪”的一种宗教行为。竹子在燃烧时,因受热会猛然炸裂,声音巨大, ,最能达到爆的效果,所以竹子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燃料,“爆竹”也随之流行开来。但伴随着现代都市文明的崛起,烟火与其在实践层面的冲撞、矛盾,远大于两者在

58、文化上的依存。烟花爆竹四处燃放,让都市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近年来,由艺术家、工艺师、城市管理者等合作的,以烟火为媒介的大型公共艺术,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最佳方案。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烟火已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并将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使烟火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这一点与传统的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可谓是 。从爆祭转向大型公共艺术,烟火让我们 ,触摸到了一个都市、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尺度。燃烧于夜空的璀璨景象,震荡于寰宇的爆炸之声,不仅唤醒我们古老的记忆,也让我们明天的道路熠熠生辉。17.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现代科技的支持,让烟火在

59、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并将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B. 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的烟火,已将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使之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C. 烟火凭借现代科技支持,它的艺术与审美已经完成了自我重生,并由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D. 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烟火己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并由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先秦时期的烟火,被认为源自当时的“爆祭”B. 作为烟花起源的“爆

60、祭”,被认为始于先秦时期C. 作为起源于“爆祭”的烟火,出现在先秦时期D. 先秦时期的“爆祭”,被认为是烟火的起源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稍纵即逝 响遏行云 不约而同 管中窥豹B. 转瞬即逝 响彻云霄 不谋而合 见微知著C. 转瞬即逝 响遏行云 不谋而合 见微知著D. 稍纵即逝 响彻云霄 不约而同 管中窥豹【答案】17. D 18. D 19. B【解析】【17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病句类型一般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序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解答此类题目最常用的方法是划分句子成分,找出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判断句子成分是

61、否存在问题。如果句子结构没有问题,可从语意及逻辑方面入手,判断句意关系。A项,起到教化功效的应是“烟火”,而不是“现代科技”。B项,最后一句中的“使之”赘余。C项,第一句主语为“烟火”,第二句主语为“它的艺术与审美”,中途易辙。故选D。【18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题时,注意使用排除法解题。括号后一句的主语“它”指的应是“爆祭”,由此推断前一句主语为“爆祭”,由此排除A项和C项;B项将谈论的重点放在了“爆祭”上,与前文衔接不当,故选C。【19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成语的辨析能力。转瞬即逝:转眼就会失去或消失。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

62、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本句的主语为“烟火”,因此“稍纵即逝”不符合语境,由此可排除A项和D项。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响彻云霄:形容声音响亮。文中指竹子爆破的声音,故选“响彻云霄”。由此可排除C项,选择B项。不约而同与不谋而合都指没有事先商量,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但“不谋而合”可做谓语,“不约而同”多做状语,后面加具体做法,故文中用“不谋而合”更好。管中窥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小部分。见微知著: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根据文意选择“见微知著”。故选B。【点睛】病句类型一般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序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解答此类题目最常用的

63、方法是划分句子成分,找出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判断句子成分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句子结构没有问题,可从语意及逻辑方面入手,判断句意关系。20.下面是李明写给老师的一封信,其中有五处表达不恰当,请找出并作修改。尊敬的王老师:您好!一别数年,师恩难忘。作为您高足,我时常垂念当年您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而今,学生终于不负老师的期望,成就斐然。著有大作一本,在此惠赠恩师,敬请雅正。此致敬礼!李明年月日【答案】示例:“高足”改为“学生”;“垂念”改为“想念”;“成就斐然”改为“小有成绩”;“大作”改为“拙作”;“惠赠”改为“敬赠”。【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

64、力。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材料是学生给老师写的信。“。作为您的高足”中“高足”使用不当,指良马;骏马。犹言高才。敬辞,称呼别人的学生。可改为“学生”。“我时常垂念当年您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中“垂念”使用不当。垂念是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可改为“想念”。“成就斐然”,是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多用于形容人很有成就,成绩突出。此处是说学生对老师说自己。词语使用不当,可改为“小有成绩”。“著有大作一本”中 “大作”,是称人作品的敬词。语境是学生说自己,不妥。可以改为“拙作”。

65、“在此惠赠恩师”中“惠赠”是称人赠与的敬词。此处是学生要赠与老师,使用不当。可改为“敬赠”。【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内容(词语、句子、段落和整体和谐)、场合(时间、地点、氛围),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21.汉字文

66、化魅力无穷,儒释道文化又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请参照下面的示例,从结构特点和蕴含道理两方面对“儒”字和“道”字作简要解析。佛:左边是“人”,右边是“弗”,合起来仿佛是说“人不要”意思。这分明是说要摆脱私心的束缚,超脱对外物的追逐,即“放得下”。儒: _道: _【答案】 (1). “儒”:左边是“人”,右边是“需”,合起来仿佛是说“人需要”的意思。这分明是说要满足自己精神的需求,积极进取主动担当,即“拿得起”。 (2). “道”:左边(外面)是“走”,右边(里面)是“首”,合起来仿佛是说要“走脑子”的意思。这分明是说脑中要想透彻,依道而行顺应规律,即“想得开”。【解析】【详解】此题考核选用、仿用、

67、变换句式的能力,主要考核仿写句子,仿写句子首先要研究清楚例句,然后明确仿写的要求,此题要求从结构特点和蕴含道理两方面对“儒”字和“道”字作简要解析,根据例句特征,首先从字形分析,即把字拆开,然后把拆开的字放到一起产生新的内容做事的方法,然后分析其中蕴含的道理即可。【点睛】仿写有嵌入式仿系、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无论是哪种都注意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似。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这样才能进行仿写。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谐调,因此,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

68、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日前,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2018年十大流行语,青年人中非常流行的词语“佛系”入选其中。“佛系”义指“不争不抢,不求输赢,不苛求、不在乎、不计较,看淡一切,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与此同时,社会职场中还流行一个词语“狼性”,它强调“拼搏探索、挑战征服,锲而不舍、永不言败,纪律团结、自我奉献”。即将成年的你,对这两个词语有什么思考和认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得套

69、作,不得抄袭。【答案】拒绝“佛系”,燃情青春近日,互联网上吹起了一阵“佛系”风,不少人自诩“佛系青年”。那么,什么是“佛系”呢?“佛系”指的是不拿不抢,不求输赢,看淡一切的生活态度。这样的生活态度究竟好不好,在网上引起了热议,支持的声音很多而反对的声音也不少。对此,我认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不可太“佛性”,应有青年人身上的热血和勇往直前的刚性。诚然,在浮躁的社会中,这种随遇而安、安然闲适的处世态度犹如一股清流,使人在自己的世界中得到属于自己的小确幸,在自己的小天地中感悟自己的喜怒哀乐,不让外界的纷纷扰扰去影响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的生活确实可以让人活得轻松自在,但却也容易导致自己的人生过于乏味,

70、缺少尘世间的烟火味而使人与时代脱轨。因此,作为青年人切不能在自己的小世界中沉沦,不能甘做井底之蛙,而要勇于在外面的世界中立足,同生活作斗争,活出青春应有的热血澎湃!青春需要拼搏与奋斗,需要经历痛苦与挫折,这样方能使青年人在磨砺中成长,安于一隅的生活固然安逸自在,却难以享受到热血拼搏获得的精彩。不曾凌绝顶,又怎能体会“一览众山小”的喜悦呢?冰心曾言:“青年人啊,为着后来的回忆小心着急地描写着你现在的图画。”是啊,青春是每个人年华逝去后最美的回忆,有谁不希望自己以后忆起年轻时候的日子时充满激情与澎湃,又有多少人甘心自己的生活庸庸碌碌,平淡无奇呢?恩格斯称:“年轻一代的性格就是时代的性格。”我们青年

71、作为国家的栋梁,时代的守望者,应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生活的挑战,而不是以与世无争的态度面对事物。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需要青年人的奋斗和努力,做出贡献。只有青年人心中都充满乐观与向上,我们的国家才能蒸蒸日上。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认真、充满活力与热血地过好每一天是对生命的珍爱和尊重。生活不应是像一潭死水一般毫无波澜,而应是像不断前进的江水一样越过艰难险阻最终汇入海洋。乌尔曼有言:“年年岁岁只在你的额头上留下皱纹,但你在生活中如果缺少激情,你的心灵就会布满皱纹。”让我们拒绝“佛系”,过无悔的青春,在拼搏中尽显英雄本色。【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

72、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给任务很明确,“即将成年的你,对这两个词语有什么思考和认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考生理解材料中的“佛系”和“狼性”这两个词语,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看法。从材料来看,材料对“佛系”和“狼性”进行了阐释,考生可以选取其中一个词语分析,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如肯定,要分析该词展现出的积极的一面,如否定,要指出其中消极的一面;还可以结合二者进行辩证分析。先看“佛系”,该词反映的是“不争不抢,不求输赢,不苛求、不在乎、不计较,看淡一切,随遇而安”的平和淡然的生活态度,如肯定“佛系”的生活态度,考生应指出这并不是放弃生活,也不是毫无作为,而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是不

73、争名利的淡然,是不惧风雨的达官,是不屑琐事的包容;“佛系”是应对当下快节奏生活的一种本能,是让自己慢下来去体会内心真实的需求,去寻求精神和身体上的愉悦;是放弃争名逐利回归生命本源,顺其自然地生活。如否定“佛系”,则“佛系”的内涵实质可以界定为:佛系看似淡然、达观,实则懦弱无能,是逃避,是不思进取的借口,这种生活哲学必然导致不求上进,漫无目的,没用目标追求,不愿背负风险,不希望承担责任,缺乏奋斗、拼搏精神,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再看“狼性”,这是流行于职场的词语,它强调“拼搏探索、挑战征服,锲而不舍、永不言败,纪律团结、自我奉献”,所谓职场如战场,场上不乏大大小小的战争,只有敢于奋身,有勇

74、有谋,才能稳定立足,做人也该有这种心态,面对充满挑战与艰险的生活,只有拼搏探索,只有锲而不舍,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挫折,收获成功。如肯定“狼性”,可以分析其对我们生活、学习、事业的价值,指出其中展现出的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考生也可以把“佛系”和“狼性”结合起来辩证分析立意,指出何时何事该“佛系”,何时何事该“狼性”。从文体来看,材料没有限定文体,但从材料来看,比较适合写作议论文。最后再看行文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引出自己对“佛系”或“狼性”的看法态度;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如分析“佛系”或“狼性”展现出什么生活

75、态度,分析这种态度产生的原因,指出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构时可以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参考立意:不争输赢,平淡随顺过生活;淡泊不争亦是时代良方;奋斗青春,远离佛系;奋斗者才有资格书写未来;职场拼杀离不开狼性法则;“佛”在心中,与“狼”共舞。素材:佛系,很多时候是一种生活态度。佛系人一般这样表达:都行,随便,没关系。这种“不坚持,不争取,随大流,浑不着意,随心随性”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开始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在中国,30岁当首富的只有丁磊、陈天桥和黄光裕等几个人。出生于佛教家庭的丁磊,在网易的管理中也掺进了一些“佛系”风格。比如,他在2009年选择投身农业

76、养猪,是因为自己认为“好的东西要普世化”,希望中国人吃到安全猪肉,还有做网易公开课等等,皆是如此。这些带有情怀的产品,被认为看起来不商业,却“很互联网”,更符合他对“佛系”的定义。用丁磊自己的话来说,网易是“一家兼具佛系和匠系的互联网公司”。丁磊对“佛系”一词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解释。“我对佛系的理解是,要真正能够深入到社会中去,到生产中去,把一件事情做得非常好,以产品的质量、品质、创新,最后影响到无数消费者,这个才是佛系的最高境界。”这位中国非典型企业家管理一家企业20年的秘籍:守住专注、稳扎稳打的企业文化,再加上一点点个性中的“敢做”与好奇心,或许这就是丁磊的“佛系”生意经,看似云淡风轻,实则

77、目标明确。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非黑即白的,狼性的最高境界是“披上羊皮”,佛系的最高境界就是“放下屠刀”。就像董明珠,她对待格力手机的态度向“佛系”转变了很多。丁磊也不见得磊落,成为首富的人光靠平常心是实现不了的。有人说,一个企业家最高的境界是慈善家和演说家,对照现在的商界大鳄,此言不虚。狼性和佛系应该在成功的职场人士身上得到统一。同时,在职场中,老板最怕的就是无欲无求的员工。他不知道你要什么,就不知道该如何给你设定工作目标,如何帮助你提升自我,如何评估你的工作表现。职场讲究的是效率,不是眉来眼去。要加薪,那就证明自己创造了比现在薪资更高的价值;要升职,那就展现自己拥有了超出目前岗位的工作能力。越

78、表现出与世无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状态,大家就越以为你什么都不想要,只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自然加薪没你的份,升职不会想到你,就算跳槽连个靠谱的猎头都不会高估你。佛在心中,与狼共舞。作为职场人,要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职场技能和社会竞争力,让自己走得更稳更具备存在价值,成为企业必需的人才,成为别人所公认的有能力的人。【点睛】对时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构思行文。一、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知道,许多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特别是当前一些新生事 物,更是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面对一件事情,我们首先应当“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探究其内在原因。也就是说,面对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首先可以考虑从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反映的本质这一角度立意。二、辩证角度析问题:时事类作文材料中的事件,很多情况下是利弊互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使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对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从而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三、明确主体作分析:众所周知,一件事情会涉及不同的主体。因此,对于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涉事主体出发,引发不同的议论角度。组织成文时,可以其中一个角度为主,其他角度为次;也可几个角度的议论内容平分笔力。四、联系现实求拓展:为了增强作文的思想深刻性,使作文更具现实意义,时事类作文还须在就事论事之外,联系现实作拓展议论。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