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专项训练一1(2021河北衡水中学调研)请回答下列与农业生产有关的问题:(1)农田中种植的某农作物植株呈均匀分布,这属于种群的_特征。人们为了达到增产的目的,在农田中种植农作物时会将高度不同的作物进行套种,从群落的空间结构分析,此措施依据的主要原理是_。(2)农家肥(主要为动物的粪便)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需通过土壤中的_(填生态系统成分)转化为无机物后,才能被农作物的根系吸收利用。对于以施用农家肥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来说,流入的总能量是_。(3)为了调整农田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农业生产上进行的措施主要有_(答出两点)。(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
2、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你是一块农田的经营者,请你写出一个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信息传递的措施:_。【答案】(1)空间群落的垂直结构能显著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2)分解者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和农家肥所含有机物中的能量(3)去除杂草、防治害虫、杀灭田鼠(4)利用动物信息素吸引传粉动物,提高农作物的传粉率和结实率;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的信号吸引鸟类来捕食害虫;利用特殊化学物质扰乱某种害虫的雌雄交配,使该害虫的繁殖力下降(答出一点即可)【解析】(1)农田中种植的某农作物植株呈均匀分布,这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人们为了达到增产的目的,在农田中种植农作物时会将高度不同的作物进行套种,从群落的空间结构分
3、析,此措施依据的主要原理是群落的垂直结构能显著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2)农家肥(主要为动物的粪便)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需通过土壤中的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后,才能被农作物的根系吸收利用。对于以施用农家肥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来说,流入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和农家肥所含有机物中的能量。(3)为了调整农田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最大限度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农业生产上进行的措施主要有去除杂草、防治害虫、杀灭田鼠等。(4)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信息传递的措施:利用动物信息素吸引传粉动物,提高农作物的传粉率和结实率;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的信号吸引鸟类,使其捕食害虫;利用特殊化学物质扰乱
4、某种害虫的雌雄交配,使该害虫的繁殖力下降。2(2021宁夏统考)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如图表示灌木丛某阶段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如表为该灌木丛第一、二、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单位为百万千焦),“?”表示能量暂时不详,但可以计算出来。营养级同化量未利用量分解者分解量呼吸量一2.4810112.010111.6910102.81010二3.11094.61086.01081.53109三?8.01074.01072.3108(1)图中N点时出生率_(填“”“”或“”)死亡率。若田鼠种群中有鼠疫发生,则鼠疫杆菌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_。(2)第二、三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5、)。(3)在灌木丛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能够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农田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_ _。【答案】(1)寄生(2)16.5%(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4)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容易被淘汰【解析】(1)图中虚线表示环境容纳量(K值),N点时种群数量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出生率等于死亡率。鼠疫杆菌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寄生关系。(2)由表格数据可知,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3.1109,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3.1109(4.61086.01081
6、.53109)5.1108,故能量在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5.1108(3.1109)100%16.5%。(3)该灌木丛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农田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容易被淘汰。3(2020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库布齐沙漠盘踞于黄河内蒙古段“几”字弯南岸,经人们几十年治理,书写了从“死亡之海”变为“经济绿洲”的绿色传奇,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树起一面旗
7、,也为世界荒漠化治理蹚出一条新路。草方格沙障是沙漠治理中一种常见的治沙方法,先将干的麦草、稻草、芦苇等扎成方格形状固定于沙漠中,然后在方格中播撒固沙植物的种子,以此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请分析回答:(1)经人们几十年治理,采用“草方格沙障”“飞机播种造林”等方式控制沙漠蔓延,从群落角度分析,说明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产生的影响是_。(2)草方格沙障能蓄积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生长,提高治理地区的丰富度,丰富度是指_。白沙蒿是沙地的“先锋”植物,能固沙改变环境,油蒿因此能生长,并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这说明生态系统中的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3)沙漠中有一种神奇的植物复活草,该植物有着较强的储水
8、能力,科学研究发现复活草的储水与其体内的糖基海藻糖有关,据此研究出的化妆品体现了复活草的_价值。(4)沙漠中的常见动物沙蜥主要以蚂蚁等各类小昆虫为食。如图表示能量流经沙蜥所处的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其中B表示_,若蚂蚁所处的营养级的同化量为x J/(cm2a),两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若研究一个月内沙蜥所处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图中缺少的能量去向为_。【答案】(1)使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3)直接(4)(沙蜥所处营养级)同化的上一营养级的能量80/x100%暂时未被利用的能量【解析】(1)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往
9、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白沙蒿是沙地上的“先锋”植物,能固沙改变环境,油蒿因此能够生长,并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这说明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3)根据复活草的储水与其体内的糖基海藻糖有关,研究出的化妆品体现了复活草的直接价值。(4)由图分析可知,B摄入量A粪便量,故B表示沙蜥所处营养级同化的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两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沙蜥所处营养级同化量/蚂蚁所处的营养级的同化量100%80/x100%。若研究一个月内沙蜥所处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图中还应标明C中未被利用的能量。4(2020宁夏石嘴山二模
10、)如图是研究人员为净化水质在湖边建立的人工湿地,回答下列问题。(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该湖泊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_的关系(至少答两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_。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人类利用强度大的生态系统应_,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2)该人工湿地呈现斑块状镶嵌分布,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3)如图对湖水的净化过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_进行。(4)人工湿地能净化水质,调节气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
11、但要控制污染湖水的流入量,原因是_。【答案】(1)竞争、捕食、寄生高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2)水平(3)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4)间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解析】(1)生物的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若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该湖泊生态系统,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捕食、竞争、寄生的关系,可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越丰富,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对于人类利用强度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2)人工湿地呈现斑块状镶嵌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3)人工湿地的
12、建立加快了对湖水的净化,体现了人类活动能够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4)人工湿地能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由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因此要控制污染湖水的流入量。5(20211月八省联考江苏卷)林场通常是大规模种植乔木的半人工生态系统,树木成林往往需要数年至数十年。 成林期间,一些动植物会陆续进入林区参与生物群落的构建。请回答下列问题:(1)林场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中首先体现出来的是它的_价值,然后才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它的_价值。(2)专业人员发现林场内一些小生境很适合一种野生珍稀药用植物的生长,随即采用_取样法调查场内该植物的种群密
13、度,进而测算出该植物的_,并据此制定出合理利用该资源的年度_计划。(3)如图是林场生态系统内部分物种构成的食物网。在该食物网中,食物竞争最激烈的物种有_(填图中字母)。从生态系统的功能上看,鸟类F的食物范围较广,但数量相对较少的原因是_。(4)人工栽培的乔木种群呈均匀分布,后来自然迁入的物种一般呈_分布。(5)在林场进行适度砍伐后,会出现空地(林窗)。请说明林窗对林场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并简要说明理由:_。【答案】(1)间接直接(2)五点年龄结构采伐(或利用或开发利用)(3)DCE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少,所以不足以维持数量较多生物的生存(4)随机(5)可引起林场生物多样
14、性的改变。适度砍伐后,形成林窗,会改变林场局部原有的环境(阳光、通风、湿度等)从而引起林场物种的变化。适当砍伐形成的林窗可因上述改变,增加林场生物多样性【解析】(1)直接使用价值是他本身固有的价值,如某些植物的药性之类的,间接价值一般是指对环境的作用,比如河中的某些植物能净化水质,林场首先体现的是对环境的间接价值,生长很多年后才能根据情况进行采伐利用而体现其直接价值。(2)林场面积较大,使用五点取样的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根据年龄结构预测种群密度变化,并据此进行合理的资源利用。(3)DCE竞争同一种食物,并且食物资源相对较少;能量流动随食物链逐级递减,经多条食物链损耗,鸟类F营养级最高,即使食
15、物范围较广,但是获得的能量较少,因此数量相对较少。(4)自然迁入的物种一般都是随机分布的,只有人工种植栽培的物种才可能是规整排列。(5)林场经过砍伐会有空地,阳光照射的面积会增大,底部的植物生存机会更高,增加生物的多样性。6(2021湖北省名校一模)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的塞罕坝曾是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辽、金时期其称为“千里松林”,但后来由于人们的伐木、垦荒,使这里退化成荒原沙丘。新中国成立后,历经几代林场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将这里建成了森林覆盖率高达80%的“绿色屏障”,林场建设者也因此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殊荣。回答下列问题:(1)历史上的塞罕坝水草丰沛、森林茂
16、密,但由于人们的伐木、垦荒等活动,曾经使这里的森林生态系统崩溃,退化成荒原沙丘,这说明了生态系统的_能力有限,这一能力的基础是_。(2)塞罕坝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从荒丘变为森林,从群落演替的角度分析,该演替属于_演替,这个过程说明了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_。(3)目前塞罕坝林场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布着不同的动物类群,影响该动物类群分布的两个主要因素为_。(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这一理念包含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试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方面具体分析塞罕坝地区对人类的贡献:_。【答案】(1)自我调节负反馈调节(2)次生速度和方向(3)栖息空间、食物条件
17、(4)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直接价值:食用、药用、工业原料、旅游观赏、科学研究等;间接价值:水土保持、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潜在价值:人类尚未发现的价值【解析】(1)当外界干扰超过一定的限度,森林生态系统崩溃,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负反馈调节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2)从群落演替的角度看,塞罕坝从荒丘变成森林,其原有的土壤条件和少量生物基本保留,属于次生演替。这个事例说明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3)影响动物类群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包含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及潜在价值。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方面分析,塞罕坝生
18、态系统的恢复对于人类的贡献主要为食用、药用、工业原料、旅游观赏、科学研究等直接价值,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间接价值,以及人类尚未发现的潜在价值。7(20211月八省联考湖南卷)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有草食动物A、B和肉食动物C,C以A为食。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t0t1的后期,A的种群数量增长减慢,最终停止增长,从种内和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_。(2)t1t2时,B的种群数量上升,原因是A种群的数量下降后可为B种群的生存腾出更多的_。(3)该生态系统中,A的种群数量增加引起C的种群数量增加,C的种群数量增加又会抑制A的种群数量增加,这属于生态系统的_调节。(4)
19、以上分析说明,捕食关系的存在能有效调节种群数量和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_。【答案】(1)t0t1后期草食动物A种群数量多,种内斗争加剧;同时肉食动物C数量增多,导致被捕食的草食动物A数量增多,从而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A的种群数量增长减慢(2)生存空间和资源(3)(负)反馈(4)稳定性8(2021东北四市联合体模拟)美洲某草原为保护鹿群,自1907年开始人工捕猎美洲狮和狼等捕食者,结果若干年后,鹿群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1)1905年以前种群能保持在4 000头左右的原因主要是_。(2)自1907年开始,人工捕猎美洲狮和狼等捕食者后,鹿群数量的变化是_,草场的变化
20、是_。(3)1925年前鹿种群数量呈“_”形增长,以后鹿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_型。(4)该曲线图中显示鹿种群增长极限为10万头,由图分析,欲保持该草原鹿的最大可持续产量,应控制鹿群数在_头左右。【答案】(1)捕食者的捕食作用使鹿群数量保持稳定(2)先增加后减少草场退化(3)S衰退(4)4万【解析】(1)1907年开始人工捕猎美洲狮和狼等捕食者,结果若干年后,鹿群的变化曲线为先增加后减少,不能稳定在某一个值,由此推断在1905年以前种群能保持在4 000头左右的原因主要是捕食者的捕食作用使鹿群数量保持稳定。(2)由图可知,自1907年开始,人工捕猎美洲狮和狼等捕食者后,鹿群数量的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根据曲线中信息可知,约在1916年草场开始出现耗损,随后出现了鹿被饿死,草场连续损耗,鹿被饿死的越来越多,说明草场是一直退化的。(3)1925年前鹿种群数量先增加然后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以后鹿种群数量减少,说明其年龄结构为衰退型。(4)1925年前鹿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但10万头并不是环境容纳量,而是种群数量的极限值,结合图示中鹿群数量在4万头左右草场开始退化,且以后草场退化日益严重,会使鹿群因缺少食物大量死亡,所以欲保持该草原鹿的最大可持续产量,应控制鹿群数在4万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