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244KB ,
资源ID:607965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0796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秋新教材高中生物 综合检测卷1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秋新教材高中生物 综合检测卷1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

1、综合检测卷一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C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用于标记的颜色最好鲜艳,容易找到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答案】B【解析】跳蝻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A错误;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正确;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

2、率应相等,用于标记的颜色不能过于醒目,C错误;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D错误。2下图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死亡率,乙为出生率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结构,每种类型中都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总是随着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答案】B【解析】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包括三种类型,每种类型中都包括老年、成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因此,图中甲为

3、出生率,乙为死亡率,丙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结构,戊为迁入率,己为迁出率。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为出生率、乙为死亡率,A错误;丙为性别比例,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正确;丁为年龄组成,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每种类型中都包括老年、成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C错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的大小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因此种群密度不一定会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D错误。3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

4、为3 h、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C在培养到23 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形增长阶段【答案】D【解析】分析曲线可知,更新培养基时间间隔越短,细菌甲的种群数量随培养时间延长数量越多。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3 h(对应a)时,种群增长为“J”形曲线,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10 h(对应b)时,种群增长类似于“J”形曲线,但增长速度较缓慢,而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对应c)

5、时,种群增长为“S”形曲线。细菌甲是异养生物,通过分解培养基中的有机物获得无机物,给自身提供养分,A正确;更换培养基,为细菌提供了新的营养物质并除去了代谢废物,因此,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B正确;根据题图可知,在23 h前,a组细菌甲的生长曲线呈现“J”形增长,说明a组培养基中资源和空间充足,C正确;由题图曲线可知,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在早期会出现“J”形增长阶段,D错误。4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性别比例能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B自然界中的种群数量一定呈“S”形增长C狼和兔之间能进行双向的信息传递D群落演替到森林阶段后物

6、种组成不会再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性别比例只影响出生率,不影响死亡率,A错误;遇自然灾害等恶劣情况时,自然界中的种群数量不会呈“S”形增长,B错误;狼和兔之间能进行双向的信息传递,C正确;群落演替到森林阶段后物种组成仍会发生变化,D错误。5“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或个人等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碳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B每个自然生态系统都可依靠自身实现“碳中和”C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是增加生产者的数量D过度的人工碳排放可能会导致海平面上升【答案】B【解析】碳在群落

7、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A正确;不是每个自然生态系统都可依靠自身实现“碳中和”,如池塘生态系统等,B错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是增加生产者的数量,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C正确;过度的人工碳排放可能会导致温室效应,使海平面上升,D正确。 6地上枯落物是指由植物地上部分产生并归还到地表的所有有机物质的总称,细枯落物主要由凋落的叶片和草本植物组成,粗糙木质枯落物主要是死亡的木本植物的茎。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两类枯落物产量随纬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枯落物的产量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B同一纬度条件下不同地点间枯落物产量不会存在显著差异C细枯落物产量远高于

8、粗糙木质枯落物产量的原因是产生细枯落物的植物生长周期较短D覆盖在地表上的枯落物可以影响土壤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主要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生长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图中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枯落物的生产量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原因是随着纬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会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A正确;同一纬度条件下不同地点间枯落物产量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海拔或水分、土壤特性、人为干扰等非生物因素,B错误;据图分析,由于细枯落物的生长周期短,它的产量远高于粗糙木质枯落物,C

9、正确;覆盖在地表上的枯落物一方面为土壤动物和微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调控土壤微气候,从而改变土壤群落的结构,进而影响群落的物种丰富度,D正确。7某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采用封山育林措施若干年后,现已成为植被茂盛、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地区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B该地区封山育林后可能会经历草本植物、灌木、乔木三个演替阶段C该地区恢复过程中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人类活动可能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答案】A【解析】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因此人类活动往

10、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明显分层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没有分层现象。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由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等差异,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形成的差异是群落的水平结构,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常呈镶嵌分布,A错误;封山后山坡上很快会长满杂草,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后,先是形成灌木林,再经一段时间,乔木开始出现,高大的乔木占据更多的空间,最终蔚然成林,B正确;由于该生态系统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该地区恢复过程中进行的群落演替属

11、于次生演替,C正确;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正确。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过程C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越高D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中【答案】D【解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错误;一般而言,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C错误;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

12、的光合作用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中,D正确。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B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来自无机环境C动物通过嗅觉发现天敌属于行为信息的传递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A正确;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是无机环境或生物,B错误;动物通过嗅觉发现天敌属于化学信息的传递,C错误;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10红脂大小蠹是一种危害油松的林业害虫,油松受害时能

13、释放某种吸引昆虫甲的化学物质。昆虫甲可以通过嗅觉找寻生活在油松树干中的红脂大小蠹并捕食之。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昆虫甲利用化学信息进行捕食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单位面积内受虫害油松的数量来评估油松的受虫害程度D理论上混合林中油松的受虫害程度要高于油松林中的油松【答案】D【解析】调查种群密度时,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记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相关,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反之则越低。昆虫

14、甲可以通过嗅觉找寻生活在油松树干中的红脂大小蠹,属于化学信息,A正确;资料表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B正确;调查油松的数量常用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单位面积内受重害油松的数量来评估油松的受虫害程度,C正确;树种混合林比单一的油松林的物种多样性高,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因此多树种混合林中油松的受害程度要低于单一的油松林,D错误。11生态系统中M、N、P、Q四个种群组成食物链MNPQ(M是生产者),某时间测得四个种群的有机物总量分别是m、n、p、q。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第一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等于(nm)100%BP同化量大于N同化量

15、的0.2倍时可能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生产者M从无机环境获得的能量一定大于有机物总量m含有的能量D生态系统中,M、N、P、Q的相互影响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部分原因【答案】A【解析】第一、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而m与n不属于第一、二营养级的同化量,A错误;正常情况下,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时可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果种群P同化量大于种群N同化量的0.2倍时,可能使种群N的数量不断减少甚至灭绝,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正确;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为化学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光能就输入到了生态系统

16、的第一营养级中,输入到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可见,生产者M从无机环境获得的能量一定大于有机物总量m含有的能量,C正确;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过程,协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因此生态系统中,M、N、P、Q的相互影响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部分原因,D正确。12下列有关生态学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的空间结构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在生物群落中,物质循环使用,能量单向流动C发生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能双向进行D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包括抵抗

17、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答案】B【解析】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它们都是群落在长期自然选择中的结果。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其中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网)渠道进行,所以能量流动是单向;物质循环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循环利用;信息传递在生物生物之间往往是双向的,但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常常是单向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它们都是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为基础。群落的空间结构是群落中的不同种群在垂直方向出现分层的现象,在水平方向上出现不同分布的规律,这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物质循环是指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

18、境之间的循环利用,所以物质循环使用,能量单向流动,是在生态系统的范围内进行的,B错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它们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进行的,C正确;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基础,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D正确。13下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A每种野生生物都有独特的基因库,必须维持野生生物的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形成的过程C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措施D把受灾地区的珍稀动物迁入其他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答案】B【解析】每种野生生物都有独特的基因库,必须维持野生生物的多样性,A

19、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仅仅是新物种的形成过程,B错误;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措施,C正确;把受灾地区的珍稀动物迁人其他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D正确。14科研人员连续多年检测某生态系统中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名称各年份动物A和动物B数量/只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动物A101021710251027102131022010216102动物B10103410381031410316103121037103A动物B在2011年时丰富度最大B

20、两种动物的种间关系可能是捕食关系C动物B某个体同化的能量约10%20%传递到A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被标记体的标记物脱落,导致调查结果较实际值偏小【答案】B【解析】丰富度是指生物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不是种群数量多少,A错误;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A、B两动物种群数量变化呈现先增加者先減少,后增加者后減少的规律,判断二者可能是捕食关系,B正确;动物B某个体同化的能量大部分会传递到A,种群B同化的能量约10%20%可以传递到A种群,C错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被标记体的标记物脱落,导致调查结果较实际值偏大,D错误。15土壤中的微生物、作物根系和土壤动物的呼吸都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21、统称为土壤呼吸,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如图是某林下的苔藓和凋落物覆盖条件下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动态。下列分析错误的是()注:Rs裸为裸土土壤呼吸速率;Rs苔为苔藓覆盖土壤呼吸速率;Rs凋为凋落物覆盖土壤呼吸速率。A凋落物中的能量可供给分解者和其他各营养级生物利用B该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关键作用的环节是生产者和分解者C土壤表层的凋落物覆盖会影响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速率D土壤表层的覆盖物提高土壤呼吸速率的原因可能与提高温度有关【答案】A【解析】据图分析:图中曲线表明凋落物覆盖土壤呼吸速率最大,其次是苔藓覆盖土壤呼吸速率,最低的是裸土土壤呼吸速率。据此分析作答。分解者分解凋落物释放的能量

22、,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量转移到 ATP中供分解者自身生命活动所需,不能被其他营养级生物利用,A错误;在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环节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B正确;据坐标图中曲线数据变化分析,Rs凋Rs苔Rs裸,说明土壤表层的凋落物覆盖可提高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速率,C正确;温度影响细胞呼吸中酶的活性,推测土壤表层的覆盖物提高土壤呼吸速率的原因可能与提高温度有关,D正确。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6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形曲线增长(如下图中甲曲线);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呈“S”形曲线增长(如下图中乙曲线)。结合下

23、图分析,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e点B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后增长速率为0C若乙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DK值是环境容纳量,一般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甲表示“J”形曲线,乙代表“S”形曲线,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c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小,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或迁入率与迁出率接近于等值;“J”形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 ”形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

24、函数,表示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值,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在K/2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捕鱼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c点之后、e点之前,捕捞后的种群数量应该维持在K/2,因为c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有利于保护鱼类资源,A错误;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达到K值,e点后增长速率为0,B正确;若乙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c点之前种群数量较少,增长速率较慢,故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前,即种群数量越少越好,C错误;K值是环境容纳量,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D错误。17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进行调查是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常用方法

25、。过度开发及黄河下游水量的减少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得某湿地植物群落发生了较显著变化。研究人员对现阶段该湿地的植物群落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群落名称以优势种植物命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统计样方内优势种植物的个体数可获知物种丰富度B根据现有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C群落中优势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D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的距离会随着水位变化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通过统计样方内所有生物种数可获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A错误;研究植物群落演替的方法是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过程,即以现有群落组成及结构为基础,通过同时研究当

26、前植被空间上的组合,揭示植物群落先后变化的时间过程。故根据现有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B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所以群落中优势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C正确;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的距离会随着水位变化发生改变,D正确。18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甲过程最终会达到与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C图甲中,b点时不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d点时不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D图丙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

27、情况【答案】C【解析】分析甲图: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即弃耕农田杂草丛生灌木丛生茂密的乔木林;分析曲线图: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群落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任何环境下的演替最终都要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因此图甲过程最终会达到与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A正确;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大,最终趋于稳定,因此图乙可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B正确;图甲中,b点和d点时都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C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存在“优势取代”现象,由“弃耕农田”

28、到“杂草丛生”,草本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加,由“杂草丛生”到“灌木丛生”,草本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减少并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图丙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D正确。19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蔽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C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应用外来植

29、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答案】A【解析】在利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A错误;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B正确;由题干信息“无瓣海桑幼苗在隐蔽环境中成活率低。”可知逐渐被本地植物代替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正确;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没有天敌抑制其快速繁殖,导致本地物种缺乏资源而灭绝,D正确。20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共有3个营养级)中的三个种群一年内能量流动统计的部分数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30、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B种群全部生物的呼吸作用消耗能量约为5.45107kJC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D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以有机物为载体【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种群的同化量可知,三个种群的能量流动关系为。各营养级能量的去路:自身呼吸作用消耗转化为热能;流向下一营养级;遗传残骸、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物残体以化学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本题图中并未列出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根据三个种群的同化作用的能量值,种群为15、种群为111、种群

31、为3,结合能量流动的特点可知,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A错误;种群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被种群同化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根据图中数据可知,种群全部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11115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41.55.45107 kJ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5.45107 kJ,B错误;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315100%20%,C错误;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生态系统中能量以有机物的形式在不同营养级之间流动,D正确。三、非选择题:本题包含4小题。21某生态调查小组在调查某草原鼠种群密度时,采用了标记重捕法。在1 hm2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

32、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鼠标记后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其中有标记的个体数为12只。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草原鼠的种群密度是_,给动物做标记时应注意什么?_(答3点)。该方法适用于_的种群密度的调查。(2)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所示:(横轴表示各月龄段个体占种群数量的比例)据图分析,甲草原的鼠种群和乙草原的鼠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属于_型和_型;可以预测_草原的鼠害将很严重,应该提前做灭鼠工作。(3)若某种群有鼠a只(计算时作为亲代),每只雌鼠一生产仔16只,各代雌雄性别比例为11,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

33、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产生的第n代鼠为多少只?()Aa8n1Ba8n1Ca8nDa8n2【答案】(1)96只/hm2标记物和标记方法必须不会影响动物的寿命和身体健康;标记物不能过分醒目;标记物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2)增长稳定甲(3)C【解析】(1)使用标记重捕法时,种群数量初次捕获并标记数(再次捕获数再次捕获中的标记数),根据题意代入数值可得该草原鼠的种群数量32(3612)96只,则其种群密度为96只/hm2。给动物做标记时不能影响其正常的生命活动,标记物不能过分醒目,因为太醒目会被天敌发现,影响种群数量估算,另外,在调查

34、时间段内,标记物不能脱落。标记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2)分析甲和乙草原鼠种群的年龄结构时,注意分析其幼年个体与老年个体的数量比例,甲中幼年个体多而老年个体很少,是增长型的种群。乙中幼年个体和老年个体的数量比例适中,是稳定型的种群。甲草原的鼠种群属于增长型,预测其草原鼠害将很严重,必须提前做好防治准备工作。(3)亲代鼠有a只,其中雌鼠有(1/2)a只,因此产生的第一代鼠为(1/2)a16a8(只),第二代鼠为(1/2)a816a82(只),则第n代鼠为a8n(只)。22一片农田弃耕一年后杂草丛生,现已演替至灌木阶段。如果外界条件基本不变,且无人为干扰,将来有可能演替至森林阶

35、段。请回答:(1)该农田的演替进程比初生演替快,主要原因是_优越和植物繁殖体的存在。(2)从杂草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捕食关系很容易发生变化,其主要原因是_的种类和数量发生了明显变化。(3)图中曲线a、b中表示该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变化的是_。(4)该农田在演替至森林阶段的进程中,_阶段最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占优势的物种发生变化;如果在灌木阶段遭遇一场火灾,烧掉了灌木下的草本植物,但对灌木影响不大,则演替进程_(“加快”或“基本不变”);该农田的演替过程伴随着物质的积累,其中积累最多的是_元素。【答案】(1)土壤条件(2)植物(3)a(4)草本基本不变碳【解析】(1)该农田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土

36、壤条件优越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植物繁殖体,因此演替进程比初生演替更快。 (2)从杂草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捕食关系很容易发生变化,其主要原因是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了明显变化。(3)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物种种数逐渐增加,营养结构变复杂,曲线a表示在演替过程中相对数量增加,可表示植物物种数变化。(4)图中发生的群落演替是从草本植物开始的,属于次生演替,草本阶段抵抗力比较弱,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占优势的物种发生变化;如果该农田在灌木阶段遭遇一场火灾,烧掉了灌木下的草本植物,但对灌木影响不大,则演替进程基本不变;该农田的演替过程伴随着物质的积累,其中积累最多的是碳元素。23如图为“桑基鱼塘”

37、生产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桑基鱼塘”为人工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生态系统输出物质和能量依赖的成分是_。(2)据图分析蚕和猪的部分_(填“能量同化量”或“能量摄入量”)可流入鱼体内;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桑基鱼塘能提高经济效益的机理是_ _。(3)鱼塘捕捞一般剩余量为K/2,其目的是_。(4)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桑基鱼塘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其原因是_。【答案】(1)桑树、甘蔗(或生产者)桑树、蔗、蚕、猪、鱼等(或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能量摄入量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3)既能保持种群的最大增长速率又能持续高效获得产量(4)生物成分少,营养结构简单【解析】

38、(1)“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的基石是其中的生产者,即桑树和甘蔗;生态系统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呼吸作用输出物质和能量。(2)蚕和猪的粪便可被鱼摄食,蚕和猪的粪便属于其摄入量,不属于其能量同化量,而属于生产者的同化量;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桑基鱼塘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所以能提高经济效益。(3)种群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种群的恢复,鱼塘捕捞剩余量为K/2,既能保持种群的最大增长速率,又能持续高效获得产量。(4)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桑基鱼塘的生物成分少,营养结构简单,所以自我调节能力较弱。24下图是生态工程化水产养殖的模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生态系统结构

39、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_。由于人为开发,潜流湿地群落演替的_不同于原有的自然池塘。(2)生态塘、潜流湿地中的所有茭白共同构成一个_。研究2号池塘发现,鱼、虾等产出的能量远大于本池塘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主要原因可能是_ _;对于杂食性的些鱼而言,在不同季节生活的水层可能不同,由此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池塘生物群落的_结构发生改变。(3)利用此模式可处理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N、P等主要污染物,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_,这也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答案】(1)营养结构速度和方向(2)(茭白)种群通过有机物从外界输入能量垂直(3)能量的利用率间接【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人为控制某一生态系统,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2)生态系统中的同一种生物的集合称为种群。人工鱼池中能量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二是人工投喂的饲料中含有的能量,当投喂的饲料量较多时,鱼等产出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量。不同季节,温度影响植物等生长,从而影响鱼的取食水层,因此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改变。(3)鱼塘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氮、磷等,常常引起水华,利用该生态系统处理污水,实现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多层次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这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