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C:12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CaCO3 CaO + CO2B. Na2CO3 + 2HCl 2NaCl + CO2+ H2OC. 2Cu + O2 2CuOD. Fe2O3 + 3H2SO4 Fe2(SO4)3 + 3H2O【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B、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C、铜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氧气得到电子,是氧化还原反应,C
2、正确;D。反应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答案选C。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判断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铜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B. BaSO4难溶于水,但BaSO4属于强电解质C. 液态HCl不能导电,所以HCl是非电解质D. 氯气的水溶液能导电,氯气是电解质【答案】B【解析】【详解】A. 铜为单质,则铜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错误;B. BaSO4难溶于水,其熔融状态时能导电,且为化合物,则BaSO4属于强电解质,B正确;C. 液态HCl不能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则HCl是电解质,C错误;D. 氯气为单质,则氯气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错误; 答
3、案为B。3.关于S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SO2的摩尔质量是64gB. 1 molSO2中所含分子数约为6.021023个C. 1 molSO2的质量是64g/molD. 常温常压下,1 molSO2的体积为22.4 L【答案】B【解析】【详解】A、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单位为g/mol,SO2的摩尔质量是64g/mol,故A错误;B、依据n=计算,64gSO2物质的量=1mol,所含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个,故B正确;C、质量单位为g,1molSO2的质量是64g,故C错误;D、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常温常压不是标准状况,1molSO2的体积不是2
4、2.4L,故D错误;故选B。4.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化合反应B. 分解反应C. 复分解反应D. 置换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A、一部分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比如:C+O2CO2,另一部分化合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比如CO2+H2O=H2CO3,A错误;B、一部分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比如2H2O2H2+O2,另一部分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比如H2CO3H2O+CO2,B错误;C、复分解反应不涉及化合价的变化,其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D、置换反应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其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故选D。【点睛】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化合价的变化,四大基
5、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5.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的是A. 氯气B. 液氯C. 氯水D. 盐酸【答案】C【解析】【分析】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该物质具有漂白性,据此分析。【详解】A、氯气没有漂白性,A错误;B、液氯是液态的氯气,也不具备漂白性,B错误;C、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因此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C正确;D、盐酸没有漂白性,D错误。答案选C【点睛】注意氯气虽然具有强氧化性,但没有漂白性,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但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这是由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解答时需要灵活应用。6.区别溶液和胶体最简单的方法A. 看外观B. 加热C.
6、 分析粒子直径大于10-7cmD. 发生丁达尔现象【答案】D【解析】【详解】A溶液和胶体都是均一透明的,根据外观无法区分,故A错误;B加热时胶体可以发生聚沉,溶液一般没有变化,能区分,但不是最简单的方法,故B错误;C溶液、胶体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但在实验室难以测定粒子大小,故C错误。D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出现光亮光路,为丁达尔现象,所以可以用丁达尔效应区分二者,故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胶体的特性以及溶液和胶体的鉴别知识,是对课本知识的考查,掌握二者的性质差异是解答的关键,选项B和C是解答的易错点。7.下列关于金属Na的叙述中,说法正
7、确的是A. Na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B. Na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Na2OC. Na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大,熔点高D. Na常温和加热时反应,产物一样【答案】A【解析】分析】钠是银白色金属,熔点低,硬度小,Na在空气中放置生成氧化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过氧化钠。【详解】A项、钠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故A正确;B项、钠燃烧生成的是过氧化钠,故B错误;C项、钠的硬度小,熔点低,故C错误;D项、Na在空气中放置生成氧化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注意钠和氧气反应时有燃烧条件和没有条件的区别。8.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8、中,正确的是A. 铁跟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B. 碳酸钙溶液跟盐酸反应:CaCO32H+=Ca2+H2OCO2C. 盐酸跟氢氧化镁溶液反应:H+OH-=H2OD. 氢氧化钡跟硫酸铜反应:Ba2+SO42-=BaSO4【答案】B【解析】【详解】A、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不是生成硫酸铁,A错误;B、碳酸钙是难溶物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开,离子方程式正确,B正确;C、氢氧化镁难溶,盐酸跟氢氧化镁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Mg(OH)2Mg2+2H2O,C错误;D、氢氧化钡跟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铜沉淀,离子方程式为2OH+Ba2+Cu2+SO42-BaSO
9、4+Cu(OH)2,D错误;答案选B。9.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OH溶液时,导致浓度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A.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的蒸馏水B. 移液时,不慎将液体流到瓶外C. 容量瓶盛过KOH溶液,使用前未洗涤D.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和液面【答案】B【解析】【详解】A.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的蒸馏水,对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及溶液体积无影响,则浓度无影响,与题意不符,A错误;B. 移液时,不慎将液体流到瓶外,导致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偏小,则浓度偏小,符合题意,B正确;C. 容量瓶盛过KOH溶液,使用前未洗涤,导致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偏大,则浓度偏大,与题意不符,C错误;D.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和液面,导致配制
10、溶液的体积偏小,则浓度偏大,与题意不符,D错误;答案为B。【点睛】根据c=判断某操作对溶液的溶质质量及溶液体积的影响,导致浓度的影响。10.下列物质中,不与SiO2反应的是A. 氢氟酸B. 烧碱C. 硝酸D. 生石灰【答案】C【解析】【详解】A. 氢氟酸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A不选;B. 烧碱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B不选;C. 硝酸与SiO2不反应,C选;D. 生石灰与二氧化硅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酸钙,D不选。答案选C。11.在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Cu2+、SO42-、OH-、K+B. Fe3+、NO3-、Cl-、H+C. K+、CO32-、Cl-、H+D
11、. H+、Na+、Cl-、SO42-【答案】D【解析】【详解】A. Cu2+显蓝色,与题意不符,且铜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共存,A错误;B. Fe3+显黄色,与题意不符,B错误;C. CO32-与H+不能大量共存,与题意不符,C错误;D. H+、Na+、Cl-、SO42-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符合题意,D正确;答案为D。12.下列变化过程中,需要加入氧化剂的是A. HClH2B. HClFeCl2C. H2SO4 SO2D. Fe Fe2O3【答案】D【解析】【详解】A、HCl H2,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需要还原剂,A错误;B、HCl FeCl2,Cl元素的化合价
12、未改变,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C、H2SO4(浓)SO2,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需要还原剂,C错误;D、FeFe2O3,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需要氧化剂,D正确;答案选D。13.为了除去铁粉中的少量铝粉,可以选取的试剂是A 浓盐酸B. 浓硝酸C. 浓硫酸D. 浓氢氧化钠溶液【答案】D【解析】【分析】除去铁粉中的杂质铝,可使铝发生反应,变为可溶性的物质,而铁粉不能反应。【详解】铁粉、铝粉与浓盐酸均反应,A不符合题意;常温下,铁粉、铝粉都与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B不符合题意;常温下,两者都与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C不符合题意;D铝和与氢氧化钠等强碱溶液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13、2Al+2OH-+2H2O2AlO2-+3H2,而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D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点睛】除杂的原则是“不增”、“不减”,即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本身。14.下列反应没有氢气生成的是A. 单质钠投入水中B. 铝投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C. 氧化钠投入水中D. 往铁粉中通入水蒸气,并高温加热【答案】C【解析】【详解】A金属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有氢气产生,故A不选;B金属铝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有氢气产生,故B不选;C.氧化钠与水反应:Na2O+H2O=2NaOH,没有氢气产生,故C可选;D
14、铁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Fe3O4+4H2,产生氢气,故D不选;故答案选C。15.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与50mL1molL-1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 )A. 150mL1molL-1的NaClB. 75mL2molL-1的NH4ClC. 150mL3molL-1的KClD. 75mL2molL-1的CaCl2【答案】C【解析】【分析】1mol/L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1mol/L3=3mol/L,结合溶质浓度及物质构成计算离子的浓度,以此来解答。【详解】A、1molL-1的NaCl中氯离子浓度为1mol/L,故A错误; B、2molL-1的NH4Cl中氯离子
15、浓度为2mol/L,故B错误;C、3molL-1的KCl中氯离子浓度为3mol/L,故C正确;D、2molL-1的CaCl2中氯离子浓度为2mol/L2= 4mol/L,故D错误;故选C。16.下列物质中,不含有硅酸盐的是A. 硅芯片B. 水玻璃C. 黏土D. 普通水泥【答案】A【解析】【详解】硅酸盐是指由硅、氧和金属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A、硅芯片由硅单质制成,A符合题意;B、水玻璃为硅酸钠的水溶液,B不符合题意;C、一般的黏土都由硅酸盐矿物在地球表面风化后形成,含有硅酸盐。C不符合题意;D、普通水泥为传统的硅酸盐材料,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17.下列物质中,不能用金属和氯气反应制得的是
16、A. CuCl2B. FeCl2C. CaCl2D. ZnCl2【答案】B【解析】【详解】A、氯气和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铜,A不选;B、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得不到氯化亚铁,B选;C、钙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钙,C不选;D、锌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锌,D不选。答案选B。18.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A. 实验室制Cl2:MnO24H2ClMn2Cl22H2OB. 在NaCl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AgCl=AgClC. Cl2溶于水:Cl2H2O=2HClClOD. 用NaOH溶液吸收Cl2:Cl22OH=ClClOH2O【答案】C【解析】【详解】A. 实验室利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混
17、合加热制备Cl2:MnO24H2ClMn2Cl22H2O,A正确;B. 在NaCl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生成氯化银沉淀:AgClAgCl,B正确;C. Cl2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难电离,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C错误;D. 用NaOH溶液吸收Cl2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Cl22OHClClOH2O,D正确。答案选C。19.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A. 金属铁B. 金属铜C. 金属钠D. 金属铝【答案】D【解析】【详解】A. 金属铁只与盐酸反应,不与碱反应,与题意不符,A错误;B. 金属铜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均不反应,与题意不符,B错误;
18、C. 金属钠与酸反应,与碱溶液中的水反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与题意不符,C错误;D. 金属铝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符合题意,D正确;答案为D。【点睛】金属钠属于活泼金属,能够与水剧烈反应,所以金属钠放入到氢氧化钠水溶液中,Na与氢氧化钠不反应,与其溶液中的水反应。2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单质硅B. 石英、水晶、硅石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C.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活泼,能跟酸或碱的溶液发生化学反应D. 自然界中硅元素都存在于石英中【答案】B【解析】【详解】A、硅元素在自然界中无游离态,主要以二氧化硅、硅酸盐形式存在,故A
19、错误;B、石英、水晶、硅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B正确;C、二氧化硅性质稳定,与酸反应只能和氢氟酸反应,与强碱反应,故C错误;D、自然界中二氧化硅存在于水晶、石英石、玛瑙、硅石中,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应选B。【点睛】本题重点考查硅的存在形式及性质。硅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为26.3%,仅次于氧,在自然界中无游离态,主要以二氧化硅、硅酸盐形式存在,自然界中二氧化硅存在于水晶、石英石、玛瑙、硅石中,常见的硅酸盐产品有陶瓷、水泥和玻璃,硅单质可做半导体材料。21.下列操作中最终可以得到氢氧化铝的是A. 氧化铝与水混合加热B. 金属铝与水反应C. 过量的烧碱溶液加入到氯化铝溶液中D. 过量的氨气通入到氯
20、化铝溶液中【答案】D【解析】【详解】A. 氧化铝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加热也不反应,不可能得到氢氧化铝,A不选;B. 金属铝与水不反应,不可能得到氢氧化铝,B不选;C. 氢氧化铝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过量的烧碱溶液加入到氯化铝溶液中生成偏铝酸钠,得不到氢氧化铝,C不选;D. 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中,过量的氨气通入到氯化铝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铵,D选。答案选D。22.下列试剂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A. 氢氟酸存放在玻璃瓶中B. NaOH溶液存在带橡皮塞的玻璃瓶中C. 水玻璃存放在滴瓶中D. 金属钠保存在冷水中【答案】B【解析】【详解】A氢氟酸与玻璃中SiO2反应而腐蚀玻璃瓶,应保存在塑料瓶中,故A
21、错误;B玻璃中含有SiO2,易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硅酸钠而使玻璃塞打不开,保存氢氧化钠溶液时不能用玻璃塞,应用橡皮塞,故B正确;C硅酸钠溶液有粘性,其水溶液为水玻璃,水玻璃能将滴管和瓶子黏在一起,不能存放在滴瓶中,故C错误;D钠能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反应,又钠的密度比水略小,故钠保存在煤油中,或用石蜡密封保存,故D错误;故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化学试剂的存放,实验室保存化学试剂,应根据化学药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采取正确的保存方法,因此掌握化学试剂的性质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23.多数合金与组成成分相比较,合金的A. 性能差B. 密度大C. 熔点高,硬度小D. 熔点低,硬度大【答案】
22、D【解析】【详解】合金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的硬度大;多数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它的成分合金。故答案选D。24.除去氧化铁中的二氧化硅,可采用的试剂是A. 盐酸B. 硝酸C. 蒸馏水D. 烧碱溶液【答案】D【解析】【分析】二氧化硅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但是氧化铁和氢氧化钠之间不反应,根据性质的差别进行除杂即可。【详解】氧化铁盐酸、硝酸均反应,而二氧化硅与二酸均不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二氧化硅和氧化铁均不溶于水;二氧化硅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但是氧化铁和氢氧化钠之间不反应,所以除去氧化铁中的二氧化硅,可以加入
23、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过滤即可,故选D。25.“神舟七号”宇航员翟志刚成功完成中国历史上首次太空行走,使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宇航员出舱时,呼吸所需的氧气主要来自太空服中的呼吸面具。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产生氧气,其中最适宜用于呼吸面具中供氧的是A. 硝酸B. 过氧化氢C. 氯酸钾D. 过氧化钠【答案】D【解析】【详解】A、硝酸见光能分解生成氧气,但同时生成二氧化氮有害气体,且硝酸不容易携带,故A不选;B、过氧化氢能分解生成氧气,一般需要催化剂来加快反应速率,且过氧化氢为液体,不方便携带,故B不选;C、氯酸钾能分解生成氧气,但需要加热、需要催化剂,不适合在太空中使用,故C不
24、选;D、因过氧化钠为固体,携带方便,且能与人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不需要催化剂、不需要加热,则最适宜用于呼吸面具中供氧剂,故D选;故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明确物质在什么条件下能反应生成氧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注意利用物质的状态来解答。二、填空题26.硅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氧化物和硅酸盐约占地壳质量的90%以上。(1)SiO2是玻璃的成分之一,Si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工艺师常用_(填物质名称或化学式)来雕刻玻璃。(2)用Na2SiO3溶液浸泡过的棉花不易燃烧,体现Na2SiO3的用途可作_的原料。(3)工业上常用2CSiO2Si2CO制备硅单
25、质,该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是_(填化学式,下同),氧化剂是_。【答案】 (1). 2NaOHSiO2=Na2SiO3H2O (2). 氢氟酸 (3). 防火剂 (4). C (5). SiO2【解析】【分析】(1)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2)Na2SiO3溶液浸泡过的棉花不易燃烧,可用作防火剂;(3)反应中C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作还原剂;Si的化合价由+4变为0价,作氧化剂。【详解】(1)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方程式为2NaOHSiO2=Na2SiO3H2O;HF能腐蚀玻璃,常用其溶液雕刻玻璃;(2)Na2SiO3溶
26、液浸泡过的棉花不易燃烧,可用作防火剂;(3)反应中C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碳作还原剂;Si的化合价由+4变为0价,二氧化硅作氧化剂。27.如图所示,将仪器A中的浓盐酸滴加到盛有MnO2的烧瓶中,加热后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装置B和C,然后再通过加热的石英玻璃管D(放置有铁粉)。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装置B中盛放液体是_,气体通过装置B的目的是_。装置C中盛放的液体是_,气体通过装置C的目的是_。(3)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4)烧杯E中盛放的液体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答案】 (1). 分液漏斗 (2). 4HCl(浓)MnO2Mn
27、Cl2Cl22H2O (3). 饱和NaCl溶液 (4). 吸收氯气中混有的杂质HCl (5). 浓硫酸 (6). 吸收水蒸气,干燥氯气 (7). 2Fe3Cl22FeCl3 (8). NaOH溶液 (9). 2NaOHCl2NaClNaClOH2O【解析】【分析】在加热的条件下把浓盐酸滴入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气,生成的氯气中含杂质氯化氢和水蒸气,通过装置B中的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通过装置C中的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干燥的氯气进入装置D和铁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铁,剩余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据此解答。【详解】(1)由装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在加热的条件下二氧化锰氧化浓盐酸生成氯气,则烧瓶中
28、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Cl(浓)MnO2MnCl2Cl22H2O;(2)反应生成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杂质气体,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性很小,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气体,通过浓硫酸吸收水蒸气,装置B中盛放液体是饱和食盐水,气体通过装置B的目的是吸收氯气中混有的杂质HCl,装置C中盛放的液体是浓硫酸,气体通过装置C的目的是吸收水蒸气,干燥氯气。(3)D中氯气和铁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Fe3Cl22FeCl3。(4)氯气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装置E中盛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9、是2NaOHCl2NaClNaClOH2O。28.有A、B、C、D四种常见的金属单质,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B为红色固体,锈蚀时变为绿色;C在空气中加热熔化但不滴落;D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对应化学式:A_,B_,C_,D_。(2)A在室温下与氧气反应时生成_(写化学式,下同),D在空气中锈蚀生成_。(3)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A在空气中燃烧_;B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_;C在氧气中燃烧_。【答案】 (1). Na (2). Cu (3). Al (4). Fe (5). Na2O (6). Fe2O3 (7). 2NaO2Na2O2 (8). 2C
30、uO22CuO (9). 4Al3O22Al2O3【解析】【分析】A、B、C、D四种常见的金属单质,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所以A是Na;B为红色固体,锈蚀时变为绿色,所以B是Cu;C在空气中加热熔化但不滴落,则C是Al;D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所以D是Fe,据此解答。【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是Na,B是Cu,C是Al,D是Fe,则(1)A、B、C、D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Na、Cu、Al、Fe。(2)A是金属钠,在室温下与氧气反应时生成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D是铁,在空气中锈蚀生成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3)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方程式为2NaO2Na2O2;铜与氧
31、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方程式为2CuO22CuO;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方程式为4Al3O22Al2O3。29.为了检验某未知溶液是否是FeCl2溶液,一位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加以证明。方案:向一只装有该未知溶液的试管中先通入氯气,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现血红色,证明该未知溶液是FeCl2溶液。回答以下问题:(1)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合理_(填“合理”或“不合理”),若不合理,要检验Fe2应如何操作_(若填“合理”,则此空可不答)。(2)现向一只装有FeCl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3)实验室在保存FeCl2溶液时为了防止Fe
32、Cl2溶液变质,经常向其中加入铁粉,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答案】 (1). 不合理 (2). 先加KSCN溶液,无现象,再加入氯水,溶液变成血红色,则原溶液含有Fe2 (3). 出现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4). FeCl22NaOH=Fe(OH)22NaCl (5). 4Fe(OH)2O22H2O=4Fe(OH)3 (6). 2Fe3Fe=3Fe2【解析】【分析】(1)先通入氯气,可氧化亚铁离子,试剂的加入顺序不合理;(2)装有FeCl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先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后最终氧化生成氢氧化铁;(3)防止FeCl2溶液变质,加铁防止亚铁离子被
33、氧化。【详解】(1)亚铁离子具有强还原性,先通入氯气,可氧化亚铁离子,试剂的加入顺序不合理,应先加KSCN溶液,若无现象,再通入氯气,溶液变红色,则说明原溶液含有Fe2+;(2)装有FeCl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先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后生成氢氧化铁,因此观察到的现象为先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22NaOHFe(OH)22NaCl、4Fe(OH)2O22H2O4Fe(OH)3;(3)由于氯化亚铁易被氧化为氯化铁,因此保存FeCl2溶液时,为了防止FeCl2溶液变质,向其中加入铁粉,其原因是2Fe3Fe3Fe2。【点睛】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尤其要注意铁离子与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