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南师附中、淮阴中学、姜堰中学、海门中学四校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试题I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等信息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监考员认真核对考生答题卡上的姓名、考号等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2、)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澳门特别行政区岁至弱冠,步入成年。从回归前百业 、人心浮动,到新生后物阜民丰、政通人和,美丽莲花光彩迷人,澳门发展 。未来,澳门同胞将与祖国人民一道,继续矢志不渝、勇往直前,满怀豪情地共同书写 的“中国史诗”,为人类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A. 凋敝 不孚众望 声势浩大B. 凋零 不负众望 声势浩大C. 凋零 不孚众望 波澜壮阔D. 凋敝 不负众望 波澜壮阔【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做好这类题需要注意: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掌握词语用法;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要注意词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
3、对象;弄清所用的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本题要求选择“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宜采用排除法。第一组:凋零,指衰败,不振。用来比喻人的死伤离散。凋敝,指衰败;破败、困苦。语境是澳门回归前是百业“残破、衰败”、人心浮动,故填“凋敝”,从而排除BC。第二组: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不负众望,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语境是澳门回归后物阜民丰、政通人和,美丽莲花光彩迷人,澳门发展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故选“不负众望”,从而排除A项。第三组:声势浩大,指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语境是指中国人民和澳门同
4、胞共同书写“规模宏大”声势雄壮的中国史诗,故填“波澜壮阔”。综合以上分析:故选D。【点睛】近义词辨析的重点在于区别不同语素,大体有以下八种方法:(1)从字形上去区分,(2)从词性上去区分,(3)从词语涉及的对象上去区分,(4)从词语适用的对象上去区分,(5)从词语的侧重点上去分析,(6)从词语的感情色彩上去区分,(7)从词语的轻重色彩上去区分,(8)从词语的特指和泛指上去区分。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水,是江苏大地自古繁华锦绣,密密交织的生命源流。水,是江苏儿女踏遍万壑千山,汩汩流淌的血脉相牵。 水韵江苏,令你魂牵梦萦的,是在淮泗之滨追忆楚汉争雄的传奇,还是步大江南
5、岸捡拾金陵楼台的古韵?是去太湖之畔找寻泰伯奔吴的影踪,还是在江海门户,遥望海上明月的清辉?近千公里海岸线像一道华丽的金边镶嵌,遍布水网如宛转生动的纹路,悠悠水韵是浓墨重彩的画卷。大自然造就的黄金水道长江恰如纬线,累世开凿的水利奇观京杭大运河好似经线,水孕育了这片土地,这里因水的滋养源远流长。烟波太湖、浩渺洪泽熠熠生辉,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连贯能力以及文段逻辑顺序安排能力。做题时,我们总是先要初步排序,确定相邻的句子,通过抓住体现句子之间联系的词语(如:复指词语,表示句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标明主次轻重、时间、总括性的词,前后呼应的词语等)将句子
6、按意义分类,将各种表意相近的句子归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小组。然后再通过小组间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顺序)将各小组组合成一个大组,最终确定句子的正确语序。这其间要注意打乱的句子与原有语段上下句之间的近邻关系,确保话题内容的一致性。当然,我们在做题时根据选项还可以采用排除法,以及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意思,排好之后再通读语段,看看是否自然通顺,如果不连贯再进行微调后,最终确定。这段文字的话题中心是讲江苏的“水”,开头两句是中心句,“水,是江苏大地自古繁华锦绣,密密交织的生命源流。水,是江苏儿女踏遍万壑千山,汩汩流淌的血脉相牵。”简言之,水是“生命源流”“汩汩流淌的血脉”,那么接下来就应该讲这“生命之
7、源”“流淌的血脉”对江苏这片土地的孕育和滋养。从选项答案设置情况来看,有“”开头的类型和“”开头的类型。第句“水孕育了这片土地,这里因水的滋养源远流长”紧承水是生命之源和流淌的血脉;而第“遍布水网如宛转生动的纹路,悠悠水韵是浓墨重彩的画卷”讲的水域分布广,像“纹路、画卷”,与前面的中心句不直接相关,故排除AB两项。“大自然造就的黄金水道长江恰如纬线”,“累世开凿的水利奇观京杭大运河好似经线”,一个“经线”,一个“纬线”必须要紧挨着。与的位置不能交换,这样才对应“经纬”一词的习惯表达,而且先用“累世开凿”能呼应前面的“自古繁华锦绣”,正是因为经纬纵横交错,才能形成第句的“水网”,即必须在前,从而
8、排除D项。故选C。【点睛】做排序题时还要注意利用句中的标志性语言来确定个别句子的先后承接、照应关系,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通读语段,检查确定。常见标志性语言如:互相呼应关联词语:复句中的分句与分句之间有并列、转折、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若注意不到这一特点,将破坏分句问的逻辑联系,并造成结构混乱、语序不当,从而影响句意的连贯。暗示性词语:换句话说、同时、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首先、其次、再次、先前、后来、过去、现在、将来、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诸如此类、所谓、例如能串联文意的指代性词语、副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等。
9、3. 阅读下文,选出与本文作者见解最相符的选项:人的意识像一座冰山,表面看得到的部分只有一点点,下面是庞大的潜意识,安静地累积并成长。当我们从事创意工程时,像是从冰山的顶端钻洞下去探测并采取那下面的一切,重要的是下面的组成成分是什么,以及自己钻洞探索的技术如何。 赖声川赖声川的创意学A 年龄越长,越适合从事创意工程B. 创作应破除冰冷虚伪,展现热情C. 扩充内在的储存,有助于启发创意D. 潜心钻研知识,是艺术创作的起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抓住关键句“像是从冰山的顶端钻洞下去探测并采取那下面的一切,重要的是下面的组成成分是什么,以及自己钻洞探索的技术如何”可知作者的意思是:扩充内在的储存
10、,有助于启发创意。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4.阅读下图,5G云化虚拟现实技术的解说不正确的是一项是本地/4G/5G+VR/AR方案对比(本地虚拟现实、4G云化虚拟现实技术,5G云化虚拟现实技术方案对比) A. 相比本地虚拟现实,4G和5G云化虚拟现实技术的提升更加全面。B. 5G云化虚拟现实技术在头动响应时延(MTP)方面可能还有提升的空间。C. 与其它方面相比,5G在费效比、市场潜力和渲染能力方面提升最大。D. 相比本地虚拟现实、4G云化虚拟现实技术路线,5G云化虚拟现实技术在性能、功能、成本等方面改善显著。【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图(表)文转换的能力。解题
11、方法:第一、整体认读图表内容。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第二、归纳认读结果,注意: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标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比较题目要求和图标信息,就可准确回答问题。简要归纳概括。解答前,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
12、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按题目要求(句式、字数) 归纳概括,就符合简答要求了。题干要求选择解说不正确的是一项。C项,错在“渲染能力方面提升最大”这个地方。从雷达图看出:与其它方面相比,5G在费效比、市场潜力和显示能力方面提升最大。故选C。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为司徒公与宁南侯书侯方域顷待罪师中,每接音徽,嘉壮志,又未尝不叹以将军之材武,所向无前,而掎角无人,卒致一篑遗恨。今凶焰复张,堕坏名城,不下十数,飞扬跋扈,益非昔比。虽然,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一时阃外士锐马腾有如将军者乎?忠义威略有如将军者乎?久于行阵,熟悉情状,有
13、如将军者乎?然则今日所称为熊罴不二心者,舍将军其谁?老夫曩者仓卒拜命,固以主忧臣辱,金革之义,不敢控辞。亦缘与将军知契素深,相须如左右手,倘得凭先声,歼渠俘馘,实千载一时。不谓六年患难,病疢已笃,更遭家变,痛毁之过,遂致癃废。顾念高厚,未由报塞,惟愿将军贾其余勇,灭此朝食,是则十五年旧部所以不忘老夫,而老夫借手以答万一,犹之其身耳矣。乡土丧乱,已无宁宇,阖门百口,将寄白下。喘息未苏,风鹤频警,相传谓将本驻节江州,且扬帆而前。老夫以为必不然,即陪京卿大夫亦共信之。而无如市井仓皇,讹以滋讹,几于三人成虎。夫江州,三楚要害、麾下汛防之冲也。郧、襄不戒,贼势鸱张,时有未利。或需左次以骄之,储威夙饱,殚
14、图收复,在将军必有确画。过此一步,便非分壤,冒嫌涉疑,义何居焉。若云部曲就粮,非出本愿,则尤不可。朝廷所以重将军者,以能节制经纬,危不异于安也;荆土千里,自可具食,岂谓小饥动至同诸军士仓皇耶?甚则无识之人,料麾下自率前驱,伴送室帑。“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生平审处,岂后嫖姚!语云“流言止于智者”,若将军今日之事,其为流言,又不待智者而决之矣。将军十年建竖,中外倚赖,所当矜重,以副人望。郭汾阳功盖天下。势极一时,而国体所关,呼之未尝不来,遣之未尝不去,当其去来,若不自知其大将也。同时临淮,亦与齐名,其后势位之际,稍不能忘,偃蹇蹉骎,乃至偏较不复禀承。此无他,功名愈盛,责备愈深。善处形迹,昭白宜早
15、。惟三思留意焉。不宣。(选自侯朝宗文选,有删改)注:宁南侯:指左良玉,初在辽东与清军作战,曾受侯恂提拔。崇祯十七年因镇压农民起义军有功,封宁南伯。福王时,晋为宁南侯,此时为大帅,镇荆襄。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歼渠俘馘 渠:首领B. 惟愿将军贾其余勇 贾:勉励C. 麾下汛防之冲也 冲:要害D. 以副人望 副:符合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将军雄才武略,但因无人从旁协助,分兵夹击,最终致于功败垂成。B. 作者希望将军早日消灭敌人,像自己立功一样报答朝廷万分之一的恩泽。C. 相传说将军的队伍驻扎江州,快要到南京来,作者在书信中对左良玉说这
16、只是谣言。D. 郭汾阳和李临淮功盖全国,得势后都听从朝廷调遣,不以军功为傲。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久于行阵,熟悉情状,有如将军者乎?然则今日所称为熊罴不二心者,舍将军其谁?(2)朝廷所以重将军者,以能节制经纬,危不异于安也。8. 作者认为宁南侯不应该前往南京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答案】5. B 6. D 7. (1)长期在军队中,熟知情况,有像将军这样的人吗?那么,今天被称为英武勇猛、忠心耿耿的大臣,除了将军之外还能有谁呢!(2)朝廷器重将军,是因为将军能控制局面,使之井然有序,在危急时和安宁时是一样(没有什么不同)。 8. 1)赞美他的雄才武略,忠诚不二,更应杀敌
17、报国。(2)江州要地,必须戒备,且可自筹军粮。【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学习文言文的根本途径在于平时大量的诵读和积累,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义项,平时要多巩固,多归纳,这样才能举一反三。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也可以根据词语的偏旁部首和在句子中的位置及所作的句子成分等进行分析。题干要求选择: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B项,“惟愿将军贾其余勇”的“贾”:应译为“卖”,而不是“勉励”。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
18、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以偏概全,错在“得势后都听从朝廷调遣”这个地方。从原文“同时临淮,亦与齐名,其后势位之际,稍不能忘,偃蹇蹉骎,乃至偏较不复禀承。此无他,功名愈盛,责备愈深”。可知:李临淮得势后,比较傲慢以至于失意。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
19、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完善。第(1)句采分点:“久于行阵”,长期在军队中;“行阵”就是行伍,军队的意思。 “熟悉情状,有如将军者乎”的“如”,像;“熊罴”:熊、罴都是猛兽,此处喻勇猛武士。“不二心”:即一心,比喻忠诚。“舍将军其谁”,意思是
20、除了将军之外还能有谁呢。第(2)句采分点: “所以”,译为“的原因”;“以”,因为; “危”,此处是名词,译为“危险的时刻”;“不异于”,不同于。【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梳理、概括归纳文本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题干要求简要概括:作者认为宁南侯不应该前往南京的理由是什么?从原文“相传谓将本驻节江州,且扬帆而前。老夫以为必不然,即陪京卿大夫亦共信之。而无如市井仓皇,讹以滋讹,几于三人成虎”,可看出作者不希望宁南侯南京的理由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生平审处,岂后嫖姚!也就是希望他驰骋
21、沙场,像霍去病那样建功立业。第二个理由,从原文“夫江州,三楚要害、麾下汛防之冲也。郧、襄不戒,贼势鸱张,时有未利。或需左次以骄之,储威夙饱,殚图收复,在将军必有确画。过此一步,便非分壤,冒嫌涉疑,义何居焉。若云部曲就粮,非出本愿,则尤不可”“荆土千里,自可具食,岂谓小饥动至同诸军士仓皇耶?”可概括出:部队如果缺粮要自己筹备,不要扰民,更不要驻扎九江却意欲在南京取得粮食。【点睛】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
22、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兼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司徒公侯恂)等待进驻贵军督查有一阵子了,每次收到您的音讯,都十分钦佩您的雄心壮志,没有人不叹服将军您用兵神武,勇往无前,无人能与您较量抗衡的,由于等待面
23、见的时间太久,最终成为满满地一筐遗憾。现在匪贼(李自成等)气焰嚣张,毁坏了著名的城池堕坏名城,十多座;而且匪贼飞扬跋扈、张狂无比的气势,更不是过去能够相比。即便这样,不寻常的功勋,一定要由非同寻常的人来建立。在这非常时期,朝廷上下有谁能像将军一样英明神武、所向无敌的呢?又有谁像将军一样心系家国、赤胆忠心的呢?更何况您长期在带兵打仗,熟悉军事行阵。放眼国中,像熊罴一样雄风依旧、忠贞不二的人,除了将军您外,还有谁呢?老夫我先前在仓促中接到督师贵军的命令,本来就是出于干戈四起,国君处于忧患中,这是臣子的耻辱所以不敢推辞和拒绝。而另一个原因是我与将军的交情向来就深厚,形如左右手。如果能够依凭您先前树立
24、的声威,俘虏对方的首领,这是建大功千载难逢的机会。没料到我遭遇了六年的牢狱之灾,以及家庭的变故,哀伤悲痛,以致于无法从事公务。但是想到皇帝对我们的恩泽,还未报答,所以寄希望将军您拿出自己的勇气,平定边境之患,以解除国忧,如果能凭借您的努力,能够报答朝廷隆恩的万分之一,将是非常荣幸的事情,这种情形就好像是我亲自立下了大功一般(快意)。国家动荡,局势混乱,无一宁日。我全家几十百口,准备寄身于南京。正当奔波流徙,喘息未定之际,又听闻,贵师已经驻守江州,而且还想扬帆前往。我最初不相信这些传闻,但与京卿大夫交流后都确认了这件事。但并不像市井百姓那般仓皇,担心以讹传讹,以致“三人成虎”的传闻遍布。江州(九
25、江),是三楚的要害之地,是贵部驻守巡防之要冲。如果郧、襄等地不加以防戒,敌贼的气势将像鹞鹰一般的猖狂,对当前局势没有任何好处。或许您驻扎这个地方是想退一步,蓄积力量、壮大声威,以便全部光复国家,这一点您肯定有您的打算。如果不是为了蓄积力量,以待更好地收复河山,那么您的做法就会遭受别人的诋毁和非议,认为不符合道义了(因为大敌当前,不与匪贼厮杀,反屯兵内地聚敛粮食)。如果您的部队需要粮食,不是出自本身的想法,而是别有他图,那么这样是不行的。朝廷之所以器重将军您的原因,是能够掌控军队,平定外患,使地方次序井然。更况危险的地方不同于安全的地带,荆土之地广袤千里,粮食富足食,怎么能因为一时的小饥荒而让士
26、兵如此仓皇躁动呢?更有一帮没有眼见之人,担心您的部队会亲自挥师到金陵,于是送妻小以求安宁。“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我生活的时代,难道就没有霍嫖姚这样为国为民的英雄了吗?论语说,“流言止于智者”,如果所听闻的将军所作所为,只是流传谣言,那么不必等到智者的出现就会停止了。将军您十年来的所建树的丰功伟绩,是朝廷内外都非常信赖、倚重的,可以说是众望所归。昔日郭汾阳功盖天下。权势盛极一时,然而只要与国家大事有关的事情,往往一召唤他,没有不来,叫他离开没有不走的情形,他的去来,都从不以自己是大将而自居。而与他同时代的李临淮,与他名声相当,然而李临淮得势后,耀武扬威、飞扬跋扈,不可一世,渐渐的失意了,甚至连
27、自己的将佐都不听他的调遣。这其中没有其他的原因,功名越大,如果不加以自我约束,被谴责的程度也是非常深的。总之,您要善自珍重,早一点表明驰往边疆的心迹。希望您对我的建议多思考,多留意。这些话您心里明白就好,不宜公开讲出来。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万岁楼王昌龄江上巍巍万岁楼,不知经历几千秋。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猿狖何曾离暮岭,鸬鹚空自泛寒洲。谁堪登望云烟里,向晚茫茫发旅愁。9. 简要分析颔联和颈联的表达效果。10. 根据全诗,概括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9. 拟人;将万岁楼人格化,万岁楼喜见和悲看着山川和江水;选取猿狖、鸬鹚等典型意象,渲染了凄凉的氛围
28、;借景抒情,表达了时间流逝江山依旧的感慨;为尾联抒发情感做了铺垫。 10. 独在异乡的漂泊之感,羁旅之思;感叹时光流逝(答“年华老去”也可以);世事变幻的沧桑之感。【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品鉴语言艺术和表达效果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
29、应等)。题干要求简要分析颔联和颈联的表达效果。颔联“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是对偶句,“年年日日”表现了日子的单调和重复,而“喜”“悲”是富有情感的动词,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万岁楼”以人的情态,表示它经历了很久的世事沧桑,呼应了首联的“不知经历几千秋”。“猿狖何曾离暮岭,鸬鹚空自泛寒洲”颈联选取“猿狖”“鸬鹚”等意象,用“何曾”“空自”“暮岭”“寒洲”等字眼,描写了万岁楼上所见、所闻,共同营造了凄清、冷寂的氛围。作者写这些景是为尾联“向晚茫茫发旅愁”铺垫。读者读到此,方恍然大悟诗人为什么特别敏感于“暮岭”“寒洲”“猿狖”“鸬鹚”伤感的、惆怅的意象,原来是羁旅之愁。即正是由于有天涯
30、游子之悲,所以作者才描写了颔联、颈联所见闻的景象。【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的能力。把握诗歌内容,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来理解,还要结合诗歌的意象特征、诗歌的表现手法去分析;要从整体入手,要求考生分析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在体验情感时,特别要抓住“情语”“景语”来体验作者的感情。题干要求根据全诗,概括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首联、颔联,“不知经历几千秋”“年年喜见”“日日悲看”等语句看出作者生发出对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从颈联、尾联“独”“寒”“暮”“愁”等字眼,可以看出作者羁旅天涯、漂泊无依之感。【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
31、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情感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直接表达,出现情感词,其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找出诗人笔下的意象即可体会情感。答题的思路如下: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感情;间接
32、抒情:借助意象(或画面),渲染氛围,营造意境,表达了感情。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劝学荀子)(2)_,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3)_,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4)驾一叶之扁舟,_。(苏轼赤壁赋)(5)不过数仞而下,_,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欧阳修醉翁亭记)(7)_,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8)子曰:见贤思齐焉,_。(论语里仁)【答案】 (1).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 飞湍瀑流争喧豗 (3). 欲渡黄河冰塞川 (4). 举匏樽以相属 (5). 翱
33、翔蓬蒿之间 (6). 云归而岩穴暝 (7). 苟利国家生死以 (8).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
34、。此题中需注意“知明”“喧豗”“匏樽”“翱翔”“蓬蒿”“苟”“自省”等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确书写。【点睛】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八月的乡村(节选)萧军在茂草间,人可以听到诸多种的声音和谐地随伴着夜,广茫地爬行。枪声在这个时候也渐渐喑哑下去,人们的脚步也开始松弛。为着便利任是某个时间全可射击,步枪并不拘泥,任便每人取着合适的准备姿势。他们中有小红脸、崔长胜等抗日农民;有旧军队出生
35、的刘大个;还有青年学生萧明。每人的子弹袋全变得空虚了!病蛇般的软垂在人们的胁下,随着人们的脚步在动荡。“弟兄们,我们就在这块石头上歇一歇吧。我到对面那个小山上去担任警戒,明天一早晨,我们也必得赶到王家堡子”谁也不注意萧明说完了话,怎样自己提了步枪,走下谷底,跨过小河,努力地躬下身子爬向对面的小山上去“这又是牺牲了两个弟兄!”萧明底眼睛有点蒙昽悲伤和疲乏攻打着他。老年的崔长胜说:“我呢!只要一看到萧同志说过的新世界,只要看到,只要看一眼我就甘心啦!萧同志,你说的那样好的世界,什么时候才能来呢?把日本兵全赶跑了就成吗?”在阴夜里,萧明走在六个人的前头。为的不要使大家跑错了路,眼睛常常要睁大着,这样
36、工夫一久,那会发生很不好受的胀痛!汗又开始在前额和身体各部分沁流。他实在自己也估计不出“新世界”究竟诞生在那一天。不过他知道“这是一定的”,新的世界一定会来到的。“一定的吗?萧同志?啊”“一定的”下了这个山坡,由两山中间鞍部又向右面折下去,底下又是一带长谷“同志们,出了这个谷口,再过一条河,对面在几个山怀抱里的那个堡子,就是王家堡子出了这个山口子,就能看到一座炮台,炮台上面一定有红旗,如果他们在那里他们一定有人在这里等候我们”这是一种希望!队尾的李三弟竟唱起歌来: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的罪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作一次最后的斗争旧世界一刻全为这歌声感动得合唱起来。老人崔长胜流着泪。感动地
37、舒展着脸上的皱纹。“萧同志,有工夫你一定也要教教我!我不是也应该唱唱吗?这是再好没有的歌啊!”“好,现在我就教给你,来!先唱第一句:“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就如军队行军,或是出操时候唱歌一样,萧明唱一句,崔长胜和别的人们复诵一句。一刻是整齐了!加上山谷的回应。啊!这是一片轰鸣!这轰鸣一直是由山谷里倾泻出来,向着对面山头上有红旗飘动的方向,广漠地飞扑过去田野上,高粱红着穗头,在太阳下面没有摇曳。东北乡下,收割的日子虽然一天迫近一天,今年却不被人们怎样重视。村子里少壮的农民,更是不注意到这些。镰刀在房檐下的刀挂上生着锈所有的什么也没准备。全是迫切的掮着自己的枪巡逻呀,守望呀在被指定的地方。有
38、的时候偶然聚在一起,他们也会谈论由队部那里听到的,是一向由他们祖先也没听到过的一些新的话,新的故事。在他们谁也不肯显示自己不聪明;全要显示自己是英勇的,没有一点胆怯或怜悯来杀一个日本兵,更是杀日本军官。“反正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眼看日本兵一天比一天凶!我们的老婆,孩子,爸,妈,还不是教那些王八羔子们,白用刺刀给捅了?司令那家伙真是条汉子,真可以。”“听说,这七个人原先是九个,半路上过去两个,萧明原先就是我们的人,那不能算数的。”“萧明,那小伙子也真行,本来是个学生,能和我们一样吃苦,没白念书。”正午的太阳,火一般燃烧在人的头顶上。除开蝈蝈在叫得特别响亮以外,再也听不到虫子的吟鸣,猪和小猪仔在村
39、头的泥沼里洗浴,狗的舌头软垂到嘴外,喘息在每个地方的墙荫,任狗蜗的叮咬,它也不再去驱逐。孩子们脱光了身子,肚子鼓着,趁了大人睡下的时候,偷了园子的黄瓜在大嘴啃吃着。这好像几百年前太平的乡村。鸡鸣的声音,徐徐起来,又徐徐地落下去,好沉静的午天啊!三天以后,王家堡子成了废墟。弹窝在每处显着贪婪地扩大;墙垣颓翻下去,像老年人不整齐的牙齿。茅草在各处飞扬着,屋顶开了不规则的天窗,太阳能够从这样孔洞投射下,照到死在炕底下的尸骸。小孩的头颅随便滚在天井中。没有死尽的狗,尾巴垂下沿着墙根跑,寻食着孩子或是大人们的尸身。到午间再也听不到山羊们带着颤动的鸣叫,也没有了一只雄鸡,麻雀子们很寂寞地飞到这里又飞到那里
40、。(选自“奴隶”丛书,1934年,有删改)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写了萧明领导的小分队奔向王家堡子的艰苦历程,萧明虽然悲伤疲乏,但坚定勇敢、身先士卒、认真负责、关爱部下。B. 队伍下了山坡继续行军,他们期望在王家堡能见到红旗。红旗,是斗争方向的象征,她给困难中的战士带来力量和鼓舞。C. 队伍统一了思想,一往无前地高举红旗高唱国际歌奔向革命的主流大军,这歌声给人增添了信心和力量。D. 八月的乡村中的萧明领导的小分队虽然只有几人,但其成员成分很复杂,组织涣散,缺乏训练。13. 东北八月的乡村王家堡子在文中有何作用?14. 本文写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某地
41、一支七人小分队的故事,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答案】12. D 13. 王家堡子的少壮农民巡逻守卫村寨、迎战敌人,与农村八月本应有的收割繁忙景象形成隐形的对比,渲染了战时紧张的气氛。日军侵袭前的王家堡子安宁、恬静、祥和。日军占领后的王家堡子成为废墟,残破、死寂,与日军侵袭前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照。有力地揭露和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指出不愿做奴隶的人民唯一出路就是救亡图存。 14. 表达了对东北人民苦难的同情;对日军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东北军民觉醒,抗日救国的礼赞;对中华民族不会灭亡的坚定决心;对故乡东北自然风物、家乡父老的无限眷念之情;对故乡人民能过上和平生活的希冀。【解析
42、】【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干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本题要求选择“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 项,“成分复杂,组织涣散”的说法不当,萧明领导的小分队虽然只有几人,但是因为深重的民族灾难,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共同抗日,这说明的是群众参战具有广泛性。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文章关键句段的作用,品味其
43、独特艺术效果的能力。首先明确句段在具体语境中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表达效果等角度去分析。结构上,要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手法和术语;内容上,要注意事件的丰富、完整,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主旨的体现等等;表达效果方面,主要从运用的手法角度分析语言表达的独特之处以及给读者的感受等。题干要求回答:东北八月的乡村王家堡子在文中有何作用?王家堡子是东北的一个乡村,是小说中的活动场景,是萧明领导的小分队要赶往的地方。日军侵扰前,从“这好像几百年前太平的乡村。鸡鸣的声音,徐徐起来,又徐徐地落下去,好沉静的午天啊!”等语句看出这里宁静美好;日军侵略后,“王家堡子成了废墟。弹窝在每处显着贪婪地扩大;墙垣颓翻下去
44、,像老年人不整齐的牙齿。茅草在各处飞扬着,屋顶开了不规则的天窗,太阳能够从这样孔洞投射下,照到死在炕底下的尸骸。小孩的头颅随便滚在天井中”,从中可以看出日军的残暴行径。“东北八月”点明了地区和时间,东北八月的乡村王家堡子,本应该和往年的这个时节一样,开始忙碌收割庄稼,然而文中却是:“收割的日子虽然一天迫近一天,今年却不被人们怎样重视。村子里少壮的农民,更是不注意到这些。镰刀在房檐下的刀挂上生着锈所有的什么也没准备。全是迫切的掮着自己的枪巡逻呀,守望呀”这说明日军来犯,宁静美好的生活给打破。这说明王家堡子的乡民和全中国的人们一样,迫切需要赶走日本帝国主义,才能恢复昔日美好、宁静的生活。【14题详
45、解】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层次、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通览全文,然后抓住文章的线索,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再从不同层次中抓住表现情感的句子,利用文章中的关键词或者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其中的情感。题干要求回答:本文写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某地一支七人小分队的故事,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萧明领导的抗日小分队是众多抗日队伍中的一支,表明了日寇侵略的罪恶行径已经激起了全中国人的义愤,这是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作者写这支队伍的故事其实是以小见大,礼赞众多的抗日队伍,礼赞英勇不屈的中国人民。有爱当然有憎恨,作者爱憎分明。对于日寇在中国大地犯下的滔天罪行,作者表达的是无比仇恨。总之,从以小
46、见大、爱憎分明等角度分析作者的情感。【点睛】如何把握文学类作品的主旨 1.从重点语段上找突破;(1)抓标题与文体;(2)抓“文眼”;(3)抓对全篇有概括性的句、段;(4)抓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议论、抒情性的句、段; 2.从写作材料(题材)上看作者用什么来表达感情,以此来把握文章的主旨;(1)借景抒情,通过对所写景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2)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之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3)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3.从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发展上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论文人画陈师曾画中带有文人性质
47、,含有文人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工夫,而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感想,这就是文人画。有人认为文人作画,必于艺术上功力欠缺,节外生枝,而以画外之物来弥补掩饰。殊不知,绘画之所以成为作品成为艺术,在于它是性灵,是思想,是活动;不是器械。否则只如照相器,千篇一律,人云亦云。艺术创作所珍视的,正是在于陶写性灵,表现个性并且抒发感想。而文人是个性优美,感想高尚的人,他们平日修炼培养的品格,远出于庸众之上,所以他们在艺术上所发表抒写的内容,自能引人入胜,悠然起澹远幽微之思,而脱离一切尘垢之念。世俗认为文人画艺术不很考究,形体不正确,失画家之规矩,任意涂抹,以丑怪为能,以荒率为美;专家视为野狐禅,文人画不能为人
48、欣赏。符合规矩,彩色鲜丽,搔首弄姿的,被视为上乘之作。然而,阳春白雪,曲高寡和,文人画不被流俗欣赏,正可见其格调之高。形式有所欠缺而精神优美,仍不失为文人画。文人画中也有丑怪荒率的作品,所谓宁朴勿华,宁拙勿巧;宁丑怪,勿妖好;宁荒率,勿工整。而纯任天真,不重修饰,反而可以振起独立之精神,矫正软美取姿、涂脂抹粉之态,以保其可远观、不可近玩之品格。喜欢工整而厌恶荒率,喜欢华丽而厌恶质朴,喜欢软美而厌恶瘦硬,这是常人之情。然而艺术之胜境,怎可仅以表相来评价?以纤弱为娟秀,以粗犷为苍浑,以板滞为沉厚,以浅薄为淡远,又比比皆是也。画法与书法相通,能书者大抵能画,所以古今书画兼长者,多画中笔法与书法相似。
49、因为王献之有一笔书,陆探微于是创一笔画。赵昂论画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倪云林论画竹:“余画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是与非。”吴仲圭论画:“墨戏之作,盖士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可以想见文人画之旨趣所在。倪云林不求形似,其画树何尝不似树,画石何尝不似石?所谓不求形似,是指其精神不专注于形似。用笔时,另有一种意思,另有一种寄托,不斤斤然刻舟求剑,追求自然天机流畅。且文人画不求形似,正是画之进步。为何如此说?以浅近之事物举例比方:有人初学画时,想求形似而不能达到,后来渐渐形似,时间久了则更加形似。然后把所见物体记熟在心中,就可任意画之,无不
50、形似,不必处处描写,自能得心应手。大约他们神情超于物体之外,而把神情寄托在物象之中的吧。庖丁解牛,能切中其肯綮,迎刃而解,可以离开形体达到形似:这是妙合自然的境界了。(有删改)1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A. 文人作画,有一些作品艺术上功力欠缺,但能渗透思想性灵,依然能称之为文人画。B. 文人画不广受欣赏,主要体现在世俗之人认为文人画以丑怪为能,专家视之为野狐禅。C. 搔首弄姿的画作被看作优秀之作,而文人画不被流俗认可,正可见出文人画格调之高。D. 文人画宁朴毋华,宁拙毋巧,纯任天真,不假修饰,所以文人画大都丑怪荒率。16.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艺术
51、之胜镜,不能仅以表相来评定,如果太计较文人画外表的工整华丽,就没有把握文人画要旨。B. 文人画不求形似,是指文人画创作不专注于形似。而不专注形似追求另有寄托,正是画之进步。C. 庖丁解牛的例子意在证明学画之人需要长久练习,技艺纯熟,然后能摹写逼真,游刃有余。D. 从吴仲圭论画的引语中,可以想见,文人画之旨趣在于自由洒脱地书写胸中情怀和个人兴趣。17. 文人画作者如何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请根据原文概括。【答案】15. D 16. C 17. (1)注重平日修养品格。(2)从他种方面研究,比如书法技巧,运用绘画中。(3)追求自然天机流畅,寄托自己的情怀情趣。【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
52、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误。本题要求选择“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D项,扩大范围,错在“所以文人画大都丑怪荒率”这个地方,具体错在“大都”。而原文是“文人画中亦有丑怪荒率者”。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观点或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等要求。这类题要认真读图,从文中基本概念、重要语句、图表、引述的资料获取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准确解读,常见错误有漏掉信息、以偏概全;因果倒置、主客
53、互换;未然已然、信息有变;无中生有、查无实据。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 项,对举例论证的论点分析错误,错在“意在证明学画之人需要长久练习”这个地方。事实上,举庖丁解牛的例子想要证明的是:神情超于物体之外,而把神情寄托在物象。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题干要求根据原文概括:文人画作者
54、如何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从原文“文人是个性优美,感想高尚的人,他们平日修炼培养的品格,远出于庸众之上,所以他们在艺术上所发表抒写的内容,自能引人入胜,悠然起澹远幽微之思,而脱离一切尘垢之念”等语句可知,要创作优秀的文人画作需要有高尚的人格修养。从“画法与书法相通,能书者大抵能画,所以古今书画兼长者,多画中笔法与书法相似”可概括出要成为优秀的文人画作,要善于借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可以融书法的笔法于绘画之中。从“用笔时,另有一种意思,另有一种寄托,不斤斤然刻舟求剑,追求自然天机流畅。且文人画不求形似,正是画之进步”等语句可知:要创作优秀的文人画,要师法自然,更要技法自然,不刻舟求剑,要
55、追求自然天机流畅,即自然而然,不饰雕琢。【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一个原则:忠于原文。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凡是归纳“措施,举措”题,先结合文本筛选,然后,用动宾短语来归纳。比如“构建”;“引导”;“支持”等。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如今,经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巨大改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普遍面临的严峻挑战,保护工作进入到了“深水区”。现有传承人队伍高龄化现象突出,后继乏力
56、严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70岁以上占50%多。老一辈坚守难度大,青年人普遍浮躁,急于求成,一定程度上造成传承链条的断层。非遗自发性传承遇到诸多困难,传统的师徒、家族传承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家庭结构。非遗项目与现代生活相融合产生困难,很难满足人们新的需求。人们的文化观念、审美能力、鉴赏水平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追求多样化、时尚化、品质化成为时代特点。非遗的理论研究失衡现象严重,太过注重文本的研究,而忽略了对非遗活态传承这个特性、规律的探索和研究,忽略了对“传承人”这个核心的研究和保护。国家层面缺乏有力的理论依据,难以制定有效保护措施,使得非遗传承濒危的状态难以得到有效遏制。(我国非物质
57、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材料二: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是我国四大年画之一。但在过去的数百年中,由于历史原因,这项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历经几度浮沉。近年来,杨柳青画社担当了保护与传承工作。技艺传承方面,画社从各大美术院校吸纳喜爱年画的学生,勾、刻、印、绘、裱五大工序都有传承力量,且老中青三代传承有序。早在10年前,他们还在文创衍生品开发方面发力,目前已经开发了20多类200多种衍生品,还与海鸥手表、王朝葡萄酒等天津老字号设计开发了联名款产品。李洁说,“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提取年画中的故事、色彩等,以大数据捕捉的市场喜好为导向,推出一系列年画新作品、新应用,讲好杨柳青年画故事。”对于画社而言,要让
58、年画在创新中活化,不能止步于单一的衍生品开发。去年,画社注册了“海河锦鲤”商标。“立足文化根基上的衍生品才能经得起时间和市场的打磨。”李洁表示,“希望形成新的文化IP,串联起产业链条,给静态的文化符号赋予潮流思维。(天津杨柳青年画:走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材料三:它们是一个行业薪尽火传的无声见证,它们是个中高手日积月累的生命留痕。15年前,王木东、喻湘涟、柳成荫、王南仙他们是仍然健在的从事惠山泥人创作者中的大师级人物,当时他们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66周岁。“一件让人感到遗憾的事情是,我们几位的子女没有一个从事泥人行业。”李仁荣大师深有感触地说:“泥人行业后继乏人的断层状况让人担忧,我曾经带过五个学生
59、,结果最后只剩了一个。”如今的惠山泥人博物馆因为是祠堂建筑,背阴潮湿,保存条件之差是无法跟正规博物馆相比的。惠山泥人所处的状态决定了它不是一个飞跃发展的时代,而是如何保护、开发、利用和承传的问题。“面对已经步入高度工业化的时代,泥人作为传统手工工艺,其产业弱势已经十分明显。那些认为靠市场化、靠分散竞争、靠借道园林旅游等就能振兴泥人行业的说法实在经不起推敲。”大师们说,“它应该是一种合力,把技艺力量整合起来,把管理体制理顺,以一个城市的力量去承传。合才是开始。”以一个城市的力量去承传,也许可以成为“中国泥人之乡”的一种实至名归的理性姿态。(惠山泥人:以一个城市的力量去承传)18. 根据原文内容,
6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经济社会转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不易融合,难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B. 作为我国最有影响力的年画之一,杨柳青木版年画由于历史原因也曾走向衰落。C. 在大数据的帮助下,杨柳青年画社准备提取年画中的故事、色彩,以推出系列新作品。D. “海河锦鲤”这样的立足文化根基的文化IP,有望为杨柳青画社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19.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非物质文化遗产单一的传承模式急需改变,不能仅依靠传统的师徒、家庭传承模式。B.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对“传承人”的研究和保护是核心,不宜过于偏重理论研究。C.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以政府为主体
61、,市场化、分散竞争等不可取。D. 政府难以制定有效保护措施,也是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濒危的原因之一。20. 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如何振兴惠山泥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答案】18. D 19. C 20. 关注人才建设,丰富传承方式,吸纳专业人才;实施政策保护,加大投入力度;理顺管理体制,形成保护合力【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误。本题要求选择“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D项,“有望为杨柳青画社带来更多的发
62、展机遇”的说法于文无据。原文是:李洁表示,“希望形成新的文化IP,串联起产业链条,给静态的文化符号赋予潮流思维”,李洁希望的是不是“海河锦鲤”这样单一的衍生品开发,而是希望形成产业链。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观点或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等要求。这类题要认真读图,从文中基本概念、重要语句、图表、引述的资料获取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准确解读,常见错误有漏掉信息、以偏概全;因果倒置、主客互换;未然已然、信息有变;无中生有、查无实据。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63、,不正确的一项”。C项,曲解文意,错在“市场化、分散竞争等不可取”这个地方。“它应该是一种合力,把技艺力量整合起来,把管理体制理顺,以一个城市的力量去承传。合才是开始。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理顺政府管理制度、联合市场等多方因素,进而形成合力。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提取精要,独立归纳
64、,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题干要求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如何振兴惠山泥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文中李仁荣大师的话“泥人行业后继乏人的断层状况让人担忧,我曾经带过五个学生,结果最后只剩了一个”可概括出需要加大宣传,着力培养有志于这个方面的人才。从“那些认为靠市场化、靠分散竞争、靠借道园林旅游等就能振兴泥人行业的说法实在经不起推敲。”大师们说,“它应该是一种合力,把技艺力量整合起来,把管理体制理顺,以一个城市的力量去承传”等语句可概括出:需要政府、市场、园林、旅游等相关部门形成城市合力,才能更好地传承这种技艺。【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一个
65、原则:忠于原文。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凡是归纳“措施,举措”题,先结合文本筛选,然后,用动宾短语来归纳。比如“构建”;“引导”;“支持”等。八、作文(70分)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过年包饺子是习俗,结婚闹洞房是习俗,搬家选日子是习俗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群,可能有不同的习俗。习俗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折射着社会风气;蕴含着丰富道理。有些习俗值得继承,有些习俗需要改变。
66、【答案】例文:习俗的坚守和改变并行不悖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群,可能有不同的习俗。习俗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折射着社会风气;蕴含着丰富道理。而以年俗为代表的传统习俗,往往拥有超越的力量,它就像一种纽带,让我们从四面八方归来与故乡温柔相拥,让我们经历岁月洗礼而仍然心有所牵。 世易时移,随着时代在发展,某些旧习俗,或多或少都有些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地方,被称作“陋习”。习俗新旧交融,但从本质上说,它还是一种旧俗的不断更迭,自然有不少陋习残存着。比如说劝酒拼酒,亲友聚会,必是一番热闹,吃喝闹事的也不在少数;比如说打牌,过年图个痛快,打牌输赢无所谓,但也有人因赌博而背上累累负债;再比如说,攀比、挥霍、人情红包、
67、乱放烟花等 为了维护好传统节日,我们要坚决对陋习说“不”,但与此同时,但也要守护好习俗中有价值,有生命力的地方。比如:过年的时候,清扫屋尘、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包饺子、舞狮子、拜年祝福、祭祖等,都是春节里非常热闹的事,也是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承不息的优秀年俗。习俗中优质的东西被一代代华夏儿女接力传递着,历经几千年愈加丰富,成了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后浇灌到我们的血液里。无论你走世界的哪个角落,当想到或看到这些习俗时,恐怕一定会想到那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文明古国。 去粗存精,移风易俗,这是我们的责任,而把优秀年俗传承下去,又何尝不是我们的使命呢?遗憾的是,放眼望去,又有多少年轻
68、人心甘情愿去做传承的事情呢?有人觉得故乡的习俗土里土气,宁肯过感恩、圣诞赶时髦,也不愿意写春联、挂年画。我们常常鄙夷或厌恶,因为讨厌的成本太低,根本不必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但年岁的概念之所以从上古时代就被定义,延续四千多年而绵延不绝,有它独特而神奇的地方。 不可否认,不少流传下来的节俗已经变得不合适宜。比如放鞭炮烟火,曾经本来是非常喜庆的事,皆因城市化的推进,以及安全和环保意识的提升,这个节俗就变成了一种非必要行为。以现在的标准衡量,很多地方的春节习俗都不太适应了,比如说压岁钱、包饺子、贴春联等,但不适应并不意味着它们是陋习。 因此在移风易俗时,切忌一刀切式的移除,更不要打压式的宣传。传统节日并
69、非斑斑劣迹、一无是处,在现代中国有它的一席之地。不少人远离故乡已久,根本没有深入了解,更无法深刻体会这些节日对于故土的意义,而仅仅是从主观和自己我认知上来判决这些年俗的生死。这样的移风易俗,难免流于形式。 真正的好教育,是以反面宣传为辅,以正面宣传为主,移风易俗也不例外。既要贬低陋习,也要弘扬新风,而后者才是重中之重。没有新风的宣传,没有优秀年俗的坚守和更迭,陋习很容易卷土重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
70、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命题方式:材料作文审题过程及要点: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紧贴现实,透过我们每个人都熟悉的年俗的变化,表现了社会的发展,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习俗是该坚守还是摒弃,还是适时改变?对于习俗的坚守与改变,怎样才能做到并行不悖,既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又丰富传统的内蕴?那就是我们既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勇
71、于拥抱新时代,勇于接受新生事物。消失的只是旧有的形式;改变的只是习俗某些不合时宜的地方,但不变的是对以“年俗”为代表的习俗的坚守、传承,不断丰富、丰富其内在的的文化底蕴,让它绽放出时代的光芒。立意角度:(1)坚守传统民俗,弘扬其内在的精华。(2)对民俗的适当改变,是顺应时代潮流的。(3)坚守民俗与适时改变并行不悖。(4)习俗无论怎么变,不变的是它深刻的文化内涵,不变的是亲情,是对家园的归属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结构层次:这是一段引语式的材料。话题中心是关于习俗的传承和改变。范文习俗的坚守和改变并行不悖,开篇引述题中观点句:习俗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折射着社会风气;蕴含着丰富道理。有些习俗值得
72、继承,有些习俗需要改变。然而作者的论证重点是将“坚守”和“改变”辩证统一,也就是我们时常说的批判继承。文中分析了为什么要改变,因为“世易时移,随着时代在发展,某些旧习俗,或多或少都有些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地方”,即要革除陋习。但作者马上笔锋一转写道,“为了维护好传统节日,我们要坚决对陋习说不,但与此同时,但也要守护好习俗中有价值,有生命力的地方”。文章后面部分作者再次强调:在移风易俗时,切忌一刀切式的移除,更不要打压式的宣传。传统节日并非斑斑劣迹、一无是处,在现代中国有它的一席之地。即不能走形式,也不能采用野蛮的方式。总之,本文辩证分析了习俗的“坚守”和“改变”两个方面,结构清楚,层次井然。素材积
73、累:1.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祭祖的习俗,而祭祖的习俗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感激先人的情怀;然而对于每个家族来说,那么多从未谋面的先人是如何被纳入到祭奠和追怀的对象中的呢?这就要归功于家谱了。2.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
74、重。3. 春节我们过了千百年了,但是很多人年年过年却从没想过“年”的“核心”在哪里。实际上,不管是按照过年的传统,还是按照民俗学家的说法,春节的“核心”就在从除夕夜里11点到正月初一的凌晨1点这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在这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守岁、吃团圆饭、放鞭炮辞旧迎新,这一系列的家庭活动,才是春节最核心的部分,而背后体现出的亲情、团圆、团聚等等,才是春节最核心的价值。 4.很多人除夕之夜还在回家的路上,或者是只能初一才赶着回家,那么也就错过了春节的“核心部分”和“核心价值”,这显然不符合我国农耕文化节日的传统习俗。所以不管是考虑民意为重,还是从春节的“核心价值”出发
75、,春节假期,都应该从除夕开始算,才更加合适。【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地把中
76、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试题附加部分一、阅读材料,完成各题。夫道有是非,而技有美恶。诗文,皆技也,技之精者必近道。故诗文美者,命意必善。文字者,犹人之言语也。有气以充之,则观其文也,虽百世而后,如立其人而与言于此,无气则积字焉而已。意与气相御而为辞然后有声音节奏高下抗坠之度反复进退之态彩色之华故声色之美因乎意与气而时变者也。是安得有定法哉?(节选自姚鼐答翁学士书)22.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
77、处)23. 作者姚鼐,世称_先生,_派代表作家。24. 本文认为诗文精妙的三个要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答案】22. 意与气相御而为辞/然后有声音节奏高下抗坠之度/反复进退之态/彩色之华/故声色之美/因乎意与气而时变者也。 23. (1). 惜抱 (2). 桐城 24. 好的主旨;个人的精神气质;不拘泥于固定的写作技巧。【解析】【2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梳理出事
78、件的来龙去脉。本题要求选择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这句话的译文:文意和文气互相制约而成为文辞,然后才会有声音节奏高低起伏的法度,反复进退的姿态,色彩斑斓的光华。所以声韵藻色的美,都是适应意和气而随时变化的。“意与气相御而为辞”是个完整的句意单位,指文意和文气相互制约而成为“文辞”。“然后有声音节奏高下抗坠之度”“反复进退之态”“彩色之华”这几个句子里的“之度”“之态”“之华”构成对称结构,其后要断开。而“故声色之美”表述总结,其前要断开;而后文“因乎意与气而时变者也”的表示原因,即“因”与“故”表因果关系,所以,“因”之前断开。【23题详解】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
79、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分析和提炼概述文本语段内容的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熟悉文本,先通读几遍语段
80、,然后提炼关键语句,获取大意;如果是叙述性文段则从记叙文的六要素角度去归纳,并指出其在整个文本中的作用即可。题干要求用自己的话回答:本文认为诗文精妙的三个要素是什么?从“故诗文美者,命意必善”可概括出主题必须昂扬向上,符合“善”的标准。“文字者,犹人之言语也。有气以充之,则观其文也,虽百世而后,如立其人而与言于此,无气则积字焉而已”从这些语句可概括出:文以载道,言为心声。文字能够反映一个作者的精气神,所以要将自己的正能量、浩然正气融入文字中。从“故声色之美”“因乎意与气而时变者也”“是安得有定法哉?”可概括出诗文的写作是文无定法,不拘于形式。【点睛】解答断句题,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比较各选项,
81、找出断句的不同之处,将这些不同之处作为重点加以辨析。准确把握需点断文句所在语境的意思,利用语境断句。精读所给句子,借助文言词语、文言句式、文化常识等方面的知识,确定词语间的搭配,弄清不同断句方式所形成的语意的区别,最终判定何种点断为最佳。译文:道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技巧有高明的,有不高明的。诗文,都是技巧。技巧精妙的一定和道相近。所以诗文作得好的,命意一定很好。文字,如同人的语言。如果有精神气质充实其中,那么看他的文章,即使千百年之后,也会觉得像这个人站在这里跟他说话一样;没有精神气质,就只是堆砌字句而已。文意和文气互相制约而成为文辞,然后才会有声音节奏高低起伏的法度,反复进退的姿态,色彩斑
82、斓的光华。所以声韵藻色的美,都是适应意和气而随时变化的。这样怎么可能会有固定的法则呢?二、名著阅读题(15分)2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 宛城征袁术时,曹操惊马践坏了大块麦田。他随呼行军主簿,拟议自己践麦之罪,即掣所佩之剑欲自刎。最后还是郭嘉以春秋之义劝阻,免曹操死罪,割发权代首。B. 边城中,翠翠和爷爷应二老之邀一起去吊脚楼看赛龙舟,时间不久,熟人杨马兵拉着爷爷去看中寨王团总家的新碾坊,意欲为翠翠说媒。C. 老人与海中,马若林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积极向上、充满青春活力、坚持自己信念的小男孩。他的形象有着圣地亚哥老人青少年时代的影子,同时在他的身上又体现了圣地亚哥老人硬汉精神的
83、传承。D. 狂人日记中,狂人曾经在20年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说明他曾经有过打破封建传统和陈规的举动;他还清楚地记得徐锡麟的牺牲,这又说明他在“发狂”前是一个革命者并曾用革命者眼光来观察事物。E. 觉民在鸣凤死之前比较接近觉慧的立场。但是在鸣凤死后,他开始想到,比起在个人程度上实现婚姻自由来,更为重要的是必须破坏“家”中的封建秩序本身。【答案】AE【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阅读经典,梳理故事主要情节及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评价作品主题等方面的能力。做这种题,平时一定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真正的爱上阅读,不断地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对于经典名著要了解作
84、家、朝代(国籍)、作品表现的主题以及艺术特色等,不断地在文字中沉淀、涵泳,进而拓展自己的视野,陶冶自己的情操。题干要求选择: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A项,错在“宛城征袁术时”这个地方,正确的表述是“宛城征张绣时”。E项,张冠李戴,应将“觉慧”和“觉民”交换位置。故选AE。26.简答题(1)“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要是我,我就不要。若是给别人剩下的给我,也罢了。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他,剩下的才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软气。”红楼梦中这两句话分别是谁说的?结合全书请简要概括两人的相似之处。(2
85、)欧也妮葛朗台中,克罗旭一家对于葛朗台来说分别有什么用处?【答案】(1)林黛玉 晴雯容貌相似;性格清高刚烈(或写“自尊”);感情单纯真挚;心思聪慧灵巧;命运悲惨。(五点答出四点即可)(2)公证人替他放债,决战关头总是及时赶到前线;神甫老奸巨猾,巧于辞令,是他的智囊;德蓬风是欧也妮的追求者,可以替他跑腿办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1)题干要求回答红楼梦中这两句话分别是谁说的?结合全
86、书请简要概括两人的相似之处。第一句话“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这句话是林黛玉说的,相关情节是出自红楼梦(第7回)。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从这个语段看出黛玉的敏感、孤高、心直口快等特点。第二句话“要是我,我就不要。若是给别人剩下的给我,也罢了。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他,剩下的才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软气。”是晴雯说的,大致情节是
87、秋纹去贾母、王夫人处收一对连珠瓶,恰遇老太太、王夫人高兴,又赏钱又赏衣服的,秋纹视之为彩头说与别的丫头听,晴雯就来了一句,“呸,没见世面的小蹄子,那是把好的给别人了,挑剩下的才给你,你还有脸呢。”秋纹犹说,“凭他给谁剩的,到底是太太的恩典。”晴雯更听不过,骂道:“要是我,我就不要。若是给别人剩下的给我,也罢了。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他,剩下的才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软气。”这个情节表现了晴雯的傲气、倔强。本题的第二个小问是回答黛玉和晴雯的相似之处:从外貌看两人都是美人胚子。晴雯漂亮,眉眼也极像黛玉,连老太太都夸她模样好。从她们说话的语气、语调来看,两人
88、心思都非常细腻、敏感;同时,略微尖酸的话语中看出她们不媚俗、孤傲、情高的性格特点。从两人的身世来看,都比较凄苦,寄人篱下,而且早早离开了人世,令人唏嘘叹惋。(2)题干要求回答:欧也妮葛朗台中,克罗旭一家对于葛朗台来说分别有什么用处?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本,了解克罗旭一家的基本情况,然后是了解他们与葛朗台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小说中经常出入葛朗台家的有两家人,一个是银行家格拉桑,一个是克罗旭,他们的目标都是为了葛朗台的女儿欧也妮。其中姓克罗旭的三个人物职业和身份分别是:公证人克罗旭、神父克罗旭以及他们的侄子德蓬风克罗旭,这个侄子克罗旭是庭长,也是欧也妮的追求者。葛朗台看出了这两家人的端倪,所以利用他们
89、为自己服务。公证人克罗旭帮他放高利贷赚大钱;神父克罗旭长于辞令,经常给葛朗台出谋划策是他的参谋“军师”;深爱欧也妮的克罗旭,经常替老葛朗台跑腿办事,且乐此不疲。三、材料概括题材料概括分析,完成各题我们拿什么来拯救人文学科?请原谅,我还是要再回到最底线、最起码的话题。尽管上面讲的社会关怀、人文精神、自由意志、追寻真理都很好,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仍然觉得要呼吁人文学科建立自己的知识基础。记得前几年,我曾经惊喜地看到在某著名大学有这样一门课程,叫做“人文学科导论”,我满心以为这门课可以解开我对人文学科的内容的疑惑,可是仔细一看,它说人文学科是“智慧”,具有根源性、历史性、特殊性、综合性、经典性
90、。这种空洞的说法听完之后,你知道人文学科是干什么的吗?我只是倒抽一口凉气。不要怨天尤人,首先自我反省。有句老话说,“打铁还需身板儿硬”。所以,首先需要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学科的状况。如今,不仅我们的学科内容变得如此空洞无力,而且我们在大学的教学也渐次有如浮云。哗众取宠的插科打诨成为当红的课程,坐在云端不着地的空谈高论成为时尚的风气,以一知充百知的批评撑起横扫千军的高调,钻头觅缝在鸡蛋里面挑骨头成为表现自己高明的捷径。一些人若干年一贯制地念诵早就落伍的教材,一些人则干脆满嘴跑火车,根本没有教学计划,把传授知识变成清口或相声。本科、硕士、博士的知识和课程根本没有必要的进阶,好像可以坐电梯,“上上下下地
91、享受”,而一些本来不需要在大学训练的文人风雅,却成了大学最受欢迎的学习内容。如果大学人文学科开设的就是这样的课程,那么何必专门花4年、7年甚至10年的时间,焚膏继晷地苦苦学习?如果大学人文知识就是这些业余可以模仿习得的东西,那么何必还要这些拥有博士、教授头衔的人在这里坐馆?(节选自葛兆光人文学科拿什么来自我拯救?本文原刊于信睿2012年07月)27. 作者认为当前人文学科存在哪些问题,请简要概括。28. 根据材料,分析画线词语“坐电梯”的含义。29. 根据材料归纳可以拯救人文学科的办法。【答案】27. 知识基础不牢固;教学内容空洞;教学方法随意。 28. 每个学段没有必要的进阶;学习变成了轻松
92、的享受;不需要刻苦的学术训练。 29. 人文学科建立自己的知识基础;反省学科现状,重视自身问题;教学要务实、注重专业训练。【解析】【2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题干要求简要概括:作者认为当前人文学科存在哪些问题?从原文:尽管上面讲的社会关怀、人文精神、自由意志、追寻真理都很好,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仍然觉得要呼吁人文学科建立自己的知识基础,可以概括出人文学科的问题之一:基础知识不雄厚。
93、从原文“如今,不仅我们的学科内容变得如此空洞无力,而且我们在大学的教学也渐次有如浮云。”等语句可看出现在人文学科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空洞。从文中“一些人若干年一贯制地念诵早就落伍的教材,一些人则干脆满嘴跑火车,根本没有教学计划,把传授知识变成清口或相声”等语句可概括出教学方法老旧、随意、花里胡哨。【28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做此题时要把握文本内容和主旨,根据上下文语境去理解,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即需要整体把握。题干要求根据材料,分析画线词语“坐电梯”的含义。首先回归材料找到画线词语的相关语句:本科、硕士、博士的知识和课程根本没有必要的进阶,好像可以坐电梯,“上上下下
94、地享受”,而一些本来不需要在大学训练的文人风雅,却成了大学最受欢迎的学习内容。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大学人文学科开设的课程或讲授的知识没有梯度,没有体现学习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规律,就像“坐电梯”玩一般,变成了轻松的享受,而不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跋涉、攀援,也就是课程本身没有循序渐进的进阶感,而学习过程缺乏必要地刻苦训练和探索。【29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
95、、相互作用的。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归纳可以拯救人文学科的办法。其实这个题是对前面两个题的深化,只有认清人文学科课程存在的问题现状、课程设置情况,才能找到“拯救”的办法。具体的说来,就是对第一个问题的反思,进而寻出办法来。比如:人文学科基础知识薄弱,不牢固,那么就应该强化人文学科基础,明确其知识范畴,构建相关学科体系,丰富教学内容。针对当前教学方法简单、老旧甚至类似相声、清口的现状,就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务实不搞花架子。针对从本科到博士,教学课程设置俨然是“
96、坐电梯”的现状,就应该按照学科的教学规律,体现出教学的梯度、进阶性;同时,要进行科学而刻苦地训练,杜绝像“坐电梯”玩儿似的读书方式。【点睛】文本阅读技巧 1精读。不是“精细”地读,而是“精明”地读。所谓“精明”地读,就是该读的读,抓紧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应读的是重要信息,要精确把握;不该读的是次要信息,要置之不理。分割两类信息,是解决所有阅读题目的根本方法。 2、审题。审题干时先要明确选“正确的一项”还是“不正确、错误的一项”,再比较选项和题干,看是否答非所问。有的选项本身符合原文的意思,但却不是题干所问的问题。 3定位。依据选项的“关键词”定位选项的对应句。在选项中择定“定位”的关键词语,在文中择出与之“对应”的词语,据此确定选项的对应句。 4对照。逐一对照选项和对应句,判定与原文信息是否相符。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找到与二者有差异的表述并相互对照。 5选取。比较选项,选出正确的或错误的一项。其间需通过联想、推断,自觉调动知识和能力积累,快速而准确地判定选项正误。在做该类文章阅读题时,如果不仅读懂了所给的材料,而且明白命题意图,清楚题目所设的陷阱有哪些,那就能很容易识破陷阱,轻而易举地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