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766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98 大小:10.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46页
第46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47页
第47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48页
第48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49页
第49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50页
第50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51页
第51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52页
第52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53页
第53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54页
第54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55页
第55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56页
第56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57页
第57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58页
第58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59页
第59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60页
第60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61页
第61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62页
第62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63页
第63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64页
第64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65页
第65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66页
第66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67页
第67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68页
第68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69页
第69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70页
第70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71页
第71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72页
第72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73页
第73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74页
第74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75页
第75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76页
第76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77页
第77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78页
第78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79页
第79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80页
第80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81页
第81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82页
第82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83页
第83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84页
第84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85页
第85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86页
第86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87页
第87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88页
第88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89页
第89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90页
第90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91页
第91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92页
第92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93页
第93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94页
第94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95页
第95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96页
第96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97页
第97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98页
第98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99页
第99页 / 共198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全套)【精品资料】.doc_第100页
第100页 / 共1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年高考历史重难点突破 全套1:宗法与分封一、课标与考纲要求 课标: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考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二、重难点解析 1、宗法制与分封制在古代中国发挥了怎样的政治效力?宗法制就是宗族法规,属于一种权力继承制度,将权力的继承用嫡长子继承的形式确定下来,以完善和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宗法制度下的等级尊卑观念非常严格,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它以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了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防止了内部纷争,强化了西周的王权。

2、由此可见,宗法制度通过血缘关系,建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了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从而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起来,与世袭制、分封制共同构成了西周政治制度的主体。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的区域,起到了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但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分封制本身的局限性日益显露:诸侯掌握了封疆内的用人、行政、军事、财政大权,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其实力的逐渐扩大,最终导致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国家分裂的后果。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具体表现形式,两者紧密结合,既防

3、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既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2、如何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在中国早期的商王朝,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商王通过占卜理解天命,也通过这一手段主宰国政。这表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之一是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宗”字是一个会意字,由“宀”和“示”两部分构成,“宀”是建筑物的象形,“示”是祖宗的神主;说文解字中也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的本义是宗庙。这些说明宗法制的联系纽带主要是血缘,这表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另一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西周的

4、分封制与以后的郡县制相比,中央既无法垂直管理地方,对地方诸侯也无法进行任免,这表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以后诸侯之间的争霸混战也说明了这一点。三、典型例题解析1、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宗法制下,鲁国国君相对于周王是小宗,但在鲁国宗法体系中,它又处于卿、大夫、士的大宗地位。【答案】B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势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运用辩证唯

5、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分清主要与次要、根本与一般的关系,A项是作用也是目的,但不是根本目的,B项与史实相反,C项不符合周初分封的情况。【答案】D四、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2、西周为巩固统治,实行了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宗法制度的核心是A王位世袭 B嫡长子继承制 C内外服制度 D礼乐制度3、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周王妻妾称谓妻(原配)A二哥(22岁) B三哥(18)妾一C大哥(25岁)妾二D四哥(15)4、在西周,按宗法制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周王室

6、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A B C D5、说文解字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联系纽带主要是A财产 B血缘 C信仰 D地域6、下列能够正确反映西周分封制等级序列的是A周王诸侯卿大夫士B周王卿大夫诸侯士C周王诸侯士卿大夫D周王士诸侯卿大夫7、山东省的简称为“鲁”,该简称最早起源于A夏朝神话传说 B甲骨文记载 C古代地名 D西周分封8、西周受封诸侯对周王承担的义务包括服从周王命令 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 向周王交纳一定地租 随从周王作战A B C D9、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A保护

7、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10、论语季氏载:“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与材料最相关的应当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世袭制(二)材料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摘自史记周本纪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

8、不朝则六师移之。摘自孟子告子材料三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摘自左传请回答:(1)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间的什么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3)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一、课标与考纲要求 课标: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考纲:皇帝制度、秦朝的中央机构、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二、重难点解析 1、什么是中央集

9、权制度?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控于中央;专制主义是一种中央内部的决策方式,即一切事务由中央的某一人来决断,在古代主要体现在与相权的关系上。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一直采用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就是削弱地方的权力,削弱宰相的权力,加强皇权。 2、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是什么?(1)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2)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3)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

10、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历史根源是什么?(1)经济根源:封建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以保护小农经济的生产与再生产,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因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出现是由封建经济基础决定的。(2)社会根源: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逐渐形成。为巩固封建国家的统治,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同时长期的分裂割据,也需要中央集权来巩固统一。(3)思想根源,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从理论上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11、的封建国家的主张,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由于这种主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战国时期得到发展,被秦国所采纳,到秦朝开创了这一制度。(四)典型例题解析阅读下列材料:秦统治者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属地,征服周围一个又一个国家。当时的人恐惧地称“秦为野兽”,把秦无情的扩张比做“蚕食”。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始皇帝就是“第一个皇帝”。他的继承人将为“第二个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至千万世,传之无穷”。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

12、,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列举新皇帝巩固统治的措施。(2)“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实际上废除的是什么制度?他“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事实上他在推行一种什么新制度?【答案】(1)政治上:废除封建国家和王国(指分封的诸侯国),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地方官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对中央负责;将六国旧贵族迁至首

13、都,加强监视。军事上:解除六国士兵的武装;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驻到全国各地。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2)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四、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1、秦朝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A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B地方对皇帝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C是否与封国制并存D郡县长官在所辖区内享有世袭统治权2、“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刻石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3、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提高了政令执行的效率 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D

14、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4、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提高了政令执行的效率 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5、秦在中央设置“三公九卿”,其中掌管军事的是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刺史6、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三十四年,博士淳于越进言“今陛下有海内无辅拂(辅佐),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这里的“师古”是指学习A井田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7、秦朝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适应了封建专制集权统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臣关系 D

15、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8、秦始皇确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大大强化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力量 对华夏族文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A B C D9、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10、秦朝时,中央政府以下的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是A郡 B卿大夫封地 C县 D诸侯国(二)材料解析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在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报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

16、。负锄挺谪戍之徒,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夫也。材料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材料三: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滑(凶恶狡猾之人)时起,虐害方城,失不在州而在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以上材料引自柳宗元:封建论材料四:知封建(指分封制)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请回答

17、:柳宗元认为秦、汉、唐的过失是什么?他要论证的主要观点是什么?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相同点?谈谈你的看法。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差异?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3:汉代到宋元的政治制度演变一、课标与考纲要求 课标:列举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纲:汉初郡国并行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元朝行省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三、重难点解析 1、汉到宋元的中央政治制度是怎样演变的?继秦朝在中央确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以后,不断分割和削弱相权,以加强和巩固皇权,是最高统治者的惯用手法。(1)演变:汉初继承三公九卿制,丞相位尊权重;汉武帝时,形成与“外朝”相对应的

18、“中朝”(决策);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形成和发展,相权实际上被分散;宋代增设“参知政事”分散宰相权力。(2)焦点问题: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与斗争。(3)趋势:加强皇权、削弱相权,是汉代到宋元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主旋律。2、汉到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怎样演变的?(1)演变: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即在继承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部分地实行分封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2)焦点问题: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3)趋势:在分权的基础上,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控制地方官吏的任免、考核和监督),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4)影响:短期来看,可以缓解一些矛盾,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但从

19、长远来看:造成地方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缺乏相应的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3、如何理解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度?(1)由来:楚汉战争时,刘邦为合力击败项羽,陆续分封7个异诸侯王,后来,鉴于异姓王拥兵自重,威胁中央,刘邦先后予以铲除。因担心各地统治不稳,又分封同姓子侄为王。(2)概况:汉初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二制并行。这些诸侯王国虽受中央节制,但又相对独立。(3)影响:王国百官设置如同中央朝廷,诸侯王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其中最主要的有两项:一是“自置吏”,可以自行任命二千石以下官员;一是“得赋敛”,可以向本王国臣民收取赋税。这些王国一般都辖有数郡之

20、地,封域辽阔,户口众多,实力雄厚,实际上成为能与中央政权分庭抗礼的独立王国,从而严重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后来,汉武帝时,通过各种措施使王国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4、如何认识和评价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1)职权和运行机制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执 行)(草拟)(审议) 刑兵礼户吏工(2)影响:实际将秦汉以来的相权一分为三,分隶三省,总于皇帝,从而大大加强了皇权;六部各自分掌行政、财政、军政、司法、工程等权力,各司其职,中央机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秦汉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完善,中央集权得以加强,对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 5、结合元朝地方行

21、政制度的相关史实分析行省制的历史影响。(1)设置:10行中书省(行省);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个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一个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2)管辖。行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区,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呈报枢密院;行省官员不得更改赋税征收制度;行省官员不得调动军队;中央以监察机构监督官员,采取省官互迁形式加以控制。(3)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三、典型例题解析1、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西周实行分封

22、制 西汉设置刺史 唐朝实行三省制 宋朝设立参知政事A B. C. D.【解析】提示:掌握在中央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史实。【答案】D2、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中央政府 ( )A.在西藏设立行省 B.以宣政院为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C.在西藏设立卫所 D.设置驻藏大臣【解析】提示:元朝时,除了十个行省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答案】B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其余陈平、王陵、陆贾等皆白徒(农民)一时才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赵翼廿二史

23、札记材料二 西汉一代之制:凡为相者,就爵而言,必封侯丞相为百官之长,位高而权重。西汉前半期“常以列侯为丞相”。中国宰相制度材料三 武帝元封年间,名臣文武欲尽。汉兴功臣受封者百余人子孙骄溢,忘其先至太初(汉武帝年号,公元2世纪末)百余年间,见侯五,余皆坐法陨命亡国。武帝以后,宰相之材不能不取于列侯之外。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言“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指的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汉武帝选任丞相的渠道及原因。【答案】(1)“变局”指从秦朝将相多为贵族到汉朝将相多出身布衣(平民)。(2)渠道:在列侯之外选任丞相。原因:列侯位丞相,位高权重,严重威胁皇权; 列侯后代多腐败堕落、犯法丢爵。四

24、、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反映了 ( )A皇权至高无上 B三公九卿互相制约C秦律严苛细密 D丞相位高权重2、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察百官3、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 )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 B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和尚书省执行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 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4、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 ) A

25、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C北宋设立枢密史和通判 D元朝设立中书省5、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 ) 参知政事的设置 丞相制度的废除 军机处的设立 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 B C D6、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分之郡县,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 ( )A推行分封制 B实行郡县制 C废除郡县制 D废除行省制 7、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 )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8、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

26、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颁布“推恩令”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D颁布“附益之法”9、最早由中央政府设置的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是 ( )A安西都护府 B宣政院 C理蕃院 D乌思藏都司10、行省制度最早设立于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唐太宗)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全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日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论政体请回答:(1)请概括材料中唐太宗对丞相的看法是什么。(2)根据材料指出唐太宗认为

27、“稳便”的方法是什么。(3)如何评价唐朝君权与相权的关系?12、著名历史人物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产生了重大影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汉武帝为巩固统治,对政治制度进行了哪些改革?(2)唐太宗的政治制度改革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3)比较汉武帝和唐太宗政治制度改革的主要相同点。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标与考纲要求 课标: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考纲: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二、重难点解析 1、明代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1)变化:明太祖朱元璋废掉了自秦以来一直存在的丞相,

28、将丞相的权力分给六部。明成祖朱棣时,内阁制度确立。但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其职权范围始终不明确,不能正式统帅六部,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虽然有些明朝的内阁首辅大臣权势和地位极似丞相,但其权势和地位却并不是来源于制度的认可,而是源于皇帝的信任。如张居正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原因:废丞相是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防碍皇帝行使权力,为的是达到皇帝高度集权。设置内阁是因政务繁重,皇帝一人难以承担。(3影响:皇权取得了可能对自身产生威胁的相权的彻底胜利,把各种大权集中到自己手中,从而有效地

29、实行君主专制。因此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2、清代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1)变化:清雍正年间,原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而设置的军机房,改为军机处。军机处由一个暂设的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央机构之上,皇帝之下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常设中枢机构。虽然地位显要,但军机处本身无独立性,只是皇帝的工作班子。军机大臣由皇帝直接从大学士、尚书、侍郎中挑选谨慎可靠的亲信任命,人数无定制,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只是跪受笔录;且办公于内廷,从而使得政治决策封闭性的特征更为明显。(2)影响:便于集权,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3、明

30、清中央政治制度发生的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积极影响: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民族融合,并有力的抗击了外来侵略。消极影响:从其动机看,仍然是维护和巩固一家一姓的统治,具有反动性。从其采取的措施看,是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将对全国的统治最大限度地置于皇帝一人之下,杜绝和排斥其他人的干预,而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绝对的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同时,它又必然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这就从根本上预伏了更大更强烈的统治危机。同时也从反面说明君主专制

31、中央集权制度中可供调节的余地越来越小,从而说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这一切,都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四)典型例题解析1、从明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说明( ) A皇权日益加强 B.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 C.相权战胜皇权,得以恢复 D.皇权、相权矛盾得到调和【解析】提示:全面准确的概括了明清中央政治制度变化的共同目的。【答案】A2、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下面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 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C.东方的曙光 D. 王朝的振兴【解析】提示:结合明清的时代特征分析。【答

32、案】A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之印章”封泥材料二: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材料三: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多有小人, 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史纪事本末请回答:(1)依照秦朝官制,丞相一职的主要职责是什么?(2)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3)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制度设置上看法有

33、何不同?(4)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5)据材料,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答案】(1)协助皇帝,助理万机;(2)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3)唐太宗认为应由宰相协助管理全国事务,这样可以减少决策失误;明太祖认为丞相多小人,易专权乱政。(4)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事务;(5)没有矛盾,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王朝统治。唐太宗用相,是为减少决策失误,最根本的意图是为统治长久;明太祖罢相,以防小人乱政,同样是为江山稳固。四、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根本原因是 ( )A丞相胡惟庸的专权 B加强专制集权,维护明朝统治C丞相制度阻碍了明朝社会发展 D朱元璋

34、希望一人独揽大权2、明朝撤消丞相官职,内阁地位得以上升,主要反映了 ( )A中央政府提高工作效率 B文臣的地位开始提高C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D科举制度不断发展3、“自雍、乾后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政府矣。”对“隐然执政”的准确理解是 ( )A草拟政令 B发布政令 C监察百官 D传达圣旨4、清朝时期,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达到登峰造极的标志是 ( )A废丞相,权归六部 B设立内阁C设置军机处 D设立南书房5、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封建制度日趋稳固 B封建制度日趋衰落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封建国家日趋巩固6、历代官僚体制变化的根

35、本原则是 ( )A以加强皇权为主旨 B防止地方割据C提高工作效率 D有利于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管理7、下列对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监视 B地方独立性增强,中央集权削弱C地方权力愈来愈小,中央权力愈来愈大 D中央对边地治理渐趋严密8、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 )A维护国家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防御侵略 D加强民族团结9、导致明清时期中国社会保守和停滞的主要政治因素是 ( )A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B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C官僚系统的日益腐败 D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10、明清统治者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了顶峰,这对

36、当时社会经济产生的危害是 ( )A皇帝个人独断难免失误 B官吏唯上是从、因循守旧C官僚机构膨胀贪污腐化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明史 职官志材料二: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请回答:(1)明清两朝皇帝是怎样处理国家政事的?(2)明朝的殿阁大学士与清朝的军机大臣有什么相同之处?(3)明清这种政事处理方式有

37、哪些突出的危害?12、明清时期,我国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明清时期强化君主专制制度的背景是什么?明朝和清朝采取了哪些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的最终后果有哪些?5:辛亥革命的成败一、课标与考纲要求 课标: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考纲: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二、重难点解析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近代化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变革的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

38、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从政治上来讲: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立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自由和民主的权利。从经济上来讲,它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是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思想上来讲,它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国家的主人。总而言之,辛亥革命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拉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2、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认识它在中国近

39、代民主化历程上的重要地位。从临时约法的内容来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公民有人身、财产等自由和选举、被选举等项民主权利,体现出新生政权对“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启蒙思想基本原则的尊重和实践;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参议院掌握立法权,总统和国务员共享行政权,法院掌握司法权,力图防止绝对权力的出现,从而保护资产阶级民主;参议院可以选举、弹劾总统,最高法院可以审判被弹劾的总统,国务员可以凭借责任内阁制牵制总统,体现出资产阶级力图通过法律形式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从而维护民主共和的革命成果。总而言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

40、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体现出民主化、法制化潮流,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 3、如何全面、客观地认识辛亥革命以及资产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史上的地位?辛亥革命的地位:辛亥革命上承太平天国运动,下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与太平天国运动一样,辛亥革命承担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但它在经济、阶级、思想、组织基础等诸多方面超越了太平天国运动,产生的实际影响也远远超出太平天国运动,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辛亥革命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辛亥革命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

41、稳定下来,军阀割据的存在为红色政权的存在提供了条件;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促使先进的知识分子探索新的道路;辛亥革命体现出的爱国精神成为促进国家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辛亥革命在政党、纲领、军队和群众基础四个方面的缺陷也从反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继续前进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民族资产阶级与外国资本主义、封建势力有着根本矛盾和冲突,具有革命性,是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进步和民主革命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民族资产阶级的救亡思想(包括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民主和科学)在中国都行不通,根源于中国

4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下,外国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压制,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明显的软弱妥协性。三、典型例题解析1.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解析】提示: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君主专制政体被推翻,创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因此是20世纪的巨变。【答案】C2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的中华民国,在政治制度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德国 【解析】提示:临时约法确立的政治体制是三权分立,政体是民主共和制,与美国最接近。【答案】

43、A阅读下列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逆行为时,可决弹劾之。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以上材料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颁布)请回答:(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哪些基本原则?(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临时大总统的权力做了哪些限定?其目的是什么?【答案】(1)基本原则

44、:主权在民、民族平等、三权分立。(2)限定:参议院有权弹劾总统;最高法院有权审判总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总理副署。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四、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观察下图,从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辛亥革命取得彻底胜利C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D清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根本意义在于( )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总统由人民选举产生C否定了君主专制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在经济方面规定:“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

45、公司,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这反映出资产阶级领导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 )A推翻清政府 B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C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D平均地权4、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B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D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5、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孙中山( )A在中国第一个提出推翻清政府B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C第一个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第一个发动了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武装起义6、“三民主义

46、”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A反封建不彻底,反帝不明确B没有反映人民的政治民主要求C没有表达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要求D没有提出反对封建土地制度的纲领7、中国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性事件是( )A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D清帝退位8、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 )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总统有权单独颁布法令 国民享有居住、言论等自由 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A B C D9、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

47、D推翻了清朝的统治10、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的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德国(二)非选择题11、图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甲、乙、丙三位同学研究了下列图片后,发表了各自看法。甲:20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乙:很可惜,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丙:其实,事情没这么简单。在当时,民主梦想的破灭是必然的。 十八星旗飘扬于湖北军政府 孙中山主持召开第一次国务会议 袁世凯天坛祭天根据你对图片的研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2)就丙的说法,谈谈你的认识。(3)三人就讨论的问题准备写一篇论文。请你给他们拟定

48、一个题目,并谈一谈写这篇论文的目的和意义。6、抗日战争一、课标与考纲要求课标: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考纲: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侵华日军发动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二、重难点解析1、国难当头,国共两党是怎样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背景: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最主要的矛盾,中华民族已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以民族利益为重,积极推动;全国人民的呼声

49、;国民党亲英美派以及英美帝国主义的根本利益受到威胁,被迫调整策略。过程: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共发表通电,号召全国人民抗日,在东北组织抗日武装斗争。1935年华北事变发生,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中共领导发起了“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发生后,中共发表通电,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此后根据国共协议,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蒋介石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2、抗战期间,国共两党英勇抗战的重要史实有哪

50、些?国民党为主的正面战场1防御阶段概况(1)37年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2)37年太原会战(国共配合较好,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首次大捷);(3)38年徐州会战(其中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最大胜利,李宗仁指挥);2、防御阶段作战的意义:态度积极,挫败日本速战速决企图,是当时抗战的主战场,客观上也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3、相持阶段概况:枣宜会战 张自忠将军共产党为主的敌后战场1、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秋中共洛川会议确定,即人民战争路线。2、抗日根据地建立:(第一个)晋察冀;(总后方)陕甘宁。3、相持阶段概况: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 华北 八路军 彭德怀 沉重打击了日军

51、的侵略气焰。4、地位:在相持阶段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3、同样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为什么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而抗日战争却取得了完全彻底的胜利?两次中日战争的比较:领导因素:甲午中日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抗日战争中,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两个战场,共同对敌。民众因素:甲午中日战争未充分发动民众,清政府压制民众抗敌热情;抗日战争时中华民族已经觉醒,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了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国际因素:甲午中日战争时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海外殖民地,偏袒日本;抗日战争时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使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同情和支持。这些不同因素导致了两次中日战

52、争完全不同的结果。三、典型例题解析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根本原因是A国民政府表示抗战 B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推动C日本侵华加剧了民族矛盾的激化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帮助【解析】因为日本侵华加剧了民族矛盾的激化,才使代表两个不同阶级利益的国共两党携起手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C2、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一败一胜,导致出现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A社会性质不同 B国际环境不同 C领导力量不同 D武器装备不同【解析】中日战争中腐败的清政府妥协退让,而抗日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答案】C 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的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试分析抗日战

53、争取得胜利的原因。【答案】(1)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斗争引发民族觉醒和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而这种民族觉醒和凝聚力的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2)中共及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倡导、促成、建立、坚持和发展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国各民族人民参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3)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的方针,是大而弱的中国打败小而强的日本的成功军事策略。(4)两个战场的相互配合作战,对争取抗战胜利具有决定性意义。(5)爱国华侨的大力支援。(6)世界反法西斯各国人民的广泛同情和支援,尤其是苏联的支援以及英美等盟国的配合,是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外部条件。四、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

54、、下列哪些是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累累罪行?实行三光政策 南京大屠杀 以中国活人为试验的细菌研究 旅顺大屠杀ABCD2、“中日矛盾变动了国内的阶级关系,使资产阶级甚至军阀都遇到存亡的问题,在他们及其政党内部,逐渐地发生了改变政治态度过程。”这段话反映了A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B资产阶级和军阀改变了政治态度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资产阶级及军阀的统治受到威胁3、七七事变后,共产党的抗日通电和国民党的自卫宣言的相同之处是A呼吁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抵抗日本侵略,保卫领土主权完整C号召全民族实行抗战D指责日本破坏了国际公约4、促成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共同因

55、素是A有着共同阶级特点 B革命目的一样C抵抗的对象一致 D合作形式的灵活性5、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是下列哪个战役A平型关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枣宜会战6、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的目的是A粉碎日军对对根据地的大扫荡B战略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C破坏大陆交通线,为大反攻创造条件D振奋抗战军民,争取时局的好转7、以下是战役能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对日军进攻了积极抵抗的有辽沈战役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A B C D8、某校组织学生搜集有关百团大战的资料,他们应该去哪进行调查A华南 B华中 C华东 D华北9、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主要是指

56、A抗日战争使蒋介石的力量遭到削弱B抗战是近代中国取得的首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C抗战壮大了人民武装D中国社会的各界和平呼声日益高涨10、1942年春,罗斯福总统说“假如没有中国,有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打败俄国”其主要意思是说A美国要继续纵容日本 B日本正在扩大侵略活动C美国要开始对日宣战 D中国抗战牵制了日本的侵略(二)非选择题11、20世纪30年代,在日本帝国主义进步紧迫下,中华民族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松花江上反映了这段悲壮的历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1935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也问世了。根

57、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松花江上反映的是日本制造什么事变带来的严重灾难?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事件是什么?(2)日本侵华期间在中国犯下了哪些罪行?(3)在19世纪末,日本还发动了什么侵华战争?这两次侵华战争结果有什么不同,你认为产生不同结果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7、“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一、课标与考纲要求课标:了解“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史实,体会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不懈奋斗的精神。考纲: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红军长征、遵义会议二、重难点解析1、如何理解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国民大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统一中国的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失败的原因,客

58、观方面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合绞杀,力量强大,共同扶植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主观方面是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斗争经验,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忽视了党对革命尤其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大革命的失败,给中国共产党带来的最深刻教训是,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2、毛泽东等人怎样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里,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在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认识到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起义并不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决定放弃攻

59、取中心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防守较为薄弱的山区进军,于1927年10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领导经济建设,进行武装斗争使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并且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引下,红军和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毛泽东终于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3、中国革命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什么?这条道路的开创有何意义?中国共产党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第一,中国是许多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在中国,少数工业城

60、市依赖于农村,而广大农村都可以不依赖城市而独立。这就为根据地存在提供必要物质条件。广大农村是反动统治薄弱的环节,使革命力量可以有回旋余地。第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影响的存在。1927年大革命虽然失败,但经过这次革命人民的觉悟和组织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因此,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是在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影响的地方,如湖南、广东、湖北、江西等省。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它建立后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论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都较以前更加激化。第四,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第五,党的正确领

61、导,是红色政权存在的重要条件。有了理论坚实、组织坚强、政策正确策略灵活的党才能使红色政权,红军立于不败之地。“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对指导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它基本阐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4、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是如何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在中国共产党二大上,党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由于工人阶级单枪匹马,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由此,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同发动国民革命;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加上中国共产党

62、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发动旨在攻打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由于国民党力量强大而失败;在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的问题,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三、典型例题解析1、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中国共产党认识的首要问题是A中国革命必须走工农相结合道路 B中国革命中心应从城市转向农村C应以独立武装斗争挽救中国革命 D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解析】

63、大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忽视了党对革命尤其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答案】C2、“井冈山精神”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结合”的最大成果是A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B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C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D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解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最早的革命根据地,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开创的起点。【答案】C3 “红色旅游”是党和国家为了加速革命老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采取的重要举措。“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

64、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请回答:(1)请说明毛泽东选择将“红旗子”插在井冈山的历史背景。(2)请说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大历史意义及启示。【答案】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武装夺取城市受挫,转向农村建立根据地。意义:开创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启示:只有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才能发展。四、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首要任务是A克服右倾投降主义 B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C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D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2、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共同点有:在汉口召开会议

65、决定起义 开始以夺取城市为目标 以工农革命军为主力 失利后转入农村A B C D3、大革命失败后,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是指A南昌起义 B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C八七会议 D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其意义在于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B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的标志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5、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写了三篇文章,主要目的是要说明 A反帝反封建是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B共产党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存在的重要条件C一定数量的红军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条件D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由中国特殊国情决定的

66、6、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内容的核心是A. 土地革命 B .根据地建设 C. 武装斗争 D. 中共的领导7、毛泽东指出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并日益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中共的正确领导C南方群众基础深厚 D有相当力量的红军存在8、毛泽东创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主要措施包括:开展游击战争 进行土地革命 建立工农革命政权 进行经济建设A B C D9、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对这句话的理解最确切的是A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B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C只有土地革命才能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 D中国革命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1

67、0、经过土地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是分到了田地分到了地主的全部财产摆脱了封建剥削与债务摆脱了政治压迫A B C D(二)非选择题11、20世纪20、30年代中国革命出现过两次严重的失败或挫折(1)这两次严重的失败或挫折各指什么?请从主观、客观方面概括其共同原因。(2)中共面对失败采取了哪些措施和行动?中共从中汲取了怎样的经验和教训保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8、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一、课标与考纲要求:课标: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考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第一

68、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三、重难点解析1、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有哪些?(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为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

69、4年,一届人大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49年的“共同纲领”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这一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宪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划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各级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到1958年,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

70、自治区先后成立;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2、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有哪些不同? 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集中体现了政党竞争、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主政治因国情不同而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第一,经济基础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三权分立制度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第二,权力主体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权力主体是全国广大人民,三权分立制度的权力主体是资产阶级;第三,活动原则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全

71、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三权分立制度实行分权制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也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第一,中国的多党合作是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的,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的历史选择。第二,中国的多党合作是以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为共同目标的。第三,中国各民主党派和共产党一起参加国家政权,参加政府工作,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不存在轮流执政的问题,不搞政党竞争;第四,中国各民主党派都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享有宪法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3、新中国为什么要选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72、政治协商制度?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的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盲目照搬别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例如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实行专制独裁统治,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和人民意志,也必然要归于失败(例如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智慧的结晶,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项制度,既合乎时代发展潮流,又体现了中国社

73、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三、典型例题解析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推翻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 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 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A B. C. D. 【解析】应为38年。【答案】D2、中国三大根本政治制度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权分立制度A B. C. D. 【解析】三权分立制度是一种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制度。【答案】B 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级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

74、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材料二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材料三 我国历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过长期的锤炼,形成了具有强大内聚力的中华民族。把我国各民族维系于统一的大家庭中的纽带,主要有三个:一是国家的长期统一;二是各民族相依共存的经济文化联系;三是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结成的休戚与共关系。 -江泽民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

75、区域自治政策的目的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答案】(1)时间:1949年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的。主要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2)目的: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3)依据:一是国家的长期统一;二是各民族相依共存的经济文化联系;三是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结成的休戚与共关系。四、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1、下列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1949年新政协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B一届人大召开后,政协成为单纯的统一战线组织C政治协商会议在社

76、会主义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民主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2、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不包括A作出实现党的工作中心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重大决策 B会议讨论通过了新中国的国名、国旗、国徽和国歌(代) C会议通过共同纲领中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3、我国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A1949年 B1954年 C1956 年 D1958年4、1953年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表现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B全国政协成立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公布 D村民委员会成立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7、B多党合作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确立的历史事件是A抗日战争胜利 B解放战争胜利C新中国成立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7、新中国成立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B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8、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为了A发展统一战线 B取得民主党派的拥护C改造民主党派 D团结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9、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文化权利C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D国家统一和民族地区自治结合起来10、胡

78、锦涛主席在西藏民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的发言中强调:“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保证”。建国后根据这一制度最早建立的自治区是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回答:(1)1954年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该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2)该宪法确定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2、简述中华人民

79、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内容,它的颁行对中国政治建设具有什么意义?9、新时期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一、课标与考纲要求:课标: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考纲: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三、重难点解析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第一,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

80、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第二、制定了一大批法律及与法律有关的规章,基本形成了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法律制度全面展开的历史条件是什么?第一、“文革”的深刻教训。“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给社会主义事业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损失,使人民认识到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进行民主法制教育的必要性。第二、在总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文革”时期历史教训的基础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并着手平

81、反冤假错案,恢复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为全面开展法制建设准备了政治基础。 3、结合“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认识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文革”期间,造反派无视国家法律,肆意冲击和破坏民主法制。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的民主权利被肆意践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巨大挫折。因此,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方略,将党和国家的决策纳入正确的法制轨道,做到“依法行政”。公民的行为必须遵守法律的各项规定,做到“有法必依”。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证,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的正常生活和行使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 4、如何理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依法治国”要运用法治的权威性和强制

82、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将国家事务的决策和公民行为纳入法律的轨道,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环境;“以德治国”要运用道德的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三、典型例题解析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立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是A民法 B宪法 C行政法 D刑法【解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其他法律的“母法”,任何其他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它抵触。【答案】B2、1986-2000年间,依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通过了一系

83、列的法律。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最重要的作用是A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B加强立法工作C推行普法教育活动 D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 【解析】我国新时期法制建设方针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放在第一位的,是依法治国方略推行的重要基础。【答案】A3、阅读下列材料: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跟着

84、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例如工厂法、人民公社法、森林法、草原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外国人投资法等等,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国家和企业、企业和企业、企业和个人等等之间的关系,也要用法律的形式来确定,它们之间的矛盾,也有不少要通过法律来解决。现在立法的工作量很大,人力不够,因此法律条文开始可以粗一点,逐步完善。有的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总之,有比没有好,快搞比慢搞好。此外,我们还要大力

85、加强对国际法的研究。请回答:(1)这段话是谁在什么场合下发表的?(2)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1)这段话是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题目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2)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五、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实际上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的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C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历史任务的是A1982宪法 B十五大 C九届人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3、把依法治国,建设社

86、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宪法的会议是A九届人大二次会议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4、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一法制建设方针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六大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大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其主要措施有:提出“有法可依”十六字方针 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制订多部法律 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工作 A B C D6、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中,促进了国家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的是A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B逐步建立了村民民主自治制度C坚持和加强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87、政治协商制度D健全和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环境保护法 义务教育法A B C D8、使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并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的标志性事件是A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实施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颁布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9、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是在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以来C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D1999年九届人大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以来10、下

88、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符的是A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通过B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C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D宪法加强了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障(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1997年9月,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 江泽民认为为什么要依法治国?(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是在那一次会议上?(3) 你认为把依法治国作为方略写进宪法有什么重

89、大意义?12、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革那样的悲剧?邓小平回答: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为此,党和政府进行了怎样的努力,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10、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课标与考纲要求 课标: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

90、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考纲:(1)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及其国际国内意义。二、重难点解析 1、新中国初期制定了什么外交政策?开拓了怎样的外交新局面?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外交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基本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新中国初期取得的一系列外交成

91、就,开拓了崭新的外交局面:1949.101950.10,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了怎样的突破?(1)1971年,联合国第26届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2)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到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中美关系缓和是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关键)

92、。(3)1972年9月,日本田中角荣首相访华,双方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日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如何调整的?在国际舞台上有哪些重大外交活动?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对战争与和平问题有了新的看法,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强调反对霸权主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2)新时期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大外交活动: 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 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合理、公正地解决。(两伊问题、柬埔寨问题等) 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积极倡导和实行裁军。 作为发展中国家为

93、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1993年,江泽民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1年中国第一次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是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突出成就之一。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 提出: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 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国际

94、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5、中美关系的缓和为什么说是双方的共同需要?从美国方面看,当时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需要与中国缓和关系,对抗苏联。从中国方面看,当时苏联是对中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者。为了对付来自苏联的压力,同时也是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中国也需要适时改善同美国的关系。这样,中美双方都出于各自利益的需要走上了恢复和发展双边关系的道路。 6、新时期中国为什么要调整外交政策?首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国家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这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其次,国际上美苏争夺的战略态势发生了变化。中国作为一个有一定实力的大国,无论与哪一方

95、结盟,都有可能助长某一方的霸权主义倾向。中国作为和平力量独立于两大国之外,对维护世界和平有重要意义。再次,中国把和平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认识到和平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发展是和平的根本保证。总之,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对外政策进行的调整,不是单纯为应付客观形势变化而采取的应急措施,而是在总结了建国以来对外政策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对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才最有利于中国国家利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后,采取的主动行为。三、典型例题解析1、1950年到1971年,历届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的票数总趋势是不断增加。对这种现象反映出的问题分析错误的是A.美国对中国的孤立政策趋于破产 B.中国

96、国际地位的提高 C.第三世界力量的兴起 D.中共与国民党集团的妥协【解析】提示:充分了解中国得以恢复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原因。【答案】D 2、美国对华政策经过了由孤立、封锁到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B.美国政府认为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C.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解析】提示:任何一国外交政策的制定或调整首先考虑的是维护和谋求最大的国家利益,即“国家利益至上”原则。【答案】B3、1949年以来,新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依据国际环境的特点和变化,开展积极灵活的外

97、交工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是提出了指导我国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是什么?它是谁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先提出的? (2)右图中,“把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周恩来握手的美国总统是谁?两人握手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一个访问美国的中国领导人是谁? (3)1972年,在周恩来的邀请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中日两国结束长期敌对历史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和平、友好、合作是中日关系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制造了哪些不利于中日友好的事端? (4)左图表明一个互信互利的新型区域

98、合作组织诞生了,这成为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请问这个组织首先成立于何地?中国创立并积极参加该组织的活动,表明中国继续加强同哪一类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2)尼克松、中美关系缓和、邓小平。(3)中美关系的改善。钓鱼岛事件、教科书事件、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等。(4)上海、周边国家。四、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上推动会议圆满成功的关键是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C.会议达成平等互惠的协议 D.会议确定了联合反对殖民主义的目标2、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A.使中美两国20多年的对抗关系结束 B.使中

99、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使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D.使中美两国结成反苏统一战线3、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下面叙述正确的是A.乒乓外交、基辛格访华、江泽民访美 B.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基辛格访华C.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江泽民访美 D.乒乓外交、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4、我国政府把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作为我国的国策,主要是因为A.对战争与和平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B.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和平稳定的环境C.霸权主义成为威胁中国安全的主要因素D.世界大战的悲剧再也不可能重演5、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多次出现波折,但双方经过努力,再次争执后又会出现峰回路转、风和日丽的局面,使关

100、系得以恢复和发展,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中美双方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 B.中美矛盾已经彻底解决C.中美虽有分歧但无根本利益冲突 D.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正逐渐消失6、198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的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是A.稳定与发展B.经济与政治 C.和平与发展D.安全与统一7、新时期的外交思想与建国初期的外交思想内在上的一致性是继续反对霸权主义 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合作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 外交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与世界和平A. B.C. D.8、2004年6月2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50周年同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互致贺电。中国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

101、则是在1953年 A.中印谈判中 B.中缅谈判中 C.中苏谈判中 D.中越谈判中9、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外交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世界局势将长期趋缓是我国外交方针的一个出发点B.作为不结盟成员国之一,我国将长期坚持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C.继续发展同第三世界的外交关系D.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10、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主要加强的是中国与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合作?A.俄罗斯与中亚 B.日本与朝韩 C.新加坡与东盟 D.印度与东南亚(二)非选择题: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南京条约签字 马关条约签字 辛丑条约签字(1)说明上列图片所反映

102、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中国政府代表在日内瓦会议上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言(2)上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中国取得了什么样的外交成就?(3)右图是我国代表在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上的照片,你知道他们为什么开怀大笑吗?(4)上列图片反映出旧中国外交与新中国外交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12、中国近代化(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融入世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1840年西方列强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迫使中国融入世界的?二战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1949年后,中国步入国际舞台的前提是什么?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什么?(3)1978年后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依据是什么?20世

103、纪80年代后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4)由中国领导创立的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是什么? 11、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一、课程与考纲要求 课标: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考纲:希腊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三、重难点解析 1、自然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对希腊民主政治的影响。(1)古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是民主政治产生的经济基础;(2)殖民活动、海外贸易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形成古希腊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和平等互利的观念

104、,是民主政治产生的社会条件;(3)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和城邦的特色使公民有较多的直接参与政治事务的机会,君主专制始终发展不起来,是民主政治产生的政治条件;(4)城邦公民普遍具有较高的素质,积极参与城邦政治事务,是民主政治实行的人文条件。雅典民主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2、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各级官职,除十将军外,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2)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由民众组成的陪审团法庭握有最充分的权利。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国家的最高权

105、力。(3)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按时参加国家的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之所以说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黄金时代”,主要是公民已经基本上不受财产的限制而享有同样比较充分的民主权利,其民主的广泛性和深入性在那个时代确实是独树一帜的。 3、雅典民主制的是非功过及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1)局限性从民主范围来说,奴隶、妇女、外邦人都不享有民主权利,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毕竟是少数上层男性公民。因此,从实质上讲,雅典民主只是古代奴隶主阶级实行统治的一种手段。就民主性质而言,它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状态。就实施方式而言

106、,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雅典后来的衰落与这种民主政治所导致的混乱和内耗也是分不开的。(2)进步性雅典民主政治重视与强调公民人权、自由与责任感,注重文化教育,充分调动了公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为人类创造了灿烂的希腊科学与文化。雅典确立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主权在民的原则具有创造性的价值,开创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惠泽后人,功在千秋。三、典型例题解析1、古希腊人平等互利的观念主要源自A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B在海外贸易中形成的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C独立自治的城邦制度 D

107、富含民主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城邦文化【解析】人的思想是在一定的经济、政治生活中逐渐形成,其中经济是更加主导的因素。【答案】B 2、对雅典的民主制评述,不正确的是A经历了漫长的建立过程 B是全体公民合作的结果C是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 D在后期沦为一种暴民政治【解析】雅典民主政治是广大平民和贵族长期斗争的结果,而不是全体公民合作的结果。【答案】B3、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该书提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这里说的是: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材料二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

108、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民主”和“民”以及材料二中的“任何人”分别是指什么?(2)说明材料二中“民主”的含义。根据伯利克里的说法,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答案】(1)材料一:最高统治者,被统治者; 材料二:有限定的公民(除奴隶、妇女、未成年人、外邦人以外的居民)。(2)人民主权。少数服从多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人唯贤。四、能力测试(一)选

109、择题1、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的大会是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具体体现,它每年要召开40次。它能运行的最重要的前提是( )A雅典是城邦小国 B雅典高涨的参政热情C国家发放参政补贴 D必须参政的法律强制2、通过改革在雅典最终确立了民主制的是 ( )A梭伦 B克利斯提尼 C伯里克利 D柏拉图3、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 )A政权掌握在多数公民手中 B男性公民的民主C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 D奴隶主阶级实行统治的一种手段4、“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对上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B雅典民主制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C全

110、体公民同时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D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城邦政治更加民主化5、伯里克利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这主要表现在 ( )A官职向男性公民开放 B成年男子均可参加公民大会C通过抽签组成五百人会议 D保障低等级公民积极参政6、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得益于 ( )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里克利改革 D十二铜表法7、雅典城邦的公民大会 ( )A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 B是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C凡20岁以上的公民均可参加 D通过抽签选举产生8、雅典后来衰落的主要原因是A外族的武力入侵 B经济衰退导致经济危机C妇女和外邦人没有

111、政治权利 D民主政治所导致的混乱和内耗9、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石的是下列哪一人物?A梭伦 B米太亚德 C克利斯提尼 D伯里克利10、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参加国家政治事务而采取的措施是A抽签选举 B轮流坐庄 C发放津贴 D减免债务(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它能够对国家有

112、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的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很熟悉的这是我们的特点;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这一点又是我们和其他人民不同的地方。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他70岁的时候,被雅典民主法庭以不敬神和腐化青年的罪行判处死刑。在法庭上,苏格拉

113、底为自己辩护,并再一次重申了自己的哲学观点。帕帕迪本听不懂是什么意思,但他竟然听见苏格拉底说象自己这样目不识丁的人没有资格参加审判?!被激怒了的帕帕迪决定举手投他有罪!参加审判的501位法官投票表决,以略过半数的281票通过有罪判决。苏格拉底拒不认罪,只是在朋友们的请求与担保下,才提出以三十个钱币的罚款作为刑罚,并表示他愿意为真理而献身。结果,第二次表决以360票通过了死刑判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演说词分析,雅典公民在城邦政治中占有怎样的地位? 伯利克里认为雅典民主政治有哪些优势?这些优势在实践中是否得到充分的落实?试举例说明你的观点。(2)结合材料二叙述的事件,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存

114、在哪些问题? 12、罗马法一、课标与考纲要求 课标: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考纲:罗马法的内容与作用。二、重难点解析 1、什么是罗马法?罗马法的形成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国程?罗马法不是指某一部具体的法律,而是公元前6世纪公元7世纪,古罗马制定和实施的所有法律的泛称,是一个法律体系。从形式上来讲,包括习惯法和成文法;从内容上来讲,包括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1)罗马最初的法律形式是习惯法,它使贵族们获得任意解释法律的权利,平民的权利不能得到保证,引起罗马平民的不满。十二铜表法把平民的权利以文书的形式确定下来,作为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

115、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2)从公元前509年罗马建国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它是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也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公民法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和变通,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而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则不够完善。(3)随着罗马帝国版图的不断扩大,原有的公民法不适应新的统治范围;另外,国际交往扩大,引起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经济活动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原来的公民法亦无法应对新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万民法应运而生,它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变得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注重调解贸易与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因

116、而能够适应帝国时期新的社会发展要求。它不是凌驾于公民法之上的法律,而是对公民法的补充,后来逐步取代了公民法,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4)共和国晚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法学家西塞罗被誉为“自然法”之父。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观念,是从具体的法律条文中抽象出来的一种法律思想,它倡导法律至高无上的地位和人的自然权利。它是从原则和本质上规定了人的尊严与自主。人类自然平等的自然法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和升华,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2、如何看待罗马法在当时以及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首先,维系了罗马的持久统治。公民法的实施,使平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空前提高,从而极大地激

117、发和调动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与参政的积极性;在帝国时期,万民法以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的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总之,有利于罗马社会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其次,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进现代法律的先驱,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3、有人说,罗马法是一把双刃剑,它在造就罗马帝国辉煌的同时,又设置了埋葬罗马帝国的陷阱,你如何理解与评价这一观点?罗马法在调解罗马奴隶制社会生活,维护罗马国家统治方面发挥出巨大作用,使罗马国家沿着

118、法制轨道向前发展。但它毕竟是一部维护与巩固奴隶制的法典,保护的是罗马奴隶主的阶级利益,对于被统治阶级的广大奴隶、平民只能承担义务并受到不公正的处罚。保护奴隶制生产关系,在后期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帝国危机并走向全面灭亡。三、典型例题解析1、有这样一个案例,某人的葡萄藤被别人毁坏,但是在诉讼时只能说“树木”,不能说是“葡萄藤”,因为法律没有这方面的规定。这种规定属于早期罗马法,它体现了A法律的完善性 B罗马公民法的局限性 C法律应该废止 D法律的时代性【解析】这种规定拘泥于文字的具体表述,脱离具体的社会生活,体现了罗马公民法的局限性。【答案】B 2、罗马法在今天仍有影响的是倡导法律面前人人

119、平等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公正至上的原则A B C D答案分析【解析】人人平等、公正至上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也是人自然权利的重要表现之一。【答案】C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古代罗马人相信,在人类之外客观存在着一种必须服从的力量,这就是约束人类的自然法则,法律的目的是保证人类“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材料二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民法大全材料三 在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言无效,因为他们与罗马

120、法制不相符合。 马克思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哪些思想?(2)材料二与材料一有什么矛盾?说明了什么问题?(3)依据材料三可知罗马法的实施有何积极作用?【答案】(1)自然法思想:人人平等、天赋人权。(2)材料一中说“人生而平等”,而材料二却规定奴隶和隶农必须服从主人。这说明了罗马法保护奴隶制度,对奴隶和隶农是不公平的。(3)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持和稳定帝国统治,它保护公民平等权利和私有财产,巩固帝国社会基础。四、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早期的罗马国家 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 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罗马法本身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 法官多由贵族担任A. B. C. D.2、下列不

121、属于罗马法内容的是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自然法则 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奴隶不应被看作财产 3、下列关于古代罗马万民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B.基本上属于罗马及其公民的法律C.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适用于帝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4、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A.习惯法的废除 B.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C.公民法的制定 D.民法大全的编纂5、罗马万民法产生主要是因为A.公民法法令陈旧 B.罗马对外扩张,统治范围扩大 C.公民法仅保护贵族利益 D.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6、万民法对公民法的突破体现在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简洁灵活、实用有效注重国家

122、行政和诉讼程序 注重调解经济和民事纠纷A. B. C. D.7、罗马法维系和稳定帝国统治的作用表现在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 对公民平等权利予以理论上的承认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对私有财产加以保护保护奴隶的政治经济地位。A. B. C. D.8、罗马法对于罗马帝国来说最重要的作用是A.维护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B.全面保障公民权利C.稳固了帝国的经济和政治基础 D.协调了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矛盾9、罗马法制订和实施的主要目的是A.对外扩张的需要 B.镇压平民和奴隶的反抗C.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D.维系和稳固帝国的统治10、为加强日益庞大的帝国统治,罗马帝国的皇帝们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A.

123、依靠强大的军队 B.进行经济侵略C.重视法律建设 D.进行文化同化政策(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万民法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它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人教版历史1(必修)102页材料二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1776年发表的独立宣言材料三 “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法国1789年制定的人权宣言材料四 第二章 第十三

124、条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回答:(1)材料一与材料二、三、四之间是什么关系?都强调运用何种手段管理社会?体现了怎样的进步发展趋势。(2)贯穿于上述法律的基本精神、理念是什么?(3)根据材料一与材料二、三的关系,思考:罗马法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3、美国1787年宪法一、课程标准要求 课标:说出美国1787

125、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考纲:1787年宪法、联邦制的权力结构三、重难点解析 1、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1)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2)中央政府构建体现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项大权中的任何一项法定权力都要受到另外权力的制约制约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权力制衡三权分立最高立法权属于国会在权力的天平上,任何一项权力都不允许大于另外两项权力平衡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3)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而且还把5个黑人折合为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人口总数。 2、美国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是怎样体现三权分立、制约平衡原则的?行政权归总统

126、: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所以总统不对国会负责,只向宪法负责;他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总司令;有权任命政府官员和最高法院大法官,但要经参议院同意;总统可以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行否决权。因此,美国总统的权力使联邦的行政权保持强有力的地位,是美国政治制度的一种特点,故称总统共和制。立法权归国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组成,参议员由各州议会产生,每州两名,任期6年,参议院议长由副总统担任。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按照各州人口比例产生;法律需经国会两院通过,总统批准,方可生效;国会的立法被总统否决后,国会在复议之后若以2/3以上再次通过该法时,即为有效。众议院可对违法的总统提出弹劾并交由参议院审判。司法

127、权归联邦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但需经参议院同意。他们除非犯罪,终身任职;它对于在美国宪法、联邦法律及条约范围内的一切案件都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后来,联邦法院逐渐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 3、如何评价1787年宪法?进步意义(1)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2)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3)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央和地方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局限性(1)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在印第安人、黑人问题上种族歧视明显,妇女地位低下。(2)明

128、确财产性划分标准,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三、典型例题解析1、下列各项最能体现美国1787年宪法“分权制衡”原则的是( )A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B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联邦军队总司令,战时行使独裁大权C美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言论保留和携带武器等自由D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主要体现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A项突出地体现了这一原则。【答案】A2、根据1787年宪法,美国联邦政府与地方各州之间的关系是( )A中央集权,地方无权 B中央权力加强,各州保

129、持一定的独立性C中央软弱,地方各自独立 D平起平坐,各自为政【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联邦制”原则的理解能力。“联邦制原则”本身就含有两个方面的含义:既要确立联邦权力高于州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中央权力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又要赋予各个州以一定的自主权。千万不可抓住其中一个方面去片面地理解,而A和C就是犯了这样的错误,D表述虽然不同,但实质含义基本同C。【答案】B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美利坚合众国的人民,为了组织一个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的安宁,建立共同的国防,增进全民福利和确保我们自己及我们后代能安享自由带来的幸福,乃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和确立这一部宪法。 美国1

130、787年宪法序言材料二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的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宪法体现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并指出图中的权力中心在哪里?(3)你认为这部宪法对美国历史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4)谈谈你对美国代议制的看法。【答案】(1)目的:组织一个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家安宁;巩固国防安全;给人民带来自由与幸福。(2)三权分立或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权力中心在总统。(3)影响: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避免了绝对权力(或专制)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认识:言之有理,条理清晰,肯定宪法的作用即可。四、能力测

131、试(一)选择题1、下图表明美国国家职权的分配原则是( )白宫(行政)联邦法院(司法)国会(立法) 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说 C三权分立说 D天赋人权说2、下列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叙述不正确的是( )A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B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C充分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D国家职权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3、美国1787年宪法中体现“州权平等”原则的条款是( )A各州议会均选出两名参议员B各州都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C黑人奴隶按35折算纳税人口D联邦法院行使最高审判权4、下列不属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和特点的是( )A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允许奴隶制的存在C规定美国为邦联制国家D实

132、行种族歧视5、下列关于美国建立联邦制初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B国家主权属于联邦C州权主义观念渐趋消亡D联邦法律是全国的最高法律6、对1787年宪法评价正确的是( )巩固了独立战争的胜利成果 加强了美国联邦政府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A B C D7、马丁 路德 金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中指出“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不过给黑人开了张空头支票而已。”这是指( )A美国允许奴隶制度存在B美国允许奴隶贸易C美国对黑人的种族歧视D黑人无选举权8、2004年11月4日美国总统大选以布什获胜宣告结束(如下图)。你认为美国总统大选有关事宜在1787年宪法解读

133、,正确的是( )每四年选举一次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俄亥俄州的20张选举人票是按其人口比例分配的 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A B C D9、美国历史上一共有3任总统遭到国会弹劾,分别是安德鲁 杰克逊 、尼克松和克林顿,表明( )A美国总统权力不大,只是象征 B总统权力很大,但要受到国会和联邦法院的制约C美国国会不仅享有最高立法权,还有司法审判权D美国联邦法院享有监督总统的特权10、下列关于1787年宪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规定国会掌管统一的联邦财政 B规定联邦政府由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组成C给予黑人选举权 D体现了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

134、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权、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独立宣言材料二 国会是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是政府首脑、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总司令。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期终身。材料三 各州选举人应具该州众议院之选举人所需资格。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并包括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美利

135、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请回答:(1)材料二、三与材料一相比进步性和保守性表现在哪里?(2)联系当时历史条件,结合材料二、三有关内容评价1787年宪法。14、比较英国和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异同一、课标与考纲要求 课标: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考纲: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二、重难点解析 1、什么是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何特点?概念:资产阶级国家以君主(国王、皇帝)为世袭元首,但君主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不同程度的限制的政体形式。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君主保留的权力也有所不同,所以又分为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国属于后者。特点:(1)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王

136、是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领袖,但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而已。(2)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3)19世纪中期以来,议会作用下降,国家权力的中心逐渐转移到内阁和首相手中。 2、美国1787年宪法在权力结构上体现了什么原则?是如何体现的?原则:分权与制衡。体现:(1)分权: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个部分。立法权归国会。国会实行两院制。在职官员不得成为国会议员。行政权归总统。美国的总统权利使联邦的行政权保持强有力的地位,是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137、,美国政治制度被称为总统共和制,简称总统制。司法权归各级法院,它监督和解释宪法,拥有最高裁判权。(2)制衡:各部门的权力彼此制约和平衡。联邦法院有权审查行政或立法的行为;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推翻总统对法案的否决,可以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可以弹劾总统并由参议院审判。 3、什么是责任内阁制?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是怎样形成的?在责任内阁制下,议会与政府的关系是如何体现的?概念: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责任内阁制、议会内阁制。形成:内阁起源于“光荣革命”前的枢密院。乔治一世时,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并开创

138、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阁的先例。到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关系: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一切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内阁必须得到下院议员的支持,一旦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或解散议会提前大选。 4、对比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相同:(1)背景: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是启蒙思想由理论付诸实践的结果。(2)内容:同属资本主义民主政体,否定君主专制,强调选举和议会立法,突出权力的制约与平衡。(3)影响:都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统治秩序,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扩展到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并产生了广泛影响。不同: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139、历史背景封建势力相对强大未经历封建社会,封建传统势力薄弱国家元首称谓国王总统产生方式和任期世袭,终身制选举,任期制权力虚位元首,没有实权,统而不治,仅扮演礼仪性的角色有实权,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甚至可以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施否决权。政府首脑首相总统产生方式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出任首相,由首相负责组阁总统提名并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组成内阁。元首、议会、政府关系政府不对国王负责,对议会负责且必须得到议会下院的支持;议会立法,限制王权,监督内阁;当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时,政府辞职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政府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总统对宪法负责,议会只有在总统违反宪法

140、时,才能对总统提出弹劾。国家权力中心议会总统三、典型例题解析1、英国权利法案的实质作用是( )A保障了资产阶级独掌共和国大权 B使议会获得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C废除了英国的君主制度 D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史实和理论的把握能力。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且国王是世袭的,故排除A、B;君主立宪制实际上也是君主制的一种,只是区别于过去的君主专制而已,故排除C;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从立法、财政、司法和军权等各方面对英国国王的权力进行了限制,因此选择D。【答案】D2、美国1787年宪法主要体现的原则是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社会契约论 D

141、制约与平衡【解析】A、B、C、D四项在1787年宪法中皆有所表现,但相比较而言,A、D两项更加主要,但A选项仍停留于表面,未触及实质,只有D选项更符合题干中“主要”、“原则”等词的含义。【答案】D3、阅读下列材料:伊拉克战争爆发后,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在英国政界和民众中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且,在2005年的英国大选中,这个问题一直成为困扰布莱尔是否赢得大选的焦点问题之一,最后虽然布莱尔如愿以偿,但也从一个角度反映出了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请回答:(1)对于出兵伊拉克,你认为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2)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因此撤兵?为什么?(3)如

142、果议会中大多数成员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答案】(1)赞同,因为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在政治上共进退。(2)不会撤兵。因为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3)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而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四、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对英国内阁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形成于18世纪初 B内阁首相由国王的亲信担任C内阁要对议会负责。 D一旦受到下院反对,首相要辞职,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2、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同温家宝总理握手。按照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规定,伊丽莎白女王二世 是国家的人格化 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是英联邦的首脑 是国家政治生活中最

143、高决策者和领导者A B C D3、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来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4、依据宪法的规定,美国形成了混合的国家,其中作为根基的是A总统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两党制5、美国总统制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比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关系不同 国家元首的地位不同 政体的阶级实质不同 体现权力制衡的原则A B C D6、下列关于英

144、国国王和美国总统的比较正确的是都是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 都是政府首脑,实际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 都与政党政治关系密切 都受议会制约A B C D 7、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等现代社会普遍接受的政治原则,最早起步于(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8、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形式不尽相同,但核心都是由议会掌握了国家的A行政权 B立法权 C司法权 D外交权9、下列关于总统权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 B对立法有否决权C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 D享有司法权10、今天的世界各国中类似于美国的总统制共和国的是A俄罗斯 B英国 C德国 D日本(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45、一 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四年总统为合众国陆海军的总司令,并在各州民团奉召为合众国执行任务时担任统帅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并须出席的参议员中三分之二的人赞成;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以及一切其它在本宪法中未经明定、但以后将依法律的规定而设置之合众国官员 材料二 法律需经国会参、众两院通过,总统批准,方可生效;国会有向国民征税权力;只有国会才有宣战权;在职政府官员不得成为议员;国会可以“三分之二”票数通过被总统否决的法律;众议院可对违法的总统提出弹劾并交由参议院审判。材料三 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但需经参

146、议院同意,除非犯罪,终身任职;它对于在美国宪法、联邦法律及条约范围内的一切案件都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若认为国会或总统的法律、条约和政策违宪,可宣布无效;后来,联邦法院逐渐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请回答:(1)阅读材料一归纳总统有哪些权力?(2)阅读以下材料归纳国会有哪些权力?(3)阅读以下材料归纳联邦法院有哪些权力?(4)以上材料体现美国权力机构设置的核心思想是什么?15、法国共和制和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课标与考纲要求 课标: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考纲: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三

147、、重难点阐释突破 1、法国1875年宪法的主要内容(1)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每届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与参议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2)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众议院以普选方式选出,受到总统和参议院的控制。 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1)宪法确定帝国为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等权限,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德意志帝国皇帝

148、和宰相由普鲁士国王和宰相兼任,其代表在联邦议会中也居于主导地位。(2)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赋予帝国皇帝(普鲁士国王)和宰相(普鲁士宰相)以极大权力。皇帝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帅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内阁等大权。宰相由世袭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3)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共同行使,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实际上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其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由民选产生的帝国议会处于从属的地位。 3、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比较项目相同点不同点法国总统制共和制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并非虚位元首,都拥有实权。法国

149、总统由议会选出,任期七年,总统和内阁需向议会负责。德国以世袭君主为国家元首,拥有巨大权力,任命宰相,主宰议会。议会都实行两院制,议会作为立法机构;下议院的权力都比较小。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拥有选举总统的权力,总统和各部部长共同对议会负责,议会对政府行使监督权。由皇帝召集或解散,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但受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控制,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4、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与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有何不同? 不同点:(1)国家元首的地位不同:英国的元首国王,只是虚位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并不掌握实权。而德意志帝国的元首是皇帝,集行政、

150、立法、司法、军事等大权于一身,拥有实权。(2)议会的地位不同:英国议会的权力高于国王,是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限制王权,监督内阁,首相及其内阁须向议会负责;而德意志帝国议会由皇帝主宰,仅有立法权,且任何法案必须经皇帝批准才能生效,对政府没有监督权,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3)政府首脑的产生方式和地位不同:英国政府首脑是首相,由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其权力很大,握有行政权,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德意志帝国政府首脑虽是宰相,但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总之,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较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实质上是一种不彻底的、不完善的代议制。三、典型例题

151、解析1、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历程说明: 由封建专制到共和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前进 当时法国的封建主义还比较强大 法国人民反对共和制A B C D【解析】是不正确的,正是由于法国人民长期的支持和不懈的斗争,共和制才得以最终建立。【答案】A2、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这句话强调了 A容克地主控制煤铁等矿产资源 B工业化是德国统一的物质基础C从法国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 D普鲁士凭借王朝战争实现统一【解析】“煤和铁”代表的是工业,凯恩斯的话正是强调德意志的工业革命是推动德国走向统一的物质基础。【答案】B3、阅读下列材料材

152、料一 “当代重大问题不是用演讲和大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而必须靠铁和血来解决。”普鲁士邦首相1862年的议会演讲材料二 德意志帝国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会议,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材料三 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材料四图一 德意志帝国成立图二 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请回答:(1)材料一中提到的“当代重大问题”是指什么?当时的普鲁士邦首相是谁?主要代表哪种政治势力的

153、利益?所谓“铁和血”的手段是指什么?(2)材料二对君主权力的规定有什么特点?(3)结合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评价德意志帝国宪法。【答案】(1)国家统一问题。俾斯麦,容克地主阶级。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2)君主拥有巨大的权力,包括任免宰相和其他官吏,创制法律,甚至召开和解散议会。君主的权力高于议会。(3)积极作用:德意志帝国宪法用法律形式确立了德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政体,此后德国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为19世纪末德国跻身世界强国行列奠定了基础。局限性:宪法赋予君主高于议会的巨大权力,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为德国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埋下了隐患。四、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19世

154、纪中后期,德国人自上而下地完成了法国人曾经“自下而上的事”。为完成这个“事”两国采取不同方式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 B两国的政治体制不同C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同 D两国的文化底蕴不同2、威廉李卜克内西说:“德国,特别是普鲁士,是一个倒立着的金字塔。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铁,一切都由它托着。”此话反映了( )德意志帝国的军国主义特色 军队在帝国中的重要地位 德意志的专制主义色彩军国主义思想对人民群众的影响A B C D3、下列关于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对比,说法不正确的是A都属于资本主义政治体制B法国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而德皇是世袭的C法国总统和德国皇帝都

155、有权解散议会D都顺应历史发展,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4、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由 掌握。A总统 B总理 C内阁 D总统和内阁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最大特点是( )A皇帝是世袭的象征性的和礼仪性的B皇帝真正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利C两院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D政府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6、下列关于法兰西共和国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共同向议会负责 B总统由民选产生,不能连选连任,有任期限制C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 D在参议院赞同下可解散众议院7、下列对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785年宪法)及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使法国确立共和政体

156、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 众议院通过法案受到总统和参议院控制 宪法使工业资产阶级得以分享政权A B C D8、在1875年宪法中关于法国立法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立法权归于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B议会议员由选举产生C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D内阁部长享有立法权9、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这突出表现在( )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利 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 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A B C D10、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都颁布了法律 都经历了统一战争 都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都实行共和制 都实行君主

157、立宪制A B C D(二)非选择题11、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法德两国在19世纪末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请回答:(1)法国和德国分别确立了什么样的资本主义政体?(2)试从国家元首的产生、行政和立法权之间的关系方面比较这两种政治制度的不同之处。(3)结合资本主义政体形成过程的史实,说明造成法德两国政体差异的原因。16、两极格局与美苏“冷战”一、课标与考纲要求 课标:了解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考纲:雅尔塔体制、“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的建立、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二、重难点解析 1、雅尔塔体制的形成及其影响。 在二

158、战后期,同盟国举行了一系列会议,其中雅尔塔会议尤为重要,雅尔塔体制就是这些会议所签订的协定的总和。雅尔塔体制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之上的,是美苏两分天下的产物,它的确立意味着近三百年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政治格局开始被以美苏为主导的新世界格局所取代,为美苏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 2、什么是冷战政策?“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期间,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冷战”的核心是遏制苏联,也是雅尔塔体制进一步发展演变为两极格局的主要方式。 3、二战后两极格局是怎样逐渐形成的?(1)“冷战”的公开信

159、号:丘吉尔“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2)杜鲁门主义的提出:1947年3月,杜鲁门发出了“冷战”宣言,以遏制共产主义扩张为名,企图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标志着美苏“冷战”全面展开。(3)马歇尔计划的出台: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目的: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实质: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4)苏联的反击措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以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一个社会主义世界市场,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5)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1949年,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建

160、立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4、如何评价“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消极影响:“冷战”局面形成后,美苏争霸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1)政治上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朝鲜分裂、德国分裂、欧洲分裂甚至世界分裂。(2)经济上严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3)军事上由于两个军事政治集团扩军备战,局部战争不断(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积极影响:(1)美苏双方由于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并存中都程度不同

161、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3)不结盟运动发展壮大,第三世界崛起,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三、典型例题解析1、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制度的不同 B.意识形态的冲突C.国家利益的冲突 D.发展其经济的需要【解析】任何国家外交活动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或实现国家利益。二战后由于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威胁到美国称霸世界的企图,影响了其国家利益的实现,所以美国采取冷战政策。【答案】C 2、杜鲁门曾经说过: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都分 B.都以军事和

162、经济援助为主要形式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D.都是为了美国的自身利益【解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分别是冷战政策在政治和经济两个不同领域的具体表现,其针对对象都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称霸世界,因此A、C、D都是正确的,但马歇尔计划也叫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并不涉及到军事援助方面的内容。【答案】B3、简述美国挑起对苏“冷战”的背景、标志及其在欧洲的主要步骤。对此,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答案】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本土没有受到战争破坏,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增强,对国际事务的干预也加强,战后初期,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苏联也成为世界强国(或苏联是主要的社会

163、主义国家),成为美国扩张、称霸的主要障碍。标志:提出杜鲁门主义。在欧洲的主要步骤:实施马歇尔计划,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的措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组建“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沙条约组织”。四、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B美苏形成实力均势,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C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2、“事情的真相是:三四年后,欧洲对未来粮食和其他大部分来自美国主要产品的需要较诸它目前所能偿付的能力要大得多,因而它必须获得实质上的额外援

164、助,否则,便得面对具有非常严重性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的危机。”为了避免“危机”,美国采取措施的实质是 ( )A帮助欧洲发展经济 B加强对欧洲的控制,维护美国的利益 C为建立北约奠定基础 D欧洲各国是美国二战时期的盟国3、将下列各项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 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 华约组织建立A B C D4、“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状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的道路。”美国为了“协助欧洲走上复兴的道路”而采取的经济措施是 ( )A马歇尔计划 B杜鲁门主义 C成立北约组织 D成立华约组织5、某条约规定:“各缔约

165、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应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这一条约是 ( )A1949年签署的北大西洋公约 B1949年签署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1955年签署的友好合作互助条约D2001年签署的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两位同学在看完下面两幅图片分别表达自己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 图一 图二 拆除了的柏林墙 甲同学:两幅图反映了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加剧,造成德国的分裂。乙同学:两幅图片都反映了二战后形成的以美、苏为中心的对峙局面。A甲同学的说法正确,乙同学的说法不正确 B甲同

166、学的说法正确,乙同学的说法正确C甲同学的说法不正确,乙同学的说法正确 D甲同学的说法不正确,乙同学的说法不正确7、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宣读咨文:“通过直接或间接侵犯而强加于各国自由人民的极权政体,削弱着国际和平的基础,因而也危害美国的安全。”“世界各国的自由人民都在期待我们的支持,以维护他们的自由。”对上述言论论述不正确的是 ( )A美国在二战后已经拥有世界霸主地位B美国试图遏制苏联,维护资本主义制度C随着实力增强美国的对外扩张野心日益膨胀D美国试图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8、美国对越南发动的所谓“特种战争”指的是 ( )A取代法国对越南进行殖民统治 B用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战争C对

167、越南进行大规模的连续轰炸 D派遣地面部队到越南参战9、某同学根据下图得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有 ( )1949年,在美苏的支持下,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先后建立,德国分裂。美苏“冷战”的加剧,造成了德国的分裂。柏林墙的修建成为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在“冷战”格局下,美苏分别支持东德和西德。A B C D10、下列关于“冷战”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给世界带来了安宁 制止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促进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进行改革 制止了新的世界力量的产生A B C D(二)非选择题11、阅读以下四段反映同一时期的材料: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

168、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材料二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材料三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材料四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请回答:(1)材料一是谁说的?他的“铁幕”演说的主张是什么?(2)材料二、三、四反映了冷战政策的哪些内容?(3)针对材料四所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它意味着什么?17、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课标与考纲要求 课标: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

169、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考纲:苏联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二、重难点解析 1、苏联为什么会解体?苏联解体有何影响?背景:从内部来讲,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使经济困难、政治危机严重;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的改革思路;从外部来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起了一定作用。影响: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重大挫折,同时也提供了很多教训,促使社会主义事业向着一个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2、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演变原因二战后期,雅尔塔体制出现,两极格局逐渐形成。二战改变了主要大国的力量对比:西欧、日本被严重削弱;经

170、济、军事实力膨胀的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战略;苏联的政治、军事实力大增,成为美国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和冲突加剧,美苏逐渐由同盟走向对抗。美苏两极格局受到严重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欧共体建立、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崛起。美苏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苏联解体后,苏联作为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坍塌,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等几支重要力量相互竞争、相互制约,推动世界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3、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1

171、)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2)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3)促进了大国关系的缓和。为了对付共同威胁恐怖主义,大国之间开始尝试进行新的对话,并加强合作。(4)使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5)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是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三、典型例题解析1、苏联解体,对国际关系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中国成为世界上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 B.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形成C.第三世界崛起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D.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解析】苏联作

172、为两极中的一极,其解体本身就直接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此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各种力量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制约,推动世界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答案】D2、下列选项中推动当今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因素是( )A.欧盟的形成、第三世界的兴起 B.欧盟的形成、联合国的成立C.第三世界的兴起、联合国的成立 D.联合国的成立、东欧剧变【解析】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当时正是美苏关系逐渐由同盟转向对抗的关头,冷战即将开始,两极格局呼之欲出,与多极化趋势无关。【答案】D3、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世界格局大致经历了四次重大的演变。第一次:拿破仑战争后,形成了维也纳体系,俄、普、奥三国组成“神圣

173、同盟”分割欧洲。第二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英、法操纵国联宰割战败国。(1)请按上述方式,扼要回答后两次世界格局的形成及特点。(2)纵观近200年的历史,有许多因素推动或制约着世界格局的演变,你认为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案】(1)第三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和以冷战为特征的美苏对峙格局。第四次: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形成了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世界呈多极化趋势。(2)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力量的消长;军事实力的变化;新兴势力的崛起。四、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推动当今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因素是( )A欧盟的形成、第三世界的兴起 B欧盟的形成、联合

174、国的建立C第三世界的兴起、联合国的建立 D联合国的建立、东欧的剧变2、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在进入21世纪后,日益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A主要霸权国家的衰落 B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C联合国作用和地位的加强 D地区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和加强3、“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首要条件是( )A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的革新和改造B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影响C确立了贸易立国的思想,积极发展海外贸易D进行社会改革,废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4、促使不结盟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三个首脑国家都受到两大军事集团的威胁 B“冷战”格局使国际关系趋于恶化 C和平中立是三个首倡国家战后一贯政策 D民族经济发

175、展使第三世界国家已能与美5、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中国则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表明( ) 在不发达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行不通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失败 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社会主义遭遇的曲折有其必然性 A B C D6、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A货币一体化 B国家一体化 C经济一体化 D军队一体化7、两极格局结束的根源在于( )A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美国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 D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8、下列有关当今世界形势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缓和与紧张、

176、和平与动荡并存 B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格局形成C地区冲突与民族矛盾明显加剧 D南北差距扩大的趋势有增无减9、当今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其中,“多强”中除了中国、日本外,还有( )A意大利、英国 B法国、德国 C欧共体、加拿大 D欧盟、俄罗斯10、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 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的那种挑战。”文中的“挑战”是指( ) A苏联的威胁 B西欧和日本的经济竞争 C第三世界崛起 D美国经济滞胀 (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必须认识到,苏联仍然是美国的一个非常强大、有

177、力和咄咄逼人的竞争者。 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摘自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材料二 观察家认为,90年代以前世界经济三足鼎立之势正在被打破,东亚经济正成为世界经济第四极。摘自人民日报材料三 1997年大国领导高层会晤的广泛和频繁为多年所少见。中美决定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中俄建立平等信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中日两国建立迈向未来的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法俄德决定建立首脑定期会晤。日俄决定争取在2000年前签定和平条约。摘自人民日报材料四 亚欧会议讨论了一致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

178、加出资的问题,取得了划时代的成果 ,这是抛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大的出资国美国,由亚洲和欧洲共同携手,对美国布下了包围网,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欧洲和亚洲合起来占据国际货币基金出资率的60%,仅占18%的美国成为少数派。 摘自人民日报材料五 在1998年初的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中,中国同意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的决议,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决定人民币不贬值,并向泰国提供资金援助。请回答:(1)比较材料一、二、四,指出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2)指出材料三反映的国家关系的新特点及其与世界格局变化的关系?(3)材料四所说的划

179、时代成果为什么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4)结合材料三、五、说明中国在当前世界格局变化中发挥的作用?18、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课标与考纲要求课标:知道古代的土地制度,考纲: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二、重难点解析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奴隶社会 (商周)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封建社会(战国以来)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2、古代土地私有制确立的过程历史时期土地制度变化的情况 表 现春秋时期 井田制开始崩溃,私有制开始产生。“公田”被抛荒私田成为私有土地税制改革:客观承认土地私有权 加速井田制瓦解齐国:“相地

180、而税征”鲁国:初税亩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最终确立起土地私有制秦国商鞅变法等“除井田,民得买卖”“依军功行田宅”三、典型例题解析按照因果关系排列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过程:鲁国“初税亩”各诸侯国井田制瓦解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一些贵族化公田为私田,采用新的剥削方式私田开垦越来越多,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产品奴隶主贵族转变为封建地主,奴隶转化为农民A B C D【解析】此题为因果排序选择题,是历史和政治综合能力题,主要考查历史过程的再认再现能力、辩证唯物主义的因果关系、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的综合运用。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

181、,因此应排在第一位。与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排在第二位。与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排在第三位。与有直接关系的是,排在第四位。决定了,决定了。【答案】B三、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引文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富者田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 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2.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3.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

182、疆界和灌溉系 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4、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最主要的目的是: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主要矛盾 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 D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 5、封建时代,一直存在国有土地所有制形式,下列哪种土地属于此类型: A君主的土地B农民的土地C地主的土地D由国家政权直接掌握的土地6、下列反映秦汉时期已经出现租佃关系的是A“为用户阡陌封疆”B“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C“田制不立“不抑兼并”D“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7. 自宋代以来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这一方式:A 使政府对百姓的控制加强 B 农民完全脱离了政

183、府的剥削 C 农民生产自主权大为加强 D 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8.史载: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廛”。上述材料反映了: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佃农与商品经济发生了关系 农副产品投入市场 佃农的生产自主权扩大A B C D9、土地兼并与集中,是我国土地私有制的突出特征。宋代的土地兼并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A宋代实行“以军功行田宅”的制度 B采取田庄式生产经营模式C实行“田制不立”和“不抑兼并”的政策 D宋代采取均田和限田的措施10、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租佃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A租佃方式最早在秦代开始出现B在宋代租佃的方式下,主要地租形态是货币地租C明清时期,租佃

184、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D封建社会末期,租佃关系占主要地位,但也出现了雇佣关系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亩.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 藤文公上材料二:募民囤田许下,得谷百万,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虽兼并群贼,克平天下。 -三国志.武帝纪材料三: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并概况制度的内容。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属于哪一种土地所有制形

185、式?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制度变化?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小雅材料二:有煜(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摘自诗经.小雅材料三: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其直(在争论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 摘自国语。晋语九材料四:季孙欲以田赋(按田收取地租),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曰:“吾不识也。”摘自左传.哀公十一年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如

186、何发生和发展的?(3)材料三说明了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一个什么问题?(4)材料四表明了一个什么问题?(5)这一组记载实质上反映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是什么?13、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是怎样形成的?其主要形式有哪几种?租佃制的普及产生了什么社会影响?19、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发展的特点一、课标与考纲要求课标: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考纲:农业: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小农经济的含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手工业:官营手工业;

187、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商业:“市”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二、重难点解析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从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春秋战国以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 “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在古代中国一直占据主导地位。(2)从生产力水平看:长期使用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3)从地位和影响看: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但

188、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2、古代中国手工业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部门的发展成就(1)冶金业: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小件铜器。商代青铜器繁荣时期。春秋晚期,中国已有铁器西汉时,煤开始成为冶铁燃料东汉的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2)纺织业:新石器时代:萌芽。商周: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相当重要西汉: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被称为“丝国”。唐朝:官营纺织业规模大,私营纺织业作坊出现,纺织品数量相当可观。宋代:棉纺织业推广到江南地区,棉布成为主要衣被原料。明清:丝织业的发展

189、进入鼎盛时期。(3)制瓷业:(1)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即原始青瓷;(2)东汉:瓷器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3)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瓷器开始输出国外;(4)宋代涌现一批名窑,如江西景德镇;(5)明清:景德镇成为全国瓷都。清代粉彩瓷器。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则是官营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生产。(2)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农耕为主兼营副业的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 在漫长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家庭手工业生产对于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

190、,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3)明朝中后期,手工业中的某些行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4、古代中国 “市”的形成与发展。(1)汉代:“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相当严格;(2) 六朝:出现草市;(3) 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且夜市繁盛;(4)宋代:“市”突破时空限制,夜市、晓市都很兴盛,还有定期庙会集市,草市有配套的饮食服务设施;(5)明清:形成繁华的商业区。5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2)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然而整体看来,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抑制之下,只是作为自

191、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3)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商业繁盛促使了古代都会的大量兴起。三、典型例题解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苏州风俗考记载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二 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帐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清稗类钞记载:“(帐房)散放丝经,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风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帐房为生。”材料三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女工)有力焉。”材料四 清雍正帝说:“

192、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的本质是什么?(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何异同之处?说明了什么问题?(3)材料三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一、二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4)材料四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解析】首先要分析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然后对各种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分析材料一的本质时,要认识到工匠与机户之间的雇佣关系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其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在分析材料四的观点时,要从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方

193、面分析。 【答案】(1)纺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雇佣关系,工匠无生产、生活资料。本质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相同点:都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存在。不同点:表现在早期资本家身份的变化。清朝时帐房成为早期资本家。清代的资本主义萌芽在形式上比明代有所发展。 (3)不同。材料三反映的是自然经济条件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不是资本主义萌芽。对社会起阻碍作用。 (4)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稳定,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四、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重视农业的观念家庭手工业的发

194、展促进了商品流通安土重迁的思想( )A. B. C. D. 2、“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典礼中的这段文字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种经营状态?( )A. 工场手工业B. 家庭手工业C. 民营手工业D. 官营手工业3下列关于中国的制瓷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制瓷业到西汉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B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C商朝工匠就已经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D清代发明了珐琅彩,效果如同油画4、自唐至清,长期作为重要对外贸易港口的城市是( )A 扬州 B 泉州 C 明州 D 广州5、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

195、尽,五更又开晓市.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 ) A.西汉长安 B.唐朝前期洛阳 C.北宋开封 D.南宋临安6:对于我国先秦冶金技术成果个概括,最准确的是( )青铜冶炼精益求精 铁农具逐步推广用水力鼓风冶铁以煤作燃料冶铁炼钢A、 B、C、 D、7: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A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8、下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中,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中部文字为认

196、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宋代已开始生产钢针 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9、颜氏家训说中国古代能够“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这说明( )A一般农家的男耕女织可以满足正常日用 B家庭成员众多,生活所需都可自己解决C农民足不出户,闭门等商贩上门 D商品经济不发达,农民生存要求低10、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丁而成之,荫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

197、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 )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B.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C.以农为本D.重农轻商 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孙春阳是宁波人,万历中弃儒经商,在苏州吴趋坊北口开一小铺,后来规模日大,闻名四方,一直到清中叶,仍很兴旺发达。其店规之严,选制之精,合郡无有也。它的管理办法,很像州县衙门,亦有六房,曰南北货房、海货房、腌腊房、酱货房、蜜饯房、蜡烛房。售者由柜上给钱取一票,自往各房发货,而管总者掌其纲,一日一小结,一年一大结。它的商业信誉极好,明亡以后,有持万历间所发之券,往易货

198、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材料二 在繁花似锦的明代商业文化的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虚假性。如往酒中掺水,甚至妄称卖的是陶渊明埋下的千年古酒,在鸡肚中塞沙,在猪肉、鸡肉中注水,伪造古董或家谱,漫天要价等等,伪字随处可见。这股歪风,在经济发达、商业文化最耀眼的苏州、杭州反而有大风吹倒梧桐树之势,恰恰充分表明了这一点。人们形容杭州的不少商品弄虚作假是杭州风,一把葱,花簇簇,里头空。材料三苏州风俗,全是一团虚哗,。只就那拳头大一座虎丘山,便有许多作怪即使开着几扇板门,卖些杂货,或是吃食,远远望去却也热闹齐整。仔细看来都是有名无实的。一半是骗外路的客商,一半是哄孩子的东西。 -豆棚闲话请回答:(1)材料

199、一说明了哪一历史现象?孙春阳的店铺兴旺发达的原因有哪些?(2)材料二、三说明明代苏州的商品经济存在哪些问题?(3)谈谈你对以上两种经济现象的认识。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亏,必不可得朕观四民(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摘自光绪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二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

200、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盘货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摘自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材料三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请回答:(1)从材料一看,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关系的?他的根据是什么? (2)材料二和材料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20、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课标与考纲要求课标: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

201、济结构的变动。 考纲: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机器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二、重难点解析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1)自然经济:自然经济也称小农经济,表现为农耕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它的主要特点是自给自足,即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己的需要。它带有封闭性、保守性,少有活力,抑制商品经济。(2)解体的原因: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虽有所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侵略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及掠夺原料。外国廉价商品的输入,使洋纱取代土纱,洋布取代土布,家庭手工业逐步破产,破产的手工业者沦为过剩劳动力;原料的掠夺、收购和农民

202、购买商品的需求,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可见,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刺激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洋务运动的内容及评价。(1)内容: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主要有:曾国藩和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等。洋务派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又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航运、煤矿、电讯、纺织等民用工业,洋务运动的重点由军事转向经济。民用工业的代表是李鸿章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

203、平煤矿,张之洞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中国出现了近代海军。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校,到1896年达20余所,又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的先河,从而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2)评价:从两方面评价洋务运动。第一,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也无法实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第二,洋务运动的进步性表现为: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从而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起诱导作用;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

204、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历史条件: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小农经济起了很大的瓦解作用,也沉重打击了城市手工业。导致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洋务运动的诱导。 外商企业的刺激。三、典型例题解析 1、鸦片战争后,人们描述当时的情况说:“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江太仓布市削减大半。”这句话反映了( )外国商品价廉物美,竞争力强 手工棉纺织业衰败,棉布销售困难中国经济结构开始变动,自然经济开始

205、解体外国资本主义输华货物总值显著增加A、 B、 C、 D、【解析】根据材料可判断出是正确的。据所学知识判断也是对的,材料不能反映体现的问题。解题的关键要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答案】A2、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这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逐步传人 D、英国输华商品激增【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用排除法解答。鸦片战争后随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企业兴起并引进先进技术,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外国输华商品激增,因此可排除B、C、D项。A项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解体并

206、不等于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答案】A3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有的民族企业在内地创办却在香港注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B、香港的政策自由C、中国投资的环境不好 D、同国际市场接轨【解析】本题有难度,必须对当时的背景有一定的认识。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中国产生,外受资本主义的压迫,内受封建主义的剥削,民族工业享受不到外商企业的同等待遇,不仅交税,而且完捐。内地企业到香港注册,说明国内的投资环境差。【答案】C 四、能力测试一、选择题 1、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B、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C、西方侵略者控制中国海关 D、

207、农产品的商品化2、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这种“解体”()A、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B、外国资本主义控制中国市场C、自然经济被资本主义经济取代 D、农业、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3、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劳动力市场 商品市场 资本原始积累 先进的技术A、 B、 C、 D、4、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认识到要自强必须( )、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经济制度 、学习西方教育制度5、“上海轮船招商局创设三年后,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说明洋务运动( )

208、A、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B、使中国自然经济完全瓦解C、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 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侵略起一定的抵制作用6、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近代”的含义,最重要的一点是( )A、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B、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采用机器从事生产 D、由私人投资兴建7、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它孕育于明清(前期)时期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对其起了诱导作用、它采用近代机器化生产 、它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8、不属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有( )外资企业的刺激 洋务企业的刺激 清政府的保护政策 实业救国热潮的推动、 、 、 、9、中国民族

209、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 B、受西方列强经济侵略早,自然经济解体得快C、沿海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工业D、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10、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 )自然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洋务企业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 、 、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神宗时,吕坤在奏疏中说:“洮兰之间小民,织造贩货以糊口, 弃业桑农者数百万人,提花染色,日夜无休。”杭州人张瀚的祖先,成化末年有织机一张,从事纺织,所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家业大饶”,成为

210、雇佣“机工”的“机户”了。材料二:图1 鸦片战争以后频繁来上海的外国商船图2 1863年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 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明朝时期出现了什么新的经济现象?(2)材料二图1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一现象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3)材料二图2说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社会变化?(4)请综合上述材料概述明清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历史轨迹。12、有人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加速了中国小农经济的解体,因此促进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也一人说,西方列强把中国强行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使中国处于屈从的地位,并从中国掠走无以计数的财富,从而造成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畸形,以致当时

211、中国的现代化最终无法实现。试就以上两种观点思考,你赞成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21、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一、课标与考纲要求课标: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考纲: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

212、地位和作用。二、重难点解析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历史条件: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导致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创造了技术条件。外商企业的丰厚利润,吸引着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于近代实业。(2)产生的时间和地点:19世纪70年代后,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出现于东南沿海一带。(3)主要企业:方举赞创办上海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创办南海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经营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2、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1)原因:

213、外国对华资本输出客观上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社会上兴起实业救国的热潮;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2)特点: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地区分布不合理: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部门分布不合理:绝大部分是轻工业,重工业则很少(3)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登上政治舞台。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1895年公车上书,维新思想开始发展成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3、民国初年形成兴办实业潮的原因、特点和影响。(1)形成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

214、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输出和商品有所减少,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2)特点:部门上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区域上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时间上极为短暂。(3)影响: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4、国民统治前期(19271936)民族工业短暂发展(1)原因: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了全国的统

215、一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如1935年的“币制改革”, 国民政府为巩固统治,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活动”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2)状况:在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下,民族工业发展曲折艰难5、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主要原因: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官僚资本的压迫是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又一个原因;繁重的捐税负担,给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造成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6、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因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主要因素是外国资本主

216、义入侵带来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土壤中,从一开始就受到双重压迫,在其夹缝中艰难生存。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特殊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它既有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相对抗的一面,又有与之相依赖的一面。“先天不足”与“后天畸形”。“先天不足”表现在投资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后天畸形”表现在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且地区分布不合理。7、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地位与作用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中国现代化。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

217、队伍逐渐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三、典型例题解析结合有关社会背景,概述1949年以前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过程。简要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解析】首先要准确把握“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这一概念,它包括产业形态和生产关系两个内容:它是指不同于手工业作坊和工场手工业的大机器工业;它是指私人资本家(而不是外国资本和封建官府)创办的资本主义工业。其次要对近代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的有关内容进行再认再现,然后串联成线,描述其兴衰过程。再

218、次,对历史地位的分析,不能单纯从经济角度中把握,而必须同时把握它对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的影响。【答案】兴衰过程:鸦片战争前,中国已有资本主义萌芽。战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的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兴起。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对华输出资本,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被迫放松了对华经济扩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20世纪3040年代,官僚资本主义逐渐垄断社会经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抗战结束后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历史地位:民族资本主

219、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它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经济前提,也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前提之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四、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 B受西方列强经济侵略早,自然经济解体得快C沿海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工业D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2、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不少民族企业在内地创办却在香港注册,造成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A.减

220、少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B.香港的政策比较自由C.本国民族工业技术水平低 D.回避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3、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清政府增加了税收,减轻了还债压力 . 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 . 为无产阶级壮大并成为革命领导阶级奠定了基础4、中国民族工业在近代前期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三个阶段,它们的共同点有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以发展轻工业为主 始终备受中国政府的严格限制长期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但又对其有依赖性A. B. C. D.5、19世纪90年代初,李福明办友谊机器面粉

221、厂,使用进口蒸汽磨,他因不满官府衙门的勒索而到官府讲理,结果被以“私设磨房”“哄闹官府”等罪名“交刑部照例处理”,他的面粉厂也被迫停产,这件事表明A清政府是一个没有法律的政权 B外国资本主义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封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封建势力仇视一切外洋事务6、19世纪60至90年代的中外贸易状况是:外国商品进口增长3倍,中国原料出口也相应增加,中国入超数额呈增大趋势。这一情况绝不能表明A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加剧 B中国经济被日益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C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 D中国沦为列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7、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时期,以天

222、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棉纺化工业生产水平居世界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A海外华侨的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了经济侵略C各种事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8、“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抗战时期)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他所受到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 A官僚资本 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府 D地主阶级9美国学者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黄金时期”称之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223、”。得出上述结论的主要历史依据是A工业结构片面畸形 B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根本改变C经济分布严重失衡 D北洋军阀分裂割据连年混战10、就如何看待中国近代民族独立与近代化关系的问题,某班举行了一场辩论会,你认为哪一方同学观点更符合近代中国的实际?甲方: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只有先进行近代化,实现国家富强,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乙方:从近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探索的结果看,只有先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A甲方 B乙方 C甲乙方都符合 D甲乙方都不符合二、非选择题11、假如你是“一战”期间中国的一名商人,你会选择在此时的中国投资于哪些行业?你选择的主要理由是什么?在创业的过程中你会遇到一些

224、什么困难?对此,你会有什么体会?12、张謇是中国近代的历史名人。他的历史活动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阅读下列有关张謇的材料,回答问题。(16分)(1)甲午中日战争后,一些人认为振兴实业是救国的重要方法,张謇甚至把兴办实业称为“富强之大本”。试分析这一思潮出现的社会原因和他办厂的目的(2)依据图二、三、四,说明张謇所办企业的特点。(3)根据本题提供的图片资料和所学知识,对张謇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作一个多方面的归纳。 (4) 结合张謇的经济活动,评价“实业救国”的主张和实践。22、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课标与考纲要

225、求课标: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考纲: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二、重难点解析1、 过渡时期总路线。 制定:1956年6月。过渡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特点: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并举的路线(一化三改造)。2、 三大改造:时间:19531956年。性质:改造所有制性质,建成社会主义性质经济。内容: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采取合作化的方

226、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赎买的创举。意义: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3、 一五计划:时间:19531957年。内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1957年大多超额完成。4、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的召开。主要内容:(1)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国内主要矛盾已由阶级矛盾转化为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2)明确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5、曲折和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间:195

227、8年。后果:是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实质:未能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不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6、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经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国民经济建设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不能急于求成;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的水平相适应;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发扬民主,加强法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专断。三、典型例题解析新中国成立

228、以后,在过渡时期、十年探索、十年“文革”三个历史时期,我国的经济建设分别呈现怎样的总体情况?从中可以得出哪些主要的经验教训?【解析】首先明确三个历史时期的时间段:过渡时期指的的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十年探索是1956年1966年“文革”的全面爆发,十年“文革”是19661976年粉碎“四人帮”;然后对这三个时期的经济建设情况进行整理,要注意全面分析,不能只偏向一个时期中的某一阶段,例如十年探索时期的经济建设既有成功探索,也有挫折经历,对这一时期的经济建设情况就应该全面概括,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从中所吸取的经验教训应该能够透过经济建设情况这样一个现象看到本

229、质:从成功探索中我们可以看出都是因为实事求是,制定了符合当时实际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而经历的挫折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问题没有处理好:一是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二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规模和速度问题。对这两个问题作了完全错误的估计,导致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自然能从中得到经验教训。【答案】(1)三个历史时期总体经济状况:过渡时期,在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上,经过一五计划,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以重工业为重点的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十年探索时期,一方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严重的“左”倾错误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另一方面一些成功的探索也使经济

230、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文革”时期,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使经济建设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2)经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建设方针;从生产力的实际水平出发,调整生产关系。(3)教训:避免阶级斗争扩大化;重视客观经济规律的作用,不能盲目追求高速度;避免追求过高的公有化程度,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四、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观察右边的宣传漫画,最早出现于下列运动中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运动 2、下列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其中引起1949 年到1957 年我国粮食人均产

231、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农田水利的兴修 C、土地所有制的改革 D、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3、过渡时期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其关系是A、同时并举 B、先工业化后改造 C、主辅关系 D、先改造后工业化4、1949-1956年,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化的趋势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经济D、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5、在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一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箱,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当时人们这样做A、表达了

232、渴望迅速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愿望 B、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C、是片面追求公有化的体现 D、有利于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6、党轻率的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观原因包括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 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对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 夸大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A、 B、 C、 D、7、1956年到1966年,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呈现的趋势是A、初期问题严重,后期逐渐纠正 B、初期后期较好,中期问题严重C、初期中期较好,后期问题严重 D、整个十年,经济处于停滞状态8、下列关于在“文革”中能够取得一定经济建设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与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时的努力分不开

233、的B、是与广大干部、群众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分不开的C、生产力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它总是向前发展的D、“文革”也具有一定的客观进步作用9、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B、“大跃进”运动C、农村人民公社化 D、“文化大革命”10、“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共同教训在于A、必须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B、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

234、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用什么办法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材料二: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继续稳定发展。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材料三: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些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入社

235、。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极生产,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请回答:(1)材料一指出农业生产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新道路”指的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情况?(3)材料三反映出工作中存在什么问题?你认为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原则?12、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图二 全国各地竞相以虚假的记录夸耀图一 土高炉炼钢图三 夸张的宣传画请回答:(1)这三幅图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什么运动?根据图片所包含的信息概括这一运动的特点。(2)请结合上述三图对该时期(1956-1966)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情况作一简要评价。2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决策

236、一、课标与考纲要求课标: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考纲: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二、阐释重难点解析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思想路线:确立实事求是方针 政治路线: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 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以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重大决策:实行改革开放2.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1)新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新道路。(2)新时期:开始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3)新领导: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

237、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3、如何理解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1)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2)根本目的:解放生产力。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4)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经过:首先在农村一些地方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然后在全国普遍实行;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此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展开。4、归纳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背景内容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党决定

238、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第二次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在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第三次在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5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变革:(1)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2)农业合作化:在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

239、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国家基本上实现了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人民公社化运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些党的领导人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制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作出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即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包产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这一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三、典型例题解析阅读下列表格表一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

240、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国营经济19.132.2公有制经济合作社经济1.553.4公私合营经济0.77.3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个体经济71.87.1表二1978年、1992年我国几种经济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78年1992年公有制经济全民所有制经济80.851.4集体所有制经济19.235.0私有经济城乡个体经济07.8私营经济、合资、外商独资05.8请回答:依据上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与经济体制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解析】这道图表式材料解析题提供了两张统计数据表,并据此提出两问,旨在考查历史阅读能力和结合所学知识

241、分析原因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准确界定两张表格的时间性,从而判定其所反映的不同历史阶段;表一反映的是社会主义改造前后的不同,表二反映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所引起的变化。第二,要注意回答“变化”时,须从经济结构(主要是所有制)和经济体制(运行机制、管理体制)两个角度去观察。第三,分析“原因”主要应运用所学知识,把问题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找成果。【答案】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经历了两次重大变化:从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私有经济占优势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并逐步形成计划经济体制。原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24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过渡。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私营企业、外资、合资企业兴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四、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D改革不适合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2、下列这组图片与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A 改革管理体制,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B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

243、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C.改革分配形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D改革产权制度,建设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原因是()A.克服小农经济的落后性 B为解决工业化原料 C克服人民公社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和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D发展农村生产力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安徽凤阳的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这从根本上表明( )A、这种责任制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惟一途径 B、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化农业的要求C、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相适应 D、调动农民积极性就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5清朝后期中国开埠通商和当前对

244、外开放、加入WTO最本质的不同点是()A关税税率不同 B国家行使主权程度不同 C对外开放地区不同 D外资投入规模不同6清朝后期中国开埠通商和当前对外开放的相似之处是()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由沿海向内地推进深入到中国的西北内陆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ABCD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在中共十五大上确立了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B、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和私营经济为补充的基本经济制度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D、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8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发展非农产业和乡镇企业的长远意义在于()A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变化和现代化

245、 B. 农村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C. 改变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其生产积极性9、1953年开始的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都是( )A、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C、性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D、为纠正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二、非选择题10、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是硬道理。发展要有新思路。(1)20世纪20年代初的俄国,30年代初的美国都面临着大的社会动荡,其具体表现是什么?俄、美解决问题时各有什么“新思路”?

246、(2)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中国怎样“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和俄、美的改革有何共同点?产生了什么作用?(3)从上述各国的发展中,你有什么感悟?24、新时期中国的改革与开放一、课标与考纲要求课标:1、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概述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考纲: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2、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开放

247、上海浦东、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二、重难点解析1、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主要内容及作用。(1)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社会主义生产力。(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农业生产。这就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这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多方面的改革:第一,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的经济;第二,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248、;第三,改变计划经济的流通体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和分配政策。作用: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了企业的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方针。从1980年起,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五个经济特区。主要因为它们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或海运港口,并且是著名的侨乡,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联系。(2)1984年,决定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3)随后,相继把闽南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4)1990年,作

249、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出现了不同级别的经济技术开放区、高科技园区、保税区、金融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建立的背景: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计划经济体制僵化;国内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要求经济体制改革要有重大突破;邓小平南方谈话,冲破了人们关于市场经济传统观念的思想束缚;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为深化改革奠定了基础。(2)建立的过程: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使中共十四

250、大提出的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创新,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市场机制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宏观调控有利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经

251、济的平稳运行;市场经济对于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三、典型例题解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地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十一届三十全会以后,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实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转折。请回答下列问题:(1)列举两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或举措。(2)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是什么?(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中国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解析】本题围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命题。重点考察课标要求,“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答案】(1)举出在社会主义

252、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过程中,党的基本路线的确定、重大方针的颁布和相关举措均可。(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经济发展或文化大革命导致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3)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探索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独特模式或详细展开回答。四、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安徽凤阳县是长期以来有名的贫困县。22年来没给国家一斤粮食,倒吃国家3.8亿斤粮食。但是1979年凤阳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顺利完成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农业改造的完成2、“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253、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材料表明这一阶段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改革所有制结构 B.改革管理体制 C.扩大企业经营权 D.增强企业活力3、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 ) 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自1954年9月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了历史文物。这表明( )中国已经全面迈向小康社会 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 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

254、渡 中国的棉布生产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A B C D5、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是( )A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B国家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C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D国家宏观调控在市场作用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6、依靠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自发对经济进行调节的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它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特点。为了克服市场经济的缺陷,主要采取的措施是( )A建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 B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C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 D实现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7、.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的手段有( )A.供求、价格、竞争之间的相

255、互作用与影响 B.科技、信息、政策的相互推动C.交通、能源、企业之间的互动 D.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影响8、20世纪80年代前期,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必须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B由于“人家封锁”,给中国带来困难C建国后,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D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 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东成为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其优势在于( )临近港澳 作为侨乡,有利于吸引华侨回国投资 历来是对外开放的门户 具有比国内其

256、他地区更雄厚的工业基础A、 B、 C、 D、10、下列这组图片与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哪项内容相关?( ) A改革管理体制,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B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C分配方面改革,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D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二、非选择题11、问答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旧经济体制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如何评价?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我国经济领域从所有制形式、经营方式到分配方式产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变化的理论依据是什么?2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一、课标与考纲要求 课标: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

257、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认识殖民地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的主要途径。 3、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考纲:1、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条件。3、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二、重难点解析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 15世纪前后,在西欧国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用作货币的黄金、白银需求量日增,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也日益强烈。 马可波罗行记在西欧

258、流行以来,很多人希望到东方去“寻金”。 长期以来,许多东方的商品畅销西欧市场。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占领地中海东部的广大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对过境商品征收重税,甚至劫掠过境商旅。因此,很多西欧人都希望开辟一条绕过地中海前往东方的新航路。 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的统治者希望通过海外探险获得财富,以巩固并加强自身统治。 欧洲人热衷传播天主教。 (6)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以及地理知识的提高。 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引发了商业革命 欧洲同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扩大,同美洲开始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世界各地区的商品也逐渐在欧洲市场上出现; 传统的贸易中心发生转移,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

259、西洋沿岸。 (2)引发了“价格革命” 含义:大量的贵重金属进入,使欧洲金银贬值,商品价格直线上升。 影响:加速了社会的分化,加速了封建社会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演变。封建地主因收取定额的货币地租,购买能力大不如昔,常常入不敷出,财力和地位进一步下降;而新兴资产阶级获益匪浅,他们一方面可以利用廉价劳动力进行商品生产,一方面高价出售商品,牟取暴利,经济实力迅速增加。 (3)世界各民族和各地区之间联系日益紧密。改变了欧洲和美洲的生活,与此同时,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制度和殖民扩张也登上历史舞台。 (4)新航路的开辟还极大的冲击了欧洲的思想文化领域,冲击 了神学理论,证明了人的

260、力量的伟大。它以无可辨驳的事实证明了“地圆学说”,直接冲击了封建神学,打击了教会的威信。 3、英国世界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及其原因。 (1)确立:英国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是通过殖民战争实现的。美国先后打败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2)主要原因:物质基础,英国国内资本主义基础好,工业势力和物质基础雄厚,是击败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的主要原因。 政治保障,英国国内政治制度先进,是英国在殖民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地理位置,位于大西洋沿岸,具备扩大海外贸易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思想基础,英国思想文化进步,思想意识解放,也是胜利的重要原因。经过宗教改革,英国的清教徒开始殖

261、民海外,这种个人奋斗、乐观进取的殖民精神必然取得胜利。 武力后盾,英国素来重视海军建设,18世纪英国海军实力在欧洲首屈一指,为海外殖民提供了军事保障。4、殖民扩张的影响: (1)对世界: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2)对殖民国:为西欧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殖民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5、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机器大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 (2)工厂生产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原料。 (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为各地的联系和交

262、往提供了条件。 6、第二次工业革命如何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推动了世界范围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 (3)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4)资本主义列强凭借日益强大的实力,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7、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1)条件:前提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产生于英国,是因为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较早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因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

263、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相继确立。 物质条件:前者因海外扩张,殖民掠夺使英国积聚了丰厚的资本;后者是各国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和19世纪上半期的殖民掠夺提供了物质基础。 市场条件: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海外市场扩大,市场手工业供不应求,工业革命呼之欲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为之提供市场条件。 技术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后者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科技不断积累和大量新的科技发明出现,如: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英国道尔顿和俄国门捷列夫的科学原子论和化学元素周期表,以及达尔文进化论的学说。 (2)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提

264、高。前者是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飞跃;后者使人类由“蒸汽时代”过渡到“电气时代”,生产规模越来越大,集中程度越来越高。 两次工业革命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前者使社会关系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成为资产阶级的主体。工业资产阶级要当权,开展了自由主义改革和革命;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后者在生产资本高度集中的基础上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垄断资本家开始干预国家政权,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垄断资本的代言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两次工业革命都引起了国际关系的巨大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

265、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加大了殖民扩张的力度,亚非拉变成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导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广大国家地区几乎完全变成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两次工业革命都引起了思想领域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自由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推动自由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第二国际成立,列宁主义诞生。 (3)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上是有生产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的发明,科学技术并未与工业生

266、产紧密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它所有的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没有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的突破性科学成就,决不可能出现新的工业革命。而且科技在推动生产力方面发挥出更为突出的作用。 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以纺织工业为主,其后兴起煤炭业、铁路运输业和机器制造业(主要制造轻工业机器)等,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电力、化学、石油、汽车工业等,它侧重基础工业、重工业、化学工业、能源工业等部门。它有更强的经济改造和社会改造能力。从而使发达国家首先实现工业化、城市人口大大超过农村人口,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变化之大,在人类势力上是前所未有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枝独秀。起源于英国,几乎半

267、个世纪后才扩展到其它国家。大多数发明及成果,也都是在英国出现并由英国制造出来,以致使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成为世界发展的核心。第二次工业革命全面开花。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国家,其中,美国、德国贡献尤多,英国与法国也有一些重要发明。而且,某一国的重大发明很快就被别国所吸收,电力内燃机等都是如此。你追我赶,发展迅速。它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英国的核心地位开始动摇。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如德国、日本。两国一次工业革命刚刚刚起步,赶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这些国家迅速采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规模更大,进展更迅速。 6、两此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

268、命:一方面,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发、美等国强烈要求对外开拓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推动他们对当时封建落后、闭关自守的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上开始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另一方面,工业革命又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受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的诱导,中国的洋务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沿海地区逐渐兴起,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国的近代化历程艰难地起步。 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方面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的集中和“过剩资本”的出现,推动西方殖民者对中国加紧进行资本输出,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空前严峻。因此,中国这一时期的维新变法及辛亥革命等政

269、治运动此起彼伏。8、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三、典型例题解析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初步形成,20世纪初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当代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据此回答: 简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分别指出在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三个不同阶段,对国际市场争夺最激烈的双方。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分别采取什么应对措施或政策。【解析】本题涉及内容时间跨度大,考察范围广,解答时要注意每一问的时间。第一问的解答是对整个专题五的综合。第二问的解答要

270、注意理解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时间。第三问的解答涉及专题六和专题三的内容。【答案】 形成过程: 14、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19世纪前期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推动了资 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许多国家沦为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为了抢占更多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

271、地区在经济上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英法;英德;西欧,日本和美国。 资本主义国家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重视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与计划,推动生产社会化。社会主义国家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把企业推向市场,与世界经济接轨。四、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16世纪,欧洲与亚洲、美洲和非洲的贸易往来增多的主要原因是、新航路的开辟 、工业革命 、价格革命 、文艺复兴2、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资产阶级人数的增加 、雇佣劳动力增加、资本的原始积累迅速增长 、封建主阶级衰弱3、在19世纪上半

272、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steam,即蒸汽机)是英国人。”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 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发明的 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 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4、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产生的重大影响不包括西方殖民扩张加速 、工业无产阶级产生、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美国成为世界霸主5、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主要条件是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建立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1871年巴黎公社后资本主义政治相对稳定 自然科学和理论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6、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主要发生

273、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7、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经济走向全球化 、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8、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提供了便利开始打破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9、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发生的最大变化是电力工业的发展尤为突出 、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

274、地位10、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发展最深远的影响是、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导致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传播 促使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二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地的居民都跑来岸边有人给我们送来淡水,有人给我们送来食物。有一个老人坐船前来每个人都带着些东西。” -哥伦布首航日记材料二 “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 -摘自哥伦布遗言材料三:“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以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掳掠

275、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中。”摘自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当地居民”是什么人?哥伦布认为他们是什么人?从材料中可见当地居民对哥伦布一行持什么态度?他们后来遭遇了怎样的命运?它揭示了什么道理?(2)材料二中哥伦布到达的是“印度大陆”吗?是什么地方?它的发现有何意义? (3)材料二、三反映了探寻新航路的目的是什么?给西班牙带来什么后果?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

276、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也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摘自共产党宣言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 (2)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 (3)材料二中说的“文明”是指什么? (4)材料二分析的资本主义统治世界

277、的原因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 26、罗斯福新政一、课标与考纲要求 课标: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考纲:二、重难点解析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即资本家盲目生产,超出了人民群众的购买力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的矛盾。具体原因: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造成虚假消费狂热的股票投机,掩盖了矛盾美国政府自由放任的政策使危机加剧思考:经济危机从美国扩展到世界

278、说明了什么?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特点特点 史实波及范围特别广从财政危机波及到工农业部门、商业和外贸部门,从资本主义国家蔓延到殖民地附属国持续时间特别长从1929年到1933年,1937年又陷入新的危机破坏性特别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2/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影响:(1)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内部面临全面危机: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恶化。(经济危机)银行倒闭(金融危机)工商企业破产(工业危机)农业衰退(农业危机)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急剧下降。(外贸危

279、机)工人失业,农民破产,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生活危机)人民对现有社会制度丧失信心,甚至开始出现要求推翻现有政权的斗争。(政治危机)()对国际形势的影响: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更强烈地反抗,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摆脱危机,千方百计寻找出路: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暂时缓和了危机,而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4、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项 目具 体 内 容整顿金融通过紧急银行法,成立联邦储备银行,恢复银行信用。调整农业通过农业调整法,成立农业调整署,调节农业生产。调整工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全国

280、工业复兴署,规范公平竞争的规则。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直接救济或以工代赈。保护劳工权利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劳资矛盾。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社会保险法,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有助于社会稳定5、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特点(给合下面罗斯福的话来理解新政实质和特点)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罗斯福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特点:(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自由放任传统政策国家对经济实行直接干预,但不改变资

281、本主义制度本身6、罗斯福新政的影响:(1)经济:度过经济大危机,经济恢复,并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从长远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资本主义新模式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机制,为二战后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最深远)(2)政治: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联邦政府和总统权力扩大。(3)生活:改善民众生活,初步建立了救济和社会保障体系三、典型例题解析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

282、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奠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选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请回答: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

283、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解析】罗斯福新政是美国政府对经济的一次全面干预,涉及的范围颇为广泛。此题重点突出社会保障问题。解题时注意分析材料,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依据材料组织答案。在答第问时,我们分析材料: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人民生活极端困难;总统关心民众的生活。从这些信息中即可组织答案。在答第问时,我们要紧扣“社会保障”作答,思考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对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第问要注意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分析入手:以国家立法的

284、形式将社会保障形成为一种制度,有利于长期稳定局面的形成。 第问为开放性试题,不论答哪种观点,只要理由充分即可。例如,要体现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就必然要强调国家立法的形式。【答案】(1)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失业,人民生活贫困。(2)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 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 (3)国家立法 (4)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抢先养老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285、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长期性制度建设。四、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B、生产与销售的矛盾C、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 D、股票市场狂热2、严冬季节,一个煤矿工家庭的母子有这样一段对话:子:“家里为什么不生火?”母:“因为我们买不起煤。”子:“为什么买不起?”母:“因为你父亲失业了。”子:“父亲为什么失业?”母:“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这段话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最可能出现于A、1932年的美国B、1861年的俄国C、1868年的日本D、1871年的德国、(2007天津文综)罗斯福说,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具有深远意义

286、”的法规。实施该法的主要目的是A、实现经济复兴 B、增加就业机会 C、国家干预经济 D、防止盲目竞争、(2007广东单科)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C、“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5、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A、生产资料国有化 B、国家成为资本家 C、取消自由竞争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6、19.阅读1929-1933年美、法、德、英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统计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462406%284%165%84%表格说明的问题有经济危

287、机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各国对经济危机干预不断减弱 这次经济危机波及范围广美国和德国受到的破坏程度最大 A、 B、 C、 D、7、罗斯福新政首先开始于( )A、兴办公共工程B、调整农业 C、恢复工业 D、整顿银行 8、罗斯福说:“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体制中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A、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政策性调整B、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C、在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整,扩大国营经济成分9、(2007四川文综)“大萧条”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国采取了一系列增加就

288、业的措施。其中美国实行的主要措施是A、兴办公共工程 B、发展军事工业 C、调整农业生产 D、加紧殖民掠夺 10、罗斯福新政的意义,不包括( )A、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B、推动资本主义内部机制的调整C、提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D、使美国消除了经济危机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下列图片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的美国社会景象 图1:美国人被迫廉价出售私人汽车 图2:在巨大宣传画下排队领取救济金的美国人材料二 斯大林说:“在现代资产主义世界的一切首领中间,罗斯福是一个最有才能的人物新政意味着稍微抑制一下个别不受抑制的资本主义利润的代表者,稍微加强一下国民

289、经济的调节原则。”请回答:图和图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指出这一历史事件产生的根源?为了应对这一历史事件,美国政府采取什么对策?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其实质?美国政府的这一对策对二战后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何深远影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中借鉴什么经验或教训?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它(罗斯福新政)大体具有三方面内容:一是恢复陷入空前严重的经济;二是救济大规模失业者和贫民;三是革除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弊病。 罗斯福虽然坚信平衡预算的所谓“健全财政”,但在出现大量失业和饥寒交迫的人群时,他仍然不顾强大政敌的反对,藐视经济规律,实现大规模的赤字开支。 材料二 (有些学者将罗斯福的经

290、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需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摘自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19291945材料三 1933年,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护了3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 新教材岳麓版必修经济成长历程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将你知道的新政措施,按三方面归类,并说明新

291、政财政赤字开支庞大的原因。(2)材料二中的“不应消灭”指什么?“经济的营运”指什么?“改进和补充”指什么?并说明“罗斯福的经济理论”给30年代的美国带来了什么影响?(3)通过材料三分析,你认为田纳西水利工程的兴建都有哪些好处? 27、以美国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课标与考纲要求课标: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纲:二战后美国和联邦德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表现以及经济政策的新变化。二、重难点解析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和特征时间经济发展表现经济发展特征二战后到50年代初政府在新兴工业部门、公共事业部门和关键的生产部门建立

292、了一批国有企业,但经济体制仍然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恢复;迅速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50、60年代稳步健康发展但也存在巨大的财政赤字、高额国债和严重的通货膨胀。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70年代生产停滞、通货膨胀“滞胀80年代82年 底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得到缓解;但也造成了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并存的局面。复苏;解决“滞胀”取得成效90年代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化解、利润大幅度增加、个人消费市场繁荣、就业率高特征:新经济时代 “新”长时期经济持续繁荣高速发展; “新”高新产业经济发展迅速。“新”在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打破了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连

293、动的关系,基本实现零通胀下的充分就业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可以包括: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实用人才;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认识: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3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新变化: (1)在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方面,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建立了普遍和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国家干预对社会财富的分配; (3)产业结构因科技进步和需求结构变化而变化,高科技产业

294、部门发展迅速,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 (4)美国出现的新经济,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模式;人教板; (5)出现了所谓“人民资本主义”(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 (6)“经营者革命”的新趋势出现(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基本认识: (1)这些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改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2)这些新变化并没有解决它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3)这些新变化一方面使其自身有了更好发展,提高了实力,同时也带来与自身相否定的因素 (4)这些新变化是资本主义主动地寻求自我调节和调整的

295、结果。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主动地变化,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同时也是在与社会主义制度较量的过程中,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改善措施,包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良好的经验。三、典型例题解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它奠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因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摘自吴于瑾、齐世

296、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材料二:从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这些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摘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三:里根当选之后(1981年),雄心勃勃,表示了实行少政府(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来一番“引人注目的改变”。 -摘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思想?(2)与上述思

297、想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指出美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最能体现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并概述其主要内容。(3)材料三中,里根政府进行“引人注目的改变”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改变”取得了哪些成效?既然里根政府实行“少开支”政策,为何美国还会出现财政赤字急剧上升的现象? 【解析】材料解析题一般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关键要注意以下几个要领:一、语言表述尽量运用材料中的关键字词或教材的结论,但须注意题目要求是根据材料,还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在通读的基础上明确几组材料是围绕什么问题谈的?如本题通过通读得出主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经济政策和经济

298、发展关系”。三、把材料对应到教材相与的知识体系中。四、回答问题是要注意分植和答题要点化。【答案】(1)反映了国家不干预经济的思想。(答自由放任思想亦可) (2)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内容: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 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3)原因:里根政府认为对经济过度干预导致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答“膨胀”亦可) 成效:美国经济开始复苏;此后经济持续增长。(答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下降亦可)。 原因:政府减税;与苏联进行军备竞赛。四、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表明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 B国有企业占

299、主导地位C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2凯恩斯说:“似乎没有强烈理由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把社会大部分经济生活包括在政府权限之内。”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完全排斥经济自由 B强制推行国家资本主义 C反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D主张完全的经济自由政策3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C实现了自由贸易 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的出现,主要是基于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B、自由放任政策难以应对经济危机C、二战后国际竞争的加剧 D、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借鉴5戴高乐说:计

300、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他失去优点.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A.看到了传统经济的弊端 B.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的内涵C.主张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 D.主张加强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指导6肯尼迪在1960年参加美国总统竞选时提出“新边疆”的口号,即“今天的新边疆是未知的科学与空间领域,未解决的和平与战争问题,尚未征服的无知与偏见的孤立地带。”他担任总统后,大力发展空间技术。“新边疆”主义的目的是 A全面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确保美国的世界霸权 C顺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要求 D扩张美国的领土7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进入“滞胀时期”,对“滞胀”的理解正确的是A.生产发展滞缓,通货膨胀严重,失业人数大

301、增 B.生产停止发展,通货膨胀不断发展 C.生产的停滞导致通货膨胀不断发展D.通货膨胀激化了社会矛盾,造成了生产停滞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不包括 A、实行国有化 B、制定指令性经济计划 C、扩大政府开支 D、政府直接采购9二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 A.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B.西方福利国家的发展C.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D.出现了“新经济10.美国股票持有者从1953年的2%增长到20世纪末的70%,股份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成为发达国家经济主体的根本原因是A.企业规模的扩大 B.生产力的发展 C.国家干预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

302、的调整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诞生。面对30年代初整个西方世界大萧条的局面,凯恩斯主张抛弃西方传统经济理论,改用货币调节的手段来维持经济稳定,同时用政府行政干预的方式来影响经济发展,解决失业问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2教师用书材料二 1950年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对比示意图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为医治生产停滞,政府降低利率、放宽信贷,却加剧了通货膨胀;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又被迫提高利率、紧缩银根,人为放慢经济增长的步伐,却又使生产停滞、经济恶化。1979年4

303、月到1982年12月,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118,失业率达到108,失业人口数达到1 200万。 人民版历史必修2材料四 货币学派认为,影响经济的要素是货币发行量而不是需求。它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供给学派强调以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而不是需求,只要供给充足,需求就会跟上,整个经济便会随之出现稳定增长。该学派主张减税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认为减税能刺激人们的投资和工作积极性,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能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 人民版历史必修2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

304、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结合罗斯福新政,简述这一经济理论产生的重大意义。(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美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变化。结合材料一,说明这变化的实质。 (3)与凯恩斯主义相比,材料四中的货币学派、供给学派提出哪些不同主张?结合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政策,说明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主要影响。 (4)从凯恩斯主义到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的主张和影响,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12阅读下列材料据估计,今天在美国有6000家公司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其中包括西尔斯罗伯克百货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在这些公司的推行,使工人们积极地经营他们的公司,产生了一种充满活力的责

305、任感,在生产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美国争取雇员拥有股票全国委员会对350家高技术公司所作的一项调查发现,利用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公司要比没有利用这种计划的公司发展快2-4倍。 随着这一计划的推行,到2000年,全美国有25的雇员分享他们公司的所有权。这种迅速出现的“工人资本主义”概念也适用于相当大部分的美国经济。但是工人拥有股票不会轻易转变为工人管理。有的工人股东说:“我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一切都和以前一模一样。”也有的工人股东认为,在“雇员拥有股票计划”下,越是尽力干,得到的就越多。 摘自W.E.哈拉尔著:新资本主义请回答:(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实行“

306、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原因。 (2)材料中工人股东对“雇员拥有股票”有两种看法。请选择一种看法加以评析 28、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问题一、课标与考纲要求课标: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考纲: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二、重难点解析 1、什么叫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2)跨国公司蓬勃发展,成为推

307、动经济全球化的关键因素。 (3)国际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 (4)市场机制的广泛建立,为经济全球化疏通了商品流通渠道。 (5)冷战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6)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科技革命跨国公司国际组织主要力量 物质基础国际协调机制市场经济冷战的结束结束国际金融发展条件催化剂 和平环境 体制经济全球化 3、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殖民扩张新航路开辟第二次工业革命商品输出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时代二战后资本输出 资本新一轮扩张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

308、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较差、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三、典型例题解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麦道公司在美国以外的零件供应地示意图:材料二:漫画:资本的跨国运动明白去利润最高的地方这些家伙出境从来不签证材料三:目前,世界贸易总额约占世界年GDP总额的1/4左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20世纪90年代,世界贸

309、易额平均每年增长6%;2000年,增长速度达到12.5%。材料四:据联合国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1980年全球已有15000家跨国公司,35000家分支机构;2000年全球有63000家跨国公司,分支机构达70万家。跨国公司的生产总值已超过工业世界总产值的30%。目前,全球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约占全球直接投资的90%。跨国公司的贸易量已占全球贸易总额的40%。请回答:(1)、读材料一分析,为什么麦道公司要如此多的国家为其生产飞机零部件?(2)、读材料二,假如你是一位投资家,你在进行投资时,你将考虑哪些投资条件?(3)、读材料四,你如何看待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4)、以上材料说明

310、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何种趋势?请分别依据四则材料说明。【解析】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信息并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浏览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通读材料并找出关键词或关键句,最后根据题目要求组织答案。本题是围绕经济全球化设计的一道材料解析题,由漫画、图片和材料组成,要求学生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条件等分析。材料一是一幅图片,考查生产的国际化。材料二是一幅漫画,考查资本的国际化。材料三是一段材料,考查贸易的国际化。材料四也是一段材料,考查跨国公司的相关情况。在此基础上,联系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问题一、三都是从积极作用考虑。问题二从投资的目的分析。问题四主

311、要归纳材料的内容。【答案】(1)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分工客观使生产要求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国际分工也使得各国的技术和生产具有比较优势,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更高的生产利润。(2)投资地的政策因素、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生产与技术的比较优势等,总的原则就是追求“风险的最小化,利润的最大化”。(3)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进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4)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材料一:反映生产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之一。材料二:反映资本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之二。材料三:

312、反映贸易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之三。材料四:反映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四、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关于经济全球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进一步扩张 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经济提供了同等的发展机会 C.经济全球化催生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D.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是当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2、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其含义是指 ( ) 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又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推动了发达国家的资本扩张,使其经济得以发展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存在机遇,也面临挑战A. B. C. D. 3、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

313、,逐渐暴露的问题有 (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都空前增强尽管经济全球化存在诸多问题,但这一历史趋势是无法改变的在经济全球化中引发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A. B. C. D. 4、关于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经济全球化促进和加快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又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贸易组织的形成起限制作用A. B. C. D. 5、对经济全球化的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 ( ) A.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 B.区域集团化严重阻碍经济全球化C.是资

314、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D.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6、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我国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受到主要按西方国家意志制定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影响和制约。但是,发展中国家无法选择逃避,毕竟全球化能够提供发展的机遇。以下各项,对于上述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西方主导的 B发展中国家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C旧的国际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应该回避全球化过程7、全球一体化趋势

315、加强,主要是因为 (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B国际金融的发展C市场经济制度 D跨国公司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两组对待经济全球化的图片:组图一 支持者欧盟公民对全球化支持的调查组图二 反对者2004年2月9日,韩国农民游行反对韩国和智利自由贸易协定。 智利反全球化大游行请回答:(1)图中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在来源上有何显著特征?为什么?(2)设想你是反对者中的一员,说出你的理由并对你的行为作简要评价。 (3)对待全球化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之一的中国应当怎么办?请拿出你的明智主张。29、百家争鸣一、课标与考纲要求课标: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书面形成的重要意义。考纲:百家争鸣;孔子

316、、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二、重难点解析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井田制崩溃,地主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衰落,士大夫崛起,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思想氛围宽松。阶级关系“士”阶层因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礼贤下士而思想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大变革时期。2、“百家争鸣”的含义及思想特征。“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奇斗艳的局面。“百家”是指思想流派

317、之多,主要有儒家、道家(老子和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兵家(孙子和孙膑)、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小说家等十家;“争鸣”是指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不同见解。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特征:思想自由,思想家富有创新精神。流派纷呈,学术活跃,形成“百家争鸣”。3、“百家争鸣”的性质及局面形成的意义。(1)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局面形成的意义:“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历史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历史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

318、器。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三、典型例题解析1、阅读下列材料: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庄周庄子天下篇夫儒者以六为法。六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 墨者亦尚尧舜道,要曰彊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长,虽百长弗能废也。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於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故曰“

319、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埶,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後,故能为万物主。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请回答: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何种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解析】本题通过有关古代中国百家争鸣的史学材料,意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迁移比较能力,提高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案】百家争鸣。社会背景:经济井田制崩溃,小农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思想氛围宽松。阶级关系“士”

320、阶层因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礼贤下士而思想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大变革时期。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说:“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材料二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孔子的主要政治主张。(2)战国时期,孟子又是如何继承和发展孔子的思想的?【答案】(1)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以德治民;遵循周礼

321、。(2)承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给农民一定土地,不夺农时,宽刑薄赋。三、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1(2005年天津4月模拟)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相关背景有() 此时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思想界非常活跃各诸侯国为发展和强大自身而极力招揽人才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和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使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并带动了思想界的革新A B C D2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文化繁盛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学术逐渐下移,“学在民间” B“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C牛耕和铁农具的推广使用冲击井田制 D古代文化的积

322、淀3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论述,正确的是 百家是指一百个思想流派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他们彼此对立攻击互不相融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A B C D4.下列对“百家争鸣”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有( )是指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所谓“争鸣”,指各派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这些思想家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 A C B D 5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实质上反映了A统治阶级的利益 B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 C知识分子的不同认识 D新兴地主阶级

323、的利益6.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A社会处于新旧制度交替的变革时代B思想家著书立说的政治环境比较宽松C私人授徒讲学在当时蔚然成风D封建地主阶级治国模式大体确定下来7(2005年黄冈3月模拟)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四处游说、讲学,他们的共同点是( )A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 B维护社会新秩序,倡导个性解放C追求社会安定,要求与民休息 D主张实行法治,要求建立理性社会8以下对“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儒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各家之长B“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C“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D战国时期儒家各流派都主张“性本善”9中国

324、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 )A百家争鸣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举贤良对策 D 三教合一10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二)非选择题1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思想界异常活跃。概述这种文化现象的突出特征,并分析这种文化现象的所产生的影响。30、孔子、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的突出贡献一、课标与考纲要求课标: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

325、思想的形成过程。考纲: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二、重难点解析1、孔子及其思想(1)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或孔夫子是对他的尊称。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夏历二月十八日,享年73岁。(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的思想,认为仁就是“爱人”,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3)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等,包含了民本思想,也是他所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4)孔子是个大教育家。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这是孔子

326、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贵族“学在官府”、“礼不下庶人”的严格等级制的教育有着质的区别,是划时代的进步。孔子的私学打破了受教育对象的地域、族类和家庭出身的限制,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尤其是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利地推动了春秋以来的学术下移运动,壮大了士阶层的队伍,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他晚年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是为“六经”,即儒家的经典,对发展儒家文化、繁荣学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孟子及其思想。(1)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他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自认为是儒家学派的正宗,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一生以教书为主,也曾游说于各诸侯国

327、。晚年著书立说,他的言论被整理成孟子一书。冯友兰认为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2)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孟子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他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评价: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也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发展。(3)孟子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为了说明这些道德规范的起源,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其理由是人人都有“善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

328、心、是非之心。性善学说虽然是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但孟子强调君王要善待人民,要制民之产,使民有恒产,又有恒心地安于生产生活的思想,在当时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3、荀子及其思想。(1)荀子,名况,战国晚期赵国人。荀子有两位有名的学生:一位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当代哲学家冯友兰认为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代表。(2)孔孟荀一脉相承,荀子大体遵循了孔孟的路线。他也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在君民关系上,他看到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这就是著名的“君舟民水”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为后来历代有见识的封建帝王所采

329、纳,对封建时代“治世”局面的出现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学习的最高的目标是把握“礼”(3)在天人关系上,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 思想。(4)在伦理观上,他认为“性本恶”,认为可以通过“法治”和“礼义”使人变成君子,把普通人变成圣人。因而在政治上主张地礼法并治。荀子改造了儒家思想,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4、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相同处和不同处思想比较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异人性论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三、典型例题解析1、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

330、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孔子、孟子观点的记忆与理解。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的学说,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发展了“仁”的思想,把它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孟子还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由此可知,选项A最符合题意。【答案】A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材料二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

331、;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梁惠王上材料三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

332、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可必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商君书更法请回答:(1)由材料一可知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结合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2)孟子在政治上的主张有哪些?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3)据材料三概括商鞅的观点。(4)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内容简述以上三个儒、法代表人物对待变革的思想发展轨迹,并谈谈你的认识。【解析】本题是围绕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而出的一道材料解析题,要求考生分别回答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孟子在政治上的主张,商鞅的观点,以及对这三个人的思想的看法。此题突出考查了考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并提炼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答案】(1)“仁”的学说。孔子说,

333、“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但是他的“仁”的学说也含有维护传统制度的旧思想。(2)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孟子的政治主张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因此有“亚圣”之称。 (3)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4)轨迹:孔子为总结中国古典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思想有保守的倾向,主张回复周礼。孟子提出了王道主义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文化基点上提升了儒学的理想。商鞅主张激进的变革。他们三人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和社会发

334、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四、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1、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创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今天我党大力倡导“以德治国”,就是继承发扬儒家学说中的A、“和为贵”和“仁”的思想 B、农本思想C、有教无类思想 D、民为贵,君为轻思想2、孔子办私学的主要意义在于A、促进了儒家学说的传播 B、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C、 使教育在一定范围内开始普及 D、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3、儒家经典的“六经”不包括A.诗经 尚书 B.礼易C.乐 春秋 D.论语 孟子4、关于孔子说法正确的有:生活在战国时期,鲁国人 其思想的核心是“仁” 晚年对诗、礼、书、易、中庸、

335、春秋进行了整理,是为“六经”,后被奉为儒家的经典 他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A C B D 5、以下属于孟子言论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以仁政,不能平天下” “仁政施于民,省刑罚,薄赋敛” “节用而爱人”A、 B、 C、 D、6、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A、否定了君主专制 B、具有民主政治的性质C、反映了重民思想 D、代表了人民的利益7、蒙娜丽莎所反映的指导思想与我国孟子的“民本”思想的相似点是()A反对封建制度 B突出现实社会中“人”的重要作用C维护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D要求统治阶级爱惜民力8、如果一对父母在小孩子偷了东西的时候,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他们可能会对小孩采取

336、的态度是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的糊涂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认为孩子犯错误并非本性造成的,而是环境不好,应该择善而居9、荀子既是儒家的集大成者,同时也积极吸取其他学派的合理成分,他主要吸取了哪些学派的合理思想A、 道家 法家 B、法家 墨家 C、道家 墨家 D、阴阳家 道家10、在君民关系上,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这就是著名的“君舟民水”的观点,它被后世哪位封建帝王所经常引用() A、汉武帝 B、宋太祖 C、唐太宗 D、康熙帝(二)非选择题11

337、、阅读下列材料:子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请回答:(1)据材料,孔子所说的“仁”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孔子强调“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孔子“仁”的思想有何现实意义?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儒家文化?12、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据论衡本性篇记载,“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性恶,养而致之则恶长。如此,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故世子作养子一篇。密子贱、漆雕开、公孙尼之徒,亦论情性,与世之相出入,皆言性有善有恶。”(世硕,密子贱、漆雕开、公孙尼都是孔子的养子

338、。)转引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儒家思想史第一章材料二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 额头);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告子上材料三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使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荀子性恶请回答:(1)以上三则材料对人性的看法分别是怎样的?(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所认为的人性本质的内容有哪些?(3)材料二与材料三观点共同之处是

339、什么? 31、汉代儒学的正统思想地位一、课标与考纲要求课标: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考纲: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二、重难点解析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背景(1)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也面临许多问题,汉初奉行的黄老之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政治:王国问题依然存在并不利于中央集权统治;民族关系:北方匈奴势力强大,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经济: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2)董仲舒改造儒家学说,提出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 “天人感应”的主张,适应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2、如何理解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儒、法、道三者有互补性,汉武帝时,董仲舒继承儒

340、家“仁政”学说,又吸收法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兼采道家、阴阳家的合理观点,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其建议得到采纳。奠定了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1)重要内容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针对土地兼并现实,发挥仁政思想,提出“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2)积极可取和需要扬弃的有: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色彩,但是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所要扬

341、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天人感应”学说,源于原始巫术,为君权神授服务,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专制统治长久的。“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虽然是从维护统治秩序着想,但是确实有利于中国小农经济的发展,也对今天中国减轻农民负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至于“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因为古今时代背景不同,社会发展不同,就需要区别对待。今天,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小农经济必将向大农业经济迈进,正确引导这种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而不能一概套用“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的主张。三纲充满专制等级意识,应当扬弃

342、。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专制等级成分,可以改造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3)心态:既要维护君主的权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限制君主暴政。(4)特点:外儒内法3、汉武帝尊儒的措施及其影响措施:(1)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大一统政治基础,成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给后世专制王朝在用人方式方法上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3)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这是专制政权利用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其必然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事业有一

343、定的导向作用。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汉武帝的这三点措施,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的地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后来我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年之久。影响:(1)积极意义:儒家思想成为我国正统思想,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的形成和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2)局限性:结束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它的负面作用在古代社会后期日益明显,固步自封,因循守旧,阻

344、滞了学术思想的发展,阻碍了科技文明的进步,导致中国近代的落后。三、典型例题解析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李斯上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架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

345、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摘自张贷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1)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2)材料表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如何评价?(3)概

346、括材料二中李斯的言论与材料三中董仲舒言论的异同。【解析】本题三则材料反映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历史情况,解题关键是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不同地位的形成原因【答案】(1)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原因: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2)努力: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评价:秦朝的焚书坑儒与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想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实现政治上的统一。但造成的影响不同:秦朝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西汉虽也有钳制思想的不良作用,但

347、使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且推动了儒学和教育的发展。 (3)相同点:都是为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需要,加强思想控制。不同点:前者强调以法家思想排斥其他各家,后者强调以儒家思想来取代百家争鸣;前者主张用残暴手段来实现文化专制主义,后者强调教化和灌输;前者主张以法治国,后者主张以德治国。四、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1、董仲舒认为,“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一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 A、“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B、“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48、 D、“君权神授” 2、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由此,他向汉武帝提出:( )A、天人感应学说;B、君权神授学说;C、独尊儒术建议;D、崇尚法制主张3、汉武帝问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 (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4、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是(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5、汉武帝实行“

349、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 )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 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的主体6、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学密切结合 B、思想上的统一巩固了政治的统一C、促进了民族思想文化的自由发展 D、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7、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大一统”的关系,下列叙说正确的是( )A、思想上的统一巩固了政治的统一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C、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D、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8、下列关于太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而兴办 B

350、、学习内容为儒学五经C、为贵族官僚所垄断 D、使儒学地位大大提高9、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完善法律机制 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10、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中央集权的强化思想控制的加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B、C、 D、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好?”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

351、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老百姓)。丞相臣李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

352、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私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所不弃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经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 及今上(指汉武帝)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鼢为丞相绌(通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

353、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史记儒林列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以来统治思想的变化及其原因。(2)秦汉统治者均采纳了上述观点,其出发点是什么?实施结果有何不同?(3)从秦汉思想统治的不同结果,你能得到什么启示?13、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对其进行了发展,但是一直未能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视。秦朝“焚书坑儒“使儒家遭到了沉重的打击。直到汉朝儒家思想才得到统治者的重视并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请问:汉代儒学是怎样成为正统思想的?32、宋明理学一、课标与考纲要求课标: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

354、的发展。考纲: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二、重难点解析1、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宋代出现了新的儒家体系,即理学。程颢、程颐兄弟是北宋时期儒家理学的代表,合称“二程”,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源,天理的核心是“仁”,从而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相结合。朱熹是南宋时期儒家理学的代表,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王守仁(王阳明)是明代儒家心学的代表人物,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心学。他宣扬“心外无物”,认为心即理,心是万物的本源;提出“致良知”(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强调“知行合一”。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2、朱熹的主要观点:(1)理气论:认为理先于气,理是万物的本源。(2

355、)修养论: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民爱物,仁者的境界是获得精神自由的同时,还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要达到这个境界就需要个人学习并实践,强调格物致知(格是研究的意思)。(3)政治理论:强调要“正君心”,才能正纲常,最后才能达到国治、天下平。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3、程朱理学的特点、内容及实质:(1)特点:程朱理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儒学从佛、道之中吸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2)内容:哲学思想的核心是“理”或“天理”,“理”是世界的本源。“理”在社会是是儒

356、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通过“格物致知”贯通“理”。“存天理,灭人欲”。(3)实质:哲学思想的核心是“理”、或“天理”,这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依此为理论基础,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政治思想,而“天理”在人间的体现就是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可见,程朱理学是儒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适应了地主阶级专制主义进一步加强的需要,是宋、元明清时期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工具。4、如何评价宋明理学?(1)消极: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2)积极: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

357、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三、典型例题解析1、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解析】朱熹把“理”视作宇宙万物的本源,实质是把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神圣化。宋明理学以往教材内容较少,新课程标准教材加大了份量,其在新高考中的重要性也会进一步增强,要注意结合历史背景,分析理学产生的条件、主要观点和影响等。【答案】C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朱熹:“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材料二、朱熹:“人之异于禽兽,

358、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材料三、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材料四、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请回答: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消极和积极的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解析】程颢、程颐被称为“二程”,他们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同时,“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

359、界;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特别是用纲常名教几条绳索,把人束缚得更紧 。【答案】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积极: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如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态度:认可积极,批判消极。四、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魏晋时期,儒学受到了哪两种思想的挑战( )A、佛教,基督教 B、程朱理学,心学 C、佛教,道

360、教 D、道教,心学2、北宋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 )A、朱熹 B、程颢 程颐C、李贽 D、王阳明3、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A、程颢 B、朱熹C、程颐 D、陆九渊4、下列关于朱熹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他发挥了孔子“仁”的学说 B、他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先有物后有理,是其思想核心 D、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其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5、程朱理学认为把握“理”的方法是( )A、接受经验 B、学习理论C、实践感悟 D、内心反省6、理学的核心思想是( )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B、仁的思想C、心性论思想 D、人心是万物的本原7、下列属于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的观点的是( )A、天理的核心是“仁

361、”,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 B、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8、从某种意义上说,理学和心学( )A、本质上是相同的 B、内容上是相同的C、观点上是一致的 D、存在时间相同9、下列有关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理学是在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南宋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A、 B、C、 D、10、从宋代理学提出“灭人欲”,到明代心学提出“内心反省”、克服私欲,其本质目的都是为了( )A、弘扬中国传统主流文化 B、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C、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D、发扬孔子的仁学二、非

362、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程颐认为:“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就是说,格就是深刻探究、穷尽,物就是万物的本原。关于“格物致知”的,就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贯通处”。朱熹认为,要贯通,必须花功夫,格一物,理会一要穷尽。由近及远,由浅而深,由粗到精。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成四节次第,重重而入,层层而进。材料二:王阳明早年对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深信不疑。他曾面对翠竹,穷格七天七夜也没有得到其理,反而因思虑过度而致疾。从此,他开始质疑朱熹理学。后来,王阳明从禅学研究中受到启发,始知“圣人之遣,吾性自足”。并用“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来否定“格物

363、致知”说。在镇压农民起义时,他进一步悟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道理。引自最新人教版历史教科书请回答:(1)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对我们的学习方法有什么启发?(2)程朱理学与王阳明的心学有哪些主要不同点?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王阳明答顾东桥书材料二:心之本体,原是个天理,原无非理;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传习录上材料三:心之良知,是谓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自然致之者,圣人也;勉强致之者,贤人也;自蔽自昧而不肯致者,愚不者,虽蔽昧之极,良知又未尝不在也。苟能致之,即与圣人无异矣。王阳明大学

364、问材料四: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王阳明传习录上请回答:根据上述材料概括王守仁的主要思想。13、关于对宋明理学的评价,古往今来,不同的阶层和人们对其是非功过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观点:戴震在其孟子字义疏注中说:“其所谓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观点:当代学者李泽厚在宋明理学片论中说:“宋明理学在中国民族注重气节、重视品德、讲求以理通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等建立主体意识结构等方面,难道真正毫无关系吗?”请结合相关史实,阐释这两种观点。33、明清之际的儒学一、课标与考纲要求课标:列举李贽、黄

365、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考纲: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二、重难点解析1、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要观点。李贽: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痛恨男尊女卑现象;强调个性发展。黄宗羲:反君主专制,倡君臣平等,倡法治;主张学校决定是非,限制君权;倡工商皆本。顾炎武:反君主专制,倡“众治”;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经世致用。王夫之:主张“循天下之公”,“趋时更新”;认为天下唯器;具有朴素辨证的观点。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有什么共同进步之处?(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2)经济上:认为农工商皆本。(3)

366、学术思想上: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主张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所用。3、明清之际思想为什么十分活跃但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活跃的因素:(1)经济、阶级因素: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他们要求反对思想束缚,发展商品经济。(2)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进步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3)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制度日趋腐朽;明末清初处于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尖锐的动荡年代。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景象的原因:(1)明清之际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小农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缺乏民主

367、思想产生、发展所需要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2)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实行文化专制,缺乏宽松的政治文化环境。4、如何评价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一方面,这些大胆言论,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不仅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这些批判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仍寄希望于贤明君主。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他们汲取儒家的民本思想等有益营养,反对理学的不合理部分,是儒学的新发展。三、典型题解析1、君与民的关系曾在中外政治发展中不断探索,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

368、答问题。材料一 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图1(1)图1中唐太宗这句话的思想内涵是什么?在其统治政策中是如何体现的?(2)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异同?材料二 洛克(16321704)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因此人们缔结契约,组建国家,将政治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对外权。人民推选代表团组成拥有最高权力的立法机关,并选定国家的形式;其他两种权力由君主掌握、法律一经制定,任何人也不能凭借自己的权威逃避法律的制裁。(3)概括材料二中洛克的思想(不得照抄原文),指出其与孟德斯鸠主张的差异,

369、说明洛克的基本思想在英国成为近代民主国家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的。材料三 康有为在一份代拟奏折中说: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强?盖千百万之胜于数人者,自然之数矣。他在日本变政记按语中又说:吾今于此,尚非其时也。(4)材料三中奏折的主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尚非其时”的社会原因。(5)概括说明康有为的思想与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思想、材料二所反映的西方近代思想的关系。【解析】本题以君民关系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考生的材料处理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紧紧围绕

370、中心话题“君民关系”,提炼唐太宗、孟子、董仲舒、黄宗羲、洛克、康有为在君民关系方面的基本观点。第一问,首先需要准确捕获唐太宗的观点,其次需要根据对其观点的正确理解,寻找在其统治政策中的具体体现。第二问,要找出孟子、董仲舒、黄宗羲三位思想家的不同观点较易,但要得出相同点较难。这需要考生透过现象看清本质,那就是他们都属于儒家思想。第三问,要求在概括洛克思想的基础上,比较其与孟德斯鸠主张的差异,把握其在英国近代政治实践中的体现。该问不仅考查了考生对材料信息的概括能力,也考查了考生对书本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第四问,突出考查了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新问题的能力。对于命题者设计的实施君主立宪“尚非其时

371、”这一新问题,考生需要从经济阶级条件、政治思想环境方面进行思考。第五问,需要联系课本知识,归纳康有为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西方近代思想的关系。【答案】(1)重民生。戒奢从简;轻徭薄赋(2)董仲舒神化君权;黄宗羲强调民本;孟子思想介于两者之间。他们都没有超越“君主”这一思想范畴。(3)自由平等,分权思想,议会政治,法治思想。洛克提出了分权学说,孟德斯鸠明确提出立法、司法合行政三权分立的原则。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初步确立君主立宪制。(4)实行君主立宪是强国之路。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维新派力量单薄;长期的君主专制统治,民主思想影响有限。(5)批判了君主专制思想,继承与改造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借

372、鉴了西方启蒙思想。四、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将李贽迫害致死。下列哪些是其“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表现:“万世成宪,大半非圣人之言,并非万世之至论”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A B C D2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彻底批判儒家思想 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反对君主专制 D反对道学家的虚伪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

373、,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4倡导“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思想家是 A B C D5黄宗羲和韩非子对君主专制制度所持的观点几乎截然相反,其决定性原因是A所持的阶级立场根本不同 B接受外来思想影响的程度不同C所处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D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不同6以下与18世纪英国学者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观点最接近的观点是A“从字义通经义,从经义通义理” B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C“大贾富民”是“国之司命” D“天下

374、兴亡,匹夫有责”7以下关于各思想家与其的代表作的对应不正确的是A李贽焚书 B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藏书C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D王夫之读通鉴论8文艺复兴与中国明末清初批判传统思想的相同点是:有唯物主义思想 有反封建思想 有完整的思想体系 有广泛的阶级基础A B C D9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共同特点是A宣传西方启蒙思想 B弘扬程朱理学C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D反对君主专制10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之后思想界又一个十分活跃的时期。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封建制度日趋腐朽 社会剧烈动荡 商品经济发展 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A B C D(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 材

375、料一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哉,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材料二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李贽焚书卷1答邓石阳书材料三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李贽藏书卷32德业儒臣后论材料四 “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李贽焚书卷3童心说材料五 王阳明认为,“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若草木瓦石无人的良知,不可以为草

376、木瓦石矣。岂惟草木瓦石为然,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为天地矣”。传习录下请回答:(1)根据四则材料归纳李贽的主要观点,对他的观点你有何评价?(2)结合相关史实分析材料四与材料五中的观点有何不同。12、阅读下列材料:唐甄(1630-1704年)曰:“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妻笑曰:“何为贼也?”曰:“今日也有负数匹布,或担数斗粟而于途者,或杀之而有其布粟,是贼乎?非贼乎?”曰:“是贼也。”唐子曰:“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唐甄又说:“天下之主在君,君之主在心。”并提出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主要有抑尊、节俭、用贤、纳谏、重民、明赏罚等。就上引

377、言论,指出其思想核心,分析其社会根源,并说明其积极意义和局限性。34、新思想的萌发与维新思想的发展一、课标与考纲要求课标: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考纲:新思想的萌发:魏源与海国图志、林则渠开眼看世界; 维新思想: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二、重难点解析1、如何理解林则徐、魏源等人睁眼看世界?(1)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环球,去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2)林则徐、魏源等人都是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因此,他们的思想一方面带有鲜明的时

378、代变化的印记;一方面又保留着浓重的封建纲常色彩。这也是那个时代新思想的特点。2、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1)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打着孔子的旗号来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即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2)成因:康有为的出身、经历、地位,尤其是他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在向西方寻求真理、构筑其维新思想体系时,必将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当时的具体国情,了解中国传统思想之深厚、影响之深远,如果完全背离传统,必将造成巨大的阻力。而资产阶级的软弱与保守,决定了他还不可能打出自己的鲜明旗帜。希望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

379、性,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根据。3、如何理解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关系?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即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们都主张变法,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都是爱国和进步的。其区别主要是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付诸行动,而康梁维新思想不仅提供了改革的具体方案,使变法思想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且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4、比较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的异同(1)相同点: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挽救

380、民族危亡。(2)不同点:方式:维新思想主张通过改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而民主革命思想则主张通过革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政体:维新思想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而民主革命思想则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三、典型例题解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近代史上,作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大代表改良派和革命派都曾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富强作出过极大的努力和牺牲。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在前进道路上的两个交替的历史阶段。革命与改良历史地位的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既否定又发展的历史辩证关系。 材料二 2001年是辛亥革命90周年,在纪念大会上江泽民书记指出:我们要继续发扬中华儿女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381、发扬中华民族一切革命先驱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站在时代的前列,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请回答:(1)请结合时代背景指出戊戌变法运动与辛亥革命运动是如何交替出现的。 (2)概括两派政治主张的异同,并从两派实践结果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是对戊戌变法的否定与发展。【解析】本题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二者之间的关系入手设计题目。该题分别引用历史学家的评价以及江泽民同志的讲话作为命题背景,考查了学生如何站在现实的角度结合历史事实去评价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的探索史,从比较和分析中找出异同点。【参考答案】(1)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队伍有所壮大,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以康、梁为代表的改良派开

382、始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同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从创立兴中会起也开始了以暴力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活动。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改良派率先登上历史舞台,维新变法成为社会进步思潮的主流,并发展为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改良运动,但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反扑而失败。随着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手中的工具,大批的爱国人士走上了以暴力推翻清政府的道路,革命取代改良成为历史进步的主流,最终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2)相同:都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权并发展资本主义。不同:改良派要求用和平的手段通过变法参与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体;革命派要求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

383、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说明: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革命派采用革命的手段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在中国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革命派对改良道路的否定。辛亥革命树立了民主共和的旗帜,对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打击都大于戊戌变法,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这是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的发展。四、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1、下列刊物中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 ) A、民报 B、海国图志 C、瀛环志略 D、资政新篇2、康有为在论述自己的政治主张正确性的时候,所采用的理论依据是( ) A、黄宗羲的主张 B、孔子的学说 C、卢梭的学说 D、天主教的精神3、19世纪末

384、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 A、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学说相结合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实现民主共和4、胡适曾说:“进化论的介绍与传播犹如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最早向中国人介绍进化论的是( ) A、林则徐 B、梁启超 C、严复 D、陈独秀5、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6、从促进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 A、确立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主导地位 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发展 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D、有助于西方

385、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7、1894年孙中山在兴中会成立宣言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纲领,其中合众政府应是( ) A、君主立宪制政府 B、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C、北洋政府 D、各革命阶级联合政府8、20世纪初,民主共和思想取代维新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最主要的思潮之一,下列关于其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启蒙思想的影响 B、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工具 C、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力支持9、下列不属于革命派与改良派分歧的是( ) A、要不要推翻清政府 B、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 C、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D、要不要发展资本主义10、在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

386、的主张中都有所体现的思想是( ) A、民主共和 B、君民共主 C、君主立宪 D、民权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1)这两个人物属于中国近代哪一思想派别?其主张是什么? (2)这一思想早在19世纪60年代即已产生,但与19世纪末相比有哪些局限性? (3)他们在宣传这一思想时,遇到了封建顽固派的反对,并引发了一场论战。论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这一思想后来演化成戊戌变法运动,以失败告终。这一变法运动在历史上有何影响?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梁启超提出)“中国他日必以工立国。”衣食之源,不以地为界,不以人为界当以力为界。凡欲加力使大莫如机器。一人所作工,能给百日食。”“

387、机器固为这富国第一义。”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 通商者,天地自然之理,人之所藉以自存也。故言理财之学者,当并国之差别限界而无之。 梁启超史记货殖列传今义 材料三 生产之要素三:“曰土地,曰劳动,曰资本,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秒法门。”“(对外资)欢迎与反对,要以政治组织能否改革为断荀政府财政之基础稳固,而所以运用之者适其宜,则外资之必不足为国病明矣。”“(外资)用之于生产的,往往食外资之利;用之于不生产的,势必蒙外资之害。” 梁启超利用外资与消费外资之辨 请回答:(1)上述材料中梁启超提出哪些经济思想?代表了什么阶级的利益? (2)这些思想与早

388、期维新思想之间是什么关系? (3)评述梁启超思想的积极意义。35、新文化运动一、课标与考纲要求课标: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考纲: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二、重难点解析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政治方面: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反动的政治势力向革命势力猖狂反扑,妄图复辟帝制。(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根本原因)(3)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昌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而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4

389、)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直接原因)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代表人物、主要阵地及其基本内容。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基本内容:(1)口号:“德先生”、“ 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2)前期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狂人日记鲁迅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3)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3、为什

390、么说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思想得到空前解放。(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新思潮传播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4)后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4、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坚持辨证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方法)(1)积极性:(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2)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2)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他们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

391、绝对否定,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5、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派对待儒家思想有什么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不同点:维新派将西方资级的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学相结合,宣传变法. 激进派,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原因:(1)代表阶层不同。维新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激进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2)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同。一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三、典型例题解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数千年立国的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展流衍。”“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日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

392、当保守。” 1914年袁世凯祭孔会材料二 “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委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陈独秀复辟与尊孔(新青年第三卷第六期)请回答:(1)材料一中,袁世凯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实质目的何在?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2)材料二中,陈独秀是如何看待孔教的?有何进步意义?(3)针对材料一引起的社会影响,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是如何反对的?其实质是什么?【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炼有效信息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解题基本思路是联系教材中所讲新文化运动背景、新文化运动中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的在当时的进步意义并结合材料信

393、息来进行分析。【答案】(1)礼教为核心的儒学是中国立国的根本,应大力提倡儒学。目的: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影响:中国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2)陈独秀认为以孔教为核心的儒学不适应当时的中国,反对复辟帝制,反对封建文人利用儒学中落伍于时代的思想欺骗人民,儒学是社会进步的阻力。意义:为反对复辟帝制,维护民主共和国,大力抵制儒学,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3)陈独秀1915年创办新青年,发起新文化运动。实质是用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四、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最主要的历史条件是A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来禁锢人们的头脑B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新派的缺陷C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D

394、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 2、下列报刊杂志中,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是ABCD3、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主要活动基地的关键原因在于A.它是体制完备的新式大学 B.它是新青年编辑部的所在地C.蔡元培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D.陈独秀、李大钊在北大担任教授4、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这主要是由于儒家思想A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B受到北洋军阀政府的推崇C比资产阶级文化落后 D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5、下列两组漫画反映我国近代史上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运动。下列那一人物与这一运动没有关系?( )A陈独秀 B孙中山 C鲁迅 D李大钊6、就作用而言,新文化运动前期与资产阶级

395、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主要“新”在( )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地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7、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维新运动、辛亥革命的继续。“继续”的主要含义是 ( ) A.继续反封建 B.继续向西方学习 C.继续反对尊孔复古 D.继续主张民主共和8、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了前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一切皆好。”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他们A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B一定程度上受到封建思想束缚C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D没有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

396、经验9、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考生徒,应考者三百余人,皆中小学生也。在300多名应试者中,崇拜孔孟者有218人占三分之二强。1924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题为“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位?”结果孙文(孙中山)占近二分之一。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戊戌变法 B 武昌起义 C 新文化运动 D 尊孔复古10、近代中国曾出现许多期刊,其中部分存在时间较短,影响也不大,但期刊的名字却反映出时代气息,例如:曙光、新社会、新中国、进步青年、新生、新气象、救国、自由、新妇女等,这些期刊表达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主旋律是A爱国主义 B民主科学 C追求真理 D平等进步二、非

397、选择题11、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作为我国正统的意识形态,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

398、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材料三:“中国数千年来立国的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日作夜思,以为政体虽作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 1914年9月袁世凯祭孔令材料四:“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儒家思想的

399、态度。(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袁世凯对儒家思想的态度。(4)依据材料四,分析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对此应如何评价?12、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这一追求过程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36、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课标与考纲要求课标:了解孙中山新旧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考纲: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二、重难点解析:1、三民主义(1)背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加强,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许多

400、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救国方案不断受挫;(2)提出:同盟会纲领;在民报的发刊词中进一步阐发。(3)内容:民族主义一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民族革命),推翻满清贵族统治;民权主义一创立民国,(政治革命,核心),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一一平均地权,(社会革命),核定地价,革命前的归原主,革命后的归国民共有,逐步改革地主土地制度。(4)评价积极性:是孙中山描绘的振兴中华、实现近代化的蓝图;它作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它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愿望,在辛亥革命时发挥了巨大的理论作用,成为鼓舞人民群

401、众进行革命斗争的鲜明旗帜。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2、新发展新三民主义(1)背景: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夺胜利果实,军事上独裁,政治上破坏民主; 孙中山维护共和的斗争失败;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共的影响和帮助;孙中山与时俱进的精神,同意改组国民党。(2)提出:国民党“一大”通过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3)核心: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4)内容:民族主义反帝;国内各民族平等。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有。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5)对新三民主义的评价:进步意义

402、:其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局限性:其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3、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联系;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区别:在民族主义方面,旧的所突出的是“反满”,矛头指向清王朝,新的提出了反帝的目标;在民权主义方面,旧的只是抽象地提倡“自由、平等和博爱”,新的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在民生主义方面,旧的只是提出平均地权,新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4、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关系。(1)联系:新三民主义提出

403、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故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2)区别:新三民主义本质上仍是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其最终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无产阶级的要求,在民主革命之后,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阶段。(根据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原则的区别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具有人民性和革命的彻底性,且目标更为远大。而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和纲领上都没有超脱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5、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的关系(1)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方法和手段;二者缺一不可。(3)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了“联

404、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具体体现。6、新旧三民主义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作用(1)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南京临时政府制定政策和法令的理论依据;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指导思想。(2)新三民主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也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三、典型例题解析阅读下列材料: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方法。比方地主有地

405、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端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请回答:(1)据材料指出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2)据材料分析孙中山要解决什么社会的土地问题?从根本上要解决什么矛盾?(3)在解决土地间题上,孙中山反对什么?(4)从材料所述的方法分析,民生主义能否满足农民的基本要求?试评价它的具体方法。【解析】:从不同的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标中明确要求的能力之一。本题根据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设计问题,重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案】:(1)

406、看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贫富悬殊的社会矛盾。(2)资本主义社会的土地问题。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3)夺富人之田,即没收地主土地。(4)不能。孙中山提出核定地价实际上是空想,不可能实现。四、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实质意义是( )A.反清复明 B.反满兴汉 C.反对民族压迫 D.反对封建统治2、下列关于1905年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A.民族主义的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B.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C.民生主义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D.三民主义是最早的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3、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

407、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对此观点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正确地揭示了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 B.明确反对当时流行的种族复仇思想C.认为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具有双重意义 D.坚持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观点指导革命4、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时表示“将致力于社会革命”,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 )A.实现民族主义 B.实现民权主义C.实现民生主义 D.实现社会主义5、新三民主义是对旧三民主义的发

408、展,其主要表现有( ) 明确了反帝目标民权主义中主张平等的人权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核定地价A. B. C. D.6、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是( )“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A B. C. D.7、.毛泽东曾强调“新三民主义”必须是“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着重强调新三民主义必须( )A.代表工农阶级的利益 B.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D.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8、下列中国民主革命纲领中明确提出反帝目标的是( )

409、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中共民主革命纲领A. B. C. D.9、新三民主义的各项主张中,含有较充分的富民思想,主要表现在( )A.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B.中华民族自求解放C.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D各民族一律平等10、新三民主义( )贯穿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大革命时期的旗帜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指引了大革命取得胜利 A B C. D.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德意志,领胶州,虎视东方;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这中国,哪一点,还有

410、我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 陈天华猛回头 材料二 中国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后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就是反对满洲贵族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就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 初中教材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2)当时“政治革命”“民族革命”“社会革命”指的是同盟会政治纲领中的什么?(3)何评价三民主义?12、阅读下列材料 这种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

411、。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第一,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必须是联俄的三民主义。如果舍联俄而联帝,那就必须将“革命”二字取消,变成反动的三民主义。 第二,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必须是联共的三民主义。如不联共,就要反共。 第三,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必须是农工政策的三民主义。不要农工政策,不是真心实意地扶助农工,不实行总理遗嘱上的“唤起民众”,那就是准备革命失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请回答:(1)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有何区别?为何说它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2)毛泽东判断三民主义的真伪的标准

412、是什么?他的具体依据有哪些?请结合材料概括。(3)毛泽东认为新三民主义如不要农工政策,不“唤起民众”,那就是准备革命失败。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史实说明。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有哪些?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

413、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1903年12月13日(2)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致。”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414、4)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5)综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37、毛泽东思想一、课标与考纲要求课标: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代中国的深远影响。考纲: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方面的论著以及思想主张;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二、重难点解析毛泽东思想产生的背景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辛亥革命后,特别是一战期间,中国社会新生的生产力迅速增长,工人阶级的队伍进一步壮大,工人运动

415、不断发展,这就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阶级基础;()新文化运动后期,特别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思想基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威力,在欧洲与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马克思主义通过苏维埃俄国传到了中国,这就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国际条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诞生、形成及确立的过程。()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毛泽东针对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阐明无产阶级

416、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重要性。()土地革命前中期: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总结大革命失败教训和创建红色政权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探索出了中国式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将党的工作重点从从敌人力量强大的城市转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标志。()土地革命前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先后撰写了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

417、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这些论述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指导了中国革命的实践活动,这充分说明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1945年中国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长期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出理论概括而形成的科学思想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

418、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对全党和全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因而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党中央的一些总结革命经验的、制定重要政策的、发生过重大影响的文献对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三、典型例题解析 邓小平同志说:“毛泽东思想过去是中国革命的旗帜,今后将永远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反霸权主义事业的旗帜,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井冈山根据地、 中共七大材料二“工农

419、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材料三两个革命阶级中,第一个为第二个准备条件,而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级,这是正确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发展论。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材料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请回答:(1)结合以上材料所提出的观点归纳毛泽东思想形成、完善的曲折历程。(2)通过以上材料,你对

420、毛泽东思想有何认识?【解析】本题通过提供新的情景材料,反映了自大革命以来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光辉历程。回答第()题时,要立足于材料上所涉及的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观点分析其形成、完善的过程;对第()题,可围绕毛泽东思想的地位和影响加以分析。【误区】回答本题经常出现的失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脱离材料信息泛泛罗列材料上所述的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程。二是不理解两幅图片所提供的有效信息。【答案】(1)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抗战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概念,在中国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

421、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及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毛泽东思想得到丰富和发展。()认识:毛泽东思想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四、能力测试一、选择题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地革命道路是()A.农村保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B.城市中心论C.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D.建立人民民主专政中国革命走上述道路,主要取决于()A.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B.中国的农村人口多C.敌人在农村力量薄弱D.中国的特殊国情延安时期,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进行了完整阐述。

422、其中,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这两步是()A.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C.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D.资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下列那部著作不是毛泽东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高度的标志?()A.论人民民主专政B.论十大关系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57年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为了()A.开展整风运动,克服官僚主义B.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团结C.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D.巩固发展三大改造的成果毛泽东思想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下列毛泽东著作反映了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其先后顺序是()中国革命战

423、争中的战略问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论十大关系A.B.C.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七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二、非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中共七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偏向。”邓小平在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中说“不仅今天,而且以后,我们都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请结和所学知识,概述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谈谈你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有人说:“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你

424、怎样理解这句话? 38、邓小平理论一、课标与考纲要求课标: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考纲: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二、重难点解析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l)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新技术革命浪潮迅猛兴起。(2)理论基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3)历史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4)现实土壤: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1975年,邓小平复出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针对“文革”的错误进行整顿。纠正“左”倾错误,大力发展

425、经济,力求社会稳定,这些基本思想标志着这一理论开始酝酿。(2)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这一理论开始产生。首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批判了“两个凡是”,为恢复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会上党重新确立了这一思想路线,为以后这一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次,会议确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来针对拨乱反正中出现的错误思潮,邓小平又及时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从而奠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一思想逐渐发展,这一时期进行了全面的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重点是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26、在沿海创办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开始形成中国特色。所以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概念。 (4)党的十二大后,这一理论的实践全面展开。改革从农村扩大到城市,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从建立特区到形成沿海开放带。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科学,对国民情况的认识更加深刻。因此在党的十三大上进一步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5)党的十三大后,我党我国经历了一个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坚持这一理论,经受了考验,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也在历史的比较、在国际观察中证明,我们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从而使这一理

427、论走向成熟。 (6)“邓小平南方谈话”:从理论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并形成体系。 (7)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更加鲜明简洁的科学概念,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3、简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精髓,并指出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主要内容:(1)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发展动力:改革;(3)改革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4)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5)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6)发展阶段:社会主义

428、初级阶段;(7)战略步骤:三步走战略;(8)领导力量: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9)依靠力量: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10)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指导意义:(1)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邓小平理论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2)作为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

429、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4、怎样理解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和意义?(1)主要内容: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新理解;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等。(2)意义:“南方谈话”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理论上回答了当时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些重大认识问题。是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高度,也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南方谈话”表明了中国深化改革的决心,指引了中国前进的方向,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并形成体系。三、典型例题解析阅读下

430、列材料:“思想创新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与执政经验的历史总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思想创新是使我们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一次又一次挑战,从而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基本保证。什么时候思想僵化了,跟不上形势的变化,什么时候就会造成损失,付出代价,陷于被动局面;相反,什么时候能够面对国情,实事求是,什么时候就能使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顺利发展。”请回答:(1)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的创新中产生的两大理论是什么?(2)结合两大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以史实说明材料中的观点。(3)简要分析促使两大理论产生的共同因素。【解析】:本题通过提供材料,创设新情境,从创新的角度对党的发展历程做总结,进行对综合能力的

431、考查。回答应首先概括材料的观点,创新有发展,僵化受挫折,这是对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的总结。第(2)问可直接答两大创新的理论成果,第(2)问关键要准确概括出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及能说明影响的史实,第(3)问应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进行分析,注意展开。【答案】:(1)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2)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领导集团“僵化”地坚持“城市中心论”的俄国革命模式,结果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战略,形成毛泽东思想,并最终指导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左”倾错

432、误发展,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两个凡是”,导致文革十年内乱和19761978两年的徘徊;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实事求是为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完成历史转折,形成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3)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创新的产物;吸取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借鉴了外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答出三点即可得)四、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歌曲春天的故事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与歌词对应的两个历史事件是

433、( ) A实行改革开放和发表南方谈话 B提出一国两制和发表南方谈话 C实施市场经济和实行改革开放 D实行改革开放和实施市场经济2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的内容有(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一国两制”的构想 A B c D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 ) 提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断 关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理论 科学地分析了当今的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 A B c D4下列事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 ( )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434、的国家政权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行赎买政策 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A B. c. D 5.在中国近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一井冈山道路;在中国现代,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 ) 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B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6.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目的是 ( )

435、A借鉴资本主义经验 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7下列关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强调了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 B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 D使“发展才是硬道理”深人人心8.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最大贡献是( ) A.领导并指挥了淮海战役 B.率领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D. 领导并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9.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救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斯郡天宝蕴物华,治水秀山,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不早于 ( ) A19

436、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10、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 ) 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 是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旗帜 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A B c D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8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总结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材料二 邓小平全面、深入地观察了各个国家包括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之后,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437、。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材料三 邓小平说:“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来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文选请回答:根据以上材料,概括邓小平的主要思想主张,并结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史实,简述邓小平对这些思想的实践情况。(要求:表述成文,不超过250字) 39、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观点及其影响一、课标与考纲要求 课标:了解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考纲: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二、重难点解析1、苏格拉底的主要思

438、想观点。(1)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但反对忽视道德、追求功利。(2)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认识你自己”。(3)“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提倡善良的道德,他的伦理思想是“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概念的认识,而善包括健康、财富、地位、荣誉以及正义、勇敢等美德。(4)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2、苏格拉底产生这种思想倾向的时代背景。(1)雅典政局:苏格拉底在政治上支持寡头政治,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对伯里克利时期民主制的繁荣不以为然。公元前5

439、世纪后期,繁盛一时的希腊城邦,世风日下,道德沦丧,城邦民主制度的弊端暴露无遗。究其原因,苏格拉底认为是雅典的一些政治领袖们,通过迎合公民的私欲来愉悦自己,从而宠坏了某些雅典公民,使他们变得懒惰、放纵、狂暴、粗野和傲慢。为了重建人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苏格拉底不断针砭时弊,提倡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2)智者的出现:智者在许多知识领域都是大胆的探索者,他们的思考也非常深刻。但是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带有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忽视道德,追求功利。3、苏格拉底的人格魅力。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到雅典陪审法庭的审判,被判有罪,处以死刑。罪名是腐蚀雅典青年和不敬神

440、。苏格拉底自愿选择死!这样,苏格拉底既遵守了城邦法律,又捍卫了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这种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与18世纪的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因此,他被视为18世纪西方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三、典型例题解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你,我的朋友,伟大、强盛而智慧的城市雅典的一个公民,像你这样只注意金钱、名位,而不注意智慧、真理和改进你的心灵,你不觉得羞耻吗?”材料二:美德即知识。请回答:(1)上述材料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2)根据材料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在他的眼中,优秀的个人具备的必要素质有哪些?(3)其在古希腊历史上的地位是什么?【解析】本题主要是围绕苏格拉底的主张及地位而设计

441、的一道材料题,是两则文字材料,只要学生首先能够辨别出这是苏格拉底的主张,下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通过材料二中“美德即知识”可以获取有效信息,不难得出。第二问中需要注意的是它并不是完全考课本知识,要把材料与设问相结合,把对问题的回答建立在对材料的分析应用上,突出运用材料论证,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以充分发挥材料本身在解题中的价值。根据具体要求回答问题,不多答不少答。看清设问指向,要求根据材料回答的,就不要把平时所学内容都答出来。”优秀的个人具备的素质有哪些”就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第三问中,考察苏格拉底的历史地位,课本当中介绍苏格拉底是把他放在西方三次思想解放史当中的第一次古希腊智者运动。所以

442、它的历史地位就不难概括了。【答案】(1)是古希腊苏格拉底的思想。(2)其主要思想是: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但反对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美德即知识”。 历史地位: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是古希腊智者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3)优秀个人必备的的素质: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崇尚理性。四、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马克思说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苏格拉底的哲学创造表现在( )A、最早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B、把哲学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C、创立了逻辑学,是哲学成为真正一门独立的学科D、主张“认识你自己”,是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2、关于苏格拉底名

443、言“美德即知识”的正确理解应当是( )A、美德是获得知识的前提 B、美德是知识存在本质所在,而知识又是美德的充分条件C、美德就等同于知识D、知识能充实道德3、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的是( )A、普罗塔戈拉 B、苏格拉底 C、芝诺 D、马丁路德4、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包括( )知德合一把人类及环境作为探讨的课题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A、 B、 C、 D、5、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与苏格拉底类似的是( )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A、 B、 C、 D、6、苏格拉底心目中的优秀个人应具备的必要素质有( )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崇尚理性A、 B、C、 D、7、康德说:“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

444、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能够自觉地运用自己的理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并为之献出生命的是( )A、普罗泰戈拉 B、亚里斯多德C、苏格拉底 D、柏拉图8、 以下关于苏格拉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认识你自己”是他哲学探索的指南B、 主张为一个人的理智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该去做C、 与强权妥协D、 尊崇理性,信奉思想自由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苏格拉底的基本主张的是( )A、强调理性、否定权威 B、忽视道德、追求功利C、认识你自己 D、“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10、“Know yourself”是哪位哲人的名言( )A、泰勒斯 B、 苏格拉底C、普罗塔格拉 D、亚里斯多德二、非

445、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格拉底还说: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因为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美好的,凡认识这些事的人决不会愿意选择别的事情;凡不认识这些事的人也决不可能把他们付诸实践,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所以智慧的人总是做美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材料二:凡是为一个人的理智所判断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者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去予以抵制,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人民

446、版必修三请回答: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苏格拉底思想中的哪一点和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极为相似?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希腊主神宙斯像 材料二:古代希腊神话中的诸神雕塑 材料三:苏格拉底之死材料四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到“不尊敬城邦所尊敬的诸神、并引进新神”和“破坏青年”的指控。许多判官表示可以赦免他,但要他保证不得再追求知识、探索哲学。苏格拉底只要略表妥协就可免于一死。他的亲友、门徒也都劝他或交纳赎金,或逃亡。然而70岁的苏格拉底自愿选择死!有人见证说:“他表现了英勇不屈的精神因为自从他认定了,对他来说,死比继续活下去更好以来,他就一直坚定不移地向死亡迎上前去,即

447、使是对别的美好的事情也没有这样坚定,他从来没有对死表现过任何软弱”。罗素:西方哲学史古代哲学(卷第二篇)请回答:(1)图一和图二体现了古希腊文化的什么特征?(2)观察图片三,阅读材料四,苏格拉底临死之前,还在与学者们探讨人与灵魂的关系,说明什么?苏格拉底坚定地面向死亡,支撑他的是什么精神? (3)联系“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指出苏格拉底对人文精神的贡献。40、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一、课标与考纲要求 课标:1、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448、 考纲: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主要作品;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主要观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启蒙运动的社会影响。二、重难点解析 1、近代西方人文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根源 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了资产阶级的产生,他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用肯定现实的、肯定人性的思想反对天主教会的神权专制,以达到自身的解放,从而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 2、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薄伽丘:代表作十日谈,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但丁:代表作

449、神曲彼特拉克:代表作歌集,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1)文艺复兴运动文坛三杰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成就:文艺复兴运动的旗帜、性质及影响 旗帜:人文主义,其含义为恢复被基督教禁欲主义所泯灭的人性。 性质: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影响:文艺复兴打破了欧洲思想文化界在宗教神学控制下万马齐喑的局面,摧毁了教会的精神独裁;促进了欧洲近代思想文化及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了资本主义世界曙光初露,为消灭封建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开辟了道路。 (2)宗教改革运动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只要信奉上帝,灵魂就可以

450、得救;主张简化宗教仪式,认为僧侣可以婚配和还俗;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认为君主拥有上帝授予的权力,可以处罚教士甚至教皇。宗教改革的性质及影响: 性质: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影响: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巩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总之,宗教改革在思想上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在实践上否认了教会对欧洲的统治,为扩大国家的权力提供了理论。 (3)启蒙运动背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

451、壮大;近代科学的兴起;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激化了阶级矛盾。启蒙运动的基本内容:集中力量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及教权主义,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民主和科学。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代表人物国家代表作主要主张伏尔泰法国哲学通信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鸠法国论法的精神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天赋人权,认为政权属于全体人民,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卢梭法国社会契约论反对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康德德国纯粹理性批判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天赋人权,言论自由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法律应该保护个人

452、权利启蒙运动的性质及影响: 性质: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影响:破除了人们对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的迷信,自由平等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启蒙思想家们的思想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并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为世界其他国家反对专制暴政的斗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启蒙运动之间的关系。 (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是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主要侧重于使人获得或满足基本的生理欲望,是对基督教禁欲主义的一种反

453、叛; (2)宗教改革是对文艺复兴的一种延续,宗教改革的内容也蕴涵着人文主义思想,只不过它侧重宗教领域的思想。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们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3)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继承表现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上,要求从教会束缚下解放人的个性,对人文主义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发展是指启蒙运动把矛头集中指向封建社会的全部上层建筑,并且启蒙思想家为未来的“理性”社会设计了一幅幅蓝图,提出了整体改造社会的方案,直接为欧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三、典型例题解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马克思曾

454、经肯定马基雅维利(14691527年)及其后一些近代思想家在国家观上摆脱神学的束缚说,他们“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他们都是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律”。潘汉典君主论译序材料二 必须理解:一位君主,尤其是一位新的君主,不能够实践那些被认为是好人应作的所有事情,因为他要保持国家,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不讲仁慈,悖手人道,违反神遭。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材料三 他(马基雅维利)那些歌颂强者,宣扬暴力的主张,都是国绕着一个中心思想为了实现统一的意大利这个最高目标,可以不择手段,不仅如此,透过这些似手骇人听闻的言论,我们还可以发现他的政治思想中的合理内核,这就是马克思所指出的,马基雅维

455、利使“政治的理论观点摆脱了道德”,而把“权力”“作为法的基础”。 王锐生马基雅维利译序请回答:(1)马基雅维利是什么样的历史人物?(2)马基雅维利所处的那个时代,欧洲正在进行着一场什么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3)根据材料,归纳马基雅维利的主要思想。(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基雅维利的思想代表什么阶级的何种要求?【解析】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本质和历史意义是该题的考查重心。“小切口、深分析”是该题的主要特征。马基雅维利不是这一部分要求了解的重点历史人物,但试题要求学生通过对历史素材的分析,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把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

456、行分析评价,正反映了新课程高考的能力目标。回答第一问时,要注意题指历史人物的称谓,身份。第二问难度较小,但要注意简要扼要不能罗嗦,弄巧成拙。第三问要善于从材料中归纳,注意结论性的语句。回答第四问要注意是两个问题,什么阶级,当然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何种要求,材料三中已明确指出是实现意大利统一这个最高目标。【答案】 (1)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等。(2)文艺复兴。人文主义。(3)以“人”的眼光观察国家(摆脱神学的束缚);政治不受道德约束;宣扬暴力;权力是法的基础。(4)资产阶级。要求建立独立统一(意大利)的国家。四、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搭配错

457、误的是A彼特拉克以“人学”对抗“神学” B拉伯雷提出三权分立学说C卢梭倡导“人民主权”说 D狄德罗宣扬科学与理性2文艺复兴与中国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潮的相同点是有唯物主义思想 有反封建思想 有完整的思想体系 有广泛的阶级基础A B C D3“伏尔泰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所以伏尔泰也可能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这一推理最可*的前提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A有少数抨击英国的君主立宪 B有少数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C一般都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 D一般都抨击英国的君主立宪4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458、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5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萌芽最先在意大利出现 B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C天主教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D意大利有杰出的文化遗产6文艺复兴运动的最主要影响是A促进了欧洲文学艺术的发展 B促进了欧洲近代科学的产生C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 D促进了欧洲人民的思想解放7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不包括A摧毁了西欧的封建势力 B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的发展8下列各项符合康德的是他是德意志哲学家赞成卢梭的“人生而自由”的观点主张依据契约建立“主权在民”的国家主张“要有勇气

459、运用你自己的理智”A B C D9下列关于启蒙运动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武器 B对拉美独立运动产生巨大影响C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D是美国独立战争的思想武器二、非选择题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十四和十五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为着发展生产需要文化科学知识,而新文化的发展必须突破教会的桎梏。在社会上兴起了复兴希腊罗马的哲学、文学、艺术作品和历史文物,重新研究已被湮没了千年之久的古典文化的运动。它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封建制度的斗争。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体系是人文主义”朱寰世界中古史 材料二 人文主义者皮

460、柯(14631494)在论人的尊严中宣称,上帝赋予了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自身的能力,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马克垚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材料三 人文主义者阿尔伯(14041472)说:“大多的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马克垚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材料四 诗人但丁(1265-1321)很早就说过,“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身上”。人文主义的鼻祖彼特拉克同样说过:“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马克垚世界历史中古部分根据以上材料,从背景、内容等方面评价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

461、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二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

462、,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各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请回答:(1)归纳材料一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有何进步意义?(3)据材料三,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

463、了什么主张? (4)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一、三各侧重什么?41、近现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文学与艺术一、课标与考纲要求课标:(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3)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4)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5)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考纲:(1)经典力学:伽利略、牛顿对经典力学建立所作的贡献;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2)生物进化论

464、: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及其意义。(3)相对论与量子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及其意义、量子论的提出与发展。(4)文学的主要成就: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和苏联文学。(5)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的代表性作品。二、重难点解析1经典力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1)主要内容: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即经典力学体系。(2)历史地位: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使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向前发展,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推动力学和天文学的发展,促进两次工业革命的

465、到来。2进化论及其影响。(1)背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相继发生,科学技术长足进步,人类视野不断拓宽,思想文化更加开放。生物学的进步。(2)主要观点: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内容: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3)影响:是对封建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打破了造物主造人的神话,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使人类在思想上发生了飞跃。在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近代中国思想界也引起巨大震动。3相对论的内容和意义。(1)内容: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相对论是指在物体运动时,

466、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打破了传统的绝对时空观。广义相对论是指物质存在的现实空间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空间的结构取决于物质的质量及其分布情况,空间弯曲的程度体现为引力场强度。(2)意义:是对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的重大突破。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4量子理论。(1)背景:19世纪的物理学领域,以牛顿力学为基础,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19世纪末,物理学界的重大研究课题是黑体辐射,量子理论就是在此过程中发现的。(2)诞生:1900年,德国普朗克,提出量子概念。(3)发展:1905年,

467、德国爱因斯坦,推广到光学中,解释光电效应,得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结论。数年后,奥地利、德国的物理学家,建立量子力学。(4)意义:让人们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物理学中的传统观念,使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5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美术出现的社会背景和特点。(1)浪漫主义美术背景:产生于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2)浪漫主义美术特点: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表现激烈奔

468、放的感情。总之,他们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3)现实主义美术背景: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使人民及知识分子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因此他们要求真实地表现现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4)现实主义美术特点: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三、典型例题解析1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他( )A否定了牛顿力学的原理B借鉴了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的学说C揭示了时间和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属性D修正了能量、质量互相转化的理论【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相对论的理解和认识。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揭示了物

469、质、时间、空间和运动之间在本质上的统一性,并把牛顿力学作为特殊情况概括在内。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理解相对论的内容和意义。【答案】C2让发电机原理走出实验室,给人类带来新的光明的“普罗米修斯”是( )【解析】“让发电机原理走出实验室”指电成为新能源,在生活中开始使用。“带来新的光明”是指出现了新的照明工具电灯,所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人是爱迪生。【答案】C四、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有物理学家说:“19世纪物理学大厦已经全部建成,今后物理学家只是修饰和完美这所大厦。”这所“大厦”的奠基者是( )A哥白尼 B伽利略C牛顿 D法拉第2罗素说:“几乎所有现代世界与古代世纪之间的区别,都得归功于在十七世纪取得

470、最辉煌成就的科学。” “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 是指( )A经典力学 B生物进化论C量子理论 D相对论3“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主要说明牛顿的发现( )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B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C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4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表现在( )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促进了欧洲理性主义思潮的萌芽 被引进到中国,促进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产生A BC D51999年12月,在20世纪最后一期的时代周刊中,评选出一位“世纪人物”。时代

471、周刊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谜的开启者”、“以其最伟大的思想和无与伦比的形象独占鳌头”。据你推断,这个“世纪人物”应是( )ANewton BDarwin CEdison DEinstein61945年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平民伤亡惨重爱因斯坦认为“人类打开了这个潘多拉魔匣”打开这个“潘多拉魔匣“的钥匙是( )A牛顿经典力学 B.相对论C量子力学 D网络信息技术7下列作品中,以19世纪法国社会的真实面貌为背景,深刻揭露复辟后的法国封建王朝统治下社会的黑暗和堕落,是一部现实与浪漫相结合的作品的是( ) A红与黑 B悲惨世界 C战争与和平 D人间喜剧 8长篇小说红

472、与黑真实地再现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法国的社会状况,该作品的文学艺术风格属于(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C现代主义 D印象主义9现代派对色彩和视觉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下列作品属于现代派的是( )A B C D10美国许多青少年无休止地观看电视,日益发福,成了“沙发土豆”,说明( )A美国的电视事业发达 B电视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C电视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D电视引领着文明发展趋势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苹果为什么垂直落地?为什么不向旁边、不向上而总是向着地面落下呢?我想这一定是地球吸引它的缘故。苹果、月亮不都是一样吗?月球围绕地球转,无疑是

473、地球吸引力像一条看不见的绳索,在拉着月球。如果真如此,地球以及其他一切行星也肯定都被吸引着。那么,能否认为这种引力是作用于任何两个物体的物质的普遍性呢?牛顿材料二 我不过就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牛顿 材料三 生物母体生出的众多后代,为攫取生活的必需条件而斗争,众多的后代不会绝对相同。其中优秀的物种在生存竞争中取胜了,其他被淘汰了,这就是优胜劣汰。物种起源序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举例说明牛顿捡到的“光滑的卵石”和“美丽的贝壳”。(2)材料三表达了达尔文的什么

474、学说?其核心是什么?(3)有人认为爱因斯坦相对论提出使牛顿力学失去了光辉,而达尔文的进化论也因被殖民者利用失去了进步性。这些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4)为什么说达尔文在牛顿之后最终“逐走了”上帝?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方“博爱”化为竞争中的蓄意刁难和嫉妒。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刀剑成了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总之,同启蒙学者的华美诺言比较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恩格斯材料二 我的作品有它的地理,有它的谱系和它的家族,它的场所和它的特产,它的人物和它的事件,正如法国有它的盾徽,有它的贵族和平民,有它的手艺者和

475、农民,有它的政治家和花花公子,有它的军队一样,总之,有它的整个社会。巴尔扎克请回答:(1)恩格斯在材料一中所说及的是欧洲哪一文学流派兴起的原因,试作简要分析并概括这一文学流派的特点。(2)巴尔扎克文学作品属于哪一文学流派?这一流派兴起的原因和特点又是什么?42、商鞅变法一、课标要求: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二、重难点解析 1、商鞅变法面临的时代特征及其改革必然性是什么?这一考点实际上就是需要我们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首先总体上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大变革时代,然后从经济、政治、

476、军事和思想文化几方面具体阐述,具体内容如下:经济领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变法的根本原因)政治领域:分封制宗法制遭破坏,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基础的变化,对上层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军事领域: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各国纷纷改革变法。(变法的直接推动力)思想文化领域:法家思想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成为变法的思想武器。引导学生联系必修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理解这是个形成“百家争鸣”的时代。 2、如何评价商鞅变法? (1)引导学生从变法的内容,尤其是“废井田,开阡陌”中分析变法的

477、性质:商鞅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一场彻底的封建化改革运动。 (2)引导学生从内容中归纳变法所带来的影响:积极性(历史作用):A、经济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从“废井田,开阡陌”的影响分析)B、政治上: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破了贵族世袭,军功地主大量涌现,并成为封建统治的重要支柱。(从“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二十爵制”的影响分析)C、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也可从“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二十爵制”的影响分析)局限性:商鞅变法处在一个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性使变法不可避免带有一

478、定的局限性。A、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如:刑法严酷B、加重剥削压迫:如:连坐法总之,商鞅变法虽然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的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三、典型例题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

479、,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请回答:(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据材料一、二说明变法法令推行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3)材料二、三的作者对商鞅变法各持什么态度?材料二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解析】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原因、内容,以及不同对象对商鞅变法的评价。(1)主要结合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和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以及所学的法家思想内容来解决。(2)需要结合教材所学商鞅变法内容,对材料二进行归纳。(3)通过对材料的理解,不难看出。【答案】(1)法家

480、 秦孝公的支持 (2)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战,重农抑商(3)材料二持否定态度,材料三持肯定态度 “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 “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四、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造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 )A、重农抑商 B、统一度量衡 C、迁都咸阳 D、按军功授爵2、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社会转型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燔诗书而明法令” B、“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C、“集小乡邑为县,罢令丞” D、“为田开阡陌封疆”3、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政治影响最深远的是 (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481、 D、建立县制 4、商鞅变法之所以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主要是因为这次变法 ( )A、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B、建立了严密的户籍制度 C、建立了二十等爵制 D、推行连坐法5、商鞅变法中的地方官吏的选用与西周最大的不同是 ( )A、世袭 B、国君直接任命 C、中央任命 D、以上都不是6、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 ( )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 B、新兴地主阶级的积极推动C、各诸侯国国君的支持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7、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商鞅暴死,秦法未亡”。以上现象说明: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商鞅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 变法者多数

482、没有好结果 商鞅实行严苛的法律自食其果 ( )A、 B、 C、 D、8、春秋战国时期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日益破坏,其根本因素是 ( )A、铁器、牛耕使用 B、私田增多 C、土地私有化程度加深 D、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9、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项的先后顺序: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贵族采用新的剥削方式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私田产品 齐国采用“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初税亩” ( ) A、 B、 C、 D、 10、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变法的指导思想正确 B、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变法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D、商鞅对变法法令的严格执行(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 令民

483、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首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爵。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认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者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入三十县。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商鞅变法,有哪三方面的重大措施? (2)在经济方面,商鞅变法有何积极意义?从长远来看,商鞅的经济政策有哪些消极作用? 43、孝文帝改革一、课标要求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二、重难点解析 1、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与民族融合之间的相互促

484、进作用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从分析孝文帝改革的影响着手,具体如下: (1)汉族对北方各族的影响: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各族生活习惯的汉化。经济上:均田制、租调制的颁布和实行,使鲜卑族劳动者成为农民,脱离了游牧生活,完成了封建化过程。同时鲜卑贵族变成了地主经济生活的变化;文化上:各种移风易俗的措施,加速了北方各族汉化。如易服装、改汉姓、通婚姻和讲汉话等。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 (2)北方各族,尤其鲜卑族对汉族的影响:鲜卑族优秀文化融入汉族文化中,鲜卑族畜牧业生产经验和技能,在汉人中得到传播,对北方的经济生产起着一定影响。在服饰、食物等方面也显示汉人受鲜卑文化的影响。 2、

485、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起的作用?将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按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分类,最后归纳指出,这些变化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为后来统一奠定了基础,具体如下:(1)经济上: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使鲜卑的牧民化为农民,扩大和巩固了自耕农队伍,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2)政治上:在改革中迁都,实行官吏俸禄制,设立三长制,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这些措施加强了国家管理,有力地推动了政权的汉化。(3)思想文化上:改革中移风易俗,全面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如兴儒学、恢复汉族礼乐制度、定官制、修律令等,加强了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南北之间民族隔阂逐渐消除。这些都为隋唐

486、时期国家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在中华民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三、典型例题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良丁,谓良人);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止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人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初受田者,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计见口,有盈者无受无还,不足者受种如法,盈者得卖其盈。诸宰民之官,各随近给公田有差,更代相付,卖者坐如律。 资治通鉴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一项措施?(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实施这一措施的前提条件?(3)请依据

487、材料概括这一措施的主要内容。(不得照抄材料)(4)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积极影响?【解析】(1)难度不大。从材料“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良丁,谓良人);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止四牛。”等,即可判断出“均田制”。(2)通过教材知识,可以知道,政府是将无主荒地和政府所控制土地分给农民使用,并未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以,前提是政府掌握大量土地。(3)主要从材料中归纳,需要注意的是要仔细阅读材料,不能漏掉要点。(4)通过所学知识,即可回答,要注意从国家和农民两个角度思考。【答案】(1)均田令。(2)政府能够掌握、支配大批无主荒地。(3)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

488、20亩,不授桑田。死亡或年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植一定数量的桑。露田不得买卖。政府官员就近授给一份公田,离职移交给继任者,不得买卖。(4)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得到了一定量的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一定程度上解决流民问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四、能力测试 1、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 ( )A、佛教的传入 B、疆域的扩大 C、民族的融合 D、全国的统一 2、北周鲜卑大臣豆卢绩自愿弃官去学儒家经典,皇帝对此大加赞赏。使北周君臣醉心于汉化的原因是( )A、商鞅变法 B、王安石变法

489、C、孝文帝改革 D、张居正改革 3、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哪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 ( )整顿吏治 颁布均田令 迁都洛阳 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A、 B、 C、 D、 4、导致北魏孝文帝改革前社会矛盾激化的因素有:宗主督护制 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 民族关系的合理调整 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碰撞 ( )A、 B、 C、 D、 5、北魏孝文帝主动推动汉化政策的实质是 ( )A、提高少数民族的素养 B、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 C、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D、民族的融合 6、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C、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

490、、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7、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改革都取得了成功 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改革的进展很顺利 D、都改革了原有的生产关系8、北魏孝文帝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北方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封建化进程。其中的根本性措施是( )A、推行均田制 B、实行租调制 C、迁都洛阳 D、推行生活习俗方面的汉化政策9、北魏实行均田制,其中的“均田”是指 ( )A、按全国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无限度地授予无地农民C、对广大农民平均分配土地 D、不侵犯地主阶级的土地占有10、孝文帝提倡鲜卑人与汉族人通婚,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联姻 ( )A、笼

491、络汉族地主 B、稳定鲜卑社会 C、巩固北魏统治 D、学习汉族文化 (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于是始改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旃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贺楼氏为楼氏,勿忸于氏为于氏,尉迟氏为尉氏;其余所改,不可胜纪。 材料二 魏主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成纳其女以充后宫。陇西李冲以才识见任,当朝贵重,所结姻,莫非清望;帝亦以

492、其女为夫人。诏黄门郎、司徒左长史宋井定诸州士族,多所升降。又诏以:“代人先无姓族,虽功贤之胤,无异寒贱;故宦达者位极公卿,其功、衰之亲仍居猥任。其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自太祖已降,功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官,一同四姓。(四姓,卢、崔、郑、王也)自此以外,应班士流者,寻绩别敕。其旧为部落大人,而皇始已来三世官在给事已上及品登王公者为姓;若本非大人,而皇始已来三世官在尚书已上及品登王公者亦为姓。其大人之后而官不显者为族;若本非大人而官显者亦为族。凡此姓族,皆应审核,勿容伪冒。令司空穆亮、尚书陆磅等详定,务令平允。”磅,馥之子也。 资治通鉴请回答: (1)

493、材料一中,孝文帝提出改汉姓的理由是什么? (2)北魏孝文帝采用魏晋门阀制度,对鲜卑族起了什么作用?44、俄国农奴制改革一、课标要求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二、重难点解析 1、如何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发生? (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上半叶,沙皇俄国仍然是一个以农奴制为基础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但资本主义因素在俄国社会内部逐步发展起来。大工厂逐渐代替手工工场,机器生产逐渐代替手工操作,自由雇佣劳动逐渐代替农奴劳动。农业中商品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自给自足的

494、自然经济日趋瓦解。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着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导致俄国大大落后于西欧诸国。在农奴制度下,农民被牢牢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没有人身自由,因而无法满足工业对大量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另外,在地主的强取豪夺下,广大人民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从而严重地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这一切都表明要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冲破农奴制的束缚是首要任务。 (2)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抗争。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受压迫最为深重,他们不断斗争。从1826年到1861年改革前,总共发生了1000多次农民起义,而且规模一年比一年大。他们从拒服劳役、抗纳代役租开始,继而发展到烧毁庄园、杀死地主,甚至发展到举行大规

495、模反对沙皇政府苛捐杂税和官吏压迫的大暴动。在自发的农民运动影响下,受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双重压迫的工人以及受阶级压迫的少数民族,也不断起来同反动势力作斗争,这些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沙皇专制统治,动摇了农奴制度的基础。 (3)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群体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年),它是俄国历史上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第一次公开武装起义。它标志着俄国革命运动史的开端,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其后,以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进一步抨击沙皇专制和农奴制度,要求社会变革。 (4)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在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与英法两国作战,对比之

496、下,俄国在各方面的落后更是暴露无遗。在这场战争中,俄国人第一次见到了铁甲舰和更加先进的枪械,在军需运输方面俄国没有象样的公路和运输工具。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和落后性,加剧了农奴制的危机。 (5)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唯有变革才能自救。正因为如此,在内外交困形势下上台的亚力山大二世才主动推进改革,他认为“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2、如何理解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与局限性?(1)尽管这次改革不如革命彻底、迅速,但它毕竟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表现。它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

497、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因此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2)正是由于这种自上而下变革的不彻底性,使得俄国无法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全面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其历史的消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用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必然给正在发展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造成人民购买力降低,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广大农民对改革的不满。加之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尤其是农奴制残余保留过于浓厚,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三、典型例题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放自己,不

498、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二: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为止。 解放农奴宣言 材料三: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请回答: 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据上述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意义和实质。【解析】 据材料一的内容可以看出,亚

499、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并不是真正为了解放农民,而是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可以从材料二中归纳。材料三明显说明农民负担加重,对改革不满。改革的意义要适当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实质须紧扣整体材料来概括。【答案】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改革加重农民的负担,引起农民不满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对农民是一场掠夺。四、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1、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A、空前发展 B、危机四伏 C、正式确立 D、已经崩溃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在

500、A、新思潮的涌动 B、农奴起义不断C、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D、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3、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A、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B、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C、俄国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 D、俄国农奴的地位有所提高4、在俄国历史上,对外战争与国内的改革往往有一定的联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外战争的失败是俄国在国内实行改革的根本原因 B对外战争失败后,俄国国内改革受到外来势力的干预C克里木战争的失败促使俄国社会发出要求变革的呼声D日俄战争的失败再次动摇了沙皇政府的根基,促使沙皇政

501、府实行地方自治改革5、下列对“二一九法令”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 B、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C、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D、使农民完全摆脱了土地的束缚6、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在客观上A、维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B、巩固了沙皇专制统治C、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D、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7、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A、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矛盾C、落后的政治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矛盾 D、广大人民与沙皇专制政权的矛盾8、有人认为“1861年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的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原因是A、遭受资本主

502、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B、付出高额赎金C、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 D、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9、之所以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 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C、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 D、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0、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50年以后,英国同俄国的冲突大概是不可避免的了。全欧洲各个国家革命失败后,俄国在欧

503、洲大陆上几乎没有劲敌了。而这次欧洲大陆各国的革命运动之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俄国干涉的结果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堡垒、后备阵地和后备军。 人民的英国史材料二: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关于“结束克里木战争的宣言”。为了加快和约条款的签订,并防止(甚至在将来)从朕方面产生任何贪功和侵略的思想,朕同意规定一些特别的预防办法,以免朕的军舰和土耳其的军舰在黑海中发生冲突,同意在比萨拉比亚南部,邻近多瑙河的地方划定新的分界线。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这次战争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俄国的将军们和官吏们更加无能,俄国的严重的弱点,过去外界所没想像到的,现在都暴露出来了。 人民的英国史请回答: (1)人民的英国史作

504、者认为1850年以后英俄冲突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克里木战争的结果怎样?对俄国将产生哪些影响? (3)通过材料了分析,俄国战败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12、关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有下列两种观点: 观点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观点二: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沙皇为巩固封建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的改革。 请回答:你同意哪一种观点?为什么?45、明治维新一、课标要求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

505、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二、重难点解析如何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日本明治维新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影响可从积极性和消极性两个方面来理解:积极性:(1)它体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主义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2)它为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危机创造了条件,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因此,明治维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的任务,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是日本历史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事件。消极性: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中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如天皇制、半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等

506、。因此,作为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又是不彻底的。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日本虽然通过明治维新顺利地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但却迅速地走上了侵略和压迫其他民族的道路,成为一个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这不仅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三、典型例题解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培理(率美国军舰)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唯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他们认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时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 (美)帕默尔科尔顿近代世

507、界史中册材料二:1871年,(日本)使节团在英国参观了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看到“到处是黑烟弥漫,无不设大小工厂”,“由此足知英国富强的原因”,纠正了以往错误观念,认识到大力发展民用工业并与贸易结合,是“英国的谋富要领”,也是日本富国强兵之道。 引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本材料三: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给日本的赔款按当时日元计算,加上利息,共计3.6亿日元,这相当于当时日本4年的国家预算额。它按照军事费用84.7%,皇室5.5%,教育基金2.8%及其他部分来分配。这笔款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壮大了日本的军事实力,巩固了天皇制、发展了教育,在促进日本社会发展的同时,又促使其进一步加紧侵略扩张

508、。 引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选修1教参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日本幕府统治的外部危机是什么? (2)材料二叙述了日本使节团访问英国等,使节团回国后作了哪些事情发展工业? (3)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但民族主义导致了对外扩张,通过材料三分析明治维新的局限性。【解析】本题三则材料呈现递进的特点:由幕府统治的落后、被侵略,到明治政府意识到落后向西方学习,再到利用甲午战争的赔款发展军事等。答题时应充分把握这一特点。【答案】(1)对外政策上,幕府实行闭关自守,美国武力叩关,日本被迫与美英等国签订不平等条约。(2)明治政府确定以英德为榜样,推进殖产兴业,并创办国营“模范工厂”,大力发展民用工业,兴建了大

509、批国营毛纺织厂、缫丝厂、棉纺厂等。(3)日本封建残余势力仍然很大。明治维新后,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人民没有获得真正的民主;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生活贫困,严重影响了国内市场扩大,制约了经济发展;灌输天皇崇拜思想,强制民众绝对服从天皇,为天皇尽忠卖命。最终导致二战爆发。民族主义,军国主义扩张,给亚洲各国带来沉重灾难。三、测试突破(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19世纪前期,日本社会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开始了工业革命 商品经济渗透到农村 出现手工工场 出现富甲日本的大商人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A B C D2明治维新前,日本倒幕

510、派的主力是 ( )A新兴地主 B中下级武士 C高利贷商人 D西南各藩藩主3日本明治维新的核心内容是 ( )A.文明开化 B.殖产兴业 C.军事改革 D.废藩置县419世纪后半期,以十分优惠的方式将国有企业的很大一部分转让给私人资本家经营的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日本519世纪后期,“脱亚入欧(仿效欧美)”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 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开展工业革命 废除封建制度 实施“大陆政策” 推行“文明开化”A B. C D. 明治维新使日本由落后的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据此回答68题。6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中,最基

511、本的一点是 ( )A倒幕派力量强大 B幕府统治腐朽C幕府统治被推翻 D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7德国和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后都保留和发展了 ( )A君主立宪制 B军国主义 C封建地租制度 D行会制度8下列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后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B日本逐步收回国家主权C为亚洲国家提供了实现民族振兴的某些经验D彻底铲除了日本封建残余势力9.19世纪60年代俄日两国改革的不同之处是 ( )A在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下发生B以暴力推翻原有政权后进行C改革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10.清朝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是 ( )

512、都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 都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 都建立了近代教育制度 都维护了君主专制制度A B C D(二)非选择题11、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19世纪中期的俄国、日本最具典型特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概括俄国、日本改革的相同历史背景。 (2)俄、日两国的改革都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试结合“解放法令”和明治政府的有关措施分别简要说明。 (3)1904-1905年日俄为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而交战。这次战争与两国改革有什么必然联系? 46、戊戌变法一、课标要求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

513、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二、重难点解析 试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成败的原因。 (1)从社会背景看,日本明治维新前,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和分化日趋激烈,中下级武士对现实十分不满,封建统治相对薄弱;而中国在戊戌变法前,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内外勾结封建统治势力仍然很强大; (2)从领导力量上看,日本明治维新时,已形成了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的倒幕派,建立了军队和政权;而中国的维新派力量脆弱,仅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核心,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既无兵权,又无财权; (3)从具体措施看,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

514、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而中国在戊戌变法中尽管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但具体内容并未涉及到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 (4)从国际环境看,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西方列强把主要侵略方向放在中国,对日本来说环境相对宽松。三、典型例题解析 例1: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近代史上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厌也。”请回答: (1)此人的主张是

515、( )A、加强君主专制; B、实行相互监督; C、实行君主立宪; D、倡导民主共和 (2)此人应当属于( )A、洋务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守旧派; (3)简要介绍一下此人所主张的观点,这种方案在中国能实现吗?为什么?【解析】(1)、(2)两题注意材料“议院”“集众思,广众益”等可知答案为C、B。(3)问要根据(1)(2)两题推断出的此人的主张和派别,再联系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进行回答。【答案】(1)C;(2)B;(3)主张实行君主立宪;不能实现;原因:维新派力量弱小,而顽固派力量非常强大;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脱离了广大人

516、民群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愿中国真正强大起来。例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材料二: 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戊戌政变记材料三:光绪帝颁布的诏令,除了湖南巡抚陈宝箴还能认真执行外,其他地方督抚,都对变法阳奉阴违,甚至托词抗命。如两江总督刘坤一和两广总督谭钟麟在6、7月间“谕令筹办之事,一字复奏”。 中国近代史请回答: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述康有为的主张及其特点和对戊戌变法的影响。【解析】注意提干的

517、提示有四点即戊戌变法的背景、康有为的主张、特点和影响。特别是康有为的主张、特点,切忌回答成“从儒家思想中寻找变法依据”。【答案】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主张:全面改革,变法图强;反对废除旧衙门和罢免旧大臣。 特点:既积极主张改革,又有保守的一面; 影响: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守旧大臣阻挠破坏变法,使变法法令成为一纸空文。四、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率先主张在中国学习西方君主立宪政治制度的是 ( )A、抵抗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2、下列关于早期改良思潮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而产生 B、主张学

518、习西方的政治制度C、主张振兴工商业 D、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利益3、强学会成立后不久,两江总督张之洞等人相继加入,这说明 ( ) A、强学会为研究儒学的团体 B、张之洞等人与顽固派决裂C、各省督抚赞成维新变法 D、维新变法运动影响扩大4、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 )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本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 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5、 19世纪末,维新变法由一种思潮得以迅速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的关键是 ( )A、维新派把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B、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顺应了历史潮流C、维新

519、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D、维新派得到爱国志士和知识分子的拥护6、下列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被光绪帝在百日维新中采纳的有 ( )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A、 B、 C、 D、7、百日维新措施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 )A、准许臣民上书言事 B、废八股C、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D、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8、在百日维新中,除湖南以外各省官员均持观望态度,这充分说明 ( )A、光绪皇帝没有实权 B、绝大多数官员很顽固C、封建保守势力强大 D、改良主义道路行不通9、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

520、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10、戊戌变法运动的突出功绩在于 ( )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泰西方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自台湾事后(

521、即1895年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大借洋教,已举庶政。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四: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胡适留学日记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2)材料二、三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怎样的态度?(3)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缺陷。(4)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47、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课标要求(一)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二)列举“贞观之治”的

522、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三)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二、重难点解析1、如何评价历史人物?A、评述历史人物事迹的具体方法评价历史人物需要用他们的具体言论、行为评述其是非功过。而阐述人物事迹时应当注意掌握适当方法。一般地说,评述人物事迹大体上采用分类法和分期法。分类法。即把历史人物一生重大事迹按类别归纳评述的方法,古代帝王事迹大多适用此法。一般可分为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等方面。分期法 即把历史人物的活动纳入各个历史时期加以叙述、评价的方法。B、评价历史人物涉及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在历史人物的评价中,一般应注意这样几个观点:

523、决定历史发展的不是某个英雄人物而是人民群众。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促进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人物作用的辩证关系的观点。马克思曾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就是说历史发展有自己的必然规律,而个别英雄人物的出现只是历史发展的一定时期的产物。但是,不可否认,我们在强调“时势造英雄”时,也必须明白,当历史处于紧要关头时,个别英雄人物的决策和行动可以改变历史的航程,在历史的转折关头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马克思主义一点也不否认卓越历史人物的作用,或者说,一点也不否认人们创

524、造历史,但是只有当他们正确地认识他们所碰到现成条件时,只有当他们懂得怎样改变这些条件时,他们才能创造历史。”历史人物的阶级局限性观点。历史人物是时代的产物,他们的活动必然受到时代制约。在阶级社会中,他们还要受到其所在阶级的局限,他们的主观愿望、实际行动都是他们阶级属性的集中反映,因此,不可避免地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具体历史情况具体分析的观点。历史人物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总会涂上一层鲜明的时代色彩,他们的主张和行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大都会表现出一定的倾向,而且随着历史背景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动纲领、行为方式。因此,历史唯物主义要求我们要把他们的行动放到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评价。2、秦王赢政

525、为什么能统一六国?(客观上)历史潮流: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人民渴望统一;物质基础:都江堰、郑国渠的修建;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的强大;政治基础:春秋战国时期,通过诸侯国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形成局部统一;商鞅变法使秦国封建制度确立;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华夏族和其它各族接触频繁,促进民族融合;思想基础:法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以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基础,又为统一提供了思想武器。(主观上)秦王嬴政的个人努力:搜罗、任用人才,部署统一全国的策略和战略。3、如何理解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在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稷安危。民族

526、关系好坏的决定因素,取决于执掌权力的统治者所奉行的政策,是开明友好进步的民族政策,还是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唐太宗先辈长期在鲜卑皇室为臣,其祖母就是鲜卑人,他带有少数民族血统。这一历史渊源,使其对少数民族偏见较少,对他视华夷为一家的进步民族观有一定的影响。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与破坏民族关系的行为作斗争;设机构管理;与少数民族交往(经济、文化交往、和亲)。如打败东突厥,妥善处理战败的突厥人;败吐谷浑;与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4、如何理解唐太宗用贤、纳谏与“贞观之治”之间的关系?用贤和纳谏是唐太宗为后世称道的两大优点,两者是互为表里的。唐太宗的选人标准是不管什么阶层

527、的人物,只要有才干即加以重用。这种用人之道,无疑可以使大量的人才聚集在唐太宗周围。而且,唐太宗还善于各取其长,这样就可以使各类人才都能发挥作用。纳谏,是唐太宗从另一方面笼络人才的手段。皇帝纳谏,是对臣下的尊重,也有利于王朝的巩固和社会的发展。用贤和纳谏,反映了唐太宗所具有的可贵的反思和自我批评精神,同时,这对于推动“贞观之治”的出现起了很大的作用。5、如何理解康熙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做的努力? 三征噶尔丹 抗击沙俄 统一台湾 平定三藩 可以按照地理方位叙述史实(见右图)进而分析清初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有何突出特点:反击外来侵略,维护领土、主权完整与巩固国防相结合;平定少数民族叛乱与加强民

528、族联系相结合;军事行政管理及经济文化交流相结合。同时思考:多民族国家在清代为什么能空前统一、巩固?产生什么影响?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统一得到各族人民支持,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休戚与共的历史传统是统一的基础;清出于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康、雍、乾等皇帝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影响: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基本奠定我国辽阔疆域的基础;在统一政权下,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联系加强,边疆得到了开发。三、典型例题解析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政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专制主义体现在皇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

529、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和军事诸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听从中央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政治、经济的要求,地主阶级需要强大的中央集权镇压人民反抗,加强对农民的统治,维护其利益;大量分散的小农经济需要强大的中央集权来维护国家和平与统一,保障其生产和生活,使之得以生存和发展。请回答: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谁最先建立的?其理论依据是什么?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识记能力。题目问的是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即在

530、政治上的措施,不要把秦始皇所有的措施都答上。答案:秦王赢政、法家思想。措施:设皇帝,集国家大权于一身;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任命;制定秦律。历史影响:秦始皇的政治改革,奠定了此后两千多年统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两位同学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以下是他们各自的观点:甲:秦始皇是有盖世奇功的“千古一帝”,应对他持基本肯定的态度。乙:秦始皇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应对他主要持否定态度。两个人相持不下,正好遇到聪明的你。他们共同请你评判。相信你一定能使他们的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解析:秦始皇是

531、功过分明的皇帝,他功勋卓著但又统治残暴。如果站在某一角度去看待,可能要充分肯定他,但若站在另一角度,则可能完全否定他,而且都有充足的理由。千百年来,人们对他的评价就有着明显的争议,所以甲乙两同学的观点都是有道理的。不过,还是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评价,即在看到他的功劳的同时,也批评他的过错,得出第三种(中间)观点。基本肯定的答案:秦始皇灭六国实现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秦始皇采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措施来巩固统一,有利于国内经济文化交流;秦始皇北击匈奴,南收越族,扩大了秦朝的疆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其许多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

532、。基本否定的答案:秦始皇的统治十分残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制定了严苛的秦律,且滥施刑罚,使人民十分痛苦;秦始皇统治时期,人民的赋税十分沉重,农民必须将收入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人民还承受着沉重的徭役和兵役负担,秦始皇大兴土木,穷兵黩武,对内修阿旁宫、陵墓,对外连年发动战争。这种残暴统治成为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和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辨证评价的答案:略。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集团要求。 -台湾外记材料二: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

533、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部尚书孙毓汶也,吏部侍郎徐用仪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所失之台湾,全输之倭奴! - -台湾人民抗战檄文材料三: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所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开罗宣言请回答:材料一中,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为此,康熙帝对台湾采取了哪些措施?采取这些措施的意义何在?材料二中台湾人民发布“檄文”的背景是什么?“檄文”表达了台湾人民怎样的情感?材料三开罗宣言中的内容说明

534、了什么?通过上述材料,你获得怎样的认识?解析:本题以当今的热点问题“台湾问题”为切入点,旨在考查阅读理解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综合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回答第一问时首先应该从台湾问题是内政、高丽问题是外交的角度来归纳,然后用史实来说明台湾是中国的领土;然后从收复和管理两个角度回答“措施”;答“意义”时应注意从对台湾、对台湾与大陆、对中国等角度来回答。回答第二问的“背景”时需要看清材料的有效信息:“大清国”“台湾全输之倭奴”意即清政府把台湾割让给日本,然后再考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割让的;所表达的情感从材料中比较激愤的语言不难看出。开罗宣言作为一部在国际会议上通过的文献,必然具有法律效力,据此来回答第三问

535、。以上三段材料通过讲述台湾收复-分离-回归的艰难历程,来说明无论国内还是国际上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以此来回答第四问中的“认识”即可。答案:因为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措施:派兵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意义: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海防。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檄文”表达了台湾民众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对卖国贼的愤恨之情。国际会议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应该归还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四、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关于秦始皇推行统一文字举措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是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C导致秦朝实行焚书

536、坑儒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主要原因2、秦始皇下令“焚书”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秦始皇个性极其暴虐 B秦始皇视传统文化为统治障碍C秦朝统治严酷残暴 D君主专制扩大到思想文化领域3、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三十四年,博士淳于越进言:“今陛下有海内无辅拂(辅佐),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这里的“师古”是指学习( )A井田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4、唐朝进攻西突厥,第一个打击的对象是( )A高昌国 B吐古浑 C龟兹 D焉耆5、“贞观之治”表现为 ( )虚心纳谏和用贤 政治比较开明,社会比较安定 经济恢复、发展 法制完备A B C D6、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

537、狄。朕独爱之如一。”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与吐蕃和亲,唐朝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传入吐蕃 在东突厥原地设置都督府,由突厥人自己管理 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把手工业技术传入南诏 接待渤海人来长安学习汉族文化A B C D7、康熙初年,国家面临的政治形势是( )大陆上的抗清斗争大体结束 西南三藩割据 郑成功在台湾坚持抗清 沙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 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 满汉民族矛盾尚未平复A B C D8、清政府收复台湾后,设置的行政机构是( )A宣政院 B理藩院 C澎湖巡检司 D台湾府9、中俄尼布楚条约签定的重要意义有( )是中俄双方在平等谈判的基础上签定的一个平等条约 为边

538、境人民赢得了一个长期的相对安宁的环境 从法律和国际条约上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都属于中国领土 首开不平等条约之先河A B C D10、清朝前期,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A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反对外来侵略联系在一起B西方殖民者联合挑起民族矛盾,支持分裂、叛乱活动C中央开始设置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专职机构D通过册封少数民族首领来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面两场辩论:秦统一之初,丞相王绾说:燕、齐、楚等地距关中遥远,“请立诸子”。群臣表示赞同。廷尉李斯提出异议,认为“置诸侯不便”。他指出,周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但相互诛伐,天子也无力控制。今海内统一,皆为郡县,便于

539、统治。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宴请群臣。有人称颂说:以前,秦地不过千里,皆赖陛下平定海内,“以诸侯为郡县”,国泰民安。又有人进言:“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实行郡县制,为“不师古”。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秦始皇让大家展开讨论。李斯说:“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他指出,分封制是天下大乱的祸根,坚决主张推行郡县制。请回答:双方各执己见的理由是什么?秦始皇为什么会采纳李斯的意见实行郡县制?12、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的民族团结政策使少数民族首领对

540、唐朝忠心耿耿,愿意“世为唐臣”。请回答:唐朝初年,中国周边主要有哪些少数民族?唐朝与其往来的方式有哪些?民族关系融洽的原因是什么?概括唐太宗推行这一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历史影响。13、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和巩固时期。请回答:清朝前期面临哪几方面的民族问题?评述清政府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和影响。48、东西方的先哲一、课标要求(一)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二)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二、重难点解析1.如何理解孔子的儒家思

541、想?A.礼.含义(奴隶社会的等级规范制度)实践的方法:克己复礼于社会: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于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评价积极:有利于建立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消极:维护奴隶制的规范等级制度,维护奴隶主的利益,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体现其思想保守的一面。B.仁仁的含义:爱人(即爱自己的亲人;爱他人;统治者实行仁政)认为要实现“仁”,就要遵守“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主张以仁德和礼来治理国家,反对苛政。表现统治阶级:为政以德普通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入则孝,出则悌)C.中庸之道中庸的含义:将仁和礼结合在一起,

542、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中庸与仁礼的关系:要实行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中庸是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依据。实践的方法:和而不同。2.如何认识孔子及其思想在中国和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A对中国:(1)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2)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发展下来。(3)“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B 对世界: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

543、化的组成部分,对欧洲: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是世界公认的古代社会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3、如何评价柏拉图的思想观点?主要思想:A、哲学:理念论:世界由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构成,理性世界真实,感性世界虚幻。把感性世界和理性世界对立起来,理念先于物质,知识是先天的,学习即回忆。评价:是唯心主义哲学。第一次阐述了人的理性对于事物有触动作用,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积极作用。B、政治:理想国:代表作:国家篇(或理想国成员及职责:护国者执政,“智慧之德”,卫国者军队,“勇敢之德”,生产者生产,“节制之德”国家统治者哲学王 目标:正义与幸福,和谐与效率。评价:a.为了改变当时希腊民主政治体制

544、的弊端,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b.理想国终成乌托邦。C 教育:柏拉图学园目的:为了培养理想国的统治者哲学王情况: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 教育宗旨:知识传授;学术研究;政治咨询;培养人才 学生来源:具有初级数理知识;上层社会;男女平等 开设课程:算术、几何、天文 教学方法:对话形式,自由讨论 教学理念:全面、和谐、发展影响:生命中的转折点,传播政治理想,培养众多人才;欧洲文化史上大事件,为后来欧洲文教、科技、哲学等发展奠定基础。4、如何理解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和科学成就以及对人类的贡献?思想和科学成就:哲学:a.继承又突破了柏拉图的思想。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产生于对外界事物

545、的感觉。这一观点使他“接近了唯物主义”,但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和唯心主义之间。b.确立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在形而上学中,提出哲学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一直是后来西方哲学争论的中心。生物学:对五百多种不同的动物进行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物理学:在物理学中,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逻辑学:提出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教育:创办“吕克昂”学园,著书讲学。伦理学:提出“中庸之道”。评价: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一方面总结了古希腊文化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又建立了一些规范性的理论,在西方文化界产生了长久深刻的影响。“他是第一个像

546、教授一样著书立说的人”,他系统的论著,分门别类的讨论,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作品是批判和发展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使他继承了前人的思想,超越了前人的成就。他是一个职业教师,使古希腊教育理论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局限:基本哲学观是徘徊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体现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局限性。三、典型例题解析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摘自论语材料二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

547、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材料三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即越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摘自日岛献吉朗诸子百家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2)材料二中作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 概括指出评价的主要依据。(3)材料三是如何评价“孔子

548、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地位的?【解析】材料题紧扣题目的要求,“依据材料”等词语,从材料中找答案。同时注意概括的能力要求。【答案】主张以德治民,维护周“礼”。儒学创始人,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影响;教育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政治家,孔子的政治主张不受时代的限制。孔子学说博大精深,影响深远。2.结合社会环境比较亚里士多德与孔子在思想主张上的区别?其二者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解析】社会背景、影响要从宏观上把握。一般的比较题首先要找到比较项。此题的主张从哲学、政治、伦理、教育几方面去比较.【答案】领 域亚里士多德孔 子思想哲学思想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精神世界不可分割敬鬼神而远之政治思想略以礼治国,

549、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刑杀、人治伦理思想中道理论中庸理论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别具一格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式教学社会环境奴隶制城邦民主体制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影响成为西方思想文化的重要奠基人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至亚洲、世界3.结合亚里士多德与孔子的生平经历分析出二者思想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共同原因?【解析】此提关于生平经历切不可罗列史实,要加以概括。至于思想成就的原因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去分析或者从社会环境、教育条件、个人因素去分析。总之不可简单的罗列史实.【答案】(1)都对知识孜孜以求,在文化上颇多建树。(2)都怀着济世救人的热情,将自己的政治思想付诸实践。(3)都热衷于教育事业,他们

550、创立学校,广招门徒,著书立说,为文明的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社会环境(决定因素)时势为其提供经济和文化基础教育条件(主导作用)师从名师,宽松的学术环境个人因素(主体作用)勤奋好学,科学探索,广泛游历四、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孔子由“仁”进而提出统治者要“德政”,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2、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B、通过教育选拔治国贤良C、宏扬优秀民族文化 D、协调社会人际关系3、孔子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 A分封制的崩溃 B. 劳

551、动者地位的提高 C. 教育向民间普及 D. 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新旧矛盾尖锐4、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回家,问人是否受伤,而不问马。此事反映了 A兼爱 B. 克己复礼 C. 仁者爱人 D. 民贵君轻5、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仁者,爱人” 贵贱有“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教无类”A B. C. D. 6、关于“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这句话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A体现了一种尊师但不盲从的师生关系理念 B说明仁爱是有等级的 C体现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 D是亚里士多德的重要思想7、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小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的母亲),其意思是指亚里士多

552、德 A敢于挑战权威 B不赞成柏拉图的主张 C忘恩负义 D求知欲强8、下列著作属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是 A认识来源于客观世界 B世界的存在与人的感觉无关 C是唯物主义思想家 D是唯心主义思想家9、亚里士多德和孔子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两人都认同奴隶制度 B都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C两者都主张以德治国 D两人都提出“中庸之道”10、孔子提出的“中庸”思想和亚里士多德主张的“中庸之道”的共同之处有都看作是至高的美德都主张适度,不走极端都反对将“过”和“不及”简单的调和或折中其标准都是“正确的理性”A B C D(二).非选择题11.简述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及其历史原因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553、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 亚里士多德材料二 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 亚里士多德材料三 没有一个人是永生的。希腊人是人。所以,没有一个希腊人是永生的。 亚里士多德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二、三中亚里士多德研究的主要领域,各有什么意义? (2)如何看待亚里士多德在古代希腊文化史上的地位。49、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一、课标要求(一)讲述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分析其功过。(二)概述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建国初期的主要事迹,评述其历史贡献。(三)简述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讨论其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二、重难点解析1、如何评价克伦威尔? 肯定之处:在反封建和发

554、展资本主义方面贡献巨大。主要表现在: 军事上:在内战中率军击溃王军主力,为共和国与民主制度在英国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政治上: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从而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后解散议会建立起军事独裁统治,有利于巩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外交上:颁布航海条例,扩大了英国外贸和航海的利益范围。经济上:积极运用军事、外交手段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并积极发展工商业。缺点与局限:远征爱尔兰,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军事独裁统治和频繁的军事活动引起人们不满,社会动荡。总体评价:功大于过。2、如何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特点?(1)没有经历过封建制度阶段,革命的主题是反对英国殖民统治。(2)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奴隶主

555、是这场革命的领导阶级。(3)革命没有经历过重大反复,这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巩固,也有利于社会生活的安定。(4)是近代早期第一个取得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而其本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3、如何评价华盛顿? 总体评价: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具有高尚品格: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之上,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坚持民主,警惕专制。历史贡献:担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独立战争,为美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拒绝当国王,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不当终身总统,对美国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调和国内矛盾,发展国民经济,加快西部开发,为美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避免介入欧洲战事,对美国后来

556、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局限性:宪法歧视黑人、妇女等总之,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高尚的人格风范使其成为美国人心中的一座永远的丰碑,美国人尊称华盛顿为“国父”。是美国建国时期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4、如何评价拿破仑战争?拿破仑前期战争作战目的:捍卫法国革命成果和国家主权 作战性质:正义战争 作战意义:在欧洲大陆上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动摇欧洲封统治秩序拿破仑后期作战: 作战目的:扩大统治范围,发展霸权利益 作战性质: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作战结果:被反法同盟与欧洲民族之战击败,并导致第一帝国覆灭综评拿破仑战争: 拿破仑对外战争具有多重性质。一方

557、面,它将大革命的成果不同程度地推广到法军所到之处,极大地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势力;同时,为了拿破仑个人以及他所代表的大资产阶级集团利益而与欧洲强国进行战争,又具有争霸性质;而且,拿破仑对欧洲一些弱小国家和民族的战争,对民族反抗的镇压,又带有侵略性质;这些都利用了大革命动员起来的法国民众的革命热情,但它牺牲了法国的利益,也种下了失败的隐患。三、典型例题解析1、阅读下列材料: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手段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如

558、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应一并没收。 航海条例1651年10月请回答:(1)航海条例是谁颁布的?其目的是什么? (2)航海条例的颁布引发了什么后果? (3)为维护英国海上权威和商业利益,克伦威尔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案:(1)克伦威尔。打击荷兰的中转贸易,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争夺海外市场。 (2)航海条例颁布后,荷兰拒绝接受,引发了英荷战争,最终荷兰战败,逐渐失去了海上霸权。 (3)克伦威尔充分施展外交才干,分别与当时的强国瑞典、丹麦、葡萄牙等国签定商约,巩固了英国的海上权威与商业利益。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自然法则下面,一切人生来都是自由的,每

559、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对自己的身体有支配权利。 杰佛逊材料二:所有正确的或合理的事情都为分离作辩护,被杀死的人的鲜血和造成的啜泣在喊着: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在这个时候,人们即使竭尽智慧,要不谈独立而保证这个大陆苟安一年,也是办不到的。和解在现今是个荒谬的梦想。 潘恩材料三: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旧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独立宣言材料四:各州选举人应具该州众议员之选举人所需之资格。(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

560、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并包括须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请回答:(1)材料1、3理论依据是什么?材料2、3表明北资产阶级要达到什么目的?为什么?(2)材料2反映了在对待北美独立问题上内部存在着什么倾向?作者发表I 言论表明了他什么样的立场?(3)材料4与材料1、3相比存在什么样的局限性?(4)综合四则材料,结合相关史实,简谈你对北美独立战争的认识。【答案】(1)启蒙思想。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实现独立。因为英国殖民当局践踏了他们的民主,损害了他们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要保证大陆平安必须独立。(2)一部分人幻想与英国殖民当局和解,

561、把北美保留在英国的芝麻统治范围之内,作者主张必须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独立出来(3)材料1、3宣称一切人生来都是自由、平等的,而材料4对选举人做了诸多的限制,把北美人民分为公民与非公民,印第安人根本就没有人权,因此带有明显的不平等。(4)北美独立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是北美内部民族独立思想的发展和北美社会经济发展及殖民矛盾激化的产物。独立战争的胜利,使北美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实现了一些资产阶级民主权利,但独立后,在选举权方面仍受限制,并没有真正实现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自由是有局限性的。四、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有关护国主政体性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 君主立宪

562、政体C. 资产阶级共和国政体 D. 资产阶级性质的军事独裁政权2、以下国家在克伦威尔统治时期被并入英国的是 ( ) 英格兰 苏格兰 威尔士 爱尔兰 A. B. C. D.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联盟,其根本原因在于 ( ) A. 有着共同的政治目的 B. 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C. 彼此利用对方 D. 都有反对人民的一面4、以下关于华盛顿对国家民主建设所作贡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赢得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创立美利坚合众国B、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确认美国为总统制联邦共和国C、创立总统否决权制度D、创立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制度5、华盛顿总统在第一届任期内努力改善同英国关系的

563、主要目的是A、在北美大陆扩张领土 B、保证国家和平C、推进西进运动 D、防止君主上台6、1796年在离职前的告别词中,华盛顿总统提出的“两个星球”和孤立主义理论成为20世纪以前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础,其决定因素是当时美国A、致力于独霸西半球 B、经济实力不及欧洲列强C、两种经济制度矛盾激化 D、致力于北美领土扩张7、1793年,美国颁布的下列哪项政策使美国避免介入欧洲战争:A、大陆均衡政策 B、大棒政策 C、美圆政策 D、严守中立政策8、独立宣言与1787年美国宪法的内容:A、相互矛盾 B、有一定联系 C、是为当时的政治服务的 D、说明资产阶级民主、人权是有一定条件的9、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

564、封建势力与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最后拿破仑遭到了失败。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拿破仑的个人力量有限 B、在俄国的惨败使其元气大损C、资本主义尚不具备战胜欧洲封建主义的力量 D、拿破仑遭到了法国人民的反对10、拿破仑帝国的对内政策充分显示了当时法国资产阶级的主要愿望是:A、掠夺原料和抢占市场 B、建立资本主义制度C、引进英国先进技术设备 D、确立资产阶级法律规范(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进步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指出:“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然而由于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材料二 1962年出版的纳萨

565、尔尼克鲁奇的克伦威尔的历史一书中指出:“在我们的时代,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材料三 丘吉尔在英国民族的历史一书中认为:“如果说在危急关头,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面貌而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家的全部品质,却是和英国人民的天性永不协调的。”请回答:(1)材料一、二、三分别是怎样评价克伦威尔的?(2)材料在对克伦威尔的评价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评价克伦威尔的分析反映了什么问题?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英国尊贵的先生们不剥夺美洲的自由就不满足的时候,看来有必要采取某种措施

566、,避开这一打击,并维持我们祖先给我们的自由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毫不犹豫地拿起武器;但是,拿起武器应该是最后迫不得已的手段。 华盛顿 材料二 所有正确的或合理的事情都为分离作辩护。被杀死的人的鲜血和造化的啜泣声在喊着: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在这个时候,人们即使竭尽智慧,要不谈独立而保证这个大陆苟安一年,也是办不到的。和解在现今是个荒谬的梦想。 材料三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到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独立宣言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华盛顿对英国的态度是怎样的?

567、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和解在现今是个荒谬的梦想”。 (3)材料三中美国宣布独立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什么? (4)三则材料的共同要求是什么?13、有人认为拿破仑是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有人认为他是“战争狂人”。你的看法如何?请说明理由。(12分) 50、“亚洲觉醒”的先驱一 课标要求(一)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二)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二、重难点解析1、孙中山一生的主要贡献孙中山一生的主要贡献按阶段可以分为四方面,即:创建资产阶级

568、革命团体和政党、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领导捍卫共和的斗争、倡导国共第一次合作。(1)创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1894年的上书失败和甲午战争的爆发使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1894年11月,在孙中山的努力下,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诞生了。1905年,在孙中山的积极推动下,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并定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即民报所解释的三民主义。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的提出,使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崭新的面貌和姿态进行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2)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

569、华民国1911年10月10日爆发武昌起义,清政府统治迅速土崩瓦解。1912年元月一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孙中山当选第一任大总统。并主持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使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成为中国二十世纪第一次伟大的历史巨变。(3)领导捍卫共和的斗争中国民国成立后,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自1913年起,孙中山先后发起反袁专制的“二次革命”、反袁称帝的“护国运动”以及维护临时约法的两次“护法运动”。(4)倡导第一次国共合作晚年的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再加上他不断斗争失败的经验教训,使他毅然决定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其“三民主

570、义”思想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国共合作开创了国民大革命的新局面。2、甘地实施“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内容、原因及其评价。(1)主要内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又称公民不服从运动,即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英运动。1920年9月,国大党加尔各答会议通过甘地制订的不合作运动纲领。其主要内容为:抵制立法机关、法庭、学校;鼓励家庭手工纺织,抵制英货;抵制国家职务,拒绝或放弃政府赠给的头衔和名誉职位。主要原则是非暴力。(2)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原因:第一,甘地是个宗教领袖,在其心中人性是向善的,他认为只有用非暴力不合作维护真理才是最高明的。第二,当时的印度贫

571、穷落后,军事力量薄弱,无法与英国抗衡。第三,以甘地为代表的印度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的特点。:(3)评价: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但以“非暴力”来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束缚了人民的手脚,没能使印度获得独立,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全面肯定和全面否定都是不妥当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心内容之一是恢复手工纺车运动,提倡以手工纺织来抵制西方经济侵略,维护了印度的民族经济。但是甘地这个口号的核心是反对资本主义及其“物质文明”,崇尚印度传统文明,抛弃先进技术,这是不可取的,是历史的倒退。3、孙

572、中山、甘地获得尊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孙中山被誉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因为他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发生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巨变;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顺应时代潮流,实现伟大转变,促成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2)甘地被印度人民尊为“圣雄”,是因为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印度的自由民族独立运动,对印度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及努力实现印度社会的和谐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印度人民的政治领袖和精神领袖。三、经典例题解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

573、,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书1894年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之工作,捭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请

574、回答: (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2)与材料一相比,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 (4)为了这场“民主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综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答案:(1)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2)孙中山思想的两个显著变化是:方法上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以后主张革命;

575、目的上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3)主要原因: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分裂剥削政策,中国的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4)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客观原因:依靠军阀屡遭失败(或国民党涣散无力);苏联的帮助(或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共的支持和影响.对孙中山的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一生坚持民主革命(或是民主革命的先驱);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步;最终走上与共产党合作之路.四、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目的亦已达到.”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华

576、民国的成立C的颁布 D清帝下诏退位2、辛亥革命后,革命派连续发动革命斗争,主要是为了: ( )A维护民主共和政体 B维护约法C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D根本反对袁世凯3、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诞生C标志着清朝统治被推翻 D意味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彻底结束4、孙中山在创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的作用不包括: ( )A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总结为民国成立奠定基础 B以崇高的威望当选为临时总统C颁布用法律形式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D直接领导武昌起义并取得成功5、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贡

577、献是: ( )A揭开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B给英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损失C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民族独立运动 D基本上完成印度的独立大业6、下列关于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以不合作的态度抵制英国的殖民统治 B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C以和平的手段抗议英国殖民压迫 D以和平和合法的手段争取印度的自治7、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英国的打击主要体现在: ( )A军事方面 B政治方面 C经济方面 D文化方面8、甘地之所以被印度人民称为“圣雄”,主要是因为: ( )A倡导了土布运动 B提出了非暴力的思想C解决了宗教纠纷 D领导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9、凯末尔被称

578、为新土耳其国家的“土耳其国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领导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 B成立了民主共和国C倡导国内和平,世界和平 D缔造了现代土耳其10、一战后,土耳其民族解放运动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协约国之间存在矛盾 B得到苏俄的大力支持C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希腊军队战斗力较弱(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者中国以几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可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

579、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 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请回答: (1)结合两段材料,说明“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的内容是什么?孙中山为什么主张进行这三种革命? (2)结合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以什么为借鉴,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他想以此解决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3)“民族”的含义和基本特点是什么?孙中山所指的“民族”是哪一民族?51、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课标要求(一)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体会其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二)简述列

580、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认识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三)了解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认识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二、重难点解析 1、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活动理论研究1845-1846年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1848年2月,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成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最锐利的理论武器1867年9月,马克思发表划时代意义的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逝世以后,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由恩格斯整理出版。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

581、实质实践活动马克思、恩格斯与“正义者同盟”密切交往,开始了对革命理论的深入思考马克思、恩格斯积极投身于1848年欧洲革命,创办新莱茵报马克思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恩格斯指导和推动了第二国际的成立和活动。2、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1)创建布尔什维克党,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纲领”,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2)提出“一国胜利的理论”,并发表四月提纲、国家与革命,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3)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赢得了三年国内战争的胜利。(4)提出“新经济政策”,探索出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

582、路,用实践证明了社会主义需要市场经济,对于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3、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贡献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没有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他的一生是为开辟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探索的一生。邓小平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贡献,更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三、典型例题解析阅读下列材料1921年苏俄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决定巩固农民经济,对中农、力量单薄的农民以及扩大种植面积的农民减免税收。如按余粮收集制,1

583、9211922年应征收粮食4.23亿普特(1普特约为16.38公斤),改行粮食税后实行征收2.4亿普特。试分析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的进步之处和历史意义。解析: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实行的一种重要经济政策,它的实行并不仅是为了解决一时经济的困难和政治危机,而是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在探索一条小农经济占优势国家里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的问题。它抛弃了原来战时共产主义的设想,为其他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经验和借鉴,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当然,这一经济政策很快被斯大林中断,表明苏联经济理论并不成熟。其中,在农业方面以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是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在回答此题时,注意审题,其中“进步性”是

584、指它相比余粮收集制具有的优越性。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意义”是指它对当时苏联社会发展进步所起的作用。答案:进步性:实行粮食税有利于保证生产者劳动经营活动,提高生产率;纳税后剩余粮食归农民支配,对勤劳的经营者实行优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降低税额减轻农民负担。意义:有利于加强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和巩固苏维埃政权,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力。四、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1、共产党宣言之所以成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A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 B它是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纲领C它最早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D它第一次较为完整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2、毛泽东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

585、大里程的史诗。他的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描述的是下列哪一理论的实践(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B新民主主义论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在中国现代,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的最根本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C把反“左”作为中国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4、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

586、方面的共同点是( )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5、被列宁称为“第二个党纲”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国家电气化计划C新经济政策 D四月提纲6、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贡献有( )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对新民主义革命理论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提出中国革命应分两步走的思想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强调要正确处理农业同轻重工业的关系A B C D7、邓小平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活动不包括( )在前线参与指挥神头村战役部署和指挥渡江战役领导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全面工作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

587、A B C D8、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D改变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二)、非选择题9、有人认为: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这是一百多年来对社会主义经济认识上最重大的突破。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结合自十月革命以来苏俄(联)、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实践中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加以分析说明。10、在人类发展史上,涌现出一大批重要历史人物。恩格斯指出:“马克

588、思主义一点也不否认卓越历史人物的作用,或者说,一点也不否认人们创造历史。但是只有当他们正确地认识他们所碰到的现在条件时,只有当他们懂得怎样改变这些条件时,他们才能创造历史。”请回答:(1)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毛泽东为什么能够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2)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哪些重要理论贡献?1:宗法与分封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CBABBADDDB二、非选择题 11、(1)分封制。包括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2)臣属关系。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3)周天子不能

589、再对诸侯发号施令。由于一些诸侯国实力的强大,使得王室衰微。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答案 一、选择题12345678910ABCCCBDDAA二、非选择题11、秦的过失是滥用民力,严刑酷法;汉的过失是部分地采取了分封制;唐的过失是兵制不当,地方军权过重。柳宗元的主要观点是郡县制是适宜的。秦、汉、唐的过失不在于郡县制。顾炎武也肯定了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进步的。郡县制也有弊端,但倒退实行分封绝对不行。柳宗元肯定了郡县制,但没有指出造成秦朝灭亡、唐朝叛乱的原因也在于建立在郡县制之上的皇权专制。顾炎武则指出郡县制的弊端是皇权过分专制。由于二人生活的时代不同,所以看法上有差异。 3:汉代到宋元的政治制度演变答案

590、 一、选择题12345678910AADBDBAABB二、非选择题11、(1)唐太宗认为设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以避免因君主的决策失误而亡国。(2)唐太宗认为“稳便”的方法是:先由丞相等集体议政,最后由皇帝决断。(3)唐太宗把君权与相权协调起来: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同时注意发挥宰相的辅佐作用;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12、(1)起用布衣为相、频繁更换丞相;形成“内朝”,削弱宰相权力;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划分监察区域,加强对地方的控制。(2)分散、削弱了宰相的权力,进一步加强了皇权;提高了中央机构的办事效率;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维护了社会安定,促进了经

591、济的恢复和发展。(3)削弱宰相权力,以加强皇权;重视对地方官的监察,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答案 一、选择题12345678910BCDCBABABD二、非选择题11、(1)明清皇帝都是亲自处理军国大事,内阁和军机处没有固定的职权,没有下属机构,只是起到顾问作用。(2)内阁大学士和军机大臣都充当皇帝的侍从顾问,协助皇帝草拟圣旨,并传达给有关部门执行,不能参与决策。(3)明清皇帝独断军国大政,形成绝对君主专制,国家安危和人民的祸福,完全寄托在皇帝一个人身上。皇帝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极大地阻碍了社会进步,使中华民族多灾多难。12、背景: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晚

592、期,地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再次实现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措施:明朝废丞相,分权六部;创立内阁制。清朝设军机处,使全国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中。结果:形成绝对君主专制制度,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阻碍了社会进步,与西方的差距逐渐拉开等。5、辛亥革命的成败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ACCDCABCAA二、非选择题 11、(1)甲: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乙: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复辟帝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化为泡影。(2)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势力强大,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失败是必然的。因此丙的

593、说法有道理。(3)题目:所拟题目必须包含“辛亥革命”和“民主政治”。目的: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意义:理解民主政治在近代历史上的艰难发展,为今天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说明:对目的与意义的表述言之有理即可)6、抗日战争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ACBCBDBCD二、非选择题11、(1)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2)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许多惨案;违反了国际法,对中国人进行细菌战和毒气战;在占领区实行殖民统治,进行经济掠夺和推行奴化教育。(3)甲午战争,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抗日战争中国取得胜利,最大原因为能否最大限度动员民众参加。7、“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答案 一、选择题12

594、345678910CCDADDAADB二、非选择题11、(1)大革命失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客观原因:反动势力相对强大。主观原因:中国共产党犯了右的或“左”的错误。(2)大革命失败后,召开八七会议,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找到了一条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在长征途中,中共召开“遵义会议”,结束“左”倾错误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两次失败中,中共认识到:1)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2)坚持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3)掌握革

595、命的领导权,坚持武装斗争。.8、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答案 一、选择题12345678910二、非选择题1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2、基本内容:(1)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2)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确定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意义: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9、新时期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ABAADADACA二、非选择题11、(1)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需

596、要。(2)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成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2、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这是恢复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举措。1979年以后,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当年就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82年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此后,全国人大又先后通过了义务教育法、民法通则(1986年)、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宪法

597、对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机构作出许多新规定,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中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渐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10、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答案 一、选择题:12345678910BADBACBABA二、非选择题: 11、(1)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新

598、中国的国际声誉。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3)1971年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4)屈辱与尊荣。12、(1)战争(或鸦片战争、或坚船利炮)。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2)新中国成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3)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结盟政策。(4)上海合作组织。11、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ABDCBCADAC(二)非选择题11、(1)地位:雅典公民在城邦政治生活中占主体地位,是城邦政治的核心。 优势: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的

599、手中,公民在法律上是平等的,才能是担任公职的先决条件,参加公职不论贫富,每个公民都关心国家事务,国家事务讨论,民主决策。这些优势在实践中没有充分落实。例如,在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真正能参加公民大会的也只是少数男性公民。.(2)存在的问题:雅典民主制由于实行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缺乏权威与制衡机制,公民素质在整体水平上参差不齐和民主制度某些环节的漏洞,民主政治很可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沦为政客争权夺利的工具。总之,背离真理的民主政治已经沦为一种暴民政治。12、罗马法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ADBBBABCDC二、非选择题11、(1)继承与发展关系。法律手段。从人

600、治到法治。(2)理念:保证自由、平等、权利;保护私有财产。(3)罗马法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理论武器;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与胜利后制定的法律,大都继承罗马法中的基本内容和精神,为各国立法提供了依据,奠定了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在以罗马法的理论为基础制定法律文件的过程中,“天赋人权”、“权利平等”等口号发展了罗马法的基本内容和精神。13、美国1787年宪法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CCACCACABC(二)非选择题11、(1)进步性: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规定了总统、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保守性: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印第安人的公民权。这与独立宣言中宣称的一切人生来就

601、是平等的相比,是大大的倒退。(2)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的政治共和政体局面。但1787年宪法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利益,并打上种族歧视的烙印,这是其阶级与时代的局限。14、比较英国和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异同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BDCCBBABDA二、非选择题11、(1)行政权、军事权、外交权、执法权。(2)立法权、征税权、宣战权、弹劾总统权。(3)最高审判权和司法解释权。(4)分权与制衡。15、法国共和制和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答案一、 选择题12345678910AACDBBDDCC二、非选择题11、(1)法国是民主共和政体,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政体。(2)第

602、一,国家元首的产生办法不同。法国的总统是由议会选举产生;德国皇帝是世袭的。第二,两国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不同。法国行政权与立法权之间存在分权制衡关系,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总统需要对参众两院负责;德国皇帝权力高于议会,皇帝有权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帝国宰相是内阁首脑,同时担任联邦议会的议长,只向皇帝负责,帝国议会制定的任何法律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3)法国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爆发后,共和派和保皇派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封建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德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统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容克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没有受到根本触动,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

603、义传统得以延续。16、两极格局与美苏“冷战”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CBAAABABDC(二)非选择题11、(1)丘吉尔。 主张:英美结盟并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共同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2)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的建立。(3)1955年5月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建立了华约组织。它标志着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17、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ABDADCDBDB二、非选择题11、(1)70年代的世界是两极格局,但美国走向衰落,多极化的趋势开始出现。90年代又有了新的发展。(2)在多极化趋势的推动

604、下,大国关系重新排列组合,反过来又促进了多极化趋势的新发展。(3)以前在两极格局下,美国对西欧具有较强的控制力。随着经济力量的增长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西欧逐渐摆脱美国的控制,加强同亚洲国家的关系。(4)中国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积极推动力量,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是国际经济关系的稳定力量。18、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答案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答案BBABDBCCCB11、(1)国有名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井田之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贵族占有,农民集体耕作,收获物缴纳给贵族;似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农民必须先耕作公田再耕私田.(2)屯田制.国有土地所有制

605、,所有权属于国家,收获物充作军粮,即为国家所用.(3)井田制正式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确立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但是,土地兼并造成大土地所有制发展,影响了国家收入,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难,社会动荡不安等.12、(1)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归周王所有, (2)表明在公田以外,出现了私田,先是奴隶主驱使奴隶开垦而成为私田。到春秋时期,铁质农具的使用,使私田的开垦数量越来越多 (3)在井田制度下,土地不得转让和买卖。材料记载发生了土地争论,表明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了。 (4)表明出现了地租的剥削方式。 (5)贵族掌握土地所有权的井田制日渐崩溃,土地私有制出现了。

606、13、(1)春秋时期,公田大量抛荒,私田得以大量开垦;各国为刺激生产积极性,先后进行了税制改革,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战国时代,各国的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与认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形成。(2)主要有三种形式: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3)农民不仅有了选择雇主的权利,而且在支配产品方面也获得了一定的发言权,甚至能和市场发生一定的联系,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进行,从而促进了农业的发展。19、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发展的特点答案一、 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答案BDADCCDCAB二、非选择题11、 (1)现象:明朝苏

607、州商品经济发达。原因:孙春阳是儒家知识分子,有文化;管理方法严格;注重商品质量,制作精细;商业信誉极好。(2)问题:掺假,造假,弄虚作假,有名无实,骗取客商钱财。 (3)认识:违法经营假冒伪劣商品,不仅坑害别人,自己也丧失信誉。商人必须有文化修养,注重商品质量,遵守商业道德,合法经营才能保持长盛不衰,持续发展。12、(1)重本抑末。他认为,农业为四民提供粮食,是本业;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才能民富国安。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力。 (2)清政府广设钞关,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课征重税;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

608、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对农业发展也是不利的。20、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答案一、 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答案BDBADCACBC二、非选择题11、明中后期出了资本主义萌芽。现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埠通商,外国商船云集中国沿海口岸倾销商品。影响:使中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中出现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摧毁了资本主义萌芽,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近代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条件,从而使中国社会产生

609、了新的经济因素民族资本主义。12、有三种。第一种:赞成第一种观点,理由是强调西方的侵略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第二种:赞成第二种观点,理由是外来侵略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压制,使中国民族工业无法得到充分的成长。第三种:客观地分析外来侵略的影响,一方面强调外来侵略对中国现代化的促进,另一方面又强调外来侵略对中国现代化的阻碍。21、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答案一、 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答案BDBCCCDABB二、非选择题 11、(1)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代表的轻工业。 (2)理由:“一战”爆发,对面粉和纺织品的

610、需求增大;投资少、见效快;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3)困难:资金、技术、人才困难;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阻挠等。(4)体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使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艰难。(2分)只有彻底地反帝反封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12、 (1) 原因: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华民族危机加深,有识之士积极探寻救国之路。(3分) 目的:实业救

611、国;获取利润。(2分) (2)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以纺织业为龙头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企业按近代经营管理方式运作等。(3分,答出二点即可得满分) (3)张謇是晚清状元,立宪派的领袖,著名的爱国企业家,大生(企业)集团的创始人等。(4分) (4)分析评论:张謇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他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的进步的意义。 在“实业救国”的思潮影响下,以张謇的企业为代表的民族工商业一度有较快的发展,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这一目的是不可能实现的。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封建军阀混战不休,张謇等创办的民族工业不断衰落,“实

612、业救国”的愿望落空。 张謇“实业救国”主张的命运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民族工商业不可能得到独立发展,“实业救国”不可能实现。22、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答案一、 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答案CCABACBDDC二、非选择题11、(1)农民贫困,生产资料缺乏,自然灾害严重;“新道路”指的是实行互助合作,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2)互助合作符合农民的愿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3)农业合作化的速度过快,强迫农民入社,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水平,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原则: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应当从当时生产力水平

613、出发,实事求是。12、(1)“大跃进”运动。特点:以钢为纲,全面发展;盲目追求经济建设不切实际的高速度,大搞“高指标”、“浮夸风”;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2)该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处于探索时期,虽然出现了像“大跃进”这样的严重失误,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但总体上还是前进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2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决策答案一、 选择题题号 123456789答案ADCCBCAAA二、非选择题:10(1)大动荡表现:俄: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内战使经济濒于崩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新的形势。美:受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影响巨大;经济危机加深了

614、社会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胡佛政府软弱无力。新思路: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通过用固定的粮食税、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和商品自由买卖的办法发展生产,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同农民的市场交流。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整顿金融、调整工业、农业,即用一定的计划经济手段来调节资本主义产销之间的矛盾,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混乱和无序竞争,达到渡过经济危机的目的。(2)邓小平采取“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或“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战略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点:在坚持社会制度不变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作用:1978年以后中国对

615、内改革,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发展经济,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全面发展。(3)感悟: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迎接挑战,抓住机遇。24、新时期中国的改革与开放答案一、 选择题 题号 12345678910答案CDDCCAAADD二、非选择题11、(1)旧体制的突出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2)评价:建国初期对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都曾起过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严重弊端,如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缺乏自主权。(3)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变化: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

616、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把所有权同经营权分开,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实现承包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形式的分配方式。(5)变化的理论根据: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即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结合起来。2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二、非选择题11、(1)印第安人。印度人。友好。命运:遭到殖民掠夺、种族灭绝的驱逐和屠杀。道理:落后就要挨打

617、。(2)不是。美洲。打破了美洲长期相对隔绝的状态,整个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殖民者踏上美洲,通过殖民掠夺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同时,也客观上加速了美洲的历史发展的进程。(3)掠夺黄金和争夺殖民地。西班牙走上早期殖民扩张的道路,获得大量财富。12、(1)用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2)产生了近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出现了两者的对立。(3)资本主义(4)生产工具的改进、交通的便利、商品价格的低廉。核心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先进。26、罗斯福新政答案一、选择题 题号 12345678910答案AAAD二、非选择题11、(1)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

618、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的矛盾。(2)实行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资本主义新模式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机制,为二战后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4)防止泡沫经济或虚假繁荣,避免市场经济的盲目性的,充分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只要言之如理即可给分。如:保持社会总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平衡,优化经济结构,防止投资过热或消费过热,实现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内容。)12、(1)恢复经济类:整顿财政金融,调速农业政策;救济工作类: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以工代赈;革除弊病类:制订工业复兴

619、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由于救济工作始终贯穿于新政措施的各个方面,所以财政赤字庞大。(3)“不应消灭”指保持资本主义;“经济的营运”指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改进和补充”指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美国减轻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27、以美国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答案一、选择题 题号 12345678910答案CABBCBABAA二、非选择题12(1)背景: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内容:用货币调节来稳定经济;用政府行政干预影响经济发展,解决失业问题。意义:减轻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经济恢复;巩固资

620、本主义民主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2)变化:经济发展迅速到陷入滞胀。实质:凯恩斯理论失灵。 (3)不同:两派都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货币学派控制货币发行量;供给学派以供给创造需求,减税能刺激人们投资和工作积极性。影响:通过降低税率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美国经济走出滞胀,开始持续发展。(4)启示:经济理论来自于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正确的经济理论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任何一种经济理论都不是万能的。13(1)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克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进行着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以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雇员拥

621、有股票计划”的推行正是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要求的一种措施。(2)工人股东的第一种看法主要是从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方面来看的,也就是说,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并不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的实质,但没有看到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变化所带来的积极效果。 工人股东的第二种看法,看到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变化,看到了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有:使工人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缓和劳资冲突和社会分配不平等的矛盾,有利于资本家的利润得到实现,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这种看法忽视了资本与

622、雇佣劳动之间关系的实质。28、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问题答案一、 选择题 题号1234567答案BAAABDA二、非选择题8(1)支持者多为在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占绝对优势的欧美发达国家,它们是最大的受益者。 反对者多为发展中国家,它们在经济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2)理由: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实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全球化带来利益的不均衡性,将加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经济全球化使一些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评价: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趋势,不能通过反对而制止。因此,要把握机遇,积极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利用一切因素最大程度地改变不利条件,发挥自身

623、优势,发展经济。(3)利用WTO成员身份,积极争取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减少不利因素;运用国际惯例,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竞争力;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加强经济结构调整;营建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 29、百家争鸣答案 (一) 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答案DCCCBDADAA(二)非选择题11、突出特征:体现了历史变革时期最富自由意识和创造精神、学术空前活跃的特点。影响:“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

624、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30、孔子、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的突出贡献答案 一、 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答案ABDABCBAAC二、非选择题11、(1)主要内容:谦慎、宽容、守信、灵敏、宽厚。主要目的:协调社会人际关系,促进人类自身发展。(2)在当今社会,儒学思想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以及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则都有积极意义。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瑰宝,我们要吸其精华为今所有,并将其发扬光大。12、 (1)材料一认为人性是“有善有恶”的,其关键在于“养而致之”;材料二主张性善论;材料三主张性恶论。(2)孟子认为性“善”的具体内容为:人具有“

625、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3)孟子主张“性善”,主张通过修养和扩充,达到圣人的境界;荀子主张“性恶”,主张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改造来“化性”,人仍可以成为圣人。二者在最终目标上是一致的。31、汉代儒学的正统思想地位答案 一、 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答案ACDCBCACBD(二)非选择题11、(1)孔子主张 “德治”,反对刑杀。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2)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不被重视,没有被统治者采纳。因为当时处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其主张违背了历史潮流,不合时宜,无法实施。董仲舒的主张被汉武帝接受,获得了“独尊”的地位。因为他的

626、主张适应了当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12、(1)秦统一后,继续沿用法家“严刑峻法”的思想统治国家。原因:在战国混乱的局面下,严刑峻法帮助秦始皇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得到了秦始皇的认可,因此自然被延续下来作为其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汉代初期,采取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治理国家。原因:鉴于秦灭亡的教训以及秦末战争过后社会经济的凋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道家思想成了统治者的选择。汉武帝后,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自己的统治思想。原因:汉初由于错误总结了秦灭亡的教训,致使出现了严重的王国问题。董仲舒的思想满足了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现

627、国家统一的需要,为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改造后的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并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2)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秦朝因为暴政等原因很快灭亡,汉朝因为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以及大一统的统治思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3)启示:只能用引导、鼓励的方式而不能用简单粗暴,甚至野蛮的办式来解决思想意识问题。在统一思想问题上,秦始皇失败汉武帝成功原因主要在这里。13、(1)西汉大一统的政治局面需要统一思想文化(2)董仲舒吸收了其他各派主张,对其进行了改造,他的新儒学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3)汉武帝在推动儒学方面,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

628、儒学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汉武帝的措施,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的地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年32、宋明理学答案一、 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BBDCADADC11、(1)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对事物过程的探究,强调积累,注重实践。(2)程朱理学主张“理”是万物的本原,强调格物致知。王阳明心学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内心的修养。12、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离开人的思想意识,任何事物便不存在。提出了“致良知”的学说,认为“良知”

629、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主张“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进一步发挥了儒家“仁”的学说。13、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它在吸收佛教和道教学说的基础上,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对于宋明理学的评价应坚持辩证的历史观,全面客观地评价,既要看到理学维护封建统治、摧残人性的消极面,也要看到其在中国传统文化、在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的中积极的一面。33、明清之际的儒学答案一、 选择题 题号122345678910答案ABD DCCBADD(

630、二)(1)观点:反对迷信孔子;倡导穿衣吃饭是天理;宣称“自私”是人的天性;反对虚伪,倡导做“真人”。李贽具有反正统反教条、提倡个性解放的无畏精神,但利己主义的人性论,显然是错误的。(2)王守仁认为良知即是义理,是否合乎天理,要以良知为准则。李贽则相反,认为义理蒙敝童心,义理懂得越多,童心丧失得越多。12、核心: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实施仁政。根源: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积极意义:对传统儒学思想进行了批判和继承,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近代资产阶级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局限性:仍把希望

631、寄托在贤君明主身上,仍没有冲破儒家思想篱笆。34、思想的萌发与维新思想的发展答案一、 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BBBCBCBBDD二、非选择题11、(1)资产阶级维新派。设议会、立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2)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实践。(3)要不要变法维新,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4)这次变法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起了重要作用;它又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12、(1)发展工业,发展商业,利用外资。民族资产阶级。(2)继承和发展。(

632、3)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顺应了时代潮流,是爱国的和进步的。同时不损害国家权益,是值得肯定的。35、新文化运动答案一、 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CCABBACCA二、非选择题11、(1)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规范了官僚集团的行为;使封建政府关注国计民生。地位: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推崇儒家思想。(1分)认为儒家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变法。 (3)袁世凯大力宣扬儒学孔教,为复辟帝制制造理论依据。(4)认为儒家思想阻碍社会进步,与民主科学背道而驰,予以全面否定。 评价:反封建复辟,宣扬

633、民主科学是正确的;全面否定儒家思想是不可取的。12、思想主张、社会实践及其特点如下:主要主张社会实践特点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或中体西用)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技术维新派要求变法维新(或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领袖提倡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共同之处:挽救危亡。影响:(1)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2)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们的觉醒。(如答救亡与启蒙相辅相成也可)36、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答案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答案DBACCACDCB11、 (1)列强掀起反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危机;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

634、义统治中国的工具。(2)民族革命指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政治革命指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社会革命指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3)其进步性: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其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12、(1)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在民族主义方面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内容;在民权主义方面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中增加“节制资本”的内容,后又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635、(2)标准是:是否体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具体依据是:如果不联俄,就会联帝;如果不联共,就会反共;如果不扶助农工,就会因失去群众支持而归于失败。(3)同意。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唤起民众”,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13、 (1)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有“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挽救了民族危机”。(2)孙中山思想的两个显著变化是:方法: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或用“改良”的方法),以后主张革命;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3)主要原因:封建军阀统治

636、;帝国主义压榨。本质区别: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4)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客观原因:依靠军阀屡遭失败(或国民党的涣散无力);苏联的帮助(或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对孙中山的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一生坚持民主革命(或是民主革命的先驱);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步;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之路。37、毛泽东思想答案一、 选择题 题号1234567答案ADCDCBC二、非选择题(1)毛泽东思想是在同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形成于土地革命时期。在土地革命后期与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思想不断成熟,1

637、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并写入党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作了理论指导。(2)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宝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永远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指南。这一说法不正确。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

638、,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思想(其中既有正确的思想,又有错误的思想)是不同的。毛泽东个人的错误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这个党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范畴。38、邓小平理论答案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答案ADCCBDACDD二、非选择题 11(1)主张: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走出苏联模式误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外开放,是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 (2)实践:指导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改革开放的战略构思;创办经济特区,引进外国技术;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发展外交关系。39、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观点及其影响答案一、 选择题 题号12345678

639、910答案ABBADDCCBB二、非选择题11、(1)思想:提出“美德即知识”的主张;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2)崇尚理性、追求思想自由。12、 (1)文化特征: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2)说明他追求知识,探索新知,改善自己的灵魂。支撑他的是捍卫人的理性尊严和思想自由的精神。(3)“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以人为衡量一切万物的标准,体现了人的自主意识的觉醒。苏格拉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出认识自己,追求知识才能产生美德,有了理性才能产生尊严。40、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答案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 答案BACAADACC二、非选择题10(1)背景: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生,在欧洲兴起

640、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人文主义思想。(2)内容:肯定人,注重人性。认为人可以发展自身并走向完善;人应当树立自信以迎接幸福和不幸;否定封建的门第观念。(3)评价:积极性:从注重基督教的神到注重世俗社会的人,反映了一种人格意识的觉醒,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局限性:在强调人的作用的同时,往往带有一些个人主义的、自私自利的倾向,具有贪婪的一面。11(1)“分权与制衡”(即权力分立,制约与平衡)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确立一套政治构想,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2)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对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起了进步作用。(3)国家学说:建立契约国家;政府官员是人民公

641、仆,受人民严格监督。人权学说:人民主权高于一切,人民主权就是公共意志,自由并不是不受限制的自由。法治学说:以法律保障人民主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材料二侧重于要求获得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材料一、三侧重于通过规范国家权力来保卫自由和人权。41、近现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文学与艺术答案一、 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BACCDBBBBC二、非选择题11(1)创立微积分,总结出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形成牛顿力学体系。(2)生物进化论;优胜劣汰。(3)不正确。牛顿的力学体系一直被视为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至今仍然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研究,因而没有失去其光辉。达尔文进化论既是对生

642、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又使人类思想发生了飞跃,殖民者妄加利用,宣扬种族优胜劣汰理论并未改变它的进步性。(4)神学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各种物种从被上帝创造的那一天起,是不变的。牛顿力学体系把天上地下的物体运动概括在一个理论之中,把神(上帝)从无生命的研究领域中驱逐出去。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把变异的自然选择看作生物起源的首要因素,证明了造物主(上帝)根本没有存在 的必要,把神(上帝)从生物研究领域中驱逐出去,最终完成了驱逐上帝的任务。12(1)浪漫主义。兴起原因: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欧洲发生了多次革命和战争,加剧了局势的混乱。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也不象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人

643、们对启蒙思想家宣扬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开始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中,便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文学特征:挖掘人的感情世界,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文学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起伏的戏剧情节为其主要特点。(2)现实主义。原因:19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巩固,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浪漫主义不再适应当时的社会,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流。文学特征:直面现实,揭露批判社会矛盾和黑暗。同时热衷于塑造、赞扬英雄人物和正面形象。42、商鞅变法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DDDCBDBADC二、非选择题11、(1)以连坐法统治人民;奖励耕战,限制工

644、商业;建立县制。(2)商鞅变法鼓励努力生产粮食布帛,禁止弃农经商,在战国七雄争霸激烈的形势下,这一措施不仅从根本上保障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了封建经济,而且在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有效的解决了战争对物质的需求,从而为秦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从长远角度来看,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农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都会产生消极作用。 43、孝文帝改革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CBCCDCABC二、非选择题11、(1)其祖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就姓了拓跋。而土是黄色的,它是万物之元,所以改姓为元。(2)孝文帝采用门阀制度取得了汉族世家大族的支持,树立了北魏王朝的正统地位

645、;推动了改革的进行,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建立了稳固的地主阶级统治秩序,有力地巩固了政权。但世家大族掌握大权,也为北魏的分裂埋下了祸根。44、俄国农奴制改革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BCBCDDCADC二、非选择题11、(1)原因:英国是民主与进步势力的代表,而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代表。不赞同,冲突的原因是两国在土耳其的扩张产生了尖锐的矛盾。(2)俄国失败,俄国退出比萨拉比亚一部分地区,丧失了欧洲的霸主地位,加剧了社会矛盾,成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外因。(3)农奴制导致俄国的落后。12、同意观点一。因为它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促使俄国

646、工业迅速发展。在19世纪80年代便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改革也使农奴人身得到解放,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获得了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富农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营农业,到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同意观点二。从改革内容上看,它是在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实质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合法”的掠夺。其表现为:最好的农田为地主所有;农民所得份地不仅比原来耕种的份地少,而且还要交纳高出地价数倍的赎金。所以,当农民真

647、的“解放”以后,实际上已变得一贫如洗了。他们大多数无法独立经营,只能向地主租地、借款,失去的枷锁又重新戴上。从政治上看,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封建的沙皇专制制度。所以说这次改革实质上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45、明治维新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DBBDCCBDBD二、非选择题11、(1)欧洲工业文明的冲击;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温尖税。 (2)俄国:废除农奴制,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商品销售市场;贵族地主掠夺大量赎金,积累了资金。 日本:废藩置县,统一国内市场;“四民平等”提供更多劳动力;殖产业和文明开化,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广阔的国内市场和原料产地。46、

648、戊戌变法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DDBADCCAD二、非选择题11、(1)实行君主立宪;三权分立学说。(2)利用变法来抵制农民起义;幻想得到帝国主义支持。(3)不敢触动封建统治基础,不敢发动农民起义,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4)不正确。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性,决定了改良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戊戌变法失败是必然的。47、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ADBBAACDBA(二)非选择题11、主张分封制的理由:燕、齐、楚等地距秦朝统治中心关中地区遥远,不分封皇子镇守恐难以控制。只有学习古代(西周)的经验,实行分封制,秦朝统治才

649、能长久。主张郡县制的理由:分封诸侯不利于天子对其控制,是造成诸侯混战、天下大乱的根源。历史是发展的,时代不同了,制度也要随着改变,郡县制有利于秦王朝的统治。秦始皇决定实行郡县制的原因:有利于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巩固国家大一统的局面。12、少数民族:北方的突厥,西部的吐蕃,西南的六诏等。方式:行政:唐太宗在东突厥旧地设置都督府,任命突厥贵族做都督来管辖。战争:唐初与东突厥开战,打败东突厥,俘其首领,维护北部边境的安定。和亲: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原因: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是民族关系发展的物质基础。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为民族关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唐政府实行的民族

650、政策正确、开明,策略灵活,有利于改善民族之间的关系,使不同民族能和睦共处。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3、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矛盾;中华民族与欧洲殖民主义者的矛盾。清政府武装平定了噶尔丹等少数民族上层贵族分裂势力的叛乱;通过设立机构等方式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使东北、西北、西藏、台湾地区得到有效管辖。这些措施开发了边疆地区,进一步巩固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使清朝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清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通过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

651、了中俄东段边界,它为边境人民赢得了一个长期的相对安宁的环境,更从法律和国际条约上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都属于中国领土。48、东西方的先哲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BADCCBAACA(二)非选择题11、(1)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趋向瓦解封建制度正在确立,战乱频繁,新兴地主阶级急需强有力的手段来巩固新生的政权。 儒家思想提倡“仁”、德治、维护周礼,这些思想主张无助于统一,不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需求,必然受到冷落。(2)西汉武帝在位时期封建国家强盛,为维护封建大一统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应的思想体系。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

652、统”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 “独尊”。(3)汉到明清:儒家学说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符合了统治阶级禁锢士人思想、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受到统治者的千方百计的维护。(4)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5)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薄弱,资产阶级维新派由于自身政治上的软弱性,不敢公开同封建正 统思想对立,因此把孔子装扮成托古改制的先师,借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制造理论依据,减少变法阻力,促进维新思想的传播。 (6)袁

653、大搞“尊孔复古”逆流,封建复辟、专制思想泛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12、(1)材料一研究人本身,既提到完美的境界,也要追求现实的幸福。这一观点对柏拉图思想有继承,也有突破。材料二提出人生哲学中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一种明智的生活态度和方法,是一种人生境界。材料三是他的三段论,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2)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49、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DBBABBDDCD(二)非选择题11、(1)材料一认为克伦威尔是野心勃勃的军事独裁者,他破坏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制;材料二认为

654、克伦威尔领导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建立共和国,是为国家自由而奋斗的战士;材料三认为克伦威尔曾拯救议会,但他毕竟是专制的独裁者,实际上持否定态度。(2)缺乏实事求是的全面评价。评价上的分歧实际上反映了各个时期的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以及评论者的政治观念12、(1)反对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压迫,但又对英王存有幻想。 (2)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大肆压榨和掠夺激起了殖民地各阶层人民的反抗,不仅严厉镇压了波士顿倾茶事件,而且进一步推行高压强制政策。 (3)天赋人权、人民主权及自由平等理论。 (4)反对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压迫。13、观点一:拿破仑是资产阶级政治家。(12分)理由:他通过收复土伦和远征埃及,打败反法同盟

655、,巩固和捍卫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颁布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采取的措施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对外战争和征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扩大了革命影响;推动了欧洲和拉丁美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观点二:拿破仑是“战争狂人”。理由:他以战争起家(或通过土伦战役、远征埃及成长起来);他以军事政变(或雾月政变)上台;他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实行军事独裁统治;他穷兵黩武,多次发动对外战争,给本国人民和被征服地区人民都带来了深重灾难。观点三:辩证说:拿破仑既是资产阶级政治家又是“战争狂人”。 理由:提供两方面论据。 其他说:如拿破仑是阴谋家或独裁者、军事家、“

656、近代希特勒”等言之成理的说法。观点明确并提供合理的论据。 50、“亚洲觉醒”的先驱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DABDCDCDDC(二)非选择题:11、(1)“民族革命”是指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统治.只有通过民族革命,才能摆脱满清的民族压迫和帝国主义的外来侵略。“政治革命”是指推翻帝国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有这样才能铲除君主专制政体。“社会革命”是指平均地权,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革命后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2)孙中山以欧美为借鉴,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他想以此解决中国未来资本主义社会将会出现的严重的贫富不均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对立的问

657、题.(3)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共同语言,共同地区,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的基本特征.孙中山所指的“民族”是中华民族.51、无产阶级革命家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2345678DADABCCA(二)非选择题9、赞同。(1)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一切商品贸易。这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使经济得以恢复,政权得以巩固。(2)在斯大林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从长远看,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问题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3)中国在50年代逐渐形成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从长远看阻碍了经济建设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10、(1)吸取大革命(或秋收起义)失败教训;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敢于创新的个人品质;(2)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